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9:12: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棉花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棉花贸易

当前棉花贸易竞争力刍议

本文作者:张淑荣兰德平刘朝敏工作单位:天津农学院

贸易竞争力分析

贸易规模竞争力分析1.从出口市场占有份额来看:无论绝对市场占有份额(MS)还是在相对占有份额(RCA)方面,与美国和印度两个棉花主产国相比,中国棉花市场占有份额都处于较低水平,且呈逐步下降趋势,如MS值从最高值6.9%(1991年)下降到2009年的0.27%,RCA值从1990年的2.85下降到2009年的0.03。期间虽在1999年和2000年有所提高,但并未改变这一总体趋势,而美国和印度在世界棉花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却呈上升趋势。2002年以来印度棉花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的增速远超过美国,2002—2009年美国的MS和RCA的增速分别为3.11%和6.23%,印度的MS和RCA的增速分别为86.07%和70.01%。根据三国的MS和RCA数据值来看,目前中国棉花出口竞争力水平极弱,或根本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与印度具有极强的竞争力。2.在考虑到进口规模及产业内贸易水平时,从TC值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来看:除1993年、1999年和2000年表现为正值外,其他年份中国的TC值均为负值,即不具有竞争力,而从RCA值的表现来看,1990—1994年间中国棉花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此说明了在此期间中国棉花属于“大进大出”形态,而且进口大于出口,属于典型的产业内贸易方式。从G-L指数数值上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在此期间G-L指数也处于较高水平。另外,在入世以来,尤其是2003—2009年期间,我国的棉花的TC数值不断向-1靠近,几乎接近于-1,说明近年来中国棉花贸易几乎是处于完全进口地位,进而导致中国棉花在MS、RCA和G-L方向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从贸易规模上来看,几乎已完全不具有竞争优势。美国棉花的TC值却表明1990—2009年期间基本上是处于完全出口地位,其市场份额(MS和RCA)相对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同时G-L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即美国棉花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印度棉花的TC值变化波动较大,贸易形态不稳定,但近几年以出口为主,从而表现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表1所示。表11990-2009年中国、美国和印度棉花外贸规模竞争力指标数值数据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价格竞争力指标分析1.棉花价格总体竞争力分析。从总体来看,与世界平均出口价格相比,中国棉花出口价格有一定的竞争力,如图1所示,1990—2009年期间中国棉花的APC指数基本上都大于1,美国的APC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与世界棉花平均出口价格相等,略低于中国棉花的APC指数,即在平均出口价格方面美国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印度棉花APC指数虽然从总体走势上和中国趋近,但均略大于中国的APC指数。因此,从出口价格竞争力状况来看,印度竞争力较强,其次为中国,美国最弱,2000年以来三国棉花价格竞争力波动较大,2000—2009年中国、美国和印度棉花总体价格竞争力波动较大,1990—1999年中国、美国和印度棉花价格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51、0.050和0.220,2000—2009年中国、美国和印度棉花价格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15、0.417和0.383。2007年以来三国价格竞争优势减弱,其中中国和印度完全处于下降趋势,且中国最弱,其主要是由于国际棉花投机商的炒作行为造成的棉花价格的不稳定以及金融危机对纺织业的负面影响。

