南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5:3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南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南通经营模式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通外向型经济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已由传统的服装、纺织和机械制造业发展为电力、纺织、服装、机械、化学纤维、电子等多种行业共存的多元化格局。到2005年底,在南通实际开业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2257户,它们在南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5年入库两税和所得税达31.24亿元,占南通国税收入的35.97%。为了了解跨国公司在南通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这些企业具体的运作模式对税收的影响,以期探寻更加有效的适应新的国际税收管理需求的管理对策,维护国家权益,我们特组织了这次对部分跨国公司在南通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这次调查主要选取了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南通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可以对比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经营期达3年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共20户,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10户,投资总额大多在1000万美元以上,涉及船舶制造、电子、化学纤维等行业,外国投资者主要来自欧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调查的20户企业2005年入库税款15176万元,占全市涉外税收收入的5%。调查年度为2003年至2005年。中外合资企业7户,外商独资企业13户。其中,造船企业1户,机电企业1户,光盘制造企业1户,饲料企业2户,化学纤维企业3户,电子企业4户,皮革制造加工企业4户,化工企业4户。20户企业总投资额为149165万美元,户均投资额7458万美元,总注册资本93834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4692万美元,其中外方注册资本8194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87.32%,户均外方注册资本4097万美元。20户企业中18户企业有外方派遣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管理。2005年度盈利户16户,实现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为830695万元和55669万元,占2005年度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盈利户实现销售额5898503万元的14.08%和实现利润额588704万元的9.46%;亏损户4户,全年销售额191683万元,亏损15355万元,销售额和亏损额分别占全市亏损户1344024万元销售额的14.26%和亏损额115586万元的13.28%。
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
为了使信息有效快捷的在不同层级上流动,使上级更直接掌握下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组织结构的安排方面尽量使之扁平化,这样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便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这次在调查的20户企业中,中方控股的企业只有1户,中外方持股比例相同的企业有1户,另18户为外方绝对控股。由于大部分企业为外方控股,因而,企业实际运作模式就不可避免地纳入跨国公司内部运作系统。从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及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来看,企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境内集团统一采购原材料,南通公司负责生产并自行销售,同时向境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这类企业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公司负责在中国统一采购原材料,采购的厂家、价格由中国投资公司决定,然后由厂家直接向南通公司供应,南通公司自行生产产品并销售,同时按照协议规定的标准向境外总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信息公开指南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2008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前不久,市政府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也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已经明确。为抓紧做好我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经费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目前,还未成立政务公开工作机构的单位要抓紧成立,抽调好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科室人员和具体负责信息清理、编制、上传和更新等工作。
二、加强学习,抓好培训。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条例》,并抓好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管领导及工作机构人员的重点培训,切实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施行《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关部门要将《条例》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安排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三、抓紧编制,按照送审。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前提。县政府将于4月11日下午2:30时在县招投标中心组织召开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班,就如何编制进行培训,并提出明确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根据《条例》第二章和第三章第十九条的规定要求,按应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分类对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立即开展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具体编制工作,确保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该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还必须在4月21日前将编制好的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送县法制办(联系人)审核。
四、全面梳理,及时填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公布、谁负责”的原则,由远及近对本乡镇、本单位、本部门的政府信息,特别是2006年、2007年以来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并对照所编制的《指南》和《目录》将梳理好的信息进行分类。要梳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切实做到既让人民群众知晓政府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又严格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月20日前,各单位必须全面完成本单位政府信息的分类、审核工作,做好填报上传的准备。
政府信息指南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各单位:
全省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领导小组拟于11月25日-27日来衡检查,现将迎检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报送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包括概况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动态信息、人事信息、财政信息、其他需要梳理的八大类信息;请各单位抓紧时间自行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内容进行充实并更新。
二、报送方式
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请登录中国·*党政门户网、“在线填报”后台直报系统进行信息报送;信息公开指南参考格式请登录中国·*党政门户网政务信息公开栏目内的公开规定监察子栏目信息公开规定内查找。
张謇世家及南通音乐教学起源思索
