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21:1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魔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魔芋种芋贮藏交流

一、贮藏条件

由于魔芋种芋的生长期和贮藏期各约半年,必须十分重视和掌握魔芋贮藏原理及技术,尽力减少种芋在贮藏中的损失。一是预贮与愈伤处理:球茎挖收后,将挑选出的种芋摊放于能通风避雨的地方自然风干或晾晒1~2天,待种芋失水20%~30%后,再用托布津液喷洒消毒,晾干后进行贮藏;二是温度与湿度管理:魔芋球茎贮藏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不能高于90%,但长时间低于60%易造成球茎干瘪。贮藏温度保持在3℃~10℃。

二、贮藏方法

1、露地增温越冬保种。海拔800m以下的地区,待植株自然倒苗以后就地越冬,只需将魔芋种植畦清沟防积水,起垄培土防雨雪,加盖一层干细土增温,厚度依低温程度为10cm~20cm;对海拔900m以上地带再盖上玉米秆或稻草、麦草、树叶等能保温的材料。该方法简单易行,种芋损伤少,保种效果好。

2、简易室内保温贮藏。在农户屋内的竹楼或木楼板上,先铺一层谷壳或干细土,再堆一层种芋,加一层谷壳,共堆放3~4层。

查看全文

魔芋产业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及分年实施方案;市场前景分析;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及对策;资金来源;组织形势;保障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种植规模、常年产量、分布区域、加工运销能力、缺乏调种资金、软腐病发生重、生产基础薄弱、争取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魔芋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软腐病的防治、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对农民认真开展适用技术的培训、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理由、市场发展潜力大、具有竞争优势、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对策、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申请市、县帮扶部门投资、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做好项目资金统筹管理、帮助农民销售种芋、帮助农民签订商品芋合同、为龙头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加大科技示范力度、开展技术培训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我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是魔芋生长的适宜区域,特别是我县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北部高寒山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发展魔芋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是北部山区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过去由于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种芋退化和受病害的严重威胁,魔芋单产长期低下,阻碍了魔芋产业的发展,致使长期以来,我县一直以农户小规模种植和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此,为了加快魔芋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县府对八大产业“十五”规划的统一布署,结合魔芋生产的实际,我局由副局长**同志牵头,率领四名高中级技术干部,分赴到北部高寒山区的贫困乡镇,对魔芋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一、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虽然我县魔芋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在魔芋生产中,魔芋繁殖系数低,加之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魔芋产业至今发展缓慢。通过对北部山区乡镇调查统计,2001年,全县魔芋种植约0.5万亩,主要种植在非耕地和房前屋后上,集中成片种植面积不大。

(二)常年产量。按照目前魔芋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栽植,每投入1斤魔芋种,可繁殖3-4斤魔芋,即每亩投入500斤魔芋种,能收1500-2000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着“本大利大风险大”的情况,山区农民投入种植怕无收,没有将魔芋当作主要经济作物来抓,只是在非耕地、洋芋行中随意栽植,亩用种量严重不足,一般亩产只有200-500斤,有的亩产甚至更低,常年魔芋产量为200万斤。

(三)分布区域。我县魔芋主要种植在北部山区的梓潼、关坪、红园、满月、白泉、关面、大进、锦竹、谭家、岩水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正坝、高桥、麻柳、敦好、紫水、河堰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也有零星种植。这些区域,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日温25℃的左右的时间较长,极利于魔芋的生长。

查看全文

魔芋微球茎栽培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微球茎;栽培

论文摘要通过魔芋微球茎移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可达93.6%;全生育期170d,平均株高19.9cm,叶色浓绿,单个微球茎上长出的植株最多达9个,收获的原种平均单球重55.4g;最大单球重128g,呈圆柱状,最小单球重7g,球形。魔芋微球茎在魔芋种芋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据统计,2006年底国内外需魔芋鲜芋90.0万吨,而国内鲜芋产量只有52.5万吨,魔芋生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魔芋行业的瓶颈是种植业,其中缺乏良种、种芋繁殖系数低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好种芋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就解决了魔芋种植业瓶颈问题。利用无性系克隆技术生产的组培良种是解决种芋问题最为有效途径之一。魔芋组培试管苗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86年[1],国内许多单位先后也开展了大量的魔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2,3],但大都止步于组织培养成功后,却未能推广或产业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生产成本过高,老百姓无法接受。200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报道了一种魔芋微球茎的繁育技术[4]。随着魔芋微球茎快速繁殖方法的建立[5,6],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魔芋种芋问题。魔芋组培苗栽培技术已有报道[7,8],但却未见关于魔芋微球茎栽培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将魔芋微球茎移栽于田间,对其成活率、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推动我省魔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微球茎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微球茎是2006年12月从培养瓶中取出,用自来水洗净培养基,放在自然环境下使其表皮干燥,然后放在沙中保存。2007年4月20日种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试验基地,2007年11月5日收获。