上述价格竞争力只是体现棉花总体价格优势方面,且极易由于棉花产品出口结构的差异影响到实际竞争力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又进一步分析棉花出口产品结构及中国与印度、美国在各类棉花产品上的相对价格优势。(1)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棉花的出口结构以原棉出口为主。如表2所示,除个别年份,1990—2009期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国、印度原棉出口金额占棉花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90%左右。美国原棉出口比重高于中国和印度,除1999年外,其他年份原棉比重均在95%以上。而三国的短绒棉、废棉和梳理棉出口比重较小。表21990—2009年中国、美国和印度棉花出口结构单位:%(2)各类棉花产品出口比价,如表3所示。1992—2000年中国对美国棉花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的竞争力,在此期间中国对印度棉花也有一定的竞争力,1992—2000年中国与美国棉花出口比价均大于1,与印度棉花出口比价在1左右。主要是由于此阶段中国棉花的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并有指定单位经营,进口则由中纺总公司独家经营,仍属于完全计划经济的范畴。入世以来,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中国棉花对印度和美国价格竞争力较弱,且近年来逐渐减弱,对印度的出口比价由2006年的0.905降到2009年的0.664,对美国的比价由2005年的1.031降到0.660。从各类棉花产品出口比价来看,在原棉和短绒棉产品上中国与印度相比,已完全不具有价格竞争力,与美国相比虽然在部分年份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这一优势并不明显。另外,在这两类产品上,近年来中国的价格竞争力还正趋于进一步下滑的明显趋势,中国原棉与印度、美国的出口比价分别由2007年的0.858和0.907下降到2009年的0.624和0.604,中国短绒棉与印度、美国的出口比价分别由2005年的0.750和1.037下降到2009年的0.479和0.737。在废棉和梳理棉产品上,中国曾保持较长时期的价格竞争力,但2007年以来,这一价格竞争优势也逐步转向竞争劣势,到2008年中国梳理棉与印度、美国的出口比价分别降到0.343和0.404。

结论与建议

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较弱,甚至失去竞争力从贸易规模竞争力来看,无论是否考虑进口或产业内贸易,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都很弱,甚至可以说中国棉花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从国际交换价格来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棉花出口价格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与棉花主产国美国和印度相比,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以出口份额较小的废棉和梳理棉来支撑,而大综出口的原棉却未能体现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降低了我国棉花的出口收益。另外,更重要的是,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主要棉花生产国相比,2007年以来我国在各类棉花出口产品上均已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从而也导致了我国棉花的大量进口,其势必影响到我国国内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国际棉花贸易争端探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贸易摩擦进入了结构性变化的新时期,各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如何把握国际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调整中国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巴西—美国棉花贸易争端的基本过程,提出了中国在今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棉花补贴贸易争端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巴西和西非等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然而,发达国家实施的棉花补贴政策严重扭曲了世界棉花贸易,并使得其他棉花主要生产和出口大国深受其害,棉花产业发展和小农户生存处境艰难,在一个各种选择都非常有限的地区尤其如此。在上述背景下,巴西与美国之间爆发了棉花贸易争端。2002年11月,巴西就美国的棉花补贴问题向美方提出磋商要求,试图说服美国削减,甚至是完全取消棉花补贴,但遭到美国的拒绝。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农业法,美国政府对棉花的补贴政策要持续到2007年。这意味着如果巴西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它将蒙受更大的损失。为此,巴西政府于2003年9月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调查美国棉花补贴问题。根据巴西的起诉,世贸组织于2004年4月初成立了WTO专家组。经过几个月对证据复核,2004年6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做出正式裁决,认定美国棉花补贴违反了WTO规则,并在裁决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凭借补贴保持了棉花产量和出口增长,人为降低了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由于此次贸易争端是WTO(包括GATT)历史上第一次针对“绿箱”政策的争端,也是第一次将“严重损害”规则应用到农业补贴问题上的争端。因此,深入分析此次贸易争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WTO规则,以及对于思考和调整我国的农业及其他产业政策,回应一些WTO成员对我国棉花补贴或其他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巴西—美国棉花贸易争端的基本过程,重点关注巴西提供的证据和世贸组织裁决;第三部分是此次棉花贸易争端给中国的启示。

