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8 04:3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营银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营银行

银行民营化

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的外在障碍

近来我国金融发展论坛上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民间资本、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民间的资本能否有条件地进入垄断的金融行业,某些银行的产权能否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等等。一般认为,民营银行是相对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投资经营角度看,股权投资大多数来自非国有企业,其重要特征有二:一是指经营权不受政府部门控制或与政府部门没有联系,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包括主要管理层的任命;二是所有制结构中,其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经济成分为主,也可包括部分国有企业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投入的国有资本,但不包括政府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投入的资本。显然,按民营银行的概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之是有区别的。

西安长城金融研究所徐滇庆教授,被称为“民营银行试点总设计师”,极力倡导我国推行民营银行试点。在我国与WTO的协议中,我国承诺在两年之内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经营外币业务,五年之内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且没有区域和业务的限制。他认为,外国银行一旦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居民的存款就有可能流向外资银行。我国要适应未来的金融竞争,就要在国有四大银行之外,推动产生民营银行。他的主要观点,让一些好的民营企业的产业资本,通过资产运作,渐渐地成为金融资本,进而改变一些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的资本结构,形成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所有制结构不同的银行。这些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一样,首先是与国有银行竞争,补充国有银行经营与资本的不足,适应加入WTO后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在国有企业尚未彻底改革之前,放手在体制外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的非国有经济。依次类推,当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时,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应当遵循这样一条道路。事实上,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商业银行的可能性。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已分别占全国商业银行的两成以上,尽管在中小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各级财政、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企业等公有股的比例还比较高。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研究测算,在非公有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为8300亿左右。这部分资金是浙江省可调动的民间资本,即使仅有一半进入金融市场,对那些“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侯选的资源配置。

然而,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方面,我国仍存在许多体制上、观念上的障碍。这些障碍如果不清除,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就不可能建立。这些障碍来自这几方面:

风险因素——开放民营银行会有风险。因为,中央银行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怕的就是出现金融风险,而那些最能引起金融风险的因素自然也就是阻碍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当然是实践。从世界各国来看,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确实很高。比如,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捷克、俄罗斯以及一些前苏联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变之后,急急忙忙开放民间金融,实现银行民营化。由于民营银行的建立需要具备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法律配套体系,而这些国家法律体系和市场又不完善,因此,银行民营化的尝试无一例外地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混乱。以印尼为例。据研究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印尼就开始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到1997年,民营银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其中有些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大高于国有银行,但是,由于印尼在开放民营银行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准入法规,有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民营银行混水摸鱼,问题比较复杂。当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储户无法鉴别民营银行的好坏,觉得还是国有银行享有国家信用保证,比较保险。他们立即从民营银行提取存款,存入资产质量恶劣的国有银行。这样,在金融危机中最先倒闭的反而是资产质量较好的民营银行。而民营银行的灾难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市场信心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查看全文

浅析民营银行市场选择

摘要: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目前发展民营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可能性、制约因素及民营银行市场进入选择,以期促进民营银行的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

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东部发达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这种现状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加强现存金融机构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更快发展适应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使金融业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与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查看全文

论民营资本对银行改造

摘要:民营资本参股中小商业银行,有利于增强中小商业银行实力、改变其股权结构、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关键词:民营资本;中小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世纪之交,国外资本拉开了参股中国银行业的帷幕。先是IFC(国际金融公司)出资2.19亿元人民币购得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权,成为南京市商业银行的第三大股东,紧接着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先前已参股投资的IFC,共持有上海市商业银行18%的股权,我国开始兑现加入WTO后金融领域梯次开放的承诺。与此同时,我国民营资本也对参股银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2003年沈阳瑞丰银行、佛山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江阴商业银行、西安长城银行5家民营银行试点,同年7月,向银监会提交了设计方案。2004年8月18日,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的“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广厦集团、吉利集团等13家浙江民营企业的股份占其总股本的85.71%,处绝对控股地位,是目前国内民营资本比例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被业界称为我国内地首家民营银行。浙商银行的成立,预示着民营资本控股银行及民营银行的准人已开始起步。

一、民营资本参股银行业现状分析

民营资本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随着实业领域竞争的加剧,拥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主,把目光投向仍居垄断地位、尚待开放的中小银行业。然而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占比、盈利模式远不如四大国有银行的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困境,包袱沉重,能否成为民营资本增值和扩张的载体?民营资本改造中小商业银行的热情和动力又源自何方?

