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责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5:1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媒体责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媒体责任

媒体公共社会责任功能论文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媒体功能与责任论文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媒体责任在食品安全的道德思索

媒体以自由为至上价值内蕴强烈的道德维度,即“表达”本身就是道德的,是可以被个体正当拥有的权利。这种价值追求自然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特色。故而,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在之后的三个多世纪里发生了根本变化,媒体的运作状况也相应发生了巨大改变。媒体自由不自觉地导致自由的滥用,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甚至一切暴力、色情等具有煽动性的信息成为媒体钟爱的对象,媒体沦落为市场和资本的附属物,公众接受到的不再是客观的中立的信息报道,而是媒体所有者主观选择后愿意传递给公众的信息。资本对媒体的控制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道德上孰高孰低的评判,都同样是对真正的媒体自由的无视和亵渎。媒体以自由为至上价值的追求亟须被一种新的价值追求所修正和补充,而20世纪中期以来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价值追求因应了上述召唤,而成为现今社会媒体的最高指导原则。媒体的社会责任追求与责任在整个理论世界和实践世界的日益显明有密切关系。在当今社会,责任是对“科技进步结果的哲学反思;经济发展后果的伦理回顾;社会变迁结构的道德追问;人类未来趋势的忧患求索”。[4]一句话,责任由于适应了时代精神,而成为人们在学理上和实务上讨论和行动的中心主题。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媒体不再把眼光局限在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媒体从业者的主观偏见的选择上,转而强调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的同时应该注意对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和促进。它要求“值得公众倾听的观点就让公众倾听,决定哪些思想观点值得倾听部分取决于公众,而不仅仅取决于主编和业主们特有的偏向性”,因此,对于媒体来说,“为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务,就是一种不能逃避的总体性社会责任”。[4]这种高质量的新闻服务,当然包括围绕着保障公民权利享有和行使的一切信息,比如对不安全食品的曝光、对生产和供应不安全食品的企业的揭露与谴责、对安全的食品供应体系重建的建议与讨论等等。很明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既是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又是媒体的自由价值追求的有益补充与确证。2.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不仅是它价值诉求的逻辑发展使然,更是责任主体在当下的扩展使然。一般来说,只有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才与责任概念相关联,因为只有这样的个体才能对行为后果有前瞻性的反思,才能在决策与行动中引入道德的考量。媒体作为一种拟人化的存在,是相关个体意志的总和,其中包括真正服从的个体和形式服从的个体。与自然人一样,它是一个“与作为行动载体的个人有着极大相似性的行为主体”。[5](P70~74)以组织形式出现的媒体是自主独立的,媒体从业者具有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自豪感和忠诚的对象,它的存在依赖团体凝聚力和集体认同,它不是那种松散的临时性群体。比如“在海水浴场,众多的不去救那在海边溜达而被溺死的男子见死不救的会游泳的人们,与集体责任毫无关系。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集合体”。[6]而由个体有机构成的媒体显然具有类似自然人那样的意志能力和行动能力。相对于从属其中的个人及其行为来说,媒体的行为是超个人性的整体宏观行为,它无法还原分解为任何一个个体的行为,从而也就会产生超出个体能力所能及的结果。媒体成为潜在的责任主体,为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探讨提供了主体上的可能性。另外,在食品安全中,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相关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者,无疑在食品安全论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食品安全的三位一体的伦理保障力量。然而反观我们所处的现实情境,食品企业与消费者在食品信息量的拥有上存在着不对称的现状,单个的消费者没有能力对全部食品是否安全做出准确的判断,而造假技术更新换代更是增强了消费者的无力感。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媒体已经或者正在加速渗入我们的行为模式和道德思考中,它在帮助我们了解事件,传递给我们足够的信息,丰富我们审视客观对象的角度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影响。即是说,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媒体共同完成信息传播的工作,共同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共同塑造着人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所以,在食品安全的基本责任主体之外,媒体应该以一种“普遍连带责任”的原则进入到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即食品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履行并不能必然导致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的“缺席”。

