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4:5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密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

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万产业工人、8万多企业党员,市委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深入发动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真心实意关心职工群众、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与职工群众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感情上同一,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

教育党员发动群众

做到思想同心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明确行动指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突出了“两抓”:

广泛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抓全员覆盖。提出“重心下移抓基层,分类指导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保证困难企业党员参加学习,投资近20万元帮助困难企业解决活动经费和学习资料问题,并开展“四好三比”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努力做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企业党员比贡献、比创新、比形象,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理念。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抓思想对接。坚持寓教于乐,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同时紧密结合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在职工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中开展“四优进社区”活动,即优秀影片进社区、优秀剧目进社区、优秀图书进社区、优秀辅导员进社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其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查看全文

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

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万产业工人、8万多企业党员,市委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泛深入发动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真心实意关心职工群众、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与职工群众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感情上同一,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

教育党员发动群众

做到思想同心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明确行动指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突出了“两抓”:

广泛组织党员参加学习,抓全员覆盖。提出“重心下移抓基层,分类指导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保证困难企业党员参加学习,投资近20万元帮助困难企业解决活动经费和学习资料问题,并开展“四好三比”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努力做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企业党员比贡献、比创新、比形象,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理念。

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抓思想对接。坚持寓教于乐,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同时紧密结合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在职工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中开展“四优进社区”活动,即优秀影片进社区、优秀剧目进社区、优秀图书进社区、优秀辅导员进社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其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查看全文

剖析冲突法的最密切联系原则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条法律选择新原则。该原则不是我国冲突法的墓本原则,而是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一个补充性原则,在调整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冲突法补充性原则

所谓最密切联系原则,又称最强联系原则,最有意义联系原则,就是要求在处理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或涉外民事案件时,不按原来单一、机械的连结因素来决定应适用的法律,而应考察与该案或该法律关系有关的各种因素,找出与该案或该法律关系或者有关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加以适用。本文试就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冲突法中的地位作些探讨。

一、我国冲突法及其原则

在国内和国外,冲突法常常称做国际私法。而对于国际私法的范围,学者们的主张是有分歧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家都认为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内容。所谓冲突规范,是指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因此,它又叫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

冲突法是为解决法律冲突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法律部门,它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在此后的四五百年时间里,产生过许多理论和学说。随着冲突法理论的发展与逐步完善,这些学说有些已被摒弃了,有些则作为法律适用的原则被固定下来,用来解决涉外民事案件。

查看全文

密切联系群众讲词

苏联红军在这里与占据巨大优势的德国法西斯展开了长达200天的大血战!最终,斯大林格勒(现伏尔加格勒)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1943年。苏联红军取得胜利,彻底扭转了卫国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苏联红军打胜了这一战靠的什么?靠两个方面,一是与群众在一起,与群众同生死,共患难;二是精神因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群众是胜利之源,与群众在一起。立国之本。共产党员任何时候应该站在人民当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共产党员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群众中去。共产党员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脱离了自己的力量的源泉。脱离了群众的共产党员,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官僚,听不到正确的声音,看不到正确的方向,只会迷失于官场与舞会之中,失去党性,丧失人格,最终走向腐败与监狱。可以说,脱离群众是腐败的开始,也是腐败的必然表现。

脱离群众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脱离了群众,对于我这些学生党员来说。就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听不到同学们建议和意见,失去同学们支持,最终只能成为空想主义者。同时,脱离群众,会使我滋长一些不好的思想,如“党员,高普通人一等”这类错误、官僚的思想。如果一名学生党员滋生出这些错误的思想,那将来必定无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怎样做才能不脱离群众呢?那就是群众中去,那么。同学们身边去,和同学们多聊聊,解他学习、生活情况,解他各种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这些学生党员就在身边,与他一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仅要让自己先进,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使他也一起追求先进,追求真理。当做到以上几点时,还要注意,一切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只有做到这些,那才是真正做到与群众在一起,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人必须要有信仰,精神上。没有坚定信仰的人,大脑是死的没有坚定的信仰,人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像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历史上这种人不在少数,但他都没有好的下场。拥有正确而坚定的信仰,这个人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决策果断而气势博大,直觉敏锐而可靠,意志坚定而顽强!斯大林格勒之所以屡攻不克,坚如磐石,战无不胜,正是由于苏联红军战士们爱国主义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强信念!

