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2:00: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族高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摘要: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从西方美声的唱法中探索是有利于学生专业进步的。如今进入多元化时代,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系统性地改革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加强民族声乐教育的内核建设,让学生得以在专业化上不断进步,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一、引言
民族声乐是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方美声与民族声乐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演唱水平的提高。用美声唱法来探究民族声乐在高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对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也是有帮助的。
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民族声乐的唱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人口大国,古老而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造就了今天民族声乐的各种不同的唱法。从最初的萌芽到相互之间存在着影响和互通有无的关联,一直演变从而形成。民族声乐的唱法是根据传统唱法进行提炼而成的新唱法,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的演唱技巧和习惯,一般来说,民族唱法也是要求将情感表达放在演唱第一位,结合演唱者自身的嗓音特质来进行表演。结合美声是一种大胆的挑战,更是一种借鉴,讲求字正腔圆,感情真挚,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声音穿透力等等。
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
【摘要】民族音乐就是源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是国家文化的一块瑰宝,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缺不了民族音乐,但目前高校对民族音乐和素质教育认识还不够全面,将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进行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民族音乐对高校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出发,阐述了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现状。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
民族音乐狭义地讲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从广义上来讲,民族音乐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是国家文化的一块瑰宝。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目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还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是素质教育的优秀资源。对于高校素质教育而言,民族音乐的融入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爱国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融合的意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提高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多元文化意识、音乐思维训练和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单纯依靠知识传授训练出来的,而是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而成的,公共艺术课程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设置的,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是不一样的,非专业性降低了音乐的门槛,让更多学习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没有按照思想道德课程规定内容执行,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将艺术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目前,许多高校都做了相关工作,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相继成立了音乐教研室,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共音乐课程。21世纪,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受到大众的欢迎,但作为真正的艺术教育,还缺乏完善的教学结构和课程标准,音乐教育体系还不健全,要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教育目标,高校还需要制订更为明确的课程标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得到了民众的自发传承,在民间传承中缺乏类似于正统的体系传承,虽然现在很多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高校没有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学习。音乐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音乐的地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逐渐衰落,两者之间的互帮互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民族文化在教育界被逐渐认同,母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改革创新被提出来。最具母语音乐教育代表性的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通过方言来表现,承载着当地的文化,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反映。音乐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课程,到了大学阶段,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文化载体,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场所。如果民族音乐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获得尊重和发扬,不仅可以提高民族音乐的文化地位,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现有的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因此,民族音乐的融入对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及问题
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摘要:随着高校舞蹈教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将舞蹈与其他事物进行融合,其中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文章探究了如何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并分别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试行案例教学方法,以及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这四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民族舞蹈是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桥梁,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而教学目标中加入民族文化,能够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文化;融合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近年来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随着舞蹈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承担舞蹈教学的责任,还要向学生传递民族文化。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教学的方法与目标是否需要相应的变化?民族舞蹈在融合的过程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民族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学专业内容,提升文化内涵,这对于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一方面,民族舞蹈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当代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高校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以及民族舞蹈对于历史情感的表达与精神世界的表现。比如《天边》这个舞蹈表达了蒙古族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运用蒙古舞传统文化元素,以鸿雁这个元素象征远方的游子,表达了远方游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思念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音乐分析以及背景解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也应当强化自身在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中的责任,重视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舞蹈教学中,从而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为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强调舞蹈技术和动作,缺失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理解,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过度简化,效果不理想,民间舞蹈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与魅力被忽略。民族舞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是舞蹈动作与技巧,虽然学生们基础不同,但是高校教学中一般实行的都是统一的舞蹈练习,过度框架化,只进行重复简单的基础练习,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第二,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高校近几年为了增加民族舞蹈专业学生人数而进行了扩招,但是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同,舞蹈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实行教学。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对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对民间舞蹈的各种类型缺乏认识与理解,教学中机械化的舞蹈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进步需有特殊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可是大多数高校民族舞蹈配套设施过于简单,这也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对民族服饰缺乏理解。虽然舞蹈技术与动作是民族舞蹈教学的中心内容,但是一味强调舞蹈技术与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服饰对于民族舞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了解民族服饰文化元素方面仍然有着明显认知的缺失。在教授民间舞蹈时,应该配合民族服饰的内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利用民族服饰的差异性、特色性,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而调动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二、如何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高校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研究