在讨论了媒体何以能够成为食品安全责任架构中的重要一环之后,本文将继续探察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的表现问题,即它的责任是否是可行的。我们会发现,媒体的食品安全责任与它的普遍道德责任要求相一致,并非“水中月”。媒体的责任伦理要求植根于媒体与社会大众之间日益复杂的交往关系中,而这些交往关系又在媒体功能的现实展开中得到丰富和扩展。媒体的道德责任要求包括:1.真实客观。它“指明人们在道德上做出决定时,应当采取何种思考方式。于是,客观性不再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而是有益的、应当力求达到的,它是把‘是’和‘应该’融为一体的途径”。[7](P145)但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由于媒体本身具有的特点,要实现信息的完全真实并非易事。一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信息膨胀爆炸,媒体为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就会疏于求证信息来源及深入调查研究,使得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有所打折。二是媒体从业人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训练有素的无能者”,甚至故意虚假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2007年的“纸馅包子”新闻事件。三是由于媒体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追求,沦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许多新闻作者时常受到告诫,‘老板’的话才是真理。此外,商业力量……政治力量的介入,也会令新闻的客观性变质。政客利用金钱、权力输送、承诺等手段吸引媒体实现个人政治的欲望。”[8](P148)真实客观是社会大众对媒体的最低要求,也是媒体应该承担的最基础的责任。2.公正。新闻学家菲利普•帕特森等认为,为无权者正义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界最重要的责任。或者,换句话说,长期以来,新闻职业是否为那些处于社会经济基础之外的团体代言就是检验它是否履行了其职责的石蕊试纸。[9](P36~37)媒体在现代信息社会具有广泛性、渗透性、示范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有力的社会监督等特征,被认为是社会风气的指示器和社会良心的安全阀,代表社会的公正形象。公正不仅针对媒体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道明了它应该拥有的权利。媒体不仅应该揭露和曝光社会的阴暗面,而且也应该积极树立先进的典型和榜样,秉持公正的信念。既不妄加评论,也不一味奉承。媒体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应该做一个公正的信息传递者,多挖、深挖新闻背后的原因,不偏传,不偏信。在真实的世界中,面对庞杂无序的信息,既有正面的积极的理解,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理解,正面的理解世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相反,负面的理解则会使世界应有的价值坍塌,进而使人倍感空虚。媒体的公正性对其自身的长久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3.公信。“公信力是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它关系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甚至直接影响媒体受众的多少、社会影响力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大小。”[10](P169)与此相应,诚实、准确和忠诚于读者就是所有媒体从业者的真正基础。媒体以诚信的态度传递信息,影响舆论,就会与社会大众结下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这样的信息才不会失去其本来面目,也才能正确地起到引导舆论,满足大众最基本的信息需求的作用。4.全面。媒体如果以偏狭、刺激、爆炸性的和夺人眼球的方式来持续不断地向大众传递信息,这当然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但这是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进行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2008年的“蛆虫橘子事件”就是例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吸引公众注意,规定了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实际上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公众倾向于关注被媒体集中大量报道的新闻事件,而媒体正是通过公众的这一心理趋势为公众设置或者规定讨论的话题,提升或者降低某些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控制公众关注重点的效果。显而易见,如果关于某一事件的负面消息压倒性地占据了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会营造一种消极的议题环境,给公众留下恐慌的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公众对涉案品牌所在行业的整体不信任,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媒体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应该体现在某一新闻事件报道的全过程中,媒体不能够也不应该聚焦于新闻事件的一个侧面,尤其去“放大”潜在的不良因素,而无视或者不愿意探讨新闻事件的全貌,不以公众的整体观感为首要目标,过于追求轰动效应,结果就是确立一种扭曲了的新闻“事实”。这根本无益于公众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媒体具有的真实客观、公正、公信和全面性的责任伦理特质和道德价值标准,暗含了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要求。这四个方面在媒体揭露、报道食品安全事故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回观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媒体在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自身特殊的作用。媒体第一次揭露食品安全事故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展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全貌,对事故的严重性做出真实客观的传递,要注意从食品供应方和消费者两方面获取新闻资料,取得多方观点,注意多元信息对称,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妄下结论,这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前提。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报道事实真相,为消费者及社会大众完整呈现食品安全事故的本来面目以引起公众重视。其次,在食品安全事故公之于众后,媒体应侧重于报道涉案主体的相应反应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在这个阶段,媒体主要是以公正的态度全面报道食品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第一反应,既不与食品企业相互掩护,也不一边倒地指责政府责任的缺失,而是以报道食品企业的补救措施与政府部门的积极应对方案为重点,帮助食品企业树立“危机公关”的积极形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消费者群体间产生恐慌不安心理。最后,全面报道还要求媒体在报道和揭示食品安全事故真相的同时,要适时对消费者的疑虑和对某行业、某品牌的不信任感及恐慌心理进行引导。因为媒体参与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并不是为了打击消费者的信心,而是为了开展建设性批评和积极重构食品企业道德责任,督促相关食品企业尽快解决问题,以恢复消费者对该行业的信任,安抚消费者的不安心理,突出媒体的人性化关怀。总之,媒体在食品安全中的责任承担既是媒体在当今社会的责任价值的必然要求,又是它的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它是食品企业责任、消费者责任和政府责任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们既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因此失彼。在整体性责任框架下审读食品安全论题,媒体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作者:宋同飞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查看全文

