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6:41: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名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名家所接受的小学教育
摘要:以钱穆与何炳棣这两位大家为例,着重研究他们孩童时期的各项发展,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再针对小学时期学生的情况,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名家;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未来发展
中国古谚云“:三岁看老。”西方人亦以为一个人后来的发展情况多半可以找到童年的前效应。任何人所接受的小学教育无疑都对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从这时候开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并最终日大其肆。钱穆与何炳棣可谓中国现代史家中的荦荦大者,前者一生为故国招魂,以温情对待古人。后者跻身西洋一流史家,不以汉学自限。二人经历虽殊,背景相异,但从二人晚年回忆录中可以发现许多童年教育的共同点,许多日后的治学态度与倾向在童年时候就已经有所反映了。故而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与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不独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考史的资料,也为我们从事小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仔细阅读两本书中所介绍的二人的童年经历,可以从中归纳出三个要点:学习过程中的鼓励与戒骄需要并行;读书需注重多与活;发现自己的性之所近,并早立志向。以下结合具体材料来分别说明。
一、鼓励与戒骄
鼓励是小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小孩子心性好动,不像立定目标,脚踏实地的成年人。让小孩子能够专心向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学科中感受到快乐,这一方面有赖教师讲课的艺术,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不断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只有有信心有兴趣,一个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一门课的学习。正因为孩子未来的世界一切未定,所以我们鼓励的内容很可能成为其前进的目标。钱穆先生小学时候的作文曾经被老师表扬,认为能学欧阳修,同学们便起哄揶揄他。此时,顾师庄语曰:汝等莫轻作戏谑,此生他日有进,当能学韩愈。余骤闻震撼,自此遂心存韩愈其人。顾师可谓擅长鼓励孩子,他不但不让打击孩子自信的事情发生,还对受到表扬的孩子寄以更高的期待。这怎么能不让年幼的钱穆受宠若惊。何炳棣也是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下培养了良好的自信心的:因童稚在家不时听父亲讲古代故事,所以时常能答老师所问历史上的问题。记得一天刘老师讲《论语季氏》,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时大声问全班“:谁是友多闻?”使何炳棣大吃一惊的是全班小孩子高声喊出“:何炳棣!”当时何炳棣既感到自豪又觉得很难为情,那时和事后感受最深的是同班同学那样纯真宽厚,内心里没有一粒尘垢。除了言语的鼓励外,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取的。钱穆老师倩朔师赠其春冰室主人所撰的《太平天国野史》一部两册,华山老师赠其蒋百里所翻译的日人著作《修学篇》。而何炳棣的老师,晚清举人赵元礼先生则给其最好的试卷亲写评语加盖印章以示奖励。赠书不但能够激励孩子的信心,本身作为礼物的书本也会成为孩子深化课堂知识、拓展视野的另一个途径。作为礼物的书更能给得奖的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与喜悦,因此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往往更大。鼓励孩子之外,有一点往往被现今的老师和家长所忽视。我们往往会对小孩子取得的成绩、表现出的聪慧赞赏有加,但是却忽视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多付出的努力,我想对于孩子的鼓励更多的不应该是表扬他聪明,而应该表扬他的努力。聪明是先天的,过分夸大其作用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自己的聪明,而忘记了勤奋才是成功的法则。勤奋是后天的努力,在这个点上给予孩子鼓励可以让其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也就会越来越刻苦。另外,光有鼓励和表扬也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家长推崇表扬的机制,但很少有老师或者家长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泼一泼冷水。我们总会觉得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多么的了不起。但其实我们往往会用长辈的心情去体会他们而不大以评价同辈人的标准去苛责他们。另外,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绝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不能觉得他们达到这个标准就已经很棒了,应该对有能力的孩子给予更高的期待。当然,苛责总是不必的,但我们有必要知道他们将来也需要融入社会,参与竞争。如果不能适时地泼冷水,聪慧的孩子也会沉浸在自己的扬扬得意中,不知道自己小学外还有别的小学,还有别的城市,总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关于被泼冷水,钱穆与何炳棣的童年都经历过。一客忽言“:闻汝能背诵《三国演义》,信否?”余点首。又一客言“:今夕可一试否?”余又点首。又一客言“:当由我命题。”因令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夕,余以背诵兼表演,为诸葛亮,立一处:为张昭诸人,另立他处。背诵既毕,诸客竟向先父赞余,先父唯唯不答一辞。翌日之夕,杨四宝又挈余去,先父亦不禁。路过一桥先父问“:识桥字否?”余点头曰“:识。”问:“桥字何旁?”答曰“:木字旁。”问“:以木字易马字为旁,识否?”余答曰“:识,乃骄字。”先父又问“:骄字何义,知否?”余又点首曰:“知。”先父因挽余臂,轻声问曰“:汝昨夜有近此骄字否?”余闻言如闻震雷,俯首默不语。至馆中,诸客见余,言今夜当易新题,一客言:“今夕由我命题,试背诵诸葛亮骂死王朗。”诸客见余态伍泥不安,大异前夕,遂不相强。第三件事有关我一生的治学与立志。