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09:27: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主监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和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分别讲到一定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后,都诚心诚意地说,要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这表明了他们当好人民公仆的诚心,表明了他们履行好人民赋予权力的决心,表明了他们对自身要求的严格,也表明了他们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

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要领导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必须进一步发扬民主。

民主监督的重点是人民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其主要内容是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是否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自身的高度自觉,人民的民主监督,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民主监督的关键是党内民主监督。这是因为我们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党能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好,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每个共产党员都有义务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人民民主监督也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政府的机构职能、行政执法等公共权力要法定化。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实行政务公开,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大权力机关的职能监督。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受民主监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于祖国,一心为民,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并密切联系群众,接受民主监督,必将大大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查看全文

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思考

民主监督是政协工作的重要职能。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和机制,对于我们充分履行政协的监督职责,敦促有关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至关重要。监督也是服务。要破除“党委让评议什么就评议什么”的思想,解决片面重视民主评议的做法,克服单一性,增强系统性,真正使民主监督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党委决策来展开。

着力做好提案工作。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渠道,在工作方法、工作机制、工作内容等方面均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首先是要认真做好提案的征集工作。一方面要广泛征集委员们的专题提案,另一方面要根据委员们在会议期间的发言,调研后的报告,将其中主要内容转化为提案,逐一审查、分类归纳、定期交办。其次是要切实加强提案的组织协调工作。政协组织要主动向同级党委汇报提案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领导,提案委员会要加强同各级党政部门,承办单位、承办人的联系,及时通报提案办理和落实情况,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争取政府支持和配合。要以重点提案为突破口,通过重点提案带动提案工作整体水平。总之政协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各自的实际,适时提出或帮助委员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提案课题,通过这些提案,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要明确民主监督重点,围绕党委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大事实事的落实情况、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民主监督。要有选择地对政府组成部门向社会公开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开展民主评议,以此推动政府工作趋于完善、扎实,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的视察评议,监督其工作作风和实际效果,可向重点部门推荐政协委员担任人民监督员,对部门工作实施经常性的民主监督。在采取参与民主评议、担任特邀监督员、交办提案形式进行民主监督的同时,积极探索对执行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的关键环节进行视察,对大事实事办理情况随时评议、对重点工作咨情问政等形式,积极推进民主监督。

收集反馈社情民意。要组织引导委员们深入群众中间,系统、全面地进行实地调查,面对面交谈,确实掌握相关数据和群众意见,并将这些情况和意见汇报给当地政府领导或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开通征集、查询和评议提案系统,实现提案人、提案内容、答复意见“三公开”,让群众评议监督,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政协社情民意工作与党政部门社情民意工作之间建立对口信息反馈制度,使政协委员所反映的社情民意意见准确、快捷地反馈到党政领导和部门,推动提案的办理落实。

查看全文

派民主监督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中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视点出发,研究派民主监督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等热点问题。派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组织的非权力监督,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协商性、言论性、体制内异体性、合作性、界别性等基本特性。在承认当前中国派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甚理想的前提下,要理性、切实、全面、深入看待其实际作用。派民主监督需要胆、识、才、德、情。在综合能力结构中,胆是前提,识是基础,才是主体,德是支撑,情是动力。无胆,监督不出;无识,监督不中;无才,监督不力;无德,监督不硬;无情,监督不继。派行使好监督权利,需要相应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指向监督客体的信息供给机制、后续压力机制,以及主要指向监督主体的权益维护机制、能力强化机制。

关键词:派民主监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保障机制

关于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视野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中被采用最多的研究视野是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视角有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公共选择、国家治理等。国家治理的概念并不新鲜,但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当前比较流行。国家治理的主要视点有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关于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方法有学理体系法、语义分析法、历史追踪法、社会调查法、中外比较法、类型比较法、量化评估法、态势分析法等。它们各有优点,但也有局限。在派民主监督诸具体论题中,对其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四个论题关注度高。基本特性主要着眼于主体,属于派民主监督“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作用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属于派民主监督“为什么”的问题;综合能力主要着眼于主体,保障机制主要着眼于客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二者皆属于派民主监督“怎么办”的问题。本文选择国家治理视角中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视点,采用学理体系法、语义分析法、类型比较法等方法,探讨上述四个热点问题。

