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4:14: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南方农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南方农村住宅设计论文
1传统民居经验延续和发展
我国南方传统乡土民居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极低的能耗创造了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
南方多丘陵的地貌诞生了不少坡地式的民居形式,比如湖南湘西吊脚楼、四川山地住宅等,这种形式除了避潮通风良好,同时合理利用地形现状,通过场地和建筑的良好结合并使设计和施工策略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舒适和更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运用可持续的场地设计理念,谨慎对待建筑,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对现今小康农居设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南方民居经常采用的深檐有很好的遮阳效果,在设计中也可加以借鉴。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节能设计侧重面南北也不同北方抓冬季供暖期节能,南方抓夏季空调期节能。因此南方建筑为了通风避热,大多比较开敞,围护墙体多轻薄,夏天是没问题了,可是冬季一来,采暖很是让人头疼,特别是在像湖南这种四季非常分明的夏热冬冷地区。南方建筑外墙通常不如北方的厚重,热阻较小,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室内没有供热设施(北方冬季一般采用集中供热系统或火炕、火墙、地炕等取暖设施),导致冬季室内寒冷,即使采用火炉等供热,也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使热量通过热对流、热辐射流失。这些民居上的热工缺陷需要在未来的设计中弥补。
传统民居要提高和发展,达到新时期小康农居的标准,需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设计实践,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扬长避短,使传统的民居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南方农村住宅设计发展论文
摘要:21世纪的中国要建立在高效节能建筑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可持续建筑的原则在各不同的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下都得以实现,本文即是通过南方农村住宅设计的思考,探寻小康农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可实现性。
关键词:小康农居;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能源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绿色发展模式,这不但在中国也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全世界有近30%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我国的建筑设计重心依然在城市,农村住宅的发展远远滞后城镇,规范针对的对象也主要为城镇建筑(《民用节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明确农民自建低层住宅不适用),新研发的各种节能产品,资源回收系统也因其高昂的价格并不能在广大农村推广,地处我国广袤大地上的农村住宅成了可持续生态设计中的盲区,这种现象在南方地区尤甚。当全中国打出“节约中国”大旗时,建筑师是否更应该关注占全国人口3/4的农民兄弟“住”的问题呢?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使得生态建筑为全人类所关注。生态建筑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从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出发,全面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和健康舒适要求,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筑模式。我们的农村住宅设计,确切定位为小康农居设计,生态型农宅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了不少农村住宅项目,04年长沙市农村小康住宅设计中对生态农居作了尝试,当时的构想还很不成熟,这几年的积累完善,也总结了不少设计心得。
1传统民居经验延续和发展
我国南方传统乡土民居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极低的能耗创造了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
农村报刊市场营销对策
集服务山区、老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广东省梅州市邮政局,积极开拓农村报刊订阅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邮发报刊市场的占有率,克服“短板”和“瓶颈”,以更加有为、更加有力的举措创新思维和思路,切入梅州农村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并不断做大规模,唱响品牌,形成特色。
1“报刊扶贫”拓展农村扶贫开发新内涵
2011年9月22日上午10时,在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村委办,值班村干部高兴地从乡邮员手中接过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跟红山村一样,梅州市8个县市的551个贫困村中有80%当天就能收到由对口帮扶单位为其订阅的“扶贫”报刊。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贫困农村的脱贫步伐,自2010年开始,梅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双到”帮扶活动。在实施民生、安居、产业、学技帮扶项目的前提下,梅州市邮政局通过对“双到”帮扶工作的深入调查,提出“报刊扶贫”项目,由对口帮扶单位出资为挂点贫困村订阅《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南方日报》和《南方果树》等各级党报党刊和科普报刊。作为文化帮扶项目,“报刊扶贫”受到梅州市扶贫开发局、各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的一致好评。
丰顺县邮政局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落实好,分管业务副局长亲自起草营销公关方案,带领市场经营部的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宣讲“报刊扶贫”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丰顺县邮政局的积极协调沟通下,丰顺县扶贫开发局专门下发“报刊扶贫”订阅文件,要求各对口帮扶单位把“报刊扶贫”与民生、产业等帮扶项目结合起来,做到有资金安排,有项目保障,有专人负责。在强有力的部署下,丰顺县87个对口帮扶单位纷纷为挂点村订阅“扶贫”报刊。同时,丰顺县还把“报刊扶贫”订阅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做大,还制订了考核和指导意见,明确指示各县市局要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作为农村报刊订阅市场的新增点,进行培植和挖掘。
2《南方农村报》播洒新农村建设新风尚
《南方农村报》因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生产生活而倍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成为农民朋友闲余饭后学技娱乐的好帮手。2011年《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量突破50000份,成为梅州市邮政局农村报刊订阅发行的拳头产品。一直以来,梅州市邮政局十分重视与《南方农村报》的密切合作。随着梅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局更加注重与《南方农村报》的战略合作。参与报社联合开展“十佳百优”订阅竞赛活动,对实现《南方农村报》发行量前十名的支局和征订量前100名的乡邮员分别给予万元和摩托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网点和广大乡邮员的积极性。2011年梅州市邮政局有3个网点、10名乡邮员获得了《南方农村报》的“十佳百优”先进奖励,排名广东邮政的首位。针对《南方农村报》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特殊地位,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门把该报的发行列为梅州市局畅销报刊营销项目来谋划,做好日常性的跟踪、评比、督导工作,不断强化市、县局之间的业务协调,积极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宣传、营销和投送工作。兴宁市邮政局刁坊邮政支局乡邮员热心乡邮工作。为把乡邮工作干好,做到嘴勤、脚勤、出班勤,不放弃任何机会,不放弃任何对象,诚信投送,老实做人。在《南方农村报》征订工作中,他结合刁坊镇水稻、蔬菜、养猪等产业较为发达以及该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重点抓好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超市、农村小学、食品加工户、农村“五老”群体的订阅宣传。