查看全文

魔芋微球茎栽培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微球茎;栽培

论文摘要通过魔芋微球茎移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可达93.6%;全生育期170d,平均株高19.9cm,叶色浓绿,单个微球茎上长出的植株最多达9个,收获的原种平均单球重55.4g;最大单球重128g,呈圆柱状,最小单球重7g,球形。魔芋微球茎在魔芋种芋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据统计,2006年底国内外需魔芋鲜芋90.0万吨,而国内鲜芋产量只有52.5万吨,魔芋生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魔芋行业的瓶颈是种植业,其中缺乏良种、种芋繁殖系数低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好种芋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就解决了魔芋种植业瓶颈问题。利用无性系克隆技术生产的组培良种是解决种芋问题最为有效途径之一。魔芋组培试管苗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86年[1],国内许多单位先后也开展了大量的魔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2,3],但大都止步于组织培养成功后,却未能推广或产业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生产成本过高,老百姓无法接受。2003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报道了一种魔芋微球茎的繁育技术[4]。随着魔芋微球茎快速繁殖方法的建立[5,6],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魔芋种芋问题。魔芋组培苗栽培技术已有报道[7,8],但却未见关于魔芋微球茎栽培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将魔芋微球茎移栽于田间,对其成活率、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推动我省魔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微球茎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微球茎是2006年12月从培养瓶中取出,用自来水洗净培养基,放在自然环境下使其表皮干燥,然后放在沙中保存。2007年4月20日种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试验基地,2007年11月5日收获。

查看全文

魔芋产业建设交流材料

2011年7月11日,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广魔芋产业建设“模式”创新成果的通知》,这份文件是魔芋产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全面了解这一“模式”的形成背景,准确理解这一“模式”的科学内涵,对魔芋产业建设乃至整个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魔芋产业建设“模式”的形成背景

地处秦巴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在3312641米之间,辖15个镇和2个办事处,188个行政村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万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魔芋最佳适生区之一,全县22万亩耕地中有17万亩适宜魔芋生长,28万亩退耕还林地块中60%可林下种植魔芋。

魔芋是一种未经驯化的半野生植物,人工种植历史较短。人工种植魔芋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发展历经“三起两落”。从1985年零散种植不足2000亩起步,发展到1989年近万亩,随之办起了10余个魔芋角粗加工厂和一个县办精粉厂,所产精粉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打出了魔芋品牌,成为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对外的一张“名片”。由于当时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区域,加之对魔芋的生长习性及人工种植出现的病害缺乏认识,致使白绢病和软腐病“两病”蔓延成灾,到1990年魔芋面积锐减到1920亩,产值不足300万元。

面对魔芋产业走入低谷,县委、县政府聘请省市相关科研单位与本县技术人员一道进行魔芋种植和病害防治技术攻关,同时引导种植区域从低山向中高山转移,到1998年种植面积回升到1.5万亩,产值到达3000万元。期间,县委、县政府在县农业局设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魔芋技术推广站,组建了魔芋种植协会,培养出57名魔芋种植技术人员,扶持新建规模魔芋精粉加工企业2家,后又因魔芋“两病”大面积爆发,致使1999年魔芋收获面积锐减到不足5000亩,魔芋产业再次跌入低谷。

面对魔芋产业的第二次失败,县委、县政府通过综合分析论证,仍然坚持发展魔芋产业不动摇,并给县魔芋站下达了突破魔芋“两病”技术瓶颈的死命令,县魔芋科技人员领命在国内外无多少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经过长期深入观察发现,在魔芋“两病”大面积蔓延时,部分农民种在林下的魔芋长势却依然很好,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开始,安排魔芋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不同林种、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林下栽培对比试验,最终无论是低山还是中高山林下、尤其是刺槐林下种植的魔芋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魔芋科研单位在省市科研机构、相关院校及魔芋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探索实验,总结出林下种植、间作套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堆坑栽培、大田垄作、药剂除草、病害统防统治、浆果有性繁殖等九项技术及魔芋制品等一系列生产加工技术成果。

