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内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5:56: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学内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艺复兴美学内涵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中华文艺复蕴藏着深刻的美学内涵:(1)体现崇高精神,放射崇高美光彩,让中华儿女崇尚崇高;(2)与崇高紧紧相连的新中华理性美的光芒照耀;(3)非同一般的重视艺术、艺术美;(4)包括有“复美”、“兴美”、“创美”环节的“创造新美”。应深入开掘这些美学内涵,使它们在中华文艺复兴,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题】文艺复兴与大众文化
【英文摘要】ThereentailsprofoundaestheticconnotationintherejuvenationofChineseliteratureandarts.1.Theembodimentofloftyspirit.ItsloftybeautyexertsanedifyinginfluenceontheChineseyouth.2.Thebrightnessofsensewhichiscloselyrelatedwithloftiness.3.Artisticbeautywithspecialattentiontoart.4.Thebeautyofcreation,includingtherecovery.rejuvenationandrecreationofbeauty.Soitissignificanttoexploretheseaestheticcontentstomakethemplayactiverolesin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
【关键词】中华文艺复兴/美学/内涵
Chineseartandliteraturesrejuvenation/aesthetics/connotation
【正文】
瓦当的美学内涵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
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一个筒瓦头部有一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一无二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三省,其中陕西西安一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一。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瓦当一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汉代瓦当题材十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一、题材丰富
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且儒家遵从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被规定为从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广大艺术领域的功利职责,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恰恰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汉代瓦当选择的题材丰富多彩,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瓦当题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纹瓦当。
歌曲的美学内涵分析论文
声乐作为一种歌唱的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声乐艺术一直都是作为音乐的主导形式而存在。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世说新语》)各种器乐的最高表现境界是以能够接近人声为目标的。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包括语言的差异而造成声乐艺术风格与形象的不同。但声乐艺术美是以音乐化的语言为造型手段,它的整个创造过程与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歌词的语言创作,还是曲调的风格创作,或是演唱的二度创作,都始终围绕着声乐艺术的表现和美化这一原则来进行的。即:词章的诗情美、曲调的旋律美、演唱的声腔美。这三者共同创造了声乐的艺术美。因此,归纳和阐明声乐艺术美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声乐艺术美学的基本特征。
一、歌词的诗意美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就有不同风格的诗与歌。诗与歌是同时产生的。诗本身就是歌,而一支歌就是一首流淌的诗。诗与歌在作为综合性艺术的声乐作品里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互相合作,相辅相成。声乐文学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诗化”,也就是说,声乐文学就是一种诗的文学。中国古代的歌词都是能唱的诗,而中国古代的诗也都是能唱的歌词。一位优秀的歌词作者往往是优秀的诗人,而一位优秀的诗人也能创作出艺术美的歌词。
在中国古代作品中,《阳关三叠》这首古琴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家喻户晓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诗谱写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入琴曲后又加入一些新词,使惜别之情更甚。又如名传古今的《胡笳十八拍》是汉末才女蔡文姬写的一首长诗:“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如泣如诉地倾吐自己悲苦的身世和离乡别子的惆怅情怀。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借月抒情的七言古诗,以反复回旋的笔法,细腻地描绘了春天月夜的诗情画意。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引发人幽古思情,感叹人生悲欢离合的警句更成了千古流传之佳句。在近代作品中,歌词更加贴近人的生活,语汇也更近白话,但它的“诗意”是不会更改的。创作于1937年的《长城谣》(潘子农词,刘雪庵曲),这首独唱曲,风格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却不缠绵。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经周小燕演唱录制后就立刻风行大江南北。