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20:40: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间美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间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逐渐变成了艺术文化的一种必然发展方向。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中,可以更好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基于此,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研究了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的应用,以期能够对现代美术设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代美术;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色彩
朝代更迭,时展,民间美术艺术经过千余载传承至今,其是各代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新的形势下,网络技术大力发展,各种思想冲击着我们,民间美术艺术也无法独善其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民间美术艺术怎样获取良好传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民间美术造型和色彩同现代美术的融合是发展的主流方向,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
民间美术源自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且服务于大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充分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比较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对人们的心理、愿望与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有效表达,传承至今不断发展,演化为民族乡土特色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民间美术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对民间美术的造型与色彩加以处理,应用于现代美术作品中,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美术要素对西部民间美术的影响
一、民族信仰对西部民间美术艺术特征的影响
我国的民间美术的发展是在民族观念以及造型艺术体系的影响下,继而发展形成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反映出了特定区域下的历史文化以及该阶段人类的审美意识,因此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会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以及所思所感融入其中,这也就是民间美术作品会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主要原因。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有着与其他区域不同,但又与该区域相适应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事迹,而正是这些与该区域相适应的区域文化,给予了创作者更多的创作源泉,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区域,农耕文化以及游牧文化有着交融发展的趋势,而正是由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碰撞,进而让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多元文化一体化的文化发展形式。在西部地区人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在西部地区中有宗教信仰以及多神信仰的居民极多,因此由于民间信仰而延伸出来的民间美术也已经融入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人们在开展民族信仰风俗活动时,会充分借助民间美术来增加民俗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古至今,人类在生活中都喜欢利用民间艺术展现民俗信仰,无论是生活中的生活器物还是开展的集体宗教活动中都展现了民间美术信仰。西部地区主要使用剪纸、木雕和砖石雕的图案等对建筑进行装饰,而且这些图案都具有其使用的价值和含义,与民俗信仰有关,例如,回族人民的衣服刺绣图案大部分是花卉图形,主要是牡丹花、梅花、月季花以及芍药花,这是伊斯兰教独特信仰的结果,美术作品中禁止出现人物图案。正是在这样一个信仰背景下,让西部地区的民间美术具备特有的象征和形象,表现出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各个不同的宗教信仰展示出不同的民间美术风格,让民间图案表现出差异化和多样化。另外,将信仰民俗结合和碰撞,使得民间美术被各个民族进行相互借鉴和结合,表现不同地域所有具有的统一性和特殊性,比如,几乎所有的寺庙建筑外观和其中的图案类型都具有汉藏文化的含义在其中。
二、信仰民俗的功利性与民间美术的实用性相关联
民俗信仰的出现受人们的利益驱使,可以个人利益,也可以是群体利益,比如预测吉凶祸福、祭祀祈福、避灾远祸等行为都与人们的一些利益有关,这些利益可以是健康、经济等方面。以前人们进行巫术活动和宗教活动,都是借助原始美术将原始的宗教信仰观念表现出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民间美术的价值没有改变,还是为信仰和宗教活动提供服务,逐渐使得信仰民俗的功利性与民间美术的实用性相关联。地区的信仰民俗中所使用的美术要素是人们用来表现对佛、神、鬼以及先祖的祭拜和崇敬,这其中也包括对一些神像、佛像在制作中的泥塑、砖石雕、壁画、唐卡等,还有一些举办祭祀活动使用的供奉品和器具,比如神龛、金器、银器、法器等。充分体现出西部地区信仰民俗的情况和特点,一般都是祈求钱财、祈求平安、消除灾难、生命延续等,以及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如,因个人原因发生错误等,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方式,主要是为了体现出功利性的作用,然后再呈现出审美的特点以及艺术表现的实质。民间信仰要在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基础上,展现出民间美术神灵的影响力,可以使人们的心理得到不同程度的归属感以及满足感,得到神灵的庇护,他们的信仰可以通过民间美术得到比较明确、真实的回馈,因而将宗教信仰转化成一种清晰的、明朗的艺术表现形态,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看不到、摸不着的神灵,包括,雕像、绘画等方式,从而由比较抽象的民族信仰呈现出一种比较形象、直观的形象,进而使民众所信仰的事物可以有一种具体的托付形式,从而使信仰得到最大程度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寺庙为了自身的发展,扩大受众,不断在强化佛经佛法,以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受众,获得更多人的信奉。宗教信仰一般都呈现出现代化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在心里可以领悟到其存在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从而在信仰表现上用美术作品来体现出来,如,雕塑、故事画等,使抽象的佛教经典,通过创造以及思维想象,以高技术的绘画手段生动形象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无形之中感染着、教育着信众。