民营资本参与中国银行业已是大势所趋。自2002年到2005年,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股本增加了65.54亿股,增长144.9%,民营股占比增长了1.24%,而同期国家股、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占比分别下降了0.76%、17.19%。民营资本已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55.04%。

查看全文

民营银行拓展中难题及对策

[摘要]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一种共识。本文从理论出发,以产权理论与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民营银行发展的配套环境,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国家效用函数以及其自身劣势内外两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制定有关法规,优化政策环境,采取渐进式战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银行,金融运行体制,国家效用函数,渐进式战略,存款保险制度

[Abstract]Theprivatebankquestionisanissuewhichhasbeendiscussedbythetheorycircleinrecentyears.Tothisquestion,therestillaresomedisputesatpresent.Butseeingfromoveralldevelopmenttrend,ithasformedakindofcommonunderstandingamongnumerouseconomicscholarsandfinancialexpertsalreadytodevelopprivatebanksinordertobreakthefinancemonopolyofourcountry.Thispaperproceedsfrompropertyrighttheoryandeffectivedemandtheory,whichprovesthat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bankisnecessary.Onthebasisofthis,thepaperanalysesthemainobstaclesoftheprivatebanks’developmentfrominternalandexternaltwoaspects.Theobstaclesincludebadrelatedenvironmentofprivatebankdevelopment,therestrictionsoftheexistingfinanceoperationsystem,thefunctionofthenationalutility,inferiorpointsoftheprivatebanksthemselvesandsoon.Therefore,itissuggestedtosetupthesystemofdepositinsurance,tomakerelevantregulationsrationally,tooptimizetheenvironmentofthepolicy,andtotakeprogressivestrategy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banks.

[Keywords]privatebank,financeoperationsystem,functionofnationalutility,depositinsurancesystem,progressivestrategy

引言

近年来,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讨论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民营银行的定义、准入条件、发展目的、生存空间等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的精神,以及入世后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来看,我国发展民营银行,打破金融垄断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学术界有关民营银行发展障碍及对策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我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民营银行问题。

查看全文

民营银行发展论文

1.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全面开放,面临的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冲击将更加猛烈,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步骤,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体现在:

1.1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组织系统应该是包括国有制、股份制、合作制和民营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客观上要求发展民营银行等非国有金融机构。当前个体、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为个体和私营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国家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力度,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是制约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要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经济决定金融的规律调整经营战略。

1.2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业互补性优势

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大企业容易得到低成本贷款,同时有利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进行。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的分摊方面,大银行为大企业提供贷款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处理固定成本分摊原则下,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低成本融资。发展民营银行,可以在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下,与大银行在产业分工上形成协作与补充。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缺乏灵活性。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这样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查看全文

浅析民营银行市场博弈策略

摘要: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是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优超战略的纳什均衡。民营银行的进入提高了金融银行业的市场效率,使得利率降低贷款数量增加,优化了资金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改进。但民营银行的进入仍然存在着道德风险、寻租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市场进入应当遵循着制度改进、竞争机制、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市场定位等原则;应当采取建立、健全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法规进行监管,完善民营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对策,强化和完善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关键词: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纳什均衡;分析