二、巴西—美国棉花贸易争端的基本过程

(一)巴西的申诉理由

查看全文

棉花贸易争端及启示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巴西和西非等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然而,发达国家实施的棉花补贴政策严重扭曲了世界棉花贸易,并使得其他棉花主要生产和出口大国深受其害,棉花产业发展和小农户生存处境艰难,在一个各种选择都非常有限的地区尤其如此。在上述背景下,巴西与美国之间爆发了棉花贸易争端。2002年11月,巴西就美国的棉花补贴问题向美方提出磋商要求,试图说服美国削减,甚至是完全取消棉花补贴,但遭到美国的拒绝。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美国农业法,美国政府对棉花的补贴政策要持续到2007年。这意味着如果巴西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它将蒙受更大的损失。为此,巴西政府于2003年9月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调查美国棉花补贴问题。根据巴西的起诉,世贸组织于2004年4月初成立了WTO专家组。经过几个月对证据复核,2004年6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做出正式裁决,认定美国棉花补贴违反了WTO规则,并在裁决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凭借补贴保持了棉花产量和出口增长,人为降低了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由于此次贸易争端是WTO(包括GATT)历史上第一次针对“绿箱”政策的争端,也是第一次将“严重损害”规则应用到农业补贴问题上的争端。因此,深入分析此次贸易争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WTO规则,以及对于思考和调整我国的农业及其他产业政策,回应一些WTO成员对我国棉花补贴或其他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巴西—美国棉花贸易争端的基本过程,重点关注巴西提供的证据和世贸组织裁决;第三部分是此次棉花贸易争端给中国的启示。

二、巴西—美国棉花贸易争端的基本过程

(一)巴西的申诉理由

根据WTO规定,一国要申诉另一国补贴违反规则时,必须提供以下二个方面的证据:(1)被投诉国是否采取了违反WTO规则的行为;(2)被投诉国的行为是否对申诉国造成了实质性损害。针对美国棉花补贴问题,巴西首先列举了美国棉花补贴违反WTO规则的证据,其次举证了巴西因此而受到的实质性损害。

1.美国棉花补贴违反WTO规则的证据巴西指控美国政府的如下几个棉花补贴政策违背了WTO的相关规则,或是违背了美国政府对WTO所作的承诺:(1)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PFC)和直接支付(DP)PFC是根据1996年美国的FAIR法案设立。它规定,1996年至2002年生产者可基于7种农产品(包括棉花)的基期种植面积和产量获得补贴。生产者在基期种植面积上可选择种植任何农作物,但是如果种植水果和蔬菜,补贴将全部或部分取消。DP是根据2002年FSRI法案设立。它规定,2002年至2007年生产者可基于9种农产品(包括棉花)的基期种植面积和产量获得补贴。补贴额与农产品的价格无关,由法律确定为每磅6.67美分。直接支付作为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的延续,但允许生产者选择计算基期种植面积的方式,其他限制条件不变。巴西认为,上述两项补贴只是符合WTO“绿箱”政策的某些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因为按WTO规定附件2第6款中关于不挂钩收入支持的规定,不能依据基期后任何一年从事生产的类型进行补贴支付。然而,美国有关这两种补贴的法律规定,在合同种植面积上可种植除水果和蔬菜以外的任何农产品,否则获得的补贴将被削减或取消。因此这并不足以说明美国棉花补贴属于“绿箱”政策。(2)反周期支付(CCP)和市场损失资助支付(MLA)CCP由2002年美国的FSRI法案设立,获得补贴的种植要求与直接支付相同。补贴额为“有效价格”与每磅72.4美分“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MLA是美国在1998年至2001年间,根据单独立法向生产者提供的临时紧急和辅助补贴,以弥补低价造成的损失。该支付只适用于根据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接受补贴者。巴西指出,上述两项补贴是以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为基础的,它与PFC和DP一样违反了WTO的规定。(3)销售性贷款项目(MLP)。对棉花提供的MLP始于1986年,延用至今(经过几次修改)。美国政府通过该项目向棉花生产者提供无追索贷款,贷款价格为每磅0.52美分左右,以棉花预期收获为抵押。这种贷款可弥补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生产者不必一定在收获时低价出售农产品。在贷款到期时,偿还价格是“经调整的世界市场价格”与“原贷款价格加利息”中较低者。巴西认为,美国新农业法案调高了MLP的贷款补贴率,规定棉花补贴率为0.52美分/磅,较1996年调高0.08美分/磅,目的是为了避免过低的市场价格对棉花生产者的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它一方面鼓励了棉农在棉花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条件下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与其他补贴项目共同提高了补贴额度,使整个补贴水平超过1992年度的支付水平。(4)出口信贷担保(ECG)。美国农业部通过政府所有的“农产品信贷公司”提供出口信贷担保,主要是向进口国提供金融支持,支持有外汇困难的国家进口美国农产品。它包括出口信用保证项目(GSM-102和GSM-103),供应商信用担保项目(SCGP),设备担保项目(FGP)。其中,前者用得最多。巴西指出,ECG等同于出口补贴,因为当国外棉花购买者无法取得信贷支持时,美国棉花出口受阻。然而,这与美国承诺不对棉花出口补贴是相矛盾的。据测算,2002年美国通过GSM102、GSM103和SCGP项目对包括棉花在内的多种出口商品提供了32.2亿美元的出口信贷,2003年则提供了33.9亿美元。(5)第二步支付(Step2)。它是美国自1990年以来专为棉花设计的补贴项目,根据FSRI法案,美国国产棉花的国内使用者和出口商凭购买记录,在美国输北欧棉花报价(USNE)连续4周超过北欧价格(NE),而经调整的世界价格(AWP)不超过销售贷款价格134%时,可获得差价补贴。巴西认为,这项支付的目的是保证美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鼓励美国内棉纺企业多使用本国棉花。其关键点在于当棉花国际市场价格低于美国国内市场价格时,美国棉花使用者和出口商接受补贴之后,仍然有利可图。按照WTO补贴协定第3.1(a)条款,上述补贴构成了禁止性补贴。

