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4:22: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办院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办院校教学信息化研究
1民办院校的现状
在民办院校教育教学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扰,例如民办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和最终定为是怎样的,如何将民办院校有限的基金重点投资在信息化建设的哪一块,现在高等院校中运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否适合民办院校,如何更好地提高、培养民办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因为和高等院校相比,民办院校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像规模不如高等院校大,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也没有重点高等院校先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院校的管理效率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同样民办院校也是中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院校的兴起与发展也同样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非常优秀专业型人才。民办院校在不断地发展,同样民办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民办院校正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摸索。积极建立校园网,将管理系统升级为信息化处理,慢慢开始有了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但是由于民办院校自身还存在很多限制,所以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问题也正是制约着民办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民办院校如何积极有效地抓住信息化教育教学所提供的良好机遇,如何加速发展民办院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如何有效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机制,将成为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这也是教育界现在所重点关注的热点。
2民办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虽然如此,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较快,国家将晓远教育教学信息化设为重点项目来建设,将信息化教育教学在民办院校中积极有序地进行,例如将学校教务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开设网络精品教学、简历数字化图书馆等等,这些行动给民办院校的制度建设及教学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民办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民办院校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民办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民办院校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投入太少。中国民办院校的办学特点是其他一些重点高校的分支,管理方法继承了陈旧的办法,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更没有把教育教学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去改进。加上民办院校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以自筹的形式,所以在引进高技术专业型人才方面不如公办的高等院校,这极大地制约了民办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民办院校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极度缺乏,这就会造成信息闭塞,民办院校应当为老师及后勤工作人员多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和途径。第二,民办院校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民办院校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投入已经很少了,这就会导致现有的设备及资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陈旧的设备无论在使用率还是使用效果上都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着民办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展开和利用,甚至会严重影响民办学校的办学及教学质量。比如多媒体教室的投入建设,一个民办学校只有十多个,其中还有几个教室的投影仪是坏的,一个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没有任何区别,根本不能发挥其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有民办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算有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内容基本上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声音、图像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从而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在民办院校里,虽然有设立数字化图书馆,但是共享资源较少,学生和老师对这方面的利用也极少,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第三,忽略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与国家重点大学培养的人才有所区别。民办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信息化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现在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上主要还是参考国家重点院校,没有自身的办校特点,虽然专业课比较全面,但是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立就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
3解决民办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第一,提高民办院校对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点。想要创新民办院校的教育体制,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现代化,才能有效地把教育教学信息化利用在学校的各部门各学科,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第二,协调管理民办院校的信息资源。民办院校需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管理部门,方便协调和管理民办学校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将教育资源、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提供信息化资源,并且要确保资源的安全性。第三,创造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氛围。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有好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民办院校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改革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现代化,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资源,使学生都能主动加入到教学的环节当中。4结束语想要强化民办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就要重点掌握民办院校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分析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各个击破,努力摸索相应的对策,并树立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质,以此来提高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
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办高等院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17年5月,全国民办高等院校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占比约1/3。然而,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院校由于学生生源层次低,学生管理方法强硬,缺乏人性化管理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民办院校的发展遭遇瓶颈,亟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本文从转变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师资力量投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有227所高等院校,其中民办高校69所,占比39%。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统计,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在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高校达735所,在普通高等学校占比27.93%,可见民办高校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支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方式,它为更多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提高了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民办本科院校的特点
