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8:47: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棉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增棉纺生产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有关中央企业:鉴于委管国家局机构改革,原国家纺织局已撤消,行政管理职能并入经贸委,以及地方机构改革的新情况,为便于工作衔接,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严格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0]40号),严格控制棉纺生产能力总量,防止再度发生低水平重复建设,巩固棉纺压锭工作的成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继续加强对棉纺细纱机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1、"十五"期间,对棉纺细纱机(含涉及棉纺细纱能力的变形产品,下同。变形产品由国家经贸委认定)继续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整机无标牌的(无生产企业名称、无产品型号系列、无出厂日期)、无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或改装、拼装及盗用有生产许可证企业标牌的、假冒有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棉纺细纱机均属于违规产品。生产、销售和购买以上产品的违规行为,要按国办发[2000]4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有棉纺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定点企业")应向国家经贸委报送棉纺细纱机和车头、龙筋、机架三种关键部件(作为配件直接向外销售)的生产和销售情况(附件一),每月10日前将上月情况以书面形式经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3、棉纺细纱机出口实行备案制。经营棉纺细纱机出口的企业凭有效出口贸易合同到国家经贸委办理登记并领取登记备案单(附件二);定点企业凭登记备案单和出口贸易合同组织生产和供货。经营棉纺细纱机出口的企业在设备出关后两周内,应将出口报关单复印件报送国家经贸委核销。出口棉纺细纱机不得转销国内市场,如出现转销国内市场的情况,则按国办发[2000]4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视为违规新增棉纺生产能力进行处理。

二、进一步规范棉纺细纱机"准购证"的管理

查看全文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一直是工业学术界讨论的课题。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产业性质上相似相近或相关,在发展空间上同属于(或接近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产业领域、相对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较明细、依靠紧密或松散型产业链相互连接,由诸多大中小型企业形成的一种工业集聚形态。在我县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依托本县及周边丰富的棉花资源和新纺公司人才、市场、技术、管理、信息、资金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等主要形式,通过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项目,培育出了县棉纺织工业区及上港、溧河、城关、城郊工业小区等棉纺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纺公司为龙头,集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棉纺织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点

新野棉纺织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政策宏观引导,截止2005年6月底,全县棉纺织企业,已发展到101家,其中棉纺企业84家,棉织企业8家,捻线9家。固定资产达到262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突破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业实现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135亿元,利润7500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691%、659%、67%和678%。棉纺织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主要呈现出五个明显特点:

1、龙头带动能力强。作为新野棉纺工业的龙头,新纺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点支持企业之一,全国功能性产品开发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138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共有纱锭33万锭,其中环锭纺22万锭,气流纺24台,折合11万纱锭;织机3000台。拥有进口清梳联、自动络筒机、转杯纺纱机、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1000多台(套),占公司装备总量的60%以上。主要生产和经营棉纱(混纺)线、纯棉和混纺坯布、色织布、牛仔布等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高档织物用纱7万吨、服装面料12亿米。产品远销广东、江苏、福建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实现产值173亿元,销售收入132亿元,实现税利8105万元,其中利润3722万元,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的351%、335%、216%和206%。出口创汇3260万美元,名列全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12位,利税总额居第七位,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省同行业第一。2004年荣获中国纺织行业协会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8月9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二十强”荣誉称号。

查看全文

中外棉纺织品贸易研究论文

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特别是作为主要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和清晰的反映。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其贸易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与理解。本文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发展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清朝政府鼓励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钱6,000贯,降到2,740贯。(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81页。)另外,幕府还严格限制日本商人前往中国从事商业活动。

就这一时期贸易的特点而言,多是进行原料和土特产品的交易。从中国输往日本的商品主要为绢丝织物、毛织物、书籍、书画、土布、骨董、文具、茶叶、磁器、漆器、宝石、药品、扇子等。中国商船带回的日本货物主要是铜、大米、漆、漆器、咸鱼、乾鱼、海菜等。双方的棉织品贸易在其中只占微乎其微的比重。中国运往日本市场出售的土布数量非常有限,有许多清朝商人将白布带往日本,只是为了在长崎进行漂染,然后再携回中国出卖。而日本政府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棉布、棉纱以及棉花列为禁止出口商品,不许人们卖给中国商人。