三、信仰民俗的类型决定了民间美术的造型艺术
从信仰民俗中美术的根本来说,可以具体的体现出抽象的信仰对象,这是社会群众在长时间信仰中对信仰对象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信仰对象通过通俗易懂的手段展现出来。在民间信仰中,美术实际上群众对一些鬼神等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包含建筑、雕刻、绘画等;比如雕塑、唐卡、图案、壁画等。社会群众的生活经验和观念会对美术作品产生直接影响,根据信仰对象具有的特征可以赋予指定的形象、美术色彩以及造型,比如在绘画佛像时就需要拥有严密的造型度量系统,其中包含造型规律和理念,在绘画时一定要参照佛经上的规定进行,不可以随便改动,更不能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绘制,在西部地区的任何区域,无论经过谁绘制都会绘画出相同的造型,拥有程式化的一方面,具有固定的艺术形象。假如信仰民俗中还未将某一个事物作为信仰对象时,就不会出现这个事物的造型。信仰民俗是西部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民间信仰经常出现在西部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艺术创作之中。信仰民俗正在不断创新和变化,西部地区的民间美术创作也在随之改变,在民间许多艺术家都会以自己对信仰民俗的理解应用线条、用色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大多数的西部民族地区中的民间艺术都是根据民俗信仰中人们对佛、神、鬼等的崇拜而造就的美术画作,其中也包括宗教和民间人们信仰神的泥塑、雕刻、笔画等以及宗教祭祀时的工具,如金银器皿、法杖等,所有的民间艺术作品都是以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信仰为基础而创作出的,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信仰民俗的历史轨迹对民间美术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此发展过程中信仰民俗影响民间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题材提供了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信仰民俗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走向。大多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离不开信仰民俗的支持,在西部地区民间美术作品中大多数作品或多或少的都包含信仰民俗,西部地区民间美术作品中宗教艺术占绝大数,并影响着西部地区当地居民的审美能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的作用
1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1.1民间美术的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不同美术样式。和内涵的理解小学生年龄小,对美术样式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绘画中基本都是符号化的绘画方式,比如小鸟的头就是圆形的,房子就是由三角形和四方形构成的。这样的绘画缺乏新意,比较模式化。引入民间美术,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素材,激发小学生美术创造力与想象力,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新画法和新符号,这样学生的绘画作品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内含也会更加深刻。1.2民间美术的合理开发有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丰富。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把优秀的民间美术引入学校课堂,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步骤。如民间美术中的编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都能够作为乡镇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通过寻访民间艺人和参观等活动,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艺术特色,了解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这些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多姿多彩。1.3民间美术的渗透运用有利于多学科的融合贯穿。艺术教育不能囿于音乐美术等教育活动,而应该从整体教育观念出发,渗透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将民间美术与语文、音乐、舞蹈、体育等其他学科相整合,作学科间知识的互动链接。比如剪纸中的戏曲剪纸,它就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色彩艺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民间美术与历史地理的关系,承载历史和地域符号特点,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学习;再比如欣赏家乡的汉画像砖,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温习了历史知识。民间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把民间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贯通、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民间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良好运用
