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3:54: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办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办大学

民办大学学风建设对策

1、引言

学风是一所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优良的学风也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的一张重要名片,更是民办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民办大学学风问题

2.1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很多大学生误以为大学就是个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天堂,四年对他们来说似乎长的看不到尽头,可以肆意地挥霍,不用考虑之后的生活。于是,整天浑浑噩噩,无故旷课、早退、迟到,沉迷于网络等也就随之而来。2.2外表的叛逆掩饰内心的自卑。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考入民办院校心里一时间接受不了,表面上瞧不起学校、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同学,用旷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认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会有发展的机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索性破罐子破摔。2.3缺乏自律性和吃苦精神。民办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多数学生还是主观上要求上进的,同时也重视团队性的,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养成了懒惰和畏难的习惯,导致开学初期有很强的积极性,但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表现出懈怠情绪。2.4不能严肃面对考试。考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风不正必然导致学风不正,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平时缺乏学习,到考试时就想方设法作弊,在学习上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有学生通过作弊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拿到奖学金。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学生并不把作弊当回事,甚至连没有作弊的学生也不会对作弊学生有任何道德上的非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3.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民办院校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让学生从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及其重要性。高校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时期,具有可塑性。辅导员通过年级大会或班会等途径及时地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特色以及取得的成绩,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上大学的意义,并正确引导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能力,乃至于出生社会后能够承担一份责任。同时,高校的辅导员应该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的要点,在平常学习中可以导入评奖评优等文件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升对学科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辅导员还应该加强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消除对大学生活的错误印象,及时纠正“迟到早退、逃课是正常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没人管”等错误观念。另外,辅导员应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对学生渗透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3.2发挥优秀朋辈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擅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群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个别尤为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将其优异的成绩表现作为案例加以表扬,甚至可以将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为其在同学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后在通过各种分享形式将其学习经验和成长经历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都明白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弄虚作假,也并非考前突击,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习出来的,然后,把他们所获得的优异成绩通过视频、微信、微博、海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形成榜样效应,让对民办大学没有信心的学生看到在这所学校里也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类拔萃的学霸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肯努力也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指引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是重点,把兴趣投放到课程学习中去,诚信面对各科考试,养成一种良好学风。通常评选出来的榜样在学风建设中都应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平常生活中,高校环境中他们与同学接触广泛而又紧密,上课一起学习,课外一起生活,在大学期间充分地掌握同学们各个方面的情况。学生们之间在各方面都更能了解学生们自身需要的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更好的处理各种问题。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开展工作更恰当,更能让同学们接受其思想。3.3以考风促学风。一方面,监考教师应该严格监考,不给存侥幸心理的学生可乘之机;学校应尽量安排教师跨学院监考,避免监考教师因为与学生熟悉而留有情面。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创设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完全以一张卷纸的分数判断学生该课程学习的好坏。民办大学应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确立以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客房管理》就可以将实践考核的比重增大。3.4鼓励学生参加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竞赛。3.4.1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从本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向新生传授学习经验,或请他们到宿舍、自习室与新生交流等,从不同角度帮助新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4.2设专业学习型社团。专业学习型社团可以将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在课堂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及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在传播专业知识,营造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关注、研究专业问题的兴趣,在引领良好学风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4.3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例如全国饭店技能大赛、全国导游员大赛等,专业教师给予学生竞赛期间专业指导,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折算学分计入该专业成绩。3.5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参加社会专业实践,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处理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地酒店定岗实习之后,普遍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业上的不足,找到自己与一名职业酒店人的差距,例如有的学生在酒店接待外国客人时才真正发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再回到学校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3.6对于全勤学生给予奖励。大学除了对于学生旷课、早退、迟到等违纪行为进行扣行为养成学分、通报、处分外,也应该对于严于律己、遵守校规的学生给予鼓励,除了奖品奖状外,可以在评选学习奖学金上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样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表现是看在眼里的并且是引以为荣的,这会促使他们再接再厉。3.7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良好学习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应该有效地利用学院的宣传栏、教学楼的教室和走廊,将这些都当作学风建设的宣传阵地。例如每学期开学让全班学生在教室的后墙贴上自己本学期要实现的目标,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可以在教学楼里每周更新一句经济学家格言,更新一张寓意深刻的图画等。短期看可能对于学风建设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只要有学生在漫不经心地看到之后有所触动就是一种成功。