查看全文

棉花补贴国际影响论文

[摘要]棉花补贴问题一直是多哈回合谈判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尽管多哈回合谈判经过了多轮艰难的谈判,目前正处在“软重启”阶段,但多哈回合谈判关于取消棉花出口补贴依旧得到了多方共识。本文以棉花补贴为主体,结合棉花出口补贴之实证,运用出口补贴效应原理对棉花出口补贴进行分析,研究取消棉花补贴对各个国家棉花贸易影响的利弊所在。

[关键词]多哈回合棉花补贴影响分析

一、棉花出口补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在《1933年农业法案》就确立了棉花补贴政策,2002年农业法案规定对棉花实行生产补贴、销售补贴、贸易补贴(即出口补贴Step2)和限制性补贴。仅1999年8月~2003年7月,美国2.5万名棉花生产者共得到124.7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是139.4亿美元,补贴率(即补贴占整个产值的比例)为89.5%。美国每年给2.5万户棉农大约30亿美元的补贴,平均每户棉农得到的补贴高达1.2万美元,相当于中国一户棉农7年~10年的产值。如此巨额的棉花补贴推动了美国棉花的种植和出口,保证了美国在全球棉花产量第二、出口第一的位置,它严重扭曲国际棉花贸易价格,损害了其他棉花生产国及其棉农的利益。

欧洲国家制定的“共同农业政策”成为了欧盟今日对域内农业出口进行补贴的基石。欧盟农产品(包括棉花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几乎就占欧盟预算的一半,从欧盟棉花补贴政策的演变和实施情况来看,棉花出口补贴特别是直接的价格补贴一直是欧盟成员国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则,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必须立即取消对棉花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

查看全文

上半年国际及国内市场棉花价格呈回升走势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出炉的监测报告显示,上半年国际及国内市场棉花价格呈回升走势,目前价格水平虽低于去年同期,但高于去年年底。报告预计,下半年棉花价格仍将小幅上升,价格水平高于上半年。

中价国际A指数(即现货指数)显示,原创:进入2005年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呈平稳上扬趋势。1-5月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月环比分别为2.04%、1.05%、7.14%、3.08%、2.59%,5月份价格比去年12月上涨了16.8%,只是6月份环比下降了2.46%;1-6月平均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低23.83%。6月份美国棉花现货(陆地棉,中等级,下同)价格为50.87美分/磅,比年初上升了5.4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66%;1-6月平均价格为51.49美分/磅,同比下降21.83%,目前的价格相当于2004年8月份的价格水平。

