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11:20: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免疫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脏免疫学认识论文
摘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而肝脏免疫学亦成了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该文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乙肝病毒以及逐步被重视的肝脏移植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乙肝免疫治疗中的相关事项,以及肝脏移植中免疫学的重要性。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研究论文
摘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而肝脏免疫学亦成了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该文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乙肝病毒以及逐步被重视的肝脏移植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乙肝免疫治疗中的相关事项,以及肝脏移植中免疫学的重要性。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体会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PBL将课本知识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问题中,强调把知识设置到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景中,引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最终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主动探索的能力,进而改善学习效果[2]。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书本知识的指导作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医学免疫学这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通过PBL法将抽象的、重点的知识设计成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以医学免疫学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章节为例,这章是医学免疫学的难点章节,内容比较复杂、抽象,涉及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讲解MHC结构及遗传特性,再讲MHC分子,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对于此章节,笔者采取PBL法教学。在讲解此章节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天气变化,流感来袭时,一个寝室的同学,有人能抵抗病毒的侵袭而有人不行呢?”这一简单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查找资料,预习本章节,课上讨论,最终笔者归纳总结,点出MHC分子是机体能否抵抗流感病毒的关键,每个人抗感染能力不同正是因为MHC分子的多样性所造成的,而MHC分子由MHC基因编码,自然而然过渡到MHC基因的结构及多态性上,这样通过事例问题到原因的自学和讲解能让学生对MHC基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全面认识每个人的MHC基因不同之后,讲解MHC分子的结构及器官移植的配型就水到渠成了。本章讲解先将难理解的MHC简单化成一个现实问题,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事例,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一步步的从具体向抽象转变,最终循序渐进地掌握MHC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笔者以本校临床医学大二学生为对象,分别按照上述PBL方式和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了MHC章节的讲解。课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方式教学的班级中,86%学生对PBL教学方法表示欢迎和认可,71%的学生理解了MHC概念和作用机制;而以传统方式讲授的对照班中,只有43%的同学可以理解了MHC概念和意义,再给对照班以PBL教学方式重新讲解MHC后,96%的同学认为PBL授课方式要好于传统的讲授,83%的同学表示掌握了MHC概念和作用机理。由此可见,PBL教学法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并改善其学习效果。
2采用比喻法教学
比喻法是指根据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教学法就是把比喻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难懂的知识巧设比喻,以生动形象的类比来阐述抽象、深奥的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针对医学免疫学中繁多的概念、深奥抽象的机理,合理运用比喻、类比的方法不仅能使深奥的机理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同样是以本校临床医学大二学生为对象,分别给这一专业的两个班上课,其中一个班讲解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的时候采用了比喻法,将免疫球蛋白的H链或L链比作班级的座位,从门到窗蛇形排列。可变区就是靠门的这一排座位,学生就是氨基酸。“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可以理解为靠门的这一排座位可以落坐的学生是随机的。遇到某种病原体侵袭,机体会挑选出可以与病原体的抗原互补结合的氨基酸(合适的学生),让其坐在可变区,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与抗原互补结合。当侵袭机体的病原体种类改变后,机体又会挑选不同的氨基酸落座于可变区,与病原体抗原发生互补结合。“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即可理解为“抗体可变区可以进入的氨基酸是随着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种类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样类比的讲解能让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的含义,使学生顿悟,加深印象;而另一个班只是按部就班的常规讲解,课后学生反映对于“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这一点很难理解。细细思考,医学免疫学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采用比喻法讲解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T/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可以比作小孩到士兵的成长,除了T/B细胞本身发育成长之外,它们的武器——TCR/BCR也在不断打磨(基因重排),最终发育为配备武器(TCR、BCR)的成年人(成熟T/B细胞),经过阴、阳性选择(体检),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后,成为合格的士兵,保卫机体。再比如IgM类抗体好比先头部队,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IgG就是正规主力军,在感染中晚期加入战场,起杀伤病原体的主要作用;sIgA为边防军,驻守机体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免疫缺陷病犹如军事防御和攻击系统被被摧毁了,其他的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破坏机体。自身免疫病好比是免疫系统被蒙上了眼睛,分不清敌我,误伤了自身。这样的类比和比喻鲜明生动,不仅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笔者运用比喻法在教学实践中收效不错,学生反映明显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合理运用基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方式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概念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3]。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和真实感,相比单纯的语言及粉笔讲解,更易受到师生的欢迎。但是,仅仅依靠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会造成学生上完课就结束,知识印象不深,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4],也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智能手机已成为广大学生的标配,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带手机进入课堂。笔者在讲解完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时,会将相关的动画或视屏通过基于手机的学习软件发给学生,这样做不仅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易于掌握,而且还便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随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另外,通过手机的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测验,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答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改进教学提供参考[5]。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笔者在讲解补体激活途径这类抽象的、需要空间想象的知识时,常辅助采用移动多媒体教学,将补体激活的动画视屏发到学生手机端,便于学生理解和课下学习,部分同学还针对动画视屏中多于书本知识的地方提出疑问,笔者通过答疑解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其学习免疫的兴趣。基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上述一些优点,能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但也要看到它的一些弊端,要合理恰当的使用手机移动多媒体教学,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要本末倒置,忽略对免疫知识的讲解。