查看全文

民办大学提高学生党建建设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且波动较大,起伏不定,容易情绪化,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就民办高校而言,其办学条件和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均不及公办院校,而且党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经验不足。为保证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民办高校应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班风、学风、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达到教育效果必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载体,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民办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同时,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学生党员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享受与奉献,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力争用党员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学生党员在生活中的影响力。当前我们要继续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继续巩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活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上党课、举行教育活动及外出实践等活动,把“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工作重心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注意以效果检验工作。我院经济系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推行“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06级本科6个班,原来只有几名学生党员,后发展到80多名,在学风建设中,他们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广辟教育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深入社会实践

在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的同学,为增强学生党员切身感受以接受生动的和现实的教育,我院党委广辟教育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深入社会实践。为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进一步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我院党委邀请贵州省国防教育艺术团于2010年5月18日晚上为我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表演乐大型现代红色歌舞剧《红军魂》。现场观众无不被女红军的精神所感动。演出结束后,来自经济系的张同学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好好学习红军舍己为人、甘于奉献、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查看全文

民办大学工作方式策略论文

[摘要]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就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今后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进行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思考

随着民办高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较短,体制和机制与公办高校有所不同,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在此,笔者试就结合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略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思考。

一、民办高校学生工作遇到的困难

1.信息化技术给传统学生工作提供新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有些不良信息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2.社会环境的复杂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工作难度增大。现阶段大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很多由于家庭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很多存在逆反心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移,理想观念淡薄,讲实惠、追求金钱、贪图享乐思想迅速滋长,加上在人际交往中功利性因素增多,原则性逐步淡化,容易产生不服管的问题。

查看全文

民办大学产权保护法确立的相关问题论文

摘要:民办高校突出的问题论文就是产权的不明晰。民办高校产权的明晰归根结底需要依靠法律的保护,只有通过法律的健全与完善来明晰民办高校产权,才能保护民办高校不同主体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民办高校举办者的积极性,解决因民办高校产权不明晰所引发的约束民办高校产权运作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产权;分析;法律保护

一、民办高校产权现存问题及其影响

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民办高校的产权不明晰,产权的不合理分割,产权要素重组的不对称,部分产权要素主体虚设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1.产权不明晰的因素分析

由于民办高校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不同的主体在使用着不同渠道的民办高校资源以及同一民办高校资源具有的不同属性。这一复杂的现状使得现实中的民办高校产权显得十分复杂,不同主体拥有的民办高校产权既受到多方的限制,又难以得到明确的界定。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文

一、名称问题

用“民办”来命名非公有制的教育体系,概念不清,弊端颇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含集体所有制和私有经济制的各种组成部分。教育体制改革也从原来政府包办教育的办学体制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的办学体制。经济结构中的民营企业的名称逐步称为私营企业。然而,对非公有制的学校校名始终忌讳“私立”的名称。1993年8月17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第二十二条特别指出:“民办高等学校校名要根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名称有关规定确定,一般应与其办学层次相符,同时须在校名前冠以‘民办’二字”。殊不知中央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是否须在校名前冠以“国办”或“省、市、自治区办”?校名应与其办学层次相符是正确的,而冠以“民办”二字,给人以“另类”的感觉。名称问题反映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地位问题。至今,民办高等学校没有像公办高等学校按其层次和性质有对口的领导部门。成立较早的“民办高等学校委员会”是个学术团体,不是直接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而是下属于中国成人教育学会,据说发起者为此花费了很大口舌才得以批准。依我们看,“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现实离此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由于“民办”的概念不清,导致了冠名的混乱,也导致了办学体制上的混淆,出现了“公办转制的民办学校”、“国立大学”设置的民办二级学院,甚至国营企业离开主营业而举办的各类“民办”学校。它们实际上是国有资产,也是各级政府财产的延伸。从十年来全日制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涵盖了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上市公司、社团乃至公民个人举办的高校,这给“民办”大学的界定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在对外宣传上,“民办”的概念用“社会力量办学”、“非政府财政经费办学”,而极力避开国际通用的“私立”学校名称,造成了在国际交流中,对民办大学性质难以准确鉴别。

