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致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9 00:08: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牧民致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牧民致富经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公务员之家: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牧民致富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牧民致富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2007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2002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2005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2005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08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09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党员状况调查思考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是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县来说,年底共有党员4007人,农村党员2139人,其中农牧民党员1176人。要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离不开占全县党员53.4%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其中占55%的农牧民党员。党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保持先锋队性质,也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党员的先进性。为此,我们对当前我县乡(镇)村农牧民党员先进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农村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部分农牧民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部分农牧民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农村令人称羡的新“三人”。
一是致富带头人。在当前农村农牧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农牧民党员在农村显示出了先锋带头作用,许多农牧民党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发挥了党员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喀拉通克乡哈拉布哈村农民党员立足本村实际,创办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村其他农民发展。
二是村务领导人。他们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恰库尔图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投资14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达2631平方米的抗震安居小区一处,可容纳32户农牧民生产、生活。哈希翁村积极进行防病改水工程,目前,主管线已开挖5公里,铺设PVC管线4公里。
三是新风倡导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少农牧民党员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主动了解、宣传和支持税费改革、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农村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农牧民党员按照县委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有关要求,在带头掌握致富本领、遵守村规民约、执行计生政策、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思想空气等方面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为发展经济、增进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党员先进性状况调查思考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是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县来说,**年底共有党员4007人,农村党员2139人,其中农牧民党员1176人。要发展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离不开占全县党员53.4%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其中占55%的农牧民党员。党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保持先锋队性质,也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党员的先进性。为此,我们对当前我县乡(镇)村农牧民党员先进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农村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部分农牧民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部分农牧民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成为农村令人称羡的新“三人”。
一是致富带头人。在当前农村农牧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农牧民党员在农村显示出了先锋带头作用,许多农牧民党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发挥了党员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喀拉通克乡哈拉布哈村农民党员立足本村实际,创办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本村其他农民发展。
二是村务领导人。他们代表群众积极参加村务管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恰库尔图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投资14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达2631平方米的抗震安居小区一处,可容纳32户农牧民生产、生活。哈希翁村积极进行防病改水工程,目前,主管线已开挖5公里,铺设PVC管线4公里。
三是新风倡导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少农牧民党员积极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主动了解、宣传和支持税费改革、殡葬改革、计划生育等农村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农牧民党员按照县委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有关要求,在带头掌握致富本领、遵守村规民约、执行计生政策、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思想空气等方面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为发展经济、增进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藏区政策推动科技发展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提供藏区政策落实情况的函》文件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梳理。2010年以来,我加大科技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先后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普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共96项,落实资金3355万元。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2010年以来,我在藏区政策的支撑下,加大科技基础平台资金争取力度,2013年科技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落实资金60万元。省科技厅先后支持“藏语双语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藏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18项,落实资金302万元。项目实施以来,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明显加快,提高了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平台。