由于外祖母格外的宠爱和同乡长辈过分的夸奖,童年的我有时真会翘起尾巴,大概就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用粗豪而犀利的语气对我大加教训“:狗洞里做天王算得了什么,有本事到外边大的世界去做天王,先叫人家看看你是老几。”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早岁父亲骂我的话曾作过多度的反思。这两件事对于两位大家的成长无疑及时起到了刹车的作用,让他们对于自我的评估更加的理性,也为二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戒绝自满不断取得学术的新成果奠定了基础。对于现在的部分孩子来说,有时候自己提前掌握了一些知识,就会在课堂上开小差,就觉得自己全都学会了,不需要听课了。还有一些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和家长老师对他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及时给他泼一泼冷水。我们可以了解,戒骄和鼓励并不是矛盾的,孔子教育学生尚且有因才而论,我们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也应该平时多多鼓励,关键时刻及时刹车。
二、读书的多与活
语文教材名家名篇实践探索
一、初中生人文素养与课外阅读现状
1.人文教育内容不明确。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写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但国家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明确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内容,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一直处于模糊状态,语文教师们很难找到具体抓手来对学生进行人文底蕴的培养,无法进行具体可行的教育教学实践。2.课堂上的人文教育形同虚设。尽管中国从上到下都在痛心疾首地斥责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还是坚如磐石。在学校,为了让学生考个好的分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考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灌输,层层肢解剥皮的分析,大都忽视借助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课堂上的“少、慢、差、费”现象非常严重。3.学生阅读品位不高。笔者去年通过《对初中生阅读名家名篇现状的调查问卷》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还是喜欢课外阅读的,但阅读的书籍质量普遍不高,尤其不太关注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由于市场上的书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没有人在选择书籍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系统的引领。这样的阅读现状意味着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是不容乐观的。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人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写道:“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多读书,读好书。”基于此认识,笔者逐渐摸索出以“语文教材名家名篇选修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途径。由于初中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语文教材是他们最主要的课堂学习资料,所以充分开发语文教材的人文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实施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语文教材名家名篇选修课”,定会调动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极大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享有极高声誉的名家传记作品和具有极强影响力的经典名著,对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品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都具有极强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语文教材名家名篇选修课”实施方案
1.选定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课题组全体教师在每学期寒暑假前就开始深入研读自己下学期将要教学的语文教材,精心梳理并选择教材涉及的一些名家传记和经典名著,结合学校的选修课安排情况,初步制定出下学期选修课课程计划。对名家传记、经典名著的选择,主要由各年级的课题组教师共同研讨选定。但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去选择他们喜欢的名家传记、经典名著,并推荐给课题组老师参考。寒暑假里师生分别通过文献研究、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搜集本册教材涉及的名家传记梗概、经典名著简介等资料,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名人传记、经典名著来阅读,课题组老师更要尽最大可能地把选修课程计划中涉及的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读完。2.利用选修课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每学期开学后,按照制定好的选修课程计划,以专题形式开展每周一节名家名篇选修课,其中既有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设计、微课视频、阅读心得等,还有学生根据课程计划在假期里查阅的资料补充、经典片段鉴赏、阅读心得交流等。开发教材名家名篇的人文选修课,目的重在将教材涉及的一些古今中外极有影响力的名人传记、经典名著向学生推介,调动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但是,如果每节选修课的内容都是课题组教师一手包办,就等于重现了教师“满堂灌”的被动局面。教师要充分利用选修课这个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名家名篇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搜集、筛选整理相关名人传记、经典名著资料,自主开发微课视频,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作用,将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在选修课上展示出来。