2.1深入学生欣赏美术的范围,培养学生审美品味。教师通过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之后,应该明确民间美术对于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增强培养学生欣赏良好的民间艺术的习惯的力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构建简单的知识构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形式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基本形式,内在价值等,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从而为自己的创造提供良好的范本,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品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多彩的剪纸———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搜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以动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认真观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促使学生在进行直观欣赏的同时,对于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播放,让学生在作品中摸索一些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创造。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采取各种形式搜集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在其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课堂时间将自己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其他学生,从而有效扩大学生所涉猎的美术范围,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和理解的能力。2.2通过民间美术作品的作用,促使美术课堂更加充实。在我国的应试教育系统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在乎理论知识的讲述,小学美术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当涉及到美术作品,教师会将作者的详细信息和作品的完成方式等具象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感性部分。因此,教师不应该再局限于教材,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教学内容充分吸引。由于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小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地区的风俗习惯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更多的引入该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增加学生与美术之间的亲近感,促进学生能够以更加简单的方式了解美术作品,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艺术。因此,民间艺术作品当中有很多的美术元素是非常经典的,教师将蕴含在作品当中的常用元素提取出来,让学生能够明确的将其加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且,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从而实现学生的美术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比如,在节日期间,一些大商场会挂出很多灯笼,粘贴具有民族特色的贴画,上面的图案并不复杂,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并能从中感受到很多情绪,教师将其拍摄下来,也可以在班级粘贴这些画,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结合这些画讲述作品产生的背景,表达的意义,从而完善学生的美术体系的构建。教师鼓励学生采取除去课堂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民间美术的艺术气息。2.3通过与民间美术作品的有效联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不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间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造诣。但是,教师需要意识到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材的内容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感受和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不断丰富自己。比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撕画艺术”时,教师让学生在进行一定程度基础知识了解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角度进行撕画作品的创造。小学生可以撕出自己喜欢的事物,也可以撕出想象中的事物。虽然学生完成的作品只能够大概明确其美术轮廓,但是却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能被调动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还是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拓展小学美术教学范围。小学生从民间美术中能够学习更多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在传承和发展它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其更好的为当代美术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民间美术造型审美之探
摘要: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历代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融入生活当中的美术形式。民俗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基础,民间文化趋同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创作和发展,形成了对同一文化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综合造型能够深刻体会出劳动人民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皮影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是在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的综合静态艺术基础上,加上舞蹈、表演等动态造型艺术的展示过程。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经由民间艺人予以融合与创新,成为表演和观看、制作和操作的综合造型艺术,人的参与使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变得更加有活力。