坚定的信仰至关重要。给予我为人民服务时不竭的力量,对于我学生党员而言。使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核电站”增压柴油机”飞速前进的催化剂!

查看全文

密切联系群众交流

要用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需要在新时期把握新特点,抓好关键环节。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力量源泉。在目前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背景下,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没有变,也不能变,不仅不能变,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效,应切实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对群众的感情要“永久化”

俗语说“言为心声”。这充分表明一个道理,只有你心中装着人民群众,那么你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才能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日常工作中,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会经常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这就不可避免地经常通过自己的讲话和行动,传达上情、统一思想、制定措施、贯彻落实、推进工作,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群众,就难以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也更难以谈得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情和谋利益。目前现实中,衡量基层领导干部有没有本事和本事的大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善不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善不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或者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去办大事情,去发展对群众自己有利的事业。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而且更要做到心中装着人民群众要“永久化”,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因上加强亲民、爱民、为民、恤民的执政行为和执政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

解决群众的问题要“经常化”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使一些群众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有一定的看法,有些干部抱怨群众不如以前听话了。实际上,现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根本立场没有变,问题是我们一些干部丢掉了党的优良作风,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或者热衷于“逼民致富”的“政绩工程”,对群众中的矛盾问题,只知道发号施令或权迫压服。事实上,密切联系群众不单单是访贫问苦、与群众交往,不单单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群众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尊重,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身”入基层,更要注重“心”入群众,而且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实现“经常化”。历史表明,党的干部每办一件实事、好事,都会温暖一片人心、都将赢得一片人心、都能稳定一片人心。只有这样才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落实到实处,也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更加信任、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干群之间密切联系的基础才有可靠的保证。

查看全文

共产党必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很具体、很细致的实践问题。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切实做到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

一要尊重民权。就是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在工作中,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依法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顺应民意。顺应民意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做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人民意愿;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说群众想说的话,多办群众想办的事,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三要维护民利。就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发展速度,又注意利益均衡,既注重竞争与效率,又维护正义与公平,努力寻求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要赢得民心。这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要求,也是衡量联系群众做得好坏的根本标准。通过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和模范形象来赢得民心。首先,要通过为民赢得民心。把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为个人利益而做那些违背民意、滥用民力的事情。其次,要通过务实赢得民心。人民群众最重实际、厌恶空谈。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其三,要通过清廉赢得民心。清正廉洁从来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保持清正廉洁,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

对于密切联系群众,不仅要按照理性的要求去做,而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密切联系群众的艺术。要密切联系群众,应当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心中时刻装着群众,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二是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制定决策要汲取群众智慧,落实决策要发挥群众作用,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三是在生活上关心群众。少搞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查看全文

密切联系代表 发挥代表作用

3月中旬,笔者组织所联系的10名人大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代表们畅谈了执行代表职务的认识和打算,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推进“一府两院”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议。通过这次联系代表活动,笔者进一步认识到在密切联系代表中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中引发出一些思考。

