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4:57: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南美白对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查看全文

南美白对虾淡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水源好、无污染的区域,即淡水资源丰富,河道水流能经常供给,至少在5~10月份能充足提供;工厂较少,河道水质好,无环境污染,且进排水顺畅。

2池塘面积和设置

池塘面积0.53hm2左右,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成本。面积过小,塘埂多,挖塘费用增加;面积过大,养殖管理不便,不易做到准确投喂饲料和准确观察到虾的吃食情况,喂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则使虾的食料不足。池塘深3m以上,水深2.5m左右。设置单独的进排水系统,既可防病,又可调控水质。配备增氧设置,一般0.53hm2池塘设置增氧泵3只,每只15KW。

3放养前准备

3.1池塘清整

查看全文

南美白对虾养殖设施农业运用思索

1国内外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

南美白对虾自然种群主要分布在南美洲沿岸,养殖地区主要位于南美洲各国沿海。20世纪70年代初期,厄瓜多尔当地利用捕获的野生南美白对虾苗进行养殖,并获得了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成倍增长。我国于1988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先后推广到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山东等省。2010年,浙江省平湖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到933.33hm2,年产量4800t,总产值1.25亿元。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近年来,他们以无公害、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产业为目标,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高效生态养殖,促进了平湖市南美白对虾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2制约平湖市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因素

平湖市制定了2008年—2011年优势养殖水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在平湖市林埭镇现代水产园区内建设平湖市林埭镇省级南美白对虾养殖加工主导产业示范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水产养殖、加工等行业的发展,打造渔业发展平台,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体系,为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因素,表现在健康种苗的淡化驯养、养殖水质的调控及病害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养殖技术、天气因素等综合因素,以及养殖茬数少、上市时间集中、价格竞争激烈等。

3南美白对虾养殖新模式探索

2011年,平湖市依托平湖市长三角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南美白对虾的大棚养殖新模式。平湖市长三角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产行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信息处理与管理、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产品质量监测等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致力于平湖市水产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服务,提高平湖市水产行业的整体素质,为水产行业企业开拓市场、获取效益。平湖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新模式探索由平湖市长三角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基地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现代水产园区内,项目建设养殖面积23335m2。基地交通便利,土壤为黏质土壤,地势平坦,环塘有主河道横塘港、三官塘,区域内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水体清晰,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周围都为农田,没有工业企业级污水排放企业,无大气污染源,供水供电条件优越,适宜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总投资172万元,其中连栋塑料钢架大棚约167万元,其他基建5万元。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补助58.33万元,公司自筹113.67万元。

查看全文

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对比研究

南美白对虾(觑aew馏加a脚∞又名凡纳滨对虾、万氏对虾、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生长水温为18~38℃,最适生长水温为23~35℃,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1,。据农业部渔业局统计:2005年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0.16万hm3,产量40.76万t,淡水养殖产量达44.08万t,为海水养殖产量的108.15%。全国海、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达84.84万t,中国不愧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大国。内陆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改变了养殖品种结构,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B,。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回报和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同时,也污染了生态环境,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对水产品的质量构成了危害。于是,一些从事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科技人员以及农民,开始利用在生态上合理的一种可持续生产方式,即有机生产方式,进行渔业生产”,。有机养殖的水产品较之通常产品利润丰厚得多,其市场近年来迅速扩张。全球有机水产品生产蓬勃发展,中国有机水产养殖也已顺利开展起来㈣。目前,南美白对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盐度下人工养殖研究㈣、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0‘14,,而对于不同养殖模式下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差异比较研究亟待深入。通过对来自有机养殖条件和常规养殖条件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水分含量、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元素、重金属,农残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其营养成分、矿物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的不同,为有机养殖与常规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品质和安全性差异提供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有机养殖组从广东省新会南美白对虾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采样,测量个体,体重为10.25~12.36g,体长为9.14~10.29cm;常规养殖组取白珠海养殖场,体重为9.56~11.87g,体长为8.91~9.85cm。虾体均健康无伤。

