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21:2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间音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的地位探索

摘要: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了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阐迷了民间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地位和发展趋势

中国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拟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试图厘清其引领作用与影响。

一、从发展脉络看民间音乐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秦以前、秦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当代。从这四个时期可看出其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表现。

(一)先秦时期的《诗经》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地位和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了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阐迷了民间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引领作用。

中国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拟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剖析,试图厘清其引领作用与影响。

一、从发展脉络看民间音乐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代:秦以前、秦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当代。从这四个时期可看出其在历史上的引领作用表现。

(一)先秦时期的《诗经》

查看全文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应用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瑰宝,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应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具有重要文化传承意义,也是促进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必要性,并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向来都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着体系丰富、数量庞大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师范学校来说,在音乐教育中有效的应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度与认可度,从而为传承发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满足音乐教育体系课程改革的基本需求。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改革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校教育体系,积极主动的去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民间特色以及人文风貌的文化形象,来作为各类教学课程的应用内容,以此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除了创新性的应用教育部门提供的音乐教材外,还应该加大融入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内容。进而充分发挥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的丰富性和延伸性。民族民间音乐一直都是各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不同民族拥有着不同的文化情感和精神风貌,音乐最能体现本民族思想和灵魂。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尤其是师范类学校的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也可进一步扩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如果在培养过程中不仅有效的应用本土音乐文化,将会导致演唱、演奏本土音乐人才的断层,甚至资源枯竭。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师范学校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满足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应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非常必要。(二)满足全球视野下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化是现今各个教育领域不断发展的基本诉求,在全球视野下各国家的教育风向也在不断改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地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文化的大同,是全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必需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全球视野下,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也是音乐文化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全球视野下,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必须审时度势,认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保持自身音乐教育的开放性,在积极吸收接纳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坚持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应用,进而丰富自身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满足全球视野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用现状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的传承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民间音乐就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我国的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与特色,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我国当前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堪忧,亟需找到传承和发展的路径。职业院校民间音乐教育理应肩负起传承与弘扬民间音乐的重任,依托民间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民间音乐;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音乐素养

在我国,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凝结着人民智慧的一种音乐表现方式,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群众性以及多功能性。职业院校的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其关乎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民间音乐元素融入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民间音乐元素的开发以及利用。

一、民间音乐的定义

民间音乐,简称民乐、民歌、民谣,又称民间短篇诗歌、民俗音乐、民间歌谣等。“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是国际民间音乐协会对民间音乐的定义。也可以说,民间音乐的传播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身传授所得。民间音乐反映的是本地域、民族、文化的特色,展现的是本地区的文化特征。我国的民间音乐艺术,是当今世界独具特色和表现力的一种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核心和基础。其表现范围包含歌曲、简单乐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调步调。

二、民间音乐的教育意义

查看全文

彝族流行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分析

摘要: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底蕴,并各具魅力,是中华民族音乐宝藏中一块璀璨的瑰宝。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许多音乐人积极创新,将流行音乐融入本土民族音乐的创作中,涌现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流行音乐作品。本文从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创作题材三个方面对我国近年来彝族流行音乐与本民族民间音乐融合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碰撞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

关键词:彝族;流行音乐;融合;创作特征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山水地灵,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早期也是游牧民族,他们喜爱摔跤、骑马、狩猎,后来伴随着农耕生活,由于光照强烈,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很高。早期的游牧生活激发出他们的野性和自由,他们呼远山,抚流水,男儿俊姑娘俏,山好水好嗓音好,“会说话就会唱歌”,说的正是彝族青年们。他们大多拥有一副令人痴迷的嗓音,有狂野、浑厚,也有细腻、清亮。自90年代以“山鹰组合”“彝人制造”为代表的彝族原创流行音乐唱响中国歌坛之后,他们自然淳朴的歌声和浑然天成的和声带着浓郁民族风情和精神得到了各方好评,并得到中国流行乐坛极大关注与赞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彝族流行音乐的光芒。近几年来大热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吉克隽逸所演唱的《不要怕》《带我去山顶》;《中国好歌曲》莫西子诗的《要死就死在你手里》、贾巴阿三的《晨曦》等作品再一次将彝族流行音乐推向繁盛。而俄木果果、南玛子呷、秋风、阿夏组合、“南方叶子”“阿诺乐队”“老彝腔组合”等众多彝族原创音乐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彝族音乐成为中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创作先驱和典范。