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教师角色转型思考
摘要:本研究以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为抓手,聚焦教师角色转型,提出教师成为学习空间的创建者、学习过程的协助者、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教育技术的引领者、教学情景的共鸣者、课堂效果的反思者、任务完成的服务者、成长目标的评价者等方面所进行的角色转型。为保障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型,建议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巧设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技术、树立学习理念等措施,为深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教师角色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学科,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机体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医学免疫学学科具有理论知识抽象、实践性强、思辨性强等特点,相比其他学科较难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医学现象与先进技术相融合、研究个案与临床病症相对接,才能对其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各种因素叠加对医学免疫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师,面对公共突发性卫生事件,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完成普遍性角色的调适,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线上教学要解决的问题[3-4]。本研究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抓手,聚焦教师角色转型,提出角色转型策略,为深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实施主体是教师
教师要实现角色顺利转型,首先要做到早定位、早适应、早融入、早提升,保证线上教学效果。1.1学习空间的创建者,学习过程的协助者。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医学免疫学教学活动是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在教学场所展开的,学习空间主体建构相对封闭,教师以知识实施者身份自居。在全民抗疫防控体系中,教师自身角色发生转型,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推送优质教学资源,做网络学习空间的创建者。作为学生学习空间的主动创建者,教师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或拓展多样化和具有灵活性的学习空间。在海量的医学免疫学网络教学资源中,拾取出优质课程资料并加以润色、改进、丰富和提升,强化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活动与知识训练的有机交错和融合[5]。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学习空间组织体系内外治理主体间沟通角色的责任,搭建讨论、沟通、碰撞的桥梁。教师和学生位于学习空间内部,共同构成了医学免疫学学习空间内部的治理主体,学校和家长则是学习空间外部的治理主体。教师要通过统筹学习空间治理建构,实现学习空间各主体的统一、有序和协调;以学习空间为纽带向学生展现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运行机制、评价标准,依托空间数据信息实现评估反馈的实效性,促进学习空间科学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相对于线下教学而言,教师的管理或管控程度相对较低,角色自主职能体现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在肺炎疫情期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心理疏导和正向引导,减轻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恐惧感,创建和谐的学习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心态、情绪复杂且变化波动较大,教师要从医学免疫学传统课堂教学的直接管理操控者转向协助学生做好心理疏导的角色;结合医学免疫学教学实际,将健康安全分析、理解和认知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化解学生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心理危机,提升其对科学防控疫情的认识。建立医学免疫学协同互助学习小组,线上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线上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知识建构。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体现了学生成长的内生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要领、检查并反馈学习结果等,通过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课堂组织策略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引导。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充分的条件,要从教学活动中的“指挥者”变为协助者。1.2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教育技术的引领者。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启动,使得教师当上了“网络主播”。使用QQ、虎牙、微信、钉钉、雨课堂、云课堂、腾讯课堂、空中课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多种网络平台,教师已经从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资源的挖掘者。作为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教师需设计切合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际的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系统,做到“课前预览—课中互动—课后实训—双评反馈—调整改进”的“五位一体”网络模块化或阶段化内容[7]。医学免疫学课前预览式学习强调学生以“问学”方式,多渠道吸纳专业知识并进行整体性把握,挖掘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课中互动式学习关注研讨、批判、交流、思辨等多维互动,聚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课后实训预留专业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性研训,实现知识融通、转化和吸收;双评反馈式学习通过线上教学双向评价和及时反馈,提升教学效能,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甄选适合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平台资源,熟悉课程操作。面对种类繁多的课程平台,要学会兼顾功能优化、系统稳定和操作便捷度,学科组课程团队要不断尝试和体验;医学免疫学线上课程开发需要学科组教师的全程参与,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质量把控等环节,教师要将视频案例、多媒体技术等融入线上教学,要善于开发、运用、拓展网络教学资源,灵活设置医学免疫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抢答、头脑风暴、随机点名等功能,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成为网络教育技术的引领者。1.3教学情景的共鸣者,课堂效果的反思者。医学免疫学以单一化课堂讲授形态为基本模式,在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逻辑基点是学生专业知识习得和教师教学的单一行为,教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输入大量信息,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教学情景的形成、建构、呼应、反馈和共鸣,不足以启发学生有效进入学习情景[8]。在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有生命特征和情感特点的情节性氛围及境况,体现生活性、形象性、科学性、问题性、情感性的特点,构成教学情景的特质和特色,给学生带来心灵共鸣,发现和挖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借助免疫学理论,嫁接病原生物学个例分析,有效创设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扮演心理咨询师、健康咨询师、生活咨询师、未来规划师、成长设计师、学生学业导师等角色。用简洁的语言、畅通无阻的交流,预防、化解和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焦虑和危机,引发学生对知识认知及对疫情防控的共鸣。在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学生知识背景、学习策略、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差异,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堂讨论与互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研讨,以学生反馈和教学成效为铜镜,做好线上教学反思,完善线上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困惑、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9]。