《代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保持联系”。这里所指的“代表联系”不是一般的语言名词,它是表述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关系的法定法律性专用概念,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决定的一项必须遵循的法律性准则,也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加强人大常委会权力结构的重要保证,又是人大常委会接触代表、组织代表、服务代表、实行人大监督的基础性工作。从宏观上看,人大常委会的权力运行和代表联系是同步进行的,相依相辅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是通过联系代表、发挥代表作用才得以展示的。因此,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保持联系,就是保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质,就是使人大常委会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不失去其职能,就是保持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务必保持与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并在密切联系代表中充分彰显代表作用。笔者认为,要在密切联系代表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就要做到如下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联系与被联系二者的关系。代表联系贯穿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整体运行之中,这就是它的宏观性所在。代表联系的宏观性,由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关系所决定,同时又标明了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与代表之间的关系。首先,人大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与代表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我们不能因为人大常委会是权力机关、领导机关,其组成人员是人大代表中的优秀代表、属领导层,就认为他们的权利、地位、作用与人大代表大大不同,甚至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活动说成是“检查”、“视察”活动,造成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工作的错位;也不能认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联系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乃至“互相监督的关系”,这都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上的误区。《地方组织法》第四十条二款规定:“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人大代表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意志,本能地监督人大常委会,这个关系是不能取代和颠倒的。基于此,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联系代表、深化代表活动、彰显代表作用的同时,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

二是必须立足于引导和帮助。很多时候,大多数的人大代表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来履行职责,但是,却缺乏一个与地方人大常委会沟通和联系甚至是求助的渠道,因而对自身的履职行为造成相当的不便。从这个角度上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这一项工作就为代表履职提供了这样一种沟通渠道和便利。近几年来各地人大代表履职的实践表明,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层人大代表,由于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限制,在履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也会发现或接触到群众反映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但是,由于本身能力的局限性,代表要单靠自己的力量,监督“一府两院”解决一些问题,恐怕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便和困难。如果这个时候,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能够提供及时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也许对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会有相当的促进。对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来说,为所联系的代表提供一定的履职引导和帮助并不难,也是分内的义务。但是,对于代表来说,这些引导和帮助就直接决定了代表们履职的成效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因此,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密切联系代表时要立足于为代表履职提供必要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为推进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尽心尽力。

三是必须注重于实现联动。以往,一提到代表联系,人们往往就会认为是单纯性的接触代表,如请上来座谈、走下去访问、见见面、谈谈心、问问情况、征求意见等等,这种接触性联系法,实质上是很初步的,尽管很有必要,然而却是很不够、不全面的。从代表联系实践的总体要求来看,这仅仅是微观上的代表联系,充其量只能算是零打碎敲的联系代表,还不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转机制的需要。从宏观上看,代表联系应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个宗旨出发,将尊重代表地位、保证代表行使职权、有利于代表履行义务、充分发挥代表等工作要求有机地体现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可以说,代表活动就是代表联系,但代表联系并不就是代表活动。在人大代表活动中,不应是联系和活动相分离。即是说,代表联系要寓于代表活动之中,融于代表自身建设和人大监督,发挥代表职权诸项工作之中。因此,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联系代表时要根据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围绕人大监督任务,注重开展联动互补的代表活动,如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代表的情况反映,征求代表对议案、建议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意见,与代表联名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和批评,与代表共商并选定专题开展调查、检查、视察、质询、询问等活动,并在活动中做到对代表知心(怎么想)、知行(怎么做)、知果(效果如何)。通过开展联动互补的代表活动,更好地促使代表履行职权、发挥作用。

四是必须着眼于长期坚持。密切联系代表、彰显代表作用,不是靠召开一两次座谈会或组织一两次三查(察)活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使代表联系从组织上、制度上、场所上日益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目前,由于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不仅缺乏明确的目标任务,而且联系代表的热情和质量也都打了折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联系代表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效果,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走过场”、“应付性”的联系代表。对此,人大常委会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如健全完善“双向沟通”制度,即常委会组成人员向人大代表通报政情、人大代表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反映民意制度:既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一季度向所联系代表通报一次本地区重要工作部署及其进展情况,为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服务;又要求代表广泛联系群众,宣传党委、人大的工作情况,并积极向人大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又如,健全完善有关联系代表的工作通报、公示等制度,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增加联系代表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联系代表情况等。此外,还要完善联系代表的考核办法、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等。通过长期坚持联系代表工作并健全完善相关的机制,促使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密切与代表的联系,了解和掌握代表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与代表同心协力,在善于监督、敢于监督中共同促进“一府两院”工作。

