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2:14: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描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3)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
(4)知道简谐运动的公式表示X=Asinwt,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知道简谐运动的圆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传播描述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书目分析方法,对收录在《亚洲传播手册》中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进行描述和分析,就华人学者与非华人学者在研究课题上的区别,国外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特点,研究成果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情况等问题作了解答;并讨论了国内传播应当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加强合作研究。
[关键词]研究课题研究特点核心学术期刊合作研究
自1982年11月全国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提出“系统了解,认真研究,批评吸收,自主创造”的指导方针后,传播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传播学已不再被认为是“伪科学”或“资产阶级的东西”。它已正式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认为一级学科。同时,大量有关传播学的译著、编著、专著和论文相继出版。
国外对中国传播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情况,至今在国内尚未有过描述和分析。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国外有关中国传播的研究,希望能为今后中外有关中国传播的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一、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书目分析方法,对收录在1998年出版的《亚洲传播手册》中有关中国传播研究的论文和专著的书目进行描述和分析(不包括香港和台湾)。
逻辑范畴还原描述论文
提要:在彻底的现象学还原之后,逻辑范畴连同一切本质科学都被“悬置”了,但是现象学描述的手段仍然是自然态度中的公共语言,由此所必然带来的世界视域之前理解与彻底的现象学还原之要求,是否会形成冲突?胡塞尔自己是如何应对这一困难的?由此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方法还有怎样一种意义?本文尝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个简单梳理。
关键词:“现象学”之谜|私人语言|现象学描述
有一种观点因颇具说服力而相当流行: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问题之后,以笛卡尔式自我反思为特征的“意识哲学”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这在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中首当其冲的是便是胡塞尔现象学。关于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和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在国内倪梁康先生与张庆熊先生几年前曾有过一场争论[1],彼此相持不下。而随着国内近来对维特根斯坦在其思想转型期的所谓“现象学阶段”的关注和研究,以上这种观点又再一次地凸显出来[2]。维特根斯坦发现无论我们创造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法直接描述、或者说如“现象”本身那样把“现象”复制在语言中,而只能借助于公共性的范畴与普遍性语词来言说现象。所以他认为对现象直接描述的“现象学语言”是不可能的。显然,他后期的私人语言批判,是他这个所谓“现象学阶段”之后的一种自然归宿。
不过,笔者认为,胡塞尔现象学从未试图用一种私人语言来进行现象学描述。作为一门尘世的(Weltliche)学问,它需要能被所有人传达和理解。它从未试图创造一种专属于自己的“现象学语言”,它所使用的语言正是我们每天所言谈与理解的日常语言。然而必须承认,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性以及维特根斯坦对自己所尝试的“现象学语言”的否弃,向胡塞尔现象学所提出的真正值得反思问题在于:使用一种公共性语言进行现象学描述所必然带来的解释学前设,与现象学还原所要求的彻底性,两者之间不矛盾吗?胡塞尔是否把捉到了这一问题,他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的?由此现象学描述、现象学方法还有怎样一种意义?
一、胡塞尔:对语词普遍性之承认与对逻辑范畴之还原
关于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对现象进行描述以及这种语言自身的特点,胡塞尔是有着清醒的方法论认识的。在《观念I》中他曾明确地指出:“属于表达行为本质的普遍性意味着,被表达者的一切特殊性绝不能在表达中被反映。意指层不是,而且必然不可能是一种对底层的复制”[3]。一方面,语言与存在是异质的,表达是普遍性的意指。胡塞尔所说的在现象学还原之后对于现象的直接描述,并不是要对于感觉予料进行直接的描述或者直接复制;他在其现象学工作中从来使用的都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如果说他对这种语言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只是“表达的忠实与无歧义性”。他说:[4]
逻辑学论文:描述和规定
【内容提要】作为主体对对象的语词—符号说明或摹写,任何描述都必须以相应的规定为前提。作为主体为描述对象所做的规范性设定,任何规定都在客观根据和主观需要的张力中形成。这意味着描述具有明显的人类学特征,任何描述都具有规范的性质。描述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是相对于作为其前提的规定而言的。当描述涉及作为自身前提的规定时,会因达到该描述的边界而失去意义。但在更高层次的新的规定的基础上做出超越原有规定的描述,则构成人类描述发展的基本方式。规定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描述与作为自身前提的隐含规定相冲突是悖论产生的根源。规定及以其为前提的描述不仅具有相对性,而且具有合理性。规定和描述的合理化是人类描述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向来被看作是主体对对象的客观写照,描述(description)本身似乎没有什么可追问的。然而,通过作为其前提的规定(stipulation)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描述都具有明显的人类学特征。即使在所谓“客观”的描述中,也有主观规定的因素。任何描述都具有规范的性质。描述与规定的内在关联以及由此而具有的人类学特征,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本性。
一、从悖理性看描述与规定的内在关联
在认识论意义上,描述可以定义为主体对对象的语词—符号说明(verbalaccount)或摹写(verbalportrayal)。它既不是照相式的描绘,不是形象绘画或象征性的标示;也不是纯粹的主观表达,不是情绪的表达或愿望的表达。正是由于作为主体对对象的语词—符号说明或摹写,描述绝不是不成问题的。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严格的学术探索中,一些描述的悖理性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这样一类话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不是办法的办法”、“什么都不可信”等等。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这样的表述总是有其意义,甚至并非可有可无,只是作为严格的描述,它们涉及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
从语言的日常使用看,“不是办法的办法”似乎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说法,但从描述的角度看,这种表述却明显相互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表明这样一种意思:不是办法,但是作为办法来使用。或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把它权当一种办法。只是严格追究起来,这里涉及“办法”的定义或规定:“不是办法的办法”到底是办法还是不是办法?
