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12:00: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族高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摘要: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从西方美声的唱法中探索是有利于学生专业进步的。如今进入多元化时代,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系统性地改革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加强民族声乐教育的内核建设,让学生得以在专业化上不断进步,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一、引言
民族声乐是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方美声与民族声乐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演唱水平的提高。用美声唱法来探究民族声乐在高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对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也是有帮助的。
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
民族声乐的唱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人口大国,古老而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造就了今天民族声乐的各种不同的唱法。从最初的萌芽到相互之间存在着影响和互通有无的关联,一直演变从而形成。民族声乐的唱法是根据传统唱法进行提炼而成的新唱法,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的演唱技巧和习惯,一般来说,民族唱法也是要求将情感表达放在演唱第一位,结合演唱者自身的嗓音特质来进行表演。结合美声是一种大胆的挑战,更是一种借鉴,讲求字正腔圆,感情真挚,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声音穿透力等等。
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摘要:随着高校舞蹈教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将舞蹈与其他事物进行融合,其中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文章探究了如何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并分别提出了优化教学方法、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试行案例教学方法,以及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这四种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民族舞蹈是将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桥梁,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而教学目标中加入民族文化,能够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文化;融合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近年来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的舞蹈教学也随着舞蹈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高校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承担舞蹈教学的责任,还要向学生传递民族文化。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教学的方法与目标是否需要相应的变化?民族舞蹈在融合的过程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民族文化的有效运用,对于推动民族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丰富高校舞蹈教学专业内容,提升文化内涵,这对于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次,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一方面,民族舞蹈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当代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使当代高校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以及民族舞蹈对于历史情感的表达与精神世界的表现。比如《天边》这个舞蹈表达了蒙古族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运用蒙古舞传统文化元素,以鸿雁这个元素象征远方的游子,表达了远方游子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思念家乡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音乐分析以及背景解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也应当强化自身在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中的责任,重视将民族文化渗透到高校舞蹈教学中,从而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为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高校开展民族文化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强调舞蹈技术和动作,缺失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充分理解,导致教学模式与内容过度简化,效果不理想,民间舞蹈文化所拥有的内涵与魅力被忽略。民族舞蹈教学的核心部分一般是舞蹈动作与技巧,虽然学生们基础不同,但是高校教学中一般实行的都是统一的舞蹈练习,过度框架化,只进行重复简单的基础练习,而忽视了民族舞蹈的深刻内涵。第二,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高校近几年为了增加民族舞蹈专业学生人数而进行了扩招,但是学生的舞蹈基础不同,舞蹈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实行教学。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仍然缺乏对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对民间舞蹈的各种类型缺乏认识与理解,教学中机械化的舞蹈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进步需有特殊教学方法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可是大多数高校民族舞蹈配套设施过于简单,这也是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对民族服饰缺乏理解。虽然舞蹈技术与动作是民族舞蹈教学的中心内容,但是一味强调舞蹈技术与动作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服饰对于民族舞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了解民族服饰文化元素方面仍然有着明显认知的缺失。在教授民间舞蹈时,应该配合民族服饰的内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利用民族服饰的差异性、特色性,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而调动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二、如何促进高校舞蹈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高校美术民族文化教学研究
【摘要】在艺术文化中,美术占有重要地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当前,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美术专业,高校美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高校美术教学中涉及的多种民族文化因素是人类情感及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掌握文化文化途径的主要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蕴含的艺术和精神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将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学;融合;传承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美术渗入了各种文化元素,传承民族文化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高校实施美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学生名族文化传承意识,同时可以使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主要探讨了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
一、高校美术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美术的本质在于发挥教学功能,很多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都较注重自身教学功能的发挥,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会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视作教育之本。高校美术教学就有自身特殊性,其要求学生加入民族文化传承之中,在美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广大民众的思想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作品中会包含当前民族特征,且美术传承关系到多个方面,反映着各区域人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这些内容的展现都与美术独特的艺术框架及艺术表现形式有关。因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民族文化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其的认识与了解,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与体会到美术文化内涵,则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作为合格的美术教师,除了要讲解美术作品,还要讲解文化发展状况,提升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识,所以高校美术教学对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高校与民族文化的教育管理探讨
1引言
国内高等院校是培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在我国教育事业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改革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关系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高校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校与社会进行有效链接的重要渠道,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民族文化是在各个民族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沉淀形成,涵盖了民族风俗传统、民族情感性格、民族文化精神、民族内心感情、民族心理素质及其民族语言文字等是普通高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针对如何加强全国普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改良管理工作方式、提高实际工作效率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形态多元化分布的紧张形势下,整个社会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逐步增高,高校单一、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1。现代社会商业元素逐步增多,社会各界力量的不均衡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个流程运转过于僵硬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主体,忽略了学生主体这一方向,没有深人地了解、挖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考核学生的思想动机,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其次,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业务能力缺乏系统的培训,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得到及时的实施,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对学生群体的调査亦有欠缺。
