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09:06: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主法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彭真民主法治思想及宪法意义
摘要:彭真同志在主持我国政法工作期间,吸收国内外法治建设的实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创造了一系列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实用性措施,运用自己独特的法治思想致力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浪潮中。彭真同志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层级分明、统一有序的立法体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善当代民主体制,以及确保司法机关内部行使职权不受外界影响的民主法治思想。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彭真同志的民主法治观念。
关键词:彭真;民主;法治;宪法监督
彭真同志参与制定了1982年《宪法》,其中确立了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进行监督宪法实施工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制定之后,彭真同志被任命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自此开始主持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彭真同志不仅对宪法治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于宪法的实施运行,以及宪法监督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站在了我国宪法监督战线第一线,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因此,回望剖析他当时实施的做法、方针对未来宪法完善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彭真民主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彭真同志早就对其做出了具体说明。彭真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人人遵守法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不允许有任何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分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都不能逾越雷池半步,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严格恪守法律。《宪法》修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急切的任务,在改革开放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在领导全国人大工作时,他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指定于1982年《宪法》。彭真同志认为,不论国家以什么形态存在,法律都应至高无上,更何况在这个以民主法治为建设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更不允许除法律以外的任何东西以任何形式执理法之牛耳。任何公民,不论其功劳高低,贡献大小,职位高低,所行所做都不可以与法律相抵触,对于违法犯罪的人,都必须依法进行制裁。各级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必须严格恪守法律,依法办事,做到不曲实,不枉法,在法律面前,“王侯将相”亦为草芥。在其它的部门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都有着具体体现,任何法律都不承认特权,法律的威严不容践踏。(二)建立层级分明、统一有序的立法体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的步伐深沉而有力的前进着,思想解放,法治建设迫切需要恢复并进行发展。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历史因素,彭真同志开始逐步指定发展方针,实行一系列完善有效的措施,抓住每一个环节,从根本出发,建立起一套有序统一的法治建设体制。第一步,先确定各方面法律效力归属问题,建立起层级分明的法律体系。为解决之前我国法律名称不合格,不规范导致的效力混乱问题,彭真同志对宪法中不同机关的法律规范名称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叫作法律,由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叫作行政法规,由地方人大和它的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叫作地方性法规。第二步,确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拥有立法权的相关制度。同时,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巨变,及时地适用法律,全国人大授权它的常委会可在它闭幕期间制定一些实用性单行法律。(三)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领导全国人大期间,彭真同志致力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修改以及完备,并且取得的成效显著,为新中国改革巨变后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落实全体人民的相关利益,将权益保障到每一个个体,必须坚定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心。1982年的宪法规定中增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对法律进行修订的权力,以及有对国民经济计划进行审批的权力等,并且设立了专门的制度以及专的门机构来保障和协助工作的进行。宪法还禁止人大常委会的内部成员负责兼任具体的党政事务,就好比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均不能由其担任,以此来发挥其监督职能。另外,全国人大和常委会不同于政府上下级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严谨的监督关系,以此来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职能。这些都是彭真同志对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四)民主制度的完善。1.改革与完善选举制度。彭真对于选举制度改革,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完善。首先,建立完善的差额选举制度。一开始,人民的权利仅仅是简单地集中到人大代表手中,而通过差额选举制度,人民无疑可以加深对各个候选人之间的比较认识,从而使其能选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这样的制度对于候选人来说,无疑使其有了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对选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否则便会落选。实行此制度,无疑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利的行使,帮助其选出更好地对人民负责的人。其次,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推进县一级相对较小的行政单位,全面加强其适用力度,考验其实践性。之后,再将直接选举的改革步伐落实到乡一级最小的行政单位。自此,直接选举的制度彻底落实。第三方面,候选人通过民主推荐来产生。上到党政英才、下到社会各界人民团体,均可以按照法律,选出合适的候选人。此外,选民团体也可以联名提出候选人。经过一系列如火如荼的纵切式改革,不断完善我国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完善合理的选举制度,使人们自由行使选举权得到保障,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也得到更好的行使,从根本上落实我国人民自由行使选举权的权利,使我国的政治民主得到完善与发展。不仅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上,而且在我国政府的人员组织上,彭真都进行了改革,为维护人民的权利以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都做出了巨大贡献。2.基层村民自治建设。彭真参与领导制定并且最后敲定落实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更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意义非凡的一步,其作用同样不可斗量。此项制度的落实,赋予了农民极大的自主权,村里的事合伙商量决定,而且可以锻炼其处理事务的能力,由小到大,处理好小事才能治理好大事,从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脚踏实地,逐步锻炼其处理政事的能力,使其也能对政治民主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在彭真以及其工作小组的反复努力之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最终成功通过并落实,并且从其效果看,显然是相当成功的。(五)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彭真同志在司法方面思想明确。他认为,在党和司法的关系上,司法机关必须接受党正确的领导,但其职权的行使,必须独立,自主,这样才能做到公正司法。法院和检察院作为独立的部门,享有独立的审判权,不用听取任何单位的意见,但必须以落实法律的有关规范为前提行使自身职权。换言之,对法律的服从,就是对党中央领导的服从,也是对我国最高权利机关的服从,更加是对人民的服从。因为在我国,国家只是一个组织形式,仅仅是人民利益的体现者和集中者,全国人大,仅仅代表全体人民行使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全体人民。因此法律所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遵纪守法,不仅是对党最有利的肯定,更是对自身利益最有效的保护。故司法机关听从党的指挥与处理保障人民的权益的事务,并不冲突。彭真同志有关党与司法机关关系建设的理论思想,对当今的中国法治仍有极大的影响。(六)繁荣法学理论研究。彭真同志对于法学方面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对于法律,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彭真始终相信,法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科学,它的应用性非常强,在上层建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注重实事,讲究根据,它对社会的适应性极强,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其制度建设的根本,因此,对该国法学理论的研究就有着重大意义。彭真认为,法学理论对于最基础法律的指导意义要有系统的指导,在刑法上,最重要的量刑的问题,就必须结合法学理论进行决量,但理论并不能做出具体规定,还需要联系社会实际等做出规定。因此,彭真也强调法律制定需要联系国情,根据当下中国的实际社会状况来具体评判,他指出,立法不光需要从实际出发,还需要考虑自身实力,量力而行,他也曾亲自去往东北三省以及上海、杭州等地,亲自指导起草法律,作了很多走访调查,然后来完善自身的理论研究,再次以理论来指导更新的实践。在1980年彭真同志也考虑设立一本中国专业的法学报刊来繁荣更新我国的法学理论事业。期刊的名字最后定为《法学杂志》,彭真对其重视非凡。该本期刊从1980年开始一直在为我国的法学研究贡献花火,为国内外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发表学术理论的重要平台。彭真同志所做的一切对于法学理论的前进步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影响重大。