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
摘要: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在哲学思想上的戏剧性的联姻与激烈争论的关键所在。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立场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狄尔泰从来不接受这一评语。本文试图说明为什么狄尔泰反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的或批评地客观导向的”哲学研究的理由。
关键词:狄尔泰|胡塞尔|描述心理学|先验现象学
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1938)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的关键所在。在狄尔泰看来,现象学如果限制在描述心理学的范围,那么现象学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他乐意承认和采纳胡塞尔在描述心理现象和心理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现象学一旦走上先验唯心主义的路线,这就意味否定认识论的历史的和社会生活的维度,这是狄尔泰坚决反对的。按照胡塞尔的观点则刚好相反,描述心理学不足于克服心理主义、历史主义及其必然导致的恶果相对主义,只有把描述心理学发展为先验现象学,才能建立具有牢固基础的认识论。狄尔泰与胡塞尔间在哲学思想上的交往与争论已经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公案”。弄清楚这一“公案”,对于搞清楚描述心理学、现象学和认识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对于把握德国20世纪上半叶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很有助益。
狄尔泰与胡塞尔的交往和互相评价
1925年,当狄尔泰逝世14年后,胡塞尔在他开设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讲课中回顾了他与狄尔泰交往的历史。按照胡塞尔的回忆,这一交往是由狄尔泰推动的。狄尔泰在读到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之后意识到,胡塞尔有关意向分析的现象学对于他正在从事的心理结构的认识研究十分重要,并于1905年邀请胡塞尔到柏林拜访他。而胡塞尔也通过这次与狄尔泰的直接接触,开始注意狄尔泰的描述的心理学,以及与历史主义的关系问题。胡塞尔在他的讲稿中写道:
“当我亲耳听到狄尔泰本人的如下判断时吃惊不小:现象学,特别是《逻辑研究》第二册中有关现象学的描述分析的部分与他的《描述的和分类的心理学的观念》在本质上相谐和,并可视为作为一种理想展现出来的在方法论上完全成熟的心理学的最初根基。由于这一关联,狄尔泰始终非常重视我们从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展开的研究,并且在他晚年又满腔热情地重新拾起他一度中断的有关精神科学理论的研究。这一结果就是他有关这一论题的最后和最精美的作品《历史世界的构造》。它(于1910)发表在《柏林科学院的论文汇编》上,可惜他就在从事这一工作期间与世长辞了。我本人随着越来越进一步完善现象学的方法和取得对精神生活进行现象学分析的进展,也越益认识到,狄尔泰的这一当初使我很惊讶有关现象学与描述-分类的心理学有着内在统一性的论断,在事实上是合理的。他的作品包含着现象学的天才预见和初步认识。这些作品决非过时了,即使在今天仍然能从中获得极其丰富的、有价值的具体启示,能激发在方法论上取得进展的和完全从另外的问题出发进行建构的现象学的工作。”[1]
小学生作文精准描述能力策略分析
摘要:写作不仅能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字词描述生活、抒发情感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基础=精准描述能力是作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何在引导小学生利用掌握的每一个字词精准描述具象生活的同时,又能够碰撞出文字创作与情感宣扬的火花,是对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作文教学能力的考验。
关键词:小学作文;表达效率;精准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无话可说。这一难题早已引起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有效有用的教改方案。二是小学生写作时精准描述能力不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懂得写什么,但把握不住写多少、怎么写、怎样写好。下面,我根据多年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分别从低年级读写教学夯实基础、中高年级分段教学计划进阶提升以及课外扩展写作边界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精准描述能力进行简要解析。
一、加强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精准描述能力的基础
1.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知识库中所存字词有限,故而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孩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基础知识的教授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说话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分析、思考、判断、推理能力,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解析一段阅读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更要懂得经典文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产生的精准描述效果。2.重视说话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精心设计说话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并充分表达。教学初期,教师要消除孩子说话时的羞怯和恐惧心理,用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的语言表述鼓励孩子说话。