又如《我爱你,中国》(瞿琮词,郑秋枫曲),是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歌词运用叠句、排比句等创作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描绘和细腻刻画。词句清新秀丽,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词委婉、深沉而又内在,铺展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表达了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民歌中,如《脚夫调》(汉族)这首陕北信天游,歌词基本接近口语化。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点题。既可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甚至十几段歌词并列,用同一曲调反复歌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之说,更加说明了它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又如《美丽的姑娘》是哈萨克族民歌中的一首情歌,内容表现了青年对姑娘的赞美,把她比作“冲出朝霞的太阳”“比鲜花还鲜艳”“好像天上的神仙”,形象质朴简练,比拟丰富自然,具有典型的哈萨克歌词句式的特点。
外国声乐作品与中国声乐作品一样具有美的歌词,富有诗意地表达了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时期,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被称为“阿爱德”的歌手,他们以与诗韵一致的半宣叙调风格的歌腔,吟唱着史诗和传说。这些歌手既是作曲家又是诗人。因此歌曲的特征——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在那时候就已体现出来,并随着声乐艺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到各个声乐体裁中。如《走吧,到山上和海边去》(朝鲜),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创作歌曲,歌词共两段,第一段集中表现了“海鸟在波涛上翩翩飞翔,点点白帆在远处水平线上浮现”的情景;第二段则着重抒情,“涓涓清泉从小山岩的身边悠悠流过,鸟语风声在心头荡漾”的动人景色和欢悦心情。曲终的副歌是:“走到海边有海鸟,走到山上有山鸟,每一个地方啊,都是祖国的美丽天空。”这样质朴无华的歌词难道不是最美的诗句吗?又如《紫罗兰》(意),这首流传甚广的康塔塔歌词语言凝练,构思巧妙,全部笔墨集中于写紫罗兰半隐半现于绿叶间的形态,“含露带珠”“亭亭玉立”“半羞半喜”,直到最后一句“仿佛说我过分奢望”,才落到钟情的主人公身上,从而通篇顿活,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像紫罗兰一般美丽、羞涩的南欧少女形象。
中华文艺复兴美学内涵论文
【内容提要】中华文艺复蕴藏着深刻的美学内涵:(1)体现崇高精神,放射崇高美光彩,让中华儿女崇尚崇高;(2)与崇高紧紧相连的新中华理性美的光芒照耀;(3)非同一般的重视艺术、艺术美;(4)包括有“复美”、“兴美”、“创美”环节的“创造新美”。应深入开掘这些美学内涵,使它们在中华文艺复兴,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题】文艺复兴与大众文化
【英文摘要】ThereentailsprofoundaestheticconnotationintherejuvenationofChineseliteratureandarts.1.Theembodimentofloftyspirit.ItsloftybeautyexertsanedifyinginfluenceontheChineseyouth.2.Thebrightnessofsensewhichiscloselyrelatedwithloftiness.3.Artisticbeautywithspecialattentiontoart.4.Thebeautyofcreation,includingtherecovery.rejuvenationandrecreationofbeauty.Soitissignificanttoexploretheseaestheticcontentstomakethemplayactiverolesin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
【关键词】中华文艺复兴/美学/内涵
Chineseartandliterature''''srejuvenation/aesthetics/connotation
【正文】
体育内涵论文:阳光体育的美学内涵透析
本文作者:朱云松工作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
游戏运动美,是体育本质的原始回归,是体育价值实现的开始阳光体育提倡“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弱化考评,注重体育的趣味性,青少年学生在自由、愉悦的身体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游戏运动美。正如席勒所说:“人只有游戏的时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4]运动的游戏化,是体育的本质,是去“工具化”的,是非功利性的。青少年在自由、愉悦、忘我的游戏运动中,心灵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友好、自然和随心所欲的交往,在“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的境界中,体验到自由、快乐,挥洒了汗水,体验了情感,收获了健康和成长。追求游戏运动美,是实施阳光体育的切入点无拘无束的自由释放,在运动中有了运动的想象,有了想象和实践的平台,身心得到满足,有了尝试,成功,有了体验,自我的努力创造,体验到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高兴。游戏和娱乐的因素始终贯穿于体育运动之中,在没有特意指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通过运动,使人身心愉悦、健康,愉快的学习,寓学于乐,最大程度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过程只盯着单一的目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阳光体育中融入“快乐体育”,提倡轻体育、软体育,就是游戏理论的具体应用。推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运动休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通过“游戏”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张扬他们自由创造的个性[5]。阳光体育游戏化是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
“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