日本“明治维新”后,中日贸易开始得到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的记载,中国进口的日本商品值,从1872年起,年均在200万两以上。而在以往的10年间,多数年份不足200万两。1876年,突破300万两。1885年以后的4年内,每年进口额均在500万两以上。1889到1893年间,每年都在600至700万两之间。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值,从1869年到1886年,大多数年份基本在100万两以上、200万两以下徘徊。1887年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当年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价值为211万海关两,以后逐年攀升,1893年达到933万两。6年间,增长342%。(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00页。)

但是,两国间的棉纺织品贸易在较长的时期内却没有发生大的改观。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棉纺织企业才拭探着向中国出口产品。1889年,日本棉纺业向中国的厦门和上海分别送去了机制棉纱的样品。据日本纺织联合会统计,1890年,首次向中国出口棉纱31捆,价值2,000日元。1891年,输出108捆。这也是日本在近代首次向国外输出棉纱。(注:[日]名和统一:《日本纺织业和原棉问题研究》,大同书院1941年版,第104-105页;[日]大江志乃夫:《日本的产业革命》,岩波书店1968年版,第238页;[日]长冈新吉:《近代日本的经济——统计与概论》,第23、26页。)类似的记载在稍晚的时候,也在中国海关反映出来。英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在其提供的1893年上海贸易和商业报告中写到:“我注意到海关统计表上第一次出现了日本棉纱。”1893年,上海进口日本棉纱2,909英担。当年,上海还“进口了日本制造的棉布和棉绉布,数量达到142,000匹。”(注:李必樟编译:《上海近代贸易经济发展概况(1854-1898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40页。)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日本开始从中国大量输入棉花,这也是该时期中国出口日本商品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日棉织品贸易的驻足不前,与当时两国的棉纺织生产能力及其国内市场状况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的棉织品市场正在受到来自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商品的猛烈冲击,西方物美价廉的机制棉纱、棉布,大量涌入中国广大的城镇和乡村,逐渐排挤和取代当地生产的土纱、土布。而其时中国的民族纺织工业尚未成长起来。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相似。自1854年日本在美国炮舰威逼下签订《日美神奈川条约》后,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又被迫相继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葡萄牙、普鲁士、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国门大开。外国廉价商品蜂拥而入,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秩序。“明治维新”开始时及其后的较长时期内,这种状况仍在持续,甚至更为严重。就棉织品市场而言,英国商品的进口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据写于明治七年(1874)的日本《澳国博览会见闻录》记载,明治元年(1868)英国向日本输出了价值128万日元的棉纱和190余万元的棉布。到明治三年(1870),英国棉纱输出值为285万日元,棉布为274万日元。增幅分别为123%和44%。从明治元年(1868)到十年(1878),日本每年进口的棉织品数量均占当年进口商品总量的30-40%。(注:[日]名和统一:《日本纺织业和原棉问题研究》,大同书院1941年版,第90-91页。)其后,棉织品输入量逐年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到八十年代末,棉纱进口量达到最高峰,1888年为158,132捆。(注:明治元年(1868年)为12,196捆。参见[日]长冈新吉:《近代日本的经济——统计与概论》,第23页。)

查看全文

棉纺新型附加分梳系统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分析棉纺新型附加分梳系统的创新设计。介绍了梳棉机新型附加分梳系统的作用和原理。对不同组合形式、齿形、材质、链接方式等创新设计进行了分析。认为:合理选配棉纺清洁器组合方式、齿形、齿条排列、角度、齿密等,可发挥对纤维充分开松、杂质清除、短绒排除、梳理整理功能,利于增强纤维的定向伸直、棉结和带纤维籽屑的排除,有利于梳理效果提升。

