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4:35: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南华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南华大学

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核安全工程是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南华大学是目前唯一获批该专业(方向)招生的高校。文章对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安全工程;人才培养;高校

2010年,南华大学发挥自身几十年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凭借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并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2010年即从新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一个自然班开始培养工作,该专业2011年获批湖南省特色建设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后,原“核安全工程”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调整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01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南华大学以“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继续招收本科学生,也是迄今唯一批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期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查看全文

上学期期初大会企划书

企划书

宗旨: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透过这次活动让学弟妹认识本社团,进而对耘

心社产生兴趣而加入我们服务的行列.

目的:为了使大一新生更了解本社的性质与新学期的各项活动,特举办这

次活动,也让新旧社员有机会做初步的认识,期望有更多有兴趣的

学弟妹来加入我们社团.

查看全文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新时期地方高校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效提升的对策,着重介绍了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效提升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践与成效

优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地方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其运行实效,显得尤为重要。[1-3]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地方高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区位劣势明显,在优秀生源、优质教学资源、就业市场的竞争等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创“一流本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以来,南华大学以教育部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契机,建立了比较适合校情的自我监控与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以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4]积极探索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校内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5]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专家认为,南华大学形成了由目标决策系统、过程运行系统、条件保障系统和评估监控系统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系运行基本有效。[6]继专业认证、卓越计划、审核评估后,教育部2017年推出了“新工科”计划,南华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积极响应和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计划,“面向新经济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于2018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教育部以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出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内涵,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标准新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改进和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监控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问题

查看全文

环境设计感官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感官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该教学模式强调刺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将教师的感受给予学生,或者用教师的感官替代学生的感官感知世界,从而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做到“自在具足”,在作品中达到“心意呈现”。

二、感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

环境设计专业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景观设计两个方面。环境设计以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旨在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是艺术特长生,对事物的认识偏向感性,对生活以及周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但是往往难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图示语言并在作品中达到“心意呈现”。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失设计思维,使设计沦为制图。感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如下:

1.激发学生的感官,促使其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往的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告知学生生活中的美,而并非学生凭借自己的感官挖掘周边事物的美,这样就导致学生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缺乏设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感官感受,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其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细节,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设计元素。

2.将现实美提升为艺术美,并应用于环境设计中环境设计专业感官式教学要求学生将生活中的设计元素高度提炼为设计艺术语言,结合空间中的各个要素,正确运用于环境设计中。

查看全文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探究

1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本着“真题真做,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核工程计算设计与核仪器研制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常用环境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结合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

2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完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调查分析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设计改革实践的方向和重点;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最终构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1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专业基础和应用实验室,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放射化学实验室,应用实验室包括核技术及应用、核仿真、辐射剂量实验室。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特色鲜明,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1)软、硬件条件建设。2014年8月,该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南华大学首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南华大学核类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2014年12月,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为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基于校园网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基于Internet网环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完善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及项目,达到能在实验室局域网条件下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实现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类虚拟仿真软件与云平台的有机结合,为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起到示范和共享作用。软件设施方面,已经具备课程设计相关Multisim、Proteus、Protel、Labview、Mcnp、Root、Matlab等软件。同时一方面将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课程设计教学,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又自主开发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引进、自培、在职进修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并聘请国内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为中心兼职教授。一方面每年新进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另一方面,学院与核工业相关单位展开密切合作,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设的国核大学签订了长期人才合作协议,定期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读博、出国深造、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学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资深院士、研究员等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写好中长期发展计划,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

查看全文

临床型教学在护理专业中实行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人们对健康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急需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必须得到高质量高水平思维方式、判断沟通应变和动手等能力的培训[1,2]。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3]。近年来,护士执业能力问题也引起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的关注[4],为了探索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方法,适应市场需求,2005年起,我们就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改革护理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即采用紧密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南华大学医学专科部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共209人。

