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2:23: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奶牛养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奶牛养殖

奶牛养殖现状及分析

[摘要]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奶牛养殖条件,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大大提升农牧区综合生产性能,是藏区农牧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由此为出发点,分析藏区奶牛养殖现状,目前的奶牛养殖普遍存在:农牧民普遍素质较低,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有限,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缺乏有组织长远的育种规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长远角度做好奶牛育种规划、做好养殖户的教育培训、逐步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力度、切合实际建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逐步健全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等发展建议,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奶牛;养殖;发展

1藏区奶牛养殖现状

1.1藏区奶牛养殖农牧民普遍素质较低,滞后的观念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藏区奶牛养殖牧民多数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科学化养殖观念较为滞后,对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理念接受较慢。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多数管理较粗放。为此,就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业发展来看,难以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加上,农牧科技力量薄弱,整体奶牛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2奶牛养殖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有限,大大影响奶牛养殖。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短平快”项目更受欢迎,如何尽快转化科研成果已成为农牧科技人员的使命,但政府对农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投入很少。截至目前,针对高原环境的奶牛营养与繁殖调控和奶牛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投入少之又少。因环境气候因素,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至今西藏奶牛养殖业良种良法良治不配套,生产经营方式依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1.3奶牛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藏区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标准化水平低,是较为突出和现实的问题。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多数以散养3-5头的粗放式管理为主,明显缺乏标准化企业的龙头带动。虽然说近些年,品种改良科研单位在提升奶牛生产性能、改良黄牛品质各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而且取得不菲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奶牛良种繁育场、示范区等等载体带动,缺乏较系统的产前、产后、产中跟踪服务,现在的藏区奶牛养殖同样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导致产销的严重不均衡。1.4缺乏有组织长远的育种规划。杂交合成体系的育种理念并不复杂,但它与传统的育种、生产的观念不同,其更注重在现代养殖中的生产效益和改良速度问题,因此如何教育西藏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理解生产性能第一的观念、接受杂交合成理念并理解它的特性,将成为促进奶牛业快速进入正确发展轨道的关键因素。西藏的黄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一直缺乏引进合成系的概念,“黄改奶”的过程中,利用他人已有成果的“拿来主义”就已是先进的、革新式的育种技术。加之西藏黄牛改良科研队伍力量薄弱,奶牛育种研究缺乏长远规划,育种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系谱不清、扩繁推广进程缓慢,一直处于经济杂交状态,所以至今未能育成适应高海拔环境条件下的奶牛新品种。

2解决问题的发展建议

2.1自长远角度做好奶牛育种规划。奶牛的繁育育种,周期性长而系统。作为投入产出高的技术项目,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提升奶牛的整体性能、遗传性能、奶产量及品质,可谓是终身受益的关键技术。实际上,自黄牛改良伊始已经有了30多年头,目前的品种改良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今后的育种更应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利用好本地品种的优良性能,大大提升奶牛的单位奶产量、乳蛋白率,培育适应性更强和经济效益更好的奶牛品种。2.2做好养殖户的教育培训。目前养殖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养殖观念较为滞后,接受先进奶牛养殖管理的理念较慢,为此,重视教育培训,注意提升养殖户综合素质,实现以点带面的规划发展,将更加有利于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3逐步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力度。推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奶牛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逐步提升奶牛生产力,有必要加大奶牛繁育的自主创新鞥努力。加大对藏区奶牛生殖、遗传等相关研究参数的经费投入,酌情加大对奶牛营养、繁殖等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配套做好相关疾病防控管理技术研究,尽最大的努力为奶牛养殖效益的提升提供参考思路。2.4切合实际建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化良种能繁示范基地,将现代技术融合常规育种,集成设施养殖推广技术,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良种化水平,大大提升饲料利用率。良种示范基地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凸显优势,逐步扩大形成技术创新、良种推广、科技创新的突出示范基地,为藏区良种繁育提供创新实验田。2.5逐步健全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适应藏区奶牛养殖新品种,推进养殖优良的高产品种,逐步完善健全奶牛养殖繁育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形成以良种牛为代表的育种、扩繁、推广、科研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地方良种的品种优质,鼓励人工授精技术、冻精贮运技术,加快良种繁育改良的步伐。