关键词:梳棉机;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分梳板;梳理;齿形;纤维

棉纺附加分梳系统是新型梳棉机发展的产物,包括前后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预分梳器材等,这些附加分梳系统在梳棉机梳理、排除短绒杂质、纤维整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棉纺附加分梳系统的作用和分类

1.1棉纺附加分梳系统的作用分类。固定盖板是接触分梳,基本上是一次性分梳;后固定盖板对棉束起到分解作用,为梳理提供良好的纤维取向度,减小棉束,减轻活动盖板的梳理负担,提高梳理质量;前固定盖板整理纤维,有利于纤维向道夫转移,减少棉结形成。棉网清洁器由控制板或反齿导向盖板、除尘刀和吸尘管等部件组成。装在除尘刀吸口前的导向盖板(部分设计为反齿)使纤维流通过吸口前由锡林针齿握持的纤维尾端扬起,便于杂质被气流分割,在通过吸口和除尘刀时排除。刺辊分梳板增加开松度,补充刺辊开松不足;改善喂入纤维均匀性,提高棉网清晰度;阻截较大金属杂质进入梳棉机,对梳棉机锡林、盖板和道夫针布起到保护作用。1.2附加分梳系统的分类和作用效果。附加分梳系统的梳理度由梳理元件的针布规格、相对速度、梳棉机台时产量等因素决定。固定盖板的梳理度=锡林梳理度+后固定盖板梳理度+前固定盖板梳理度。固定盖板的增加,增加了梳理的齿密,提升了梳理效果。齿形参数及影响如下。密度:增加分梳能力。齿深:增加容纤量,提高纤维转移能力,二者相互结合。工作角:一般在90°~70°,控制纤维,但又不让纤维下沉到齿底。后固定盖板针齿角度90°~85°,前固定盖板针齿角度70°~85°。工作面:使纤维停留在针尖部位,便于转移梳理。齿形:直齿弧面、直齿大圆弧、弧齿工作面、直齿负底齿、直齿大平底齿。表面处理技术:有机械抛光、等离子、化学处理、镀层处理、表面强化处理、金刚石纳米颗粒涂层处理,重点解决针布的光洁度。针齿形式:梳针、针齿、齿片。分梳板形式:弧形板、窄板组合。附加分梳系统的组合分类如下。梳理组合:主要是发挥梳理作用,形式为单独固定盖板组合,一般用于含杂较少的化学纤维;含杂较大的棉纤维一般用固定盖板加棉网清洁器组合。梳理加排除组合:固定盖板加棉网清洁器组合,实现纤维与杂质、微尘、短绒分离。预梳理组合:预分梳加除尘刀、吸口组合,实现对纤维束分离和排杂。

2棉纺附加分梳系统创新设计具体分析

查看全文

晚清棉纺织业贸易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近代经济体系转型、重建、确立的诸多阶段。本文拟从棉纱进口的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市场与生产部门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引进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机器生产体系转型的阶段。本文拟从棉货贸易体系入手,探求与早期机器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地域性经济分工与发展程度变化关系问题。

一、晚清地域纺织业生产体系转型的贸易原因

棉纺织的早期工业体系中,其引起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解体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纱的进口,其次是机器设备的进口与纺织机器制造业,华商中采用外国棉纱的织布技术,并且利用进口机器生产制作洋布,并在市场进行销售。而在社会层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工厂制度逐渐代替传统的旧有的行会制度,新办工厂的制度。

