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4:05: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族学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族学院开展实践性教学汇报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
文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讨论和认真研究,大家统一了思想,认为我们必须把实践育人、实践成才、实践促进就业的观念引进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建立符合专业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制度,这是我们对当前实践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思考。本着这样的认识,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思想的统一和共同的认识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最有力的保障。
二、适应形势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在总结我院以往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包括教学计划在内的实践教学方案作了大胆的调整和修正,除了保留毕业实习的方式不变,对初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两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了调整。
1、修订教学计划
民族学院开展实践性教学总结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
文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讨论和认真研究,大家统一了思想,认为我们必须把实践育人、实践成才、实践促进就业的观念引进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建立符合专业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制度,这是我们对当前实践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思考。本着这样的认识,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思想的统一和共同的认识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最有力的保障。
二、适应形势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在总结我院以往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包括教学计划在内的实践教学方案作了大胆的调整和修正,除了保留毕业实习的方式不变,对初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两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了调整。
1、修订教学计划
民族学院思政工作团队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民族高校的特性
我党一直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是我党的思想意识领域重要阵地之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样规定: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民族高校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民族高校根据党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看到,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原有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队伍建设机制等都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缺少时代内涵,应用性不强。经济的发展,对内容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就业的艰难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等在学生大学期间尤为突出。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涉及不多,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二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生机。表现在机制不够灵活,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针对性不强。表现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周,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太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信仰缺失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一问题。民族高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政治信仰还不够坚定,人生理想还不够崇高,知识营养还不够丰富,吃苦奉献精神还不够等现象。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不够。没有切实把创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鲜明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方法和载体,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务。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现实对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方法研究和探索不够,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二是没有很好地分析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残酷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化。再加之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而相对应的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故而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状既是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更是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根本性要求。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需要对现在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做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改进以及创新,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使得实际工作有成效性以及可持续性。这就需要一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新形势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
(一)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民族高校培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能否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因此,能否培养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民族学院工商管理人才培育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阵地,承载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服务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任,在推进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虽然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大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在新形势下,民族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传统的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生源、师资、资源等方面的争夺使民族院校以及学科专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民族院校长期以来以干部培训和知识教育为主[1],这种传统办学模式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造、重共性轻个性等不良倾向和问题,导致专业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就业质量及创业水平不高,未能有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四种能力”以使学生更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院校该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二、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四种能力”不足及原因
(1)教学与实践相脱离,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但在目前规模化的招生和培养方式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这在民族院校中更为突出:工商管理的课程设计多以理论传授为主,同时由于师资力量所限,未能有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学生不重视甚至忽视实践技能的原因。其次,民族院校的生源本身基础薄弱,加上在大学教育中不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提升。再者,由于观念和资金所限,民族院校很少配备经管类实验室,工商管理学生缺乏实验经历和实训演练,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经营运作缺乏感性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很难实现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不容忽视的是,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和教育质量保证等各方面普遍缺少系统性和可检验性,也是容易造成师生不重视甚至忽视实践技能的重要原因。
(2)培养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创造能力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民族院校的工商管理等商科专业的发展处于师资力量和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态势;加上所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和商业氛围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二,长期以来单一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其三,由于缺乏与企业和实地基地的双向联系,以及没有参加各种营销策划大赛的经验历练,很多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最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到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及生活地区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思想相对较为保守。然而,工商管理的学生就业主要是企业、政府等部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因而更需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专业缺乏特色,学生就业水平较低特色不突出是当前民族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不容忽视的地方。民族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企事业及机构的管理人才和综合型应用人才,以及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决策部门的中层管理人才。但由于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在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的前提下,市场日趋饱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上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和市场发育不充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吸纳有限。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矛盾日趋凸显: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缺乏外在环境市场需求的拉动也使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难以进一步提升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服务水平。众所周知,重点院校及发达地区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方面都有比较优势,故民族院校的同类学科若不能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的毕业生将很难与985、211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进行同台竞技,容易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方法的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建设相应的网络资源库予以支持。对于音乐教学更是如此。而笔者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作为一所以招收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特色的院校,其音乐教学开展方向和内容同学院的地理位置、环境之间存在一定隔阂,对音乐研究教改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该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从“人员培训”“采风摄录”“剪辑并编目索引人类学片”“导航检索架构设计”“讨论组功能模块”设置等几个角度切入,来阐释、构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构;思路;方法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主要窗口单位。1985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北师范学院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后,首先在其附属中学开设了“河北师范学院附中西藏班”,此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最初源头。此后,随着援藏支教形势的发展,“西藏班”经连年扩大招生,相继扩充、改编成为“河北师范学院附属西藏学校、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及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从而完成了从“援藏班”到二级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现实需求