教师需全面把握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如何学的,是流于形式还是认真对待,不同学生占比是多少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思,如何教,如何系统地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内容渗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1.4任务完成的服务者,成长目标的评价者。医学免疫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学实施的主体都是教师。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质量保障不可忽视,与线下教学一样,线上教学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线上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服务学生、保证质量、主动应对、及时调整、积极整改为原则,积极探索多途径、多环境、多形式、多形态、多模式、多靶向和多方法的线上教学方式和质量实现模式[10]。可根据校情、学情、课情等制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分析线上教学的利与弊,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凸显教与学的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意味着教与学时空的变化,教师责任不仅加重了,同时质量管控过程也变得复杂了,既要关注课程知识教学质量,还要保证线上教学服务质量。教师通过质量监控,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况分析与交流考察,深入细致地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诉求差异,探索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和运行规律,从教学组织、设计、评价、管理、服务等层面,科学认知与理解线上教学的内在逻辑,主动顺应时空上的变化,树立线上教学学习变革观与教学创新观。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对学习过程开展动态监控与评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评价的良好结合。
2对线上教学教师角色转型的思考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
摘要:《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必修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疾病的桥梁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立足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点及课程特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以期为新形势下《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思政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抗原抗体制备、凝集和沉淀反应、各种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分离技术以及免疫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和移植免疫的基础知识、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手段和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质量控制的特殊性,理解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检验应变能力以及保证临床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整体水平。
(二)能力目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以“两性一度”为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建设“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调查问卷显示,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所提高,表明基于“两性一度”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研究生;两性一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目标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明确要求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相对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难以支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和“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基于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挑战性问题学习[2-9],旨在实现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目标上,知识目标明确完备,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不完善。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略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没有承担起桥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重知识、轻能力,偏重知识的原始积累,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忽视学习方法研究,对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考核评价上,重视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没有进行有效评价,无法通过考核评价促进研究生的学习。
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
医学免疫学金课建设路径
摘要: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学免疫学建设为契机,根据新工科背景下提出的建设“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并结合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运用微课、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的SPOC课程等线上资源与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尝试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教学模式参考。
关键词: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医学免疫学;金课
近年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金课”又称一流课程,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建设“金课”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学习难度并拓宽学习深度,做到真正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标准[1]。同年,“金课”被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此外,具有“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五大“金课”首次亮相[3]。本校的医学免疫学为自治区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团队前期致力于临床医学专业“金课”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故将“金课”引入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医学免疫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相似,如课程内容繁多、学时数少、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不完善等[4]。以往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线下讲课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不活跃、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使被动的“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转变。
1“金课”建设路径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托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资源平台,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1在线“金课”建设的必备条件