关于棉货进口国的结构问题,则是中国地域性棉纺织业生产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棉货为中国进口货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进口棉纺织品的大致情形》,《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而在“各国向我国输入棉货,以英国为最早”。“自一八六○年至一八九○年间,英国棉货,几独占中国市场。”(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继英国之后,“美货进口渐多,主以粗布粗纱销售于北方诸省。日俄战争方息后,美国布匹在东三省一带销售尤盛。据美国出口统计,一九○五、一九○六两年,美国布匹输出于中国及香港,几达五千万金圆。”这里所说的“金圆”,当是时人按美金计算的。当时对此贸易额的说明,“中国海关册仅载由美国直接输入数目,由香港入口者,作为香港输入,不能辨为何国货,故用美金统计。”当时的汇率为“一九○五年海关银一两,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美国棉布棉纱在华销售的萎缩时间,大体上是在1907年以后。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描述,美国棉布棉纱的输入,“自一九○七年后受日货之竞争,顿见减色。”这里所说的情况,自然仅限于当时的报告之编者的看法,其具体的进口额数,自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印度棉布对华贸易,至19世纪末成为大宗进口。“十九世纪末,印度纺纱工业既见发达,亦输入粗纱于长江一带及闽粤沿海诸口,英国粗布粗纱之销路,颇为美印所夺渐趋重于细纱细布。”(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当然,对于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其最大的进口国当系后起之日本。关于日本棉布及棉纱在中国的销售时间,大体上与印度同时。据《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的记载,当印度棉纱棉布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时,“日本棉纱棉布亦渐现于中国市面,在南方与英印竞,在北方与英美竞,以其距离较近,运费较廉,销路渐广。”而日本对中国市场的独占优势的形成,则在“日俄战后”,当时“日本势力既伸张于东三省,其棉货销售,得转运与金融之便,渐排逐英美货物,成独占之势。”就全国总的销售情形看,日本在“其他北方诸省,日货销数,亦见多于他国。其在南方,虽不如在北方之得势,然进口数目亦逐年增多。”(注:《英日美三国布匹在中国销售方法比较》,《上海总商会月报》第三卷第10期。)通过文献的描述,大体上可以看出晚清时期外国棉纺织资本已形成在华的投资与进出口的地域分割的状况。

查看全文

论棉纺半精梳工艺的作用

棉纺半精梳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和问题

(1)特点。该半精梳工艺流程中所有的纤维都经过了精梳,其精梳条中的短绒率、棉结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特别是10mm以下的短绒得到了有效的排除,纤维的主体长度增加,成纱质量得到了提高。以CJ14.6tex成纱为例说明不同精梳落棉率对纺纱质量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见,其流程特点是混合较充分,10mm以下的短绒得到了清除,纤维的伸直平行及分离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问题。该流程的用工及劳动强度与精梳流程相同,另外存在精梳后弯钩倒向的问题,见图1。图1控制落棉率的半精梳工艺流程中的弯钩倒向由图1可见,这与精梳要求喂入的必须是前弯钩条,细纱喂入的必须是后弯钩粗纱不相符合。精梳后用单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会产生纤维伸直平行以及并合不足的问题。(1)特点。只有部分纤维束经过精梳,另一部分纤维是普梳生条,前者排除了大部分的棉结和短绒,伸直度达到95%以上,纤维弯钩得到了伸直,为棉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另一部分普梳生条中则含有大量的短纤维,10mm以下的短绒对成纱质量影响较为明显,但与精梳条混合后,能够有效减少短纤维纵横向的分布数量,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采用该半精梳流程与采用精梳工艺的CJ14.6tex成纱质量指标对比见表2。(2)问题。主要有:(1)精梳条纤维弯钩的倒向,同上述控制精梳落棉率半精梳流程存在同样的问题。(2)精梳条与生条中不同的纤维比例与并条工艺设置之间有矛盾;生条在一并二并需要伸直弯钩,提供纤维伸直平行度,隔距及牵伸倍数在附加不匀不影响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偏大掌握,而精条的伸直平行度已经达到95%以上,在牵伸过程中需要对纤维进行保护,宜采用小并合、小倍数、小隔距进行顺利的并合抽长拉细。(3)混合的均匀性问题,用以混合的生条精梳条中纤维的部分指标有较大的差异,容易引起牵伸运动、并合运动的解混合现象,对成纱质量不利。