一、引言

目前关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增量改革,一种是存量改革。前者以徐滇庆为代表组建民营银行的改革,认为组建民营银行,对原有的金融体制产业巨大冲击,有利于金融领域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不必通过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将民间资本引入金融市场。可以重新进行制度安排而没有不合理的制度约束,不受既得利益集团的牵制。统一通过市场来选择经理人员;没有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等。后者以王自力博士为代表,认为组建民营银行会成为能人们竞相追逐的烫手山芋,或成为各利益集团为自己服务的融资场所,并可能产生金融三乱。在短期内放开民营银行准入限制将不可能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优先选择。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民营化改造方式替代新设立民营银行没有理论和政策障碍,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前者更具有优势和可行性,理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证明体制外增量改革是可行路径;对原有银行制度的改革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未见明显效果,组建民营银行增量改革的优势绝不劣于存量改革;市场经济机制完善化的趋势是银行业市场化。当然,组建民营银行也不能完全治愈几十年银行业发展的顽疾,但却会减轻症状,并为以后的综合治理提供正确的机制路径。

我国是体制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套用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及增长的体制特殊性,探求出一套适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模式。2005年2月,国家放宽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原则和保障。[1]因此,对民营银行的发展,尤其是初期发展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研究,对民营银行长期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分析

查看全文

银行民营化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能否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新亮点,已引起国内外金融界的重视与关注。作者认为,就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的争论上,有二大问题应该揭示: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的外在障碍、银行民营化利弊的选择;有三个现象必须正视:市场经济是多元所有制经济,就应该有民营经济与民间资本的内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不是由资本的属性而是由资本的运行规律所决定的;银行民营化对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银行民营化问题

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的外在障碍

近来我国金融发展论坛上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民间资本、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民间的资本能否有条件地进入垄断的金融行业,某些银行的产权能否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等等。一般认为,民营银行是相对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投资经营角度看,股权投资大多数来自非国有企业,其重要特征有二:一是指经营权不受政府部门控制或与政府部门没有联系,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包括主要管理层的任命;二是所有制结构中,其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经济成分为主,也可包括部分国有企业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投入的国有资本,但不包括政府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投入的资本。显然,按民营银行的概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之是有区别的。

西安长城金融研究所徐滇庆教授,被称为“民营银行试点总设计师”,极力倡导我国推行民营银行试点。在我国与WTO的协议中,我国承诺在两年之内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经营外币业务,五年之内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且没有区域和业务的限制。他认为,外国银行一旦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居民的存款就有可能流向外资银行。我国要适应未来的金融竞争,就要在国有四大银行之外,推动产生民营银行。他的主要观点,让一些好的民营企业的产业资本,通过资产运作,渐渐地成为金融资本,进而改变一些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的资本结构,形成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所有制结构不同的银行。这些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一样,首先是与国有银行竞争,补充国有银行经营与资本的不足,适应加入WTO后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在国有企业尚未彻底改革之前,放手在体制外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的非国有经济。依次类推,当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时,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应当遵循这样一条道路。事实上,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商业银行的可能性。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已分别占全国商业银行的两成以上,尽管在中小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各级财政、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企业等公有股的比例还比较高。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研究测算,在非公有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为8300亿左右。这部分资金是浙江省可调动的民间资本,即使仅有一半进入金融市场,对那些“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侯选的资源配置。

查看全文

民营银行发展问题论文

摘要: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共同面临的经营失败成本外化、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如何动态监管及时化解潜在风险等三个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包括现有银行体系的改造与民营银行的新建、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硬化和公平与效率问题。

什么是民营银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营银行,如何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是近年来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不同的学者在有关民营银行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对这些分歧如果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看法,尤其是政策当局如果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的话,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为此,本文也想就民营银行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民营银行的界定

