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0:51: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牧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牧区建设思考

抓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构筑农牧区新的发展平台,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我省农村牧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是突出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这个重点,实现农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供资金支撑。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发挥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补助、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在资金投放上,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贴息资金、支农贷款等,实行“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在实施好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的基础上,切实改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及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畜种改良等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根据农牧业资源禀赋条件、产业产品特色和发展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合理的粮、经、饲料“三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特种养殖业,以规模化、基地化、特色化、区域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以发展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畜牧业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扩大肉(奶)牛和生猪养殖规模,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路子。三是坚持以提高商品率为重点,加速畜种改良,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的产业率。四是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搞好农牧民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务工技能和整体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同时把扩大就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促进劳动力在农牧业内部创业,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以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以及中心城镇商贸流通为载体,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五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农牧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作用和市场链接功能,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民开拓市场的能力,努力探索一条联合起来闯市场、携手共进奔小康的新路子。六是制定加快产业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对农牧户的带动能力。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坚持定点帮扶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点制度,在巩固以往扶贫开发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县内及兄弟县市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整合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合力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扶贫攻坚提供支撑。在充分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着力抓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通过国家支持和群众参与,不断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着力改变农牧区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样板。抓好“三清三改一绿”,着力抓好清理脏、乱、差和绿化村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牧区“脏、乱、差”面貌,农业村的绿化指数达到40%。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工作,争取用三到五年左右时间使一定比例的村(社)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水质优化,村间道路上等级的目标。

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快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步伐,推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力争群众就医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县”的目标。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实施好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合力抓好“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工作,落实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优质高中扩招工程,着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事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机制,广泛开展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公民道德、民主法制意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农牧民。

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着力提高基层班子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发展思路、协调统筹运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快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铲除黄、赌、毒,禁止封建迷信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和文明个人树新风创建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结合“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策法律进农家”等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集中教育,通过普法,逐步引导和促进农牧民法治理念的确立,成为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型农牧民。

查看全文

深究中国牧区贫困的经济原因

中国牧区贫困的现状及特点是:产业结构单一,财力匮乏,基础建设不足,牧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摆脱牧区贫困具有政治、经济、生态意义。牧区脱贫既有优势,也有难点。为此,要走扶贫济困之路,走开发式扶贫之路,走科技教育扶贫之路,走稳定发展畜收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路。

一、中国牧区经济状况

贫困是整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有贫困,但是中国贫困的比例不算高。中国现有贫困人口7000万,占总人口的5%多一点。全世界现有贫困人口12亿,占总人口的20%。而我国牧区的贫困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牧区旗县贫困人口比例大多在10%到40%之间。

较大的贫困覆盖面已成为牧区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牧区经济的现状及特点: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二是基础建设不足;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扶贫难度大。

内蒙古24个牧业旗有11个是贫困旗县,牧区旗县贫困面为46%。牧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牧区贫困的地域分布特征呈现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存:地带性贫困人口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生活和生产条件相对恶劣,地带性贫困人口中特困户居多,扶贫难度大;非地带性贫困多是因牧民个体素质差异及体制转轨所致。牧区贫困的文化特征表现为愚昧性与叛逆性并存;牧民因其贫困会失去许多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的机会,便渐渐地处于远离社会中心的社会边缘的地位,则容易对主流社会产生离心力,其结果一方面是产生对社会变化反应迟钝、漠不关心的愚昧性;另一方面形成叛逆性,即穷则思变,有变富的可能,也难免有变乱的可能,事实已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富国与穷国之间是国际安全问题,富区与穷区之间是地区安全问题。

二、中国牧区经济贫困的原因

查看全文

农村牧区党建活动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中央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会议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牧区党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现就进一步深化全市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等主要任务,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内涵,提升创建标准,完善联创措施,健全联创机制,全面提高“三级联创”活动创建水平,构建符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需要、体现先进性建设要求的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一目标,将创建“五个好”嘎查村党组织、“五个好”苏木乡镇党委和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旗县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基层组织体系网络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科学化、党的制度与活动规范化、作用发挥经常化、组织领导机制化,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忠实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把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模范带头人,促进和推动全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