解决半精梳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生产中,一并采用生条预牵伸,二并与精梳条混合,可以解决原半精梳流程中精梳弯钩的倒向问题。具体措施是,一并全部用生条,以较小的并合数、较大的牵伸倍数保证弯钩的伸直,提供半熟条进入二并。二并时将精梳条同上述半熟条进行搭配混合。该措施既解决了精梳后二并条的弯钩倒向问题,避免了前弯钩粗纱喂入细纱,同时又使一并半熟条在二并得了混合,稳定了产品质量,有利于减少对精梳条的损伤,并条工艺也可以减轻压力。半精梳工艺流程中,短绒含量的增加对粗纱、细纱牵伸区的纤维运动造成一定影响,浮游纤维的数量有所增加,必须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浮游纤维的控制措施主要有:缩小浮游区,减少握持距,拓展横纵向摩擦力界,加强对纤维的控制。粗纱、细纱工序为双胶圈牵伸形式,已为摩擦力界提供了基础。粗纱采取合理缩小主牵伸区隔距,细纱采用新器材与缩小浮游区相结合的工艺原则,能够有效加强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成纱质量。隔距的缩小,缩小了浮游区,采用压力棒隔距块又进一步缩小了浮游区,拓展了纵向的摩擦力界,使纤维变速点集中且靠近前钳口,对质量提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此外,运用新型下销和大直径软弹胶辊,并采用相应的工艺调节措施,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1)棉纺中半精梳工艺有降低精梳落棉率和并条采用精梳条、生条混合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但对质量提高都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精梳后弯钩倒向不顺的问题,且落棉多,纤维长度离散度大,质量不易控制,使棉纺半精梳流程的推广受到限制。(2)通过实践,采取一并纯生条并合成半熟条,二并精梳条与半熟条混合,粗纱、细纱缩小浮游区,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等工艺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纤维伸直混合,精梳后弯钩倒向不顺,粗纱、细纱牵伸区纤维离散度大的问题,保证半精梳纱的质量。

本文作者:陈玉峰陆振挺李新英工作单位:河南省项城市纺织有限公司

查看全文

棉纺织公司消防演习动员会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棉纺织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消防技能培训暨消防演习动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演习的镇、村安管部门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祝愿这次消防演习圆满成功。

做好防火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水火无情,11月3日湖南衡阳的一场大火给我们留下的就是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训。我们公司属于棉纺织类企业,我们使用的原料基本都是极易燃烧的,所以消防工作在我们企业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厂在安全保卫工作中也一直在强调消防工作,并尽最大努力提高员工的防火意识,在硬件措施上我们在每个工段都配置了足量的消防器材,并指定专门的管理员来管理消防器材,实行责任承包,确保器材不被损坏、丢失和转移,并能够及时补充,在一些重点防火部位我们还专门设置了防火栓。我们的消防宗旨就是时时、处处警惕,人人有责任,物物有保障。但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许多员工不知道灭火器是如何使用,不懂得如何处理突发性事件。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效提高我们全体员工的消防技能,所以公司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特决定组织这样一次消防演习。当然在近几年中我们每年都在开展类似性的活动,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地演习增强员工对消防的动手能力,让大家懂得如何处理突发性火灾事故。

当然火灾事故,我们大多数员工可能都没经历过,我们也都不希望有这样的经历。但要想在我们的记忆中完全没有这个经历,我们就应该懂得消防的相关知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一切火灾事故的发生。我们国家消防工作的方针就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而防火、防爆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预防性措施。只有做好预防工作,然后防消一起抓,才能根本解决火灾事故。

我希望参加演习的全体员工,在即将举行的消防演习中,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有条不紊的姿态投入演习。也希望我们参加演习的员工发挥好义务消防员、义务宣传员的作用,在遇到险情时能冲锋在前,带领同班的其他人员共同把事故克制在摇篮之中,在演习结束后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传授给身边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懂得消防知识,懂得如何处理突发险情。

查看全文

变频器棉纺行业技术论文

1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由于纺织品配额壁垒的取消,中国的传统产业“棉纺织品”凭其独特的优势全方位进军国际市场,其出口量几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给国际,尤其是欧美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冲击波。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其竞争焦点也突出在质量、品种和价格三大焦点。

