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4:19: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族医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族医药

民族医院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经验材料

继承发展xxx医药事业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二00六年九月五日

xxx医院成立于1973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民族医院,也是全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所。建院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医院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在册职工153人,其中蒙古族136人、汉族17人。多年来,在继承、挖掘、提高、丰富蒙医药这一灿烂的民族医学遗产,为全旗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作出了一定成绩。近年来,与北京军区总医院、沈阳医学院中心附属医院、沈阳红十字会医院、内民大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为我院人才培养和中旗患者到外地就医提供良好的平台。我院多次受到旗盟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蒙医药科研工作,充实民族医药宝库,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民族医药宝库的挖掘、整理、提高,发扬和科研创新工作。克服了人员、环境、资料、经验、资金少等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发扬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硬骨头精神,先后编写出版《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长寿奥秘》等171万字的医学工具书,丰富了民族医药宝库。多次承担旗旗、盟、自治区,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其中《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妇女病》成果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和散治疗出血病》课题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待专家鉴定。《蒙医药治疗糖尿病》课题市级立项研究。《雅顺赛音治疗骨质增生》、《其顺格根治疗高血脂》准备申请立项。

二、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依靠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医疗技术的高低取决于医务人员技术素质。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始终把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一是把专业基础理论强,业务技术过硬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抓好抓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坚持以“三性”、“四新”为主,紧紧围绕蒙医蒙药特点,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一一落实。三是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采用床边教学、病例讨论、床头交接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三基”业务水平,不断巩固医学基本功。四是鼓励他们报考专业对口的学历提高班。参加长短期专业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并在学费及其他待遇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截止到上半年,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基本都到省级医院进修深造一遍,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展的乳腺癌根治术,脾、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分段拨脱术、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治疗以及脑外、手外、骨外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五是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进行技术指导,在临床实践中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良好的学术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信息动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发表国家级论文25篇,省级论文42篇。医务人员学历档次逐年上升,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数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56%。注重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狠抓医护质量,连续五年在全盟医疗护理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查看全文

民族医药的政策及发展状况

一、民族医药的概念

医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与医学积累。民族医药的概念可以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广义的概念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这里的民族,是指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国的、本土的、非外来的意义。狭义的概念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中国民族医药其中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回医药、朝鲜族医药等等。

在我国,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与中医药并称为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具有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当然代表。民族医药不是中医药的某个分支,而是中医药的姐妹。民间医药则是蕴藏在民间的养生习俗、单方验方、草医草药和医疗方面的一技之长,他们并不一定受到中医学的理论的指导,也很难归属于某个民族医学,人们一般通称其为“民间草医”。民族医学和中医学有着相似的哲学思维、医疗特点、用药经验和历史命运,都属于中国的传统医药。

同时,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也是世界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在2002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中,对传统医学下了确切的定义,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传统医学疗法包括药物疗法(如使用草药、动物器官和/或矿物)和非药物疗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比如针刺疗法、手法治疗及精神治疗)。

二、我国民族医药的政策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1984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民族医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民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不但是各族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各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要认真发掘、整理和推广民族医药技术”。

查看全文

小议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民族医药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交织的领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度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撑起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然而,由于民族医药具有传统性、传承性和群体性特征,致使知识产权制度在民族医药保护上面临着权利主体不确定、权利客体不具创新性等诸多困境,许多民族医药知识和技术难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有必要根据民族医药自身特点,构建知识产权的特殊保护制度。

关键词:民族医药;传统知识;知识产权;特殊制度

一、民族医药及其知识产权界定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总称,与汉族中医药学和民间草医草药共同构成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民族医药有如下特点:

第一,传统性。民族医药是各民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积累的独特的医药知识,为各民族或其居住地域所固有,并代代相传,随着环境变迁而不断演进。因此,民族医药是基于传统而非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产生的,国际社会普遍将民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民族医药发展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族医药;社会发展;民族和谐