查看全文

奶牛繁育要素对养殖影响

目前徐州周边地区大部分奶农饲养奶牛仍然是传统的散养方式。随着畜牧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国家和乳制品企业对奶源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种饲养方式已经不适应奶牛业的发展。奶牛散养将会被规模化养殖所替代,实现规模化养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奶业所面临的单产水平低和牛奶质量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从分散饲养到规模化饲养过渡的过程中,除借助于政策引导外,还需要有个资金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奶农只有在奶牛养殖中获得一定的效益,才能使逐步走上自我发展壮大,从而最终走向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的散养方式下,我们不能忽视奶牛繁殖因素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由于繁殖与许多因素,如产犊间隔、干乳期长短、受胎率、初产年龄、奶牛遗传水平等有关,这些因素对奶农养殖的盈利均产生影响。当前,在少部分的奶农中存在一些繁殖问题,不仅引起繁殖效率低,而且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存在的一些繁殖问题

1.1不注重品种改良

有些奶农缺乏品种改良意识,认为只要母牛能怀孕就行。为了方便省事,找人包配,精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没有考虑到使用劣质精液会使后代遗传素质倒退,获得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差,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1.2急于求成,过早配种

个别奶农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到参配月龄时,在体重没有达~U350kg以上的情况下,就进行配种。由于开配过早,体重过小,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这样容易造成产道损伤、阴户撕裂,继发产后疾病,不仅影响下一胎的正常繁殖,而且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和疾病防控

近年来,各地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很快,养牛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科学养殖、防疫意识较差,养殖水平低,时有疫病发生,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要养好奶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1牛场建设

1.1场址选择奶牛场应建

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有毒物质、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饲料来源方便,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平坦开阔或具有缓坡,远离居民区,没有传染病威胁和三废污染的地方。养牛户应根据自己宅基地的地面和条件,合理安排牛舍的建设位置。

1.2场区布局奶牛场一般

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四个小区。生活区和管理区应设在场区地势最高处,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的距离。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病牛隔离室、化粪池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处,距牛舍至少50m。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库、干草棚等,应位于高煤且距离牛舍较近的地方。牛场四周、道路两边、运动场周围要植树绿化,以改善牛场环境。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影响因素实例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奶牛存栏快速增加.牛奶总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奶牛存栏从20。。年的489万头,激增到2008年的近1234万头,增长了近2倍;牛奶产量从20。。年的827万吨增加到2∞8年的3556万吨,增长了3倍多。就内蒙古而言,2008年奶牛存栏头数是246万头,是2000年奶牛存栏数72万头的3倍还多(刘成果等,2009)。然而,近年来我国牛奶质量安全状况堪忧,奶产品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29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婴幼儿)由于食用被污染的奶粉中毒,至少有6名婴儿死亡(Graham—HarriS。n,2009JacobS,2∞9)。奶站监管缺失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钟真等,2009)。在牛奶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奶站,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国有20393个奶站l④inaDa峨20。9a)。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从2∞8年11月至20。9年4月,我国政府对所有20393个奶站逐一进行检查后决定关闭3908个缺乏检测仪器或卫生不达标的奶站(@inaDa虬2∞9bJ。那么,奶站的减少是否对农户的奶牛养殖产生了影响?农户奶牛养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关于农户奶牛养殖的影响因素方面,乌云花(2007)、Huang(20lO)等学者对北京周边地区农户奶牛养殖的决定因素分析中指出,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布局是影响农户奶牛养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当地的交通条件和家庭非农就业等也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乌云花等,20。7;Huangetal,2010a)。此研究关注了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它们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一奶站。另外,此研究局限在北京周边地区,没有对牛奶之乡内蒙古进行研究,所以研究结论的普遍陛还需要验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参与奶牛养殖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是测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站的减少对农户奶牛养殖业生产的影响,为未来奶站的合理规划和指导农户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实证依据。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农户样本抽样方法和调查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描述呼和浩特周边地区奶牛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奶站发展情况等;第四部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实证估计结果;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作者的实地调查。作者于20lO年1月,在呼市周边地区开展了2项调查,分别是奶牛养殖户的入户调查和村基本情况调查。本研究的农户样本共有200户,其中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农户样本有120户和包头周边地区的农户样本有80户。村级样本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周边地区的12个村及包头周边地区的8个村,共20个村样本。

