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7:3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工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工荒现象探究
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
(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一是贸易环境限制。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民工荒是否是对中国模式的象征性挑战?
——“民工荒”现象存在吗?
最近,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相继发生“民工荒”。据有关报道,在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人。招收大量的生产工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一季度福建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福州、泉州、莆田等市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或开工不足。2004年春节后,晋江市大部分企业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工业企业开工率只有80%-85%。在石狮市,不少企业的招工人员明确表示,每帮助挖一名工人,支付100元的酬金。在长江三角洲,这种现象也开始出现。
——如何看待“民工荒”现象,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
让我们从一些最简单的事实开始。
基本事实之一:民工短缺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媒体对“民工荒”现象进行了大量报道之后,有关方面开始有意淡化“民工荒”问题。即便如此,有关方面还是不得不承认,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难问题,甚至存在着“大量的空缺岗位”。
基本事实之二:“民工荒”最基本的原因是工资水平低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有关官员强调:“说到底是价格问题。如果工厂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平而并非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只要提供正当的劳动力价格,就不会找不到工人。”但问题是,这里的“正当的劳动力价格”是假设的,而现实恰恰是,正因为农民工的劳动力价格达不到“正当”的水平,“民工荒”的现象才得以出现。
珠三角民工荒现象分析论文
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主要表现
1.企业用工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
自2004年年初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此波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据东莞市劳动局公布的“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企业表示将招用新员工。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用工需求仍然旺盛,预计今年企业用工需求将增长10%-15%。据估计,东莞今后5年内企业用工需求每年都要新增10万以上。据调查显示,在企业新的用工需求中,75%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34%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45%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60%的岗位需求女工。
2.不同类型企业招工难易程度不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调研情况显示,2008年劳动力供求的特点是,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3.拖欠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民工流失率不断攀高
“民工荒”对“打工经济”提出了新要求
劳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开发利用得当,无疑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资源优势。近年来,湖北不少地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就使劳务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但自2004年春季开始,在曾经“民工潮”汹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种令人关注的“民工荒”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开始蔓延到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一些中西部省份。在湖北省内,享有“中国非织制布制品名镇”美誉的仙桃市彭场镇、享有“湖北纺织第一名镇”称号的汉川市马口镇,都出现了“民工荒”现象。
在“民工荒”背景下,怎样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呢?关键是要基于劳务产品的特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借鉴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拓新发展思路,树立“劳务营销”的新理念。
“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同样是劳务营销的原则“市场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概括为四个方面:(1)战略营销计划过程,包括“市场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2)战术营销组合,包括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3)营销技巧的能力。(4)营销活动中的“人”,即营销活动既要满足外部顾客需求,让其在购买和消费中感到满意,又要满足内部员工需求,让其在工作中感到满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学理论得到广泛重视,不仅适用于产品或产业推广,而且适用于地方政府所组织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旅游产品推介等经济活动;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工商领域,而且适用于今天地方政府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壮大劳务产业等。总的说来,营销理论要求地方政府树立以下劳务营销理念:(1)顾客需求导向观。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应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其核心理念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民工荒”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契机
编者按:问题与观念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主要关怀。在后改革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影响中国前途的关节性问题有哪些;面对现实复杂性,观念的呈现和颠覆又如何。这些都是很多读者用心思量过、一直关心着的问题。月度论文拟为这种思考添薪加火,每月月初推出一个话题,旨在为作者留出讨论这些问题的公共话语空间。我们深知,任何对真理的简化都是危险的。所以,我们留出充裕的空间,也期待有兴趣的读者耐心品味。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热切盼望读者的回应与批评。
笔者不久前在《南方周末》发表了《谨防大学泡沫》一文,指出目前中国主要还是一个产业社会,不是服务业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角还是蓝领劳工,受过大学教育的白领还是配角。而中国目前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战略,忽视了对劳工的服务,培养了过多的大学生。