受国际棉花价格回升影响,国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和我国进口棉花价格也呈升势。数字显示,今年1-5月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逐月上升,6月份略有下降。6月份328级棉花到厂平均价为13308元/吨,比今年1月份上升17.3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18%。进口棉花价格也小幅上升,7月初美棉(C/ASM1-1/8'')我国港口报价为67.3美分/磅,每磅比年初上升了4美分,升幅为6.32%。

报告预计,下半年棉花价格仍将小幅上升。虽然2004/05年度期末棉花库存较大,但由于全球各主要机构都预测2005/06年度棉花产量下降并低于消费量,另外全球纺织品贸易摩擦加剧,直接影响棉花消费,预计下半年棉花价格将小幅上升,价格水平可能高于上半年。

报告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是产量低于上一年度。由于2004年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一路走低,棉农收益减少,各棉花主产国种植面积下降,预计2005/06年度棉花产量低于2004/05年度。美国农业部7月份报告预测全球棉花产量为2365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45万吨,降幅为9.37%。

查看全文

新疆农产品出口状况探究

新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是巴拉萨1965年测算部分国家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方法,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该指数是用来衡量竞争力的指数,用来反映经济体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优势。RCA指数表示为:RCAij=(Xij/Xi)/(Xwj/Xw)其中,Xij表示i地区j类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地区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Xwj表示w国j类商品的出口额,Xw表示w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本文对于i地区界定为新疆地区,j类商品定义为农产品,w界定为中国。由表2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2004—2010年,新疆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RCA指数均处于1.25≤RCA<2.5,其中新疆农产品RCA指数由2004年的2.33下降到2008年的1.51后又开始回升至2010年的2.12,说明新疆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它所反映的是对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效率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劣势,并反映出优劣程度,其基本公式为:TC指数=(EI-II)/(EI+II),其中EI为产品I的出口额,II为产品I的进口额。这一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和1之间,如果指数为正1,即I类产品有比较优势,表明该国为I类产品净出口国,I类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大,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相反。如果指数为零,即为中性优势。从表3可以看出,新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大,但呈现波动趋势,2008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新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却达到0.65,表现出较高的出口竞争优势。但在2010年这一指数下降到0.28,主要原因为新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进口增长的速度。

新疆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性问题1.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原料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过高,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增速较慢,所占比重较小。2.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小,外向型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小,出口基地备案、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建立稳定的外向型农业商品生产基地,通关等问题突出,鲜活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风险性。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以独联体和周边国家为主,只有番茄酱出口进入东南亚和欧美市场,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结构抑制了市场的伸缩弹性,容易遭受进口国国内经济波动及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冲击。4.机制不健全,信息缺乏。从整体看,新疆还没有与中亚各国形成规范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国家之间尚未签订农产品贸易协定,对中亚各国的贸易政策、海关制度、动植物检疫制度、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缺乏足够了解和分析,灰色通关和不规范收费等问题突出。(二)特色农产品出口问题1.棉花棉花收储库容紧张、长绒棉销售困难、铁路外运缓慢、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棉花价格波动等因素严重制约新疆棉花出口。2.番茄酱新疆拥有世界上品质上乘的番茄原料,但番茄酱制品质量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为:(1)新疆粗放式经营方式导致番茄产品质量下降。如番茄产量波动、冷藏保鲜技术以及番茄育种等问题较突出。(2)缺少出口品牌。目前,新疆初级番茄制品仅有少数几个名牌产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都没有一个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产品。缺少名牌、出口档次低、创汇能力差已成为新疆番茄酱出口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3)国外市场对进口番茄酱实施严格的技术壁垒,抬高了新疆番茄制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出口前景更加严峻。