三、农户奶牛养殖与奶站

(一)农户奶牛养殖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户发言材料

我叫**,是**乡新渠村的奶牛养殖户。今天很高兴能参加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介绍自己的经验,我的发言题目是《做大做强奶产业,带动乡亲奔小康》。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1988年,我从部队复员回乡后,不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四处外出打工谋生,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十几年的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我终于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2002年我回家乡访亲探友,看到当时村里年轻劳力大量外出,老弱妇孺仍在田地上苦心经营,落后面貌依然没有多大改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产生了帮助父老乡亲尽早脱贫致富念头。为了寻求一条适合本村的致富门路,我有过支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葡萄的设想,经过了解市场行情,掌握经济信息和乡亲们交谈,最终把目标锁定在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奶牛养殖业上,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帮助乡亲们能从养殖方面增加一些收入。

2004年6月我在家乡新渠村投资300万元,实施100头奶牛养殖项目,10月中旬完成土建工程,共建成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圈5栋55间。为了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我积极与蒙牛乳业联系,建成了奶站一处。同时养殖场实行公司+农户方式运作,即统一购牛,分配到户,统一建圈,集中饲养。2004年11月6日我又从山西调回奶牛100头,以每头奶牛垫资12000元的方式,全部分配到户,农户养殖最多的达10头,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生产基地。

多年的创业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创业是艰辛的,尤其在创业之初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打消人们这种在创业之初的顾虑呢?我在帮助和带领乡亲们的实践中,不仅用我自身的创业过程去引导、帮助和感染他们,更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帮助、支持和带领他们。养奶牛投资金额大,市场行情如何,牲畜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利益。为了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力求让村里的养殖户多收益,我积极争取区乡两级科技部门支持,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培训,同时常年聘用有经验的兽医师蹲点指导,让养殖户底气更足,胆略更大。村里有一个叫吴山的,虽然养过奶牛、种过地,但始终也没有摆脱贫困,养殖场成立后他也想养奶牛,但又担心赔了本,使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切实靠艰苦创业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我毅然决定给他全力扶持。我垫资带着他一道去外地购买了15头奶牛,以帮助他尽快摆脱贫困。

通过三个多月的科学管理和养殖户的精心饲养,我养殖场的奶牛头头毛光体壮,产奶量稳定,每头牛平均日产奶20公斤左右,并产下牛犊50头,其中母犊31头,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养殖户很快就收到了效益。预计全面走上正规后,养殖场可年创产值120万元,养殖户从每头奶牛中年可增收4000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看着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笑脸和增收致富的希望,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集中饲养与分散饲养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争取三年内集中饲养量达到200头,并辐射全乡17个村,搞分散养殖,养殖规模达到500头,带动全乡农民发家致富。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污染防治状况及措施

奶牛养殖专业化与规模化集中饲养方式,有利于提高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防疫能力。与传统方式,即农户分散饲养相比,规模化饲养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饲料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奶牛规模化饲养也导致粪尿过度集中和冲洗水大量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的调查表明,畜禽粪便产生量为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畜禽粪便化学需氧量(COD)远远超过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之和[1]。为了使奶牛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需要系统采用现代、科学、经济、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对奶牛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治理,实现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从单一强调生产效益向兼顾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转变。本文从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现状分析着手,结合污染物排放实验研究和青海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青海省奶牛养殖粪污排放的防治措施。

