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21:42: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目标保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住房保障目标落实方案
根据省府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督查组督查意见进一步加强我省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府办明电〔〕147号)精神,为确保完成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号)和省府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督查组督查意见进一步加强我省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府办明电〔〕147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的工作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按照我市与省政府签订的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建设用地、建设资金和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47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三、具体工作措施
劳动保障工作目标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创业富民、就业利民、保障惠民、和谐安民”的指导思想,坚持“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工作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劳有所得、学有所教、弱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巩固小康成果、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1、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2万个;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千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00个;本地农村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1万人;帮助企业引进外地劳动力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2、在全面创建苏州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同时,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0个。
3、完成再就业培训4200人次,其中技能培训1300人次;完成创业培训475人次;完成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500人次;完成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培训4万人次,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培训2万人次;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规模,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350人次,其中技师130人次。
劳动保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有关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劳动保障会议的部署,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进,推进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二、考评对象
各村委会
三、考评内容
全年考评实行百分制,乡另有单项考核或是阶段性考核的,除执行相关规定外,单项考核结果也计入年终目标考评结果中。
管理局目标保障工作计划
2012年是深化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力,抢时机、抓开展的主要一年,我局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维和科学开展观为指点,自动作为创一流,具体推进治理、效劳和节省型机关建立,为机关单元、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目的义务、完成“四大目的”供应强有力的保证。
一、总体目的
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力,深化机关建立,进步行政效能,提拔“治理、保证、效劳”程度,机关事务治理任务在全省审核中比2011年上升1位。一是治理区域不呈现平安责任事情和影响正常办公次序的事情,平安捍卫任务称心度达95%以上。二是效劳任务总体称心度达90%以上,个中,会议效劳称心度不低于95%、市政中间食堂和旭光小区维修称心度不低于85%。三是全市公共机构能耗在2011年根底上降低4%以上,并完成20个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元建立。四是完成党政机关公事用车专项管理任务,不呈现违规违纪批编置办公事用车。五是市会议中间和市体育馆承办妥政治、经贸运动,效劳好各类文明体育运动。六是具体完成市指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任务要点
(一)增强机关建立。
1.进一步展开效能建立。完美和落实各项任务准则,鼎力展开“自动作为创一流”运动,管理“庸、懒、散”景象。改善效劳立场、进步效劳才能、提拔效劳效率、注重效劳结果,增强和改良效劳。定职位、定职责、定目的,完美奖惩机制,执行量化审核。
简论检察机关实践政治文明的目标及保障
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的文明成果,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形成人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同志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是现实的战略构想,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及和司法体制改革,制定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在检察工作中率先实践政治文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检察机关实践政治文明的目标
1、检务民主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是要进一步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这是由我们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基本保证。我们检察工作要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根本上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就是要解决好执法为民的问题,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执法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民执法,解决的是"为谁执法"这个根本问题。而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解决的是"如何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二是要依靠群众,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既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开展一切检察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我们要在办案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取得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把我们的一切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与建议,接受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三是要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政治文明要求每一项重大的决策都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这需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强化决策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明确决策机关的权限和程序,保证决策机关依法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对一段时间检察工作中心及重点和重大方针部署,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在行决策。要坚决摒弃决策和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2、检务法治化。
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国家的方略,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实现法治化,就是要真正根据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构筑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规范各种社会主体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稳定法律秩序的国家。没有法治作为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就无法实现。而这一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实现。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检务活动的法治化显得犹为重要。一是要加强检察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保证我们的检察监督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避免执法思想的混乱、工作中心及重点的摇摆。二是必须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切检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严禁因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或所谓形势需要而曲解、强奸法律,坚决纠正执法中脱离法律原则,违背法律精神的“变通”执法、“灵活”执法、规避法律等行为。执法必须严肃,要对国家对人民和对法律高度负责,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权力,不得滥用权力,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司法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一要坚决,二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公正执法。公正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道德理想和法律目标,是法律的重要价值追求。公正是法律的灵魂,公正执法是法治的主旋律,是司法公正的最重要的内容,司法公正则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公正执法是司法机关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和人民对司法机关最基本、最直接的要求。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正执法是人民群众评价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要以强化诉讼监督为切入口,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从监督违反诉讼程序问题入手,以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为重点,促进司法文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劳动保障局年度就业目标工作报告
**年本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的工作力度
**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努力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
1、积极开发一批“万人就业项目”,努力改善本市困难群体的就业环境。
努力使“万人就业项目”达到6万人左右,形成一批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点且就业稳定性较好的职业队伍,使本市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进一步形成政策合力,努力改善本市微小型企业的创业环境。
司法局年发展规划目标及保障措施
2016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深化五大工作任务,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2016年年度发展规划
