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6:28: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美元反转条件
摘要: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持续下跌。以一篮子货币加权计算,美元汇率从2001年以来贬值了37%。2007年9月之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更是出现急剧下跌的态势,对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滑。在经过持续低迷之后,近期美元出现强劲反弹,特别是八月初欧央行议息会议召开之后,美元兑欧元汇率升至5个月来的新高。本文对引致美元汇率近期出现变化的原因以及支持美元能够真正走强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美国经济未来经济走势仍是影响美元强弱的最主要因素。
一、美元近期走出强劲反弹走势
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自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下跌一度超过45%以上,经过持续数年的低迷之后,美元指数近期出现上涨,7月中旬以来,由于美元出现强劲反弹,美元兑欧元稳步上涨9%,升至5个月的新高,并于8月19日创出08年以来新高——77.41。
随着美元的走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应声而落,贵金属进入中期调整,8月最初的两周,黄金下跌了近10%,白银下跌近20%,石油及工业金属价格也跟随下挫,油价自7月中旬的高点下跌幅度超过20%。
由导致美元强劲反弹的原因分析,技术因素是刺激美元近期走强的原因之一。
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及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从2001年开始一路贬值,从美元贬值的时间推移和技术点位看,按7年一周期的美元汇率趋势判断,目前美元反转具有支撑和调整需求,从技术面分析,美元存在转强的支撑。
美元汇率的影响因素
首先,美元自身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动规律。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经历了五个波动期:1971年至1979年的8年贬值期、1980年至1985年的5年升值期、1986年至1995年的10年贬值期、1996年至2001年的6年升值期和2002年至今的贬值期。由此可见,近四十年间美元贬值的年份多于升值的年份,贬值周期的跨度长于升值周期的跨度。
其次,打压美元走弱的变量主要有三:
1.美国长期以来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的积累与恶化,是导致美元贬值的根本原因。克林顿执政时期扭转了前几任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2000年还创造了2369亿美元的财政盈余。但是布什上台后对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采取了以减税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国政府在过去5年一直都面临着巨额赤字,其中2004年财政赤字更是创下413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有所扭转,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为1628亿美元,比2006财年下降了34.4%,降至过去5年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受战争开支继续扩大、经济下滑、救市开支猛增等因素影响,2008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又破创纪录的达到4550亿美元,接近于上一年的三倍。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打响到现在,美国政府已经花费了6480亿美元;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世界其他地区采取的反恐军事行动使美国花费了8600亿美元。再加上为避免次贷危机再次升级,美国国会批准一项高达7000亿美元的全面救市方案。目前,该数字已上升至8500亿美元,并可能再度增加。与此同时,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也在持续膨胀,储蓄率极低。1991年美国出现最后一次贸易盈余(当时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0.7%),美国的经常账户即处于逐年增加的赤字水平,并延续至今。2005年全年经常账户赤字为8050亿美元,占GDP的6.4%,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6%。2008年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其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可能会有所改善。
2.美国实体经济面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衰退。2008年12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1月的44.7降至38,为1967年开始此项统计以来的最低值。2009年1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减少59.8万个,失业率上升至7.6%,为过去16年来的最高点。这是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连续第13个月减少。不少人加入了领取救助金的行列,美国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二十六年新高。经济恶化的风险仍在加剧。
3.美元资产回报的不确定性、市场不良的心理预期和全球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多样化等因素削弱了强势美元政策,布什政府也放任美元贬值以达到政治目的,同时也间接打击欧元区的经济。
不可否认,仍有很多支持美元走强的变量存在。一是美元历史持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很强,美国金融的市场规模大于其经济规模,金融影响力在世界上仍是第一,市场份额的基础作用还在,其地位并非任何一国在短期内可以替代。二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独特属性还在,依然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货币,并且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具有控制权,在全球外汇储备、贸易结算、外汇交易中均占绝大部分,国际证券发行总额中也有1/2是用美元标价。在全球流通的美元中,有70%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流通,数量高达4万亿美元,美国每年由此获得的铸币税收入亦相当可观。三是美元需要资本项下的顺差以弥补贸易项下的逆差,为了吸引资本的流入,常采用高利率的政策。若是降低了国内的利率,就必须提高国外的汇率,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给国内经济注入巨大的商业能量。
美元与国际资本流动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
二战后,在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欧之间曾有三次国际资本的回流。第一次是美国在战争中发战争财,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美元”,然后以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的形式流向西欧和日本;第二次是“石油美元”回流,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第三次是日元回流,20世纪80年代的日元回流主要是流向美国。日元回流美国除了在政治上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外,还有经济上的内在机制。