没有想到,同一期的《南方周末》,刊发了“民工荒”的报道。这无疑是对笔者观点的一个最有力的支持。目前的中国,竟然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民工在一些地方又告短缺,几乎和所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背道而驰,可谓世界一大奇景。
可惜,中国社会对这一扭曲的劳动力市场还缺乏认识,更少有人讨论相应的对策。笔者去年曾提出,中国要考虑高工资、高福利、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战略,不要守着低劳动力成本的短期优势固步自封。但此说在许多雇主对民工连最低工资也不愿按时付的时候,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中国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高工资的发展战略。现在我们面临的“民工荒”,也许为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
“民工荒”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契机
编者按:问题与观念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主要关怀。在后改革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影响中国前途的关节性问题有哪些;面对现实复杂性,观念的呈现和颠覆又如何。这些都是很多读者用心思量过、一直关心着的问题。月度论文拟为这种思考添薪加火,每月月初推出一个话题,旨在为作者留出讨论这些问题的公共话语空间。我们深知,任何对真理的简化都是危险的。所以,我们留出充裕的空间,也期待有兴趣的读者耐心品味。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热切盼望读者的回应与批评。
笔者不久前在《南方周末》发表了《谨防大学泡沫》一文,指出目前中国主要还是一个产业社会,不是服务业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角还是蓝领劳工,受过大学教育的白领还是配角。而中国目前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战略,忽视了对劳工的服务,培养了过多的大学生。
没有想到,同一期的《南方周末》,刊发了“民工荒”的报道。这无疑是对笔者观点的一个最有力的支持。目前的中国,竟然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民工在一些地方又告短缺,几乎和所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背道而驰,可谓世界一大奇景。
可惜,中国社会对这一扭曲的劳动力市场还缺乏认识,更少有人讨论相应的对策。笔者去年曾提出,中国要考虑高工资、高福利、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战略,不要守着低劳动力成本的短期优势固步自封。但此说在许多雇主对民工连最低工资也不愿按时付的时候,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中国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高工资的发展战略。现在我们面临的“民工荒”,也许为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
浅思创新管理体制的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动力正常流动已成了顺理成章的现象,而且一直遵循着人口从贫穷的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资金从发达的地方往贫困地方流动的惯例。农民工也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和提升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现在,发达地区却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局面,这其中隐藏了很多社会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
一、逐年升级的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用工制度和劳动力流动情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利地促进了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内陆地区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其中流动的农民工立下了不小的功绩,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2.4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几次大的“民工潮”。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想挣得一份糊口的钱,形成第一次民工潮;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有了坚定的信心,农民进城期待挣得一份改善生活的钱,出现了第二次民工潮;20世纪末随着港澳台和外资企业等纷纷在我国沿海城市投资办厂,吸引了我国广大农民工到沿海城市打工,形成了第三次民工潮;本世纪的近几年正经历着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目前约有1亿人)进城打工的第四次民工潮。
如今求职者的期望和用工的要求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求职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局面。尤其是2011年初,春节刚过,就出现了“东部招工难,西部在截留,中部要留人”的局面。不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出现了用工荒,中西部一些省份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各地纷纷使出招数来吸引农民工,例如,广东省的“关爱农民工,就业送春风”活动;湖南的“孔雀何须东南飞,雁城金窝已筑成”、“家乡工作就是好,工资福利也不少”的宣传;重庆“重庆西永新机会,十万电子好岗位”的承诺;成都“衣锦还乡选好房”的号召等。
尽管沿海地区用工荒已有几年的历史,但现在发生了新变化,由过去春节后的短暂用工荒转向了长年的招工难。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留人“魅力”在减弱密切相关。
二、“民工荒”背后隐藏的实际问题
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折射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民工荒”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应结合农民工的群体特点,适当降低缴费率,加强城乡社保体制的衔接,分类建立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适合农民工群体特点的分层社会保险体制。
关键词:社会保障;民工荒;农民工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LaborShortage"isareflectionofChina''''ssocialsecuritysystemflaws.Improvethesocialsecuritysystemformigrantworkerstoaddressthe"LaborShortage"Thequestionistoimplement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isanurgentrequirementtoachieveanecessaryrequirementforsocialharmony.Migrantworkersshouldbe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group,duetolowerpaymentrateandstrengthenthesocialsecuritysysteminurbanandruralareasofconvergence,theclassificationoftheestablishmentofmigrantworkerstheminimumlivelihoodguaranteesystemformigrantworkersgroups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stratifiedsocialsecuritysystem.
