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7:2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模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剖析把握读书模仿习作训练
新课程改革把注重能力的培养,放在当前位置。阅读。模仿。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训练。它可以把语言的运用与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一、在说话中积累低年级儿童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内部语言的发展也不够完善。既使儿童在语法结构上有丰富的创造性,也是由成年人有意或无意给予组合。所以,适时进行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发展儿童智力。
如:教“妈”这词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口头组词——“妈妈”。然后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说话:“妈妈真好!”“我喜欢妈妈”。“妈妈天天为我做好吃的”。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语句练的多了,对以后的书面作文便能增强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严密性。更加合乎语法规则。
二、在阅读中模仿“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能读千赋,则善为之”。低年级学生更是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
如: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抓住“飞快、挡住、为难”等词,指导学生有序的说话:先采用“填空式”让学生明白,做事先后顺序,然后,又用“导读式”加深理解。这样牵线搭桥后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如学生说:“小明同学接到老师交给的任务飞快地向指定的地点跑去,跑着跑着路中发生故障,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时他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为难了……”。
通过借课文片断进行读写迁移训练,学生能讲得准确、有条理、从而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模仿创新管理论文
模仿与创新,似乎是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然而,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却有机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由模仿到创新的总的趋向,又包含了在摹仿中创新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第一阶段的作文教学的认识。
一
义务教育语文《大纲》,变旧《大纲》的“听说读写”为“读写听说”,强调了读写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同时,教材编排既确立了阅读中的观察体系,教学生从生活宝库中汲取营养,又形成了循序渐进的写作体系,将作文训练分为片断与整篇,并分别穿插在课文练习与单元练习中。由此可见,在模仿中创新,就是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阅读中渗透作文。
模仿是否会使作文变成“照葫芦画瓢”的机械制作,甚至产生“画虎类犬”的负效果呢?模仿何以能创新呢?
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相似块(即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的思维活动中,所有的创新都是一个相互套在一起、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综合相似形或更大的体系(原文见《思维科学探索》一书)。贝弗里奇说:“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阅读,就是贮存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相似块。写作中的模仿,就是大脑中的大量相似块的自动汇合、接通、激活的过程,从中产生的同中异变便是推陈出新的思维结果。
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学生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将逐步让位于概念,并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一发展转化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即离不开模仿。
模仿创新经济学思考
摘要: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只借助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速度太慢。要加快发展,必须采取科技优先战略;而科技优先战略的落实,只能选择科技模仿创新这条唯一之路。科技模仿创新它还必须模仿移植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环境,因此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内容的模仿创新问题,而应该是一个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模仿创新。从这一角度切入,本文对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与困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作用、内容、困难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
欠发达地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落后者在模仿学习率先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思想与行为、经验与技术、方法与设施等一系列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再行谋求改革创新,从而达到跨越式赶超率先成功者之目的——笔者认为: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其理由如下。
近年来,我国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总体上仍保持着原有的发展差距,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对此,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些成果表明: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是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主要借助于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这可能是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较优势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应着眼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实行比较优势战略。但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有一些运用的前提条件。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农业经济时代,具有优良的经济发展效果;但运用于工业化时代,效果将会处于递减之中;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对人财物的集聚效应、对社会生产力的贡献率,都超过了仅着眼于当地现有资源的比较优势战略。因此,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能在当今世界与中国经济的转型时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比较优势战略上,必须着眼于科技创新,实施科技优先战略,只有这样,才可能力争在科技上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到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地区的目的。
浅析模仿创新地区经济发展
摘要: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只借助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速度太慢。要加快发展,必须采取科技优先战略;而科技优先战略的落实,只能选择科技模仿创新这条唯一之路。科技模仿创新它还必须模仿移植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环境,因此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内容的模仿创新问题,而应该是一个以科技为中心的整体模仿创新。从这一角度切入,本文对模仿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容与困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模仿创新作用、内容、困难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