3.保证阅读书籍和阅读时间。此课题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一定要扎扎实实去阅读选修课上师生共同推荐的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而书籍和时间是阅读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按照每学期初制定的选修课程计划,每个年级每一学期,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在10本左右,要让每个学生都买齐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学生每人至少买2本,每个学习小组尽量买齐这10本书,然后要求学生之间流动借阅。每学期初,课题组老师对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时间要有整体的了解,力争做到三分之一时间用在学生阅读上。对每周一节的“教材名家名篇选修课”,课题组教师要充分利用,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展示,使学生了解相关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的梗概,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要求学生对选修课上推荐的名人传记、经典名著进行整体阅读。课题组教师要因人而异地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但在阅读量上要有硬性的指标,不能让阅读流于形式。4.加强“写、听、说”的训练。名家名篇选修课要与每周三篇的读书笔记相结合,以写促读,以写检读。再通过设立读书沙龙、名家名篇鉴赏、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在展示学生读、写、思成果的同时,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此选修课实践的人文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崇拜名人,逐步做到思想的自觉,灵魂的醒悟,从而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进行写作训练。美国著名作家威廉•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中写道:“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思想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各年级的写作训练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毕竟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三个年级都是充分利用每周三篇的读书笔记来完成此训练。低年级的学生侧重摘抄、写故事梗概;中、高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写读后感、人物评析、写作手法鉴赏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而不是“唯别人的观点是从”。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听、说能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听、说的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5.尝试进行跨学科渗透。课题组老师和同年级的历史、音乐老师就选修课中学科交叉的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选修课、历史课、音乐课进行跨学科相互渗透,通过专题介绍、视觉欣赏、品评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底蕴,发掘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的特长和潜质。历史老师在历史课上对选修课涉及到的历史名人可侧重进行专题介绍,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赏与选修课教材名家名篇相关联的经典影视作品片段,建议学生节假日观赏完整影视作品。在视觉审美的基础上,语文老师再要求学生通过写观后感来对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进行品味、评价,更深入地诠释自己对名人传记、经典名著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学校开展的艺术节或联欢晚会上,还可以发掘一些有艺术表演潜质的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经典片段进行有选择性地“临摹表演”或“创意表演”。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对选修课的浓厚兴趣。
三、“语文教材名家名篇选修课”实践效果
此选修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兴趣和积极性,填补了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人文底蕴的缺失,拓展了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师确立了在课程开发中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人文底蕴和阅读素养,实践了学科育人的教育理论。还有利于学校形成阅读经典、崇敬名人的健康校风和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优良学风。也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化,对于语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名家评论分析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的名家评论内容丰富,涉及时代背景、文章主旨、人物形象、鉴赏理论等。在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些教材资源,可为学生学习文本提供切入点,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名家评论; 内容 ;作用
语文教学资源是指语文教师用来教学的一切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这三种呈现方式中列出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为开展语文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源。其中名家评论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对时代背景、文本主题主旨、人物形象、鉴赏手法的介绍和评述等,在教学中妥善运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名家评论内容