二、用客观理想的心态对待宪法监督
立法改革看民主法治的作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也在不断进步完善,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在立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民主的法治化与法治的民主化贯穿这些年的立法改革实践。
关键词:立法改革;民主;法治化;依法治国
当前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是我国的本质特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逐渐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立法等改革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立法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华民族蓬勃发展起来,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国逐渐摆脱贫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我国逐渐由本国内部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立法工作。我国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立法工作极不完善,专门的立法机关权限尚不明确,中央地方的立法工作混杂,法律制度极不完善到现如今的构建了多种法律制度,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为主的立法机关,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开展与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法律工作,从法律制度不健全———无法可依的历史起点上起步,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十八大期间,主席指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立法制度上的改革。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在立法领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还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立法实际上成了一种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造成障碍,损害国家法治统一。”因此,要解决好所指出的我国当前法律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立法改革,努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从立法改革遇到的难题看民主对法治的作用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是社会的基石,农村的长期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县经济的持续发展,还直接影响着我县整体的形象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为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并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制度逐步形成并得到落实,民主法治行为逐步树立并得到弘扬。但是,基层民主法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发展不平衡和局部的反复依然不断,为全面反映当前我县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我县自19*年开始探索依法治村工作,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县农村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基层村居、社区通过实施村级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先锋工程”等载体,村级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村级选举全面实行海选制和两票制,村级决策民主化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和村务管理逐步规范,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县275个行政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村246个,开展创建率达89.5%,其中三星级以上有190个,达标率69.1%,五星级达标村1个。全县27个社区,20*年以红旗社区为试点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20*年拓展坎门社区、城关石井社区和西门社区、陈屿刘园社区和龙山社区。20*年全面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活动,到目前三星级以上达标有26个,达标率96.3%。因此,近年来我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为:
(一)民主选举在农村基层普遍实行,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并深入人心。
1、民主选举产生村党支部。各村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两推一选”办法,即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在征求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共青团、妇联等负责人意见的基础上,由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推荐初步候选人,再经镇乡党委根据推荐票数,按照组织程序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提交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支部委员,公开公正的党内民主选举,保证了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较高威信,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象坎门红旗社区党委的选举办法便是成功的一例。
2、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各村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由村党支部主持,选民推荐选举委员会建议名单,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确定选举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实行无记名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在选举村委会过程中,坚持候选人条件公开、选举程序公开、选举结果公开。最大程度地保障选举的民主性,切实维护选民的合法权益,全县村委会全部由村民海选产生,村民参选率达98%以上。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村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当选的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笔者在对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进行民主法治建设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主法治;农村;法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笔者在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山水村进行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的调查,得到了关于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思考。在总结该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诸多成功经验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而对整个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一、山水村民主法治建设现状
山水村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山地丘陵地区。该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包括汉、苗和布依等几个民族。该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收入在该村所处乡镇居于较高水平,于2000年被遵义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尽管如此,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仍看到该村在各项建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与我国农村地区的大体状况是基本相似的。因而笔者选择该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于考察整个农村社会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民主法治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镇民主法治村建设年度总结