欠发达地区为什么要看重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落后者在模仿学习率先成
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思想与行为、经验与技术、方法与设施等一系列成功因素的基础上再行谋求改革创新,从而达到跨越式赶超率先成功者之目的——笔者认为: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其理由如下。
近年来,我国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总体上仍保持着原有的发展差距,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对此,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些成果表明:当前多数欠发达地区是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主要借助于比较优势战略来发展经济,这可能是多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造句模仿与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语文教科书把记叙文训练安排在初一进行。如果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没有抓好,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一时应想方设法打好记叙文的基础。
初一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学生作文水平相差很大,其中相当一部学生根本不会写文章,所以作文训练应从零开始。同时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我尝试运用由模仿到创造的方式进行训练,效果尚好。
孩子学话,始于模仿;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同样离不开模仿,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都可以从模仿中找到门径。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几步进行:
一、模仿生活,获取素材
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的生活。因此,写作成败的最关键一步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文章。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一开始要求不要要求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二、模仿课文,归纳方法
声乐学习的模仿与创新透析
内容摘要: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批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模仿找准自我鉴赏创新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①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
一、在模仿学习中入门
校园歌手模仿秀大赛活动策划
杯校园歌手模仿秀大赛活动策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我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展示我校全体师生团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经校团委、学生会研究,并报校党委批准,决定在我校举办***杯校园歌手模仿秀大赛,激发广大学生爱校和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二、本大赛的主题:
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倡树现代文明新风
展示灿烂青春风采塑造我校青年形象
语言模仿机制外语教学论文
关键词:模因论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影响中国论文职称论
【摘要】将模因论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带助。采用语言模仿的机制进行外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趁,提高教学效果都其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模因的涵义与特征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像是大脑的病毒,可以重组人的脑子,使之成为它更佳的栖息地。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携带模因的人叫做宿主,因为宿主继续携带模因,传输过程也叫做复制,宿主继续向群体传播模因,进行自我再生产,所以模因也是复制因子。模因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复制信度(coPying一6dslity)。复制得越忠实,原版就越能保留。②多产性(fecundity)。它是指模因的复制速度,复制速度越快,模因散布越广。基因传播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而模因的传播只是瞬间的事,因而其传播力远胜于基因。③长久性(longevity)。复制模式存在越久,复制的数量越大。人的大脑可以将许多印象深刻的模因保持很久。FrancisHeyhghlen认为,模因复制需经过4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n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人他的记忆;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表达(exPression)。它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模因中出来,进人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行为等;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光碟等。2模因的特性一种模因要被人们普遍地模仿,须具有下述特性:实用性。语言信息实用,人们才乐于模仿,复制,传播,从而形成语言模因;合理性。语言信息表达出来的意义合理,人们就会复制、传播,从而形成模因现象,语言模因要得到强化或保留;时尚性。就是语言要有时代气息。如果语言时髦,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起来,从而让其广泛地复制、传播,形成语言模因。;权威性。语言信息如果具有权威效应,就会得到人们的复制、传播,从而形成模因现象。权威人士对语言信息的创造、理解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社会成员对语言信息做出相同或类似的举动。语言信息的载体越权威,可信度越高,人们越是愿意去模仿传播。3模因论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英语教学就是传播模因,也是一个模仿过程。
英国心理学家SusanBlackmore在其作品TheMemeMaehine((模因机器》)中指出,人类认知过程,例如语言、阅读、科学研究等等都以某种方式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所有这些过程是或能够具有模因性质的。因此,根据以上模因论的特点和周期性及特征,将模因论引人英语教学将会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大有帮助。3.1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指导思想的影晌商务英语写作基本上是商务应用文写作,有其特定的写作格式和特点,要想让学生掌握,主要靠模仿。教师应该将各种应用文这些文化信息让学生通过模仿复制到其大脑中,经过反复地模仿和套用,最终得以掌握。这弥补了目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比较流行的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不足。3.2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根据模因的特性,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时尚性,让学乐于地、不自觉地去模仿,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越是时尚的、实用的知识学生掌握得越快。这也要求我们保证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要新:新出版、新内容。