1.2样品处理

在收集的南美白对虾样品中选择体健无伤者为分析样品,分析前经测量体长和体重,洗净后,去头、壳,取其肌肉进行测定

查看全文

唐山盐田生态养殖现状分析

1盐田晾水池养殖条件选择

盐田晾水池分为七级,盐度大约从28‰~70‰,南美白对虾属于广盐性品种,实际生产中1~7级晾水池均有养殖,但主要利用1~3级进行养殖。池深一般0.5~1.5米。一般在5月投苗,最晚10月收获,水温约为16℃~33℃。经水质理化检测结果显示溶解氧、COD、氮含量、重金属含量均适合养殖用水。生物调查显示池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可为对虾养殖提供大量的生物饵料。

2虾苗选择

放苗量均为10000尾/亩(1亩=0.0667公顷,下同)。2009~2012年我站选用的是南美白对虾本地土苗进行养殖。2014~2017年推广阶段我站开始引进了选育新品种“科海1号”“桂海1号”“普瑞莫”“正大”四个品系进行示范和推广。从示范养殖效果看四个新品种在单产、产出规格和成活率均比土苗有明显优势(见下表)。

3饵料供应

生物调查结果显示池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等生物饵料,同时,盐田晾水池面积过大,而且养殖用水还要逐级沉淀进行晾晒食盐,不适宜且不需要进行人工投喂。某些地区会选择在食物匮乏阶段加喂人工配合饲料,以补充食物不足,但唐山地区并没有选择这种方法,只是让南美白对虾捕食天然饵料。

查看全文

白对虾与鲫鱼生态养殖研究

随着城镇化发展,陆源污染使河口区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对虾养殖病害日益增多。依靠换水的对虾养殖方式已经行不通,当对虾养殖到中、后期,池塘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累积,极易引起对虾中毒、发病和死亡,富营养化也导致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对虾养殖生产难以正常开展。传统养殖方式中通过换水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当下的水源污染,没通过消毒等处理的水换进池塘,将会导致对虾发病率升高,虾农一般情况下都不敢排换水。通过对养殖池塘微环境的研究,我们发现生物膜法和生物絮团技术可对水质进行自我净化处理,当微生物群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能起到维持微生物平衡和水环境稳定的作用,水质指标能保持良好。本文根据汕头市河口区盐碱地(水源盐度3‰~6‰)池塘的特点,以南美白对虾(非子一代苗,养殖户称“土苗”)为主养品种和以鲫鱼(白鲫等)为主混养鱼类,进行生态混养。经近几年试养,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养殖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养殖条件

河口区池塘,水深应在0.8~1.5米,水源盐度6‰以内,底质不限,沙泥底质较好,塘堤覆膜,面积几亩至几十亩。池塘须配备足够的增氧设施,以表面增氧机配合底部增氧设施(纳米增氧盘、气石增氧、微孔增氧等)为宜,增氧设施功率大于400W/亩较好,便于水体的搅动及絮团悬浮。在池塘中悬挂网片(不少于100平方米/亩)等附着基可增大生物絮团的附生面积,减少絮团沉底败坏,同时供南美白对虾和鲫鱼摄食,利于生物膜和生物絮团更新,增强生态效应。在这种养殖条件下,通过轮捕轮放,每年每亩可产南美白对虾300~500公斤,鲫鱼300~400公斤。