Keywords:SocialSecurity;shortageofmigrantworkers;migrantworkers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初开始,福建、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农民工短缺现象,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短缺形势相当严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有近200万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私营、港澳台资及外资企业三类企业目前农民工短缺数量相当于这些企业就业人员总数的12%左右。据此推算,广东省农民工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且这一数字仍有上升的趋势。[1]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2006年对珠江三角洲的缺工问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缺工的占64%,比2005年增长了10%,其中认为缺技工的占18%,缺普工的占了53%,认为两者都缺的占26%。2007年,基层劳动力短缺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北方内陆,从东部扩展到中部乃至全国,从暂时的缺工变成了长期的趋势。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提出警告:中国将要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2]
企业农动力减弱趋势现状调研论文
编者按: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趋暖回升,劳动力的结构性缺口不同程度上存在。本文作者试从近期对中山市部分镇和企业展开的调研进行“民工荒”成因及产业升级进行探讨。
春节过后,珠三角地区再爆“民工荒”。据笔者近日对中山市部分镇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趋暖回升,劳动力的结构性缺口不同程度上存在。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招工要好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相对低,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缺工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大中型企业的招工要好于小企业。因为前者用工比较规范。三是技工比普工要好招。因为技工队伍相对较为稳定。以前农民工是见厂就进,现在则选择更加审慎,有的是待业观望、“待价而沽”,这就造成职业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职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降低。
一、“民工荒”说明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过去珠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将比较优势建立在以农民工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低端制造业上。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加点,为了与家人团聚却只能利用春节往返于城乡之间,职业薪酬微薄且没有保障,等等。这是过去一代农民工的生存图景,也正是这一代农民工的汗水,换来了珠三角经济的腾飞,换来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过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接受这样的条件,离不开两个前提:在城乡和区域分割体制下,一是生活所迫,当农民没有出路,只有往外走;二是即使打工收入微薄,但相对于农民种地来说,打工收入仍较可观。
但是现在,这两个前提都发生了变化。一是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惠农支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境遇,有些地方甚至当农民比当市民好,出现了“非转农”;二是非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当地就业机会增多,与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况且珠三角消费水平相比内地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就削弱了。
农民工是中国末代农民
一、农民工是中国农民向工人发展的特殊形式
自秦汉出现农民这一阶级以来,中国劳动者再无大发展。和农奴相比,农民实现了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个不争的事实,建立在农民劳动基础上的古代辉煌的农业文明远远高于建立在农奴劳动基础上的欧洲中世纪文明就是证明,但是,中国劳动者停留在农民阶段的时间过于漫长了。黑格尔的话不无道理:“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①]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历史没有什么变化是因为劳动者没有得到发展。
农民工阶级的产生是中国农业劳动者继商鞅变法以来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与农民相较,农民工实现了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全面提升。
虽然在乡农民工还有80%需要从事农业生产,但即使是在乡农民工也开始接触到了现代工业生产和工业文明;至于进城农民工就更不必说了,他们不仅参与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创造,而且参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创造。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成为主力军。中国城市用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张艺谋先生的话说是“没有自己的性格”[②],这不奇怪,因为近代以降,中国城市是作为外国资本侵略和掠夺基地而畸形发展起来的,与本土缺乏血肉联系。可以料定的是随着一批又一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必将赋予中国城市自己的性格特征。中国城市当前的二元化,即都市与村庄并存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素质技能的要求远高于农业生产。科学取代了经验,技术取代了手艺;顺应自然让位于征服自然,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与农民工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相适应的,是典型的“前进中的问题”;工厂化协作代替了田间地头的个人劳作,由此产生了新的集体力量;日入而息的时间被轮班制改造成劳动时间;秋天才有收获让位于流水生产线终端不分四季无论昼夜财富的涌流;昔日一小块土地就能让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世世代代洒下汗水泪水和热血,今天农民工把世界各地的原料、燃料、设备、技术置于自己劳动范围内;悠闲散漫的性格被高度组织性纪律性所取代,时间就是金钱,快节奏取代了“急什么”,计件工资使每个农民工都产生了比那个揠苗助长的农人更为急切的心情,农业生产时代的大笑话成了工业生产时代的大实话;如此等等,显示出农民工是中国劳动者素质技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工业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达到了一个农业劳动者无法企及的高度。
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也远高于普通的农民。农民工不仅有农业收入,而且有工资收入。伴随着工资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农民相对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就越来越低,因而作为这一变化的结果,离开土地即从农民转变成农民工的速度也就越快,人数就越多。农村内部的分化越来越由农民与在乡农民工的分化为主旋律,乡镇企业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成了富裕的地区,没有在乡农民工的地区只能输出进城农民工,本地农村则沦为贫困地区。同一村庄条件相当的农民之间,有打工收入和无打工收入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对于进城农民工来说,廉价工资为城里人所看不起,但春节回到家乡那就是在外发了财后衣锦还乡,连麻将也玩得大。“一人打工,全家脱贫”虽有夸张成份,但道出的农民工在农村较高的经济地位却是事实。农民工在城里失去的尊严在家乡找了回来;在城里遇到的异样目光在家乡变成了羡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