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1:05: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穆斯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穆斯林的婚姻禁忌
穆斯林对婚姻也有种种禁忌。禁止与直系亲属、舅表兄妹、姑表兄妹结婚;妻子在世时,不能同小姨子结婚,当妻子死掉或离婚以后才可以。姐妹二人不能做同一个人的妻子。
穆斯林男女不能与印度教徒接户,除非对方已改信里伊斯兰教。但是,穆斯林男子可以与基督教、犹太教的女子结婚。相反,穆斯林女子不能与上述教徒男子结婚。一般北印度、特别是印地语地区较为严格。
穆斯林的研究论文
当阿卜杜拉·拉赫曼到达西班牙的时候,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译者注)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站住脚跟,并且开始书写伊斯兰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
在穆斯林进袭法国的步伐受挫于查理·马特[2]之后,他们便开始将经营的重心完全放在西班牙的南部,被其称作安达卢斯[3]的地区,并且建立起一种远远超越西班牙历史上以往所有文明的文明。穆斯林运用智慧治理那里,对基督徒与犹太人待以公正和宽容,这使许多人转而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发展商贸和农业,赞助艺术,倾心研究科学,并且把科尔多瓦建设成欧洲最发达的城市。
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科尔多瓦拥有约50万人口,相比之下巴黎只有约3万8千人。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科尔多瓦有700座清真寺和70座图书馆,据报有一座图书馆藏书稿达50万册而且雇有很多研究学者、书稿彩饰员和装订匠。科尔多瓦还拥有约900所公众浴室、欧洲的第一盏路灯……
然而在11世纪的时候,一些小规模的基督徒的反击开始发生,而且在阿方索六世的带领下,基督徒重新夺取了托莱多[4]。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再征服”时期的开端,它使得一个严峻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一问题冲击了那个优雅的时代——伊斯兰时期西班牙众多的统治者无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们是如此衰弱,以至于当各个基督教王国呈现威胁之势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一个北非的柏柏尔人王朝——穆拉比德的援助。穆拉比德人前来并粉碎了基督徒的起义,却最终成为控制者。1147年,穆拉比德人也被另一支柏柏尔人联军——穆瓦希德人打败[5]。
尽管一些基督教王国内部矛盾削弱了其实力,然而穆斯林之间时有的冲突在一定时间内分散了自身的力量,这让基督徒开始寻求有力的联合,集结强大的军队,从而发动战争,这些战争后来使得阿拉伯人的统治走向完结。
阿拉伯人并未轻易完败,安达卢斯还在他们手中。但是他们不得不一点一点地退却,首先是从西班牙北方,然后是中部。等到13世纪的时候,他们一度广袤的领土减少至仅剩下深入安达卢斯山区一些零星分散的王国,他们又在这些地方生存并小有繁荣了约200年的时间。
穆斯林开斋节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穆斯林同胞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欢庆穆斯林传统节日-开斋节,值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一年来,广大穆斯林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始终坚持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上,回族群众在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方面有着传统优势,有尊商重商的浓厚氛围。希望大家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民族经济结构调整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努力提高民族经济的运行质量,促进民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广大穆斯林群众要牢固树立“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思想,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说,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也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
爱首先指爱情。罗素在给出我为何而生的三个答案中也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说:“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常常为了体验几个小时的喜悦,而宁愿牺牲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诗人奥登更为直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爱情,这一诗人赞叹作家描绘的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隐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医院中,《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她痴迷于事业,平生没有第二志愿,北大西语系让她如愿以偿;她憧憬过爱情,在茫茫人海中,她得到了一位肝胆相照的知己。但是,这一切又都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在清醒的状态中等待死亡。