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1:2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面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预防策略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目渐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卫生的的一个主要因素l1。为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对策,笔者深入漯河市农村,实地调研了当地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治情况,认真分析了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就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化肥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化肥折纯138520t,其中氮肥56865t、磷肥17948t、钾肥8187t,化肥平均施用量折纯735k蜀/l1m,高于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的上限。施用肥料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0%,化肥投入占粮食生产现金成本的37%左右回。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化肥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大量养分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减产。过量施肥引起氮素的大量损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破坏臭氧层,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背离了当前世界发展“低碳农业”的大趋势。大量增加农业化学投入品,也容易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31,致使农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1.2农药污染
漯河市年使用农药2441t,平均施用量为12.75k加m。农药在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污染了环境,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农药污染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滥用农药。据统计,该市每年因食用农药污染的蔬菜而中毒的人数达近100人:二是过量使用农药嗍。农业生产中以杀虫剂为代表的农药施用量通常是推荐量的2—4倍,其大量使用,在消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生物,加速了水源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战略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土壤颗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为此,就我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近年来我市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化肥、农药、农膜和秸秆四大污染因子的现状调研和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状况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化肥的使用状况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1.1.1化肥的使用状况化肥用量偏大从2001年~2004年我市农作物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1)来看,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从2001年的213978hm2减少到2004年的211044.6hm2,4年减少2933.4hm2,2004年人均耕地约0.037hm2,是全国人均耕地0.11hm2的33.6%,是世界人均耕地0.25hm2的14.8%,并且还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化肥用量不断加大。首先,化肥施用总量偏大,从2001年的110119t增加到2004年123990t,4年增加13871t,年平均化肥施用总量117747.8t。其次,单位耕地面积和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用量也与时俱增,其中,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从2001年的514.6kg/hm2增加到2004年的587.5kg/hm2,4年增加72.9kg/hm2,年平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达到了555.5kg/hm2,是全省平均443kg/hm2的1.25倍,是全国平均375kg/hm2的1.48倍,是美国平均108.4kg/hm2的5.12倍,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阀上限2.47倍。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过高,磷肥不足,钾肥偏低调查数据(表2)显示,我市年平均单位耕地面积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用量分别达到319.0kg/hm2、104.8kg/hm2、41.9kg/hm2和89.9kg/hm2;年平均单位播种面积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用量分别达到183.7kg/hm2、60.6kg/hm2、24.2kg/hm2和52.2kg/hm2。我市氮(N)、磷(P2O5)、钾(KO)肥的平均比例为1∶0.33∶0.13,全世界施用化肥氮磷钾的平均比例为1∶0.46∶0.36,根据科学资料,粮食中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45∶1,由此可见,我市生产中的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氮肥用量过高,磷肥不足,钾肥偏低。而且随着每年化肥的大量施用,土壤钾的供求已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同时,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机态养分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土壤酸化、地力下降。
1.1.2化肥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据统计,化肥在使用过程中浪费十分严重,约有70%逸失于环境中,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是化肥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据监测,农村许多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都严重超标,部分地区水体中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NO-3-N11.3mg/L)的5~10倍,不能饮用。二是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加,空隙度减少,土壤养分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甚至微生物总量减少,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三是化肥不合理应用,造成大气污染。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化肥的不正确使用,也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四是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在蔬菜、水果中尤为明显,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1.2农药的使用状况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中的化学品投入大幅度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过去被农民作为燃料和肥料的重要资源,也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被丢弃不用,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在确保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好农业生产自身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湖南省桃源县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对此问题找出一个可行的答案。
污染现状
