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22:02: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乐合奏课乐器论文
摘要:文章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乐合奏课中,如何实现各种乐器的融合。
关键词:融和音准节奏音色
近年来,在普及音乐素质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倡导下,各类民族器乐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艺术院校的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日益增多,单纯的独奏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民乐多种演奏形式的需要,以“吹打弹拉”为基础的有一定演奏规模的民乐合奏,成为民乐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而民乐合奏课则成为民乐合奏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民族乐器在音色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个性,要给非专业团体的学生上好民乐合奏课,并解决在排练中各乐器的融合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器乐在音高、音准、音色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这使我们在排练中很难把握和权衡,但就是这种特色和个性却能表达特殊而贴切的音响效果和意境。如何不受这些民族器乐的制约而又为我们所用,关键问题是创造性地使民族器乐的个性相互融合。
一
音准是所有器乐合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这在民乐合奏课中是较难解决的。如果把整个乐队看作是一个和弦的话,那每一种乐器所构成的声部就是和弦织体中的每一个音,要奏出一个完美的和弦,每个音必须担当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在乐队应该有完善的调音制度,按照弦乐声部——弹拨声部——吹管声部这一顺序有秩序地校音,每个声部要有专人负责所在声部各种乐器的校音。每一个学生在演奏时可能都会注意音准问题,但这种注意的范围只限于自己,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是被当作独奏者来培养的,从乐曲的表现和处理都比较注重个性的张扬。而在参加合奏时,由于学生合奏实践经验的缺乏,容易使自己声部和其他声部不够融合。就弹拨乐器琵琶而言,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就直接关系到音准的问题,虽然它们都有固定的“品”位,但在合奏中如果不注意聆听其他声部,情绪激动时很容易造成按音的力量过大,造成音准偏高。而在吹管乐器竹笛和唢呐中,由于乐器质地的原因,吹奏时间一长,乐器发热后音准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只有自己注意周围声部的旋律音准、时刻调整音准才能真正融合到乐曲中。当然作为合奏的指挥要时刻掌握乐曲的音准,在感性指挥中也要留心捕捉不和谐的因素。
音乐艺术中的新民乐思潮研究
内容摘要:从中外音乐发展的历程来看,音乐文化始终贯穿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发展主线,当今方兴未艾的中国新民乐思潮亦是如此。新民乐思潮促使我们要运用21世纪新的思维方式,从美学的高度、心理学的深度、社会学的广度,对其进行客观辩证的审视与扶持,运用科学态度加以完善。音乐艺术只有拥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才能真正植根于广大民众的沃土之中,才能生生不息地萌发出艺术新芽。
关键词:新民乐思潮思维方式创新
在当今音乐舞台上,新民乐思潮如急风暴雨来的如此迅猛,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客观、全面、理性地对待新民乐思潮,笔者以为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与评价。纵观人类文化史中的音乐艺术发展轨迹,从创作动机、表演形式和音乐美学内涵上看,都始终贯穿着一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音乐发展主线。
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重大的“新音乐”时期。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新艺术”,诸如“兰地诺终止式”和“装饰的三和弦”等,这种音乐面貌完全有别于中世纪的“古艺术”,可谓是西方人文主义时期的人性复苏和理性觉醒的成果;第二次“新音乐”是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和巴洛克器乐形式,诸如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和序曲等,它们的风格又明显有别于文艺复兴时的新艺术潮流;第三次是20世纪打破传统调性体系的“新音乐”,诸如序列主义音乐、微分音主义音乐、未来主义音乐,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等,这是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新音乐”,是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伴随艺术观念转型的产物。西方音乐史中这三次“新音乐”的变革与发展,均时隔300年左右,这似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历史上某一时段点上的“新”在时代车轮的滚动中,在历史长河的波涛中均会随着时间的前移而成为“旧”或“古”,经过岁月浪花的严峻冲刷,当时优秀的新音乐内容转变为“传统音乐”积淀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的自然逻辑规律。历史进程中的时代文化背景造就了一代音乐家,然而,也正是由于优秀音乐家们的不甘心臣服于传统常规思维模式并力图锐意革新而激发出的新成果,才汇集成为一个新的音乐思潮,才有可能对当时的时代产生强大的艺术推动力。