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感激之情。所以韩子奇和碧玉的结合是痛苦的,更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寻找爱情的最大障碍。虽然他们结婚十年,从没有过吵闹和打骂,但感情却越来越疏远了。疏远也并不苦恼,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如果没有战争,韩子奇也不会离开,一切还会照旧过下去,一直到死,都不会抛弃碧玉。而梁冰玉凭着“一个活着的人,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信仰闯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两个人要真正相爱,其容易程度,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其艰难程度,有时也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现实永远是现实,梁冰玉艰难的爱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留于读者自己去评定。她告诉人们的是:“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天地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如余杰所说:在这片已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先行者总要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不知暮年回来的梁冰玉在荒园中连自己女儿的坟墓都找不到时有没有悲哀、后悔。
在书中作者没有出现争取自由的正面描写,但所有人物的奋斗、挣扎,无不是在争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去爱,自由地去生活。付出了,努力了,有的人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没有,更多的人有了阶段性的自由,某一方面的自由。像新月要争取按自己的意愿来报考学校,韩天星要和自己挑选的人结婚……
而对于美的描写,则是全方位的。人物美,心灵美,环境美等等。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名句也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人间处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需要这样的意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说,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也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
爱首先指爱情。罗素在给出我为何而生的三个答案中也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说:“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常常为了体验几个小时的喜悦,而宁愿牺牲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诗人奥登更为直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爱情,这一诗人赞叹作家描绘的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隐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医院中,《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她痴迷于事业,平生没有第二志愿,北大西语系让她如愿以偿;她憧憬过爱情,在茫茫人海中,她得到了一位肝胆相照的知己。但是,这一切又都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在清醒的状态中等待死亡。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感激之情。所以韩子奇和碧玉的结合是痛苦的,更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寻找爱情的最大障碍。虽然他们结婚十年,从没有过吵闹和打骂,但感情却越来越疏远了。疏远也并不苦恼,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如果没有战争,韩子奇也不会离开,一切还会照旧过下去,一直到死,都不会抛弃碧玉。而梁冰玉凭着“一个活着的人,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信仰闯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两个人要真正相爱,其容易程度,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其艰难程度,有时也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现实永远是现实,梁冰玉艰难的爱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留于读者自己去评定。她告诉人们的是:“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天地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如余杰所说:在这片已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
先行者总要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不知暮年回来的梁冰玉在荒园中连自己女儿的坟墓都找不到时有没有悲哀、后悔。