说话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学生看图说话讲故事的专项教学,更要积累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语。3.强化写句写段练习。写句写段是小学作文的基本功。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汉语拼音,具备了书面作文的基本条件。教师要着手让学生进行写句训练,每日借助拼音清楚地表达一句话,并设计家庭作业“每日一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批改、点评、鼓励,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表情达意能力和积极的作文态度。进入二年级再进行连句成段训练,让学生用几句话表述一段完整的意思。学生写好句子和段落,作文就会水到渠成。这是一个艰难费心的过程,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扎实有效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促进学生精准描述能力不断提升。4.营造班级普通话氛围。目前,农村适龄儿童进入学习环境后普通话不标准现象仍较为普遍,教师必须坚持说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用普通话发言,在课间也要用普通话交流。学生在长期的普通话交流中形成用普通话表述的思维模式,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表述时自然有话可说。为了更好地营造班级普通话氛围,让学生乐意用普通话交流,教师除了抓好常规的普通话教学以外,还要精心设计诵读比赛、故事会等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语感氛围。
二、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是提升精准描述能力的关键
研究论文应当重视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
[关键词]研究论文实验动物应用状况
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类疾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实验动物水平应当与科学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但是,医学研究论文中对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描述的状况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科研论文的规范化程度[1],并进而影响论文的质量和交流。作者通过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应用生理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1996年各期刊载的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为例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检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文章。填写问卷,依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0种杂志文献中呼吸疾病所占数量有明显差异,平均占总量的12.93%。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华内科杂志》中占11.57%,《中华肿瘤杂志》中占10.1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占9.55%,比例较高。《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占7.96%,《中华医学杂志》中占4.81%。《中国应用生理杂志》中占5.54%。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占3.73%,《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占2.31%,《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占2.53%,比例较小。
2.约有1/4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工作的,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为主。几种杂志不平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所占比例高达75.25%,《中国应用生理杂志》所占70.27%,比例较高,《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为62.0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48.00%,《中华医学杂志》为32.76%,《解放军医学杂志》为18.5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13.15%。而《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肿瘤杂志》较少,分别为7.74%和8.60%。这与各杂志刊文的侧重点有关。
3.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为此,应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力求一致性。影响复制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动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论文中对这些因素均应描述。调查中发现文章标题作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没有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名,有些文章应用了不规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没有交代实验动物的品系、品种。57.47%的文章既不记叙实验动物的来源,也不交代其遗传背景。性别、年龄和体重因素,分别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无记叙。一些文章实验动物的数目偏少,不足以达到统计学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实验动物的数目。当然,近交系动物可以突破统计学上的要求,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数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动物实验的条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饲养方式,99.14%的文章对实验环境未记叙,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实验动物的合格证。有5篇文章是应用裸鼠进行的实验,其中仅1篇提及动物实验条件。