一些学者论证用“民办”较之于“私立”更确切、更科学、更广泛,并非仅仅是私人所办,私人所立,更非私有之意,这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私立学校”,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所谓“公立”和“私立”,或者“公办”和“民办”是从资产的所有权来鉴别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私立高等学校在所有权上早已不再是个人所有者的称谓,而是从办学经费的来源区分,主要来自政府的学校叫“公立”学校,主要来自民间的学校叫“私立”学校。那些以创办人命名的私立学校,早已失去学校资产归于个人所有的概念,而是属于学校所有的社团法人——董事会,并建立“基金会”以实行对私立学校的资产管理。像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私立大学的名称仅仅具有一种历史的纪念意义,它们不是个人或家族的私人财产。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创办人大隈重信和庆应义塾大学创办人福泽谕吉的铜像树立在校园里,是表彰他们的历史功绩。拥有大学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的董事会(理事会)成员来自创办者、学校领导、社会名流、出资者、热心教育的各界人士,一般并非终身制,私立大学已成为社会教育资源。

查看全文

对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看法

摘要:本文根据所有制的属性和国际上大学通用的命名原则,提出将“民办”改称“私立”为宜。强调教育的“公益性”,反对民办教育“营私性”的思潮。指出世界著名私立大学创办人都有正确办学理念,教育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对困扰民办大学的办学经费问题提出了探讨性的解决办法。认为正确处理好民办大学董事会“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是民办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并具有活力的关键。

关键词:民办大学;高等教育;发展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民办教育立法列入九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历时近四年,于2002年6月至10月先后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最近报导的审议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如何办好民办大学,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一、名称问题

用“民办”来命名非公有制的教育体系,概念不清,弊端颇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含集体所有制和私有经济制的各种组成部分。教育体制改革也从原来政府包办教育的办学体制转变为多层次、多样化的办学体制。经济结构中的民营企业的名称逐步称为私营企业。然而,对非公有制的学校校名始终忌讳“私立”的名称。1993年8月17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第二十二条特别指出:“民办高等学校校名要根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名称有关规定确定,一般应与其办学层次相符,同时须在校名前冠以‘民办’二字”。殊不知中央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是否须在校名前冠以“国办”或“省、市、自治区办”?校名应与其办学层次相符是正确的,而冠以“民办”二字,给人以“另类”的感觉。名称问题反映了民办高等学校的地位问题。至今,民办高等学校没有像公办高等学校按其层次和性质有对口的领导部门。成立较早的“民办高等学校委员会”是个学术团体,不是直接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而是下属于中国成人教育学会,据说发起者为此花费了很大口舌才得以批准。依我们看,“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现实离此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查看全文

师德建设宣传工作途径分析

一、研究把握民办大学师德建设的特殊性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办学伊始,便确立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办最负责任教育”的教育理念、“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并注重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把握民办高校生源特点和师资队伍构成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民办高等教育兴起后,多数民办高校生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有关于国家时事的热情,但政治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政治鉴别力,对深层次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二是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功利思想比较突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定位比较肤浅,注重眼前利益,心理素质不太强,心理成熟度不够高;三是有为社会做贡献和为他人献爱心的道德信念,思维比较活跃,但出现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立场不够坚定,容易跟风、盲从,经不起诱惑。师资队伍基本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师资队伍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局面,即刚从大学毕业或入职不超过五年的年轻教师和学校从公办大学聘请的离退休教师,占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比重较大,而在校工作时间较长、对学校有一定归属感且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中年教师比重较小;二是受生源质量影响,教师的价值感、事业心较差,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足;三是受体制影响,民办大学教师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或归属感不强。综合这些特点,需要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既要保持传统的工作方式,又要创新出适应不同年龄群体易于接受的现代方式。在新形势下,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对推进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明确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任务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师德建设宣传工作首先要明确其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一)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是落实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经过22年的探索,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是落实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实施者。这不仅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而且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目标提出,在2020—2030年,使华外与国际接轨,进而建成百年大学。要建成百年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突出学术成就、优良教风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因此,宣传学校实现百年大学的教育梦想,宣传“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为广大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教师的教育使命感,是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二)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是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为高学历和高职称,更表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上。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中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差异,坚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学校当前工作重心,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和工会组织的师德建设工作,主动设计,专题策划,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宣传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三)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用端庄的办学思想建设华外,用优质教学服务打造华外,用良好的形象展现华外,培育出了“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自强自律、求是求新”的学风。如何使这良好教风和学风发扬光大,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师德。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教师的教风建设,以教师的良好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是学校发展前进的迫切需要。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广泛宣传,挖掘优秀教师的生动事迹,坚持立德树人,让青年教师学习优秀事迹和践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让青年学生感受优秀品质和践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探索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

