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9:37: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面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面临困难对策思考
推行强村并组,可强化基层组织功能,精简村组干部,减少村级支出,降低基层运作成本,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强村并组工作又将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实行了村组合并,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工作经验。**年,鸣钟乡大石村和双星乡水口村进行了村党组织合并,跨村、跨乡镇建立了党组织,实际上也是一种村组合并的探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强村并组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对策作一简单探讨。
一、当前推行强村并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当前推行强村并组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三点:
一是产业形成了规模,在相邻村出现了同一品种的产业示范带,产业的发展,将促进强村并组工作的推进。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农村各项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三是随着农村外出人口增多,大多数中青年外出淘金,村组干部选拔难度增大,有的地方出现了村官无人当、村事无人管的现象。此时进行村组合并,扩大了村干部选拔范围,有利用选拔能人志士进入村组干部行列。
乡镇改革面临“割肉”之痛
乡镇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难、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各级各地政府一谈到乡镇改革就头痛。笔者在华容,平江,衡阳,长沙、益阳调查了解到原因有三:一是乡镇一级队伍庞大;二是乡镇一级是我国政权的基石;三是乡镇干部成分复杂,难以分流与安置。
尽管在1998年国家对乡镇进行一次“撤区并镇”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时隔四年的2002年的政府又进行了从上至下的机构精简,改革中乡镇经受了两次割肉之痛,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但动过刀的乡镇有的是流于形式,没有触及实质性的问题。那么,这第三次乡镇改革到底怎样?总理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大声疾呼:农村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减少财政支出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惟有通过改革减少了财政支出,农民头上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有所减轻。而今这个目标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南辕北辙,乡镇改革成为一个持续但却无法深入的工作,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儿?但我们从乡镇干部中听到的是:“一改是阵风,二改耳朵聋;三改四改没有方。”
那么乡镇改革到底有没有方,首先要对乡镇现状寻根问底,如果这一机制还有一定的生命力,那是一个改造的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如果这一机制没有了生命力那非改革不可,因为一个国家生机不生机主要在于机制的生命力。什么样的机制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构成什么样的社会。
乡镇不堪重负的问题与根源
从湖南县域经济研究会所得,湖南2000多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左右,“三湘第一县”——长沙县,至2003年财政负债也高达9.9亿元,最多的一个乡镇负债有2.5亿元,最少的也有800多万元。造成这种原因尽管有其历史、政治,经济,现实的因素,但主要是关口没有前移,防范没有在先。这是造成乡镇不堪重袱的根源之一。
我们从五个县的乡镇调查中有这样一组数字,其中以华容县为例,总人口72万人,党政机关85个,代管单位20个,财政供养1.5万多人,每47个百姓供养一个干部,这个本来就不大不厚的财政那块饼不够官员的工资,连吃饭财政都不能保证。
乡镇改革面临艰难抉择
本文以乡镇领导人的访谈调查为基础,从基层干部的经验感受出发,检讨乡镇改革的得失,展望乡镇改革的道路。
一、机构精简
接受访谈调查的20个乡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机构改革,其中15个乡镇的主要领导人认为改革效果不好,或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效果不好的主要表现为人员没减下来,财政开支没减下来,工作效率也没有提高。5个乡镇的领导人表示精简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如人员有所减少,工作量有所增加,工作责任心有所强化等。考察乡镇改革走过的道路,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改革有所动作,但是无法深入,人浮于事的状况并未改变。基本特征是,政府部门的数量是减少的,人员却是不断增加的。人员的精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简了一批临时聘用人员,二是精简了部分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般是提前离岗或者退休。
第二,改革仅仅落实在纸上,没有任何真动作,基本上是“文字游戏”。精简工作都落实在给上级的汇报材料中。湖南的一个乡党委书记说:“我们的精简没有任何效果,还是那些人,就是换个牌子,应付上面的检查。我这里是2002年7月搞了机构改革,上边要求是基层报方案,然后上面来审批,谁都不知道怎么搞,反正编制是上面核定的,办法也是上面规定的,就去县里抄,你说有几个编制就几个编制。上面来检查也只是看看你的文件,不会查实在的人数”。
第三,人员有所精简,但财政开支没有减少。分流人员工资照拿,财政负担依旧;清退临时工要补发历年积欠工资,还要给部分补偿费,提前离岗退休人员要交养老保险,这些则导致财政开支骤然增加。有一个乡镇仅此一项就财政支出了30多万。
企业面临的挑战与策略探索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
摘要:没有千千万万个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努力开拓的企业,我国的经济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我主要想讲的还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在这种挑战前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讲企业竞争力,很多人还是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价格、成本等等方面,但是我认为对企业的竞争力的理解应该更深一层。
我国企业竞争力面临哪些问题