在书中作者没有出现争取自由的正面描写,但所有人物的奋斗、挣扎,无不是在争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去爱,自由地去生活。付出了,努力了,有的人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没有,更多的人有了阶段性的自由,某一方面的自由。像新月要争取按自己的意愿来报考学校,韩天星要和自己挑选的人结婚……
西班牙穆斯林研究论文
当阿卜杜拉·拉赫曼到达西班牙的时候,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译者注)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站住脚跟,并且开始书写伊斯兰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
在穆斯林进袭法国的步伐受挫于查理·马特[2]之后,他们便开始将经营的重心完全放在西班牙的南部,被其称作安达卢斯[3]的地区,并且建立起一种远远超越西班牙历史上以往所有文明的文明。穆斯林运用智慧治理那里,对基督徒与犹太人待以公正和宽容,这使许多人转而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发展商贸和农业,赞助艺术,倾心研究科学,并且把科尔多瓦建设成欧洲最发达的城市。
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科尔多瓦拥有约50万人口,相比之下巴黎只有约3万8千人。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科尔多瓦有700座清真寺和70座图书馆,据报有一座图书馆藏书稿达50万册而且雇有很多研究学者、书稿彩饰员和装订匠。科尔多瓦还拥有约900所公众浴室、欧洲的第一盏路灯……
然而在11世纪的时候,一些小规模的基督徒的反击开始发生,而且在阿方索六世的带领下,基督徒重新夺取了托莱多[4]。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再征服”时期的开端,它使得一个严峻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一问题冲击了那个优雅的时代——伊斯兰时期西班牙众多的统治者无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们是如此衰弱,以至于当各个基督教王国呈现威胁之势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一个北非的柏柏尔人王朝——穆拉比德的援助。穆拉比德人前来并粉碎了基督徒的起义,却最终成为控制者。1147年,穆拉比德人也被另一支柏柏尔人联军——穆瓦希德人打败[5]。
尽管一些基督教王国内部矛盾削弱了其实力,然而穆斯林之间时有的冲突在一定时间内分散了自身的力量,这让基督徒开始寻求有力的联合,集结强大的军队,从而发动战争,这些战争后来使得阿拉伯人的统治走向完结。
阿拉伯人并未轻易完败,安达卢斯还在他们手中。但是他们不得不一点一点地退却,首先是从西班牙北方,然后是中部。等到13世纪的时候,他们一度广袤的领土减少至仅剩下深入安达卢斯山区一些零星分散的王国,他们又在这些地方生存并小有繁荣了约200年的时间。
外国穆斯林评析论文
当阿卜杜拉·拉赫曼到达西班牙的时候,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译者注)已经在伊比利亚半岛站住脚跟,并且开始书写伊斯兰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1]。
在穆斯林进袭法国的步伐受挫于查理·马特[2]之后,他们便开始将经营的重心完全放在西班牙的南部,被其称作安达卢斯[3]的地区,并且建立起一种远远超越西班牙历史上以往所有文明的文明。穆斯林运用智慧治理那里,对基督徒与犹太人待以公正和宽容,这使许多人转而皈依伊斯兰教。穆斯林发展商贸和农业,赞助艺术,倾心研究科学,并且把科尔多瓦建设成欧洲最发达的城市。
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科尔多瓦拥有约50万人口,相比之下巴黎只有约3万8千人。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科尔多瓦有700座清真寺和70座图书馆,据报有一座图书馆藏书稿达50万册而且雇有很多研究学者、书稿彩饰员和装订匠。科尔多瓦还拥有约900所公众浴室、欧洲的第一盏路灯……
然而在11世纪的时候,一些小规模的基督徒的反击开始发生,而且在阿方索六世的带领下,基督徒重新夺取了托莱多[4]。这就是基督徒所谓的“再征服”时期的开端,它使得一个严峻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一问题冲击了那个优雅的时代——伊斯兰时期西班牙众多的统治者无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们是如此衰弱,以至于当各个基督教王国呈现威胁之势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一个北非的柏柏尔人王朝——穆拉比德的援助。穆拉比德人前来并粉碎了基督徒的起义,却最终成为控制者。1147年,穆拉比德人也被另一支柏柏尔人联军——穆瓦希德人打败[5]。
尽管一些基督教王国内部矛盾削弱了其实力,然而穆斯林之间时有的冲突在一定时间内分散了自身的力量,这让基督徒开始寻求有力的联合,集结强大的军队,从而发动战争,这些战争后来使得阿拉伯人的统治走向完结。
阿拉伯人并未轻易完败,安达卢斯还在他们手中。但是他们不得不一点一点地退却,首先是从西班牙北方,然后是中部。等到13世纪的时候,他们一度广袤的领土减少至仅剩下深入安达卢斯山区一些零星分散的王国,他们又在这些地方生存并小有繁荣了约200年的时间。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有感
隔壁寝室的阿飞,很久以前给我隆重推荐《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号称能改变我的人生观等等之类。我这人属于大龄青春叛逆期,越是吹捧的厉害,越是抵触。
但阿飞几次三番的推荐,又云此书得过茅盾文学奖、冰心作序之类,盛意难却,于是在一个月前从他那里将书取来,不料此后琐事太多,一直把书放在角落。再见阿飞,他问我觉得书如何,我很是羞愧,于是放下游戏、电影,专心的看书。
600多页,50多万字,一目十行的花费了2个晚上将它读完,最大感想就是真累。我看的是精装硬皮版本,重而且翻页不方便,躺在床上看这样的书是很难过的事。第二感想就是,为什么是一个悲剧?所有人团团圆圆不好么?