由于该乡邮员口碑好、人勤快,加上《南方农村报》的可读性强,段道征订量连续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2011年该乡邮员征订《南方农村报》达到430份,被《南方农村报》评为“十佳百优”先进个人,奖励摩托车一部。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水利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为了落实“**”规划纲要,做好农村电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解决好农村地区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完善农村电网和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是“**”期间农村电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认真总结农村电力建设成效和经验,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已开展的各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期间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工作,实事求是地提出“**”期间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项目安排和投资计划。规划内容要区分轻重缓急,以便根据资金规模合理安排项目,并对农村电力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在投资安排上要注意向水库库区和华侨农场倾斜,尽快解决好水库库区和华侨农场的农网完善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根据华侨农场未通电居民点数量和无电人口较少的情况,2007年要集中解决华侨农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二、抓紧落实管理体制。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分散、建设和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为了做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在我委《关于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2号)中,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请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按照上述通知精神,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农村电力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落实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管理体制,尽快确定项目法人。为确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原则上由省级电网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
三、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从农村电网和县城电网改造稽察了解情况看,一些地区电网改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项目不按投资计划实施、套取和挪用建设资金、招投标工作不规范以及工程实施进度缓慢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电力建设工作的进度和效果。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各方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电力建设的监督和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和情况的发生。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负责做好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规划编制和有关协调管理工作,规划编制要充分听取项目法人的意见和建议;涉及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建设项目,年度实施项目和投资计划要会同国家电网公司或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研究确定,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上报我委,工程完成后要认真进行验收。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要加强对本公司系统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做好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及工程建设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严格执行投资计划,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
四、认真做好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是投资计划下达和工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组织开展工程技术方案设计,落实项目建设资本金,取得银行贷款承诺函,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省级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每年的3月底以前,将本年度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具体项目、工程方案、投资规模、资金来源以及投资计划建议上报我委,并同时附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稿、贷款承诺函以及项目法人出资承诺等相关文件。
对农网电力设施遭受冰灾原因分析与对策
自2008年元月12日至2月8日,南方一些省份遭遇强冷空气影响,大雪和冻雨天气连绵不断,有的地方气温突然降到零下十余度,给电力设施以沉重的打击,有的省份电力部门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个亿,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经过近来电力部门全体员工的日夜奋力抢修,目前,大部份县级供电公司已恢复了正常供电。
笔者在参与抢修的同时,调查走访了一些电力企业基层员工,也走访了一些用电客户,就发生冰灾倒杆现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发生倒杆、断线以及变压器台架垮塌的主要原因除了冰灾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网改造的设计标准过低。从九九年至O二年,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网改造,南方省份也不例外。由于农网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在技术设计方面,没有过多地考虑抗击大范围、持久的冰雪灾害影响。
二是电力设施安装不规范。一些电力设施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施工,特别是农网改造的一些电力工程,如电力线路的挡距过长,电杆、拉线地锚埋的深度不够,有的拉线方位与整条线路的方向不一致。大部份电杆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拉线地锚连根被拔出,致使整条线路垮塌。
三是设备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有的混凝土电杆钢筋太少、太细,瓷瓶、横担、拉铁的质量也不过关,有少数拉线还用铝线代替。
四是电力线路老化严重。农网改造后,许多电力设施已经运行了多年,存在严重老化现象。不少拉线、横担、角铁等锈蚀严重,经不起冰雪荷重。
和谐供电发展汇报
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在县级供电企业推行农村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创建供电营业所示范窗口,开展“五项”基础管理达标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南方电网公司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一体化、现代化、经营型、服务型,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整个南方电网共342个县市,要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势必所有县市供电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经营绩效要相应上台阶。那么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实施,正是加快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器,县级供电企业无论是管理、发展都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县级供电企业战略地位解析