一、确当描述派民主监督的基本特性

派民主监督作为一种独立监督类型,有其不同于其他监督类型的独一无二特性集。单就其某个特性而言,其他监督类型亦有,但就其整个特性集而言,唯派民主监督独具。那么,派民主监督特性集中究竟有哪些元素呢?基于国家治理职能体系划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出发,可对派民主监督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国家治理职能体系有多种划分,最常见的划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监督子体系是国家治理职能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职能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监督有政治性监督与非政治性监督之分,组织性监督与个体性监督之分,攻讦性监督与协商性监督之分,规制性监督与言论性监督之分,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之分。体制内监督可进一步分为自体监督与异体监督、敌对性监督与合作性监督、界别性监督与跨界别性监督等。派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组织的非权力监督,具有政治性(或公共性)、组织性(或集体性)、协商性(或温和性)、言论性(或话语性)、体制内异体性(或体制内外部性)、合作性(或建设性)、界别性(或派系性)等基本特性。(一)政治性。政治性也可称公共性或非私人性。在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中,政治性往往被理解为意识形态性,但本文所指有所不同,它将回归其词源学语义。在古希腊语中,“政治”(πολιτεια)源自“城邦”(πολιs),其词源学语义就是公共事务或公务治理,其拉丁语翻译(respublica)符合其词源学语义。派民主监督指向中共组织和其所领导行政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而不是私人行为,更不是非公共权力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政治性使派民主监督与一切私人性监督(窥探隐私行为、私家侦探行为等)区别开来。(二)组织性。组织性也可称集体性或非个人性。派民主监督是组织对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其组织性双向展开,故还可称组织间性或集体间性。虽是组织行为,但派民主监督须由某一或某些派成员个人执行,落实到执政党组织和其所领导行政司法机构某一或某些公务人员个人身上。因此,它实际上不仅受组织-组织间关系影响,而且受个人-组织间关系和个人-个人间关系影响。派民主监督受社会关系影响愈多,其阻力愈大。组织性使派民主监督与公民个人监督区别开来。(三)协商性。协商性也可称温和性或非命令性、非攻讦性。派民主监督主要采用协商方式进行,比较温和,不下命令,不强迫接受,不以揭短曝丑为能事,不会流于谩骂攻讦,一般不会针锋相对、措辞激烈、充满硝烟气和火药味。协商性使派民主监督与当代中国各种强制性监督(中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区别开来,也与西方国家反对党(在野党)的监督存在本质区别。(四)言论性。言论性也可称话语性或非规制性。派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提意见、作批评,不诉诸纪律和法律采取规制行动。民主监督是派所享有的一种权利(right),而非一种权力(power),这种权利属于话语权而非执行权。言论性使派民主监督与当代中国各种权力性监督区别开来。(五)体制内异体性。体制内异体性也可称体制内外部性或非自体性。中共与派荣辱与共,同属一个政治命运共同体。派民主监督是体制内监督,但不同于中共党内监督和受中共领导之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这些自体监督。它属于异体监督,具有某种外部性,即体制内外部性。体制内异体性使派民主监督既与体制外监督(部分舆论监督、部分群众监督)区别开来,又与体制内自体或准自体监督(中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区别开来。(六)合作性。合作性也可称建设性或非敌对性,此特性由体制内异体性延伸而来。派民主监督的直接目的在于帮助执政党组织和其所领导行政司法机构工作。它出自真诚合作意图,不带敌意,具有建设性。合作性使派民主监督与西方国家反对党(在野党)的监督区别开来。(七)界别性。界别性也可称合作性或非散漫性、非杂合性。派恪守立党为公、参政为民宗旨,作为由某一或某些社会界别成员所组成的政党组织,它们必将反映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因此,派在民主监督中难免带有对所联系群众利益的考量,显示出一定界别性,但这种利益不同于为某一特殊目的杂然集合民众的临时诉求。界别性使派民主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区别开来。与派民主监督在特性上最近似的政协民主监督一般具有跨界别性。政协民主监督往往由两个(含)以上界别实施,这些界别可能是派界别,也可能是社会团体等其他界别。

