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参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08:44: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主参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主参与

浅谈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参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民主参与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社会管理的追求方向。行政管理作为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民主参与是推动行政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以期提升我国行政管理的民主参与水平。

【关键词】行政管理;民主;公共管理

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物质生活的保障之下,人们对于民主管理的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民主参与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民主参与意识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发展起步比较晚,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因而存在有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中民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是保障我国各项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各项法律为原则的特色法律体系。这使得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得以有序地进行。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尤其是在民主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度本身和形式的规定非常模糊,这使得公众参与行政管理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在民主参与申请上,更是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

查看全文

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从实践来看,干部选拔任用是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民主参与是干部选拔任用公正性、真实性、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应积极探索和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努力实现民主参与的制度化、科学化。

一、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对于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参与就是指党员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实现者和发展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人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关心政治决策及其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最直接、最直观的形式之一,使选拔的党政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社会认同,使人民的政治服从与干部的政治权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参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干部选用的透明度,不断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促进了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落实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扩大民主参与的核心内容。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具体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干部任前公示制、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结果通报制、领导干部任期制,创造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三票制”、“三推双考”、干部直选制、差额推荐、差额选举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四权”的落实。据调查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群众对“四权”落实的现状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知情权”来看,知情的领域还需扩大,知情的内容还需深化,知情的方式和渠道还需拓宽。群众对自己参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不能只知“过程”而不知“结果”。从“参与权”来看,参与的机会还需增多,参与的广度还需拓宽,参与的深度还需拓展。要对群众参与进行精心组织,做好思想动员,留出酝酿时间,提高群众参与的效果。从“选择权”来看,选择的视野还需拓宽,选择的方式还需改进,选择的质量还需提高。群众在“打勾”、“画叉”中,如何避免投“感情票”、“关系票”、“印象票”、“跟风票”、“顾忌票”等问题还需研究解决。从“监督权”来看,把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结合起来,做到全方位监督。

三、科学设计和安排不同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民主参与的内容、范围和方式,实现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参与的科学化。委任方式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重点应放在干部考察阶段和任前公示,并根据这一阶段民主参与的特点设计科学的程序和制度。选任制选拔任用干部中的民主参与重点应放在民主推荐候选人和投票选举环节。设计科学的民主参与程序和制度体系,要把重点放在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落实上。考任制中的公开选拔方式,因其公开性而成为民主参与最广泛、最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公开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重点要放在考察环节。聘任方式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民主参与,主要体现在组织考察阶段,让群众充分反映应聘干部的情况,是保证应聘干部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科学地设计组织考察阶段民主参与的程序和制度体系,形成民主参与的科学机制。

查看全文

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论文

一、行政立法中存在问题及表现

随着行政立法的日益深入,立法领域的不断扩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行政机关越权立法,行政立法缺乏正当法律程序,行政立法权力控制与监督不足,行政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公开性不够,行政立法审查及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障等等,从而导致行政机关立法的随意性、不公正性、不公开性,以至于恶法肆意侵害公民权益,为民服务的法治(ruleoflaw)有变为“用法来治(rulebylaw)的统治人民的专制的危险。由于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不完善,行政机关利用行政立法的机会任意扩大本部门权力、限制公民权利,随便增加人民负担,只考虑行政机关管理的方便,不管老百姓是否方便,是否负担的起;更有甚者行政立法“暗箱操作”、部门利益法制化问题(行政机关往往借“法”扩权、以“法”争利,“法”成了强化部门利益的工具)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而这些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不统一;二是缺乏权威性,许多行政立法程序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制定的;三是普遍缺乏民主机制。其中,缺乏民主机制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民主参与机制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和精髓。只有包含了民主参与机制的行政立法程序,才具有价值,才能发挥控制行政立法的作用。1

二、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提出及意义

公民的参与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早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就被认是与自由权、平等权、社会权等一样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正是公民的参与权等主体意识的萌发与伸张,才促成了民主的实现。在西方国家,对行政立法的控制经历了一个以标准控制为主到以程序控制为主的演变过程。美国学者戴维斯指出:“委任立法的理论重点应当从追求一个适当的标准,移向追求一个适当的程序,程序所带来的保护超过标准所带来的保护。”2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参与作为人民主权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和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重要机制。