查看全文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探索

*年*月以来,宜昌市伍家岗区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探索新时期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机制、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切实保障党代表尽职履责,拓宽了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沟通渠道,赢得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推行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主要做法

区委出台了《关于做好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按照“群众性、灵活性、实效性、简便性”的原则,明确任务,健全网络,丰富载体,创新机制,完善保障,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一)建立组织网络。区、街(乡)两级成立了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党委一把手任组长,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区委组织部挂牌设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党代表的日常联络、活动组织、教育培训、信访接待、意见收集和提议提案督办等工作。积极构建区、街(乡)、社区(村)三级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网络。以选举单位或战线单位为划分依据,在街、乡及相关部门建立了代表小组,将180名区党代表和125名乡党代表按照工作区域和工作性质编入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确定1名组长、1至2名联络员;在社区、村、学校、医院、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设立了64个党代表工作站,分212个责任区公示党代表基本情况,建立起党代表所联系的3万户群众家庭的信息台帐,实现联系和服务群众全覆盖。

(二)明确工作任务。党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四大员一百户三结合五必访”。“四大员”,即要求党代表争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典型经验的调研员。“一百户”,即每名党代表每年以先进模范群体、青年群体、困难群体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战士等“四老”群体为联系重点,并侧重于党外群众,采取多种形式联系100户不同类型的群众家庭,其中入户走访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党代表活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每年参加全区性的集中走访不少于2次,一般分上半年、下半年两轮进行。“三结合”,即平时走访与集中走访相结合、个人走访与集体走访相结合、入户走访与座谈接访相结合。“五必访”,即党员中心户必访、创业创新带头人必访、“四老”对象必访、重信重访群众必访和特殊困难群众必访。

(三)拓展活动方式。党代表主要通过参加民情走访、民心恳谈、视察调研、扶贫帮困和主题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密切与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便于党代表亮明身份、开展活动,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为代表统一制作了“一份代表证、一张连心卡、一封公开信、一本记载册、一个公示牌”,开辟了党代表走访入户的“绿色通道”。各党代表小组及工作站还设立党代表会客厅,确立党代表接待日,挂起党代表信箱,召开党代表议事会,推行党代表承诺制,组织党代表参加“写一篇调研报告、办一件利民实事、化解一个信访案件、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帮扶一户困难家庭”等活动,要求党代表采取接访、下访、约访等方式,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交百家友、解百家难,使党代表真正成为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查看全文

我国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适用问题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私法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过程中,最密切联系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即便最密切联系原则再完美精妙,也要透过司法实践来检验,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也只是不加分析的“拿来”。本文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北大法意”等,调取了40个典型案例,在案例的基础上对最密切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发现最密切联系原则在适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最密切联系地的选择、法律依据的不够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逃避外国法的适用等。本文试图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国际私法;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适用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之内涵

所谓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时,不以单纯一个要素机械地判断准据法适用,而是权衡各种与该案当事人具有主客观联系的因素以及具体情形,从中找出与该案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根据该因素的指引,来判断该案件应适用某一国家的法律。从这一含义看,该原则的根本点在于以法律关系与特定法律的内在联系为着眼点,力求通过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寻找对每一种法律关系最为合理和最为适当的法律。可以发现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很大的弹性,最密切联系原则要求法院对与案件有关联的各种事实和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进而确定某个地方和案件事实的最密切联系,那么就将该地方的法律作为该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二、最密切联系原则司法适用的问题

起初,在冲突法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之所以被谓以“帝王条款”或“至上条款”而倍受青睐。但是在后来的实践运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和障碍,以下是笔者通过调取的40个典型案例进行的结果分析:

查看全文

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

【摘要】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笔者尝试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儿童文学的欣赏、学习和应用,以达到二者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育;阅读与写作;水乳交融