精神品格美是体育人文美,是阳光体育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品格美,是指青少年在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精湛的技艺,以及鲜明的个性特色等全部表现。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的一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任务。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加重要的是在体育教育的特定情景和常规约束下,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倡导弘扬体育风尚和民族精神[6]。青少年在阳光体育运动竞技中,不但能够体会到美的精神享受,还会受到精神思想的教育。精神品格美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美,表现为心灵美在激烈、富有情趣的竞技博弈中,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进攻与防守、瞬息万变,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青少年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拼搏,团结协作,获得了比赛的最终成功,体会到了美的乐趣。青少年在竞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高尚的体育风格、良好的道德风尚、精湛的技术风格、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风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风格。这些优秀的品格上升到非理性层面,形成了潜意识行为,形成了自我意识,成为了自觉行为。青少年在参与阳光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运动竞赛,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塑造了阳光的人格。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社会的人,从而实现体育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
造型设计美学和人文哲理内涵分析
【摘要】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代表器物之一——紫砂器,经过数百年的人文积淀和历史沉淀,相较于其他的手工艺品,紫砂器已然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体系,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装饰艺术,都经得住审美的考验,以笔者笔下的这把紫砂器《扁竹》为例,花器造型搭配刻字装饰艺术,使得整把紫砂器散发出独特的艺术美韵,笔者也通过这把紫砂器,浅析其蕴藏的造型设计美学和哲理内涵。
【关键词】紫砂器;扁竹;造型设计;人文内涵
紫砂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器型形态已然是数不胜数,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他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紫砂器的造型艺术,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颖且独具匠心的器型样式被艺人们所创造出来。在如此多的器型样式之中,花塑器一直是富有灵动生气的代表,凭借其精致玲珑的外观,在众多造型样式之中脱颖而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赏玩,其实这与花塑器没有限制的取材来源是息息相关的,众所周知,花塑器造型是取材于我们所生活的这片自然界之中,因此我们目光所能触及之处,皆能成为花塑器的灵感来源,因此使得花塑器的设计创作空间也是无穷无尽的。
一、紫砂器《扁竹》的造型设计美学
如同《扁竹》这把紫砂器的品名一样,整把紫砂器的造型元素是采用了竹子的造型,同时至上而下,整把紫砂器呈扁平状,作者采用了圆器与花塑器两种器型的相互结合来进行创作。圆器线条圆润且富有张力感,花塑器的元素充满生机且富有活力感,两者相互融洽,在视觉上一点都不突兀。光滑的壶盖紧密地与平整的壶口契合在一起,如此的严丝合缝,似乎连一丝风都钻不进去,壶肩与壶腹处作者采用了一条弧形曲线来完美衔接,最终收至宽阔的壶底,整体造型呈现出上窄下宽的线条美学,宛若不倒翁,宽阔的壶底有力地支撑起整把紫砂器,在视觉上给予了人们足够的稳定感。我们在欣赏《扁竹》这把紫砂器的整体造型之时,可以看出其背后作者精湛娴熟的制壶技艺和设计功底,整体造型的设计制作宛若一气呵成般流畅至极,可是当我们细细赏析《扁竹》这把紫砂器的各个局部之时,会发现这些局部同样也是充满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和设计语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壶腹处那一圈凸出的竹段,将整个壶身一分为二,在视觉上给予了审美者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同样为竹节造型的壶钮,远远望去,仿佛扎根于壶盖之上,充满着力量美感,同时弧形状的壶钮留出了足够多的空间,使得人们在把玩揉捏之时,可以更加的称手,壶嘴与壶把居于整把紫砂器的两侧,两者一左一右,交相呼应的同时为整把紫砂器带来视觉上的平衡感,“一湾流”造型的壶嘴,堪称是短小精悍的代表,出水非常的爽快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壶把从壶肩处圈缩成“耳朵状”至壶腹处,造型轮廓非常地符合人体工学,这样的造型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抓握紫砂器之时可以非常的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二、紫砂器《扁竹》的人文哲学内涵
探究目前包装文化的美学思想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逐渐繁荣,以及人们消费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日渐提高,这种单纯从技术角度对“包装”进行关照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包装”这一概念中的“装”,在当前得到越来越为突出地强调。对中国包装设计进行美学审视,就是要站在“美”之为“美”的高度,从“美”是“真”与“善”的统一,这一高度来审视当前的包装设计,对中国包装设计的一般美学原则进行分析,找到包装文化发展的不足以及对应有的发展方向作出揭示并提出建议,这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包装文化产品包装