(一)介绍写作背景。以前写作背景的介绍一直是由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一般不直接呈现。但是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背景呈现渐渐弱化政治标准的趋势,力图呈现多角度的写作背景。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边城》一课“活动体验”第三题: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说的环境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阅读下列三则学习材料,研读《边城(节选)》,鉴赏作品的环境美(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名家评论分别出自: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其中凌宇是湖南籍学者,是湘文化研究的首席专家。金介甫是美国的汉学家,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国外研究沈从文第一人。名家评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材料的选择上,编者可谓非常用心,将本土的沈从文研究与西方文化对沈从文作品的认识共同呈现,试图营造一种对比;在对比中开发出文本的多重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探讨文本主题宗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常在课后练习中引入一些名家对作品主旨的论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作品的体验感受也不同。教材将富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现在学生眼前。如必修二《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后“活动体验”第三题:文学作品是可以常读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作品。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再次研读作品,谈谈你对作品新的感悟。四则材料分别出自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吴周文《谈荷塘月色》。钱理群认为“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那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认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对现实政治的无所适从。而孙绍振则认为朱自清这篇文章的宗旨“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二人对《荷塘月色》主旨的看法截然不同。可以组织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三)分析人物形象。教材在一些作品的课后练习中介绍了一些有关人物的名家评论。如必修四《雷雨》课后“问题探讨”第二题: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还是假,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结合下列种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一直有不同的观点。钱谷融认为以假为主,曹禺认为完全是真实的,李计谋认为既有真也有假,钱理群则认为是人性的真实表现。由于资源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搜集很多有关这一问题的资料,但是可根据这些名家评论给学生提供一定讨论的空间,学生在名家评论的引导下,经过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这些经典的评论,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四)介绍鉴赏理论。鉴赏是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教材中的名家评论有一部分介绍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评点方法。1.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表现手法。朱自清在《论诗学的门径》一文中写道:“诗是特种的语言,它因音数的限制,便有了特种的表现手法。”认为诗歌的表现手法是特种的。许多文学理论家对诗歌表现手法都非常重视。萧涤非先生曾说:“《关雎》序一篇,不但当必读,且当先读,因为如果不知道赋、比、兴为何事,便将不知道诗歌为何物。”赋、比、兴是诗歌常见的写作技法和表现手法。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赋、比、兴、烘托、衬托、渲染、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苏教版教材必修四“诗从肺腑出”这一主题中有《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四首唐诗。课后“文本研习”中第一题: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列举诗句,对以上三句话加以说明。教材必修四“词别是一家”这一版块下有《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等四首宋词课后的“文本研习”练习第三题: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比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高棅对《蜀道难》的这几句评价涉及语言风格、结构章法、构思立意三个方面。刘熙载评述柳词,认为柳永在创作中善用“点染”手法,“点染”二字本指书画家挥笔作画,继而文艺理论家引用此词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古典诗词中运用“点染”的手法较为常见,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表现手法也有许多,了解这些手法,为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打开了大门。2.评点方法。苏教版教材不仅引入现当代作家、专家学者对作品人物的评点。在此基础上,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评点方法,如批注法、涵咏法等。