在中国音乐的艺术发展历程中,新的音乐形式与内容也同样出现了丰富多彩、绚丽迷人的景象。盛唐时代的燕乐、大曲、法曲、坐部伎等音乐文化景观,犹如她的经济一样繁荣,曾受到全世界关注。在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京剧,今天也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20世纪初以宣传科学精神、呼唤富国强兵的“学堂乐歌”,可谓中国的新式歌曲,曾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20世纪30年代以“国立音专”为中心的专业音乐家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吸取民族音调创作的一批艺术歌曲,今天也已成为中国声乐教学比赛曲目中的经典。在40年代年的延安“鲁艺”文化运动中,综合民间歌剧和西洋歌剧形式,创造出的民族新歌剧,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进代表。琵琶传统名曲《夕阳箫鼓》,在20世纪初,被上海大同乐会改编为民乐合奏,出现了古曲新编的再创造表演,启迪了音乐人的创新意识,这一切可称为现代“新民乐”的启蒙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彭修文先生的民族管弦乐曲的创作与表演实践,是中国民族管弦乐步入交响性音乐的标志。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的创作实践引发了民族管弦乐器法和配器法教材的新作问世,出现了大学音乐专业的民族管弦乐法作曲课教学,更可贵的是,由此又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民乐发展方向和价值观的再度审视与学术争鸣。彭修文的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唤起了大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意义绝不仅限于音乐事业本身”。近年来,中华乐坛出现了一些中小型室内乐团,诸如女子十二乐坊、北京的“五朵金花”等,都展示了中华民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她们的艺术创造与表演,使传统音乐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让现代音乐听众“从熟悉的乐声中听出了陌生,从陌生中得到了审美感悟”。“民族音乐不是一味的传统,更不是墨守成规,虽然不会割断本国的历史文化,但作为一个永久性的东西,也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剖析现代民乐的优点与缺陷
年,国内沉寂了两年的“女子十二乐坊”在制作人王晓京的带领下转战日本,以一种新的形式演绎了中国的民乐,并在世界舞台上迅速蹿红。这无疑是向中国音乐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新民乐”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民乐”一词现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理解为“那种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源,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并结合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特有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术以及包含了欧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观念而形成的有独特视听效果和时代风格的新的民乐演奏形式。”“新民乐”的产生在给中国的传统民乐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新民乐”的特点
(一)曲目通俗化,更易让人接受
世界是在不断发展的,而文化也应该是不断进步的。中国的传统民乐流传了几千年,包含了无数音乐家的热忱与心血,同样的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缺乏新鲜血液的滋养。就如同中国的唐诗一般,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更是有李白杜甫等千古留名。他们达到了一定的顶峰,却也使唐诗成为了一种传奇,一座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山。传统民乐也是这样,提到二胡就是《二泉映月》,提到古筝就是《高山流水》,这些高雅音乐对现代人来说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也许很多人都听过,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其中的韵味?在这个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盛行的时代,或许像这样通俗易上口的音乐才更会让人所接受吧。“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她们的专辑里有着《阿拉木汗》、《刘三姐》、《小河淌水》这样的曲目,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进行改编,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多了些生活的趣味,少了些严肃的政治色彩,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让流淌着高雅血液的民乐通俗化,让更多的人接受甚至是喜欢。
(二)动感的节奏,恢宏的气势
传统民乐是以慢著称的。《春江花月夜》的悠扬婉转,《梁祝》的缠绵悱恻,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新民乐”更注重的是动感的节奏。她们的乐曲节奏中融入了爵士乐、拉丁乐、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风格轻松自由,节奏明快。如《自由》一曲就是由两把二胡和两架扬琴共同演绎的,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鲜明的节奏使之常被用于健美操的背景音乐。就气势而言,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乐曲加入了大量的电声伴奏,具有更加丰满的音响效果。如她们的原创乐曲《辉煌》,由多种民族乐器和电声乐器演奏,与传统民乐合奏相比,具有更加恢宏的气势,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小议新民乐探讨的文献综述
摘要:新民乐,一个现今正如火如荼,却也饱受争议的音乐现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新民乐是否能取代传统民乐成为民族音乐的主流,更多的是新民乐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作为一项新事物,受到非议和批评时无可厚非的,这可以促使其更好地进行反思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清发展的前景,更好地进行理性发展。本文主要是从新民乐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与传统民乐的比较以及新民乐的不足之处和其发展前景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探索适合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民乐;传统民乐;优势;不足