本文就产品包装的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的统一这一美学原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必然性;二、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具体措施;三、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现实意义。对于商品包装来说,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载体,前者是后者的提炼和升华。缺少后者,审美也就成了华丽无用的泡沫;缺少前者,商品也就无法获得必要的审美感染力,在消费文化主导当前商品消费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包装”这一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包”和“装”组合起来的合成词。其中,“包”显然是从技术和实用角度提出来的,是指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指事物的修饰点缀,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属于文化的概念。包装这一概念的组合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要求,即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的统一。对于商品的包装来说,审美与实用这两个功能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能偏废。实用功能是基础,审美功能是升华。没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也就成为华丽的泡沫,失去了意义;而没有审美功能,实用功能也会成为枯木,而无法逢春。追求这两者的统一,是现代大众消费心理的一种要求,也是商品能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必然性
从包装文化的起源到今天,包装的审美要求一直很受重视,只是因为时代因素和人们审美心理的不同,对包装设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侧重点不一样。在过去人们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谈不上对包装的审美需求,包装的实用功能得到突出的强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发生变化,开始注重包装的审美功能,并随着消费时尚的到来,对包装审美的需求日趋明显。由于对包装形象审美功能的突出强调,出现了包装过度的现象,由此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的统一被提上日程。两者相统一的必然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设计美学内涵探讨
摘要:湘西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孕育了丰富的土特产品,本文探讨了以酒鬼酒为代表的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设计美学内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特产品;湘西;设计美学
包装设计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为商品销售服务的应用艺术,追求视觉上的审美和独创性。包装就是要在视觉语言以及美学内涵中融入商品信息,以此来吸引受众购买,并树立品牌形象。湖南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拥有独特而深厚的地域文化,衍生出很多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土特产品包装既是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也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趋势。
1设计美学概述
设计美学是一门多元交叉学科,它以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将文化、审美、哲学、宗教信仰等融入体系之中,具备综合性、文化性、时代性、多元性、科学性的特点,涵盖功能、技艺、造型、内涵之美。地域、民族、文化将直接影响设计美学。中国式设计美学秉持“天人合一”理念,注重意境和抽象性,善于用有形的物质表达无形的思想,同西方写实和注重逻辑思维的设计美学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包装是一个产品的“脸面”,也是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最直观的形象。目前来看,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以酒鬼酒为代表,兴起了一股新的设计思路,将引领地方性、民族性包装设计革新。
2湘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设计美学内涵探究
探索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内涵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关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
前言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产品美学价值及设计维度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与内涵,并且从美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视角,针对产品美学设计提出系统性创新思维。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产品美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然后对其特征和要素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其审美认知层次,再运用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对产品美学设计的创新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理论创新模型,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进行反馈验证,并解读各维度的内涵及其关联。结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它具有审美愉悦性、关系依附性、感官观照性、表现多样性和价值动态性五大特征。物质要素、技术要素、符号要素是其三大构成要素,感知觉层、品位体验层和领悟判断层是其主要认知层次,造型感官美、功能体验美和形象内涵美是其设计创新的三大维度。
关键词:产品美学;设计创新;美学价值;创新维度