1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现状

据统计,2009年全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能繁母牛13.75万头,能繁母牛比例为68.6%,年产生奶16.5万t,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57.09%[2]。从地域分布看,奶牛主要集中在以湟水河谷地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的一市七县中,包括海东地区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和西宁市郊及大通、湟源、湟中三县。该地区存栏能繁母牛11.84万头,年产生奶13.48万t,分别占全省的85.8%和81.7%。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乳制品加工企业2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设计年加工生奶能力26.35万t。从总体看,由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在畜牧业中是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比例低,生产性能不高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大力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料、良法推广为基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进青贮玉米地建设,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促进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2青海省奶牛养殖业污染物情况

2.1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根据测定,一头体重为500~600kg的成年奶牛,每天排粪量为30~50kg,尿量为15~25kg,污水量为15~20L,奶牛粪便中与环境有关的指标CODCr(生物需要量)、BOD5(化学需氧)、NH3-N(氨氮)、TP(总磷)、TN(总氮)都相当高,具体数据见表1[3]。2009年青海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每年产生的粪、尿和污水总量分别为219.3万~365.5万t,109.7万~182.8万t和109.7万~146.2万t,奶牛粪便中N和P的量分别为18359.4~30596.4t和3026.5~5044.1t,头均年排放N和P的量为91.7~152.8kg和15.1~25.2kg。如此大量的粪污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2污水污染奶牛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含有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其生化指标极高。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奶牛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COD超标50~70倍,BOD超标70~80倍。奶牛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有毒成分增多,进而导致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的影响,区内奶牛养殖清粪方式一般采用干清粪,所以污水污染的影响较轻。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的污染及防范

1奶牛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奶牛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土壤污染:奶牛生产中通常会超剂量添加无机矿物元素,由于其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未被吸收而排出体外,随施肥进入农田,在土壤中蓄积,对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水体污染:奶牛生产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粪尿中的氮和磷。奶牛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有30%~35%左右,大量未被吸收利用的氮和磷被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并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水中的氮多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饮用水中含有过多的硝酸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多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及其他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大量消耗溶解氧,导致鱼虾类大量死亡,植物根系腐烂,在水底层发生厌氧分解,产生H2S、NH3、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体成为“死水”。大气污染:奶牛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可破坏大气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其二是NH3、H2S、一氧化碳等,可导致牛舍和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奶牛和人的健康。微生物污染:奶牛的排泄物及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可通过滋生的蚊蝇或空气进行传播,对奶牛本身和周边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

2降低环境污染的途径与方法

2.1通过营养调控降低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排泄量

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氮磷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评价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养殖业所产生的氮和磷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即氮和磷的排泄量与土地承载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此作为畜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的依据;二是氮磷的具体减排措施。由于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匮乏,蛋白质饲料价格很高,增加了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多年来我国动物营养领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与降低氮排放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尽管如此,由于反刍动物氮代谢生理特点及其复杂性,在如何提高奶牛氮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放量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因此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提高奶牛日粮氮利用率的途径有很多,如根据能氮平衡理论科学配合日粮,通过合理补充过瘤胃氨基酸以平衡到达小肠的氨基酸比例等。近年来,小肽在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理与营养功能方面的研究为提高日粮氮的利用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尽管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建立了小肠可吸收蛋白质体系的雏形,但由于在饲料相关参数的测定与积累上未及时跟上,致使该体系至今尚不能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完善该体系的各项细节,建立完整的、覆盖整个饲料成分表的、与小肠可吸收蛋白质体系相配套的参数系统,使该体系能够在奶牛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由于我国磷源饲料价格不高,储量丰富,且其在日粮中所占比例较小,对整个日粮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过去在如何提高奶牛对饲料磷的利用率、降低排放量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家畜和家禽的消化道内几乎不存在分解植酸磷的酶,对植酸磷的利用率相当低,因而对于单胃家畜和家禽而言,降低磷排放的方法除了使用利用率较高的磷源配制日粮外,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一般认为,反刍动物可以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因此采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方法来提高磷利用率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外的研究多集中于重新评价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对磷的需要量和植物性饲料磷的消化率两个方面,旨在通过在满足奶牛对磷的需要量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磷的供给,从而达到提高吸收率、降低排放量的目的。奶牛粪磷对环境的污染是由于日粮中磷过量供给造成的。导致奶牛日粮磷供给量过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饲养标准中所推荐的日粮磷需要量高于奶牛的实际需要量。目前各国奶牛饲养标准中确定的可吸收磷需要量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对饲料磷消化率的估计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偏低的现象,如:美国NRC1989版《奶牛营养需要》将日粮磷的总吸收率定为50%,ARC1991为58%。正是由于对牛饲料磷消化率估计的过低,导致日粮磷推荐供给量偏高。近年来,随着奶牛磷营养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的奶牛饲养标准均对饲料磷的吸收率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NRC2001版《奶牛营养需要》规定奶牛对粗饲料中磷的吸收率为64%,精饲料为70%;法国INRA规定磷酸盐中磷的吸收率为65%,谷物为75%,谷物副产物和饼粕类为68%,青草和青贮类为66%,豆类为65%。总结饲养试验的资料表明,饲粮磷含量为0.30%~0.34%时,能够满足生长奶牛的正常血磷浓度、最大平均日增重和骨骼强度。饲粮磷含量在0.32%~0.42%时即可满足整个泌乳期的需要,高于此水平不会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不受饲粮磷水平的影响。并没有证据能证明饲喂超过需要量的饲粮磷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饲粮磷的吸收率随磷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因而饲喂超过奶牛需要的高磷日粮只能增加粪磷的排泄量。