二、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坚持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但科普能力较弱,科普手段较落后,在藏区政策落实以来,我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2010年以来,先后支持“科普能力建设”、“乡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等科普基地建设项目12项,落实资金225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我科普能力明显提高,全民吸收科技意识的途径显著增多,目前,我已有4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加快了科技软实力的提升。
三、支持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
新农村建设路子思考
**县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边境少数民族县,行政区域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四分之三以上面积是牧区。全县总人口8万余人,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牧业村17个,牧业人口4188户2.3万人,共成立牧区党支部17个,有牧民党员215人。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县哈萨克族牧民“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长年跋涉往来于南北480公里长的冬夏牧场放牧牲畜,平均一家每年转场搬家80余次,传统落后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严重阻碍了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给牧区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县委结合边疆牧区实际,坚持规划先行,紧紧围绕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宏伟目标,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式,走出了一条建设牧业中心村、让牧民享受现代文明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了牧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选好支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牧区建起来。为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县委根据牧区特点,以建设牧业中心村为支点,加快牧民定居步伐。一是高起点规划。县委在中心村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城乡联动”的方针,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从自治区聘请有资质的规划部门对牧业集中定居进行统一规划,中心村的建设立足于功能齐全,实行行政、教育、治安、卫生设施和基础设施并重齐上,保证牧民定居的高标准、高档次。将扶贫搬迁、水土开发、节水灌溉、退牧还草、防病改水、乡村公路、通讯、农网改造、世行义教工程等多个项目资金集中在中心村实施。二是跨越式配备基础设施。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新建的6个中心村都建起了市场,喀拉通克乡沙尔托海中心村建起了集贸市场,牧民定期赶集,商品交换意识悄然形成。吐尔洪乡阿克哈仁中心村新建了活畜交易市场,使中心村商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备。在库尔特乡阿克哈拉中心村,千余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已被农牧民订购一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心村建设以水土开发为依托,所有定居牧民都占有人均20余亩的土地。如萨尔托海中心村,**年新开发土地8000亩,哈拉恰海中心村人均占有土地30余亩。同时,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广暖圈舍饲、“三贮一化”等先进生产技术,推行“十配套”服务,同步规划渠、田、林、路、桥、屋、圈、棚、窑、池等设施。据统计,仅乌河一线,四年内就建设新型暖圈750余座;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彻底改善牧民生活条件,大力加强路、电、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目前,街道、公路、供水、电力、通讯等设施全部畅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型已经形成。三是深入动员广泛参与。在建设过程中,立足“建设模式标准化、建设项目的捆绑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内容的系统化”的“四化”要求搞建设,采取政府支持一部分、专项资金争取一部分、民间投资吸纳一部分的方法多渠道融资,逐步从建设资金短缺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县委将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部分解到全县六乡三镇及县直147个单位,使每个单位都有担子和任务,全部投入到中心村建设中,有4000多名党员参与到中心村的建设中。
二、突出重点,基层组织建设在牧区强起来。**年以前,绝大多数牧民党员是名符其实的“马背”党员,正常的组织生活都无法得到保证,管理监督难以到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当时的牧业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占到了70%,发展党员工作连续5年呈停滞态势,牧区发案率、牧民孩子失学率、辍学率始终居高不下,甚至在牧区出现了散发非法宗教宣传品,党员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针对牧区党建中存在的“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党员四处找、电教上马背”的问题,县委详细制定了《**县牧区党建五年规划》,依托国家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了“牧业中心村党建工程”,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让牧区党组织“下马”。建设“1村+1总支+1校+5户”的中心村牧区党建新模式,即:围绕中心村对全县牧业村的党支部进行了调整、合并,在每个中心村均成立了1个牧业党总支,支部书记由乡党委副书记兼任,支部成员由六乡牧业村支部书记组成,建立1个牧区党校,并通过开展牧区“科技中心户”、“文化中心户”、“民族工艺中心户”、“小康中心户”、“特色中心户”创建活动,创建各类“中心户”680户。形成了以牧业中心村为核心,以牧区党校远程教育为阵地,以各类中心户实践教育为辐射的牧区党员教育新模式。并根据牧业生产情况,制定了冬夏两套“三日一会”制度,规范了牧区党员活动日、民主议事日、主题实践日和党员大会,使牧区彻底告别了“马背党支部”、“流动党校”的历史。二是让牧民党员“进家”。按照“实用、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县牧区“中心村”模式阵地建设五年规划》,统一设计村级阵地指导样图,统一实施“牧业中心村”阵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3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阵地达到54.2%,200平方米以上的一类阵地占到45.8%,实现“八室两场一园”的标准。即:村“两委”及其配套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文化娱乐室、广播电视室、图书室、卫生室、健身室,篮球场、足球场,花园式庭院;达到“六通六有”,即:通水、通电、通暖、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现代远程教育网,有各类办公设施、有齐全的电教设备、有2000册以上图书、有健身器材、有村民自娱设施、有配置较好的电脑。彻底解决牧区无固定党员活动阵地、党员活动不能制度化、经常化的问题,真正把党员活动室办成“党员之家”、“牧民之家”。三是集体经济“摘帽”。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牧区经济,中心村将牧民定居、水土开发、商业区开发结合为一体,通过转移劳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牧区功能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农牧区集体经济发展。