看题目晓得是讲述穆斯林的故事,不过不明白为什么含有葬礼这个词,可能葬礼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色吧。于是带着猜测,进入了作者精心编制的圈套,进入了穆斯林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习俗、生活习惯,直到看到新月的葬礼,作者在那里尽情的煽情描写,才有点模糊的了解了书名的意义,葬礼是一个终点,而进入下一个轮回,这里是全书写的最好的地方。有人说落泪了,我却没有,因为我经常看CCTV的采访节目,已经对这种煽情麻木了……
全书通过玉以及月贯穿起来,并作为每个章节的题目,新意十足,而且采取罕见的时空穿插的叙述方式,将一段让人唏嘘的穆斯林的家族一家三代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加入了琼瑶阿姨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要么阴阳相隔,要么天涯海角,让人感慨不已。作者的文字功底超强,描写相当到位,他们的大宅子以及很多玉的描写,对后辈们有很好的帮助。结尾,冰玉回来了,可是“您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还找不到女儿新月的坟墓,只得在园中默默的徘徊,而新月生前所爱的雁潮,正在为她演奏着她喜欢的小提琴……
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但是并没有达到阿飞说的改变人生观的地步,毕竟它离《平凡的世界》的距离还有点远,它们都是一样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是众多人极力赞扬的部分是人物性格的描写,不吝比如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之类的赞扬,而我却不这样认为……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感人,曾感动了一辈人,当然也感动了我的这位好友。鉴于他的强烈推荐,我不禁有种马上要看的冲动,但更有几许怀疑,这书真有他们传的那么好么?说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书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简单的文字和几笔图画,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洋洋数十万字,也没有感到什么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这本书,才在脑海形成一个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赏此书时,却得到了更多的感触,惊叹于回族女作家霍达的笔触,可以让人陶醉在那样的意境里,让我真实地感觉到和主人公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他们欢乐,为他们痛哭,当一个个的送他们离开人间的时候,也为他们生死离别折磨的痛彻心肺,甚至于担心自己葬礼先于书中葬礼而举行。默默地,我流着泪,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这本书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韩子奇是梁君璧、梁冰玉的父亲梁亦清收留的孤儿。为了师傅临终的遗憾,也为了他自己爱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梁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成了连理,并成了梁家的主人。随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了和他师傅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这一行业的顶尖地位。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了。为了他心爱的玉,他背井离乡,携带了他的全部玉器来到了英国。而战争的硝烟同样弥漫到了英国。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相依为命的梁冰玉相爱了,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在国外飘泊了数年后,还是为了玉,韩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带着女儿,守住了他的玉,继续做着玉的奴隶。
六十年代初,韩新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的西语系,也就是她亲生母亲梁冰玉曾经就读过的燕京大学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轻英文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新月,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却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一种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励下,新月勇敢地与病魔作着斗争,即使病魔缠身,她还是积极、乐观地生活着。想着等到病愈那一天重新回到校园。而另一方面,对于新月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爱,从他记事起就似乎没怎么受到过母爱,一位母亲该担心的,该操心的事,全是由疼爱自己的姑妈所取代,似乎姑妈更像妈妈。每当新月看到写字台上那张六寸大小与母亲的合影时,才会感受到隐约的母爱。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当新月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后,她微弱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和楚雁潮的真挚爱情也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印度穆斯林早期发展历程