中国的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语文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儿童文学的百年实践中,小学语文教材是儿童文学作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主阵地。叶圣陶先生曾就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做过相当精辟论述:“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如何将儿童文学引进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是长期以来研究的课题。新课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与写作[1-2]。笔者通过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学习,让孩子爱上阅读,喜欢写作,擅长写作,通过阅读课学习儿童文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尝试将儿童文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水乳交融,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写作上、思想上、表达上都能绽放出独特的思想之花。

一、儿童文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占有很大分量,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儿童文学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正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为媒介表达出来的,坚持“儿童本位”,所以儿童文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朱自强在他的《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一书中,从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指出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曾指出语感的三大特征:直觉思维、间接性想象、感情融入,并且引用夏丏尊先生的话强调:“语感的获得并不仅仅是依靠语言的学习,更需要依靠真的生活。”而沟通语言与“真的生活”的桥梁便是“真的文学”。小学阶段,儿童文学是最贴近儿童生活,最符合其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真的文学”[3]。对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仿说和仿写。可以仿照文学作品中有特点的句式自己编写一段或一句话,也可以用说的方式自由表达,或者先让学生说,再把说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而在儿童文学中,儿歌最适合仿写,儿歌朗朗上口,语言清新自然,贴近儿童的语言表达思维习惯。当朗读完一首儿歌后,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到其中的节奏,饶有兴趣地跟着读起来。这个时候再鼓励学生仿照这首儿歌的样式,当小作家写一写,把自己的心中所感、眼中所看、耳中所听到的写出来,同学们会在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受到启发,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或写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作品。水彩笔是小学生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的文具之一,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可以绘画出儿童心中一切的美好。伴随着“水彩笔”这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我们开始了一段奇幻之旅,朗读这首“绚丽多彩”的诗歌——《我有一盒彩笔》。同学们的思绪也跟随这盒神奇的水彩笔开始旅行,穿越小河、稻田,飞上中秋的圆月,越过高山电视塔,潜入海底找到宝藏,见到绿色的太阳和长满面包的大树,感受到自己长着一双翅膀变成自由自在的小鸟,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读完这些诗句,同学们的想像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天马行空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最绚丽多姿的画面。“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画一个红色的圆,就变成了火红的太阳,温暖着小朋友的手和脸;我还要画一头大象,让它帮农民伯伯浇水,这样农民伯伯就不会太劳累。”“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画一条红色的直线,那是小伙伴的跳绳;画一个粉色的圆圈,那是妈妈衣服上的宝石;,那是金黄色的沙滩;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校园。”“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我用白色画姐姐,那是因为她很白嫩;我用淡绿色画妹妹,那是因为她像嫩嫩的小草;我用红色画妈妈,那是因为她像太阳;我用蓝色画爸爸,那是因为他像蓝天。”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着自己的一群好朋友,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耍,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带着和好朋友的美好情感与回忆,我们一起走进了一首有趣的儿童诗《谁和谁好》,在开始朗读这首儿童诗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滔滔不绝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样貌、优点和一起度过的欢快时光,这个时候被介绍到的同学就会害羞而又开心地笑。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我们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谁和谁好?鸟儿和树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哈哈笑。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内容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被孩子们所喜爱,有着自然、明快的韵律,语言有一定的重复性,适合低年级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仿写诗歌。我会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大自然,将心中一对对友好的朋友画出来,然后仿照这首儿童诗的句式,写一首儿童诗来描述这幅画。孩子们的表现比我预想的还要好。“谁和谁好?彩虹和雨好,大雨下过后,彩虹就出现。”“谁和谁好?叶子和花儿好,他们一起玩,不吵也不闹。”“谁和谁好?雨和草好,雨给草浇水,草儿把脸笑。”“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了,橡皮来改正。”“谁和谁好?云和天空好,他们一起玩,他们一起笑。”这些儿童的语言,切于儿童的生活,稚嫩而朴实。儿童诗可以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尝试把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关联起来。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运用、模仿儿童诗中的语句,创作出精彩绝伦的诗歌。

二、儿童文学融入日常语文教育之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