桃源县是湖南省的粮食大县和养殖大县,其养殖业的主体是蛋鸡和生猪。2011年,全县家禽存栏4232.26万羽,生猪存栏177.5万头,各类规模化养殖场达3500多家。据该县畜牧水产局估算,全县养殖畜禽每年排放粪污量达560多万t,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空气恶臭难闻。近年来,桃源县的养殖业正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形成了一批生猪和蛋鸡养殖密集小区。据当地群众反映,由于多数养殖户都是将鸡粪随意露天堆放、倾倒,不做任何处理,天热的时候鸡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都恶臭熏天。穿过这些养殖密集区的2条主要交通干道,桃源至陬市段、桃源至三阳段,则成为远近闻名的“臭廊”,行人掩鼻而过,车辆快速通行。
二是土壤污染。不少养殖户将养殖场建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畜禽粪尿直接排放到周围的农田。少数养殖场虽进行了简单的沉淀、过滤或者发酵处理,但最终废液还是向周围的农田排放。连续多年的粪便排放积累,远远超过了周围农田土壤的安全承载量,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改变难以耕种。青林乡珠明村一养殖户喂养50头母猪,虽然自建了1个小型沼气池处理了部分粪便,但是大部分猪粪尿还是直接排放到田间,造成附近2hm2良田无法耕种。据桃源县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统计,全县这类因严重养殖污染不能耕种的农田已达数百公顷。
三是水体污染。调查发现,在养殖密集区,由于养殖场任意排放粪便污水,区内大小河流池塘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乌黑发臭。当地群众反映,原先这些河里鱼虾丰富,现在不但一条鱼都没有,连手都不能洗了;前几年,该县四喜养殖公司猪粪尿沉淀池溢出排放,把下游的“田河水库”变成一个大“猪粪坑”,水质变为劣Ⅴ类,治理难度很大。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养殖年限较久的乡镇,如漳江、深水港、青林等,由于畜禽粪尿的长期直排,粪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有些地方被污染的深度已达几十米。
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调控策略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应用量,以推动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环境的恶化[1]。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
1.1化肥、农药及农膜污染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土壤结构破坏、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微生物活性。农药的过量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主要农药品种包括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生物农药。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农药如DDT、六六六等已得到禁止,但是人们在生产中擅自扩大使用限时限量限作物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呋喃丹等)的范围,任意加大施用量,不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药利用率低,高的只有30%,一般约为10%,约90%的农药散失到农田土壤,随雨水流入河流,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残留在水、土壤中的农药污染农畜产品,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天敌,破坏了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害虫抗药性增加,使防治成本加大,导致恶性循环。大量废弃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直接影响植物根系发育,恶化土壤,对农田产生较大影响。据调查,农膜残留量达到约7.36%,平均达13.4kg/hm2。
1.2畜禽养殖业污染
畜禽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约40%,但是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家庭散养较多。大多数养殖场没有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通常采取自然堆放方法进行分解、发酵,最后返田。在存放过程中大量畜禽粪便因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释放出以氨气、硫化氢为主的恶臭气体污染空气,范围有时可达数千米。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根据“市创建第五届省文明城市培训工作会”要求,结合您局相关通知精神,认真梳理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帮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一)加强扬尘污染治理。
一是安排执法人员对市区35处在(待)建工地不定期巡查,严格督促规范施工,必须做到工完场净;同时对扬尘问题较为突出的工地、区域,一旦发现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二是对市政工程施工点严密管控,督促其做好边界围挡,推动裸土覆盖,必须洒水降尘,及时垃圾清运等;三是对辖区内的清运队进行严格监管,必须按规定路线行驶,必须采取加盖、围蓬等基本措施防止污染;四是与相关部门联勤联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沿街遗撒、污染路面等行为严处。五是加大城乡结合部管理力度,设立临时卡点,突击检查过往车辆密闭运输情况。
2018年至2020年5月,2018年至今共妥善处大气污染方面问题3100余次;推动裸土覆盖90余处、50.5万平方米;设卡检查车辆密闭覆盖问题150余次、检查车辆1450余辆台;立案查处抛洒滴漏污染路面行为的案件125件、罚款11.5万余元。
(二)严密管控餐厨垃圾投放。
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治理策略
近年些来,我国坚持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等点源污染正逐渐得到治理和改善,使得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和食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业产出对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品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畜禽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所谓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简称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的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农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引起地表水体氮、磷等营养盐质量浓度上升、溶解氧减少,导致地表水水质的恶化,从而最终形成水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相比于点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成分复杂、监测和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会直接威胁到人畜饮水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创建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已超过了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农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据研究分析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O%~8O%左右。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业化学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据统计,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超过4500万t,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3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顷的使用量达400kg,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上限(225kg/hm2),同时肥料利用极低,N为30%~35%,P为10%~20%,K为35%~50%。我国每年各种农药制剂约600多种,使用量超过120万t,但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国每年产出的秸秆有6.5亿多t,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l7亿t,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高达42%,基本没有做到回收利用。这些大量的污染物大多数没有经过有效的利用,直接进入到了农田、湖泊、河流中,其结果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农田、水域和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不可能根本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千千万万农民生命安全,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政管理、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等各个层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研究