2.放苗前准备工作

春节前后池塘开始干塘、晒塘1个月以上,每天用水泵抽干池塘底部渗透出水,保证干塘、晒塘效果。修补整理塘堤覆膜,塘堤覆膜既能保护塘堤不受风雨侵蚀、减少杂草丛生,又能作为生物膜附着基,利于生物膜生长繁殖。检修维护增氧设施,合理布局位置。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择机进水,进水时要用60目筛网过滤。进水速度尽可能快,防止单胞藻繁殖过快使水体pH值升高而降低消毒药物漂白粉的药性。池塘一次性进水后保持水位0.8米,马上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漂白粉用量为60~80毫克/升,以彻底杀灭攀鲈、罗非鱼、脊尾白虾、蓝藻等河口区常见敌害生物为准。漂白粉须兑水全池均匀泼洒,并开启增氧机搅动1小时后关闭,保持漂白粉的最佳效果。池塘消毒水体经过5~7天太阳曝晒,有效氯含量低于0.05毫克/升,可适当施肥、加糖与接种EM菌等益生菌,培育水体微生物。一般施加3毫克/升的磷肥作为基肥,加入4毫克/升糖类(葡萄糖、红糖、糖蜜等)作为有益细菌营养物质,可快速促进养殖水体中生物膜和生物絮团的形成,维持水体pH值在8.2~8.6,使水色呈鲜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0㎝左右,这时候可开始放苗。EM菌等益生菌预先稀释100倍再加入3%~5%红糖水活化培养1~2天,再全池泼洒接种,效果更好,益生菌活化培养时连续充气为佳。

3.苗种放养

查看全文

白对虾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南美对虾是当前养殖产量最高的甲壳类养殖品种。本文就设施渔业育苗车间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提供借鉴。

关键词:南美对虾;设施渔业;育苗车间

北方地区设施渔业育苗车间的传统育苗生产周期仅几个月,育苗车间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利用充裕的车间闲置期,使育苗车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同时能够减少气候变化对养殖的影响。还可以避免传统养虾方式带来的虾病和水体污染,提高产量,使广大养殖户增产增收,也是设施育苗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延伸,还可以解决渔业育苗后期闲置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

1工厂化养殖过程

(1)一月上旬气温低,车间经过严格的通风消毒程序,对选定育苗车间水泥池和使用的工具用漂白粉消毒,同时开动增氧气石将药物搅拌后彻底消毒,消毒处理完毕后,培养繁殖基础饵料改善水质,做好基础饵料为放苗做好准备。一月中旬放苗。从海南选用0.8~1cm南美白对虾苗进行筛选,肉眼观察苗种大小整齐、活泼健壮、体色透明、体表局部无腐烂、逆水性强、无病毒和不带白斑病毒的优质一代,严格检疫过的苗种150万尾。在投喂管理过程中,虾体4cm左右一天投喂6~8次,白天投喂量和晚上投喂量为4∶6。每个池子设有饵料盘以检查虾的摄食情况,一般在1.5小时虾的饱胃率为70%,如投饵盘剩余饵料多,应减少投饵,并检查原因。蜕皮阶段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在这种高密度、高投饵、低透明的养殖模式下,尤其进入养成后期,大量残饵、排泄物及各种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沉入池底,是造成水质和底质变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逐期分池,调节密度,完善管理,规范饵料和药品的使用。(2)水质调节。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养殖过程水质指标保持在DO不低于4mg/L、NH3-N不高于0.3mg/L、pH保持在8.3~9.6之间。对虾在8cm以后全天开放增氧设备,温度低于26℃时车间保温。调节温度可以采取白天开窗、晚上关窗方式,这样也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减少生产成本。在养水的同时也需要换水,一般在对虾5~10cm少量换水,5cm达到120cm,7cm达到130cm,随着虾体的长大增大换水量。

2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查看全文

工厂化立体生态养殖研究

1日照地区工厂化养殖概况

20世纪末期,“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开放式流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以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资金周转快、适合小户经营等特点,顺应了沿海广大转产渔民自主创业的需求,迅速推动了以大菱鲆为主的鲆蝶类产业发展,并在日照掀起了一股大菱鲆养殖热潮。但目前日照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仍停留在开放式流水养殖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因其准入门槛高、设备维护及水处理成本高等原因所占比例极少。随着众多养殖设施在同一区域长时间集中抽取地下海水,水资源枯竭问题开始突显,已严重制约工厂化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养殖排放水直接排放到近海水域,造成海水质量逐年下降。且养殖用水与海区的水交换使污染的海水成了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介质,必然会引起病害的大面积暴发与流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要实现日照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走新型高效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道路势在必行。