师德建设宣传工作即利用宣传形式和舆论载体,开展触及教师思想深处的有效方式,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所以,积极探索民办大学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方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一)完善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宣传队伍和宣传媒介的建设,确保宣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新闻宣传工作在师德建设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办学历史不长的民办高校,往往是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相对薄弱,难以保证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注重宣传工作秦和校长看望学校派送到韩国庆南大学留学的学生的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制度建设的完善,通过成立由学校行政和党委双重领导的新闻中心(宣传部)、教师发展中心、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机制,制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校内宣传、对外宣传、校园网络建设以及信息上报等工作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模式,为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工作指导;通过组建以新闻中心为核心,由校报编辑部、网络中心、广播站和电视台等部门组成的新闻宣传机构,配备专职、专业的人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媒介的传播功能;通过构建以大学生记者协会为主体,由负责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华外传媒学生队伍、各单位宣传信息员、各学生社团的宣传队伍等组成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对宣传信息员和学生记者进行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的方式,在提高他们的新闻素质和写作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对师德建设典型事例的关注度,提升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加强与各单位宣传信息员和各学生社团的宣传队伍之间的联系,同时负责与学院内外新闻媒体的联络与沟通,深入挖掘基层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提供即时信息并落实采访工作,为保证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了基础。(二)高举公益旗帜,确保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校园主旋律。在师德建设宣传工作中,学校坚持高举公益性办学旗帜,以端庄的办学思想指导、感染、推进师德建设工作,使广大教师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增强教育合力。学校新闻中心围绕秦校长的公益办学理念,确立了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主旋律,即围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博学善导,求真务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乐于奉献”这一师德建设内容,宣传秦和校长的先进办学事迹以及学校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端庄的办学思想,使广大教师了解华外“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外成为中西合璧之桥梁,中华儿女走向世界之桥梁”的办学理念,明确百年私立名校的远大目标;宣传学校“简单做人、踏实做事”的作风,宣传学校日臻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为广大教师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使老教师们在民办教育的岗位上再次焕发激情,使年轻教师们以饱满的精力投入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中,全心投入,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宣传教师队伍中的先进事迹,树立师德典范,以真实的工作事迹教育人,以真诚的教育情怀感染人,以坚守的公益精神引领人,从而使广大教师以培育优秀人才为己任,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成为学生们努力学习的典范。(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围绕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主旋律,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一方面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台、微信、微博以及宣传栏等载体,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加大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和育人思想等正能量的宣传力度。比如,学校及时关注社会动态,于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开展学习号召,并针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重要学习指示通知要求,提供相关学习材料,组织讲座、报告等学习活动,使广大教师能够深入理解会议精神,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学校党委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学习活动,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学习讲话精神,交流心得体会。校报、校园网、微信、微博等媒体,对学习活动进行报道,刊发学习心得,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活动的影响力。2017年2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决定追授黄大年同志“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之后,学校党委立即对学习黄大年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5月,对黄大年事迹重要指示发表及接到省高校工委关于在高校师生中进一步做好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通知后,学校党委立即发出通知,要求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师生认真学习的重要指示、教育部决定、省委省政府决定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校专门印发了重要指示、教育部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及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学习讨论会、撰写学习体会等方式,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学校还通过校报、校园网等对学习活动广泛进行了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面对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强广大教师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学校组织开展了自我教育和读书活动,提倡教师读一本提高教师素养或师德建设的书,撰写一篇文章,交流一次思想;组织法制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对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等,以学习促进提高,以交流营造氛围。(四)策划“立德树人”等师德建设主题宣传形式,引领校园文化在师德建设宣传工作中,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通过主题策划“立德树人”等师德建设主题宣传形式,不仅树立先进典型,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还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校园文化风尚。每年教师节期间,学校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宣传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整合校园多个媒体的传播特点,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的“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典型开展宣讲报告和座谈,重点宣传“爱教育、爱华外、爱岗位”的感人事迹,弘扬高尚师德;在每月三期校报中开设固定的师德建设栏目,如“立德树人,璀璨华外”“特色课堂”“党建创新”“华外论坛”“公益华外”等,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举办“最美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在校报开专栏,制作专题视频等,展现我校优秀教师的精神风貌;召开各种层面座谈会和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宣传工作常态化;开展“感动华外”“最美华外”等征文和摄影大赛活动,为广大师生开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空间;及时关注校园网以及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的舆论动向,适时宣传引导,加大正能量的传播力度。通过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加强了学校优秀教师及工作经验的广泛传播,加大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省、市、校级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在2017年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中,秦和校长牵头的教育学院教师团队光荣入选。优秀教师的生动事迹通过校园媒体,在校内外得以广泛宣传,在广大教师、学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党委还策划组织教师节专题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媒体,以专栏、专版的形式宣传师德典范,报道师德建设活动,传递执教心声,表达从教情怀,正面宣传与侧面报道相结合,为师德建设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师德建设工作深入人心。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首要的品性;宣传工作是传递正能量,提升师德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探索师德建设宣传工作的创新途径,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宣传工作,是推进高水平民办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也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将优秀民办教师事迹向社会广泛宣传,为社会各界了解民办大学的教育宗旨和目标,建立百姓的口碑,扩大社会影响力,搭建了桥梁;同时,也为民办大学教师确立了引以为荣的学习榜样,在全体学生心中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为培养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鼓励他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方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树立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本文首先分析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然后诊断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探索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对于民办院校的偏见,民办院校学生心理上呈现一些特征。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应该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一、网络环境下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关注。2001年3月16日,教育下文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重视,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一、高等院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现状