一、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审美样式
民间美术综合造型形态随意、自由,并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准则,综合起来却离不开这几个方面:创意式、对称式、散点式、意象式、时空交错式。
1.创意式
民间美术研究论文
一、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一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一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二、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传统民间美术艺术设计研究
摘要:民间美术是群体性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独特的符号系统、含蓄寓意的表现方法和多元的造型形式,可以达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关键词:民间美术;广度与延伸;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美术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的源头,从原始艺术发展而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非常深远,包括在衣食住行、风俗礼仪、节令习俗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是历史最长、群众参与最多、地域文化有特征性、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社会生活需要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形态各异的灿烂文化,称为民间艺术。
1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探讨“民间”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为具有平民百姓、乡土基层和通俗普及的意思,又可理解为人民中间和人民之间的表达。民间美术这一词还没有准确的界定与解读,目前有民间美术、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美术、民艺等表达。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而言的一个独立概念,是以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主要是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劳动群众既是民间美术的创造者也是民间美术的喜爱者和使用者。在日本没有民间美术这个词,日本的辞书中把民艺作为民众艺术的简称。日本著名的民艺学家、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在其代表作《工艺文化》中,对民艺一词可以理解为以工匠为主体,以实用为第一目的,为民众的生活而制作的器物以及把价廉物美作为其生产宗旨。在传统民间文化中,主流是源于民间民众文化但其中仍蕴含着深远的史前文化与原始文化艺术。在民间文化生活中,民众面对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像龙、蛇、鱼、蛙、凤凰、羊、鹿、龟,植物形象如向日葵等形象,都能在民间艺术的作品中可见。这些老祖宗崇拜的原始文化符号均作为图腾保护神的形象,这就是在民间老百姓眼中的神奇的文化缩影,同时也传承着原始文化的神灵观念、图腾崇拜、生生不息等核心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民间美术观念中更多地表现为生命观念,包括对生命繁衍、身体健康长寿等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愿望的表达。如在剪纸作品中的“老鼠嫁女”、“老鼠吃葡萄”、“兔儿吃白菜”、“鱼”及“葫芦”等造型丰富多样。在民间美术中老鼠、兔子、鱼及葫芦都是吉祥特征的代表,寓意繁衍能力极强。因而,民间艺术中再现的这些动植物形象大都包含有祝福生命繁衍的意义,从作品中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世俗文化观念。在民间生活中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地区,从娃娃出生开始,家里的亲戚都要送各种各样的用面做成的面羊,祝福孩子健康的长大;南北方在老人过寿的时候都要献上用面做成的寿桃,寓意老人健康长寿。这些面羊、寿桃虽说是老百姓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的东西,普遍的家庭中的食品一旦作为仪礼将发挥着传承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眼中的文化积淀。民间文化中的世俗文化观念从古至今还表现在对于长生、健康、多子、升官、发财等人们的普遍愿望,根植于人类最根本的观念之中,而民间艺术却从不忌讳其俗气。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蛇盘兔”、“鸟衔鱼”、“鱼戏莲”等主题,这些图案都是表现了传统文化之中的阴阳观念,阴与阳的观念隐喻着阴阳交合、化生万物的涵义,同样出现的扣碗、扣碟的图案也是天与地、阴与阳相融的形象。民间美术作品中还有利用语义的谐音和画面的某些象征意义结合起来,比如金鱼、鱼缸寓意金玉满堂、蝙蝠形象为福及好运的代表、喜鹊登梅的画面代表“喜”上“眉”梢等等。这些日常生活场景的塑造与再现是普通的创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艺术感悟,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升华。这些寓意、谐音、符号化的形象,民间艺术家在其基础上糅合了主观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一定的烂漫主义色彩。民间美术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联系,表达世俗的文化愿望,如今在街道两旁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中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胖阿福”的形态,这就是取材于民间中的无锡惠山泥人,一个怀抱瑞兽的娃娃,憨态可掬的形象又与民间之中的福气相连,带来了和谐与正能量的化身。同时通过民间故事赋予其某种神话内涵,将其纳入象征体系之中,这种文化积淀也代表了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发展,世俗愿望与世俗理想的文化共融以及原始文化的活态传承,在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也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所以民间艺术文化是由原始艺术文化为发端,其组成中又融合了世俗文化特征,主要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