2绿色工厂化立体生态养殖的优势

2.1节约场地。通过建设3层立体化养殖工厂可节约用地50%,节省用地成本50万元。地下1层为2000m3蓄水池,蓄水池顶部有砂滤池1处。利用地下蓄水池保温隔热及防止蒸发的特点,可以使养殖用水24h温度波动小于0.5℃,因而节约了升温所用的能源。地上建有2层养殖车间共计4600m3,其中地上1层有1500m3海参养殖车间1处和800m3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2处。海参车间上层为1500m3大菱鲆养殖车间。2.2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在大菱鲆的养殖过程中,日循环水量在400%~500%之间,而海参日循环水量为100%,南美白对虾日循环水量约为40%。大菱鲆养殖排水可以满足整个系统养殖海参和南美白对虾用水的需要,实现了1次提水3次利用,年节水量40万m3,节水50%,节省钻井费用30余万元。地下海水首先抽提到大菱鲆养殖车间,养殖大菱鲆池排出的水在重力势能作用下一部分进入海参车间使用,另一部经砂滤池进入到地下蓄水池以做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用水。此外,冬季可以利用水温较高的养虾排水做为热源通过。换热器加热地下海水,供大菱鲆、海参使用,适宜的水温可以使大菱鲆及海参在冬季保持良好的长势,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2.3提高饵料利用率通过不同营养级和生态位上各种养殖生物对投入饵料的多层次利用,使饵料利用率得以大幅提高。在大菱鲆养殖区投喂的饵料首先被大菱鲆利用,水体中的残饵及代谢产物等有机碎屑随养殖排水进入到海参养殖区和南美白对虾养殖区被2次利用,不仅节省了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2.4良好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由于在养殖系统中水温可控,既克服了海参夏眠及冬季低温带来的生长停滞,又可以使大菱鲆保持良好生长的态势,缩短了养殖周期。通过在低温季节进行人工增温为南美白对虾提供适宜的恒温环境,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周年养殖、多茬养殖,提高了单位水体的产量及整个系统的养殖效率。整个养殖系统每年可产出大菱鲆60000余尾,产值145万元;海参6000余kg,产值50万元;产虾25000余kg,产值125万元。合计年产值320万元,扣除成本195万元,年盈利达125万元,其中通过节地(节省土地租赁费12万/年)、节水、节电(10万元/年)、节煤(年节煤30%,约4万元)、节约饵料(约4.2万元/年)实现新增利润30.2万元,减少排污5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观念。此外,该模式具有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准入门槛低、易于复制推广、适合中小户经营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及社会效益。

3未来展望

目前日照市的工厂化立体生态养殖系统仍处于半封闭状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拟配备太阳能集热、光伏发电系统及空气能热泵加热设备,利用太阳能集热设备和空气能热泵替代传统燃煤锅炉,真正实现零燃煤,零排放。此外,养虾排水可用来饲养杂食性的罗非鱼及贝类,既可以增加产值又可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的含量,实现一级生物净化。经一级净化后的水进入藻类种植区,一方面藻类可以利用水体中的氮、磷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实现二级生物净化。最后经砂滤、杀菌、曝气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回到大菱鲆养殖区重新利用,从而过渡到全封闭循环水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立体利用、复合利用、循环利用的目标。

查看全文

白对虾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白对虾)是目前我区水产养殖业中的主导与优势产业,自二十一世纪初引入我区以来,由于生长迅速,市场需求大,养殖经济效益突出而得到迅猛发展,短短几年内养殖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最多两万多亩,有许多养殖农户因此而发财致富。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区白对虾养殖风险频现,不少养殖户怀揣发财梦而来背负高额债务而回,从当初的“发财虾”正在演变成为“破财虾”。认真分析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寻求对策,值得各级政府、技术推广单位、养殖户自身引起重视与思考。