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笔者认为以莫卧儿王朝为分界点,可以将伊斯兰教进入并在印度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公元8世纪前后到莫卧儿王朝的建立为早期阶段,莫卧儿王朝为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第二阶段,英属印度时期为沉寂的第三阶段。从8世纪到16世纪,穆斯林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路线进入印度次大陆,经过缓慢的融合与同化,“到莫卧儿王朝建立,伊斯兰化初步完成。”
因此莫卧儿帝国之前,是伊斯兰教力求使自己在印度次大陆立稳脚跟的时期。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几个统一时期之一,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互相影响以及达到的和谐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深入发展,“这种和谐一致在大莫卧儿人阿克巴的时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到他的继承者和后期莫卧儿统治者的时候,也没有完全失去。”②可见莫卧儿王朝是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深入和扩张影响阶段。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特别是遭到来自英国的殖民入侵后,印度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穆斯林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早期伊斯兰教进入印度的过程,是由阿拉伯穆斯林和突厥穆斯林两者共同完成的。阿拉伯穆斯林是最早进入印度的穆斯林力量,他们的进入开始把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使一部分人该信了伊斯兰教。但真正对印度全局产生影响,并把伊斯兰教传遍印度的,是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的突厥穆斯林。他们也是伊斯兰教徒,他们的进入最终导致13世纪初穆斯林王朝———德里苏丹国在印度的建立和此后4个多世纪的统治。
一、早期阿拉伯穆斯林的进入
公元8世纪,一批来自伊拉克的阿拉伯难民,落脚于南部沿海。后来陆续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的商人到沿海定居。他们与印度居民和睦相处,并与当地的妇女通婚,同时到伊斯兰教带入居住地,形成混血的穆斯林后裔。他们或许是最早在印度建立起来的穆斯林居民体。公元711年,倭马亚王朝自巴士拉沿海路攻入印度河下游,占领信德地区。到10世纪末,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外族的不断入侵,西北部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成为印度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
二、突厥穆斯林的到来
突厥穆斯林在印度传播伊斯兰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上半叶,伽色尼王朝,打基础做准备时期。第二阶段,打开印度门户,开始深入。公元1173到1174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古尔王朝灭伽色尼王朝,中止了100多年的突厥穆斯林又开始进入印度。第三阶段,继续扩张时期。这一时期穆斯林政权在印度全境出现,是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初步发展时期。此间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发展可以通过印度各部分伊斯兰国家确立以及推行伊斯兰教的情况得到说明。其间出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马茂德。伽色尼王马茂德于公元1000年到1027年期间,多次入侵印度(至少12次,有17次之说),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许多印度封建主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纷纷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与定居的突厥人、阿富汗人混居融合,成为印度穆斯林社团的主体。第二,穆罕默德•古尔。古尔王朝的穆罕默德•古尔,使中止了100多年的突厥穆斯林入侵重新开始。和马茂德不同的是,古尔的入侵以征服领土为目的,因而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扎根和发展。第三,阿拉-乌德-丁(1296—1316)。阿拉-乌德-丁是德里苏丹国基尔吉王朝的重要人物,基尔吉王朝的主要成就大都与他的名字有关。他基本上统一了除克什米尔外的北印度,并开始向南方征伐,扩大疆土。征服了当时南方的耶达婆等四个较大的国家,使它们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将伊斯兰教德影响扩大到大部分南印度地区,形成全印帝国。“阿拉-乌德-丁因而被称作印度第一个穆斯林皇帝。”③第四,巴曼尼王朝的建立和强盛。南印度一直是印度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巴曼尼王朝的出现和强盛,说明伊斯兰教不仅仅再局限于北印度地区,而是成为一个真正在全印度推行的宗教。公元8世纪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建立之前,印度穆斯林社团的成分十分复杂。从8世纪到德里苏丹国早期,印度大部分穆斯林是外来阿拉伯人和突厥穆斯林及其后裔,“外族穆斯林社团,除旁遮普地区外,人数有限,改宗与同化是个缓慢的历史过程,持续数世纪之久;大部分印度穆斯林是在13~15世纪改信伊斯兰教的本地居民。”④在使印度伊斯兰教化的过程中,发挥宗教力量的并非只有苏非派,伊斯兰教上层乌里玛同样热衷于在印度推行伊斯兰教。乌里玛意为“有知识者”,是伊斯兰宗教学者的总称。在逊尼派中,乌里玛没有严密的组织,主要以其学识和虔诚获得威望,往往自称为伊斯兰教监护人、正宗信仰的弘扬者、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