3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
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就是社会多元文化整合、共建群体文化意识和价值系统的过程,髙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民族文化的文化力量资源来为教育管理工作体制和相关制度做支撑|21。探究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第一,结合民族文化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民族文化是社会相关体制、制度确立的先导因素,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生能够积极的面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现代社会伴随商业元素的引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下,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民族文化历经多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积累,能够从思想上为学生带来具备正价值的思想教育,普通高校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党建工作是解决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在需求。第二,普通高校结合民族文化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创新方向。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来自广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并经过慎重处理后,听取优秀的建议并在学生范围内执行,满足广大学生的内在本质需求。普通高校结合民族文化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建立优秀的校园文化,批判继承优秀思想,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全面考虑学生的相关建议,仔细分析学生不同群体的心理诉求,采纳学生的相关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执行,体现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思想觉悟,表达对学生群体诉求的尊重,更好、更有效率地完成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稳步发展输送正能量,保证国家的稳定。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重要的精神纽带,承载着中国优秀的思维方式、精神遗产与风俗习惯。
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
【摘要】民族音乐就是源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是国家文化的一块瑰宝,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缺不了民族音乐,但目前高校对民族音乐和素质教育认识还不够全面,将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进行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民族音乐对高校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出发,阐述了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融合现状。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
民族音乐狭义地讲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从广义上来讲,民族音乐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是国家文化的一块瑰宝。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优秀的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目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还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是素质教育的优秀资源。对于高校素质教育而言,民族音乐的融入对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爱国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音乐与高校素质教育融合的意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提高整个国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多元文化意识、音乐思维训练和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单纯依靠知识传授训练出来的,而是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而成的,公共艺术课程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设置的,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是不一样的,非专业性降低了音乐的门槛,让更多学习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没有按照思想道德课程规定内容执行,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将艺术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目前,许多高校都做了相关工作,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相继成立了音乐教研室,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共音乐课程。21世纪,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受到大众的欢迎,但作为真正的艺术教育,还缺乏完善的教学结构和课程标准,音乐教育体系还不健全,要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教育目标,高校还需要制订更为明确的课程标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得到了民众的自发传承,在民间传承中缺乏类似于正统的体系传承,虽然现在很多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高校没有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学习。音乐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音乐的地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逐渐衰落,两者之间的互帮互助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民族文化在教育界被逐渐认同,母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改革创新被提出来。最具母语音乐教育代表性的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通过方言来表现,承载着当地的文化,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真实反映。音乐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课程,到了大学阶段,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文化载体,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场所。如果民族音乐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获得尊重和发扬,不仅可以提高民族音乐的文化地位,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现有的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因此,民族音乐的融入对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及问题
高校艺术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摘要:高校应将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艺术教育,肩负起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应根植于教师、学生的文化修养,运用新的模式、新的内容,实现地域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少数民族文化
黑龙江省世代聚居的少数民族分别驻扎在黑龙江的各个地域,而各大高校星罗棋布在这些区域里,相互映衬为文化中心。深处少数民族文化聚居腹地,黑龙江省内各大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教学定位上深刻贯彻“民族类”教学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教学指导方针,诲人不倦。但在学生的应用层面,学生只是较为单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文化宣导,浅显地模仿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对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未作深入接触,画虎画皮终究不知其骨。
一、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现状
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非少数民族类学生更是对此无法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研究所学艺术文化背后的历史韵味,亦或弃之如下里巴人,嫌弃其落后腐朽,不能端正态度正确认知传统文化,何谈融会贯通。各高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尽管十分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民族文化和艺术教育的整合、文化传承于教学课程的渗透、师资力量和课程设计,尚需改善。黑龙江省高校应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始终,不同地域高校应肩负起传承保护本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阵地,应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策略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力度,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文章就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加快民间舞蹈的传承。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
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背景下,民族民间艺术逐渐融入到高校教学中来,希望通过高校这一教学平台,将民族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播出去,进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目标。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采用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民族文化了解不透彻,很难达到传播和传承目标。为此,高校应对现有教学体系实行创新优化,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概况