一、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1.发展过程。我区(原绍兴县)最早引入试养白对虾是2000年,当时因马鞍、滨海地区的甲鱼河蟹养殖效益很差,有养殖户试养了50亩左右的白对虾,实现了当年试养成功且获亩净利润四千元的好结果;2001年面积扩大到约300亩,也获得亩净效益四千多元;由于白对虾养殖效益突出,以后的几年被广大养殖户普遍接受并广泛养殖,马鞍与滨海的池塘几乎全都用来养殖白对虾,到2006年全区养殖面积最高达到2.8万亩左右。最近几年由于滨海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道路建设等原因,白对虾养殖面积逐年缩小,据调查,2017年白对虾养殖户为100多户,养殖面积1.6万余亩,其中大棚面积2000亩左右,2018年基本保持稳定。在白对虾的引进与推广过程中,经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与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最高的养殖亩产超过1000kg,好的年份全区平均亩产达300~400kg,亩均利润达5000元左右。在养殖面积维持在2万亩左右的时候,全区白对虾年产量在6千至8千多吨之间,产值在1.3亿元至1.8亿元之间,白对虾成为我区渔业的主导优势产业,养殖白对虾也成为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养殖模式。随着养殖年数的增加,白对虾病害日益严重,而且受不利天气、市场价格等影响,风险增大、效益减少。区域渔业为此,区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与养殖户一起,不断探索与推广新的养殖模式,最近几年,相继推广了虾鳖混养、虾鱼混养、大棚养殖等模式,取得一定效果,尤其是白对虾大棚养殖技术,对于抵御自然风险、增加经济效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3.养殖现状。目前,我区白对虾养殖主要有二种方式,即大棚养殖和外塘养殖,面积分别约为2000亩与14000亩。大棚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养殖模式,因为能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和成品提早上市,曾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最近四年,由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这二种模式表现各有千秋,时好时差。2015年、2016年全区大棚养殖都取得较好收益,但2017年以及今年大棚养殖普遍失败,周边的萧山与上虞等地也出现同样情况。如绍兴天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目前有大棚养殖面积500亩,在2015与2016两年里均取得每年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但2017年、2018年连续二年大棚养殖失败经济亏损。与此相反,往年效益普遍不太好的外塘养殖,在2017年养殖形势普遍较好,全区有90%以上的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平均亩产在230kg左右,亩效益在6千元左右,亩收益在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亏损的只占极少数,结果令人无法捉摸。接下来2019年的外塘养殖结果会如何,目前任何人都无法预测。

二、南美白对虾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水产品种在引进养殖的头一两年内都不会出现问题,但随后几年会陆续出现各种病害,这是一个共性问题。而在我区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一些面上共性问题外,还存在着自身面临的特殊问题与困难。1.养殖风险不断加大。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虽明显,但也伴随着高风险,而且随着养殖年份的增加,风险不断加大,犹如渔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间来回切换,既可以让你满载而归,也可以让你倾家荡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天气,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忽冷忽热、台风、高温、长时间雨天,都会导致不同的养殖结果;二是病菌病毒,除了苗种自身携带的可能性,池塘与水环境中也不同程度地被感染而存在各种病菌病毒,而且不断出现新的病种,导致养虾失败;三是市场,这是不确定的因素,如果销售不畅,那么价格就会下跌,利润下降,对养殖户只能是好梦一场。总体看是白对虾让大部分养殖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也让一部分养殖户回到了贫穷的状态。2.苗种质量问题突出。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区主要位于东太平洋沿岸,我国沿海没有白对虾自然种群的分布,因此,国内目前南对虾亲虾主要由海外调入,而且大量冒牌SPF南美白对虾的种虾及虾苗由海外进入国内。据了解,我国的虾苗质量存在一定弊端,一是从海外调入亲虾、幼体及虾苗的同时,极容易带入病毒,继而引起传染疾病的暴发;二是国内大部分繁育场为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而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作法,亲虾被无节制地多次产卵、在育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高温培育、不重视幼体的营养需要和活饵料的应用等,导致虾苗先天不足,体质弱,抗病力差,从而使苗种质量严重退化,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延长。这个问题不仅全262019-2区域渔业省存在,而且全国至今也没有突破,已经多次向省水产主管部门反映,目前在国家层面正在全力攻关。3.外界因素复杂多变。白对虾养殖除了优质健康的虾苗与良好的技术管理水平外,外界因素也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天气、水质与病害。天气因素只能听天由命,观察这十来年的养殖情况,只要哪一年晴热少雨这一年就普遍养殖成功,在上天关照的年份里若养殖失败只能归咎于自己的养殖水平。养殖水源没有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使白对虾生长水环境受到影响。由于甲壳类的特殊构造,虾的病害问题一直难以攻克,只能以预防为主。由于部分养殖户无公害生产意识淡薄,随意排放养殖水,导致外河水源被污染,轮番使用,疾病交叉感染,虾病泛滥成灾等等,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单一的,但究其原因却是相互关联的,产生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原因是综合交叉而十分复杂,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4.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白对虾产业是我区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引进养殖到现在,养殖范围经历了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由于城镇化推进、工业向滨海集聚等原因,一口口池塘被征用推平,养殖空间日益缩小。根据滨海开发区的统一规划,未来五至十年内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池塘被征用,到2030年再缩减三分之一。在这个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要稳定渔业生产、稳定白对虾养殖显得越来越难。