年,我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巩固和深化“平安和谐单龙寺”创建成果及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标,根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县五年规划的要求,采取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强化宣传、典型带动等有力措施,狠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确保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我乡专门成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司法所、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和综治办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工作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司法所,负责全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各村也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扎实开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重要意义、标准及内容和实施步骤等内容,并以党发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村委会,同时,要求各村委会按照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各村委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方案的制定,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抓住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和“”工程开展的有利时机,对村重点对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内容、标准、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做全面的宣传和讲解,特别是在促进新农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得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四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涉及本村重大事务先由村党支部研究通过,再由村委会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使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听取广大群众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后,由村委会归纳拿出实施办法,提交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严厉禁止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和“”滤布工程建设中,路怎么修、墙面怎么包装、庭院怎么布置规划、沼气池怎么建设摆布等方面的内容都广泛地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实施方案怎么制定和修改、山怎么分、林怎么改等方面的涉及到群众切实利于的大事都召开群众会进行讨论,最终由群众敲定实施方案。
评选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典型材料
我县位于长江中下游,面积936平方公里,人口34.8万,其中农村人口28.9万。辖11个乡(镇),125个村委会。村“两委”班子中,书记“一肩挑”的占25%,村主任连选连任的占56%,村干部平均年龄40.8岁,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6.3%,党员干部占65.8%,女性干部占13.5%。村组全部实行了村务、财务“两公开”。村级建立村民普法阵地345个。目前有32%的村聘请了法律顾问。
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我县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充分考虑不同乡(镇)、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情民意等因素,从增强村民民主法治观念入手,通过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使全县农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已基本形成了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0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5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60%以上,提前实现了司法部、民政部提出的到“四五”普法结束时,有30%的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推进了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一、以“两抓两带三到家”为载体,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我县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广泛开展了以“两抓两带三到家”为载体的“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两抓两带”:即,一抓乡镇、村、组干部的法律素质教育。通过抓干部自身的法律学习培训和定向定任务包村向农户宣讲法律,层层签订学法守法责任书,带动群众学法守法。二抓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通过深入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深化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在校青少年法律素质。通过学校与在校学生、学生与家长互签学法守法承诺书,带动学生家长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守法。
“三到家”:即,一是法律书籍送到家。2003年以来,县法宣办每年均组织市、县两级包村单位,将《农民普法实用手册》,免费送到全县70%以上的农户家中。二是学法用法抓到家。全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法制宣传员队伍,完善了宣传网络。做到县有宣讲团、乡有宣传组、村有宣传小分队、村小组有2—5名有文化、有宣讲能力的人员组成的宣传小组。通过以包村单位、乡镇、村、组干部和乡村教师为主体的法制宣传员,包村包户宣讲法律,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督促学法用法工作落实到每家农户。三是守法责任订到家。通过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干部、村干部包村负责人与村小组、村小组与村法制宣讲员、村法制宣讲员与刑释解教人员、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等重点户,层层签订学法守法责任状,特别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家庭签订学法守法责任状,评选“守法文明户”等方式,促使广大农民在享受法律赋予权利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经验总结
××村委会位于××县××镇西部与××县接壤,属于典型半山区,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10个小组,841户,2852人,土地面积1942亩,村内有回、汉两个民族杂居。为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办事能力,去年××村委会被确定为××县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村委会“两委”班子按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现将有关经验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我村对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十分重视,首先成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共青团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规划,研究工作,落实措施,确保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村委会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由村委会主任主管,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抓好落实。村委会“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依法治村的目标,必须让农民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因此,我村村委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村村民会议制度、村委会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悬挂于村委会墙上,用以鞭策村干部尽职尽责。为了让村民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制度监督村干部履行职责,村委会根据村情民意,制定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其内容涉及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容村貌、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要求,既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又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志。这些村规民约在依法治村过程中发挥着既约“官”又约“民”的双向制约作用。村委会还将部分规章制度、两委成员名单、村小组长名单及村规民约等编印成册,由村委会出资印刷成单行本,分发至全村800多户村民手中,形成“家家争学村规,户户自
守纪律“的局面,从而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达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普法教育。
1999年以前我村社会秩序乱,治安差,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回汉不融是常有的事。1999年7月,我村率先实现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针对具体情况,决定开办一所农村法律学校。首先以动员群众集资,村委会补助的形式建成了户户相通的有线电视,然后多方筹资购置了一套多功能摄像放像设备。学校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上法制课,采取播放农民生产、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举办法制讲座,对本村发生的各种典型违法、违反村规民约的案例给予“曝光”,当事人、村干部现场说法等形式,使广大的农民朋友在家就能学到法律知识,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约了物力、财力。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先进事迹
法制花开别样红
——xx县xx彝族乡xx村委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