纵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曾经出现过许多类似“新民乐”的概念,比如:新民歌、新歌剧、新音乐文化、新音乐运动、民族新音乐、新秧歌运动等。这些概念都在强调一个“新”字,“新民乐”也不例外。对于“新民乐”的概念,马晓南在他的《关于“新民乐”的思考》一文中是这样叙述的:“所谓‘新民乐’,就是指那种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源,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并结合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特有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术以及包含了欧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观念而形成的有独特视听效果和时代风格的新的民乐演奏形式。”[1]新民乐的产生、发展、不足与它的前景,是很多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到新民乐乃至中国音乐以后的发展走向。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广纳大家之言,初步论述新民乐。
一、新民乐产生的原因
民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但近几年来民乐始终处于低谷,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有喜欢民乐曲的,也多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民乐的低迷促使了新民乐的产生。
(一)新民乐产生的第一大原因——音乐文化间的融合渗透
艺术民乐市场化之论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民族音乐的发展陷入了困惑。作为艺术工作者,如何使民族音乐走出困境,开拓民乐创作新领域,使当代民族音乐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民乐市场化
中国五千年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灿烂夺目,其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是继承传统的,保留纯正的民族音乐?还是走市场化的革新道路?作为艺术工作者,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民乐市场的低迷,一些音乐人将部分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和影视歌曲改编为民乐演奏,并配以电声伴奏。这种形式在刚出现的时候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没有持续很久,也未在音乐市场上掀起波澜。随后出现了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在组合形式上,女子十二乐坊选用了十二为年轻貌美,技艺精湛的女孩,通过声光配合加上舞蹈化的表演,首先在流行音乐市场火暴的广东包装上市。然而这一新形式没有被国内市场接受,继而转向喜爱中国文化的日本,并一炮走红。,女子十二乐坊采用先期录音,现场假弹。在音乐表演层面,她们大胆采用现代流行音乐的器乐编排手法,除琵琶演员外,其他民乐演员都采用颠覆传统的演奏方式——站势。可以这么认为,以站立的方式演奏二胡、古筝是民族音乐表演的革新。但很快这种演奏方式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为了极大的占有市场,她们采用站势,并没有在创作上有所突破,仅仅是利用外在的表演,以养眼的外形吸引观众。
随着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更多类似的民乐组合形式出现在流行音乐市场。他们多以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形式为雏形,在音乐风格上没有创新,只是为了最大利益而追随市场屈从于市场而存在。他们大胆革新,为大众提供了一条接近民族音乐的引导性道路,引导业余民乐爱好者走向专业的欣赏道路,但新民乐的“现场假奏”势必会影响到艺术表演应有的真实感,因此这种形式只能作为引导大众欣赏民乐的过渡性手段。
民族音乐市场运作的结果是改变了原有的形式,民乐该如何以传统的形式在市场中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众多聆听的是一些经音乐工作者整理的传统音乐及改编的歌曲。到七、八十年代,一些专业的作曲家开始了真正的创作。当时由于传媒的不发达,这些作品只能在广播中反复播放,娱乐的选择面也比较窄,受众的心态很单纯,所以无论是传统作品还是新的作品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流传开来。而当下的民族音乐市场,一些新创作的作品很少为业外人士熟知,更难出现在大众媒体,只是以师承的方式在本专业领域传。所以民族音乐要进入市场,大众传媒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
音乐文化产业与传统民乐思考论文
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本文着重论述音乐产业各行业分析及促进民族音乐繁荣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业
1.行业描述与现状
音像制品行业是以磁带、唱片、CD、VCD\DVD等有形实体为载体制作音乐产品,经过音乐创作、录音、加工、设计、包装、批发、运输,以物流的方式到达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最终销售给消费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数据指出,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每年给音像行业带来至少50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唱片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力图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行业特点
中秋节民乐演奏会主持词
开场曲《喜洋洋》演奏:流杯民乐
致词
男:亲爱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女:和所有到场的各位朋友们:
同:中秋节好!