2民间美术传达的文化传承
浅析民间美术中的喜剧性美感
民间美术的美学体系具有鲜明的人类群体性特征,这是由创作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根源、创造动机、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喜剧性则是民间美术美学体系中善良祝愿的乐观理想对美感形态范畴的必然规定,主要可以分为:
一、稚拙美。这是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直接继承来的、最能体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憨稚的美感范畴。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即是指儿童绘画中那种幼稚天真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各品种门类中,都是贯穿全局的共性的风格,形成了民间美术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宇宙、表达意义。这种稚拙美按照中国美学的传统格式,可以称为“稚趣”。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令人由衷地绽开笑颜。但它又不是像崇高那样严重的令人震惊的不和谐,甚至也还达不到“滑稽”的不和谐程度,它是一种最轻量级的不和谐形态,它带来的笑,是如同大人看到小孩子那种不准确、不熟练的憨稚举动而觉得可亲可爱的笑,而不是滑稽带来的嘲笑或大笑。
民间美术的作者大多是成人而不是儿童,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广泛而鲜明的稚拙特征呢?这是因为:第一,非专业性。民间美术的作者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即使像木版年画、皮影、陶瓷(区别于宫廷用品)等具有专业作坊性质的品种,也是下层劳动者的一种副业。由于农业生产和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进行十分精制的、费时费料的制作,只能采用身边廉价的材料,以很快的速度制作,因此不可能拥有玉雕、牙雕之类的高贵材料和悠闲的情致。在全民性的制作活动中,老百姓的作品不是按专业训练的技术来“正确地”描绘出事物的比例、结构,而是写其大意,表现出不准确、不合比例、粗疏等特点。第二,自娱性。普通老百姓创作民间艺术品时,不是强制性的劳动,而是表达理想愿望、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具有自娱性。人们按自己的想象即兴制造,随意性强,自由度大,不受别人的限制,结果就有了如儿童画般的异想天开的趣味。第三,传承性。由于民间美术创作者世代集体传承的程式是在很久以前就定型了的,他们世世代代继承着这种程式,并且在这种程式的教育下形成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历代新的创造也是在这种浑沌结构的造型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历代民间美术作品总是透露出生命初期的蓬勃和天真。第四,表意性。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他们不追求写实与模仿的逼真,而是注重表达意义。出于表意符号性的目的,他们有意识地突出表意需要强调的部分,而缩小、简化表意不需要强调的部分。这样就使物象失去了本身形态的自然比例结构,而造成不和谐——儿童画般的稚气。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合目的性的实践在斗争过程中已确定地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客体现实作为敌对力量已成为缺乏存在根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摆弄的存在……这种失去存在根据的存在,自然暴露出它内容的空虚,暴露出它的违反规律性,实质上成了假的、可笑的形式。”这就是说,在这个斗争中,善以假的外在形态战胜了恶的真实(规律性),从而体现了善战胜恶的人民理想,体现了善战胜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规律,暴露了恶的真——局部的、暂时的现实规律实为违反本质规律的假与丑。曹雪芹的诗句极恰当地体现这个善的胜利:“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滑稽的审美效应和美学价值,也是一切艺术假定性的美学基础。
滑稽在民间美术中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按中国美学术语的格式,可将滑稽称为“谐趣”,即谐谑之美。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善(目的性)压倒真(规律性),而构成了象征、写意、主宰万物的自由。凡属比例、结构的失调,都可以造成滑稽的审美感受。如《西游记》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具有滑稽性,而唐僧因其是正常人体而无滑稽性。河南太昊庙会上传统的人祖(猴头人身)、动物头人身的十二生肖等都是滑稽造型。这其实就是一切建立在艺术假定性上的美的生命和价值的根本依据。民间许多石刻人物的头部都特大,表情鲜明,而身躯特别是下肢很小。民间艺人为了突出强调人的表情,为了传达所想表现的谐谑趣味,也为了适应石料形状的局限,创造出这种不合比例的生动活泼的造型,获得了打破人体比例和谐的平衡而具有的生机蓬勃的运动感。
民间美术研究论文
民间美术的美学体系具有鲜明的人类群体性特征,这是由创作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根源、创造动机、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所决定的。喜剧性则是民间美术美学体系中善良祝愿的乐观理想对美感形态范畴的必然规定,主要可以分为:
一、稚拙美。这是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直接继承来的、最能体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憨稚的美感范畴。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即是指儿童绘画中那种幼稚天真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各品种门类中,都是贯穿全局的共性的风格,形成了民间美术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宇宙、表达意义。这种稚拙美按照中国美学的传统格式,可以称为“稚趣”。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令人由衷地绽开笑颜。但它又不是像崇高那样严重的令人震惊的不和谐,甚至也还达不到“滑稽”的不和谐程度,它是一种最轻量级的不和谐形态,它带来的笑,是如同大人看到小孩子那种不准确、不熟练的憨稚举动而觉得可亲可爱的笑,而不是滑稽带来的嘲笑或大笑。