xx彝族乡是xx县的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xx村委会作为县委、政府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位于xx县东北部,距县城7公里,与xx相邻,是连接xx两县的交通要道,xx国道线穿越其辖区19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5个村党支部,现有耕地3517亩,人均占有耕地1.93亩,属旱地少数民族半山区。2003年,共有村民404户1825人,均为农民,居住着彝、汉、苗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2%,其中彝族占58.6%。全村粮食总产量986.8吨,人均产粮54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2元。近几年来,特别是自2003年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来,严格按照“四个一”(每村有一块法制宣传园地、每村有一支义务普法队伍、每村有一套法律书籍、每户农户有一本农村实用法律小册子)的标准来开展工作,推进了该村的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的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一、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突破口,狠抓“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
自2003年1月全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司法局、民政局就及时召开了全县x个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司法所(分局)长、民政办(现改为社会事务办)主任会议,学习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司法[2003]2号)和张福森部长、李学举副部长在全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xx县实际,安排部署全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会后,xx彝族乡党委、政府立即布置“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xx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从始至终力争将该村作为全县的试点,并狠抓工作落实。村党总支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及部分群众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从而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暨“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为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该村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实行总支挂帅抓支部,支部带头抓落实,村、社干部齐抓共管的争创格局,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该村被县委、政府确定为县的试点村后,工作干劲特别大,工作起色较为明显,群众意识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原任支书xxx退休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本自然村全体村民,带头以会宣传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目的、意义、作用。村“两委”领导严格按照省司法厅的部署,按照围绕三大目标,完善两项制度,形成一个机制,抓好五个结合的思路开展工作。即:围绕农村民主更加健全、党支部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大目标;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两项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形成一个符合自治要求的矛盾调节机制;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与整顿村容村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相结合来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基层政权组织作用尤为明显
民主法治村创建过程问题与思考
党的*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并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中国实际,要实现民主法治,必须面向广大农村,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社会和谐。本文根据我县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以来的工作实践,对民主法治创建工作作粗浅探讨,以期对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开展有所裨益。
一、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自1997年开展依法治村工作,1999年全县农村推行“两议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年实施“民主恳谈会”,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的肯定,*年在全省深化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03年,根据省、市要求,全县有计划地开展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截至今年8月,全县276个村有246个村开展创建工作,至今年年底将有95%达到创建要求。通过创建,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促进了村务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在创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全县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一般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创建工作比较扎实,并配有专职管理人员,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村或者交通不方便、人口较少的村,由于各方面原因开展得就不够好。
2、立法超前,而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又相对落后,法律实体要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差还有一段距离,造成实体法与具体实施产生脱节,加深了农村的各种矛盾特别是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冲突。
3、村民和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偏低。村民的素质影响着农村的民主法治进程,当前村民民主素质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极端”:一方面,许多村民参与民主选举不积极,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自己的选举权利,对选举权的行使表现得非常冷漠,以致村民们往往将手中神圣一票随随便便投出;另一方面,少数村民对村务过分热情,过度参与,对村务活动过于要求民主,干扰了村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个别村村民监督理财小组,对村务活动中的每一笔开支都进行审核,过于民主,严重干扰了村干部正常工作的开展。
论以民主法治求社会和谐
去年2月19日,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清醒认识,源于对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负责。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基本特征的第一条,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前,我区在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着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公共安全隐患较多等一些不和谐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按照“以民主法治求和谐”的要求,切实用民主法治的手段来排忧患、求和谐。
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建设和谐社会的六方面要素,每一方面都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密切相关。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是实现民主法治的基础。公平正义必须以法治手段为基本保障。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诚信友爱。既勇于创新又有序发展,才能充满活力。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做到安定有序。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完全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由于实现民主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和谐状况。建立在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基础上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现代民主政治既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又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管理,对国家重大事务享有知情权,就各项重大决策和立法建议进行充分表达和交流,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国家主要以法律手段来治理国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关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社会调控和管理才能摆脱随意性和特权,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党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写入我国宪法。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开始全面走上法治的轨道,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