1.普通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而做着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受各种外在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对于培养出优质的管理类人才还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大多数的高等院校还是更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对于创新能力这一重要的部分还是有很大的缺陷。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考试的时候按照笔记来背这门课的知识内容,为求得成绩合格而学习,在实践环节往往只留于形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也很少主动的提问和互动,只倾向于老师抽人回答问题的传统模式,这些都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一般的高校专业课程学习的流程基本相同,都要学习财务、人力、会计、运筹等方面的知识,但对专业技能的积累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专业的教学特色更是无从谈起的,最后导致学生们对本专业的知识都是只知片面,而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最重要的是毕业后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出现了毕业等于失业的惨淡现象。

2.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手段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育则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传递知识的方法还是传统的以口述的方式来讲解相关知识,而且,民办院校较普通本科院校的不足还在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民办大学的学生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教学资源的不足,相对于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而言,专任教师的数量则明显不足,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民办大学由于资金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书本的讲解内容多,具体的方法少,具体的业务少,教授的知识实用性不强,与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不够,对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地途径和手段。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主要依托于公立大学,而公立大学能它提供的教师则大部分是闲置师资和退休教师,而随着国家扩大大学教育的规模,公立大学的学生人数大幅度的增加,民办大学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师资聘用问题,缺乏稳定的师资力量。