男: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圆日,中秋佳节。
试论现代民乐的优势与缺点
——由“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引发的思考
摘要:中国的民乐代表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她以她独特的乐韵滋养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灵。近些年来,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将流行因素与传统民乐相结合,打破了民乐的传统模式,以骄人之姿敲开了世界的大门,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民乐,并为之疯狂。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例,将其与传统民乐进行比较,分析“新民乐”的优势与不足,希望“新民乐”能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乐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风格,使两者完美结合,让中国的民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就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民乐;传统民乐;女子十二乐坊;优势;不足
2003年,国内沉寂了两年的“女子十二乐坊”在制作人王晓京的带领下转战日本,以一种新的形式演绎了中国的民乐,并在世界舞台上迅速蹿红。这无疑是向中国音乐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新民乐”这一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民乐”一词现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理解为“那种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源,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并结合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特有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术以及包含了欧美文化模式的商品偶像、品牌等观念而形成的有独特视听效果和时代风格的新的民乐演奏形式。”[1]“新民乐”的产生在给中国的传统民乐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之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新民乐”的特点
(一)曲目通俗化,更易让人接受
民乐艺术在茶艺表演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蕴含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将茶艺表演和民乐艺术相互结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意境。本文首先对民乐艺术和茶艺表演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其次,分析了茶艺表演对民乐艺术表演的要求;最后,重点探究了在茶艺表演中。民乐艺术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茶艺表演;民乐艺术;即兴演奏;审美取向
1民乐艺术和茶艺表演的内在联系
当今社会,公众的审美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思维也不断成熟。在现代社会中,茶艺表演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将民乐艺术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可以充分地提升茶艺表演的魅力,并且全方位地展示传统茶文化特征,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现代茶艺表演是一项融合了多种艺术的表演形式,而并不是单一的艺术表达机制。民乐艺术的合理化应用,是茶文化活动艺术化的诠释和展现。
2茶艺表演对民乐艺术的要求
2.1语言表达能力.茶艺表演被视为是文化传播的活动项目。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部分观众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和民乐艺术的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以解释说明的方法,对表演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介绍,进而帮助受众群体更好地理解茶艺表演和民乐艺术。
民乐音源设计理念与技巧分析