查看全文

奶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摘要:本文对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在广西奶牛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当地奶牛养殖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从源头上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帮助养殖户增加收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广西;奶牛养殖;应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西奶牛养殖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在当地奶牛养殖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奶牛养殖向着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化方向发展。

1奶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

1.1奶牛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实现奶牛的生态养殖,首先对养殖规模适当控制,尤其需要控制万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其次,合理控制规模养殖场的排泄污染,监测并评价养殖环境污染。相关研究表明,200~300头中等规模养殖场不仅能够实现建筑材料的有效节约,同时能够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减少粪尿污水的集中污染。适度规模养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养殖户获取长期效益。

查看全文

奶牛规模养殖夯实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们洮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畜牧业的发展做为实施区域经济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中,奶牛产业园区建设和推行奶牛标准化养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带动了全区奶牛产业逐步走上了快速稳定发展的道路。我们采取“政策引导、规划先行、多元投资、政府扶助、服务保障”的方式,建起了省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标准精品牧业养殖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人畜分离、集中饲养”的原则,大力实施“引户入园”工程,建设各类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引领全区奶业实现了“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生产。

一、产业引领政策拉动,大力实施精品牧业园区发展战略

自从区委、区政府先期提出了“大力发展股份牧业、突出发展奶牛产业”的战略措施以来,我们就瞄准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高起点制订了《洮北区奶牛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了“精品奶牛养殖园区”,随之提出了举全区之力建设科尔沁精品牧业发展区。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奶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具体研究解决奶牛养殖园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正科级科尔沁精品牧业发展区管委会组织机构,强化对奶牛产业和养殖基地建设的领导。同时采取区级四个班子领导包保乡镇督促指导养殖基地建设,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本辖区奶牛产业领导小组,确立了全区奶牛产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为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建设任务,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强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扶持奶牛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部扶持政策,采取政策激励、财政支持的方法,着力建设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进规模养殖生产。区政府一次性投资近8000万元规划建设园区20个标准化养殖场,对建设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给予用地、用电、用水以及建设材料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并协调信用社和其他金融部门帮助解决贷款问题,对标准化奶牛场(区)建设的达标奶站奖励5万元,对奶站向当地乳品加工企业交售的鲜奶由区财政补贴0.1元/公斤,对牧业园区所有的规模化养殖场匹配适量的青贮饲料地。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农户、合作社投资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奶牛养殖的快速发展。目前,园区内建成的规范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4个,奶牛饲养量达到4800多头,年生产鲜乳达1.46万吨,成为省内较有影响的奶牛养殖生产基地。二是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按照明晰产权,突破发展,规模经营的建设目标,鼓励和支持建立股份牧业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制等多种形式,参与标准化奶牛小区和奶站建设,建立了“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市场运作新机制。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出台《关于发展股份牧业合作的意见》,鼓励畜牧养殖合作制企业达20余户,其中一批养殖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区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主流。三是建立示范引导机制。各级干部带头组织创办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奶牛养殖。原白城市人大副主任纪成河带头组建的白城市兴盛奶牛场已跻身到全国的先进行列,先后被评为“国家良好农业示范场”和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创建活动示范场”称号。白2008年至今,全区投资新建和改扩建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累计达28个,平均每年投资建设l0个,实现了养、繁、防、销等环节“五统一”现代牧业管理模式。