二、正确评价派民主监督的实际作用

查看全文

加强村级民主监督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我市部分县区开展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现就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要求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效整合各种监督力量,在全市行政村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村级民主监督组织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

(二)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对村干部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制约,确保各项监督制度得到落实,实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向村级组织延伸,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三)保障农民群众权益。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民主监督反腐败论文

[摘要]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目前与村民自治相悖的有村官自治和村官腐败两种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为此,完善村民自治这一制度,必须创新农村基层监督体制,合理配置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村官自治;村官腐败;村民白治;监督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村官自治”、“村官腐败”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不断进行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如在民主决策方面,一些地方采取“议行分离”的方法,使村政村务的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离,做实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或成立村民理事会,将其塑造成行政村的议决机关,而原来的权力机关村委会则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在民主管理方面,各地农村纷纷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财务审计、村务管理等制度;在民主监督方面,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通过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生活,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种发展态势只是初步的、不平衡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政治格局尚在建立中。

目前农村一些地方只有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还很脆弱,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监管措施流于形式,一些“村官”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目无政策、法律,“村官自治”、“村官腐败”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村民感到不满和失望。

“村官自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官独揽决策权。即在村务活动中,一切事物的决定权均由村官独揽,大小事情统统由村官说了算。如村办集体经济项目的可研立项、工程发包、土地出租(出让)、学校、村道修建维护、宅基地使用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本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才能决定的事情,变成了由村支书、村主任说了算,或者开个村委会少数几个人作出决定,发个通知了事,根本不召开村民会议实行民主决策。从表面看,这些村官敢说敢干,有魄力,实则与组织法背道而驰,严重侵害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村官独揽管理权。如村办集体经济项目的经营管理、集体土地和财产的管理、水电费管理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事项,绝大多数都是由村官决定,暗箱操作,由村官及其家属子女或亲朋好友来经营管理,真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特别是村级财务更是典型的村官管理。主要表现在对资金使用上的主宰权和随意性。为此,常常引发村民告状上访、打架闹事、干群关系紧张等事端,形成了不安定因素。三是村务不公开。《组织法》规定,凡是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办理情况都应及时、真实、详细的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而在“村官自治”的地方,村务公开走过场,脱离监督,村务公开名不符实,公开的内容不真实具体,公开的时间不及时。

查看全文

民政厅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充分表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主张已进一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新疆地处祖国边陲,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推进新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对于发展建设好新疆,促进全社会的和谐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试就我区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谈些认识和思考。

一、新疆村级实践民主监督的现状

村级民主监督是村民通过一定形式监督村中重大事务,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内容是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村财务收支、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村民自治事务决策程序及决策执行情况;协助政府办理的各种政务;村委会履行职责及村干部勤廉情况等。村级民主监督主要有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罢免四种形式。

目前,我区已完成了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共有8921个村委会,村级组织普遍完善了民主监督的各项运行机制,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委会定期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罢免为主要形式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在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上,一是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各种财务单据实行审签制,确保了村务公开监督制度的落实。二是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规范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加强了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力度。三是村务公开逐步规范。在公开内容上向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拓展;在公开的程序上,以公开办事结果为主向公开各个环节和过程延伸;在公开的形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向采用“民主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拓展;在公开的时间上,从定时公开向热点、难点问题随时公开延伸。四是普遍建立了村干部的述职评议、激励约束制度,作为对村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与村干部的年度报酬挂钩,保障了村民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监督。五是村民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日益凸显。部分村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多渠道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群众监督网络。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罢免是村级民主监督的最高形式,自我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共罢免了334名村干部,其中村委会主任121名。

从实践看,村民民主监督权的行使,使民主监督成为我区农村普遍的实际行动。村务公开普遍推行,民主理财小组积极作为,村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彰显活力,一定程度上规范并制约了村干部权利的运行,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上访案件逐渐减少,表明民主监督权的赋予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推进了我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二、新疆村级民主监督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查看全文