现代产品美学从现代设计开始以来,一直是学者和企业所关注的话题。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罗维为代表的设计师,通过产品美学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促进产品营销的现象也早已证明产品美学的价值。如今,消费者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力都已提升[1],国家也正在实施创新战略,设计创新与美学的结合成为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因此,重新审视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及其设计创新维度,对社会、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1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1.1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从哲学来讲,“美学”和“价值”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诞生了多种观念和流派,然而一般学者很少正面直接谈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而是从产品美学、设计美学和技术美学等角度间接讨论其内涵。多数学者认为,“价值”属于主客体关系,它以主体为中心,以客体主体化为表现形式,以主体本性、需求和能力为尺度[3]。从价值角度来讲,产品美学价值必须以人为中心展开,即人是核心,是价值评价的标准[4],因此产品美学价值的属性必然要满足人的某种需求[5],而这种需求自然是围绕“人与美”的关系展开。持客观说的美学观念会认为美是独立于人类而客观存在的属性,它不因人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但这种感念是片面的,不能包括所有美学研究对象,因为它排斥了价值论角度的考量[6]。在现实中,特别是商品经济中,美往往是功利的,因为“美”的显现离不开审美活动,且“美与关系俱生、俱变、俱衰、俱灭”[7]。工业产品作为一种因消费者而存在的物品,它的美自然不能独立存在。另外,从人类美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羊大”为美,说明美因为生活需要而存在;二是“羊人”为美,表现美的社会属性和对人精神信仰的价值;三是“女色”为美,体现出美具有诱惑性的本质[8]。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现象,美对人的价值就是审美价值[3],这是人类劳动生产演进和需求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9]。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种虚构价值[10],也是人与现实价值关系中的一种区别于使用价值、科学价值的特殊精神价值[11];从功能价值角度上看,它是一种能够驱动审美主体心理情感的情感价值[8]。它的本质是产品客体与消费主体的价值关系,是一种满足主体审美需求的属性。总的来说,基于价值和美学的主流观念,可以认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1.2产品美学价值的特征。从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来看,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1审美愉悦性。带来“愉悦”或者“快感”是一般美的事物给人的体验,产品如果不能提供给人美的享受,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这是产品美学价值区别于产品其他价值的首要特征。产品美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不只体现在感官知觉的刺激上,还体现在情感的共鸣和反思的觉悟等精神愉悦中。2关系依附性。美学价值的无形属性和主客体价值关系,决定了产品对美学价值的依赖程度。产品美不美,具有多少价值是由消费对象决定的。不同消费者会因为观念、偏好等因素对同一价值对象给出不同的处理结果[6]。同时,作为产品价值中的一种价值,在实用功能为前提的产品中,如果产品功能设计得不合理,产品美学价值也就产生不了实际作用。3感官观照性。通过感性知觉而迅速地把握理性本质的心理过程即为观照。产品美不美,或者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消费者会在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作出判断,而使用价值则需要在较长时间的操作后作出反馈。不仅如此,美学价值的精神属性,也能为产品的使用价值起到承诺品质的作用[12]。4表现多样性。克莱夫•贝尔认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产品而言,一般形式构成所需要的材质、形态、色彩、图案及其组合方式,让产品美学价值的设计实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13]。正因为如此,在技术成熟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中,产品美学及其价值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5价值动态性。主客体关系决定产品美学价值的大小,审美边际效应使产品美学价值会随着市场和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正因为如此,企业在不断改进产品功能的同时,会对产品美学设计推陈出新,而“有计划的废止制”则加速了这种动态变化性。1.3产品美学价值的要素。1物质要素。产品的物质性,决定了产品的附属价值必须依托物质要素或者通过物质要素得以实现,产品的美学价值也不例外,因此,构成产品的材料、颜色、零部件是承载产品美学价值的首要因素。各物质要素的造型、质感、色泽、纹理及其组合方式,体现和决定了产品的美学形式,对产品美学价值起着直接的作用。2技术要素。对人工物品而言,美的实现方式离不开技术,哪怕是纯粹的艺术美学,也需要绘画技术。作为带有功利性的工业产品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决定了产品形态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而且对产品功能的实现和体验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也左右了产品美学价值的现实意义。3符号要素。作为一种“合目的形式”,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是产品美学价值的本质要求。符号,作为某种意义的载体,一种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信息、情感、观念、文化等内容。符号所指称和代表的事物,能牵动人的精神意识,影响人的价值判断,因此,品牌产品的优势往往不在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而在符号层面。
2产品美学价值的认知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