2.1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早摆上议事日程,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方面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性的舆论宣传,努力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使他们树立农村环境是农业经济发展生命线的观念,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环境保护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管理,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物标准。再次,加大投入,大力扶持发展高效新型环保农业投入品,加大对农业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源综合治理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沼气工程建设等农村实际项目,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水源地面源污染管理论文
1.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
1.1水源地农业污染治理范围和基本情况
1.1.1南阳境内流域面积及农业生产概况
丹江口水库位于豫鄂交界处,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灌河、淇河,水资源丰富。水源地区域总面积6361.93平方公里。南水北凋中线工程上马后,丹江口水库蓄水面积将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其中南阳境内546平方公里,占库区水面积底52%,涉及南阳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部分乡镇)3县1市,耕地面积6.94万公顷,总人口117.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
1.1.2水源地周围的自然条件
水源地库区周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特别是丹江口水库环库区丘陵垄岗区,地形破碎,岗岭起伏,十分复杂。土壤类型以黄棕壤和黄粘土或红粘土为主,土层较薄,全区宜林面积58.29万公顷,温带、热带植物均适生,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农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月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打好全镇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斩污清零”突击月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集中力量开展“斩污清零”整治行动,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没有我镇典型案例,确保上级下达的2021年生态环境年度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确保我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时间安排
2021年7月25日至8月25日
三、整改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况及策略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南陵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及畜禽粪便、秸秆焚烧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为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农业农村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省、市、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总体要求,把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要举措,强化综合推进,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情况
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普查范围
为掌握南陵县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第一手资料,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久战。2009年成立了南陵县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办公室,全面开展了南陵县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抽调2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历时半年对全县8个乡镇156个村开展了普查,重点对种植业污染源、水产养殖业污染源、畜牧业养殖业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状况进行普查。摸清了南陵县农业污染源头、污染途径及污染程度,同时对农产品产地污染安全进行调查,全方位布点,重点监督。2011年为配合“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从各种渠道减少种植业、畜禽业污染问题,尤其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进行重点控制。
1.2加大保护农业环境宣传力度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同时分别成立了沼气工作小组、测土配方施肥领导小组、病虫害统防统治领导小导、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等,农林、环保、建委、水利、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全面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同时为做好农资废弃包装物循环利用,农业技术中心与农资生产企业以及弋江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弋江镇浦东村建立田间农资废弃包装物清理回收工作示范点,并成立了绿野农田废弃物处置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一支田间农资废弃包装物清理回收队伍,并在田间设立专门回收箱,统一及时清理、回收处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利用“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科普宣传,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资料发放到镇、村、户手中,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引导开展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科技培训使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指导农民掌握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更新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2014年度全市各类种植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数量、地区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况,分析我市种植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为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支撑。
二、调查对象
2014年度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包括十二县、五城区农业种植生产主要措施、环节。
三、调查方法
2014年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以全面清查与典型调查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市农业县(区)种植业源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依托2012年度筛选确定的典型县(区)、典型地块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建立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调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