查看全文

透析中国牧区贫困的经济原因

一、中国牧区经济状况

贫困是整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有贫困,但是中国贫困的比例不算高。中国现有贫困人口7000万,占总人口的5%多一点。全世界现有贫困人口12亿,占总人口的20%。而我国牧区的贫困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牧区旗县贫困人口比例大多在10%到40%之间。

较大的贫困覆盖面已成为牧区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牧区经济的现状及特点: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二是基础建设不足;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扶贫难度大。

内蒙古24个牧业旗有11个是贫困旗县,牧区旗县贫困面为46%。牧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牧区贫困的地域分布特征呈现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存:地带性贫困人口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生活和生产条件相对恶劣,地带性贫困人口中特困户居多,扶贫难度大;非地带性贫困多是因牧民个体素质差异及体制转轨所致。牧区贫困的文化特征表现为愚昧性与叛逆性并存;牧民因其贫困会失去许多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的机会,便渐渐地处于远离社会中心的社会边缘的地位,则容易对主流社会产生离心力,其结果一方面是产生对社会变化反应迟钝、漠不关心的愚昧性;另一方面形成叛逆性,即穷则思变,有变富的可能,也难免有变乱的可能,事实已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富国与穷国之间是国际安全问题,富区与穷区之间是地区安全问题。

二、中国牧区经济贫困的原因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是造成牧区贫困的客观因素,富裕程度偏低是一种必然。但是必须看到牧区贫困的经济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农村牧区党建交流

年初以来,内蒙古库伦旗立足于农村牧区实际,落实责任、精心选题,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推动农村牧区党建工作不断上水平。

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基层党建抓得紧。旗委出台了关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基层党建工作定期例会、定期督查、定期考核、目标化管理和专题述职等10项工作制度,旗委组织部每月召开一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度会。挑选了10名责任心强、熟悉党建工作的科级党员干部,组成2个党建工作专项督导组,专门负责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查,保证了各项改革创新工作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

紧紧扣住发展主题,党建工作选题准。库伦旗立足于当地实际,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切入点,提出了“打造富民党建、为民党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力求选题准确,特色鲜明。在农村牧区开展了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创建群众满意的涉农站所;争做党员业务能手、争做党员致富能手”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双创”活动,取得了较好实效,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

坚持创新方式方法,重点工作有特色。一是创新了嘎查村干部选任方式。年初以来向嘎查村选派“创业型”、“科技型”、“能人型”、“知识型”、“公职型”村官共计95名,解决了一些嘎查村班子相对老化,素质偏低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面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青年到嘎查村任职,并从中选派了18名优秀青年到市农村牧区基层干部暨实用人才大专班学习培训。二是创新了基层党内民主渠道。在六家子镇党委开展了苏木镇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试点工作,旗委还专门成立了党代会常任制办公室,安排专人专抓这项工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党代表的作用搭建了平台。同时开展了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调查活动,实行党支部“五访”制度,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三是创新了党建工作载体。在农村牧区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推行“3**”服务承诺制。通过认真承诺、主动示诺、积极践诺,有效提高了农村牧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开通了旗内首家独立域名、蒙汉两种文字的“库伦旗党建网”,搭建学习教育新平台。实施了党员创业培训工程,在各苏木镇全部建立流动党校,在各嘎查村全部建立农牧民培训学校,切实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培训。

牢牢把握问题关键,难点工作有突破。针对嘎查村干部选任方式单一的问题,开展了公推直选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通过严把公开推荐、考察遴选、差额直选三关,在8月10日前选举产生30名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把选人用人权交给党员群众,同时也让现任的党支部书记有了危机意识,有力促动各项工作;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牧民党员发展难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发展农牧民党员的“三级联系”、“预警”和“双公示”三项制度,年初以来发展农牧民党员3**名,既增加了新发展党员的数量,又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实际,旗委组织部采取了“五个一”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平台,开辟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有效沟通的新渠道。

查看全文

农村牧区排查处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从源头上查清农村土地、草场和林地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牧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经委、政府研究,决定在范围内开展农村牧区土地、草场和林地排查清理工作。根据我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排查清理工作要按照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要求,以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维护广大农牧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按照“盟委行署指导、委政府领导、操作、社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责任关系,摸清农村牧区土地、草场和林地的基本情况,为解决农村牧区土地、草场和林地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排查清理工作中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和保障农牧民的基本权益。