描述环境下促销种类及其效果
一、促销的的各种分类
经济全球化使竞争愈演愈烈,国别界限消失,消费者的需求愈来愈多样化,市场上有数不尽的产品和品牌。这种情况,采取正确的市场技术是厂商或者商家在这种艰难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并确保增长的关键。另外,各种广告(如电视、电台)促销被广泛使用以便吸引消费者,促销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总首先结了众多学者对消费者促销从不同的标准来对促销所作的常见的几种分类:一是从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或者心理层面上来划分,Gedenk,Neslin,&Ailawadi(2006)将促销分为价格促销(优惠券,返现,折扣,优惠装等)和非价格促销(免费样品,赠品,抽奖,事件以及展示等),其中非价格促销又被分类为支持性非价格促销(如展示,销售点宣传材料等)和“真正的”非价格促销(免费样品,赠品,抽奖,事件等);二是根据根据成本/利益原则来划分,Gilbert&Jackaria(2002)把促销分类为“价值增加”(ValueIncreasing)促销和“价值附加”(ValueAdding)促销,前者包括优惠券促销和特价促销等,后者包括竞赛活动促销、抽奖促销、样品赠送、购买点陈列(PointofPurchaseDisplay)、展销(Demonstration)、忠诚卡(LoyaltyCards)等;三是从从是否能建立消费者忠诚来看,Kotler(1998)把促销分为可以建立消费者忠诚和不会建立消费者忠诚两类,前者除了提供促销价值外,更包括与销售相关的信息,如样品、包含销售信息的折价券、与产品有关的赠品,后者如特价包、与产品无关的赠品、抽奖、竞赛、交易折让等;四是以期望理论中的描述理论为基础(从描述的角度对促销进行分类)来进行分类,Diamond&Johnson(1990)将促销方式分成获得(Gain)和损失的减少(ReducedLosses)。并提出,一般来说货币促销对应损失的减少,非货币促销对应获得。如非货币促销买A送B(A为购买的主产品,B为搭配品),是属于额外获得(gain),而本质相同的另一种货币促销例如A和B同时购买原价多少钱,现价只要多少,这种是损失减少(ReducedLosses);最后一种是根据促销所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类型来划分,在Chandon(2000)把促销利益分为享乐型利益和功利型利益两大类基础上,郝辽钢(2008)把促销分为四类——高实用性利益+高享乐性利益(如样品赠送促销、联合促销)、高实用性利益+低享乐性利益(如特价促销、优惠券促销、特惠包装促销)、低实用性利益+高享乐性利益(如赠礼促销、竞赛活动促销)、低实用性利益+低享乐性利益(如抽奖促销)。
二、从描述的角度对促销进行的分类
在以上众多分类中,其中一个很重要但是却没有在研究和实践中被关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以Diamond&Johnson(1990)从信息描述的角度对促销进行的分类,也就是促销可以被分类为获得描述和减少损失描述两类。他们指出有许多方法来说明一个给定的促销将被描述成单独的获得还是减少损失。首先Thaler(1985)使用汽车行业中的返现促销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促销可以被感知为是单独的获得而不仅仅是减少了购买价格,用Thaler的话来说,消费者对于返现会建立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返现和价格是分离开来的,所以消费者会把返现看成是一个单独的获得,而不是和价格合并计算而认为是减少了价格支付。他还提出,一个等值的折扣带来的节省应当是被看成减少损失而不是获得。但是他没有检验这个假设。
另外,Thaler&Johnson(1986)提出,根据享乐法则,一个利得是和损失分离开来还是和损失整合到一起决定于哪种形式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快乐。因为促销在较大的损失(购买价格)背景下是一个小的利得,根据Thale的“银衬里”法则,一个小的利得应当和较大的损失分离开来,所以大部分的促销应当被描述成获得而不是减少损失,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感知利益。但是这个法则的使用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促销。
再者,根据“成本/利益原则”,决策者有动力去选择投入最小而得到最大满意的解决方案。根据“成本/利益”方法来推断促销如何被描述取决于在不同情况下把利得和损失整合到一起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如果与购买相关的属性以不同的度量标准表达时,把这些多重属性整合到一起会更加困难,把这个观点应用到促销领域,Diamond&Johnson(1990)以此推断说当促销的呈现形式与价格息信具有同一度量标准,这个促销会更加容易和价格整合到一起,这时促销将被描述成减少损失。相反,当促销出现的形式不是货币度量单位时,将促销和价格整合到一起将非常困难,消费者不会花费努力去把这种非同一度量标准的促销和支付的价格合并计算,这种促销将会被描述成获得。
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技术的研究
一、几种快速工艺设计技术
1.基于工艺知识库的快速工艺设计
工艺工作者在飞机工艺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工艺经验、方法,而且形成了大量工艺规范和工艺管理类文件。如何将这些工艺知识以合理层次组织起来,转变成易于为计算机管理的数据,让工艺人员借助计算机灵活地查阅、选用,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工艺设计的智能化,是现阶段飞机制造工艺信息系统研究的重点。
2.智能辅助技术研究
基于交互式的人机混合工艺决策技术指工艺设计人员(用户)在CAPP系统中的地位不像在传统CAPP智能系统中,仅是信息输入人员的角色。传统方式是用户输入、系统决策、系统输出,系统处理过程对用户是不可变动的。而在基于交互式的人机混合工艺决策系统中,用户是工艺决策的主体,系统决策的目的不再是代替工艺人员,而是有效辅助工艺人员。
二、混合描述式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