提升新疆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出口壁垒问题,政府应积极协同新疆企业解决贸易摩擦、贸易保护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贸易层次低,对中亚各国贸易体制、规则不熟悉,以及中亚对新疆农产品贸易限制等问题。对棉花产业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适当延长新年度棉花入储时间,并将长绒棉纳入国家收储范围;给予新疆棉花出疆“绿色通道”待遇并享受运费补贴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引导和督促行业组织和出口企业提高自检、预检能力。积极开发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使其成为新疆农产品出口中亚的大平台,建立口岸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确保货物通关便捷通畅。引进加工工艺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标准,严格企业质量管理,生产出符合国际食品标准的加工产品。将高新技术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具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占领国际市场。针对新疆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企业应大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关注国外市场供求关系,有效降低因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减少因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摘要:分析了2015年1—7月与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2015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076.2亿美元,同比减少6.7%。2014年农产品过度进口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调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凸显。要在开放条件下有效应对国外大规模、商业化农场带来的挑战,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社会化服务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外,必须针对我国农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支持和保护。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问题;对策建议

2015年1—7月和201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高位增长,价差驱动特征显著,过度进口问题突出,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加深。

1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2015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076.2亿美元,同比减6.7%,其中,出口385.3亿美元,减3.3%;进口690.9亿美元,减8.5%;贸易逆差305.6亿美元,减14.3%。2014年全年进出口额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进口1225.4亿美元,增长3.1%;出口719.6亿美元,增长6.1%;贸易逆差505.8亿美元,减少0.9%。2015年1—7月,我国谷物净进口2017.5万t,增长达8成(82.8%)。其中三大谷物(小麦、玉米和大米)进口723.1万t,高粱、大麦进口1311.7万t;2015年1—7月,大豆进口4465.5万t,增长7.1%;油菜籽进口254.5万t,减少18.5%;食用植物油进口460.2万t,同比减8.2%;食糖进口大幅增加,棉花进口量减少3成,其中食糖进口279.8万t,同比增加67.3%;棉花进口120.8万t,同比减少34.1%;此外,棉花替代性产品棉纱,进口140.0万t,增22.5%。棉花棉纱简单合计进口260.8万t,同比减12.4%。猪牛羊肉进口75.7万t,其中,猪肉进口37.9万t,增11.1%;牛肉进口23.1万t,增26.0%;羊肉进口14.7万t,减23.4%;奶粉进口47.9万t,减41.5%。优势农产品出口中蔬菜继续保持增长,蔬菜出口额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5.0%;贸易顺差70.7亿美元,增5.4%。但是,水果和水产品出口量略有下降,其中水果2015年1—7月出口28.8亿美元,同比减少2.9%;进口40.3亿美元,增23.3%;贸易逆差11.5亿美元,增2.8倍;水产品出口111.0亿美元,同比减5.0%;进口50.0亿美元,减6.1%;贸易顺差61.0亿美元,减4.2%。

2我国农产品贸易凸显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资源与农业发展研讨

一、社会资源匮乏社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资源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化肥是社会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据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占40%~60%。苏联解体前,苏联工业发达使塔吉克斯坦化肥的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用量,年使用量在15万~20万t,但是从1991年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化肥使用量急剧下滑,由1991年的15万t减少到1994年的6万t,此后基本维持在5万t左右,2010年塔吉克斯坦化肥的使用量仅为4.5万t,平均每公顷用量为60kg,是世界平均用量的1/2,是中国平均用量的1/6。化肥用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工业薄弱,化肥生产能力较低,加之近年农资上涨、农民收入低等因素造成了化肥使用量的减少。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产出率的重要手段。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延续,塔吉克斯坦的各种农机具数量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增加,反而均呈减少趋势。1991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机械拥有量最高,拖拉机达到3.7万辆,平均千公顷耕地拥有46辆,是同时期美国的2倍,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数量也达到发达国家千公顷耕地拥有量水平。然而到了2010年塔吉克斯坦拖拉机保有量只有1.36万辆,较1991年减少了67%,播种机、谷物收获机和采棉机拥有量分别降低了53%、56%和94%,其原因是独立后的近20年,农业部门使用的农机设备因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得到更新和维修,从而导致目前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一些地区的小麦、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主要还靠人工劳作。