同时,中心村立足实际,实施了支部带头、党员示范、“一村一品”战略,吐尔洪乡阿克哈仁中心村已建成年育肥出栏3000头(只)的牛羊育肥党员示范基地,库尔特乡喀拉吉拉中心村建成5000亩年种植加工5万吨的青黄贮饲料基地,杜热乡阔克布拉克中心村建设了2000亩的优质哈蜜瓜基地,库尔特乡阿克哈拉中心村正在筹建年出栏3000只的小尾寒羊养殖基地。方兴未艾的“牧业中心村党建工程”强力推动了牧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年年末定居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000元以上,2010年在全县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三、解决难点,定居牧民群众富起来。牧民定居下来是基础,留得住牧民是关键。对此,县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牧民群众致富渠道。一是排忧解难帮富。围绕推进牧业中心村建设,在县直机关广泛开展“同学习、同劳动、同闯市场”的“新三同”活动,坚持下派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帮助牧民解决定居后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先后为定居牧民办好事实事1400余件,解决发展实际困难800余个。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该村距乡政府180公里,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过着“靠天种田养畜”的贫困生活。为尽快使这个村脱贫致富,县委、政府从**年起在乌河南岸喀拉恰海筹建牧业中心村,在建设过程中,县乡干部吃住在生产第一线,帮助牧民盖房、开发土地,使全村136户哈萨克族牧民全部搬迁到规划整齐的牧业中心村。二是县乡联动促富。广泛开展“联一村包十户增百元”和“一帮一”对口帮扶活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和技术员进村入户动员,引导牧民走种养结合的致富路,给牧民面对面地讲科技知识,手把手地教种植技术,仅去年以来,县委共抽调干部212名,帮助定居牧民种植玉米、哈密瓜、油葵、蔬菜等经济作物,牧民的收入明显提高。2005年底牧业中心村定居牧民人均收入达4280元,较定居前的1800元净增了2480元。常年在马背上放牧的哈萨克族牧民思想观念得到了较大转变,如今的他们离开了马背,放下了鞭子,开起了现代化的农用机械,走上了致富路。三是长效机制保富。根据牧业中心村实际情况,县委、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县牧业中心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牧业村定居牧民致富奔小康五年规划》等6项惠农富农政策,县财政投入2170万元专门用于牧业中心村建设和定居牧民致富,建立了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牧民发展基金和贫困牧民扶助基金,并对发展二、三产业的牧民,从征地、办证、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绿色通道”。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集住房、棚圈、学校、卫生所,以及交通、通讯、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牧业中心村6个,实现牧民高标准定居1276户、7613人。“十一五”期间,全县拟新建牧业中心村14个,使全县100%的牧民按照牧业中心村的模式实现定居。
支部书记的事迹材料
**,男,现年42岁,中共党员,**嘎查支部书记。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嘎查团支部书记、会计、副嘎查长、党支部副书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深得农牧民爱戴和领导赏识。由于工作能力强,1996年他被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作为农牧民的父母官、共产党先锋的一员,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奉献着……
早在几年前,**嘎查党支部的战斗力弱,党员纪律松懈,制度不健全,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多年失修。**上任党支部书记后,诊断结症、对症下药。一是投入9.8万元,按高标准、多功能的要求维修扩建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确保支部成员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二是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中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充分发挥嘎查委员会、团支部、妇代会职能作用。三是坚持党员“”制度,加强党支部干部学习教育,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采取各种办法把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坚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达小康的信念。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每季度村务公开一次,每年召开两次村民大会,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党的工作列入支部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捆在一起,制定工作责任状,年终根据验收考核结果,与支委工资待遇持钩。五是组织农牧民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放宽思路,改变落后生产方式;聘请“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讲师团巡回宣讲,教育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养畜。六是实施党员带头致富达小康工程。该嘎查现有党员带头致富示范户18户,某就是其中一户,通过党员先进典型事迹、辐射带动农牧民共同致富。实行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经党员帮助脱贫11户。七是针对嘎查集体经济脆弱现象,**提出了“放母还子”滚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式。即将基础母畜以10只为单位投放到农牧户家中进行饲养,农牧户每年向嘎查村还5只同品种羔羊。开创了全镇集体经济建设“放母还子”的先河,2005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48000元,较96年增加4万元。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嘎查班子团结,配套组织运行良好,各项制度健全,农牧民思想解放、思路开阔,为**嘎查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狠抓班子建设*年和20*年**嘎查被评为旗级优秀党支部,20*年被评为市级十佳党支部。
**嘎查下辖5个牧业社,总土地面积4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牧场46万亩,总户数194户,747人。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致使沙化、退化面积高达70%。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确保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化家园,某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积极探寻发展方向,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三步棋。一是深入宣传草畜平衡思想,认真落实以草定畜和禁牧工作决定。由于长期以来放牧养畜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牧民对禁牧的抵触情绪很大,给禁牧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某带领党支部、嘎查委员会一班人一家一户的走访,一个一个的讲解。针对农牧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他聘请镇有关领导、科技人员、禁牧人员开展了《羊圈起来怎么办》为主题的巡回宣讲活动,他们深入到农牧户中,为农牧民解答羊圈起来就得搞舍饲圈养,模式化养殖,种植优良牧草,并深入浅出的讲技术。因科技知识转化了农牧民的头脑,有力的配合了禁牧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大力争取飞播、人工种草、改良草场项目,推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现全嘎查人工种草面积达2万亩,改良草场面积达5万亩,划区轮牧面积达15万亩,季节性休牧面积达15万亩。三是大力发展水浇地,为禁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嘎查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嘎查。牧业生产单一、传统,是典型的靠天养畜。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本嘎查经济的发展。