清末状元张謇(1853-1926)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多方面成就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在19、20世纪之交中国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张謇抱着“父教育、母实业”的救国理念,立足家乡江苏南通,兴办实业与教育,为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和普及现代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探寻南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均与张氏家族三代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一、学堂乐歌运动的躬行者及南通近代艺术教育之实践
张謇是近代中国最早推动普及学堂乐歌运动的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推动南通地区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1901年,张謇在他《变法平议》一文中向清政府提出建立各类专门学校的建议,其中就提到音乐学堂。1903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设唱歌课。为了办好师范,同年,他到日本进行了长达70天的考察访问。在他的《东游记》中记录了他广泛考察各类学校、了解课程设置、参观音乐教室、观摩唱歌课的活动。为教育子女和族戚邻里儿女,1904年张謇家塾章程里,明确规定开设唱歌课。为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张謇先后为他创办的多所学校创作校歌歌词。1905年,张謇请中国学堂乐歌的发起人沈心工为师范学校校歌谱曲,同年聘用音乐教育先驱夏清贻先生为学校乐歌教师。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对后来南通及周边地区的艺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最初的教师队伍中有国学大师王国维和大画家陈师曾和兼职音乐教师沈沼周(琵琶演奏家)、徐莅荪(南通梅庵琴社创始人)等,另外还聘请八位日本人来校任教,其中的木村先生是日本基础教育教学法专家,他兼教唱歌课。学校为当时全国各省创办新兴学校提供了样板,同时也成为南通地区最早传播现代音乐教育的摇篮。由于学校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摧毁,遗失大批资料,据南通健在的老人回忆,学校在二三十年代已有相当规模的铜管乐队。解放后,学校开设琴法课,1984年,学校创办音乐专业班,为地方上培养了大批音乐教师。如今,学校已升格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该校的音乐教师和毕业生,已成为南通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
二、南通近现代乐器制作的历史回眸及影响
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起初都是以风琴为唱歌伴奏,当风琴出现技术故障,每次都要花高额费用请上海的日本人来修理(当时中国使用的风琴大多数都是从日本进口)。张謇意识到要发展音乐教育,乐器修理人才必不可少,于是亲笔书信推荐张府木工之子周锦林到上海科学仪器馆学习风琴修理,在当时,这一行当属于高技术行业,一般不轻易外传,完全是为照顾张謇的面子,仪器馆的账房才勉强收下。风琴生产是分工作业,周锦林凭着木工的基础,经过五六年刻苦钻研,基本掌握了制造风琴的各项技术。为了回报张謇,周锦林学成回到家乡带了一批制造风琴的徒弟,并设立了造琴小作坊,主要从上海引进了造琴材料,进行组装、调试。据周锦林的儿子,现今86岁的高级钢琴技师周志明讲,当时南通生产的风琴质量还不错,曾得到了张謇的赏识,主要销往苏北的中小学校。这为推动刚刚起步的苏北地区学校音乐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由于当时南通及周边地区的风琴需求量少,行业无法进一步发展,于是,周锦林带了一批南通徒弟回到上海“双凤”风琴行,之后又逐步学习了钢琴的制造和维修技术。1928年,周锦林到长沙拓展乐器制造业,而今他的后人都在长沙从事着钢琴调试、销售和教学工作。周锦林带的一批南通学徒在解放后,奔走于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乐器制造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营口钢琴厂的乐器制造大师王锦生(八十年代中期他曾长时间到南通乐器厂指导生产“金龙”牌钢琴),有南京艺术学院的老调律师陈史慈(其子现为该校钢琴调律专业教授)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锦林的一个南通徒弟朱云清(其孙现为南通大学钢琴副教授),他为南通地区中小学风琴、钢琴的修理服务了一生。张謇送周锦林到上海学修风琴一事虽小,但却对南通的早期现代音乐教育乃至早期中国的钢琴、风琴修造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謇小孙子张绪武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受家庭影响他自小喜欢文艺,钢琴学习几乎是无师自通,他也不失时机地向专业人士请教琴艺。解放前还在南通第一中学代过一段时间音乐课。为继承祖业,张绪武学习纺织专业,1950年南通纺织学院毕业后,响应政府号召,支援东北建设,这一去就近30年。1979年回南通,1982年任南通市政府副市长,当时南通乐器厂正准备生产制造钢琴,据负责钢琴生产技术的王夕林先生回忆,张绪武先生非常热爱钢琴,他非常希望家乡也能生产这个“乐器之王”。虽然他当时并不分管这项工作,但还是在原材料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为方便给当时主管钢琴研制工作的王夕林联系业务,特批一辆自行车票,王夕林笑称当时的一辆好自行车的尊贵,并不亚于今日的一辆“宝马”车。张绪武1987年任江苏省政府副省长后仍时常向王夕林寻问南通的钢琴制造情况,二人也以钢琴为缘,并建立了长期的友谊。南通产的钢琴先后有“金龙”、“环球”、“黑桃”三个品牌,南通是全国第五家钢琴生产地,八十年代期间,共生产了1000多台钢琴销往了全国各地,其中不少钢琴进入了当地学校和文化部门以及一部分音乐专业人士的私人家庭。正因为南通生产钢琴,自然也就催生了钢琴的维修、销售和教学。从此,南通的钢琴普及教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与张绪武对家乡钢琴制造业的关心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三、张謇家族音乐教育之传承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通知
各委、办、局,在嘉各单位: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甘肃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2008〕44号),顺利完成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分级编制、各负其责,由近及远、重点梳理”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梳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科学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属于应当公开的信息编制目录,确保7月30前完成《指南》和《目录》编制及内容公开工作。
二、编制范围
《指南》和《目录》的编制范围在市政府各委、办、局,在嘉各单位,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下统称“各编制单位”)。
议南通民营经济转型
摘要: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很多,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严重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在调研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后,归纳出了南通民营经济的升级路径,在总结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以便南通民营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落后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快速高效的金融资本流动机制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金融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是经济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
在南通全民经济腾飞进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根据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底,南通市个体工商户达37.43万户、私营企业达14.14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642.8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块经济彰显活力,为南通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了坚实的平台。2009年,全市34个重点产业板块汇聚各类企业6752家,从业人数49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25.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8.37%。其中南通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4.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1.5%,占据全国家纺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家纺品牌前10强中占有3席,南通家纺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特别是要素配置优化度亟待加强。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金融是保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