1.2方法

1.2.1分组

查看全文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生体质健康高度重视,教育部与体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工作机制建立、教育教学改革、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法规,先后颁布或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障。同时,将学校体育卫生条件改善(包括师资、场地器材等)纳入相关教育工程和国培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体育软硬件条件建设[1]。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身体发育形态有所提高,生理机能水平止跌增长,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上升拐点。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青少年体质有所增强,但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越来越多、心理障碍发生率增长迅速等问题也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需要。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共分为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20个篇章,其中第六十章第七条明确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运动,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2]。从《纲要》的表述可以看出,健康中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现了国家意志,同时对学校体育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几方面缺一不可。但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似乎没有达到或完全达到这种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不合理或落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而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测试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同一项目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如中学生。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也即大学生正是心理问题多发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应引起高度关注。在社会适应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溺爱,任性、自私、霸道、脆弱等人格问题较为突出,这也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利用好体育锻炼平台来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三)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下,西方社会思潮的涌进、市场经济的逐利思想等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错综复杂的影响。与“90前”相比,“90后”的学生群体更有个性、更有思想、更善于接受新鲜事物[3]。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攀岩、轮滑、网球、高尔夫、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因此,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也应以人为本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减少或淘汰那些学生不太喜欢的项目,尽量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课程建设缺乏动力,项目设置与资源开发不合理。虽然在体育教学领域中“重竞技、轻体育”的做法遭到不断批评,但受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体系构建还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带有明显的竞技化色彩。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到大学来还是学习相同的内容,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然,课程建设也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比如,部分学校设置了棋牌类、钓鱼、拓展训练(益智类的团队项目)等,这样的课程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也不能实现新《纲要》五个领域目标[4]。还有的学校为了突出改革的效果,自行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直接进入课堂,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效果值得商榷。(二)体育教师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有限,教学有效性与创造性发挥不足。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的获得与积累主要取决于所拥有的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身体化形态文化资本通常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家庭及学校体育教育获得,并内嵌于身体和精神的师德修养、知识结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体育竞赛和裁判能力、人文素养等文化产物。现阶段,社会认识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要传授原有的知识,更要创新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榜样”两个角色,更要做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和集体的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单就体育学科而言,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历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有所欠缺。周建华(2015年)选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2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情况做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学历结构相对偏低;大部分高校学缘结构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近亲性;20所高校中担任一门、两门、三门及以上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占总人数的50.1%、35.6%、14.3%[5],这说明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万海波的一项研究认为,体育教师教学“疾病”主要有:教学失范、教学偏见、教学惩罚和教学阻隔,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教学组织与管理缺乏严格与严谨;由于教师个人主观偏见,情感的偏差而在教学上有失客观和公正;运用不恰当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管教,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伤害;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教学阻隔。

三、南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查看全文

麻醉护理专业多元化线上教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疫情防控期间多元化线上教学在南华大学麻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初步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南华大学护理学院31名麻醉护理专业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线上教学,在云端教学的基础上融入问题导向式、情景案例式及以团队为中心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理念。教学结束后,通过线上考试和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评价多元化线上教学效果。结果护生对线上教学课程总体评价良好,且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试成绩都较好。结论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可以保证疫情期间麻醉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操作技能,但仍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总结与改进。

关键词:麻醉护理专业;线上教学;多元化教学

麻醉护理是一门麻醉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临床麻醉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我校麻醉护理专业自开设以来,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秉承“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案例式、开放式、启发式和研讨式多模式麻醉护理教学体系。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学校各种线下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护生亦无法进入医院实地学习;加之以往的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讲授法,单纯灌输知识,给护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各种线上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临床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2]。线上教学是指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3]。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麻醉护理专业首次尝试开展远程线上教学,并融入问题导向式、情景案例式及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理念。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线上教学可满足麻醉护理教学需求,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能提高护生的综合考试成绩与教学满意度,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有待改进。现将疫情下多元化线上教学模式在麻醉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7级麻醉护理专业31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4月参加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负责的线上学习。其中男生11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4岁。所有信息收集均在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完成。

2方法

查看全文

放射生物学认知度及教学满意度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放射生物学课程的认知度和教学满意度,以便给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并对其他准备开设本课程的专业或院校提供参考,该研究对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相关实验课。学生对电离辐射产生影响的相关实验内容兴趣较浓,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其学习兴趣有所影响。相较于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更喜欢板书和采用PPT、视频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放射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学生的课程认知度有所提高。学生仍偏向于被动接受式学习,其学习主动性还有待提高。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可度,其课时安排和考核方式等还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预防医学;放射生物学;课程认知度;教学满意度;教学改革