首先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核心债权国的交替与货币制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货币是英镑,当时英国购买的外国债务都是以英镑结算。美国成为核心的资本输出国以后,资本循环主要是美元。惟独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日本核心债权国时代,其资本输出不是以日本的本币来结算,而是以美元为主进行结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除享受到“铸币税”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免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的损失,这一点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作为债权国的日本由于货币制度以美元为主,非但没有获益,反而深受其害。随着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加大,积累了大量美元。美元贬值即会给日本带来巨额损失,因此,日本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兑日元几乎一路贬值,日本因此损失巨大,被迫追捧美元,维持美元强势,以避免损失,而在这一点上,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制度为日本资金回流美国奠定了基础。
日美之间的利率差促使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卡特政府为了抑制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超级通货膨胀,美国将官方利率提高到12%以上,当时日本虽也提高了官方利率,但不过6%的水平,自此以后,日美之间的利率差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下来。日美之间有6个百分点的利差,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这将引发大量日本资金回流美国。日本回流美国的资金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以获得利差收益。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历次发行的国债,日本资金都占总发行额的30%-40%,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总额也迅速上升,1976年为1.97亿美元,到1986年上半年就达到138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外国民间持有的国债,1981-1985年净增加620亿美元,其中资金主要来自于日本经常收支的顺差。可见,日本为支撑美元做出了“贡献”。
泡沫经济带来的虚假繁荣,导致日本资金继续流入美国。1987年后,日本利率进一步下调,降到2.5%的超低水平,一直持续到1989年5月,同时日本央行为控制日元升值,实施市场介入,买入美元抛出日元。低利率和市场干预导致日元货币供给过剩,过剩的资金被吸引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了泡沫经济下的虚假繁荣,刺激了机构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国债。1987年以后的三年间日本金融法人持有的股票、债券等的估价总值为205万亿日元,按当时汇率换算,可达15000亿美元,这可以为美国的财政弥补10年的赤字。
论美元贬值外汇管理
[摘要]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1.6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外汇储备汇率风险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美元与日元》导言:日元升值综合征[下]
1.2日元升值综合征
梅利姆·韦伯斯持(MerriamWebster)大学词典第10版对“综合征”(syndrome)作如下定义:(1)同时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的迹象或特征;(2)同时发生的、通常形成可识别模式的一组事件(情感或行动)。
1971年以来,美日两国政府在执行商业政策、汇率政策及货币政策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日元升值综合征”(syndromeofever-higheryen)。除了在政治上造成磕磕碰碰以外,日元震荡上行降低了两国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率,并导致日本宏观经济严重不稳定。
由于美国经济规模庞大,并且历史上曾经在世界支付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因而总体上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日本的货币政策被迫仰人鼻息,实在令人惊异,尽管汇率脱离平价自由浮动被宣称(现在仍这么说,参见Obstfeld1995)是保证一国掌握宏观经济自主权的手段。一股来说,美国政府总是综合征的始作俑者,其实它自己也未完全明了种种行动的后果。而日本政府反应非常迟缓,不知自身行动如何给日元持续升值火上加油。两国相互纠缠,都染上了“综合征”。显然.这对两国都不利。
是什么机制引发了综合征?1971年尼克松总统停止黄金和美元自由兑换之时,他还对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征收附加费,直到日本及欧洲的贸易伙伴将其货币相对美元升值为止。由于自那以后,日本贸易持续盈余,美国又故伎重演,在以贸易保护主义相威胁的同时,或明或暗地要求日元升值。(几次重大例外包括,1981—1984年里根总统第一任期内,执行强势美元政策;1995年4月以后,戏剧性地放松对日本的贸易压力,导致日元定跌。第11章将对此进行分析。)图1—2显示,1970-1994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50%,这是美国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最高升幅。[4]因此,引发贸易争端的汇率问题主要发生在日美之间。
不管美元跌了多少,总有一些美国官员盯住日本的贸易盈余,并认为日元还可以进一步升值。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相互兑换之后,历任财政部长——特别是1977年的布鲁门索尔(Blumenthal)、1985—1987年的贝克(Baker)以及1993年的本特森(Bentsen),都认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太高了。通常在要求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与日本紧锣密鼓地进行贸易谈判,以迫使日本开放或分享币场。如何在短期内提高美国对日本的竞争力?外汇交易商认为,美元进一步贬值可减轻甚至预先阻止美国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例如,1995年头4个月,正当美国贸易代表试图迫使日本设定目标,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汽车和零部件时,美元跌得特别厉害,从1美元比100日元跌到80日元(图1—I略)。
《美元与日元》导言:日元升值综合征[上]
导言:日元升值综合征
《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
作者:[美]罗纳德·I·麦金农[日]大野健一王信、曹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美]罗纳德·I·麦金农[日]大野健一王信、曹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关于美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作用,永远都是引人入胜的话题。50年代中期,日本从战争废墟中站了起来;从此,直到整个80年代,其经济扩张速度超过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取代了美国在世界制造业市场的霸主地位——首先是纺织、消费品等轻工业,然后是诸多需要第一流工程技能的领域,如汽车、电机等。即使在1992—1995年,日本经济持续衰退(这是日元升值综合征的部分特征,本章将加以解释),日本高科技工业产品的贸易顺差仍强劲增长。