【摘要】在艺术文化中,美术占有重要地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当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美术专业,高校美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高校美术教学中涉及的多种民族文化因素是人类情感及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掌握文化文化途径的主要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蕴含的艺术和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将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学;融合;传承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美术渗入了各种文化元素,传承民族文化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高校实施美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学生名族文化传承意识,同时可以使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一、高校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美术的本质在于发挥教学功能,很多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都较注重自身教学功能的发挥,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会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视作教育之本。高校美术教学就有自身特殊性,其要求学生加入民族文化传承之中,在美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广大民众的思想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作品中会包含当前民族特征,且美术传承关系到多个方面,反映着各区域人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这些内容的展现都与美术独特的艺术框架及艺术表现形式有关。因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民族文化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与了解,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与体会到美术文化内涵,则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讲解美术作品,还要讲解文化发展状况,提升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识,所以高校美术教学对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高校与民族文化的教育管理探讨
1引言
国内高等院校是培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教育事业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改革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高校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与社会进行有效链接的重要渠道,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民族文化是在各个民族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沉淀形成,涵盖了民族风俗传统、民族情感性格、民族文化精神、民族内心感情、民族心理素质及其民族语言文字等是普通高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针对如何加强全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改良管理工作方式、提高实际工作效率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形态多元化分布的紧张形势下,整个社会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步增高,高校单一、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1。现代社会商业元素逐步增多,社会各界力量的不均衡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个流程运转过于僵硬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主体,忽略了学生主体这一方向,没有深人地了解、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考核学生的思想动机,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其次,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业务能力缺乏系统的培训,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得到及时的实施,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对学生群体的调査亦有欠缺。
3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
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就是社会多元文化整合、共建群体文化意识和价值系统的过程,髙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民族文化的文化力量资源来为教育管理工作体制和相关制度做支撑|21。探究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第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民族文化是社会相关体制、制度确立的先导因素,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生能够积极的面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现代社会伴随商业元素的引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民族文化历经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积累,能够从思想上为学生带来具备正价值的思想教育,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党建工作是解决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在需求。第二,普通高校结合民族文化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创新方向。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来自广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并经过慎重处理后,听取优秀的建议并在学生范围内执行,满足广大学生的内在本质需求。普通高校结合民族文化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建立优秀的校园文化,批判继承优秀思想,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全面考虑学生的相关建议,仔细分析学生不同群体的心理诉求,采纳学生的相关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执行,体现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思想觉悟,表达对学生群体诉求的尊重,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稳步发展输送正能量,保证国家的稳定。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重要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中国优秀的思维方式、精神遗产与风俗习惯。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文章概述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及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分析了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参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扩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措资金;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工作,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职责。
【关键词】民族高校;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社会成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印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有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支撑。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每一个强大的民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成长和强大的必备因素,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遭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记忆正在逐渐消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成为唯一的文化补救途径,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依然日渐式微。因此,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势在必行。
二、民族院校的使命
没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点缀,中华文化是苍白的。高校正处于中华文化传承接力棒上,因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开枝散叶、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成为民族高校的使命使然。[2]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民族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国民族政策及文化对外交往的窗口,发挥着非民族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3]曾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4]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层次意义,文化本身承载的使命也是崇高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文化的特殊性,民族高校彰显着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两组关系之间互推互进,互不排斥,更是相得益彰。而且在民族高校里,多民族主体之间的碰撞也更为直接和强烈,语言与文字,外在与内涵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和激烈。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第一所高校,也是西藏唯一一所民族院校,承担着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是西藏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全区高度重视特色文化保护,大力开展文化保护工作的时期,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基地,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西藏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艺术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摘要:高校应将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艺术教育,肩负起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应根植于教师、学生的文化修养,运用新的模式、新的内容,实现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少数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分别驻扎在黑龙江的各个地域,而各大高校星罗棋布在这些区域里,相互映衬为文化中心。深处少数民族文化聚居腹地,黑龙江省内各大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教学定位上深刻贯彻“民族类”教学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教学指导方针,诲人不倦。但在学生的应用层面,学生只是较为单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文化宣导,浅显地模仿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对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未作深入接触,画虎画皮终究不知其骨。