随着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民办高校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但是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在办学资金来源、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理念上的区别,民办本科院校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一)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特点。从生源上来看,民办高校接纳的学生层次普遍比较低,学生之间的互异性较强;很多学生个性比较强,普遍比较自我。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学生更多的迷恋网络、新媒体,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缺失。具体表现为:学习上,缺乏浓厚兴趣,上进心不强,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和钻研;行为上,缺乏对制度和规范的认知,自我约束能力差;知识储备上,文化基础薄弱,社会知识较丰富;综合素质上,综合水平比较高,社交能力比较强。(二)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特点。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环境及市场需要,使其管理理念和方法和公办高校有所不同。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制度不严谨,缺乏一套成熟的、常规化的、持续机制,制度经常朝令夕改,经常会随着人事任用的改变而改变;其次,民办高校的管理理念以硬性规范为主要行为指南,缺乏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口号往往无法真正落实;最后,从管理的效果反馈来看,民办高校往往忽略学校制度制定的意义以及制度的讲解与宣传,强调服从,强调学生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偏向惩戒,而不是用惩罚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规章制度。(三)民办高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及师资特点。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且录取分数及相关门槛相对公办院校来说都比较低,从而促使民办高校生源比较庞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第一,由于各个地方的民办高校其专业设置很多都是依托本地的产业、经济发展而设定,这就形成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类别少,但同一专业人数比较多的局面,很多经管类的院校往往一个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班级竟然有20多个,学生多达1000多人。第二,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公办高校来说比较薄弱,拥有教授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寥寥无几,其中还不乏一些教授是从其他公办院校返聘过来的老教授,民办高校自身培养的高职称人才比较少,基本上很多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在创新性和接受新事物上比较有优势,但是缺乏一定的授课经验,而且这些新老师流动性也比较强,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师资力量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从学生管理的主体辅导员来说,面临着和教师一样的困境,辅导员队伍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化,流动性也比较大;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作为深入学生工作一线的管理人员,相对于任课老师的流动而言,辅导员的流动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民办院校国贸课程改革论文
一、目前民办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老套滞后
国际贸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参与贸易各国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目前我国民办院校所使用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规则来说都比较滞后。许多院校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典型的案例,而忽视了国贸的多样化、差异化及不同贸易条件下的变化,在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此外,由于受教学条件及传统的考核标准的制约,多数院校教师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法教授国际贸易课程上课缺乏互动性;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考试得到更好的分数。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国贸市场所需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相悖的。
(二)国贸课程教学成果缺乏实践检验
目前我国民办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严重缺少教学实习基地,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的弊端。由于受限于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许多民办院校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没有建立模拟实训实验室,在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也比较滞后,学生所学的国贸课程理论与实际操作不能有效对应,没有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岗位与机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真正需要。
民办院校金融专业实习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调查目的
调查问卷主要了解民办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和态度,旨在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对金融专业学生实习的影响,以及调查金融专业学生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式,是否有条件来满足这种需求,通过对金融专业实习情况的调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供需关系;为金融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金融专业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同时便于了解金融专业在校大学生的是否有机会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便于企业和学校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金融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于未来适应就业的需求。
二、调查时间、调查对象、采取调查方式
2021年3月1日-3月10日主要采取的抽样调查,被调查者是本校金融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18份。其中30名大一学生,25名大二学生,28名大三学生,35名大四学生。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认为仅仅只有专业知识并不能满足职业需求在全部调查的学生中,有55.93%的人认为,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其中反应的问题显而易见,大学生对于日后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些压力,对于这种现象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不断地去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大学中所学的是理论性的知识,跨出大学的校园,面临的是更多的现实问题,无法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释,只能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才能慢慢的在社会立足。2.大学生十分愿意实习但是没有机会实习在被调查到的大学生中,所有人都愿意实习,但是有过实习经历的只有32.56%,数据说明,只有少部分的人有过实习经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曾获得过实习机会,这说明,如今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有实习意愿的人无法获得实习机会,无法获得足够的实习机会便无法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未来的就业便会继续形成压力,这样便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更多的大学生不断走入社会,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重就业压力,所以解决学生获得实习机会迫在眉睫,如果解决了学生的实习机会,那么学生工作经验提升,企业培训成本下降,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由于有了更多的工作经验之后,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动力,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存,这样就业的压力也会逐渐缓解,因此,解决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迫在眉睫。3.