县级供电企业在供电事业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这已成为长期困扰人们思维和认识的问题。从管理体制来看,电力体制理顺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县市供电企业都顺利实现了“代管”,并逐步实现了“直管”,大部分县市供电企业开始具备了南方电网大家庭成员的身份,找到了归属感。从电网的格局来看,县级供电企业处在电网末端,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这是关乎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搞好对他们的供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地投入巨资对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通过“两改一同价”战略决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村电网落后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供电能力空前加强,给农村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定程度上讲,党的执政能力随着农村供电能力的提高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由此,给县级供电企业提出了重大的课题,就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搞好农村的供电工作,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通过源源不断的电力送到广大农户,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电力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电力负荷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据1998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电网已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口,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年用电量为4593.6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0%以上。加之通过几年来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用电也在大幅度攀升。以贵州为例,2005年贵州电网公司上半年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且仍然呈强劲增长势头。由此可见,农村电力市场在电网经营中占据较大份额,是电网企业实现边际效益的支撑。县级供电经营实体已经成为电网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的必然性
一是改革的必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垄断优势已经逐渐淡化,甚至不复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该准备些什么?过去县级供电企业几乎是散兵游勇,单枪匹马的应对市场的竞争。缺乏统一性,缺乏团队精神,而最终处于不利的境地。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促使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行为方式改变,达到规范、统一的目的,最终形成从局部到整体,从“地方到中央”,一盘棋,一根绳,一股劲的格局。增强凝聚力,整合向心力,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共同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
中国农村劳务经济的地区模式研究
按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地带来划分我国区域经济,是比较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地带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经营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较小。1980~2000年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3.1倍、10.5倍和8.3倍,全国平均为10.8倍。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产业结构不同所受影响也略有不同。2000年中部和西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均占57.7%,而东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仅占37.4%。家庭经营纯收入可以解释纯收入差异的29.74%。第一产业纯收入虽然占纯收入总额的比重达47.8%,但其与纯收入的相关系数仅为0.628,拟基尼系数仅为0.0398,仅能解释差异的8.4%,差异较大的还有家庭经营第三产业。
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农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最主要来源。2000年东部地带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223.04元,占纯收入比重39.93%,比中部、西部高13.22和15.52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与东部工资性收入的差距占纯收入差距的67.8%和56.7%。2000年全国三个地带农民纯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1415,工资性收入差异能够解释基尼系数的57.2%,其中本地企业收入差异可以解释28.2%,乡镇企业可以解释18.5%,可以说工资性收入特别是乡镇企业是三个地带之间农民收入的主要差异所在,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收入差异拟基尼系数高达0.4328,处于不合理状态。
扣除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218,显著降低,说明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对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异影响很大。扣除外出打工收入后,农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435,略微扩大,说明外出打工有利于降低地区差距,但影响还并不大。转移性收入中的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以及退休金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务收入,扣除寄回带回款和退休金以后,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略微降低为0.1403,说明发达地区农民的劳务性转移收入的水平也高于不发达地区。
然而,三个地带划分办法舍掉了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为了更加详细地分析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地区模式,我们利用2000年度全国住户调查资料,采用1983-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倍数、200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非企业组织中就业收入、企业就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第一产业占纯收入比重、非农收入比重、非生产性收入比重、工资性收入比重、劳均年末生产性固定资本原值、人均生产性用地面积11项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劳务收入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五个地区模式。(1)郊区型:包括北京市和上海市两个特大城市的郊区。(2)沿海型: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5个省市。(3)北方型: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7个北方省区。(4)南方型: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四川、重庆、河南8个省市。(5)边疆型:包括三个亚型,农垦型:黑龙江、吉林、新疆;草原型:内蒙古、青海、西藏;山地型:云南、贵州、海南。
(一)郊区型
建设新农村信息服务讨论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信息服务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当前农村信息服务中存在服务总量偏少、服务供求错位、服务方式陈旧和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加大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公共投入、优化信息服务供给制度安排、完善信息服务供给体系、改进信息服务供给方式等对策可保障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