什么是行政立法的民主参与机制?主要是指民众参与和影响行政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行政立法的主体虽然是行政机关,但是行政机关进行立法、制定法规和规章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听取和吸收民众的意见,让民众参与行政立法。

查看全文

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探究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认为公共行政过程就是一种话语游戏,话语的应用是公民主体参与政治过程的关键点。现代公共行政在民主参与的执行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精英主义”明显、公民参与途径少等,而基于话语的平等,公民在公共能量场提出合理利益诉求,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一大亮点。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需要坚持民主参与制度、实现“一些人对话”、构建以网络新媒体为主的公共能量场。

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民主参与

一、引言

文艺复兴以后,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后现代思潮开始出现。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同时,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使得人们对现代主义产生了质疑,因此,后现代主义由美学、哲学开始蔓延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行政领域也不例外。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家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语言。语言不仅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工具,还是观念、方法、直觉、假定和强烈欲望的加工厂,所有一切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塑造着我们的形态和人格。话语在一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里发生作用,这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就是公共能量场。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就是在公共能量场里通过真诚的对话、思想激荡、激烈的辩论,达到表达观点,达到实现民主权力的目的。后现代公共行政之所以能够超越现代公共行政,是由于现代公共行政过程中民主参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二、现代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问题

1.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民主制度是对民主本质的规定。民主制度是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现代国家的政治形态基本实现了非民主到民主的整体转变。然而,受到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建立起极具差异的民主制度。但总体来看,民主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统治阶层或者强权手中,有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贫弱阶级常常受到歧视,其利益需求无所诉求。2.公民实质性参与行动力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民主意识觉醒,期盼更多的参与社会与国家事务。公民的实质性参与行动力受到公民的教育水平、参政意识、个人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首先教育水平与教育程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公民对政治知识的获取能力,进而影响公民参政行动力。其次,公民的参政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参政意识会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倡导的民主自由氛围越浓厚,公民的参政意识就越高。意识支配行动,演化成为公民参与的行动力。最后,个人经济状况也对公民参与能力有影响。3.“精英主义”明显,透明度低:精英主义或者称精英理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期。熊彼特认为:民主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出现的制度安排,某些人通过争取选票而得到做出政治决定的权利;共同幸福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非民主作出的决策比民主决策更容易为人民所接受;大众的意志是多样的且难以协调的。因此,精英主义是民主实现过程中有效且直接的方式。精英主义虽然有着本身的优势,例如节约成本,提高行政质量、有利于效率等,但是精英主义可能产生政治决策不透明等弊端。“精英”代表公民发声,可能产生时滞或误差。4.公民参与途径少:公民参与是保障民主权力实现的重要内容。公民参与的最终实现,需要依赖设计精良的的公民参与途径,既有助于达成公民参与的实质性后果,也可以预防由公民参与不完善性带来的不良后果。公民参与政治依赖良好的表达途径,然而多数国家的民主参与途径不够通畅,公民意志无法表达,公民利益就难以实现。

查看全文

行政立法民主参与论文

摘要:行政立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行政立法要想深得民心得到人民拥护,必须体察民情、合乎民心、反映民意,必须科学、公正、公开,程序正当,因此,民主参与行政立法就成为必然。如何保障民主参与行政立法不流于形式,在本文中将具体阐述。

关键词:行政立法民主参与问题意义现状对策

一、行政立法中存在问题及表现

随着行政立法的日益深入,立法领域的不断扩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行政机关越权立法,行政立法缺乏正当法律程序,行政立法权力控制与监督不足,行政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公开性不够,行政立法审查及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障等等,从而导致行政机关立法的随意性、不公正性、不公开性,以至于恶法肆意侵害公民权益,为民服务的法治(ruleoflaw)有变为“用法来治(rulebylaw)的统治人民的专制的危险。由于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不完善,行政机关利用行政立法的机会任意扩大本部门权力、限制公民权利,随便增加人民负担,只考虑行政机关管理的方便,不管老百姓是否方便,是否负担的起;更有甚者行政立法“暗箱操作”、部门利益法制化问题(行政机关往往借“法”扩权、以“法”争利,“法”成了强化部门利益的工具)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机关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程序进行行政立法。而这些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不统一;二是缺乏权威性,许多行政立法程序是政府的办事机构制定的;三是普遍缺乏民主机制。其中,缺乏民主机制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民主参与机制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和精髓。只有包含了民主参与机制的行政立法程序,才具有价值,才能发挥控制行政立法的作用。1