二、项目驱动、龙头带动,加快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建设步伐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和政策优势,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合作合资兴建了一批饲养规模超过千头的高标准奶牛养殖牧场的项目,其中白城市鑫牛乳业与彝鑫乳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合作投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白城市鑫牛乳业有限公司10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的扩建项目;白城龙丹乳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饲养规模达2000头牧场的建设工程;吉林省金谷膨化饲料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3000头奶牛牧场的建设工程也如期建成并投入了生产。同时,白城市兴盛奶牛场的扩建项目和白城市恒利源乳业有限公司优质奶牛示范饲养基地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二是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场站”的发展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2007年,我区引进黑龙江哈工大集团投资2.3亿元,建成了日处理500吨鲜奶的白城龙丹乳业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于2009年底建设完成,并于2010年6月投入了正常生产。这对拉动整个奶牛产业园区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志着我区奶牛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是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新建和扩建的奶牛养殖场项目全部建成后,其总投资规模超过3亿多元,总规划占地面积达到95万平方米,奶牛总饲养规模接近8000头。这些奶牛场完全采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标准和管理,其中牛舍采用先进的宽敞散栏式,挤奶设施采用自动化检测、操作技术,饲养环节采用TMR饲喂技术,全程青贮——优质牧草——浓缩饲料的科学合理应用等,并实行了分群饲养,极大地提升了全区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三、引户入园、示范创建,带动和引导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的建设和发展

查看全文

奶牛养殖业考察报告

2014年6月10日我县畜牧食品局局长与畜牧中心副主任、高级畜牧师随县考察组到市对奶牛养殖业进行了考察,先后对奶牛养殖场和成都伊利集团有限公司牛奶加工厂进行了考察并听取农发局的情况介绍,现将该市奶源建设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奶牛发展基本情况

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总人口65.6万人,乡村人口573170人,有农户184985户,全市幅员面积1384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64个村(社区),3689个组。2013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4.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从2005年开始,成功引进奶牛业巨头伊利集团到该市投资,带动了当地奶牛业的迅猛发展。于2005年制定了《2006-2010年市奶牛养殖发展规划》,“要求力争到2010年,建成5万头良种奶牛养殖基地和15万亩牧草基地。采用千头标准养殖场+百头养殖小区的发展模式。拟规划修建10个千头良种奶牛示范场,200-400个存栏百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实际到现在全市现存栏奶牛9000余头,有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小区)17个,其中伊利集团建养殖场3个,存栏奶牛5000头左右。全市日产牛奶120吨,年产4.3万吨。伊利集团年产值达13亿元,创造税收7400万元。

二、奶牛业发展过程

2005年市奶牛业基本上为空白,仅存栏奶牛100头左右。在成功引进伊利集团后,政府大力发展基地,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养殖奶牛,为企业建立“第一车间”。2008年就发展到存栏奶牛2500余头,但由于农户养殖技术缺乏、防疫意识差,饲草饲料不到位,价格低,造成养殖户全面亏损,同时发生了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当地的农发局局长被免职,分管局长受到刑事处分,一度奶牛业发展停滞不前。2008年市委、政府改变策略,要求公司建基地,发展奶牛业,为企业自身解决奶源,经过几年努力,公司建立了三个规模养殖场,存栏奶牛5000余头,这样使公司自身得到了壮大,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奶农的发展。使公司与农户都受益,现全市奶牛存栏量达9000余头。

三、政策措施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