使学生对古人的读书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对我国传统读书方法的一种继承。如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课后“活动体验”第一题:清人脂砚斋对《红楼梦》中几个人物的出场做过评点,现代作家王蒙对这部作品的人物性格也作了评点。你同意他们的见解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教材课后展示了脂砚斋如何评点人物,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要对文章的词句进行批注。批注既可以加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又可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批注,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感悟能力;中学生尝试写写批注,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古人在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点的过程中,也是逼自己认真学习、深入理解的过程,现在中学生阅读条件好、功课多,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对作品进行“圈点勾画”“批注”“摘录”等,但是对精彩作品进行把玩鉴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名家评论的作用
解析名家的花鸟画市场投资
花鸟画是指以花鸟为主体的绘画作品,在本国宋代就已经取得全盛时代。二十百年的国画坛上,又隐现了大批建树的花鸟画家,内中齐白石的贝叶草虫、张大千的荷花、潘天寿的野花闲草、唐云的兰竹、李苦禅的鹰、陈树人的柳树、吴清霞的鲤鱼和芦雁、张大壮的介鳞和蔬果等都享誉画坛。
本国的工艺品市面正同国度经济一样,面临前所未部散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人参和工艺品的收躲和投资。在目前的工艺品市面上,现代花鸟画的作品成交非常活泼,成交量也观察大,如何让您的投资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把握总体价值层次
首先,花鸟画题材的价值总体上来讲要低于风景画和人物画的价值,以齐白石为例,他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绘画巨匠,尤精于贝叶草虫,但是,在齐白石的作品中仍以风景画价值最高,人物次之,花鸟第三,其市面价值条理相等明白。
其次,这些画家的作品价值并不是一概的,他们的作品价值有层次的区分,如第一层次的画家重要是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在花鸟画的前十位价值拍卖排行榜中,大多被他们占据,他们的作品竟然都是市面上的抢手货,将来这一层面的画家将进行变化拍卖场上的有名人物。处于第二层次的画家有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于非厂、谢稚柳、李苦禅、唐云、陈佩秋等,他们的大幅精品和专人作一般在10万元以上,他们作品的走势很值得我们往关注。处于第三层次的画家有张大壮、江冷汀、陆抑非、王雪涛、吴青霞、田世光等,这部分画家的大幅精品专人作,一般在数万元,部分突然也能超过10万元,一般作品在数千元。不过,从市面发展的立场来看,这一层面的画家最具威力。内中,王雪涛、张大壮的作品有特定的市面房基,被人看好,作为宽大收躲和投资者来说,应力点关注这一层面的画家,他们的作品有观察大的增益时间。
二、留心画家作品价值的巩固性
月饼展销会策划方案
增城月饼展销会策划方案
第一章前言
一、要发展才有进步
要发展才有进步,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2003年增城市首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是一个起点,一次尝试,那2004年的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应该一次新的发展。要想办法将今年的月饼展销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全面,更成功,做成增城市继荔枝节、牛仔节之后的又一大节日,一个利用节日氛围拓展市场需求,刺激食品消费的月饼展销节日。
二、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也是假日经济
1、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的出现对于中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
美术协会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一、组织建设
一年来,协会稳抓组织建设,稳固工作根基这一工作目标,加强吸收新生力量,不断壮大协会队伍。自今年四月份美协换届之后,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我们先后共召开四次理事会议,强调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理事会成员各尽其职、发挥才干、献计献策、共谋发展,确保协会工作的有力领导和持续发展。
二、工作开展
1、继续利用校讯通和协会QQ群这一重要交流平台,进行信息传达、活动宣传、创作交流等工作,从而促进协会工作的高效有力地进行。
2、通过采风和外出写生活动,整体提升协会成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一月份,组织会员赴绍兴柯桥进行两天的采风活动;四月份组织会员参加县教委举办的赴丽水大港头为期四天的写生活动;五月份,理事会成员赴金乡牛卧龙进行写生基地考察。
3、组织作品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各类美展,有会员美术作品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全国首届“艺术凤凰”当代青年美术作品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最前线”浙江省美术作品大展》、《浙江省青年美展》、《福建“蕉雨声声”书画名家邀请展》、《市美术作品大展》、《县建县30周年暨第27个教师节县教师书画作品展》、《2011浙闽边贸文化节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龙港镇书画、摄影三联展》等展览,成绩喜人。
小议当前我国画市场中的赝品问题