二、民主参与行政立法的提出及意义

查看全文

民主参与两手抓交流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发展之大势。在实践中,怎样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政事的积极性,这既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以为,要扩大民主化,光有口头的号召还很不够,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用制度规范和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以此在“官与民”的良性互动中拉近心理距离。具体而言,健全民主参与机制关键是要坚持做到三个“两手抓”。

一手抓信息管道疏理,一手抓党务政务公开,在建立“民与官”的直达机制中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的一大要件是,党员群众要有获取政事信息的能力。信息渠道畅通了,不但权力可以监督权力,而且非权力也可以监督权力。然而,在这方面虽然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初步构建了民情上传的管道,落实了党务政务公开的制度,架构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实现民主权利的平台。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部门单位对于党务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化,存在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时间不及时,甚至公开内容不真实的情况,致使信息交流管道出现了滞阻现象。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民主进程,就需要在更深层次、更宽范围和更高要求上构建党员群众实现民主权利的平台,加深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使人民群众真正融入到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扩张信息沟通交流的广度。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的首要问题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在这方面,既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又要保证信息“网”的畅通;既要营造向下沟通管道,又要建立健全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的信息沟通管道。以此保证党员群众有足够的了解政事信息的能力。过去一些诸如重要情况通报报告、巡视、舆论监督、告示等都是上下信息沟通的关键环节,要把这些制度作为信息交流的骨干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下去。当然,信息下“流”仅是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的一个方面,信息上传更是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党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群众想什么、群众盼什么、群众急什么、群众需什么。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耳聪、脚勤”,既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使基层的声音能够毫不失真地上传,又要在党内大兴调研之风,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使人民的意愿通过有序的渠道,畅通的途径反映到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来,体现到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中去。其次要拓展党务政务公开的深度。人民群众要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事物管理中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必须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因此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定党务政务公开的“五标准”,即公开的载体要标准,必须方便人民群众观看;公开的内容要标准,必须达到真实、全面、具体的要求;公开的时间要标准,必须充分及时地对外;公开的方式要标准,必须考虑得全面、周到,具有人性化;公开的责任要标准,必须有可靠的质量保障措施。在操作上,要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措施,引导和“逼”起有关部门单位切实变“我公开什么、群众了解什么”为“群众需要了解什么,我及时公开什么”。做到能够公开的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增强群众监督的广泛性。

一手抓顺应民意决策,一手抓为民谋利解难,在拓展“官为民”的切实行动中增强民主参与信心。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民主参与政事的过程,关键的是要让党员群众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其意愿受到重视,其困难得到解决,其利益得到维护,以此让群众在获利增知中增强民主参与的信心。一是要作顺民的决策。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拥有知情权、管理权和决定权。而作为执政党,它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心为民想,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拥护你,紧跟你,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得到增强。因此,在制定政策时,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吸收群众智慧,切不可搞“拍脑袋”的急决策、“想当然”的瞎决策,有些可能是我们办的好事,但由于没有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好心办了坏事。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前些年汉寿在发动群众栽油菜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的认识没有跟上来,陷入了事与愿违的窘境。因而,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凡有违群众意愿的决策,必须坚决制止;凡有损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纠正;凡超过群众承受能力的决策,必须坚决杜绝。二是要想富民的办法。尽快致富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为政之所要。况且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民收入的增长机制,按照中央的方向性政策,今后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中,不要把政策用过了头,使群众得不偿失。群众该得的,一点不留地给群众,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到党的温暖,得到富民政策的好处。同时,要尽可能地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要由行政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要由收提留、赶大肚向送信息、解难处转变,要用今天的专家取代昔日的“杂家”,使党员干部有一种没有专业就失去职业,没有善心将失去民心的危机感。只有党员干部的本领增强了,才有帮民富的基础。最终才能让群众在获取利益中感受到党员干部“为”的重要。三是要办便民的小事。小事再小,对群众而言,也是大事。衣食住行作为与民息息相关的小事是民生之本,更是为政之责。为此,一定要把解决群众衣食住行当作大事、急事来办。修补一条小街小巷,上级领导也许不知道,但群众会感觉到方便,方便则顺气,顺气则说共产党好;救助一个困难户,也许其他群众不知道,但困难户会感到温暖。而且只要救助困难户多了,温暖之心便会蔓延扩张。四是要有安民的措施。就是要不加重农民负担,不强行调整农业结构,不兴建多数群众不情愿的基础建设工程,努力形成一个群众休养生息的和谐环境。同时要想办法稳定群众情绪,对群众的上访也好,举报也罢,哪怕事情再小,也要虚心听,耐心解;哪怕事情再难,也要倾力帮,想法办。在稳定群众中稳定大局,在凝聚民心中争得理解。