大量书籍、杂志和新闻报道都试图对日本在贸易上的成功找到解释——并判断这是否将威胁美国特定产业,抑或整个美国经济。在七八十年代,许多作者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等情况,与日本的“不公平”作法联系在一起,他们指责日本利用工业、商业、汇率及国内金融等手段,阻止广大不同种类的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
本书的重点在于,研究5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美日两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按照产业部类回顾国际贸易的发展变迁。日本出现工业生产率与出口相对高增长等“问题”以后,两国的工资、物价总水平、利率如何相互进行调整?五六十年代日元兑美元汇率固定时,这些变量的调整与1973年开始实行无平价的浮动汇率制后的调整有否显著区别?为了寻求一些答案,我们考察了以下方面:美国储蓄短缺;80年代初日本资本市场自由化,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以及在过去20年日本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同时,我们还研讨了1985年开始出现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其中包括80年代末日本的资产泡沫,1991-1992年美国的信贷危机,以及1992—1995年日本严重的通货紧缩。
美元汇率变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美元,本文通过多个文献,总结了美元汇率变动对美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作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美元;汇率;消费行为
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为了将来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投资,许多国家都在以美元出售或进口商品。因此,有关美元的信息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例如,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升值和贬值及其波动。然而,只有少数研究者考虑了美元汇率变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此的反应。了解此因素意义重大,因为随着汇率的不断变化,消费者的不同消费行为可以被观测,政府可以控制汇率的变化,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和最大化利益。它还可以向生产者表明,在汇率变动后,消费者希望购买更多的商品,从而更多地生产出消费者最希望获得的商品来获得更大的利润。本文将通过两个方面来研究美元汇率变动对美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是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二是逐点解释消费行为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是怎样变化的。要了解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以及美国人的消费行为将如何变化,我们需要知道汇率变动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由德韦鲁和他的同事撰写的“专业预测中的消费和实际汇率”论文回顾了近年来美元汇率的变化,其中德弗雷克斯的观点最为重要。他指出,美元汇率变动主要影响当地居民的消费行为,并将通过五个渠道传导到居民的消费水平。首先,美元汇率的变化将影响美国的进出口,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其次,它可以通过影响物价水平来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第三,它可以通过影响居民收入及其差距间接影响消费行为,第四,它也影响了居民的财富差距,第五,它可以影响居民就业,第六,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以及经济危机。我们搜索了更多的信息,在总结之后我们相信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一、美国的进出口
正如莫里斯和肯尼斯•罗格夫在“汇率动态分析”的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他们认为在出口方面,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足够大时,汇率贬值才能增加对出口商品的外国需求。同时,只有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足够灵活,汇率才能贬值,以减少国内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另一篇“进出口税的对称性”的论文,勒纳和阿巴也支持这一观点。此外,他们还认为,汇率变动最直接的表现是货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货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二是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贸易条件恶化。综上所述,当汇率下降时,消费者从国外购买的商品会减少,当汇率上升时,消费者会购买更多。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会因为美元贬值而价格提高。以原油为例:美国原油部分是依靠进口的,一旦美元汇率出现较大贬值,进口原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会大大提升,继而加大原油的进口成本。反映到成品油价格上,就是涨。美国绝大部分家庭都有汽车,国家汽车保有量较高,汽油涨价了,对生活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天然气价格也因为美元汇率贬值而成本大幅上升,同样需要提高供应价格,同样会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油价上涨,既是直接影响,也是间接影响。
二、价格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今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293元。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正式迈入6.82时代。
尽管前期两会上,就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一事,中国政府曾表示过一些担忧。随后,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财长盖纳特在内等数人,针对中国政府这一担忧迅速作出回应,称中国选择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是明智的选择,美国国债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市场。
随着美联储作出收购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相关债券的决定,随之而来的担忧就顺理成章:美元是否会大幅贬值?如今回头检视,总理前期在两会上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
当全球经济四面楚歌的时候,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究竟有何影响?