一、彝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风格上的融合

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通俗的、口语化的音乐,它讲究的是节奏、乐感、即兴、情感的自然流露。从一开始黑人的布鲁斯出现并逐步发展,衍生出众多音乐风格,摇滚、爵士、乡村、嘻哈、索尔等,也正是由于它分支多样,充满了新鲜感,才赢得了当代年轻人的喜爱和商业市场。彝族民间音乐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是即兴填词,这种传统音乐中的随性和即兴与流行音乐是“不谋而合”的。彝族民歌丰富多样,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反映,体现着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而这与流行音乐的起源———布鲁斯,在表现方式、表达情感、唱腔等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如近年来极具代表性的并充满彝族风的歌曲———《不要怕》,这首歌本来是一首彝语民谣,加入电声乐队伴奏,演唱自由随意又饱含深情,副歌部分的自由宣泄独具感染力,更是让人们深刻体味到一种温暖与坚强。全歌就几句歌词重复,但层层的情感递进呐喊出这首歌蕴涵的精神———不要怕,你是勇敢的彝族人民!山鹰组合、彝人制造为代表的彝族歌手们开创了带有浓烈摇滚风格的民族音乐,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推广,近几年后来发展而起的彝族流行音乐风格除开早期的摇滚风格外,更有布鲁斯、舞曲、抒情流行音乐风格融入他们的创作中,那诗歌化般的精练歌词,淳朴悠扬自然天成又带着一种少数民族特有野性的歌喉,十年如一日的对民族音乐忠贞追求的精神,成就了一首首的经典歌曲。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却又充满现代气息音乐风格很好的诠释了民族音乐与流行风格相融合。

二、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旋律节奏的融合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文化教育研究

一、湖南民间音乐文化概述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地形多山地和丘陵,也不乏湖泊水系,正是这些地方孕育出了数之不尽的民歌。湖南的少数民族非常多,因各地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其音乐风格也不同。北部湖南中部地势较为平坦,人们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传承并挖掘了许多时令小调以丰富生产生活,代表作品例如《放风筝》《浏阳河》《刘海砍樵》等。湖南水系交叉盘错,当地劳动人民耳熟能详的号子较为典型,例如《澧水船夫号子》《澧水船工号子》等。这些音乐不仅能提示人物内心丰富情感,还能烘托气氛,其结构严谨、用词独特、曲体多样、别具一格,达到了极高艺术境界。

二、湖南民间音乐主要种类

湖南民间音乐按题材,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号子。山歌是湖南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演唱的曲子,在山野,在田间,在山冈,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男声多在砍柴、割草、出工时演唱,女声多在采茶、摘果和浣衣时演唱。山歌历史悠久,按其声腔又可以分为高腔、平腔、哼腔和童腔山歌。湖南山歌虽然没有北方山歌的豪放,没有西部山歌的辽阔深远,却有其独特的豪迈大气和绵柔婉约。湖南小调结构规整,以抒情为主,旋律委婉流畅,节奏匀称。小调易学易唱,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调。湖南小调又可以分为丝弦和生活小调。丝弦小调以丝弦乐器伴唱,歌词含蓄,曲调柔和;生活小调描绘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家长里短、日常生活、人生百态,地域色彩浓厚,通常自由演唱,不用伴奏。湖南号子主要是湘、资、沅、澧水系演绎的号子,可以分为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和洞庭船工号子,在这五大水系中,湘江和资水船工号子较为相似,澧水号子流传较广,其中又以船工的劳动号子流传最广。