(一)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主动调解、依法调解理念,打牢群众基础,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一是拓展延伸调解组织网络。巩固完善医患、道路交通事故、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将人民调解组织向集贸市场、学校等领域延伸。进一步对我县309个村庄和3个社区调整和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了全县309个村庄,覆盖率达到100%。九个乡镇和工业园区成立了十个乡镇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突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省级规范化调处中心创建和市级规范化村(社区)调委会创建活动,确保达标率分别达40%和90%以上。大力推进公调、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增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人民满意调解员”评选活动,深化人民调解员职称评聘工作,全面落实个案补贴制度,强化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调解员队伍调解能力和工作绩效。上半年,全县组织一次不少于三天的调解主任集中培训。四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建立积案化解制度,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100%。
(二)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服务保障民生需求
全系统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己任,以法律服务全覆盖、均等化为目标,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找得到、请得起、信得过”法律服务。一是着力扩展法律服务广度和深度。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积极参与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当好法律参谋。深化“一村(社区)一顾问”工作,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100%,最大程度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基层的实际作用。二是提升法律服务工作质效。实施公证标准化体系建设活动,开展预约办证等便民服务,不断提升公证惠民、便民服务能力。在保证公证质量的基础上,2016年争取办证量同比增长10%。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建立长效便民机制。发挥示范窗口引领作用,加快“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果。适时调整法律援助受案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健全法律援助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制度,做好农民工等重点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团成员参加法律服务公益活动不少于6次。注重优秀援助案例的培育,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健全“援调对接”工作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果,确保受援人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深化法律服务机构品牌化、专业化和行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深化全县法律服务队伍的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全县法律服务人员诚信档案。努力培育高层次律师人才,不断增强律师行业的竞争力。
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提高我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和完善我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和工作基础建设,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办法》要求,现就我盟2006年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出发,把维护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办法》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切实提高我盟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抓队伍、强素质、树形象、促工作”的方针,树立我盟劳动保障监察文明、高效的窗口形象,不断开创我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是加快我盟劳动保障监察基础建设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明确工作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措施、方法、确定时间、进度,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评议考核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层层分解目标、合理量化指标,将工作逐级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目标责任的体系。2005年年底按照《内蒙古生活区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考核办法》在全盟劳动保障监察系统进行目标考核,促进劳动保障监察目标管理规范化的全面落实实施。
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吉林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机制,促进20*年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工作目标
(一)、乡镇街、*开发区工作目标
1.城镇新增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00人,其中: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达到800人。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400人,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350人。
围绕全面小康目标 扎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我镇地处姜堰市西北部。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财政总收入5651万元。现有各类残疾人765名,占全镇总人口的3.8%。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翻番、小康”目标,以在姜堰市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积极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新路子,初步建立了覆盖全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三大平台”,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认识平台。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也是我镇实现“两个率先”的困难群体,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同致富、共奔小康,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更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实际行动。基于这样的认识,镇党委、政府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从2003年下半年起,在全市率先推行残疾人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二是组织平台。由镇残联、民政牵头,相关科室参与,组建业务指导小组,同时,健全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和相关的残疾人保障工作制度。三是方案平台。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商讨残疾人的生活保障、环境改造、康复服务、就业扶持、教育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补助金的发放程序、管理和监督等内容,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方案,在反复论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镇残疾人社会保障暂行办法》,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二、完善“四项制度”,保障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按照《残疾人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从四个方面着力增强保障体系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加大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将低保线以下的29户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低保网络,并且保障标准上浮50%;对重残无业、老养少、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每月给予45元的特别补助;对遭遇灾害或重病的残疾人给予临时生活救济。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生活条件。两年来,共为18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草房改造;为8户低保残疾家庭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对需安装有线电视的12户低保残疾人家庭减免了初装费。二是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残疾人免除“两工”负担,免征从事劳务及三产服务的营业税;加大福利企业残疾人集中安置力度,全镇共安置残疾人199名;对59名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体系,其中15名优先安排进敬老院集中供养;残疾人在本镇卫生院就医,减免各项诊疗费、床位费、住院费;全部免除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500—2000元的奖励。三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为在福利企业就业的199名残疾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基本社会保险,年投保资金约80万元;对低保残疾人、重病无业的残疾人,凡参加大病合作医疗保险的,其个人缴纳的费用全部由镇统筹支出,全镇残疾人大病合作医疗投保率达100%;鼓励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无力缴纳费用的贫困残疾人,申请政府补贴。四是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制度。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康复、文教、救助、法律服务等网络。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380余件,对58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站”、“助残志愿者工作站”,200多名助残志愿者常年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各位领导,我镇残疾人社会保障试点工作今年全面结束。尽管先行了一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残疾人的保障需求以及我镇“两个率先”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保障与提高相结合。下一步我们将着重研究如何扶持残疾人共同致富奔小康,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防止残疾人因病致贫或因老返贫。二是帮扶与自立相结合。一方面,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营造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鼓励广大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精神,踊跃投身小康建设大潮,实现人生价值。三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筹措残疾人保障资金,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我镇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