论文摘要: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医药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其挖掘、继承和发展中起到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特殊作用,对于社会的安定和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和谐”是指各少数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在彼此尊敬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基础上形成融洽的关系和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全省88个县中有43个为民族自治区域(其中10个自治县,33个自治州辖县),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46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达38%。贵州少数民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或少数民族成片聚居,多个民族交错杂居的特点,人口分布十分广泛,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各民族特别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形成了长期彼此尊敬尊重,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在生活上相互往来,在语言上相互沟通,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贵州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共同开发了贵州,共同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共同创造了贵州的历史,是贵州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构建“和谐贵州”,进一步促进民族和谐必然成为构建“和谐贵州”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深刻认识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与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性

文化的涵化过程具有双向性。民族医药文化正是这一相互涵化的典型。事实上,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也不是以一种文化模式去取代另一种文化模式,而是多种文化模式互相协调,保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共同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础和灵魂,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并十分珍视瑰宝和财富。

贵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各少数民族大都长期居住在大山之中或边远之地,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经济文化交往中,各自创造了自己的优秀的文学艺术、生产技能、民族医药和传统体育等,特别是存留下来的许多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如医药文化、服饰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等,其内容独具特色,颇具匠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使贵州的经济、社会具有外延宽广、内涵深厚、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尤其是贵州的民族医药文化,以其“简、便、效、廉、奇”的特殊魅力以及对不少疑难疾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受到国内各界的关注,且在民族医药的基础调研、文献整理、理论研究、药物开发和产业发展方面也成绩斐然。全省民族医药工业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全省民族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10亿元,占全国中药工业销售的7%,民族医药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4%,拉动工业增长1.17个百分点。以苗药为主的“黔药”品牌在国内民族医药产业中名列前茅而成为医药界的传奇佳话。贵阳中医学院长期从事民族医药研究,是促进贵州省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回眸这一发展历程的时候,深感民族医药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同时,对这种特殊的具有多重价值的民族医药文化应努力加以保护,而发展是最好的保护。

查看全文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我旗是蒙古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医蒙药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蒙医药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临床效果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信任。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为了弘扬民族医药,挖掘蒙医药学这一伟大的宝库,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旗委、旗政府决定成立旗蒙医蒙药研究所,1973年1月正式设立。当时是吉林省内唯一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现在也是全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所。多年来,研究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卫生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艰苦创业,心系民族医药

建所伊始,研究所只有4名职工,借旗保健所一间平房办公。固定资产只有两套桌椅。简陋的工作环境无法开展工作。所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向旗委政府汇报工作,得到了旗委政府的支持。建了土木结构七间平房,解决了办公问题。从此,揭开了科右中旗历史上民族医药研究的序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能否开展好第一步工作,关系到今后能否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研究所自身发展问题。经研究决定整体工作分三步走:一是调入一批知名度高,有威望的中、老蒙医,充实到科研队伍中去,为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迅速打开门诊工作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医愿望,同时也打好经济基础。三要牢牢地把握研究所的职能任务,在蒙医药“挖掘、整理、研究、提高”上下功夫。四是通过对门诊患者的调研,为以后科学研究的选题立项进行积极的探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着手解决在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先集聚一批知名老蒙医,解决了人才问题;第二步开设门诊,首先要解决药品,但启动资金如何筹措成了难题。是等,是靠,还是要,他们认为,决不能再给政府增加压力,事业成功最根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发动职工筹措资金,所领导带头把“”中受打击迫害补发的工资拿出一千元,加上职工集资的两千元资金,购买了药品,开展简陋的蒙医药制剂工作。但不到一年办公室用房在大雨中倒塌。不得不再次为解决房屋问题而奔忙。老所长不顾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几次到当时的哲盟请示资金。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盟领导被老所长的事业心,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特批了6万元,重建蒙医研究所办公室。有了办公场所,蒙医药科研工作很快得到恢复,蒙医老前辈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发挥。研究所名望越来越大,远近闻名。研究所门庭若市,来诊患者络绎不绝。有来自本地的,有来自突泉、淘南、通榆、扎旗等比邻旗县的,还有特意从北京、哈尔滨、长春、白城等地暮名前来的患者。患者的信任,政府的支持,老辈人的敬业精神鼓舞和激励着蒙医人。三十多年来,几届所领导带领全所职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的优良传统,把研究所建设的越来越好。后来,旗、盟两级政府先后投入,现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盖起了门诊楼、病房楼、制剂楼,固定资产由建所初期的不足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建筑面积不组250平米增加到4100平米,职工由4名增加到147名,蒙药制剂生产不再是当年的药碾子蹬,石碾子推,手工团丸的初始制剂方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二、弘扬民族医药,努力做好挖掘整理工作。