化肥和农机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对塔吉克斯坦农业的发展更为不利。无论从资源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塔吉克斯坦劳动力资源都很匮乏,据塔吉克斯坦2010年官方统计,仅在俄罗斯打工的就有100多万塔吉克斯坦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农村人口占到70%,外出打工的农村人口大多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优秀年轻劳动者,他们长期远离农村使得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同时大多数农业生产者都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田间管理粗放,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新观念也难以推广。

二、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分析

根据1965—2010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总产量变化趋势图(图2),可将塔吉克斯坦农业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965—1990年是农业平稳增长的第一阶段,塔吉克斯坦一直是苏联重要的农产品原料供应地,尤其是棉花。因此,在此阶段苏联向塔吉克斯坦投入了大量的农业物资,保障了农业总产量的稳定增长。但从1991—1997年农业进入了急剧下滑的第二阶段,由于受到苏联解体和国内动乱的双重打击,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农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97年农业总产值降到历史最低点,比1991年减少了50%,棉花总产量减少了57%,蔬菜总产量减少了45%,在这严峻的状况下,塔吉克斯坦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使农业自1998年开始进入了快速恢复的第三阶段,截至2010年塔吉克斯坦农业总产值达到了32.29亿美元较1997年增长15倍,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25万t和190万t,分别比1997年增加了2倍和4倍,籽棉总产量稍降达到31万t。总产量的不断提高得益于主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由表2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主要作物单产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04年之后作物单产水平提高较为明显,到2010年小麦和蔬菜单产分别达2503.0kg/hm2和24710.0kg/hm2,是1997年产量的1.97倍和2.01倍,同时籽棉单产也增长了18%。塔吉克斯坦农业快速恢复的原因是塔吉克斯坦采取的一系列农业恢复措施,而在这些措施中农业政策、农业贸易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对塔吉克斯坦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浅析农产品贸易逆差对策

摘要:我国自2004年以来农产品贸易年年逆差。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规模特点、结构特点,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逆差绿箱政策绿色壁垒

一、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特点

1.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规模特点

我国近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逐步扩大。根据农业部、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233.9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280.3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2003年顺差23.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2.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75.8亿美元;进口额为287.1亿美元。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出口额为3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由2005年11.4亿美元缩小为6.7亿美元,下降41.3%。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迅速扩大。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同比增长23.0%。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农产品贸易逆差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

2.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结构特点

查看全文

诠释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农产业的影响及规律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从棉花价格、棉农收益和棉花收购企业三方面分析追加棉花进口配额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进而得出其形成的规律:配额发放两个月后,国内市场价格开始下降;追加配额的时间和数量决定价格下降幅度;滑准税率下。关税配额的管理方法更能起到保护国棉的作用。针对影响及规律,提出在WTO框架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产业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追加配额;棉花进口;棉花产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纺织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的棉花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面对国内棉花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需要合理利用国外棉花市场进行有效的补充。我国作为棉花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棉花大量进口势必会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棉花市场的重要手段,我国对棉花进口的具体管理手段主要是实行配额管理。根据我国人世协议,我国棉花配额由人世时的74.3万吨升至2004年的89.4万吨(2005、2006年棉花配额与2004年相同)。2004~2006年我国棉花缺口分别为250万吨、170万吨和300万吨,配额与缺口相比,国外棉花进口不会对我国棉花产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因我国每年又主动追加棉花配额,如果进口配额使用得好,可以起到补充资源和调节市场的双重正面作用;如果使用不好,则会抑制生产,抬价或压价。考虑到棉花进口管理的特点,本文重点从追加配额的角度分析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由于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宜棉区域内,如河北的部分地区、山西、北京和天津都位于中国最大的产棉区一黄河流域棉区。2005年华北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53%和13%。华北也是全国棉花进口最多的地区,2002~2004年华北地区棉花进口量分别为1.6万吨、17.2万吨和75.5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为8.9%、20%和39.8%。华北地区还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产业基地、纺织品服装出口地区。因此,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

(一)2003~2004年度

1.棉价出现大起大落。从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国内棉价经历暴涨和暴跌两个阶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