查看全文

魔芋高产栽培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栽培技术;高产

论文摘要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查看全文

魔芋高产栽培技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栽培技术;高产

论文摘要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查看全文

县长在魔芋生产现场会的讲话

同志们: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魔芋生产现场会,旨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和市场分析,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迅速行动,在全县上下掀起一轮发展魔芋产业的热潮,真正把魔芋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会前我们参观了两个示范点建设情况,会上又听取了个别乡镇、村、大户的经验介绍,这都是一些成功的做法,希望大家进行学习借鉴。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正确认识魔芋产业,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前提。魔芋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日本最先发现魔芋的食用保健价值,并率先对魔芋进行系统开发,目前,魔芋系列食品在日本极为普及。魔芋在我国进行系统研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年5月,国务院批示农业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安徽大学召开“中国魔芋产业战略研讨会”,正式拉开了我国魔芋产业发展的序幕。

魔芋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并在许多地区快速发展,是因为其广泛的适用范畴、独特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首先,魔芋的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在食品、药品、化工、印染、石油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用途。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仅中国食品行业对魔芋精粉的年需求量就达60万吨,而我国多年平均产量仅1万余吨,全球总产量仅3万余吨。因此,有关专家预测,魔芋产业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呈现应接不暇、蓬勃发展的态势。其次,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对生长的自然条件要求极其苛刻,在我国,以食用为主的花魔芋主要分布的鄂西、湘西、陕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山区地带,地理条件的不可复制性形成了魔芋开发的魅力与潜力所在。再次,魔芋适宜房前屋后广泛种植,同时与其他作物兼容性好,适宜间作套种,并且商品率极高,使得魔芋的种植对广大山区农民具有广泛影响,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增收门路,是加快农民增收的良好载体。

作为地处大巴山深处的XX县,在发展魔芋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适宜的气候条件。XX县地处巴山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度12.1℃,主要耕作土地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之间,是魔芋生长的最佳适生区,有利于魔芋的丰产、优质。二是优质的土地资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能好,全县适宜魔芋种植的土地超过7万亩,为发展魔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三是良好的市场依托。今年,全县发展魔芋4600亩,部分已与秦东魔芋股分公司签订了销售订单,安康秦东魔芋股分公司年生产魔芋精粉达1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魔芋加工企业,通过与大企业的联合,为XX发展魔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依托。四是悠久的种植传统。XX农民常年来都有房前屋后种植魔芋的传统,魔芋种植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习惯,这为我县发展魔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五是良好的生态环境。XX山青水秀、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84%,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打造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魔芋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是良好的种群基础。多年来,我县虽有种植魔芋的传统,但都没有大面积成块种植,种群品质保持良好,五年内发生病虫害的机率相对较小。

查看全文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栽培技术;高产

论文摘要从土壤选择、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因其食、药用价值等功效正日益为人们所喜爱,在贵州省修文县的分布较广,栽培历史悠久,加工业发展也较迅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关的栽培技术方法,产量低而不稳,但通过近几年的栽培研究,不断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魔芋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普及魔芋高产、稳产栽培,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土壤选择

魔芋喜肥怕瘠,喜湿怕旱,喜阴怕晒,喜凉怕热。宜种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以山间谷地、斜坡地最为适宜。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种选择与种前处理

查看全文

魔芋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冰冻;病虫;防控

论文摘要: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恩施州魔芋种芋大量冻伤,大大降低了种芋的抗病能力,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甘薯天蛾等病虫害有加重至偏重、甚至大发生的可能。为此,对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生产无公害魔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利于降低魔芋病虫害的发生和不利影响。

魔芋,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海拔900~1600m的高山地区,其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健康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近年来魔芋产业发展迅速,已由单一食用蔬菜发展成为有一百多种产品的特色产业。然而,2008年初南方出现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使魔芋种芋大部分被冻坏,有可能加重魔芋病虫害的发生。为此,笔者对今年魔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冰冻灾害对魔芋种芋的影响

冰冻灾害使恩施魔芋种芋遭受严重损失。据恩施州农业局对种芋贮藏方式和播种情况调查,冬播田块的种芋受冻损失率达31%,损失芋种279万kg;室外厢式覆膜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68%,损失种芋1088万kg;室内贮藏的种芋损失率达82%,损失种芋4067万kg;田间宿地留种越冬的种芋损失率达32.5%,损失种芋566万kg。全州合计损失魔芋种芋6000万kg。损失程度与贮藏期的管理密切相关。凡是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或田间越冬期间进行贮藏管理的,遭受冻灾影响小、损失少,没有进行相应田间管理的影响大、损失重。如田间宿地贮藏越冬并进行清沟排渍、厢面覆土的遭受冰雪灾害影响最小;种芋宿地贮藏越冬,既没有覆土也没有进行清沟排渍,前期雨雪虽然影响不大,但后期冰雪融化后水渗入土中,种芋冻坏严重;种芋室内存放于火炕竹(木)楼并覆盖干草或棉被,采取生火增温措施的受冻害较轻。

22008年魔芋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