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这是民营银行争论的首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民营银行定义大致可分为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三类。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这三个定义都是从一个侧面罗列了民营银行的特征,但未能对民营银行的本质特征形成全面的认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资产结构是相互作用、彼此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有什么样的产权结构,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就有由此决定的资产结构。对民营银行我们不能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内在联系。我认为,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者构成的统一体。对这四者的任一偏离都将是不完善的。所谓民有,就是指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所谓民治,就是指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所谓民责,就是指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所谓民益,就是指导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因此,我认为所谓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所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1.民营银行是金融企业,而不是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它是一个高风险的、公共性的企业。所谓高风险是因为它直接涉及金钱的借贷,而借贷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信用关系的中断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所谓公共性是指金融业的影响是外溢性的,会波及全社会。因此,对待金融企业要有特别的管制措施,这些措施较之一般企业更严更苛刻。2.民营银行又是一般企业。把银行理解为特殊行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了银行的企业属性。企业属性就是指从事银行业务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盈利,但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3.当今世界各国都没有找到有效处理好银行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的办法。在强调“特殊性”时,容易采取银行国有的办法;在强调一般性时,又对银行进行私有化改造。有的国家虽然坚持银行私有化的道路,但采取的各种相关政策措施又无形中将私有银行的经营约束条件软化了,变成利益上、治理上、产权上是民有,但实质上的经营成本又透过政府救助而外化给了社会,致使银行体系始终逃脱不了“周期性失败”的困扰。如美国,每隔十来年时间就要来一次银行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走的是一条国有化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民营化改造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冷静地回顾和反思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对策,真正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大势,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

查看全文

民营银行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银行的一种过渡形式——互助财团。首先,针对目前民营银行设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互助财团设立的初衷,我们给出了设立互助财团应遵循的几条原则;然后又讨论了互助财团设立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互助财团的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作为民营银行的过渡形式,互助财团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推动我国银行业改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等方面而言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现状

(1)国有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就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而这些贷款大多贷给了经营低效的国有企业,最终难以收回,形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统计数据显示,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中99%时代给国有企业的。截至2001年9月末,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总额为6.8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为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26%,实际已经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当然,这还并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划转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1.3万亿元不良贷款。

(2)虽然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一直比较宽松,广义货币1998-2001年四年的平均增长率是14.6%,将近我国GDP增长率的两倍。但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依然存在。造成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资源配置低效。

查看全文

银行民营化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能否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新亮点,已引起国内外金融界的重视与关注。作者认为,就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的争论上,有二大问题应该揭示: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的外在障碍、银行民营化利弊的选择;有三个现象必须正视:市场经济是多元所有制经济,就应该有民营经济与民间资本的内容;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不是由资本的属性而是由资本的运行规律所决定的;银行民营化对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利与弊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银行民营化问题

民间资本到民营银行的外在障碍

近来我国金融发展论坛上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民间资本、民营银行与银行民营化,民间的资本能否有条件地进入垄断的金融行业,某些银行的产权能否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等等。一般认为,民营银行是相对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投资经营角度看,股权投资大多数来自非国有企业,其重要特征有二:一是指经营权不受政府部门控制或与政府部门没有联系,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包括主要管理层的任命;二是所有制结构中,其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经济成分为主,也可包括部分国有企业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投入的国有资本,但不包括政府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投入的资本。显然,按民营银行的概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之是有区别的。

西安长城金融研究所徐滇庆教授,被称为“民营银行试点总设计师”,极力倡导我国推行民营银行试点。在我国与WTO的协议中,我国承诺在两年之内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经营外币业务,五年之内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且没有区域和业务的限制。他认为,外国银行一旦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居民的存款就有可能流向外资银行。我国要适应未来的金融竞争,就要在国有四大银行之外,推动产生民营银行。他的主要观点,让一些好的民营企业的产业资本,通过资产运作,渐渐地成为金融资本,进而改变一些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的资本结构,形成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所有制结构不同的银行。这些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一样,首先是与国有银行竞争,补充国有银行经营与资本的不足,适应加入WTO后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一项基本经验,是在国有企业尚未彻底改革之前,放手在体制外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的非国有经济。依次类推,当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时,民营银行的发展也应当遵循这样一条道路。事实上,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商业银行的可能性。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已分别占全国商业银行的两成以上,尽管在中小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各级财政、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企业等公有股的比例还比较高。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研究测算,在非公有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十五”期间民间资本总额为8300亿左右。这部分资金是浙江省可调动的民间资本,即使仅有一半进入金融市场,对那些“嗷嗷待哺”的民营企业来说是最好的侯选的资源配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