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2020年初,由于特殊的原因致使全国大、中和小学全面延迟开学,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倡导。在这种新的特殊形式下,为了保证和提高医学免疫学线上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特殊时期也可以很好的通过线上课堂学好本门专业课程,本教学团队初步进行了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特殊背景;线上混合式教学;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其主要探讨机体遭遇外来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其功能发生异常所导致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规律。医学免疫学是免疫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免疫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这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晦涩、难以理解的原理和概念。整门课程内容繁多、知识覆盖面广、抽象难懂、逻辑性较强,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各个学科,学生在学习时时常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记忆和理解[1,2]。这门课程通常会成为医学学生难以把握,比较头疼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3]。为了让学生们在这种特殊公共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本教学团队成员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资源,把线下“翻转课堂”的思想应用于线上网络直播课堂,试图尝试并探索出一种适用于这种特殊时期的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法,最终提高线上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020年初,由于一场突发的公共事件致使全国大、中和小学全面停止并延迟开学。此时,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倡导,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并和认真准备在二月份即开始进行的医学免疫学网上直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本团队成员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结合各种网络学习和直播平台,最终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团队也初步探索并总结了一套适合于特殊背景下的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方法。
1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案
第一,熟悉并学会利用各种线上直播软件和工具。本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本校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教授都是通过传统的线下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完成,本团队教授的医学免疫学课程也不例外[4]。由于本教学团队成员基本没有在线直播课程的教学经验,在通知开学两周前,本教学团队成员即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开始准备并熟悉各种网络课程在线直播平台。前期主要以雨课堂在线直播平台为主,同时,也下载了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和腾讯课堂等软件作为备选平台,以防某个软件直播平台因流量巨大引发软件崩溃的不时之需。通过对各个直播软件的熟悉和对比;同时经过与班级学生测试了多次后,本教学团队一致决定选择本团队以前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使用过的雨课堂作为首选课程直播平台,并确定选择直播功能流畅的腾讯会议软件和具有课程回放功能的钉钉软件作为两个备选课程直播平台;第二,线上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在传统的线下“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包括课本和教师上课所使用的PPT。由于这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较突然,学生还处于寒假放假在家休息期间,几乎每个学生身边都没有课本。为了使学生在开展的医学免疫学直播课程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本团队教学成员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利用郑州大学厚山学堂平台,积极在厚山学堂平台建设本门课程的线上学习资源。首先,本团队成员利用腾讯会议开了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一起商定了本课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本门课程学习的章节和单元;然后,每位团队成员在自己所负责的单元和章节下,上传了用于线上教学使用的PPT和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的PDF文件和每个章节的习题),并在平台网页上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免疫学领域的著名期刊的网站(如NatureImmunology、Immunity、ScienceImmunology、TrendsinImmunology、NatureR-eviewsImmunology和ImmunologicalReviews等)和微信公众号(如清华免疫、免疫与健康科普和免疫细胞研究Bioworld等),这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和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前知识点的预习,本团队成员商定将之前录制好的医学免疫学微课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在课前提前发送到医学免疫学课程微信学习群中,供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第三,线上混合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确定。在确定好线上课程直播平台并建设好本门课程的线上网络学习资源后。本团队成员即开始在微信群中积极讨论线上网络直播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中师生互动的形式。经过商讨后,大家一致确定将“翻转课堂”引入到线上直播课堂教学中[5],一起设计并初步确定了一种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6-7]。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使之形成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整个课程的主要形式为学生在课前和课下进行预习,在课程中通过提问、思辨和展示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双方各自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确保线上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8]。整个线上直播课堂的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线下课堂。课前,每位教师为学生设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并给学生分配和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同时通过线上直播课程的班级微信学习交流群,给学生们本团队录制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并预习课程中要讲授的知识点。这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即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中,每位教师首先针对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们提出自己在线下自学微课和本节课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逐一解答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随堂测试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限时解答;等随堂测试结束后,教师实时进行结果统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一般问题,直接在课程中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基于现实案例的讨论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并分组讨论,每组确定并安排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在下一节课堂上发表各组的观点和见解。课后,本团队成员会在郑州大学厚山学堂的每个章节限时并开放练习题和讨论题,让学生们在课后的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讨论,并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在课程网站上;同时,针对同学们在课堂中和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随时在班级课程微信学习群中进行讨论,教师们会及时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以便他们在学习下一章节前充分掌握上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准备和学习后边章节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所学章节的知识可以和当下的各种病例和特殊事件结合起来,本团队成员会在厚山学堂相关的讨论题,学生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回答;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自己所学内容的增多,还可以随时继续对之前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讨论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每两周课程结束后,本团队教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固定时间的限时测验,测试题目主要是以本门课程两周所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结束后,本团队成员会总结学生们在这段学习期间遇到的共性问题,以便在下节线上直播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跟学生们再次讲解和强调一下。