摘要:随着IT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音乐制作方面的交流也日趋密切,有效融入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元素进行音乐创作,逐渐成为新时期的主流趋势,不管是游戏音乐领域或影视领域,音乐创作与民族音源不可分割,但从当下实际发展状况来看,民族音源研发技术并未在全球领域内形成应有的规模。不过近几年,由于市场的推动和IT行业的飞速发展,大批优秀高质的民族音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如:中音企业设计的坦克民族音源、DASHSignature公司开发设计的EMMKnagali音源、RA太阳神音源以及KongAudio系列的民族音源等。
关键词:民乐音源;音序编写;编辑技巧;设计理念
1中国IT民乐音源的设计理念
总体来说,IT民乐音源主要以一种程序形式存在,是以计算机设备为载体的虚拟乐器,其设计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富有特色的个性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五个特点:1.1音色多元化。民乐音源在IT领域的利用,进一步充实了音色概念,传统观念下,主要将音色看作是以下内容“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而在IT民乐当中,无论什么声音均能够作为它的“音色”。与此同时,IT民乐音源音色少则一种,多则多种多样,还有一些IT民乐音源可以直接将一段声音采样当作音色。IT民乐音源中,融入哪几种音色,或选择哪种音色,相关设计者完全可以自由决定,结合音乐设计需要进行适当选择。与传统乐器相比,多元化的音色类型使IT民乐音源能够呈现出更加形象、生动的意境。当传统乐器展现某种现实声音时,例如脚步声、风雨声以及人声等等,所借助的方式是尽可能地运用近似的音色去模仿它们。这样能让具体的声音变得更加抽象,听众多少会遗漏其中一部分原始声音传递出来的信息。而通过IT民乐音源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声音片段直接导入“乐器”,这种表达方式比较直观、具体,能够为广大听众提供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1.2控制方式高科技化。IT民乐音源具有信息时代的鲜明特征,其中融入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利用任何可以输送数字信息的设备实施全面控制,比如数字钢琴、MIDI控制器、数字小提琴、压力传感器和数字激光传感器等。除此之外,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将数字信息发送出去,并进行控制,使不同地域的设计者针对同一IT民乐作品进行集体创作。现代化的科技设备进一步增加了IT民乐音源的控制形式,充分丰富了IT民乐音源的表现力。1.3设计过程有机结合化。我国传统民乐音源大多是从能够发出现实声音的乐器开始,随后能够创作出相应的音乐作品,在创作民乐音源过程中,其中的作品构思、声音设计两项工作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IT民乐音源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设计者最终成果,按照作品的真实情况合理挑选声源类型,实施有效的调控措施。IT民乐音源创作中,作品的核心信息,像是旋律、节奏等内容都是以一种数字形式呈现出来的,如此,能够赋予这音符以双重身份,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第一种和传统音乐比较相似,类似于乐谱的存在形式。第二则对计算机中的“乐器”演奏性能进行全面控制,这也是IT民族音源的独有特征。这样使得传统音乐中乐器设计与作品创作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整体。1.4演出形式多样化。由于众多周边设备的参与,所以IT民乐音源在演出形式上表现出一种多样化特征。1.4.1智能化与自动化。演奏者可以先将具体的控制信息输送至计算机设备当中,随后利用计算机设备相关控制程序,操控音乐进行演出。这使得IT民乐音源的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将各种演出必备信息储存进计算机设备,随后的演出过程中只需鼠标、键盘点击操作,便能顺利输出IT民乐音源,圆满完成演出任务。1.4.2互动化。演出过程中,利用多样的数字化设备使IT民乐音源可以进行互动表演,演奏者在舞台上利用数字设备将各种演奏信号输送出去,而凭借接收各种信号,并在准确的时间内进行控制,就可以输出流场的音乐。“规定动作”,即事前排练设计好的动作有序运行的同时,可以结合现场观众实时情绪变化,灵活创造出各种“即兴动作”。通常也是相关“即兴动作”提升了整个作品的表现力,赋予IT民乐音源以一种互动性。1.4.3多媒体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状态下,传统音乐在内的多种音乐类型,其最终演出形式逐渐朝着多领域融合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在舞台中看到各种音乐、影像结合的呈现形式,设计者可以将影像作为IT民乐音源的重要部分,融入于演出的过程当中,展现出多媒体化的特点。1.4.4适用性个人化。IT民乐音源其个人化色彩比较突出,相关创作人员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设计,进而强化了“乐器”的针对性。设计过程中的音色控制工作,选择作品的表演形式,利用哪种参数能够实时控制表演流程,等多种问题只有设计人员自己清楚。