三、湖南民间音乐特色

民间音乐简单、婉转、清新、耐人寻味,湖南民间音乐也是如此。从旋律、音阶调式、节奏节拍等方面来看,湖南民间音乐独具一格。(一)音阶调式。在音阶调式上,湖南民间音乐也和当地语音和语调有很大关系。湖南号子按水系分为五大水系号子,这其中湘江和资水船工号子音阶调式相似,澧水和沅水在湘西纵横,流经西南方言区,也有相似之处,八百里洞庭则吸收了各水系的特色,呈现自身特色。湘江船工号子以6123四声和61235五声调式音阶为主,资水旋律由613三声和6135四声音调构成,主要为羽式调。澧水调式丰富,宫、羽、徵均得到采用。由于其在行船过程中形成,因此也由独特的地方小调转化而成。沅水属于西南官话地区,沅水号子与澧水号子相似,四声和五声都有,主要采用羽式调。洞庭水系船工号子通常采用6135大、小三度音调,但也有612和561等音调的曲调旋律。湖南山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片区:湘方言区、西南官话区和赣、客方言区。各个片区在曲调上不同,但主要是五声音构成,由6135构成,以羽式调为主,曲调丰富。除此之外,湖南山歌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徵”音,其可以上入羽音,下入角音,在湖南山歌中发挥了其独一无二的作用。湖南小调主要采用徵调式,但也有宫调式和商调式,大、小三度音阶的进阶音出现频繁。(二)音乐旋律。在音乐旋律上,湖南民间音乐呈现了与湖南人民劳动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征。无论是田间耕作时唱的劳动号子,还是山间劳作的山歌,抑或是分享生活乐趣、歌唱世界万物的小调,都和当时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相关联。号子的旋律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湘水、沅水、资水、澧水和洞庭水系的船工号子演唱和音乐风格都各不相同。例如湘江船工号子采取领唱自由且拖腔长,还有长领、长和的形式,而资水船工号子领唱部分以短促的高音和爆发性强的长音为主,和唱部分重复固定的旋律。湖南山歌在旋律上变化较大,节奏舒缓,曲调多滑音、倚音和甩腔。湖南山歌也与湖南人民的耕作劳动息息相关,因此注重娱乐性。它不如号子铿锵有力,也不如小调绵柔多情,但它表达出人民的淳朴和野性,例如《郎在外面打山歌》《隔河望见荷花开》《对着妹妹唱山歌》等。湖南小调通常为独唱,对唱较少。小调以旋律优美婉转为特点,但也有大跳音阶,起伏较大,例如《洗菜心》《思情鬼歌》等。(三)节奏节拍。“节奏是旋律的生命”,节奏的快慢、简单性、复杂性等都会直接影响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在节奏节拍上,湖南民间音乐也有其独特风格,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分为结构规整和结构不规整、带有疏散倾向的节奏节拍。在湖南的民间音乐中,号子、小调和山歌节奏单一、统一,一般是四二拍和四四拍,节奏感强。号子比较突出,节奏突出、强弱对比明显、坚稳有力。而湖南山歌通常有固定节奏,用以突出主题,强化形象,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湖南山歌中,也有不规整的节奏,节拍丰富多变,有多单拍子和复拍子,具有疏散倾向,不受速度约束,也不受动作、舞蹈动作、乐器等伴奏的影响,演唱时往往会增加临时长音、延留音和切分音。有些山歌甚至不用小节划分,节拍非常自由,例如《对着妹妹唱山歌》等。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艺术论文

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西方音乐为核心,忽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为主,理论知识上重视西方乐理、音乐史,音乐实践中又以美声唱法、钢琴、西方交响乐等更受关注,而关于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内容比较少。这种观念导向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认知有边缘化的倾向。

2.社会和家庭对传统音乐文化重视程度较低,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民间音乐都持鄙视和压制的态度,因而其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民间音乐更多是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实用功利的驱使下,父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长期漠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文化缺少认同感,人文素养浅薄,精神家园缺失。

3.大学音乐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与独立性

查看全文

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能够接触到的音乐文化和音乐题材越发增多,各种新奇的音乐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而民族民间音乐艺术逐渐失去了许多可供其长期发展的渠道。国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音乐文化遗产,坚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音乐地位。本文首先对音乐艺术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后又对传承现状以及保护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策略

本文所描述的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特指在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音乐艺术形式。当下多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并未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许多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艺术传承岌岌可危。本着高质量保留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的根本目标,本文对其传承与保护策略展开分析,以期提高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实际质量。