如前文所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重点院校,所以该校以招收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其办学特色。据统计,至2019年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在校生之比达到了44%。因此,具体到音乐专业的教学方面,则必然要求强化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支持体系建设。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十分需要得到文化环境的有力支持。然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地处华北平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与青藏高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较大差别。这就为依托文化环境来支持音乐教学设置了天然的障碍。要克服上述天然障碍,最佳方法就是把青藏高原等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搬”到附属民族学院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来。而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则能为实现这一设想提供有力的支持。其具体途径是摄录反映少数民族音乐表演情景及文化生活场景的视频,而后将这些视频资源整理、编目,建构成为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浏览此类资源库,非常方便地检索、获取自己教学所需的少数民族音乐相关视频资源,进而将其加工成为音乐微课课件,并基于微课展开顺应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改革探索。由此可见,建构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既顺应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像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这样的特殊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思路和方法
诠释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面临着诸多困境,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期望通过对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改革实践,突破困境,实现办出特色、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愿景。
[关键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国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各省、区属7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较早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年设专科,1957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继承和创新,在培养准法律人才的法律实务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解读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性质,分析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法学专业教学,力图把握高校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现状,探索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教育;有效利用
合的重要性,而法学教育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社会科学,以培养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卓越的法律实务能力的法律人才为目标,更应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
一、法学案例教学概论
“案例”又称为个例、实例和个案。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挖掘发现,力求从中找出具有规律性及普遍性的成份。正是由于“案例研究”的独特属性,在许多的应用性学科中成为了最便捷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之一,从而催生了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以及组织学生对其进行研究、谈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法的一般原理、原则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了案例教学的雏形,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我国也是最早传播案例教学的国家之一。案例教学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但是真正的运用在法学教育中是1870年,当时就职于美国哈佛法学院的朗德尔首次创立了“判例教学法”,他也因此被称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美国内战以后,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传播,在那个时代甚至成为了美国法学教育的代名词。
二、案例教学在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及运用
学校迎评促建演讲-迎评有我
各位领导、老师、在座的各位同学朋友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迎评在我心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迎评有我”。
今年,是我们亲爱的学校xx民族学院成立65周年的日子,也是我们全校上下全力以赴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关键一年;特殊的日子遇上特殊的机遇,怎能不令我们心潮起伏、激情澎湃呢!那么,此时此刻,就让我代表全体学生,向几十年来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一直关心学校发展的广大校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是一名新生,来到这所充满民族色彩的学校仅有两个多月时间,但也就是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xx民族学院学生的荣光与希望、青春与活力。两个月来,我感受到了学校优美的环境、典雅的气质;两个月来,我们见到了民族地区最大的图书馆的落成,也听到了我们的学校再度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喜讯;两个月来,我亲眼见到了和我们同在一个校园的体育健儿从美丽的宁夏捧回数枚金灿灿的奖牌,也知道了我们的学生曾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两个月来,我见识到了学富五车、幽默风趣的老师,也体会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的团结和友爱,更感受到了学校的学风、校风和民族的风采,了解到了学校“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的真谛所在。美丽的校园,学富五车的老师,团结勤奋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这就是我们充满信心地迎评促建的希望所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实为鉴,可以增斗志。过去的史实,是一曲民院人不息劳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奋斗史,回顾这些,怎能不让我们豪情满怀。我是一名学生,学校是我们的学校,我们是学校的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能坐以待毙吗?不能。我们乃是学校的希望和活力所在。我们要团结,我们要勤奋,我们要求实,我们要创新;我们要用努力的学习、文明的言行和创新的思维来支持学校的发展;我们要理解、要支持、要配合学校迎评促建的各项活动和政策;我们要努力融入到把学院建设成质量更高、特色更明、实力更强的一流民族高等本科院校的实际中去,把自己融入到迎评促建的具体行动中去。我们不要合格,我们要的是良好,是优秀。只有这样,等到迎评成功之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迎评有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环保课程教学计策研究
一、“创新工作室”课程内容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1.主要教学内容(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2.选题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别于传统的课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工作室”课程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1.现场观摩发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以及研究室研发项目的优势,通过现场观摩,介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技术机理、技术基础,指出创新点在哪里,研究什么内容等,让学生对科研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并产生感性认识。2.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形式,介绍项目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途径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环境热点,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发现问题、研发符合社会需要项目的能力。3.选题与分组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4.资料综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资料分析、论文写作、申请专利等。锻炼学术论文、科技研究报告、专利申请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内容、程序等,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采集、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室”课程授课方式和考核指标
授课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配合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和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考核指标:每人提交完整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1篇;或研究报告1份;或课题小组1篇;或课题小组获奖作品1件;或课题小组申请专利1项。总成绩比例分配:提交的最终成果得分占60%,平时(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完成试验质量等)表现得分占40%。
县科技特派团工作总结
县是省8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科技需求旺盛,依托我县实际需求,按照“一县一团”的组团程序和工作原则,根据《省科技厅关于成立140个县(市、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通知》(科农〔2021〕6号)文件精神,组建成立了县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县就将县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州西北部,地处三省区结合部,国道317线、省道217线贯穿全境,是前沿阵地,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在自然条件上:面积大、海拔高、气候寒。县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县平均海拔4325米,县城海拔3280米;春秋相连、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6.7℃,境内森林、草原、湖泊、冰、河流资源丰富,是州生态大县和牧业大县。在生活条件上:居住散、交通远、通信差。农牧区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仅7人;23个乡镇中距县城100至200公里的乡镇有9个,200公里以上的乡镇有11个;乡村通信覆盖不足,通讯信号时有时无,雀儿山以东的16个乡镇,是州居住条件最差的地区之一。在脱贫条件上:贫困面广、贫困量大、贫困程度深。共有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5745户23067人,乡乡有贫困村、村村有贫困户,贫困人口占全州的11%,是“三区三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地区。在产业条件上:靠天种地、靠天养殖,靠天挣钱。受地理气候、区位条件、发展理念、资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影响,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主要收入来源为传统种养殖业和虫草等采集业。
二、强化组织领导
为更好的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强化科技特派员项目管理,强化分工合作,苏光奎副局长任县科技特派团团长,邹兴强总农艺师任副团长,根据我县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实际,县科技特派员分为农业种植和畜牧兽医两个小组开展技术服务,明确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了《县科技特派员考核制度》,签订了科技特派团技术服务协议,根据特派员技术服务成效开展考核工作,由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党组进行考核并公示,有效推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
三、优化力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