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20:33: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间金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间金融

论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查看全文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查看全文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贡献已达%,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查看全文

发展民间金融推动金融改革

最近几年,在深化体制改革、保持经济增长、克服通货紧缩的过程中,人们的眼光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民间投资,扩大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也日益提上了政策研讨的日程;而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前景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如何“对内开放”问题的讨论。的确,在这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改善资源配置

发展民间金融,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是扩大民间投资、增加就业的需要,更重要地,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进一步发展、健全的需要。

在我们的经济中,目前非国有经济对GDP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使用的比率不到30%,70%以上的银行信贷仍然由国有部门利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也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而国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只有不到30%。这种情况的后果,自然是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存在大量的坏账,而另一方面则是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不畅”,制约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纠正资源配置的上述扭曲,显然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市场竞争与改善市场管理

发展民间金融,也有利于发展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过去20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它们带来的竞争机制。但是,过去我们积极在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视了在金融市场上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致使在金融领域内仍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竞争严重不足。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对金融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的发展与成熟。其原因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水平,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而逐步提高的,管理者只能随着被管理者的成长而成长;只有市场竞争主体发展了、竞争存在了、展开了,管理者才会知道问题会出在什么地方,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查看全文

农村民间金融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中央银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指出:“中国一些地方的民间融资规模已经占到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8.88%~10.53%,贷款余额的12.37%~14.66%,存款余额的6.92%~8.2%。”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等测算,截至2004年底,广东民间资本存量为10638亿元,包括已动用的民间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6022亿元,未动用的民间资本即投资性储蓄2639亿元,加上居民持有的现金、外汇储蓄、保险资产和境外证券资产等,估计2004年末广东民间资本规模折合人民币超过1.2万亿元。从增量看,广东民间资本年度增量由2001年的48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642亿元,呈加速积累的增长态势①。为什么在农村发挥更大资金融通作用、占据了70%市场份额的是民间金融?农村民间金融的效率到底如何?什么因素影响着农村民间金融效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为什么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会改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此,笔者将一一进行分析。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的互动机制

金融市场包括通过各类金融机构及个人所进行的货币资金借贷活动。金融市场创造了一个中心交易地点,该地点的存在使得发现交易对方的难度降至最小。金融效率(financialefficiency)是指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王广谦,1977)。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这说明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并存的必要融资方式。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主要包括经济、金融环境、经济主体内在需求、金融理论的发展、技术与创新。这些因素反映了农村金融市场追求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在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中,非正规金融(中国通常指民间金融)是无效率的。他主张将非正规金融融入到有组织的金融体系(爱德华·肖,1988)。完全竞争金融市场的效率体现在配置效率(allocatedefficiency)和运营效率(operationalefficiency)两方面。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的国家,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市场上效率的程度是不同的,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常常具有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的作用(埃德温·H·尼夫,2005)。

金融市场内生演进的一般机制表明,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是相互促动的。金融市场越大,金融市场中交易的工具种类越多,搜寻成本越低,金融效率就越高。金融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断追求更高金融效率的产物。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又直接促进了金融效率的全面提高。由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求助于民间金融市场。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一批农户和乡镇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提高了经济效率和资本形成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正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效率两者间的良性互动,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农村民间金融一般是没有组织、分散的,使得其在资本集中方面的作用有限。

查看全文

农村民间金融研究论文

一、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1.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

孟凡杰,张扬(2007)[1]认为,农村民间金融是农村经济主体为满足融资需求,自发形成的、游离于政府金融监管之外的非官方资金融通的活动和组织。它是相对于政府金融或国有金融而言的,民间金融的产权必须是属于民间所有的,并由民间经济主体(农民个人或民间金融组织)独立自主地开展金融交易的活动,具有内生性和非正式性的特质。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主要有民间借贷、和会、私人钱庄、基金会、储金会等形式。它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合理又合法的“非正规金融”,即通常所说的“正常民间金融”,这类民间金融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二是合理不合法的“灰色金融”,这一层次主要包括、民间集资、和会、私人钱庄等,它们与现行法律相抵触,但在不同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黑色金融”,主要指高利贷、金融诈骗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它们即为现行法律所不容,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江曙霞、秦国楼(2001)[2]认为,民间金融活动(或组织)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包括直接融资类型的活动,也包括金融中介类型的组织;既包括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也包括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既是一种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经济制度,又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制度(就像孟加拉乡村银行那样)。

2.主要特点

孟凡杰,张扬(2007)[1]认为,与正规金融相比,农村民间金融有着明显的特征:一是社区性,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发生于农村社区,基于一定的地缘、血缘、业缘关系而成立;二是人格性,交易活动建立在对对方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人格化;三是分散性,农村民间金融发生于数以亿计的农村经济主体之间,交易的频率高,金额小,高度分散;四是层次性,经济落后地区以民间借贷为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农村民间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呼应,层次分明。