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财富,信息资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以及农村文化服务一样,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服务的战略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需要信息服务的支持。农业经营场所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距离大市场遥远,相对闭塞,需要信息的沟通。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元分散进行的,需要信息的连接。农业生产的手段还相当落后,需要信息系统传播先进的技术。农村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服务的重要领域,是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和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业对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加深,农民经营农产品的风险意识逐步加强。这些变化激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相关农村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表现为:第一,信息需求的范围扩大,不仅需要反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销售现状的信息,更需要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信息。第二,农民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迅速增长,农产品在品种、质量、收获时间、种植技术和条件方面的差别,以及相应的价格、地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个哇化信息需求显得重要。第三,农民需求逐步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符合农业区域性发展特点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他实用性的公共信息,尤其是具有直接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的信息需求强烈。
中国农村劳务经济的地区模式研究
按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地带来划分我国区域经济,是比较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地带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家庭经营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较小。1980~2000年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3.1倍、10.5倍和8.3倍,全国平均为10.8倍。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产业结构不同所受影响也略有不同。2000年中部和西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均占57.7%,而东部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仅占37.4%。家庭经营纯收入可以解释纯收入差异的29.74%。第一产业纯收入虽然占纯收入总额的比重达47.8%,但其与纯收入的相关系数仅为0.628,拟基尼系数仅为0.0398,仅能解释差异的8.4%,差异较大的还有家庭经营第三产业。
工资性收入差异是农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最主要来源。2000年东部地带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223.04元,占纯收入比重39.93%,比中部、西部高13.22和15.52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与东部工资性收入的差距占纯收入差距的67.8%和56.7%。2000年全国三个地带农民纯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是0.1415,工资性收入差异能够解释基尼系数的57.2%,其中本地企业收入差异可以解释28.2%,乡镇企业可以解释18.5%,可以说工资性收入特别是乡镇企业是三个地带之间农民收入的主要差异所在,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收入差异拟基尼系数高达0.4328,处于不合理状态。
扣除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218,显著降低,说明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对三个地带农民收入差异影响很大。扣除外出打工收入后,农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435,略微扩大,说明外出打工有利于降低地区差距,但影响还并不大。转移性收入中的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以及退休金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务收入,扣除寄回带回款和退休金以后,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略微降低为0.1403,说明发达地区农民的劳务性转移收入的水平也高于不发达地区。
然而,三个地带划分办法舍掉了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为了更加详细地分析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地区模式,我们利用2000年度全国住户调查资料,采用1983-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倍数、200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水平、非企业组织中就业收入、企业就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第一产业占纯收入比重、非农收入比重、非生产性收入比重、工资性收入比重、劳均年末生产性固定资本原值、人均生产性用地面积11项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民劳务收入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五个地区模式。(1)郊区型:包括北京市和上海市两个特大城市的郊区。(2)沿海型: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5个省市。(3)北方型: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7个北方省区。(4)南方型: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四川、重庆、河南8个省市。(5)边疆型:包括三个亚型,农垦型:黑龙江、吉林、新疆;草原型:内蒙古、青海、西藏;山地型:云南、贵州、海南。
(一)郊区型
建设新农村中的信息管理研讨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农村信息服务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当前农村信息服务中存在服务总量偏少、服务供求错位、服务方式陈旧和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加大农村信息服务供给的公共投入、优化信息服务供给制度安排、完善信息服务供给体系、改进信息服务供给方式等对策可保障农村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
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财富,信息资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农村信息服务与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以及农村文化服务一样,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服务的战略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需要信息服务的支持。农业经营场所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距离大市场遥远,相对闭塞,需要信息的沟通。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元分散进行的,需要信息的连接。农业生产的手段还相当落后,需要信息系统传播先进的技术。农村信息服务是我国信息服务的重要领域,是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和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农业对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加深,农民经营农产品的风险意识逐步加强。这些变化激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相关农村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表现为:第一,信息需求的范围扩大,不仅需要反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销售现状的信息,更需要有前瞻性和预测性的信息。第二,农民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迅速增长,农产品在品种、质量、收获时间、种植技术和条件方面的差别,以及相应的价格、地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个哇化信息需求显得重要。第三,农民需求逐步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符合农业区域性发展特点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他实用性的公共信息,尤其是具有直接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的信息需求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