放射生物学主要研究放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观察不同性质的射线照射后的各种生物效应以及不同内外因素对生物效应的影响[1]。学生学好放射生物学课程(下文也称“本课程”)有利于其日后做好预防医学工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核灾害、核事故和辐射事故等的应急处理,以及对周围环境辐射安全的检测、辐射风险评估的工作。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其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门课程目前国内外仍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1]。为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下文也称“本专业”)放射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为本课程在其他专业或院校的开展和改革提供依据,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本专业、本课程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满意度。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7级、2016级、2015级3个年级(下文分别简称为17级、16级、15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当时,17级学生刚刚完成放射生物学课程的理论学习,16级学生在上个学期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而15级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本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394份,其中,17级119份,16级202份,15级73份。(二)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设计“放射生物学调查问卷”[2-3],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相关课程的认知情况、对专业课程的认知情况及其对教学满意度、教学设置和教学方式的相关评价,按年级回收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先用Epidata3.1双轨录入数据,再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与秩和检验。Ρ<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二、研究结果

查看全文

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论文

摘要:临床技能是医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是让医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教师或高年资医生的操作这种“师带徒”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开展医学教学的过程中,若是单纯通过语言表述来阐述教材当中的内容,往往会给人以枯燥之感。因此,我们将教学模型与临床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方法应用与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并将此方法做一详细阐述,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操作技能。

关键词:临床情景教学法;教学模型;妇产科

临床技能妇产科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在新时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技能上要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的临床医学发展需求。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医学生临床教学时,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临床技能训练要经过模仿、操作、精准性、多种操作的协调,到操作的自然化这样一种递进的过程。而上述每一步都离不开操作的对象。理论上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或真实的人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医学生在患者身上学习及演练所暴露出来的困难与弊端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医学生在患者身上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现象,使用教学模型就成为必然之选。它在不接触患者的情况下,能为实习医生提供更多的操练机会,以提高其临床实践水平。在实际开展临床教学时,即便是有完整的教学模型,若是缺乏合理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案,技能训练仅仅是通过教学模型来开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诊疗思维的忽视,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临床实践当中。英国语言学家在上世纪30至60年代提出了情景教学,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动场景的创建来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具体形象,以便于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则能够通过对形象的感知来不断积累临床知识。通过对其概述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其主管能共性,以便于其能够很好地理解多学知识,并最大限度地积累经验,相对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借助于情景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及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自20世纪90年代起,模拟医学教学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及评估手段,其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对真实的临床医疗过程、场景进行仿真模拟。这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大有益处,既能够使学生得到较为真实的技能体验,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患者群体的安全,能够很好地规避医学伦理上的矛盾冲突。故而,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近年来均纷纷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心,我们将教学模型与临床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操作技能。本课题组在南华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3级5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在临床技能中心将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实现临床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我校医学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能够为高等医学院校外科实践教学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生命科学课程校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南华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3级5年制临床专业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名,由本课题组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带教。(二)研究方法。1.教学模型的准备:(1)产科检查模型:用于产妇的四部触诊、骨盆外测量、胎心听诊、胎心监护的检查;(2)孕产妇分娩急救演练模型:用于分娩教学,难产及急救训练;(3)妇科检查模型:用于妇科检查及妇科生殖细胞学、分泌物等检查;(4)妇科诊刮模型:用于妇科诊刮操作;(5)后穹窿穿刺模型:用于妇科后穹窿穿刺操作;(6)计划生育模型:用于上环、下环操作。2.操作过程:对照组依据我院编写的《南华大学临床技能自主学习教程》中的操作规程,由1名主治医师通过教学录像、PPT等多媒体向学生讲授项目的操作要点、方法、注意事项,并在教学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示,无情景教学,这个过程需要0.5-1h;之后实习医生独立在教学模型上模拟训练,这个过程需要2-3h。实验组分5阶段进行:给出简单的题干,由教师扮演患者,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学生在教学模型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并提出需要完善的辅助检查;教师给出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学生提出需要进行操作的项目,并向由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操作前的知情告知,签署同意书;学生在教学模型上给出正确的操作并给出诊断,操作完成后再次与患者的沟通,交代注意事项;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培训内容包含12个模块,每个模块训练1天,每周3个模块。详见附表1。(三)评估方法。每项技能训练结束后,依据评估实习医生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包含有病史询问15分、体查15分、诊疗思维(提出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10分、诊断10分)、需要进行的诊疗操作40分、人文关怀10分,由教师分别对两组评分(百分制)。在所有培训工作均顺利完成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的方式来对实验组学生关于临床情景教学与教学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看法及意见。(四)统计相关数据的处理以SPSS17.0来开展,计量资料及均数来表示,实施t检验,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二、研究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