查看全文

小议研究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民族医药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交织的领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度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撑起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然而,由于民族医药具有传统性、传承性和群体性特征,致使知识产权制度在民族医药保护上面临着权利主体不确定、权利客体不具创新性等诸多困境,许多民族医药知识和技术难以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因此,有必要根据民族医药自身特点,构建知识产权的特殊保护制度。

关键词:民族医药;传统知识;知识产权;特殊制度

一、民族医药及其知识产权界定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总称,与汉族中医药学和民间草医草药共同构成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民族医药有如下特点:

第一,传统性。民族医药是各民族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积累的独特的医药知识,为各民族或其居住地域所固有,并代代相传,随着环境变迁而不断演进。因此,民族医药是基于传统而非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产生的,国际社会普遍将民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医院民族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函内容结合我院蒙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目前民族医药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谈一谈自己浮浅的认识、想法和建议,因自己分析问题能力有限,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1、民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我院(所)成立于1973年,当时是吉林省唯一一所民族医药研究机构。1980年兴安盟复建,划为内蒙古后在全区民族医药研究机构调整中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唯一保留的旗县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

现有职工126名,占地面积14400平米,建筑面积4200平米,固定资产600万,其中医疗设备值370万元。编制床位80张,实际开放60张。设有内、外、妇、儿、口腔、眼科、五疗、皮肤、骨伤、肛肠、急救中心等11个一级科室,4个疗区和糖尿病、宫颈糜烂两个重点专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药剂科、制剂室、供应室、预防保健科、医保科等9个医技辅助科室。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财务科等5个职能科室。科室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97年以较高的整体优势步入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院(所)除开展11个一级科室医疗业务工作外,开展有心电、黑白B超、彩超、电子胃镜、CT、全自动生化、血球计数、尿十项分析和血液流变、r—放射免疫等检测业务。院(所)年门诊3万人次,收住院患者1500例,其中手术患者570例;是我旗职工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定点医院和低视力眼病康复中心,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民族医药专修学院、呼盟卫校、兴安盟残疾人卫校实习基地。

2、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情况

查看全文

医院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经验材料

XXX医院成立于**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民族医院,也是全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所。建院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医院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在册职工153人,其中蒙古族136人、汉族17人。多年来,在继承、挖掘、提高、丰富蒙医药这一灿烂的民族医学遗产,为全旗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作出了一定成绩。近年来,与北京军区总医院、沈阳医学院中心附属医院、沈阳红十字会医院、内民大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为我院人才培养和中旗患者到外地就医提供良好的平台。我院多次受到旗盟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蒙医药科研工作,充实民族医药宝库,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民族医药宝库的挖掘、整理、提高,发扬和科研创新工作。克服了人员、环境、资料、经验、资金少等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发扬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硬骨头精神,先后编写出版《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长寿奥秘》等171万字的医学工具书,丰富了民族医药宝库。多次承担旗旗、盟、自治区,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其中《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妇女病》成果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和散治疗出血病》课题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待专家鉴定。《蒙医药治疗糖尿病》课题市级立项研究。《雅顺赛音治疗骨质增生》、《其顺格根治疗高血脂》准备申请立项。