拥有实习经历对未来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说大多数被调查者中很多未参与过实习,但是他们对于实习却是具有很明确的认识,根据数据可知,所有人都认为,有实习经历对于未来工作具有强化作用能够使被调查者更加向往某种类型的工作或者强化就业意愿,由此可知,实习对于未来工作的帮助是不可小觑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但是由于没有足足够的实习机会,这便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实习经历确实很好,但是却没有机会,无法获得足够的工作经验,只是空有一身专业知识,却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到真正需要工作时只能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无法实践,这也是全国大学生遇到的共同难题。4.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较少根据调查,大部分参加过实习的大学生,48.84%是自己在网上投递简历获取实习机会的,其余27.91%和20.93%分别是由自己去实习单位询问和家人或朋友介绍,由此可见,学校在提供实习机会的方面较为缺乏,当然这是由于学生群体较为庞大,学校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对于学校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缺点,但是学校和社会都在寻找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实习率,以促进未来走出校门时的就业率。5.学生期待拥有模拟实习经历据调查,如果推出一种大众化的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模拟实习软件,调查者对于此软件的欢迎度非常高,在全体调查者中,有97.46%会使用此软件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由此可以推断,大学生对于拥有实习机会,不论是何种形式,只要是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都是十分的积极,这也证明,大学生对于寻求模拟实习的需求非常大。
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理性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是与教学、科研管理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民办与公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文章从剖析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不同点出发,指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应在资产管理原则、管理对策方面有别于公办高职院校,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关键词:资产管理;办学效益;集约化
资产管理是所有高职院校办学中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的资产,是其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反映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特色与办学效益。区别于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综观绝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迁移本科经验、管理粗放、效益不够高等问题。本文拟从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剖析开始,针对性分析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目的、原则与对策。
1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差异性
1.1办学主体不同,资产属性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一般是地方政府;民办高职院校,一般是教育集团或热心职业教育的企业家。办学主体不同,决定了学校资产所有权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由于是政府办学,其所有资产均属于政府,是国家财产,带有“公”的属性;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是非政府办学,其资产属于个人或集团,是私人财产,带有“私”的属性。两类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在资产属性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资产管理上的差异性。1.2经费来源不同,资产管理不同。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民办高职院校,则主要由不同股东或个人投入。两种不同的经费来源,决定了资产管理模式的不同。首先,服务对象不同。公办高职院校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是代表学校管理国家资产,对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民办高职院校负责部门,则是代表学校管理私有资产,对学校举办方个人或集团或股东负责;其次,资产管理流程不同。公办高职院校在资产购置、处置等方面,需经过系列规范的流程与报批,民办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流程等方面则相对扁平化,其流程更短、更简洁。不同的资产管理流程,也影响了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方式。1.3办学目标不同,资产功能不同。虽然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都是培养人才,但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追求更大办学效益这一重要目标。公办高职院校的资产,其主要功能在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民办高职院校的资产,其功能更多在于培养人才上,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则较少关注,并由此影响了资产购置的方方面面。比较而言,公办高职院校在购置高精尖等教学、科研设备上,往往比民办高职院校更有力度。这种差异性,也影响了两类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侧重点。
2民办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目的
民办高职院校建构特色的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体系现代性开放性
论文摘要: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不仅具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共性色彩:即职业性、应用性和市场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表征,即现代性与落后性共存;开放性与封闭性共存;创新性与保守性共存。形成独特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办学主体的民营性质。解析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独特性对寻找民办高职教育发展优势,规避或弥补发展劣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校园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由学校这一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是构成学校精神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和具有竞争力的源泉。
校园文化是作为系统存在的,各种教育元素综合在校园中实现着培养人教育人的文化功能。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时间的延展有密切的关系;与学校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程度和建设状态有密切关系;与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因此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民办高职教育由于举办者的民营性质使其在校园文化体系建构上不仅区别于高校,而且也区别于国办高职院校,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校园文化体系”内涵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以此出发,我国学术界普遍以为,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即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形成和显现,是人性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论文
1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现状
1.1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薄弱,一方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都是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土地资源、经济管理等转行而来,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非教师队伍转过来的。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年轻化现象十分突出,且职称与学历偏低,多数教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实践经验不足。
1.2实践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实践不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校内课程设计或实习中教师随意压缩实践时间或集中课程突击完成,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质量控制,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和指导,使实践学习环节多数流于形式,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有用和实际的东西。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由于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许多实习已经失去其原本的实际意义,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放任自流,完全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只注重于最终的实习报告,学生最终收获不大。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突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缺乏有行业经验的师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难以适应工程建筑行业对工程师的要求。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人才时应注意改革,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改革措施