面对这各情况,**团结党支部、嘎查委员会一班人,认真分析,确立了引农入牧、科学养畜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牧业生产基础建设。1996年以前,全嘎查只有机电井11眼,水浇地不足1000亩,经某一班人努力,现有机电井120眼,开发水浇地5000多亩,建立饲草料基地150余处,初步实现了农牧结合的牧业经济结构。有了草料,农牧民沿用传统的喂养方式,浪费很大。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与旗农机局、镇领导联系,购买农机局,并聘请技术人员指导使用。*年,根据草牧场承载能力和畜牧业品种的单一及劣质畜种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扭转草原日益退化、沙化的趋势,加强对草原的管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了使畜牧业经济能顺应时代潮流,他全力与旗畜牧部门及镇有关领导协商,落实改良工作的具体措施,按照养殖业的区域划分,引导农牧民发展适合本地的肉毛兼用羊,减少山羊头数,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嘎查已建起改良点X处,改良率达到75%以上。同时,他还鼓励农牧民搞舍饲、半舍饲、特色养殖。并率先种草、建棚圈、使用农机具、养殖肉毛兼用羊,经济效益提高了10%,活生生的为农牧民上了一堂科学养畜、畜牧业结构调整课,也为**嘎查牧业经济发展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嘎查部分地区交通闭塞,一般车辆很难进出,农牧民运送物品主要靠人力和畜力。路不通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1997年,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某多方筹集资金15万元,修建了哈日根图至**嘎查,呼拉胡至**嘎查,巴音柴达木至**嘎查三条乡村公路,计40公里,切实解决了农牧民买卖东西难的难题,加快了本地商品的流通,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嘎查资源贫乏,草原荒漠化严重,牧民观念传统落后,经济薄弱。然而在某的带领下,立足本地以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农牧民切身利益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闯出了一条发家致富达小康的路子,20*年被确立为自治区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单位。
某在实践中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努力学习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做到熟悉政策、法规;依法治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科技明白人,引导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努力学习汉语和汉族文化,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他团结同志,善于化解矛盾和调解邻居纠纷,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以身作则,深受**嘎查人民爱戴和上级领导重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多次被被评为镇优秀党员、党支部书记。
三培双带活动措施
**州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三培双带”活动中不断完善措施,注重培养和带动,努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三培双带”活动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注重在优秀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针对有的致富能手只讲赚钱不讲理想的倾向,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向党组织*拢,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同时,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提出入党申请的致富能手进行考察,及时把优秀致富能手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培养。
二是注重在把党员培养成创业致富能手。在对党员普遍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党员致富能力和经济收入状况,分别采取致富技能培训或落实致富项目等办法,将党员送上致富路。如:都兰县把实施“三培双带”活动同“阳光工程”结合起来,对党员进行致富技能培训;天峻县在牧民党员中开展“双学双比双带双联”活动,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责任意识随着“三培双带”活动的开展明显增强,致富本领不断提高。
三是注重在党员带富模范中培养村干部。对党员带富模范,采取列为后备干部或安排到村级配套班子中给其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促进其尽快成长。对已培养成熟具备村干部条件的,利用届中调整和换届的时机,将党员带富模范选进村班子。
四是注重发挥党员和村干部的“双带”作用。其一,把抓好示范点和示范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三培双带”活动的重要措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党员示范户和示范村及示范基地,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德令哈市共确定党员致富带头人67名,确定小康示范户72户,建立特色产业示范村8个,示范基地4个;都兰县产业化经营示范户中党员户占到了61%,有效地发挥了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二,引导党员积极建立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这些形式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全州由农牧民党员领办创办的各类协会近40个,在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五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具体工作中坚持先调研社情民意,再确定项目村;坚持先整顿“软、散”班子,再落实扶贫项目;坚持先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再实施扶贫项目;坚持发动党员先做给群众看,再对群众进行传、帮、带。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中,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把自己实施项目好的办法、经营管理的好方法和致富的好门路传授给农牧民群众。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干部与农牧户结对,为农牧户提供信息、技术等,帮助农牧户持续发展生产,巩固和扩大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成效。通过加强整村扶贫村的党组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围绕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就机构改革后建设服务型乡镇浅谈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就机构改革后建设服务型苏木乡镇浅谈
深化苏木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建立城乡统一大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牧民负担反弹,使农牧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文明成果的重要举措;是调整苏木乡镇布局,增强苏木乡镇承载能力,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确保基层政权有效运转的必由之路。
2005年,根据上级要求,我市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实行了机构改革,将原有的108个苏木乡镇合并为50个。同时,适时提出“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若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建立服务型和法制政府。
机构改革后,面对“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做为国家设在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就这个问题,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我个人认为建设服务型苏木乡镇,需实行四个转变,清醒认识六个职能。
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