新闻媒体独立与责任意识思索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突出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新闻表达和版面设计上推陈出新。不过,在强调独立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一些新闻媒体过分强调个性的表达,而忽视了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公器”,就是因为新闻媒体不仅要充分表达新闻媒体所代表群体的意见,同时也要注意社会普遍感受。没有人愚蠢到把新闻媒体变成一个人来人往的广场,也没有人希望新闻媒体成为一个垃圾坑。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审查,但是,新闻媒体在进行自我审查过滤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普遍感受。不能为了强化自己的意见,而对其他一切视而不见。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在一些新闻媒体工作者认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所谓言论自由首先表现为新闻媒体自我表达的权利,如果强迫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反映不同的意见,或者必须刊登不同的观点,那么,就是强迫新闻媒体提供无限的舞台和空间。政府应当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政府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旗帜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恰恰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表现,如果新闻媒体吞吞吐吐,谨小慎微,害怕忽视一部分人的意见而遭到批判,那么,新闻媒体就没有生存的尊严。

坦率地说,这种把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新闻媒体的个性表达对立起来的做法,恰恰反映出一些新闻从业者沉重的精神羁绊。新闻媒体当然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新闻媒体从业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报道权,选择报道的题材、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但是,新闻媒体从业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新闻市场,新闻媒体不仅要关照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关照他人的感受;不仅要充当批判的武器,同时也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当前我国媒体的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是片面的和干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理性批判。新闻媒体刊登不同的意见,不是放任自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人可以吐痰的广场,而是要在争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立场,突出自己的价值理念。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价值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新闻媒体的主体意识与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之间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新闻媒体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并且勇于接受各种不同意见。反过来,如果利用新闻媒体竞争不充分的特性,片面地刊登一部分人的观点,拒绝其他不同意见,那么,新闻媒体就会不断地失去读者或者观众,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就没有现实意义。强调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目中有人”,在发表各种观点的时候,应该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争论,并且为有可能到来的各种争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争论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就应该“勇敢”地刊登商榷文章,让新闻媒体所倡导的观点在争论中越来越清晰,在辩论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可否认,当前在我国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种“故意抬杠”的现象,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不是从善如流,而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把别人的评论文章作为由头,故意歪曲别人的观点,或者刻意地深文周纳,树立一个莫须有的靶子,进行意识形态的大批判。这是一种极端恶劣的文风,它非但不利于探究事实的真相,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反而容易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的视线。对待此类所谓的商榷文章,新闻媒体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审查权,将这些文章弃置不用。但是,对于那些言之有物,并且切中要害的反驳文章,一定要手下留情,让它们能够重见天日。

在一个强调个性表达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让人感到焦虑。中国新闻行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如果过分强调个性,将许多不同意见排斥在新闻媒体之外,那么,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沉默的大多数”,这对于言论自由的实现并没有好处,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没有益处。

查看全文

消费文化与新媒体的责任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论述消费文化对新媒体的影响,以及新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引导及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负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消费文化新媒体传播责任

消费文化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是西方消费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与新媒体正在走向共谋。新媒体通过源源不断生产出的各种符号,持续刺激着人们的物质欲望,引诱人们接受各种消费文化的传播形态,使人们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然而,新媒体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肩负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使其更好地传播。

一、消费文化的提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逐渐消除了原有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消费观念,开始向注重享乐、张扬人性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逐步从生产转向消费,消费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消费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各类与消费相关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查看全文