一、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现状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非少数民族类学生更是对此无法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研究所学艺术文化背后的历史韵味,亦或弃之如下里巴人,嫌弃其落后腐朽,不能端正态度正确认知传统文化,何谈融会贯通。各高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尽管十分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民族文化和艺术教育的整合、文化传承于教学课程的渗透、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尚需改善。黑龙江省高校应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始终,不同地域高校应肩负起传承保护本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
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现如今,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重视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个性化特征得到更好地尊重和延伸,也能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使的高校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活动得以更好开展,教学水平得以更好提升。本文主要对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重要性等进行研究,不断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与方法,增强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其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我国优秀大学生的重要内容。重视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能够促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丰富大学生优秀的素养与品质。但在当前,很多高校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予以充分且全面的重视,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方式与理念方面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环境与民俗风情等的了解与掌握,能够加快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效率,同时重视现代技术的辅助教学,能够推动音乐教学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与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内在涵养,重视并强化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程或者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得以更好地展示,还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递,从而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内在涵养,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品质与爱国情操。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展示,发挥学生的优势与特点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阵地,应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力度,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文章就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加快民间舞蹈的传承。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
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逐渐融入到高校教学中来,希望通过高校这一教学平台,将民族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播出去,进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目标。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民族文化了解不透彻,很难达到传播和传承目标。为此,高校应对现有教学体系实行创新优化,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概况
受到文化传承及发扬宗旨的推动,高校在舞蹈专业中,融入了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旨在完善舞蹈学生的专业技能,希望通过高校平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献一份力。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现代舞注重动感与激情的展现,较为随意轻快,民族民间舞蹈则注重身形上的优美,富含较为浓厚的民族风情及文化底蕴,对专业技巧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能够带给人们更加强烈的视觉震撼。为此,在高校舞蹈专业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
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摘要:在高校院校中,民族器乐的种类逐渐丰富,并且民族器乐的教学通过系统性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很多弊端。文章通过对高校阶段的民族器乐教学的全面了解和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完善进行了系统性论述,并针对这些不完善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器乐;教学改革
民族器乐在我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渊源,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大力建设,针对民族器乐的教学已经初具规模,专业教学水平也在同时不断攀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完善,这些方面的短板限制着整体教学的发展,使得民族器乐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难以突破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学质量。
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在针对民族器乐教学进行具体课程设置过程中,总体来讲将课程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划分。首先是专业技能课,其次是文化公共课,最后就是专业公共课。尽管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会由于地域性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从课程的主体结构上来讲,并不存在本质性区别。在这中间,民族器乐课程从专业层面来讲,应归属于专业技能课程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应将这一课程属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贯彻。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在高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中,仅有声乐以及舞蹈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民族器乐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几乎没有位置。因此,这一课程很难得到大面积开设,不能够使学生得到系统性学习。并且很多时候仅仅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放,除此之外,学生们几乎很难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民族器乐进行近距离接触。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民族器乐教学被忽视的现状,已经成为高校院校中的常规性内容。不仅如此,在针对这一专业艺考学生时,相关院校通常情况下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如果有专业的教师进行具体授课,就保留这一专业课程,如果没具备专业的师资条件,就将相关专业课程撤销。甚至会出现有学生自行付费来聘请相关专业教师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很多院校针对这一情况干脆拒绝招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已经没有民族器乐的位置,即使存在也只能处于副课的位置,对于音乐专业来讲,这方面的专业课程已经完全变得可有可无。相对于很多炙手可热的专业,民族器乐已经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变得门庭冷落。2.师资配备。尽管经历了阶段性的高校师资建设,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在高校教育系统中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师资配备方面,依旧存在着很多无法完善的方面。具体来讲,在针对师资队伍进行系统建设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发展过程的并驾齐驱,教师从人数上处于整体失调的状态,不同专业在教师配备上极不均衡,民族器乐专业配备的专业教师寥寥无几,几乎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配备。从这一专业的师资力量现状来看,民族器乐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教师队伍十分单薄,并且没有充足的后备力量作为补充,整个教师队伍缺乏梯队性建设。针对很多青年专业教师,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从而导致整个专业教师队伍不能够形成较高的综合专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直接限制了整体的专业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在高校教育系统中,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派系斗争。存在着严重的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现象,很多教师由于出于不同师门,对其他师门的教师会极为排斥,整体上呈现出“王不见王”的局面,甚至会出现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使得同专业的教师之间很难形成良性交流,限制了学术探讨,这样一来也限制了良性竞争,使得很多教师出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状态中,十分的妄自尊大、目无余子。很多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采用师出同门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徒弟同在高校任教,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专业水准逐步下降,很难形成学术上的良性流动。3.办学思想。尽管音乐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开展历史,然而一直以来很难形成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受到社会以及历史变迁的影响,但是与相关领导思想意识薄弱也有极大关系,没有明确的针对性的办学思想,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教学建设过程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不仅难以保证生源质量,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师资结构建设,同时硬件配置也难以进行系统配备,与此同时还很难针对教学作出明确的系统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充分兼顾教学条件以及相关现状,只能够随波逐流的进行教学模式建设,在整个过程中生搬硬套,很难形成针对性专业教学。高校领导层对学生未来几乎不关注,没有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调查,使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不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进行扩招过程中,就欠缺一定的科学规划,使学生很难在学校中受到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在社会中很难凭借专业所学拥有立足之地,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大量失业的状况。在这样的高校环境中接受教育,相当于自毁前程,没有系统明确的办学思想作为支撑,使学生很难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难以在社会上寻找到就业岗位。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