2中国IT民乐音源的编辑技术和技巧
我国将乐器的发声原理作为划分乐器类型的根据,主要分为拉奏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四种。在IT领域的MIDI音乐制作之中,作品成功与否在于音源的选择。在中国民乐音源越加多元化的背景下,众多音乐制作者需要用一种开放的胸怀对待,包容和接纳,灵活使用各种新型音色,而MIDI音序的编辑技术和技巧也已经成为音乐品质升华的关键所在。2.1拉奏乐器组的音序编写。在民族管弦乐队的编配当中,拉奏乐器凭借细腻生动的表现技巧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1.1技术选择。现阶段的拉奏乐器音色合成技术主要有四类,分别为调频合成技术、加性合成技术、减性合成技术以及波表合成技术,这些高端的技术带来了丰富且多元化的拉奏乐器音色。然而,通过相关合成技术形成的音色无法将乐器音色特征直观呈现出来,尤其是乐器音色质感。在这种情况下,以采样技术为基础创作出来的拉奏乐器受到制作人的广泛欢迎,其音色备受推崇。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音色开发领域也不断创新,物理建模技术的出现,让IT领域能够制作出更多逼真生动的拉奏乐器音色。采样音乐技术能够将真实乐器的原声录音样本全部储存下来,同时还可以通过MIDI控制器启动,其拥有充足的内存空间,能够保障音乐的流畅传输。比如,当需要加载原声二胡音色时,可以在宿主软件中直接添加MIDI音符,MIDI音符可以有效传输信息,触发二胡原声音色,相关采样音色便可以利用宿主软件内的输出端口将具体的音频数据运输到MIDI制作系统中的输出设备,最终可以听到二胡声音。2.1.2音色技巧。在IT领域的创作音乐时,相同的乐器在不同时间段中的演奏技法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胡独奏音乐创作中,前期也许会用到颤弓音色,但中期会用到滑音技巧,后期还可能会用到拨弦技巧。在音乐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胡相关演奏技巧开始出现变化,在每次改变二胡的演奏技巧时,要选择不同音色,如此,其操作便呈现出一种繁琐复杂特征,这是以传统音色为基础来说的。新时期发展过程中,音乐合成技术已完全解决了此问题,能够于各个力度层展现不同音色,即在触发相应的力度控制时,便能发出相对应的音色。将这种音色技巧灵活运用到IT领域中,能够快捷有效地制作出完美的拉奏乐器声部,对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至关重要。拉奏乐器相关音色引用时,因为单一音源其音色过于单调,容易导致音响腻烦感。针对这种状况相关音乐创作者应该合理应用音色叠置技巧合理调节音源中音色质感,使各种音源音色叠加使用,从而生成一种新型的泛音成分,赋予音乐以生机活力。在各种形式的音源中,其音色干湿比例差异明显,创作者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音源内干湿比例,优化音色。比如想要进行二胡快速乐段创作,将30%湿声音色与70%干声音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声音呈现较为清晰,呈现出一种华美动人的特征。除了可以将各种音源音色叠加处理外,还可以对软件音源乐器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乐器进行叠加处理。通过该种方法能够促进拉奏乐器呈现出一种真实效果,提高音源逼真度,赋予音乐以生机活力。2.1.3MIDI音序编写技巧。拉奏乐器组的MIDI音序编写技巧,会对拉奏乐器组的音响效果产生深入的影响。拉奏乐器组的各件乐器均具有自身独特的起始音以及释放音的设置,震动琴弦的音响变化异常丰富,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制作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为提高拉奏乐器组MIDI演奏效果的真实性,将音色强弱变化呈现出来,需要借助相关MIDI控制器来调节信息,促进灵活演奏。相关音量控制器可以对拉奏乐器组各个声部变化进行全面控制,通过实时录制方法写入,对声部音量进行平滑控制。录制时,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位真实演奏者,结合旋律线条形式规律,根据自己的演奏感觉录入控制器。如果将控制器推子当成琴弓,利用力度控制器实施调节工作,能够对乐器音量细腻变化进行灵活调控。向上拉动推子就像是增加乐器拉弓力度,可以提高乐器音量;向下拽推子就像是减少乐器弓上拉力,降低乐器音量。2.2弹拨乐器组的音序编写。弹拨乐器组是中国民乐所特有的乐器形式,其声音特征、演奏技巧和发声方式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管弦乐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弹奏乐器的音色具有明亮、清脆的特征。右手有两种不同的弹奏方法,一是用拨子,二是戴假指甲。右手技巧发挥充分,例如轮、勾、弹挑、滚、抹、扣、分、划、摭、拍、拂、提、摘等。在右手技巧逐渐扩充的条件下,左手的擞、煞、按、吟、绞、推、纵、起、挽、伏等技巧也逐渐发展起来。2.2.1技术选择。在弹拨乐器组的各种音色合成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是采样技术。由于弹拨乐器组的演奏技法以及音响效果较为独特,尚无一种合成技术能够把现实乐器音色真实还原出来。