经济发展与媒体责任思考

改革开放走过整整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当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环境得到破坏,社会发展不够和谐,所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媒体应当承担一种什么责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大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认为,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中国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

二、媒体的主要作用

媒体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又是信息的组织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如下作用:一是舆论导向作用,邓小平同志说,“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在我国,政府的主要决策,通过新闻媒体的有效传播,会迅速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实践的航标。媒体在开办经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舆论导向作用,成了党和政府向下沟通的工具。

查看全文

小议经济发展与媒体责任

摘要: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政府和精英的引导。由于我国的特殊体制,非政府组织不够发达,需要媒介承担起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的责任,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主流作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媒体

改革开放走过整整3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当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环境得到破坏,社会发展不够和谐,所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媒体应当承担一种什么责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大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认为,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中国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努力实践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公共危机中媒体应承担的责任论文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透析公共危机中的媒体功能与责任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全文

新闻媒体的责任分析论文

一、三鹿奶粉、柑橘、茅台事件透视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5年市场对奶的需量的急剧增大,导致奶源供给的矛盾激化,而2006年奶牛饲料价格高涨,又使得这一矛盾更加复杂。据当年官方的数字,40%奶牛亏损,30%奶牛持平,30%奶牛微利。奶站鲜奶里兑水,加碱,小事一桩。国家对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早有规定,但对蛋白质是动物源蛋白还是植物源蛋白?界定模糊。于是专业化的调奶师应运而生,没有牛也能造奶。奶站、奶农、乳企层层添加一些植物蛋白,愈演愈烈。再加上政府、乳企对奶源的监控不力,2008,三聚氰胺植物蛋白奶终于出问题了。据查,全国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曝光披露后,国家质检总局9月17日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三鹿奶粉事件的危害性已远远超出了对婴儿健康的威胁,损害了29万多名宝宝的健康,击垮了一个经过50年打拼树立起来的品牌。他导致到人们对中国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安全性的担忧,甚至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蒙牛“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愿景成了时下的一种尴尬。

2008年9月22日,四川旺苍县尚武镇村民在柑橘园内发现柑橘大实蝇。10月4日媒体报道,四川旺苍柑橘园暴发大实蝇病虫害。10月6日,广元市政府应急办向四川省政府递交旺苍县发现柑橘大实蝇疫情的应急快报。10月20日,一条短信通过手机和网络传播“告诉你的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别吃橘子,橘子里有蛆虫。”10月28日,农业部强调,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已引发部分消费者恐慌。造成湖北、重庆、江西、北京等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柑橘销售受阻。湖北橘农损失将达15亿元。

在这次蛆柑事件中,我们的新闻媒体,缺少一种谨慎科学精神,夸大不实并有推波逐澜、一边倒之势。请看,“陕西咸阳发现蛆虫柑橘”(2008年10月28日西安新闻网一西安晚报),“北京柑橘批发价受生蛆谣言影响跌落一半”(2008年10月28日新京报),“北京市民在干瘪橘瓣内吃出两条活虫”(2008年10月28日02:26新京报)。新闻媒体,好像不站在政府、果农的对立面就不是新闻。有的媒体语言还十分情绪化,2008年10月28日扬子晚报一篇题为《居高临下的专家理论救不了无辜的橘子》写到:“柑橘蛆虫,光是这个词就比较恶心人了,但就是有专家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在这个商品审美化的时代,卖相不好的都难以成交,何况是蛆虫。”

等到事态扩大,市场恐慌情绪严重,果农损失严重,救市已为时已完。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因“蛆柑事件”报导所产生负面影响,全国柑橘损失达147亿。很多果农欲哭无泪,毁树倒果,十分凄惨。我们不要忘记,2007年3月有媒体报道了广州“毒香蕉”事件时,使用了毫无科学理据的“蕉癌”、“灭绝”、“致命”、“香蕉世界的sARs”等词语。结果给民众带来极度恐慌,南方各地的香蕉纷纷滞销。仅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700多万元。象这种缺乏政治意识和科学理性的新闻报道,我们还不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吗?

“牛奶有问题,柑橘有问题,中国食品安全都有问题”。按照这种以偏概全的逻辑思路,于是有的媒体把视角伸到中国白酒企业两大龙头——贵州茅台与张裕葡萄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