民间美术的作者大多是成人而不是儿童,它为什么会具有这样广泛而鲜明的稚拙特征呢?这是因为:第一,非专业性。民间美术的作者绝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即使像木版年画、皮影、陶瓷(区别于宫廷用品)等具有专业作坊性质的品种,也是下层劳动者的一种副业。由于农业生产和物质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进行十分精制的、费时费料的制作,只能采用身边廉价的材料,以很快的速度制作,因此不可能拥有玉雕、牙雕之类的高贵材料和悠闲的情致。在全民性的制作活动中,老百姓的作品不是按专业训练的技术来“正确地”描绘出事物的比例、结构,而是写其大意,表现出不准确、不合比例、粗疏等特点。第二,自娱性。普通老百姓创作民间艺术品时,不是强制性的劳动,而是表达理想愿望、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具有自娱性。人们按自己的想象即兴制造,随意性强,自由度大,不受别人的限制,结果就有了如儿童画般的异想天开的趣味。第三,传承性。由于民间美术创作者世代集体传承的程式是在很久以前就定型了的,他们世世代代继承着这种程式,并且在这种程式的教育下形成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历代新的创造也是在这种浑沌结构的造型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历代民间美术作品总是透露出生命初期的蓬勃和天真。第四,表意性。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他们不追求写实与模仿的逼真,而是注重表达意义。出于表意符号性的目的,他们有意识地突出表意需要强调的部分,而缩小、简化表意不需要强调的部分。这样就使物象失去了本身形态的自然比例结构,而造成不和谐——儿童画般的稚气。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合目的性的实践在斗争过程中已确定地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客体现实作为敌对力量已成为缺乏存在根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摆弄的存在……这种失去存在根据的存在,自然暴露出它内容的空虚,暴露出它的违反规律性,实质上成了假的、可笑的形式。”这就是说,在这个斗争中,善以假的外在形态战胜了恶的真实(规律性),从而体现了善战胜恶的人民理想,体现了善战胜恶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规律,暴露了恶的真——局部的、暂时的现实规律实为违反本质规律的假与丑。曹雪芹的诗句极恰当地体现这个善的胜利:“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滑稽的审美效应和美学价值,也是一切艺术假定性的美学基础。
滑稽在民间美术中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按中国美学术语的格式,可将滑稽称为“谐趣”,即谐谑之美。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善(目的性)压倒真(规律性),而构成了象征、写意、主宰万物的自由。凡属比例、结构的失调,都可以造成滑稽的审美感受。如《西游记》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具有滑稽性,而唐僧因其是正常人体而无滑稽性。河南太昊庙会上传统的人祖(猴头人身)、动物头人身的十二生肖等都是滑稽造型。这其实就是一切建立在艺术假定性上的美的生命和价值的根本依据。民间许多石刻人物的头部都特大,表情鲜明,而身躯特别是下肢很小。民间艺人为了突出强调人的表情,为了传达所想表现的谐谑趣味,也为了适应石料形状的局限,创造出这种不合比例的生动活泼的造型,获得了打破人体比例和谐的平衡而具有的生机蓬勃的运动感。
民间美术儿童绘本创作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起儿童的启蒙教育,这一趋势为我国儿童绘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但是我国儿童绘本在原创方面却存在巨大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内容形式单一、缺乏真实情感、过于幼稚等。目前,如何创作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儿童绘本就成了儿童绘本创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艺术元素应用到儿童绘本创作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儿童绘本创作者应该将目光投向民间美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国外。
1儿童绘本的概述
1.1儿童绘本的含义绘本是日语中图画书的称呼,但是其与普通的文字配图画的故事书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对二者进行区分,便使用“绘本”一词对其进行命名。绘本和普通图画故事书之间的区别如下:在普通图画故事书中,图画的作用只是为了使文字的表达更加生动,内容以文字为主。但绘本却强调了文字和图画的有机融合与相互协调,只有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共同叙述才能展现出一个完成的故事。甚至一些绘本对文字进行了省略,由此可见,图画才是绘本的核心内容。目前,绘本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形式,是儿童启蒙阶段的必备书籍。绘本根据阅读者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但是二者的界限较为模糊,但均传递了美好的情感。但是儿童绘本相对于成人绘本,其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强,儿童绘本不只适合儿童阅读,同样适合成人。因此想要对儿童绘本进行界定,必须要对儿童的定义进行分析。根据国际《儿童权力公约》的内容,儿童指的是较为有效的未成年人,十分模糊。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儿童绘本的主要受众为7岁以下的儿童。该年龄段的儿童识字较少,对图画更加富有兴趣。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将儿童绘本定义为主要面向7岁以前儿童阅读的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得图书,主要是通过图画完成故事和情感的表达。1.2儿童绘本的特征分析1.2.1整体连贯性儿童绘本主要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以及封底五个部分,通过五个部分的共同配合完成故事的叙述。