一手抓强化勤廉举措,一手抓请民监督政事,在倡导“民评官”的创新举措中提升民主参与意识。建国初期,同志就曾指出,一个执政党要真正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就只有实行人民民主监督。用民主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集中民智,兴利除弊,真正地推动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浅水摸索区逐渐步入到深水区,各项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切实降低“溺水”的风险,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现民主。一是要实现勤廉承诺的公开化。实行公开承诺是切实加强群众监督、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取信于民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公开承诺这种形式,“逼”着党员干部将个人的工作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公之于众,以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切实做到承诺内容具体化、承诺形式多样化、承诺监督社会化和承诺效果最优化的前提下,把公开承诺作为一项永久性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做到经常抓,抓经常。二是要实现民主评议的宽泛化。民主评议是党员群众参与政事的一个有效载体。过去我们虽然开展过各种各样的评议活动,但由于群众发动面不够,很多情况下使民主评议演变成了一种下级给上级评功的形式。今后,要保证民主评议的民主性,必须着力创新“民评官”的机制,以制度形式保证民主评议在经常化中得以延伸。实践中,就是要不断扩大民主评议的范围和内容,不仅要评议部门和行业的工作,还要评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不仅要评议领导集体权力的运行,而且要评议领导干部个人权力的运用。尤其是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干部使用,财务收支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要作为评议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扎实开展。在操作中,要把评议党员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采取“以下评上,以外评内”的评议办法,将评议结果进行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评议中不合格的单位及人员,要按有关政策给予严肃处理。通过评议结果的运用,让党员群众看到希望,在希望中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增加希望。三是要实现群众监督的规范化。群众监督必须有制度保障,为此,要严格实行监督员制度,赋予群众监督员列席重要会议、参与活动的权利,不断让群众参与到决策的核心环节中去,广泛推行民主议事和公开听证制度,为群众监督创建支点。同时,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保护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举报形式,大力推行电信举报、网上举报和信访举报,从严惩处泄露机密和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建立责任呈报制度、责任查核制度和责任反馈制度,切实做到限期受理和限期回复。从而保证群众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查看全文

民主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影响村两委选举的因素分析;对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参选前积极与当选后消极的反差、选举制度超前性与选民民主意识滞后性的反差、法律规则的原则性强与可操作性弱的反差、选民资格的认定、候选人素质的把关、山区村竞选淡漠与平原村竞选激烈的反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循序渐进地搞好村委会的选举、合理设置偏远山区村两委的职位、先实施村庄撤并,后进行村两委换届选举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村两委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也是村民的领头雁。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分析了目前村两委选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村两委选举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民主权利

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大多数村民在村两委选举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在选举日也纷纷专程赶回村来投票。当然,也有少数村民,对村事政事缺乏了解,责任心不强,对选举缺乏兴趣和热情,投票较随意,难以真正民主参与。

一、影响村两委选举的因素分析

纵观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反差”:

查看全文

国有企业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

摘要: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工会;民主管理;途径

职工代表大会是基于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支持国有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的科学和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创立和完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切实实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全力以赴仰仗职工群众办企业的重要行动,是各级工会组织周详实施职能,增强工会的服务、创新、适应、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企业强化民主建设,对工会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整体推进工会工作步入一个新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把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当成一心一意依赖职工、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进步的大事抓上手。