南通城市防涝管理论文
一、治涝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1.治涝工程现状和治涝标准
江苏省南通市城市治涝水利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原有的水系被打乱或填河埋管,城市水面积进一步缩小,调蓄功能削弱,加之河道淤积,排涝出江口门不足,高、中、低水系控制投施不全,市政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等原因,致使排涝布局不尽合理、排涝出路舍近求远、低水高排、雨污不分等现象较为普遍,对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及防涝保安造成影响。现状条件下,南通市主城区的排涝能力和标准约低于20年一遇,沿江圩区不足10年一遇,远不能适应南通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排涝水系被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历史上按地形特征,将市区排涝水系分为高、中、低三级,因势就近排涝入江或入区域性干河。由于城市发展、路网建设、开辟海港引河及濠河封闭治理等诸多原因,使部分排涝水系打乱。以主城区为例,海港引河的开辟切断了主城区城南、城东地区排涝入江的通道,迫使城南、城东部分地区(南川河以北)改向北排,经海港引河再排入区域性干河(通吕河)。因此,出现了中高地形排涝入高水系的局面,水面比降小,排水不畅。濠河封闭治理,一方面使濠河的水环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切断了周边诸小河的引、排水通道,也失去了河道调蓄容积,迫使诸小河向北排涝入通吕河,排水不畅,水体呆滞。因此暴雨后这些地区容易受涝。
(2)治涝工程系统不健全。由于多年来资金不足,排涝工程系统还很不健全。以南通市开发区为例,排涝工程尚未形成完善系统,干、支河不配套,标准不高,涝水不能及时外排;高、中、低水系间缺乏控制工程,高、中水系水位与沿江圩田区(低水系)水位分别超出0.5~1.0m,致使沿江工业走廊地区排涝时常受高水下压影响。加之干支河淤积严重,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故不能有效防治一般涝灾。
南通纺织业应对人民币升值论文
一、南通纺织业现状
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由来已久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今南通更是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工业的销售占全国纺织工业销售的3.5%左右,纺织业已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南通有出口企业650多家,共10大类100多个具体纺织品种类出口,产品已走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当中纺织服装出口量最大。2002年,纺织服装出口达11.6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6%;2003年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出口创汇14.44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3.96%;其中服装出口就达到9.9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9%;2004年纺织品出口创汇18.9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3.6%;2005年纺织品出品22.32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3%。2006年纺织品出口24.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8%。可见南通的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成败对南通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在南通纺织业繁荣发展的水面之下,也存在着严峻的总问题。近来物价指数的上涨导致纺织原料价格上涨、纺织工价提升、纺织设备维护成本上扬、运输等成本也不断上涨;特别是近来国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使得纺织业的总体利润下滑。在南通,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南通的纺织出口中小企业众多,它们的利润水平基本上是出口商品中最低的。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首先是加工贸易为主,自主生产出口为辅。加工贸易只能收取工缴费,而没有附加经济价值,难以提高企业产能和技术,更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这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年出口额多在200万美元以下,有时为了争夺订单许多企业相互压价,使得本来就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窄。
其次是市场开拓能力薄弱,出口方式简单低级。受观念、资金、地域、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南通纺织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国内或国外的外贸中间商接单,而缺乏主动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胆识,很多企业一旦失去中间商就陷入经营困境。
最后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纺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就是与国内的苏南和浙江及山东相比也相距较大。以棉纺织业为例,发达国家清梳联合机占有率达50%以上,江苏为30%,而南通不足20%;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占有率为90%以上,江苏为33%,而南通仅为20%。装备水平造成产能和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越性。自主创新能力低,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除了南通的萝莱家纺,基本上还没有一个有特色的品牌,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慢反应不快,产品附加值不高。
南通旅游开发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深入开发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与旅游地形象的新阶段。南通市应大力挖掘文博旅游资源内涵,形成特色突出、参与性强、寓教于游、主题突出、科技先进的组合产品,促进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特色旅游;城市品牌;构建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深入开发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与旅游地形象的新阶段,〔1〕旅游区域竞争也在加剧。如何进行地区特色旅游开发,构建城市旅游品牌,体现功能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常我们把某个地区或是某个空间所拥有的相关旅游品牌总和称之为旅游地品牌,它们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在旅游业方面的发达程度。〔2〕消费者往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旅游地品牌进行识别,而旅游地品牌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将地区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深入考虑分析,然后对资源和市场进行细分,并且与地区品牌定位相结合。
一、南通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濒黄海,背依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区内拥有5A级旅游景点濠河、4A级旅游景点狼山,风光绮丽,文化独特,但是南通的旅游资源产业开发和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却明显滞后于城市自身发展和周边其他城市。
(一)旅游资源文化特色不凸显