由于在此之前,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均没有足够的线上直播课程的教学经验。因此,本团队成员会在每周课程结束后,在微信群或腾讯会议中一起总结并讨论一下各自在线上直播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商讨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在下次课程中改进之前不足的地方;第四,线上直播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本教学团队在整个课程中设计了多种测验方式,包括随堂测验、课后测验和章节测验。每次测验结束后,会利用分析统计软件对班级学生每次的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们整体的测验结果,总结并分析出学生们在线上直播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了解并跟踪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我们还把每次测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的部分平时成绩,纳入对期末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本教学团队还在课后为学生们设计了与时事和临床相结合的思考讨论题,讨论题的设置主要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测验结果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达到对整个班级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和评价。本教学团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再拘泥于最终期末考试的成绩,我们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的测验、课堂中和课后分析讨论问题的积极性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平时测验占比20%,课堂和课后分析讨论问题占比20%,期末成绩占比60%;第五,线上直播课堂的双向反馈。为了顺利并圆满的上好本次线上直播课程,除了需要做好以上几点准备外,还需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生和教师的互相反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问题反馈形式包括:1.1学生直接通过班级的微信学习交流群直接向任课教师反馈;1.2班级汇总后直接反馈给本教学团队邮箱;1.3学生完成本教学团队定期的在线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对学生和班级的反馈可以在课堂上和课下进行。在整个线上直播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实时不断的向任课教师反映自己在课前、课堂中以及课后遇到的问题,反映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弊端。这样会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教学团队会及时综合每个班级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程设计和规划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为下一次线上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点评反馈。这样学生们可以根据任课教师对自己和班级整体情况的反馈,及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面的课程学习中做出及时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掌握本学科的内容。最终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特殊背景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延期返校,实行线上教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进行“主播式”线上授课。本文以《医学免疫学》为例,将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内容与病毒肺炎的关系及对应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毒肺炎;课程思政;医学免疫学;教学设计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课程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医学专业目标包括:(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1]。
2教学内容安排与思政切入点
分层递进模式在临床免疫学的应用
摘要: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然而,参加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两种专业(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其对检验的认知不同,临床能力不同,采用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才能达到培训目的。该文结合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特点,探讨了临床免疫学分层递进培养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为培养出能担任检验与临床之间沟通桥梁的合格检验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规范化培训;分层递进
随着医疗模式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临床医师对检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既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是临床迫切需求的。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1]。临床免疫学作为检验医学住培的一个亚专业,在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免疫学检测方法复杂,项目多样,然而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不同,能力有差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分层递进的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这种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使所有学员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还能让高水平的学员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2-3]。基于对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结合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特点,本科室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提高临床免疫学的住培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检验医师。
1依据教学大纲,制订分层轮转方案和培训目标
以往临床免疫学的培养模式不分学员级别和来源,学员均在免疫组一次性轮转4个月,统一安排固定的教学计划,无差异化地完成相同的培训内容。然而,由于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分为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其对检验的认知不同,临床实践能力不同,如无差异化集中开展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则不利于学员临床能力的培养和住培质量的提高[4-5]。为实现住培学员的整体进步,实施分层递进的培训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分层就是将住院医师按临床能力的差异分为不同层次,递进就是为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设置不同的“台阶”,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提升[6-7]。临床免疫学分层轮转方案是根据学员的不同级别来制订的,二年级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定为3个月,培训目标是熟悉临床免疫学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开设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掌握基本检验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常规检验报告的能力,并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与临床进行沟通;三年级的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为1个月,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培养学员独立分析、解释异常检验报告的能力,学员可以单独参加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活动。同时,再根据学员的来源差异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对于临床专业的学员,他们临床思维能力较强但对检验知识不够熟悉,对其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基础检验知识和基本检验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其临床思维能力;而对于检验专业的学员,则是在提升检验技能的同时,进行临床思维的锻炼。最终所有学员都能达到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和咨询,实现能独立参与临床沟通、会诊的培训目标,都能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
2依据教学大纲,设计递进式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