另外,根据模因论者的模仿阶段同化观点,要求教师呈现给学生的语言信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写作教学时提供给学生范例在内容上难度不能太大,如果难度太大,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理解上和写作的逻辑思维及段落的分布上,反倒不注意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3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指导实现学生乐于、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讲解的范例和布置的练习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实用性,有时有必要将课堂模拟成一个特定的环境,如讲解外贸各种信函写作时,可以将课堂模拟成一个外贸公司,或者安排一到两周的实习,边实习边学习,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又感到实用,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因而教学效果也较好,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也较快。认真研究模因论并将其原理运用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声乐教学示范与模仿论文
摘要:声乐教学中,示范是一种最直接、高效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范唱,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声音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但教师的示范也要适度、准确,否则会带来一定的不良作用。
关键词:教学手段示范模仿
声乐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充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技巧,改善嗓音,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还要让学生获得表演的知识及声乐教学的能力。由于声乐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借耳朵去感知,靠耳朵去分辨正确与错误,教学上也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只通过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掌握歌唱技能,取得一些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反复的思考和练习不断加深、加强这种感性认识,然后才能逐步理解和掌握,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必须是直观的示范,声乐教学中的示范主要是范唱。教师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范唱,不仅能够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声音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人刚刚开始学习歌唱,往往是以模仿别人的歌唱开始的。这个阶段是声乐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正确范唱将是学生得到最初感性认识的依据。并且据此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正确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声状况进行简单分析,并用模仿的办法唱出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音效果,再用正确的发声法和声音效果给学生示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有直接感受,并能分辨出区别。如在训练呼吸能力时,会让学生用手放在教师腰和小腹上,直接感受腰围扩张、小腹微收的状态,然后由学生模仿。对于习惯张大嘴,提胸耸肩猛吸气的学生,就会用闻花香的吸气方法作示范。而对于呼吸不积极的学生,则采用惊讶式的吸气进行示范。
在学生对声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声乐训练进入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的阶段,这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和不同特点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声乐训练。声乐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述,故声乐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和不明确性。学生在学习中常会迷惑不解,不知所措。不少学生课下不知道该怎么去练,生怕自己唱错,于是索性不练。只靠上课那短短的时间练,这样学生进步就比较慢。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通过抓住学生发声状态和所发声音的特征,对学生的声音缺点作稍夸张的模仿,并让学生找出“范唱”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再示范正确的声音加以对比,同时告诉学生自己“范唱”不对在什么地方,并把身体的正确感受告诉他们,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知道声音的缺点,明显感到自己错在哪里。当学生唱出一个好的声音或乐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进一步启发学生去捕捉、感悟正确的声音状态和发声方法,去体会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动作。这时教师的示范就把枯燥的概念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具体的声音形象来引导学生感受好的声音和正确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意图,尽快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生硬地向学生灌输声乐理论,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精神压力大,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对学习声乐失去兴趣。
进入声乐训练追求完善的阶段,教师对不同风格作品进行准确地范唱,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发声技巧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风格、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作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各个时期,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如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声音力度不能过大,强弱的幅度也不能过分对比,在情感表达方面受这一时期理性主义的影响,不可能如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主义时期那样激烈,情感幅度大起大落。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风格也有各自独特的个性。海顿的作品明朗乐观、严谨匀称,颇具民间风情;莫扎特的作品精致典雅、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贝多芬的作品热情奔放、宏伟豪迈,富于英雄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也不同,意大利的歌曲热情激情,德国的严谨理智,法国的浪漫典雅,俄罗斯的宏伟壮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具有璀璨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有着鲜明的特征,平原水乡的民歌风格大多流畅婉转;山区民歌比较高亢、嘹亮;草原地区则悠扬、宽广。例如,我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一首清新流畅,凄婉动人的艺术歌曲,有如中国的一幅山水画。在教学中范唱此曲时,以清纯、甜美、透亮的音色演唱,音量要有所控制不宜过于洪亮。其中两个重复“亮汪汪”,在唱第二个“亮汪汪”时,可以把它处理成山谷回声的感觉。三次“哥呀”,笔者处理为第一个较轻,唱第二个情绪激动些,声音较强些,唱第三个“哥呀”时要把情绪收回来,轻声往心里唱,以此把山里女孩子淳朴的情感表现出来。再如,我国艺术歌曲里的古诗词《长相知》,演唱时感情较内敛,歌曲中的装饰音、附点十六分音符需要借鉴戏曲中京剧、昆曲的咬字、行腔,而不能完全按西洋唱法去唱,这样唱出来曲子才有中国民族风味。
探索声乐学习模仿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摘要: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找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模仿;找准自我;鉴赏;创新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
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
一、在模仿学习中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