如何提高和稳定质量?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适应多品种小批量?这些问题已成为棉纺厂老总日夜思考的主旋律。

以上三大问题解决的迫切性,给交流变频在棉纺行业的使用带来了前所未有迅速发展的前景。

2宽范围的调速及软启动能稳定可靠地保证棉纱质量

(1)目前不少棉纺老厂50%~60%以上的设备都是五十年代以前的,甚至解放前的设备还在使用。棉纱质量竞争档次的不断提高已对这些设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要么淘汰,要么改造,别无他法。可是原棉纺设备中的A字头梳棉机道夫传动都采用双速电机及摩擦离合器形式,因此,从慢速生头到快速运行时产生的意外牵伸及变速箱齿轮磨损产生的“打顿”使棉条重不匀及cv%严重超标,往往使成纱等级大幅下降甚至成为不合格品。

查看全文

棉纺织公司操作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庆五一,迎五四”**棉纺织公司操作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各位运动员、裁判员、同志们:

在这春暖花开、芳香四溢的美好日子里,我们以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棉纺织有限公司“庆五·一,迎五·四”操作运动会,在此我谨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和全体管理人员向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新老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参加今天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致以良好的祝愿。

长江棉纺织有限公司风风雨雨之中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20年中我们始终发扬“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以创大业,办大事的凌云壮志,推动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档次不断攀升。我始终相信:人是企业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公司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全体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所以我珍惜、尊重、敬仰为公司发展而默默工作的每一个人,我也衷心希望我们的职工能紧紧团结在一起,以一股绳的精神为实现五年再建一个新工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拼搏!

2004年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关键年头,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由于职工人员不稳定,操作水平低,再加上原料市场的波动频繁,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上不了档次,产量跟不上要求,使公司一度处于一种低质低价低产量拓市场的糟糕境况。现在我们正在逐步走出这种局面,我希望我们全体员工能够稳定情绪,认清形势,同心同德,发扬“团结拼搏、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为推动我公司新一轮的发展而作出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贡献!这次操作运动会是我们举办的第三届操作竞赛,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促使我们的产量、质量能上到一个新台阶,能促使我们的员工学习先进,自找差距,扬长补短,自觉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在全公司内形成一种“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势头。我衷心期望本次运动会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也期望所有参赛和未参赛的员工能以这次操作运动会为动力,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为把公司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长江棉纺织有限公司第三届操作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所有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选手能取得好的成绩!

查看全文

棉纺织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发言稿

破困境前进迎逆流而上

-----同志们,下午好!

旧岁已去,新年已经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值班长以上干部会议暨2003年工作总结2004年经济责任承包签订大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和思考过去,展望和规划未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去认真总结和思索的地方。2003年,对于我们长江棉纺织有限公司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失败之年”。古人有云:“败军之将,岂敢言勇”。我作为总经理,责任自然是不可推卸的。但痛定思痛,我们这一年中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呢?要想2004年能有个好的开门红、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找出问题的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具体的汇报一下今年工作的开展情况。

2003年我公司实现产值17506万元,与2002年全年相比增加5559万元,增长率46.53%;实现销售收入17945万元,同比增长6607万元,增长率58.27%;完成纯收入1315万元,同比下降102万元,下降比例7.2%。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的产值销售是在大幅的上升,但却并没有能够带动纯收入、净利润的同步上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道理很简单,产品的差价降低了。我们的百元销售创纯收入自然就下降了。形成这种趋势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完成全年的计划任务很不理想。一些客观原因,不是在座的你我所能左右的。例如2003年的春天美伊战争结束后,即四月份就出现了非典疫情,下半年的棉花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这一系列的客观原因的出现,自然会令我们损失惨重。对干这方面,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用抱怨、不用自责。因为客观原因,不会长期存在。我们要分析的是我们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只有扎实的练好“内功”,才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接那些所谓客观原因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以下是我针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归纳的几个方面:

一、质量方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