一、提高职工代表素质确保履职能力

近年来,石油系统各级公司的职代会在制度建设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日益凸显其职能作用。但是,创立和创新职代会工作舞台的工作和让职工代表和广大职工可以广泛和深度介入职代会的工作做得不够。在职工代表联系体制方面,与职工代表的沟通、联系,常常聆听职工代表的看法方面还欠缺有效的模式和路线,因而倾听广大职工的感受的时机就少了。另一方面,对职工代表提案的搜集、料理和反馈工作珍视不够,未能切实调动和保障职工代表参与职代会工作的积极性。合格的职工代表的条件应当是:一是在心里装着职工群众,深入到职工群众中间,把握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和他们有那些利益诉求等,对他们的困难和呼声及时反映。二是加强学习相关法规。一名出色的职工代表,要对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知识很清楚,熟悉自己的职责并对实现职责的方式和道路思路清晰,履行职责才能得心应手。三是强化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面对自己因为从事本职工作可能在履行职工代表职责方面需要牺牲掉自己的一些工作、生活时间,这就需要职工代表讲奉献,强化自己的责任感,从容应付困难,只有履行职责尽心竭力,才能被广大职工群众所信赖,才不会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做到这点,我们的事业就会大有希望,我们企业的职工民主权利才能得到加强。

二、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推进广泛协商民主的多层制度化

查看全文

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探讨

摘要:大学生民主参与到高校的学生管理中,与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目标是吻合的,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民主参与;学生管理;学生工作

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管理也转变为开放管理,单向管理转变为多元管理模式。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一、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对加强大学生权益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渴望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也倾向于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教育消费为主要内容。在这种契约关系中大学生则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传统的教育观念需要随之发生改变。让大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也是加强学生权利意识的重要体现。

查看全文

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要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

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就是党员参与和决定党内事务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以及制度运行环境。它的构建既包括建立健全多个相互衔接的实体性规定、程序性规定和保障性规定,也包括营造体现公开、平等、选举、普遍参与、监督、多数决定、保护少数等民主精神的制度运行环境。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党员是党的主人”理念。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充分表现出了我们党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一是要认真清理目前在党内仍然存在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家长制作风、恩赐民主的观念等。在党内持之以恒地进行对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生活主体的教育,进行现代民主政治、人民主体、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理论知识的普及,把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看做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基本要求。二是在党内大力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讲实绩”的环境氛围。

二、在价值取向上,把追求同等的参与机会作为首要的选择环节。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不仅要着眼于参与人数的多寡和参与程度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应该保障每个党员都有同等的参与党内事务的机会。这一价值取向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向是一致的。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传统的参与渠道,加大直接参与的力度,定期邀请普通党员参加各级党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讨论会、意见征询会等,对党内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思考、辩论,进而以意见书或建议书的形式层层上递,最终上达中央,畅通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在此基础上,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推行“三联”(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加快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扩大党员群众直接参与的范围。开辟新的参与途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参与效率,尽量满足每个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要求。通过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网上民主资源建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党员开展网上论坛,为普通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与党的领导进行直接对话提供机会,从而使参与活动变得更直接、更平等、更便捷,使参与活动的覆盖面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三、在攻关的重点上,把程序性的制度建设作为根本环节放在首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目标要求,在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攻关重点上,一要必须高度重视程序性的制度建设,科学地设计投票路径,使每个细节都能体现真实的参与。二要在步骤和顺序上,党章赋予党员批评权、揭发检举权和罢免权,这是党员监督权的集中体现。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罢免权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在党员活动实践中,在对党员干部不称职的标准作出严格具体、界定的基础上,对罢免程序和步骤的实施细则、前后衔接作出明确的规定,使普通党员按照民主意愿直接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参与活动能够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三要把保障性措施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环节。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牢固树立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一切通过党内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都有义务向选举它的党内群体及组织公开自己的活动情况。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党内权力运作过程公开制度,保护和尊重少数人意见的制度,意见建议的反馈制度和激励机制。

四、在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上,把唤起党员持久的参与热情作为构建党内民主参与的长久环节。意识形态也是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制度的认可、认同的观念意识,如“觉悟”、“忠诚”、“奉献”等,可以很好地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使制度更易于实行、更有效率。因而在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实践中,一要通过经常的思想教育,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文明程度,增强他们参与党内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通过总结乡镇党政负责人和城市社区党委书记直选过程中民主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实践学,使党员逐步学会投票和选举,学会管理党内事务,了解什么是党内民主,作为党员有哪些权利,怎样做才算民主,怎样做才能正确行使权利,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的正确理念化为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成为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氛围,为广大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提供持久的动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