摘要:中国画市场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它是沟通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中介,是艺术生产者与艺术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事业、相互交换劳动的纽带和桥梁。我国中国画市场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进展,市场颇具规模,行情十分火爆,成交异常踊跃,人气非常旺盛。但是由于尚属一个新兴的市场,在很多方面还存着明显的弊端。纵观整个中国画市场,赝品问题始终是其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中国画市场;赝品;作伪手段;市场管理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市场的拍声迭起,文化企业、大小画廊也如鱼得水般地活跃起来,就连书画报刊也蜂拥而起,民间的流通更是热闹异常。尤其近三四年,中国画收藏热几乎达到了“全民皆画”的地步,每年的中国画展也成了市场的先锋亮点,大小名家精英被一批批先后地推出,因此,繁荣的中国画市场着实让爱好收藏者个个满面春风。但是近几年,由于名家多于名画,洋务创新多于民族出新,不少中国画藏品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这在多数收藏者眼里较为模糊,随之而来的风险不知不觉地在市场与藏品中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随着中国画市场行情的不断升温,同时伴随着的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但是中国画投资中最大的风险——赝品的困扰已越来越成为了有关人士关注的焦点。赝品的大量出现,无论是对作画本人还是文化市场秩序的规范都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当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合理规范的市场秩序尤为重要。
一、中国画市场中赝品问题的现状和危害
自古以来,由于中国画收藏界普遍地崇尚名家,行内承认名家,中国画交易市场只认名家,因此名家作品一向价格坚挺且高昂,从而致使市场上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市场上的供不应求且价格甚高,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包括名家中国画在内的任何伪品出现的基本条件之一,而现今中国画作伪售伪之风,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和极其泛滥地程度。
(一)目前中国画市场中赝品问题的现状
瓷板画艺术风格与鉴赏
1.瓷板画历史演变概说
瓷板画发轫于唐代,最初是以墓志的形式出现的,如曾出土有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瓷板。但在漫长的古代制瓷史中,瓷板的发展极为缓慢,这是因为,在古代制瓷技术下,瓷板的烧制是很困难的事,而在中国传统“经世致用”造物观的影响下,瓷板的实用功能很弱,以致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均不愿意烧制。至明代中晚期时,瓷板的烧制数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各类明式家具的兴起。明代中晚期是家具制作的顶峰期,特别是江南士人出于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而大量制作家具并热衷于对家具进行装饰,而瓷板成为镶嵌于屏风、床、桌等各类家具中的装饰物,这就使得瓷板的制作量有所增加并由墓志而进入家居生活当中。明代瓷板以青花瓷板为最多,也有五彩、斗彩及色釉等其他形式,瓷板画即从此期兴起,并且,瓷板画从家具逐渐步入建筑物,在一些建筑物中亦出现一些瓷板画装饰。清代时,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物中的瓷板画均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清末时,在一批文人的倡导下,完全脱离依附体的纯瓷板画形式大量出现,并达到极为兴盛的程度。清末时期,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瓷画名家为首的新一代瓷画家,以浅绛彩装饰为主,创作了大量瓷板画,其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纯文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引起达官贵人与士人阶层的热捧。民国初年后,浅绛彩瓷板画陷入衰败以致销声匿迹,而新粉彩瓷板画则崛起。新粉彩瓷画家秉承清末文人传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瓷板画精品力作,其名家众多,最著名的当属“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当时引领瓷艺潮流的主流产品,也使陶瓷艺术进入纯艺术的殿堂。当代瓷板画在“珠山八友”等瓷板画名家前辈已取得的卓越成就上继续壮大发展,方兴未艾。当代瓷板画风格非常多样,既有传统形式者,亦见大量创新力作,早已突破旧式文人瓷板画壁垒而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2.当代瓷板画艺术风格解析
当代瓷板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呈现出风格流派日益多样化发展的特色。首先,传统瓷板画仍占据主流地位。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名家树立了文人瓷板画典范,成为后世竞相效仿的楷模。“珠山八友”等名家之后辈传人在当代从事瓷板画创作者仍为数众多,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如王锡良、汪桂英、刘雨岑、王怀俊等等。这批以继承传统风格为特色的名家在当代背景下形成新文人瓷板画,在继承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影响巨大,仿效者甚众,形成蔚为壮观的新文人瓷板画创作群体,仍以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外在形式结合当代审美趣味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其次,在当代瓷板画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格在近几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这得益于一大批高校陶瓷艺术专业学生进入瓷板画创作市场。这批瓷板画创作者以中青年高校毕业生为主体,接受了系统的现代美术教育与训练,但并没有因此而抛弃传统,而是互相取舍,尽量扬长避短,将传统与现代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既具传统艺术意韵,又具当代审美倾向的作品。这类风格正日益取代传统风格而有占据主流之趋势,不少新文人画派瓷板画家亦尝试其中,创作了不少具有现代综合装饰特色的优秀瓷板画,转型趋势日渐显著。最后,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有一批高校生受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高举突破创新大旗,以激进的方式反传统陶艺,形成中国首批现代陶艺派瓷板画家,其广泛吸收纯西方式的现代派或后现代派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极不成熟逐渐趋向于理智与成熟,多数现代陶艺派经过理智思索,已改变了纯西方式表现手法,而大量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转变为现代与传统流派。