第一种影响是:消极影响;
第二种影响是:积极影响。
透析美元日元看人民币汇率
进年来,全球经济开始趋于低迷、萧条,特别是日本等国家面临长达多年的许多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相反的是,中国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际上便出现了“世界工厂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等,对中国大加攻击与诋毁。“人民币升值论”正是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借口提出的,是这一系列论调的延续。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指责。因此,日本等国家要求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以缓解他们的自身经济低迷的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主要的货币日元、美元的汇率政策,探讨目前人民币面临的汇率压力,进而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日元和美元的汇率政策
日元每次升值或贬值均不同程度地给日本经济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从日元汇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日元的汇率政策是服从于美元的,处于被控制的地位。
1、日元的汇率政策
日元的升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1年2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6日元固定汇率;第二阶段为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250日元浮动汇率;第三个阶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迄今,日元升值为1美元兑90-140日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日元在1971年2月第一次升值时的产业基础。由于受惠于长达20余年的1:360的日元固定汇率,日本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1961-1965年和1966-197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9%和15.1%。1971年时,日本普通钢、热轧薄板和冷轧钢板的成本仅分别相当于美国同期成本的56%、70%和68%。197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与1960年相比增长了10倍以上,并成长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日本的钢铁与汽车两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标志着日本工业化阶段发展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这种产业背景下,日本才于1971年12月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从1:360调整为1:306。从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其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及高开放度的进程,也因此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成为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1975年,日本跃居世界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国。1981年,日本尽管实行对欧美市场的“自主限制”,其汽车出口仍达605万辆,而同年排第二位的联邦德国仅出口215万辆,一向号称汽车大国的美国当年仅出口了69万辆。正是这样一个严重不均衡的市场格局引发了此后长达数年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对美国采取了只说不做的对外贸易政策,给本国产业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时间。1980年5月,日美双方达成鼓励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的协议。但这个软弱的协议对日本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1981年以后,尽管日美间几乎每年都就日本“自主限制”的问题进行谈判,但日美汽车贸易的严重失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美国对日的贸易赤字仍不断扩大,两国的贸易矛盾终于激化,“广场协议”由此产生。此后,日元升值进入第三阶段。自1985年以来,日元汇率出现两次大幅度升值,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一次是1985年9月西方主要国家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从240日元兑1美元一口气升至120日元兑1美元。第二次是1993年日美贸易摩擦加剧后,日元从110日元兑1美元急速升至79.75日元兑1美元。日元如此大幅度升值并非日本情愿,而是受到美国的压力,或者说是美国强迫日本吞食日元升值这颗恶果。
日美关系是带有主仆色彩的异样关系,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保护日本,理所当然在经济上要求日本配合美国的政策。多年来,日美贸易极不平衡,日本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市场,造成美国对日贸易的庞大赤字。美国就逼迫日元升值,以此削弱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刘敬民:奥运会预算增至20亿美元
昨天,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十七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介绍了北京奥运会筹备情况。刘敬民说,高效、畅通的国家级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已建立。此外,他表示,奥运预算已由16亿美元增至20多亿美元。
1关于资金
奥运预算已增至20亿美元
刘敬民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部开支和7年前北京获得申办权时相比有所增加。“我们在申办报告里曾经提出申办的预算,是16亿美元多一些。从目前情况来看,确实有一些变化。”
据刘敬民介绍,目前第二版预算已经做出来了,所需开支在16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0多亿美元,但低于雅典奥运会的24亿美元。他透露,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筹办期间将总共出三版预算,每一次预算的修改都要根据筹办任务的增减和当时货币外汇价格的一些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下一步我们还会做第三版预算。”刘敬民进一步解释说,这些预算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安保任务增加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货币的汇率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