二、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依靠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医疗技术的高低取决于医务人员技术素质。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始终把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一是把专业基础理论强,业务技术过硬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抓好抓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坚持以“三性”、“四新”为主,紧紧围绕蒙医蒙药特点,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一一落实。三是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采用床边教学、病例讨论、床头交接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三基”业务水平,不断巩固医学基本功。四是鼓励他们报考专业对口的学历提高班。参加长短期专业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并在学费及其他待遇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截止到上半年,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基本都到省级医院进修深造一遍,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他们开展的乳腺癌根治术,脾、肾切除术,大隐静脉高位分段拨脱术、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治疗以及脑外、手外、骨外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五是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进行技术指导,在临床实践中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良好的学术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信息动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发表国家级论文25篇,省级论文42篇。医务人员学历档次逐年上升,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数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56%。注重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狠抓医护质量,连续五年在全盟医疗护理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三、民族医药传情谊,团结友谊开鲜花

查看全文

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促进民族医药工作向前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我院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在旗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指导,努力发展民族地区民族医药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科右中旗贡献着一份力量。

一、党和政府重视,推动着民族医药进步

我院(所)成立1973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旗县级民族综合性医院(所)。1980年自治区科研机构调整中因成绩突出而唯独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机构。建院(所)初始,只有5名职工,三间土房。建院(所)三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民族医药的发展壮大,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推动了院(所)健康快速发展。现院(所)占地面积14400平米,建筑面积4000平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职工147名。设有内、外、妇、儿、五疗等12个临床科室,检验等5个医技科室和药剂、预防保健等5个辅助科室,护理部、医务、总务等5个职能科室,糖尿病、宫颈糜烂等4个专科和四个疗区。拥有ct、彩超、黑白b超、电子胃镜、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万元以上设备31台件。医疗设备的改善,环境的优化,业务领域的拓展,医疗质量的提高,服务意识的转变,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患者的信赖,医院两个效益不断提高,2005年门诊患者达到了28861人次,住院患者达到了1868例,近年来业务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今年可望达到600万元。

二、坚持蒙医药科研工作挖掘、提高民族医药宝库、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民族医药宝库的挖掘、整理、提高,发扬和科研创新工作。克服了人员、环境、资料、经验、资金少等等诸多的实际困难,发扬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硬骨头精神,先后编写出版《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长寿奥秘》等171万字的医学工具书,丰富了民族医药宝库。多次承担旗旗、盟、自治区,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其中《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妇女病》成果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和散治疗出血病》课题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待专家坚定。《蒙医药治疗糖尿病》课题市级立项研究。《雅顺赛音治疗骨质增生》、《其顺格根治疗高血脂》准备申请立项。

三、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查看全文

中医药法促进传统民间医疗发展的意义

摘要: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在中国正式实施,为规范管理、促进民族医药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本文归纳了《中医药法》的主要特点,厘清了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传统民间医疗的文化性、口传性及活态性三大发展特征,最后分析了《中医药法》颁布对于促进民族自治地区传统民间医疗发展的意义。一是首次从国家层面把民族医药也纳入中医药的范畴,将有力促进地区民间医药发展;二是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监管武器;三是有利于促进民间医药的自我行为规范及发展。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区;《中医药法》;民间医疗

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于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挂牌成立,自此,中医药法规管理日益完善,中医药法的制定才开始提上日程[1]。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但实施效果不明显。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3],强调了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支持中医药的立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17年7月,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从而全面严格地规范了从事医疗服务的机构准入、从业人员准入、医疗技术准入、医疗服务安全和质量准入,并将医疗服务纳入法律管理的轨道。

一、《中医药法》的主要特点

(一)第一部中医药的法律规范

《中医药法》不仅确定了中医药的地位,而且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更是对有效保护发展中医药及相关科学研究人员的培训、传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法律依据。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的中医药立法,也是最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权威中医药法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