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论文
1、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怎样才能倍受考生青睐呢?民办高职院校的职业课程,怎样适应社会岗位的不断更替,与社会岗位接轨呢?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定位,怎样与企业单位的工作平台实现零距离,学生在毕业后受到企业单位的好评呢?截至2013年,西南地区的民办高职能在社会人群中留下好口碑的院校屈指可数。因此,给站上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
2、职业化培养模式
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真实的岗位角色,实现职业化培养模式。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紧密围绕各行业标准、企业单位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应明确规定培养目标,培训规格和要求(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职业和岗位,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等)的学分和学时等。尤其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应占总学时的70%以上,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培养计划,实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模式
3.1“岗位化”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结合企业单位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开设,探索体现职业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转变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传统做法。还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考核结合起来,做到教学考核与职业标准保持一致。并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可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主动地、及时地调整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
市长在民办院校负责人会发言
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各位民办高校负责同志。既然大家选择了兴办教育,也就同时选择了社会责任,让我共同努力,完成好这一任务。大家所提的问题我回去后一定会认真研究,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但该各位做的大家也要下决心做好,共同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就有个想法,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一定要安排时间,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好民办教育事业问题,民办高校搞一次调研。今天花了一整天时间,看了四所学校,又召开座谈会,与十多个学校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觉得,由原来的艰苦守业到目前的初具规模,省的民办教育已处在一个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继续坚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民办教育发明更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也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努力提高水平。下面,就此讲一点初步意见:
充分肯定其发展成绩
一、要正确认识民办教育。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省的民办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陕西的一张名片,而且是一张亮丽的名片。首先,民办教育开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涌现出了一批立志教育、矢志改革的守业者,创新了教育的体制机制,补充和完善了省的国民教育体系,满足了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民办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校学生已达30多万,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能紧扣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能比较快地进入社会和工作,缩短了融入社会的适应期。这一点在四所学校的调研中给我印象很深,当时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采取措施,促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加强交流,使二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民办教育在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大学老师,由于制度原因,60岁不得不从岗位上退休,但他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财富,能力还需要有释放的空间。今天看了这些学校,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教学人员,很多都是从公办学校退下来的老同志,有“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的也有军事院校和省内其他学校的觉得这非常好,不只给这些老师充分发挥潜力提供了舞台,更重要的提高了民办院校的师资水平。总之,省教育战线所取得的成果,与民办院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陕西作为教育大省,民办教育也是其中一种重要力量。要看到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既然都立志于办教育,就带有公益性,就是社会事业,就是民生工程,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决不能对民办教育有任何歧视。这就像国企与民企一样,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应该平等分配资源、参与市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所有单位,都要正确认识民办教育,公正对待民办教育。省政府将制定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地发展。
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论文
一、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使用的是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通用模式,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专业覆盖面狭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有待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不得力。针对上述分析,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改变课程结构,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考察原有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考察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对于贡献度小的课程予以舍弃。在规定学时总数的前提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如,可以删掉文科学生的几门计算机课程,如VisualBasic、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尤其是Word相关课程)放到第六学期,即撰写毕业设计之前;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可以增加如沟通技巧、管理沟通、商务礼仪等工商管理人才需要的课程;可以将选修课的比例设置在总学时的20%以上,核心课程总数在10~12门左右,传授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且必要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课时、学分的安排上向模拟实验、项目训练、案例讨论、职场训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倾斜。
2.增加案例教学。
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部分教师在纯粹地讲授理论知识,造成了课堂效果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听课没有效果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管理类精品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任课教师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关注经济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将适合的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相关信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