企业竞争力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狭义的竞争力,另一类称为广义的竞争力。狭义的竞争力又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讲企业的竞争力,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当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听到这么一个情况,说珠江三角洲从香港进口了不少化工产品,价值约为两亿美元。我把单子拿来一看,这些产品我们都能生产,为什么还要进口呢?我就到广东去调查。官员跟我说那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都跟香港合资,港商愿意从香港买,可以赚一点费。我想我们的企业经理不会那么傻,白让他赚钱吧。我就到一个企业去调查。那个企业总经理挺有意思,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我说当然想听真话。他说尽管国内产品价格比香港便宜,但是它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的质量,不是说它的质量不好,而是我们国家产品的标准问题,就是按照原苏联那样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很难适应现实的情况。我有的指标可能要求到特级,但有的指标三级就可以了,但是要照国家的标准,我只能买特级品。而香港的商品分类是按照用途来分的,分为纺织用、造纸用、电子用,这正好符合我的不同要求。第二,我在东北订的货,合同都签好了,但突然来一个电报,说运输紧张,铁路没有车皮,运不了。这一产品的价值只占我总产值的1%,但为了这个我要停产。而我在香港订货,下午就可以把货送过来,不会影响我的生产。第三,我国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懂得签合同、谈价格,不懂得技术。我的工艺变化了,他也难以设法适应,甚至还要加价。而国外的销售工程师有不少是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我工艺的变化来调整他的产品供应。所以我就不得不买香港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企业竞争力不完全看价格,还要看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这还只是狭义的竞争力,要真正从广义的竞争力来看,还包括它的研发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能力,企业员工的素质等等。
所以说我们的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首先先把成本、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搞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成本问题,同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间差距很大,为什么不能够把我们企业的水平提高到一流或者前几位呢?这跟企业的管理很有关系。例如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现在要350克标准煤发一度电,但最好的企业可以做到287克煤发一度电。如果能够把我国企业发电煤耗都提高到300克标准煤一度电,那将节约多少煤炭?将会减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讲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而不是从减工人工资上打主意。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对同行业之间企业的能耗设定一个标准,并要限期达到这个标准。
中国金融面临冲击论文
“新经济风潮的出现,互联网科技的崛起及加入WTO是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这是美国远东国民银行董事长卢正昕先生日前在2000年外资银行重点项目合作研讨会上演讲的基本观点。
卢正昕董事长对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析:
1、来自新经济风潮
国际化程度不足,包括国外据点不够普遍,以及事业体内部通晓国际事务及外国语言的人才仍属有限。科技及创新与事业经营的结合不足,包括新科技及新设备在业务上的应用,以及产品及服务上的创新在内。人才的质与量亟待开拓,特别是在人才的弹性与容量方面(譬如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与新观念,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2、来自互联网科技
发展网站的内容网页、交易平台、安全机制等的技术人才缺乏;事业体内部了解互联网的人也不很多。可用于互联网线上交易的支付工具(譬如信用卡)还不为一般民众普遍持有。网路传输环境(譬如线路铺设)还不理想(速度等),网络使用费率偏高,上网人数还不够多。全面性的网路安全认证体系尚待建立。
浅析当前国际金融面临的冲击
“新经济风潮的出现,互联网科技的崛起及加入WTO是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这是美国远东国民银行董事长卢正昕先生日前在2000年外资银行重点项目合作研讨会上演讲的基本观点。
卢正昕董事长对中国金融业在新世纪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析:
1、来自新经济风潮
国际化程度不足,包括国外据点不够普遍,以及事业体内部通晓国际事务及外国语言的人才仍属有限。科技及创新与事业经营的结合不足,包括新科技及新设备在业务上的应用,以及产品及服务上的创新在内。人才的质与量亟待开拓,特别是在人才的弹性与容量方面(譬如能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与新观念,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2、来自互联网科技
发展网站的内容网页、交易平台、安全机制等的技术人才缺乏;事业体内部了解互联网的人也不很多。可用于互联网线上交易的支付工具(譬如信用卡)还不为一般民众普遍持有。网路传输环境(譬如线路铺设)还不理想(速度等),网络使用费率偏高,上网人数还不够多。全面性的网路安全认证体系尚待建立。
金融统计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金融统计是我国金融行业市场发展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金融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统计,调查,分析,风险预测等内容,其主要作用是能够通过对我国目前金融行业市场发展中的信息采集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来推动金融业更好发展。鉴于此必须加强对金融统计工作的严格管理,强化金融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这关系到我国金融业发展程度,对金融统计工作产生正确的认知。