三、对策与建议

查看全文

水产病害防治工作总结

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已直接影响到我区渔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病害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渔业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充分发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作用,多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我们有专人负责水产病害诊疗工作,通过配备的水产重大疾病远程诊断系统,科学地开展水产病害预警预报;我们还通过运用水质测定技术,随时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质环境的变化和水产疾病发生状况,并及时通报病害发生情况而提出应急技术措施以指导生产。我们全年接待门诊近300余次,不定期出诊70余次,帮助和指导渔民掌握水产病害防治技术,解决养殖生产上各种疑难杂症;我们还定期印发有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资料,积极开展专业农(渔)民培训工作,下乡举办水产品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讲座26次,参加人次达610人次;我们还为水产养殖户采购生产上需要的各种渔药1050公斤,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危害情况,对全区范围内水产病害病况实行每季度统计,并承担了市水产推广站下达的“南美白对虾、日本沼虾、鳜鱼和罗氏沼虾病害调查”月度统计工作,设立病害检测点10个,面积1552亩;还对养殖的鲫鱼和金鱼进行SVC专项检测4次;对养殖的鲫鱼和花鲢进行药物残留检测。我们通过调查和统计,掌握了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对虾白斑病综合征等主要养殖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和制定水产养殖生产以及水产病害防治措施提供技术依据而服务于生产。

一.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

养殖鱼,虾类和家畜,禽等动物一样,会生各种疾病,由于鱼,虾类所生活的水质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体滋生繁殖,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爆发。特别是在池塘密养条件下,一旦发病传染很快,常常造成大批死亡。在传统养殖模式下,大量使用药物致使水体残留有害物质越来越多,严重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加上养殖密度大,摄食量多,同时排水有限,残饵和粪便增加易导致水质恶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底层水溶氧量严重不足,就会引起疾病暴发,造成养殖鱼、虾等大面积死亡。

年区水产养殖总面积29636亩,水产养殖病害累计发生面积11558亩,占养殖总面积的39%,其中常规养殖鱼发病面积2750亩,南美白对虾发病面积8524亩。全区因水产病害的发生而造成经济损失1692.52万元,推广养殖的18146亩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尤其严重,发病面积占养殖面积的47%,而因发生传染性疾病造成经济损失达1593.9万元。占总经济损失的94.2%。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月至7月上旬主要发生桃拉病毒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主要发生白斑病综合征和黑鳃病。

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情况

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近年来普遍发生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桃拉病毒、白斑综合症等传染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毁灭性虾病,南美白对虾传染性疾病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