南通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历程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新中国喜庆了六十华诞。与全国一样,南通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江海平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纵观60年南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从到农业合作化、化阶段。全市老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6月,中共南通地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新解放区工作方案。至1951年1月,新区全面开展,于年底结束。全市没收、征收土地总面积的45%,27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300多万亩土地以及耕畜、家具、房屋、粮食等。封建土地制度在南通被彻底摧毁。后,南通农村按照中央“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普遍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至1952年4月,全市已建立固定性互助组8699个,临时性互助组20327个。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初级农业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3月,全市农业合作化基本结束。据统计,共有合作社3812个,入社农户达总农户的95.91%。其中高级社3641个、初级社171个,入社农户分别占总农户的95.16%、0.75%。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市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八成;粮食总产跨过了100万吨大关,达到111万吨,比1949年增长31.3%;棉花、油料总产分别是1949年的6.2倍、1.6倍。1958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南通全市部署化运动。10月7日,全市实现化,共建立238个政社合一的,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9.5%。起初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一阶段,农业经济以单一的种植业为主,辅之畜禽鱼等称之为副业的养殖业,而种植业又以纯粮纯棉为主。一些公社和生产大队开始兴办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谓之社队企业。由于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的体制,管理方式以“出工一窝蜂,分配一拉平”为特征,严重束缚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相当多的农民衣单被薄,腹内苦饥。
第二阶段,1979年~1984年,废除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阶段。这一阶段是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形成新时期农村经济制度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全市农村首先在生产队内部,建立起若干个常年相对固定的作业组,实行联产到组的责任制。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全市普遍推行了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1982年秋播到1983年春,全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之成为南通农业经营的主体形式。1983年下半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市全面废除农村建制,并以其行政区为基础,建立了262个乡人民政府和31个镇人民政府。与此同时,取消生产大队,建立了4798个行政村和村民委员会。1984年,按中央统一部署,全市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十五年不变和发放土地使用证工作。在农村第一步改革阶段,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象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长期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第三阶段,1985年~1991年,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结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探索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十项政策》,对农产品购销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了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棉、油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定购的新政策,并逐步放开肉、禽、蛋、奶、鱼、菜、果等农产品的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我市为适应这一改革,迈出了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路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主粮自给率水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种农产品种植,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91年产值达115.9亿元,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30.39%,并以工建农、补农。当年,农村三次产业之比由1978年的81.1:14.5:4.4调整为22.9:68.8:8.3,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进步。全市绝大多数行政村都恢复了村经济合作社、农工商公司(实业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原有村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巩固完善,并逐步从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拓展,从农业向工商建运服等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延伸。全市农村经济登上了新的台阶。
第四阶段,1992年~2002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深化整个农村改革阶段。这一阶段是农村改革的深入阶段,涉及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产品要素的进一步改革,最重要的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开放了农产品市场。全市继续推进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以贸工农一体化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基地、龙头企业、市场三大要素;努力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城郊型、外向型高效农业体系,全力发展适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中城市群消费需求的城郊型农业,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全市农村积极推进多种经营百项投入工程,扎实开展以多种经营为重点的农业亿元乡镇、千万元村、百万元组、十万元户活动。下大力气建设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初步建成高效农业的结构框架,努力建设稳定的种植业、发达的养殖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南通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乡镇企业发展新机制。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上,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按中央政策,完成新一轮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工作。这一阶段,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企业持续增长,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崛起,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乡乡镇镇基本实现小康。
第五阶段,2003年~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对农业实施反哺政策,由过去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从2006年1月份开始,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国家随后又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业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统筹发展城乡交通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6个一号文件,通过比较成熟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形成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南通把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一是做好“地”的文章,突出抓高效农业规模化;二是做好“人”的文章,突出抓就业创业全民化。同时,搞好农民住宅集居点的规划和建设,突出农村河道整治和垃圾处理,切实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绿化,全面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这一阶段南通历史上农业和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高效农业长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绩,南通市以市为单位全面达到省定小康指标,进入“全面达小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