一、新时期下我国金融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体系改革带来的挑战。在时展和进步的前提下,金融业也得到了稳定发展,目前已经经历了多年艰难发展过程,金融业发展现状已经相对稳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业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新时期下,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机构内部建设不断加快,因此也促使了金融业服务种类增多、变化较快,这给金融统计部门人员带来巨大挑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给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风险,金融统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将金融统计工作质量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作为管理工作核心内容,通过现代化操作手段实现对金融统计工作的调控。金融业的多样化发展要求金融统计部门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大大提高专业水平,能够针对金融统计风险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二)金融统计工作数据化带来的挑战。(加入银监金融统计工作的历程)金融统计工作在金融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创新,从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就对金融统计工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及时建立了一整套金融统计数据运行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对金融统计数据的统一搜集,分析,处理和,使得金融统计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随着我国金融行业有效拓展,金融统计中的数据也得到一定延伸,目前已经形成了数据化金融统计数据管理的模式,同时对金融统计结果产生了直接影响,由此看来,在新时期下我国金融统计工作数据化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新时期强化金融统计工作严格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并完善金融统计管理体系。金融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是海量的业务数据,因此必须提高对金融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金融统计人员职业操守和责任心。金融机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特征,在新时期下,我国金融业已经形成了多种类机构并存的局面。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都具有不同特点,由于金融统计方式落后导致了金融业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立足于实际,及时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统计管理指标,同时加强对指标系统的有效完善,修订金融统计归属细则,鼓励统计人员积极探索统计工作创新方法,有助于实现金融统计效率以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金融风险,以此有效促进了金融统计工作时刻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避免此项工作的金融风险发生。(二)强化金融统计数据分析。加强对金融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和管理,对金融统计工作来说,其核心内容是保障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金融统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同时这项工作还贯穿于金融机构全部日常业务活动过程中,严格审查金融统计数据,从源头控制金融统计风险发生,有效保证金融统计数据来源清晰,统计分类科学合理。尤其是在信贷业务相关工作中,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借助现代化平台来实现对金融统计数据的动态分析和监测,有助于及时形成全过程立方体化金融统计结果。金融机构的迅速增多导致了金融数据形成以及记录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征,所以作为金融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形成金融统计工作数据化管理模式。(三)实现金融统计数据共享。及时构建金融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统计数据的信息化交流。金融统计对金融业发展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保障金融信息准确性的基础。比如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要求金融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先构建金融统计数据信息平台,这对金融统计工作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使得金融机构各个层次之间及时形成了金融统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全方位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功能,针对目前在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提高了金融统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减少损失。金融统计工作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统计方式,强化金融统计模式创新,使金融统计数据得到最佳覆盖效果。实现对金融统计工作中有关数据的信息化分析和处理,充分掌握金融市场的灵敏度,从而促使金融市场在稳定发展过程中积极带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统计工作的更好发展,使各类风险在金融机构预测和可控范围内。(四)积极补充各维度指标。金融业积极构建金融统计监控监测指标和符合自身实际的各类指标,促使我国金融业呈现出金融全面化发展趋势。金融统计管理部门不断强化对部门人员的科学管控,有效加强金融部门各维度指标监测,积极制定金融机构稳定发展评估报告,使人员对金融统计工作有清晰认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金融统计数据分析和管理过程,保障其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结束语
提单面临挑战论文