查看全文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国内金融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金融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逐渐成为金融领域最主要的话题之一。不少专家对民间金融均发表了自身的看法,近来我国陆续对民间金融监管进行了认可。然而,由于现阶段国内有关民间金融的阐述大部分集中于其发展情况及存在形式,实际操作及监管模式依旧存在一定缺陷。该作笔者在结合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形势的前提下,剖析了民间金融的现状、存在形式及监管情况等,并借鉴成功经验提出建立以差异化、立体化及模式相结合的,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为辅助的多元化监管形式。

关键词:民间金融;监管模式;存在形式;现状与发展

一、民间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金融自由化及市场化理论

“金融自由化”被提出于上世纪70年代,其提出者罗纳德•麦金农与爱德华•肖二人认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这种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妨碍作用。为了保证经济的迅速增长,就应当让金融自由发展,政府尽可能少的干预金融市场,真正实现金融深化,进一步形成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也曾有专家提出了金融分化的理念,金融分化指的是金融系统中有关组织分工多样,在结构及功能上从一般演变成具体特殊的过程。这项理论提倡改变国家的金融机制,降低政府干预金融活动的频率,强化民间金融自身的融资效用,令我国市场对外依赖水平降低,进而推动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放松汇率和利率的相关限制,令国内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可以借助利率的变动客观地体现出来,同时外汇的供需变动可以借助汇率变换进行呈现。金融自由化理论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借鉴此理论对于金融改革具有关键的实践指导作用。在此项理论被提出一段时期后,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个理论对金融进行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指引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仍旧存在一些分歧。因为金融自由化理论虽然为各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不小的帮助,然而金融自由化也使得金融脆弱性加强,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我们能够看出如果整个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存在问题便会影响全局,令金融市场陷入巨大危机中,这也是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双面效应的具体体现。作为金融市场重要成员之一的民间金融,在中国是一个较为自由的领域,而我国的金融管制又特别严格,民间金融活动及组织更为市场化、自由化一些。然而,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仍未体现出其真正的作用,金融自由化的水平亟待提高,民间金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加强民间金融监管的力度,令金融体系改革获得更好的保障,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金融市场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金融监管理论

查看全文

民间金融的界定研究论文

一、界定“民间金融”应该考虑的问题

讨论民间金融,首先厘清概念。一般来说,对于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金融活动,人们都会把它称作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非正规金融或“草根金融”等,把它看做是一种要取缔的东西,但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是必然要走过的一种二元金融结构。因此,在本文看来,这些所谓的民间金融,它相对于有组织的金融体系来说,是政府金融管制、金融压抑外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融资关系。对“民间金融”这样的理解,这就使得我们把它当作一个中性东西,没有正式与非正式、正规与非正规之分,更不是一谈到民间金融就坚决予以否认的问题,因此要界定民间金融就要考虑如下几点。

1.从事民间金融活动的机构或组织是否已经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如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钱庄领取营业执照,但因金融监管部门认为非法而被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甚至被乡村政府直接控制,但没有得到当时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的认可,处于不合法地位,最后被作为非法金融组织取缔了。

2.民间金融活动是否为非官方性质的。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融资活动的参与者是非官方的,即借贷行为是个人或非国有制企业在之间发生的;(2)资金的来源是非官方的,民间融资活动所有的资金都来源于居民个人或私人企业;(3)从事资金融通的组织机构的所有者是民营的而非国有的;(4)资金的运作是民营而非国营的,即民间金融应该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营金融,它也涉及到所有制概念和经营机制。

3.民间金融活动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目前就民间金融按其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二是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融资会;三是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也有学者把民间金融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临时的无组织融资的民间借贷为第一阶段;有组织、专业化的民营金融是第二阶段。

4.民间金融的正式与非正式性。许多文献文章认为民间金融是非正式(非正规)的,而官方金融才是正式(正规)的,本文认为采用中国人惯有的意识来分辩民间金融的“根正苗红”问题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因为民间金融活动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所以,政府必须反思对民间融资活动的政策,建立一个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秩序框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公民有正当的需求,政府的制度供给就应该面向公民的正当需求,禁止民间融资活动在此意义上是与公民需求和偏好背道而驰的。此外,民间融资活动基于民俗、传统、文化,如果政府认为只要有它所一手创设的正式制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话,那就是哈耶克所批责的“理性的狂妄”。