1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现状

1.1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受外来因素影响程度过大。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在小范围内传播的音乐艺术,受到国内音乐市场变动的影响。音乐市场逐步打压,国内传播形势又过于缓慢,双重压力作用下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逐渐进入了低迷的发展状态中。1.2年轻人并未重视民族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在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年轻人是传承工作的主力。但目前年轻人明显对现代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等比较有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参与艺术传承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尤为艰难。1.3民族民间音乐传播方式已然落后。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中,族人们往往不认同现代媒体这种传播方式。在相关负责人与其商议开展传承保护相关工作时,他们坚持要求只在本族内进行传播与传承。而当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并未重视民族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时,这种仅在本族内开展传播行为的“原则”也就成为了限制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保护的影响因素。1.4少数人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偏见,忽视其传承价值。一些人认为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代表着“落后的音乐”,他们往往不懂得欣赏民族音乐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浅显地认为民族音乐艺术应该被新音乐形式所替代。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种观念极为错误,阻碍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展开。1.5流行音乐的发展使民族民间音乐失去传承链条。前些年,我们还能在各种艺术表演的舞台上看到以民族民歌为主打的民乐歌手,但近年这类专项歌手已经越来越少。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表演者都已经将表演重点放置在流行音乐上,缺少传承工作的“奠定者”。来自民族的民间音乐艺术似乎已经趋近于“传承枯竭”,表演者找不到愿意主动传承的学生,社会人群也未能对传承工作有所重视。民间音乐艺术的弘扬进入了低潮期。

2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保护策略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展望

音乐是人类艺术文化的重要形态与载体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有的表达方式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更高层次地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也出现了音乐本土文化的浪潮,并引起人们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关注。河南省处于中原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省内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就是其中之一。河南民间音乐具有音乐与河南本土文化的双重性,可以说,河南民间音乐既传播了音乐,也传播了河南的本土文化,所以,研究河南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一、河南民间音乐文化概况

(一)河南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据相关文献记载,在新石器时期,河南地域就已经有了音乐。此后,随着文明进程的推进,中原人民在劳动实践中丰富了河南民间音乐的形式。河南民间音乐包括戏曲、乐器、民歌、曲艺等,并与中原地区的生活气息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民间音乐风格。河南民间音乐的种类繁多,戏曲主要有豫剧和曲剧;乐器有舞阳地区出土的骨笛、唢呐等;民歌有山歌、号子、打渔歌等;曲艺有河南坠子、安阳大鼓以及河洛大鼓等。河南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原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近期,随着笔者对河南民间音乐的调查,发现民间音乐的发展程度差别比较大,有的一直在被传承和发扬,而有的却面临着失传的现象。

(二)河南民间音乐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

新时期,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网络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给河南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虽然河南民间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佼佼者,但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河南民间音乐出现了利用旧曲调填写新词的现象,使其传唱的区域更广泛。另外,有些河南农民在河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民间音乐演绎方式,使河南民间音乐焕发新活力。

查看全文

民间音乐与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出发,探索学院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四川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实践。从而寻求地区民间音乐与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达到推进地区民间音乐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四川;民间音乐;艺术教育;传承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包括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种类,如巴山背二歌、川北薅草锣鼓、川江号子、川剧、四川清音、蜀派古琴、口弦等。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30多项,还有数不胜数的省级、州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川文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川西北地区唯一的艺术类全日制高等学校。目前该校共有绵阳、梓潼、成都三个校区;下设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文化经济学院等5个学院;涵盖音乐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表演与编导等34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因此,将地区民间音乐与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能够完善高校的艺术教学课程,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地区民间音乐的发展。

一、四川地区民间音乐在川文艺教学中的传承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采访等形式,了解到川文艺全校学生对四川民间音乐的认知情况(见表1)。通过对表1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川文艺学生对四川地区民间音乐的认知情况:(1)学生对四川地区民间音乐认知普遍偏低,大部分不知道、只有部分音乐专业学生了解少量的四川地区民间音乐。(2)音乐专业学生对四川地区民间音乐的认知高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对四川地区民间音乐的认知。(3)学生对四川地区民间音乐认知顺序依次是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音乐、歌舞音乐。认知最高的是民间歌曲,最低的是歌舞音乐。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将从川文艺的科研、教学两方面,讨论四川地区民间音乐如何与川文艺的艺术教育体系有机结合,从而在高校中建立传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四川地区民间音乐在川文艺教学中的实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