因此可以说采样技术是一种高超的合成技术,音乐市场中的各种弹拨乐器音色通常都是以采样合成技术为基础研制出来的。弹拨乐器组凭借其丰富的演奏技巧,KongAudi民族音源以及坦克采样器皆为较好的选择。2.2.2音色技巧。同拉奏乐器组相似,大量弹拨乐器组音色一样可以实施分层处理,音乐弹拨乐器相关演奏技法比较多元化,以变更MIDI轨的方式去变更音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例如,在一段琵琶中分别使用了推弦、勾弦、打音、抹弦等各种演奏技法,利用力度分层技术快捷且精准地制作出琵琶声部。在弹拨乐器组当中,不同音源的相同音色的叠置使用的频率并不高,由于弹拨乐器拥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相同音源中的不同音色组合起来,其融合度相对变小,如果添加其他音色叠置,更会导致弹拨乐器组声部的混乱。在音源采样器中,真实乐器和音色叠置并不常见。如果弹拨乐器单独演奏,通过真实乐器进行录音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究其原因是音色不会因质上的差别而对乐器的频谱范围产生影响。2.2.3MIDI音序编写技巧MIDI音序编写对于弹拨乐器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弹拨乐器相关演奏手法比较丰富,同时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从固定音色角度上分析,利用MIDI音序编写可以强化乐器真实效果。其在调节起始音、释放音的过程中,由于弹拨乐器组大部分音色呈现出一种颗粒性特征,不能实现长音演奏,因此即使调节起始音或释放音也没有太大意义。2.3吹奏乐器组的音序编写。在IT应用领域,吹奏乐器组的音色在声音上与演奏方法上,均有不俗的表现,绝大多数的演奏技巧均能较好体现。2.3.1技术选择在吹奏乐器组的音色合成方面,通常也是使用采样技术,把吹奏乐器组音色真实再现出来,突出其音色特征,还原演奏技法。吹奏乐器音色拥有较多的音源数量,选择范围广,音源抉择过程中,大部分会参照其演奏技法。2.3.2音色技巧吹奏乐器组中经常能够看到音色分层现象,尤其是在像笛子、唢呐这类演奏技法极为丰富的乐器上,表现更为突出。比方说,在演奏中,会人为地于强抬前添加笛子声部倚音,因此大量笛子音色中拥有明显的倚音力度分层,在MIDI音符高出一个力度的情况下,倚音会自动诞生,当低于一个力度的条件下,倚音便会消失。其中南萧和埙等吹奏乐器中并不经常看到分层音色。吹奏乐器凭借强烈的个性特征,几乎无法进行音色叠置,同时也不常和真实乐器进行结合。2.3.3MIDI音序编写技巧。吹奏乐器组相关乐器通常是利用气息推动乐器发声,因此在编写管乐器组MIDI音序时应该加强乐器换气点的重视,将呼吸控制器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吹奏乐器组内各种乐器在释放时间、音色和起音时间等各个方面有不同的特色。通过MIDI音序编写方法还原乐器演奏技法,应该结合更加高级的演奏技法对控制器信息进行调节。2.4打击乐器组的音序编写。中国的民族打击乐从传统上的进行划分,可以分成钟、锣、板、鼓以及钹等五种。倘若将制造材料作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其划分为皮革、金属、竹木三种形式。打击乐器组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其乐曲演奏技能也十分多样化,乐器拥有鲜明个性特征,地方特色突出。IT领域中的MIDI音乐创作设计,其打击乐器音色模仿度较高,从音序技巧方面来看,比较简单,通过正常方法可以将乐器音响效果真实模拟出来。2.4.1技术选择。大部分情况下,相关打击乐器时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较短的特征,因此音色合成难度较低。传统形式下,合成器、硬件音源中的打击音色数量不多。但在音色合成技术逐渐壮大的基础上,利用采样技术就能简单形成预期的打击乐效果。现阶段的民族打击乐音源非常多,部分是利用采样技术创作音源,像是GIGA音色、KongAudio;同时还有以波表技术为基础创作合成的音源,例如坦克音源,在上述两种合成技术条件下,打击乐音色呈现效果也十分不错。2.4.2音色技巧。力度能够影响打击乐效果,力度调节是设计打击乐声部音序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打击乐通常不会存在力度分层技术,利用力度可以控制打击乐器音量,有助于调节打击乐中各个声部的平衡性。中国民族传统打击乐器拥有鲜明个性特征,同时其音源合成技术也较为高超,因此通常不会与相同音色进行叠置,也很少会看见真实打击乐进行叠置。2.4.3MIDI音序编写技巧。打击乐器组音序编写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每件乐器的声场排布以及声部的平衡。所有打击乐器必须使用的技巧是量化技巧,量化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精确量化,第二是人性量化。精确量化主要是指针对各个打击乐器声部进行全面的节拍调整,使节拍对齐,简而言之,就是保证打击乐在准确的节拍位置出现,避免延迟现象的出现。人性量化主要指在打击乐多种声部中融入人性化成分,在现实的打击乐各个声部中,无法保证全部的打击乐器能够准确演奏出节拍,必定会出现延迟现象。因此当IT领域中实施编辑MIDI音序工作时,可以通过人为方法,把个别打击乐进行适度位移,通过该种方法,能够提高打击乐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