查看全文

解析民间金融的法律形势

本文作者:李龙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法学系

1民间金融的基本理论探讨

1.1民间金融的内涵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间金融活动日趋频繁,究其内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诸多观点,见仁见智,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国际上,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和法制传统的差异,以及各学术流派研究的方法与侧重点不同,对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美国学者施密特将民间金融界定为依靠社会法律体系之外的对象运行的金融活动,其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区别在于交易过程中依靠的对象不同;德国学者卡莫尔教授将民间金融界定为游离于国家官方金融体系以外的,不受官方信用控制的金融交易活动[1]。国内学界对民间金融内涵的界定也提出了种种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张学军教授认为民间金融是指相对于国家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活动;胡德青先生则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自然人与企业之间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以资金借贷为主的融资活动[2]。综合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并对不同之处进行利弊权衡,笔者认为对于民间金融的定义应做如下界定:民间金融是指游离于在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之外,非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自然人与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

1.2当前我国民间金融的特征

其一,融资规模急剧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资本急剧膨胀,民间金融的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交易总量也持续扩张。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2011年我国的民间融资市场总规模至少超过4万亿元。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一方面满足了部分融资主体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民间金融的泡沫性风险。其二,利率弹性大,且趋于高利率化。我国民间金融通常根据借款的主体、用途、时间长短、急缓程度来确定利率,利率的弹性很大,既有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的互助式无息、低息借贷,又有等于或略高于银行利率的普通借贷,也有“利滚利”试的高利贷。此外,从整体上看,民间金融的利率趋于高利化,特别是高于银行利率的民间借贷,其利率水平持续增高。其三,潜在风险巨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当前我国民间借贷面临着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利率价格、信用违约等风险,多重风险交织,使得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危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有相当比例的民间资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生产,而是转入“钱生钱、利滚利”的投机性金融链条之中。

查看全文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摘要:民间金融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加国民经济建设,国家鼓励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有效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民间金融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民间金融的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非正规民间金融形式和组织,使民间金融的负面效应逐渐加强。此于此,对目前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根据新时期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对非正规民间金融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其加以规范化引导。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除了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而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辐射范围并不是非常广泛,需要民间金融的有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潜力很大,为此,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整合和构建一套适合当今新农村发展现状的民间金融体系以对策各种问题的出现。

1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分析

民间金融制度规范化,是推动农业经良性发展的基础,可大大加强民间金融在规则与合理范围内发挥期应有的作用。在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往往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并存发展,其中,非正规金融主要指在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一种由非法民间金融部门或企业从事的,一个不被政府的法定制度保护的间接的融资活动,它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个人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营利性的直接融资活动。也正因为目前民间金融多种特性和多种形式的影响,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间非正规金融借此补全了这个缺口。1.1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现象。民间金融补充了国家金融机构服务的业务空白,使更多闲散资金得到流动和充分的利用,促进了农业农村基础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家对农信企业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整顿力度的加强,在面对广大的农村资金需求,正规金融的供给已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农民和企业寻求民间非正规金融的支持,但这种发展不规范,呈无序性发展,破坏了基层经济的基础,形成不安因素。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户借贷的主要来源,一是正规金融中的信用社,占借款总额的36%左右;二是非正规金融的亲友、乡邻、朋友等借款,占到借贷总额的54%左右,所占比例份额相差不大,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基本可以平分秋色。1.2民间金融的特征与优劣性分析。1.2.1 缺乏稳定性。民间金融以政府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为首要方式,为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开展产生创造了发展空间,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增长,金融交易范围的扩大,抵押物缺乏,民间金融的监管机构对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增加,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回报见效较慢,农村经济主体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不高,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融资渠道不畅也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2 区域特征。农村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地源、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短暂金融形式,是农村经济自身发展衍生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一般情况下,前者的民间金融活动较活跃,后者的民间金融活动比较迟缓。1.3非金融活动组织形式与特征。1.3.1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以私人借贷、企业借贷、合会、集资、地下钱庄为主,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既有以“一对一金融活动”,也有“分散型”金融活动,或以“一对多”的集中型民间金融活动。此外,还有非金融机构开展的,以典当行、担保公司为主的融资活动。1.3.2 农村民间金融有效调节了资金余缺,使资源配置和效率得到提高,但了导致了相关业务活动只能针对特定的区域范围展开,如邻里、亲戚、朋友等,形成的这个特定的客户群,因无法摆脱区域化特征和局限性,造成了非正规金融的市场发展瓶颈,一些地区,出现了大规模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失控现象,受到政府部门的明令限制和取缔。1.3.3 非正规金融具有灵活性,更加快捷、方便。审批程序简单,抵押与担保流程宽松。但非正规金融机构不设置存款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来抵御风险,缺少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稽核制度,势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2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