2、坚持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排查清理工作要以摸清情况、查找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目的,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排查清理工作,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查看全文

西藏边远牧区致贫因素分析

摘要:长期以来,西藏扶贫开发存在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项目指向不准、扶贫资金浪费等问题。精准扶贫要求首先要精准识别,这就要求不单要摸清贫困人群,更要对致贫因素有精确分析。西藏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区域,扶贫任务艰巨。研究如何加快西藏边远牧区根本脱贫,对加快西藏扶贫开发工作进度和实现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西藏偏远牧区;致贫因素

一、精准扶贫解读

(一)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

长期来,我国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盲目、低效、低质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二)精准扶贫的含义

查看全文

牧区党员教育交流材料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牧民四季转场,长年逐水草而居,点多、线长、面广,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民族移风易给广大农牧民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使牧区农牧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成为一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巴音沟牧场党委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员教育模式。一是突出“民族特色”的方法,采取借助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少数民族党员,以哈萨克族党员为主。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最主要的文化活动,有歌唱、朗诵、对唱、对白等多种形式。针对这一特点,我场组织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及有关爱国主义、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编写成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相声、歌曲等作品,利用少数民族群众红白喜事、群众聚会、牧民集体转场等机会,使民间艺人带头表演和传唱反映党员经常性教育内容的诗歌、相声、歌曲。这一举动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少数民族党员的教育。二是将各类有关党员教育的文件、宣传册,组织翻译人员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印制发放到少数民族党员手中,并利用每月的例会以“四个统一”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统一观看电教片、统一备课、统一测试、统一记笔记等方式开展党员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写学心得体会。三是利用远程教育(电教片),结合我场实际,利用牧民比较集中聚居时期,在各队有电器设备的家中(太阳能发电设备、电视、VCD)设立流动电教片播放点,给党员以及群众播放有关畜牧科技、养殖、市场信息、牲畜疫病预防防治等牧民生活息息相关内容的电教片,这样既提高了党员们得创新意识,又给牧民带去了市场信息。通过观看电教牧民们得整体思想有明显的转变,响应党的号召和我市“四区一线”的合理布局,积极加入优质肉羊养殖协会,引进优良品种。流动播放点每次播放的电教片都是上级部门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片子,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能看得懂、听得明白。以往的电教片都是汉语,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少数民族党员由于地域、语言等各种原因观看电教片是“云里雾里,走马观花”现象,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后出现部分少数民族党员自动要求将片子带回自家再次观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文化生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少数民族党员们通过学习后自身致富的同时,带头学习传授科学养殖技术,积极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强少数民族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宗旨意识,提高了少数民族党员以及牧民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有所转变。目前爱国守法、牧民定居、计划生育优胜少生,科学养殖种植已成为我场少数民族群众的新风尚。一年来,全场先后翻译印制发放党员教育宣传册4本,播放少数民族语的电教片16张,利用群众聚会,红白喜事,节假日深入牧区表演以“三爱”为主体的文艺节目数十场。

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场党委的不懈努力,我场通过开展特色教育,加强牧区少数民族党员经常性教育,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牧场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农村牧区卫生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从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查看全文

我国牧区经济落后原因研究

中国牧区贫困的现状及特点是:产业结构单一,财力匮乏,基础建设不足,牧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摆脱牧区贫困具有政治、经济、生态意义.

牧区脱贫既有优势,也有难点。为此,要走扶贫济困之路,走开发式扶贫之路,走科技教育扶贫之路,走稳定发展畜收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之路.

一、中国牧区经济状况

贫困是整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有贫困,但是中国贫困的比例不算高.

中国现有贫困人口7000万,占总人口的5%多一点。全世界现有贫困人口12亿,占总人口的20%。而我国牧区的贫困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牧区旗县贫困人口比例大多在10%到40%之间。较大的贫困覆盖面已成为牧区实现小康目标的障碍.

牧区经济的现状及特点: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二是基础建设不足;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高,扶贫难度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