二、普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

查看全文

独立学院竞争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外部机遇、外部威胁和内部优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立足和服务于社会,培养高等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关键字】机会;威胁;优势;劣势,趋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分析独立学院的竞争态势?一、导论(一)SWOT分析方法简介SWOT分析法来自企业战略,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达到正确估计形势,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是指企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二)独立学院的界定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利用公办母体高等学校的部分资源,实行严格的独立办学,是社会力量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有益结合,它的性质是公办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学校,按照民营机制来运行的,重点在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可探索的新路。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竞争态势进行分析,试图探求独立学院发展趋势,指明独立学院的未来归宿。其中机会是指环境中对独立学院发展有利的各种因素,威胁是指不利的因素,优势和劣势是指独立学院所具有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各种资源优劣因素。二、外部机会(一)时代机遇1.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的空间。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任务的提出,独立学院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各类在学学生的规模将达到3000万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以上。早在2004年,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校均规模已达14000人左右,专科学校校均规模8000人左右。整个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均办学规模已经达到10000余人,师生比为1:18。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容纳能力已经趋于饱和,扩张能力有限。公办高校正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发展模式转变。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任务将主要由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职业学院承担,独立学院将因其特殊模式将优先获得发展。2.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教育市场化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也将以某种方式接受教育市场化观念并纳入教育市场化过程中,只是时间早晚和程度差异而已。独立学院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而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教育正经历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过程。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而言,独立学院教育对市场化显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3.多元化发展是未来高等教育需求的趋势。过去3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需求大而供给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高等教育需求是一种“机会需求”,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教育提供了满足这种“机会需求”的供给,“机会需求”提供了独立学院发展的空间,使得民办高校形成了一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得到了较快发展。(二)发展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形势要求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但加快发展又将面临教育经费投入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巨大困难。这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不少公办高校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因此,高等教育规模要继续有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总的趋势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必然的选择。独立学院顺势而生。(三)各方扶持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得到了大学、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许多地方政府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的巨大好处,也纷纷在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三、外部威胁(一)公办院校无论高等教育怎么样发展,公办院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优势不言而喻。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民众的高等教育需要将会从“机会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竞争高等教育机会转变为竞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二)民办大学民办大学是在公办高校因体制和机制原因所致的空隙中发展壮大的,是高等教育中的市场长利基者。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仍将处于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地位,民办高校一般定位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教育,占领低端应用型人才市场,做中国高等教育的基座部分和补充。(三)公办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蓝海。近年来,公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虽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数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制升格而来,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虽然还有一个不断改善和提升的过程,但在这些方面,公办高职院校与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相比并不逊色,随着公办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品牌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将会从某种程度上挤压独立学院的空间。(四)资金问题[1][2][3]教育本身属公益性的事业,是非赢利性的事业,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可以有合理回报,但实际上这种回报将不会是很大的。是大学就必须以公益性为独立学院的基本价值定位。这要求投资方要在公益性与逐利性、事业与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解决如何在办学公益性的前提下,处理好资本天然所固有的逐利性特征,处理不当势必会对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四、内部优势(一)性质优势独立学院是戴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适合中国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和百姓的文化心理。独立学院的发展如此迅速是独立学院的性质决定的。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既不姓“公”,也不姓“私”,而是姓“社”、“社会资本”的社,服务社会的“社”、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二)定位优势独立学院填补了“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空挡”,是“应用型和教学型的结合”。在母体高水平本科院校纷纷向教学科研型或研究型大学迈进,出现“教学型”空挡;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原行业部委院校在体制改革中划归地方为主管理后向综合性迈进,出现“专门学院”空挡;职业技术学院学制由三年向二年转变,出现“高层次应用型”空挡。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型学院”,发展空间很大。(三)特征优势独立学院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优、独、民”字。“优”字是独立学院的一个很好的特征,也是独立学院的优势所在。名牌独立学院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都是充分利用大学和社会力量的优质资源组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的新典范。在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第一是成本优势,即生产同样产品的成本比别人更低;第二是产品优势,即产品的差异化优势;第三是品牌优势,即在技术性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多付钱。教育是一个品牌价值很高的行业,独立学院可以授予本科的文凭与学位,利用母体的品牌优势;民办的运营机制又可以发挥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成本优势。因此可以说独立学院占据着计划字眼和市场机制的二重利惠,享有品牌与成本的双重优势,这必定会对其他提供同类服务的办学机构带来很大的冲击。五、内部劣势(一)管理体制问题1.由“资本营利性”产生的问题。我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许多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股份制、提出的是公司经营的观念;出资人又来自教育外部,制度约束及理念限制较少,有些出资人要求对学费按一定比例事先进行分配;独立学院直接办的是本科教育,市场需求较大,一些出资人为缩短投资周期想盲目扩招生。这些行为是不符合教育规律且还有可能突破有关教育法规的规定。实践中出现的招生欺诈行为等问题就是由此而生的。2.由“独立性”产生的问题。独立学院要健康发展,需要规范管理,要真正独立于母体学校。为了保证独立学院的质量,教育部2003年8号文件又规定母体学校“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事实上,许多母体学校直接控制或投资于独立学院,使独立学院更像是母体学校的下属单位。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不独立不符合规矩,太独立又不利于保证办学质量。于是“脱钩”“扶持”“营利”与否的问题出现,这直接导致母体学校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出现三种态度:一是极为支持;二任其发展而收取管理费;三是限制支持。(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方面,独立学院自主师资数量少,临时聘用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和退休教师多,且采用的基本是“计件工资制”,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简化为金钱关系,教师归属感差,流动性大。这就很难保证学校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对管理人员而言,他们一般包括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或者是新近留校的年轻人,雇佣意识强,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六、未来趋势独立学院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既享受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又承载着社会资本的期盼,还必须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如同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的竞争态势进行全面的分析的结论一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试办”二字,独立学院的未来还未有定论,但通过分析已经一个清晰的思路:1.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2.由于内生机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考验,甚至还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果独立学院举办各方失之于对形势的正确估计,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风险也是存在的。3.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独立学院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办学体制,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民办大学才是其应有的归宿。七、结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多层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1][2][3]政策支持;其次是申办方和合作方共同的远见卓识、恪尽职责;再次是独立学院自身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合理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尽管独立学院的发展和成熟可能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但是,通过政府、社会的关心支持以及独立学院自身的不断完善,少数追求教学质量、注重办学特色的独立学院将会脱颖而出,成为民办高校中的典范。【参考文献】[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4]甘德安.独立学院“热”发展的“冷”思考[OR].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