受到文化传承及发扬宗旨的推动,高校在舞蹈专业中,融入了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旨在完善舞蹈学生的专业技能,希望通过高校平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献一份力。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现代舞注重动感与激情的展现,较为随意轻快,民族民间舞蹈则注重身形上的优美,富含较为浓厚的民族风情及文化底蕴,对专业技巧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能够带给人们更加强烈的视觉震撼。为此,在高校舞蹈专业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
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的现状
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使高校音乐教学效果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本文将针对民族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开展进行探讨,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缺乏兴趣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多个领域引进了很多西方元素的事物,在经济,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此同时,让我国人民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反而产生了“崇洋”理念。根据一些问卷调查,在对高校5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喜欢音乐的占95%,其中喜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有51名,占10.2%,喜欢网络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的有225人,占45占%,钟情于外国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说唱音乐、爵士音乐等等)的有224人,占44.8%;另外一份通过对河北省某高校学生发放问卷与走访形式的调查,根据发放的300份问卷调查结果,在音乐教育中认为民族音乐占主导地位的50份,占16.67%,相信网络流行音乐占主导位置的130份,占43.33%,认为国外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的120份,占40%。从这些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音乐并不在高校学生中流行,反而是网络流行音乐、国外流行音乐在学生中倍受欢迎,许多学生表示,网络流行音乐标志着时髦,国外流行音乐标志着洋气,中国民族音乐标志着俗气,很多大学生忽视民族音乐,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无知。
(二)高校教学中民族音乐不受重视
在全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中国民族音乐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第一,高校音乐课程教学都是以西方音乐理念为主体,中国民族音乐只能作为点缀,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是介绍欧洲音乐文化,国外音乐占据教材的大部分空间,中国民族音乐内容少,在歌曲、声乐、欣赏等教材内容安排上基本上都是以西方音乐占主导地位;第二,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安排较少,缺乏教材,音乐课程多是国家民族音乐欣赏,介绍多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很少有一些民族音乐技巧的课程。即使高校音乐教师都是以钢琴、小提琴、声乐教师为主,民族音乐教师为副,民族音乐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只有一名或两名甚至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直接影响了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第三,中国民族音乐在高校课程不占比例,现在多数是“以西为主,重西轻中”,在中国民族音乐课程上和学习方法上很多还都是空白,以至于造成课程少,生源少,从而形成不受重视,无从发展的局面。第四,高校中对民族音乐评价方式不客观,一些高校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知之甚少,从而失去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根基,反而一味迎合所谓的潮流,看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神精髓,造成了教育断层,阻碍了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传承发展。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化保护与传承
【摘要】文章概述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及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分析了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参与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高校图书馆参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扩大资金投入,多途径筹措资金;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宣传工作,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职责。
【关键词】民族高校;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
一、民族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的社会成员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印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有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支撑。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每一个强大的民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成长和强大的必备因素,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1]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遭受着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记忆正在逐渐消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成为唯一的文化补救途径,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依然日渐式微。因此,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势在必行。
二、民族院校的使命
没有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点缀,中华文化是苍白的。高校正处于中华文化传承接力棒上,因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开枝散叶、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成为民族高校的使命使然。[2]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民族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国民族政策及文化对外交往的窗口,发挥着非民族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3]曾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论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4]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高层次意义,文化本身承载的使命也是崇高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文化的特殊性,民族高校彰显着普通高校的特殊性,两组关系之间互推互进,互不排斥,更是相得益彰。而且在民族高校里,多民族主体之间的碰撞也更为直接和强烈,语言与文字,外在与内涵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和激烈。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第一所高校,也是西藏唯一一所民族院校,承担着发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是西藏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全区高度重视特色文化保护,大力开展文化保护工作的时期,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基地,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西藏文化特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民族声乐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中民族歌剧的起源展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态,为我国的歌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中国歌剧发展经历了相应的时期,涌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识。中国声乐教学在不断发展,其中也是跟随这歌剧创作的脚步。在其中涵盖了剧本文学、歌曲演唱和歌剧表演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对于中国声乐教学都是一种带动作用。现阶段,高校忽视了民族歌剧的教学,其中涌现出了相应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民族歌剧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策略
在高校教学中,民族声乐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民族歌剧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学生才会真正的领略到民族声乐教学的精髓,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意识得到提升。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从具体的声乐教学内容出发,让民族声乐歌剧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下面重点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释了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进行民族歌剧演排的策略。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涌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第一,在最近几年之中,高校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采取扩招的形式,这样使得学生在素质上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学生的声乐功底并不扎实,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样,在进行歌曲表演的时候全然不知其中的内涵和韵味。第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了演唱的基础教学上,并没有对学生情感和艺术修养进行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是呆板的进行演唱,并没有体会到歌唱的乐趣[1]。教师在声乐教学的时候,没有关注民族歌剧的影响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是进行单一的模仿,并不能把自身的特点展现出来。这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声乐素养不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民族歌剧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