提单(BillofLading),是指用以证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成立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收受或者装船,并由承运人据以在目的港交付所运货物的凭证。提单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和国际贸易中都占居重要地位,是货物卖买、运输和结汇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单据之一。提单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它一产生起,就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演变,科技发展,世风恶化,使提单日益面临严重挑战和危机。对几百年来的提单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变革,已引起国际社会和航运组织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初步的探讨,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同行前辈和学人。
一、提单在整肃国际航运秩序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提单是随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实行和完善起来的。在欧洲中世纪之前,海上运输已初具规模,地中海地区更有着较为繁荣的海上贸易,但是,这时的船舶所有人和所载货物的所有人往往是同一个人,船货合一,货主随船同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贸易而非为了运输。所以,这一时期的海上运输不需要任何单证,只需将这种货运情况载入相应的船舶文件,并作为文件的一部分进行登记即可。中世纪之初,工商业进一步发展,促使货主与船主逐渐分离,货主不再与船同行,贸易商和运输商被生产力的发展而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阵营,进行自己业务范围内的经营。此时,就需要开一张单证作为货主将货物交给船方后的收据,这种单证通常被认为是提单的起源,或称为提单的雏形。
从提单的雏形产生开始,提单就在整肃国际航运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事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无疑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法律规定和习惯作法,产生不同程度的法律冲突和纠纷,给航运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提单在抵消这些不利因素方面发挥了作用,使各国之间混乱的航运秩序逐渐趋于统一,使国际航运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与壮大。提单在整肃国际航运秩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单规定了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关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各关系人都受提单条款的约束和调整,国际航运由混沌无序状态逐步过渡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状态。一般而言,提单是承、托双方订立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EvidenceofContract),在提单的背面条款中都载有合同的主要条款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是,对运输合同当事人以外的关系人,如提单受让人或收货人来说,由于不知晓合同的内容,提单实际上起着运输合同的作用。
小议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观念、现代教育、网络交流、创新思维
新的世纪的到来,我们所面临的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系。为学习者创立了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教育的模式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快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
广大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的有力挑战,必须要有急迫感,做到尽快学习新的媒体技术、驾驭新的媒体,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对由于教育技术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必须要积极地迎接挑战,真正认识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自觉地运用好教育技术,教师要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把教学仅仅归结为课堂中教师的个体行为的传统观念,广大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教师的创新能力的高低对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要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1、提高对计算机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我国面临反规避调查
一、规避与反规避的起源与含义
规避,是指一国商品在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或行为。反规避措施则是针对这种规避反倾销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和扩展。
反规避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的“改锥案”。当时,日韩等国被欧盟裁定征收反倾销税,这些国家的出口商为了逃避制裁,纷纷进入欧盟直接投资,建立起组装简单产品的低成本“改锥工厂”,通过在欧盟境内组装成品进入其市场,以达到规避反倾销税的目的。之后,不少国家的出口商在其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都通过改变产品的出口方式或者变换原产地国继续向进口国出口该产品,这些都属于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针对日韩等国出口商的规避行为,欧盟与1987年6月制定了第一个反规避行为的法律条款,把反规避调查列入反倾销调查的范围,用简易的调查程序裁定是否对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之后,欧盟又两次修改其反倾销法,对规避反倾销的行为做出更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此外,美国也在其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增加反规避措施的规定,确立了对这种规避行为直接按原反倾销税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进口国境内组装。出口商将征税产品的零配件出口到进口国再组装销售。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零配件与制成品在税则上往往属于不同分类,从而规避反倾销税的征收。
第三国境内组装。出口商将征税产品的制成阶段转移到第三国进行,然后将制成品以第三国产品的身份出口到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