3.当代瓷板画的鉴赏
当代瓷板画风格流派丰富多样,因而鉴赏当代瓷板画艺术并非易事,首先要求鉴赏者本人具有一定的甚至是较高的艺术修养。鉴赏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方面常识:基本的陶瓷工艺常识和基本的艺术常识。从陶瓷工艺方面来讲,鉴赏者至少应大致分清釉上彩、青花、颜色釉等装饰类型;从艺术常识来看,需要对古典艺术形式以及西方艺术形式有一定了解。多数当代瓷板画观赏者并不具备必要的工艺与艺术知识,因而还无法成为真正的鉴赏者。当然,掌握的知识越多则鉴赏能力越强。诚然,瓷板画属工艺美术范畴,但是,瓷板画并不同于其他器型的陶瓷艺术,瓷板画完全脱离了实用性而进入纯艺术范畴,其与绘画并无本质区别,因而,瓷板画鉴赏主要应从艺术角度而非从工艺角度进行评价。从艺术角度来鉴赏瓷板画,与鉴赏中国画、油画等其他绘画形式并无二致,因此,需要从瓷板画的构图、立意、技法等多种角度进行鉴赏。瓷板画虽然主要从艺术角度来评价,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注工艺方面,事实上,不断有创作者尝试从工艺角度进行突破,以达到艺术效果上的耳目一新,如利用油彩的发散性而采取各种泼彩手法;用各类颜色釉进行彩绘;将色料与泥料相混合进行创作;制作大型或超大型尺寸瓷板等等,不胜枚举。不过,仅通过工艺手段来达到创新目的是不够的,工艺只是一种基础手段,真正优秀的瓷板画作品仍主要看其构图、立意与技法等。
小学美术教学思考
摘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然后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分别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设置课堂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重视学生课堂与课后的问题探究;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场景;发挥美术名家的榜样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榜样作用
小学美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强化小学美术教学可陶冶学生情操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美学教学中,有效发挥育人价值,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中对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需积极培养学生绘画、审美及想象能力,利用美术教学来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实事求是、思辨创新、笃行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绘画创作中,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需明辨事理,在提升辨识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陶冶情操、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等。
二、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京剧鼓师的艺术职责探究
一、乐队的指挥者
京剧鼓师的第一大艺术职责,是乐队的指挥者。京剧鼓师不仅是京剧乐队的主要演奏者之一,更是整个乐队的指挥者。众所周知,我国许多戏曲乐队,并无专职的指挥,而多由鼓师兼司其职,京剧乐队亦然。京剧鼓师不仅通过左手敲檀板、右手以鼓楗击单皮鼓,有时双手均执鼓楗击鼓,而且通过眼神、手势、楗姿等等,来指挥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止、快慢、轻重。与此同时,还指挥全剧演出的节奏。由此可见,京剧鼓师这一乐队指挥者的重要艺术职责,是勿庸置疑的,也是“隐形”而非“显形”的。也可以说,京剧鼓师充当的是“幕后英雄”的角色。
二、演员的合作者
京剧鼓师的第二大艺术职责,是演员的合作者。诚然,京剧鼓师是为京剧演员的表演服务的,在具体的司鼓过程与指挥乐队演奏过程中,都紧紧演员的表演来掌握演出节奏、营造舞台气氛、表现人物情感、衬托演员表演。但反过来说,京剧演员又必须与京剧鼓师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创造舞台艺术的辉煌。正因为如此,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乃至京剧艺术大师,都以琴师与鼓师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做到名角、名琴师、名鼓师三名合一、三位一体,形成群体合力。整个京剧艺术史,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闪亮的例证。例如著名京剧鼓师杭子和,曾师从京剧鼓师沈宝钧习鼓,后又私淑谭鑫培的鼓师李五、刘顺等,以技艺娴熟、腕力匀称、淳朴大方著称,先后为京剧名家沈华轩、阎岚秋(九阵风)、王凤卿、谭富英、夏山楼主、孟小冬、王少楼、陈少霖、杨宝忠、杨宝森等打鼓,并一席担任梅兰芳的鼓师。1920年左右,与琴师李佩卿一起,成为余叔岩的左膀右臂。又如著名京剧鼓师王燮元,出身梨园世家,11岁学习京剧场面,先习小锣,后司大锣、铙钹,15岁开始司鼓。以戏路宽、配合密切著称。先后为京剧名家周信芳、盖叫天、唐韵笙、言慧珠等司鼓,并曾在抗战胜利后为梅兰芳司鼓长达6年之久。再如著名京剧鼓师白登去,7岁即承受父在河北冀县本乡梆子班学锣鼓。12岁到北京,在梆子班打锣并学司鼓,曾傍十三红、玻璃翠、雀灵芝等演出。后来师从京剧鼓师郭德顺学艺,27岁又拜京剧名家杨小楼的鼓师鲍桂山为师,继续深造,鼓艺大进。曾代鲍为杨小楼司鼓。以技艺精汇成、节奏稳练、尺寸严谨、文戏舒展细腻、武戏宽款式著称。曾先后为京剧名家梅兰芳、王凤卿、谭小培、郝寿臣、李玉茹、童芷苓、赵燕侠等司鼓。1934年起专任京剧大师程砚秋的鼓师,对“程派”唱腔的创造颇多贡献。由此可见,京剧鼓师这一演员合作者的重要艺术职责,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人才的培养者
京剧鼓师的第三大艺术职责,是人才培养者。京剧鼓师不仅通过收徒传艺或艺术教学,培养出新的京剧鼓师,使艺术人才代代相传,而且还兼任培养京剧表演艺术人才的重要。许多京剧鼓师,都精通许多京剧剧目的各种人物的表演艺术,从唱、念、做、打到人物形象塑造,都可以为演员“说戏”,实际上就是“教戏”,是演员的老师。当然,这种重要的艺术职责也是“隐形”而非“显形”的,也是“幕后园丁”。无论是“说全堂”(教全出戏各个人物)还是说“单出”(专教某个人物),都承担着教师乃至导演的培养人才的重任。例如黑龙江省京剧院著名鼓师、国家一级演奏员王积利先生,就培养出许多青年京剧鼓师与青年演员。由此可见,京剧鼓师这一人才培养者的重要艺术职责,也是人人尽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