街道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一、民愿接待的范围

民愿的本意是居民的愿望请求,但在实际接待中更多反映的是居民在生活中的怨气,因此,民愿接待也可称为民怨接待,是社区居民愿望与怨气的总称,也是信访接待的延伸和放大。

社区居民在生活中矛盾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八类:一类居民与物业的矛盾;二类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三类生活不便矛盾,比如甬道破损,下水道堵塞等;四类生活干扰矛盾,如施工扰民、噪音扰民等;五类环境需求矛盾,如私搭乱建、绿地破坏等;六类服务需求矛盾,如社区保洁、社区治安等;七类劳动保障、就业矛盾,如低保、残疾人就业等;八类其他,如拖欠民工工资、家庭矛盾等。这些矛盾的产生有些是历史原因,有些是政策因素,有些是人为造成。

了解、掌握这些矛盾产生、解决的途径,并协调、帮助解决矛盾是街道工作的职责。过去居民反映这些问题,一般找社区,严重的找街道。但社区解决问题能力有限,多数情况把问题又推到街道,街道职能科室近20个,找哪个科室解决?居民往往跑了楼上跑楼下,最终要找领导协调相关科室处理,造成居民抱怨,科室埋怨,拖延了时间,牵动领导大量精力。

民愿接待窗口解决了这些问题。居民可以直接到窗口反映社区生活中的愿望和怨气,由工作人员代办相关工作程序,协调相关工作部门处理,方便、快捷,一般居民怒气而来,满意而归。

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5月至8月,街道民愿接待窗口接待4000余人次,反映问题116件。在此期间,居民群体到区以上部门上访记录为零。

查看全文

浅议民主监督理论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民主监督理论。民主监督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相比较而言,目前对民主监督理论的研究较为薄弱。应当重视对民主监督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民主监督理论的宣传。

一、关于民主监督的内涵

我们党关于民主监督思想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发展,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监督认识的深入。关于民主监督的思想,经历了“监督”、“互相监督”、“民主监督”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民主革命时期。早在1938年就提出:“互相规过,是朋友间的美德,也是友党间应该提倡的作风”。规过的实质就是监督。1941年,在一次边区会议上的演讲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1945年7月,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周期律的问题时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阶段,我们党提出了监督的概念,把监督当作与党外人士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认识到了监督对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是建国初至前。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夕,总结了与派合作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出发,明确指出派要长期存在,认为共产党需要派的监督,派也需要共产党的监督,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我们党处理与派关系的基本方针。这个阶段,我们党提出了互相监督的概念,并把互相监督作为共产党处理与派关系的基本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是新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重视发挥派的监督作用。1978年末,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采用了民主监督的提法。1980年12月中办转发的《全国统战部长座谈会纪要》,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结合起来,作为政协的主要任务提出。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会议通过了新章程,明确规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政协的基本职能。后来派在各自的章程中都规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自己的主要职能。党的十二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1989年底,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了民主监督的总原则。从而形成了我们党关于民主监督的完整思想。这个阶段,我们党提出了民主监督的概念,把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在坚持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中加强民主监督。

查看全文

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打算

为切实加大民主监督工作力度,改善民主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胆子不大、力度不大、影响不大”的状况,敞开思路,放开手脚,开辟领域,大胆监督,努力开创民主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使民主监督工作取得新实效,全面提升政协形象,特制定2011年民主监督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重点民生问题,认真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民主监督的各种形式,对被监督单位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方面、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方面、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面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洁从政方面,特别是提案办理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开辟畅通的民主渠道,畅达民意,凝聚人心,实现民主监督工作质的飞跃。

三、具体工作

查看全文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搞好党内民主监督,特作如下规定:

1、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和内容

党内民主监督的任务是保证党的组织、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执行《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揭露和纠正一切损害党的利益、违纪国法的行为,防止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内民主监督的重点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党内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党章》第三条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第三十五条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准则》规定的各项原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有关内容。当前应特别强调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必须严格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