在绘本中,每一部分都包含着作者的插画,这些插画和正文的图画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都是故事的组成部分,因此绘本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普遍情况下,绘本的故事是从封面开始的,主要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环境或是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故事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封面效果能够有效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环衬和扉页虽然主要发挥着装饰的作用,但也或多或少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由上述内容可知,儿童绘本通过各部分的有效配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具备较高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这是其与普遍图画故事书主要的区别之处。1.2.2表现形式多样化儿童绘本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图画表达的多样性以及图书样式的多样性。在图画表达方面,由于绘本主要是通过图画进行内容和主题的表达,因此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展现出的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绘本创作中,比较常见的绘画技法包括版画、铅笔画、电脑制作、水彩画等,多样化的绘画技法促进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图书样式方面,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绘本的整体设计上。绘本的大小、形状灵活多变,小的与巴掌类似,而大的则可能超过半张报纸。横、竖开本的长宽比例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别。此外,绘本中还存在着许多异形开本。这些奇特丰富的图书样式可以让绘本主题的表达更加清晰,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增加阅读的趣味性。1.2.3图文合一性绝大部分儿童读物采用的都是图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且主次关系较为分明,或是图主文辅,或是文主图辅。但是绘本则有所不同,它采用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了图画和文字的完美协调,使二者共同承担着叙事表达的功能,二者处于平等地位。一方面,图画要根据文字叙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图画同时也承担着讲故事的功能,如此就达到了图文合一。由此可见,在儿童绘本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力求图画和文字的和谐共处,使用图画展现出文字无法未表达出来的情景,使用文字对图画中缺少的故事元素进行补充。
2民间艺术中“拙”的内涵分析
“拙”是民间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变现为一种朴实无华的“大巧若拙”。这是一种独特的画面形式和艺术风格,既脱离了儿童的随意涂鸦,又摆脱了艺术家成熟的绘画技巧,虽略显青涩,但又不存在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之嫌,是建立在一种用心体验实物的精神境界上的一种包含洒脱、朴实、率真等在内的纯善情感的真实表达,十分接近浑然天成的境界。“拙”是生命的至高意境,其核心本质强调了生命的本真自然。在是中国美学中,“拙”集中体现了审美的“无异乎相求、不期然相会”,意为在摒除外物与自我的心境下,表现出的一种生命自身的自在通明。这不是一种刻意的状态,而是在抛去无谓的理性之后偶然达到的一种心灵状态。由此可见,“拙”展现出了创作者本真的内核,是创作者情感的原始流露。在进行儿童绘本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必须消除内心的浮躁,使自身处于一种空明、天真、好奇的状态,如此才能更加契合儿童那种清洁无垢的心理状态,擦混工作更受儿童欢迎的绘本。
3“拙”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研究
摘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其民间艺术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中国的民间美术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中国民间传统美术艺术对于如今现代绘画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思想。中国的民间美术与一些原始艺术的造型观念十分相似,西方艺术的写实绘画在照相机的出现时就显得难以发展了,很多艺术家开始寻找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新方法,所以民间艺术开始被很多绘画大师借鉴起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有很多重要的价值,我们需要去挖掘其中的艺术魅力,为现代绘画的创作带来灵感。
关键词:中国民间;现代绘画;美术造型
中国的民间美术包含了我国丰富的人文色彩,是经过千锤百炼而传承下来的重要艺术遗产,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如今艺术创作中用到的各种设计理念,很多都是受到传统民间美术的影响。现代绘画艺术有很多作品都是从传统民间美术造型获取的艺术灵感,这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现代绘画艺术与传统艺术互相结合,使我们的艺术形式变得多元化。本文就对中国民间美术以及美术造型观做一个介绍,同时对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特征
我国的民间美术形式丰富多彩,其主要是表现广大老百姓质朴、真实的个性和当时的民间风情,我国的民间美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产生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民间美术特有的风格使其与别的美术艺术有很大的不同,也正是因为民间美术的独特风格,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民间美术不断发展但是其艺术表现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的淳朴风情,这也是民间美术最实用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民间美术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其艺术作品也是涵盖了民间的习俗和情感元素,这些元素都使我们的民间美术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相比于其余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十分质朴的艺术。我国的民间美术发展,从题材上来说十分重视从自然中、民间中获取艺术创作来源,对于取材本身的实用性十分重视,创作题材来自自然、民间,这样作品本身才能具有很强的人文风情,才能充满质朴感。我们将传统民间美术的创作灵感与形式应用于现代美术中,可以为现代美术绘画提供更多的灵感。
二、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