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4:55: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媒体时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文化传播路径

摘要: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播在概念上有区别,在实践中却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新闻媒体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客观公正,保证文化传播的真实性;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文化传播的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文化传播的审美性;成风化人、沟通世界,推动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展现新闻媒体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传播

“农历标准的说法应该是‘农历12月26’,说‘腊月二十六’是错的。”这句话来自围绕一档新闻节目进行的讨论。众所周知,农历各个月份都有约定俗成的别称,包含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和源自生产生活的审美追求,说它不符合“标准”是无稽之谈。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的语用学研究发现,政治语汇生产中核心语汇的取舍最终会影响话语权的归属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核心语汇对认知框架的影响。关于新闻节目中能否使用“腊月”之类语汇的讨论,反映的是新闻媒体对文化传播问题的认识,事关新闻传播领域话语权的归属,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融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造就了全新的媒体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如何进行文化传播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打破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

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和产物,表现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存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全过程。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一种类型的文化由其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就是文化传播。新闻指的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是服务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这是一个文化过程,其成果也将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本质上就是文化传播。报刊的有机运动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报道某一具体事件的全过程,表现为整个媒体的有机运动,就能使事件的真相逐步清晰地表现出来。每一个事件都具有文化属性,经由新闻媒体报道与未经新闻媒体报道的所有事件的总和就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由于传播主体必然存在的主观意识,使得经由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影响着人们对未经媒体报道的事件的认知,进而影响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好文化传播工作。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播概念不同,但在实践中却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正是因为如此,在传播学发展史上,无论是经验学派的魔弹论、涵化理论、知沟理论,还是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都明确指向了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都需要具备文化自觉,并“基于深入理解自身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逐渐明确自身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的位置,主动取长补短,与其他文化携手共建一个得到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国内角度看,兴文化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任务,用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从国际角度看,把新闻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和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架设起不同文明融合发展的桥梁,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媒介技术不断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赋能。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逐步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层级划分和区域界限,促进了万物互联互通,全新的媒介技术将所有新闻媒体都推上了面向整个世界进行文化传播的第一线,文化传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发展着。在现代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人作为一个整体永远“在场”,任何一个个体随手拍下的一段视频、写下的一段文字都可能瞬间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引发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基于现代媒介技术赋能的人类文化新景观,启示各级各类、各种规模的新闻媒体都要增强文化传播的历史自觉和责任自觉,担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职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能量。综上,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统一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传播文化是新闻媒体的天然职责。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媒体格局被打破,传播者和受众的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使命成为新闻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把握“三个坚持”,做好文化传播

查看全文

融媒体时代记者转型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媒体从新媒体、全媒体,已进入融媒体。在这种全新的媒介生态下,媒体的产业形态与格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以及传播方式、受众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总书记为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媒体时代已是大趋势,媒体融合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必须写好的“大文章”。作为记者,应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做好转型?如何实现角色转换?如何做好一名融媒体记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据新闻、H5新闻、短视频新闻、VR新闻

一、“守正”是根基

“守正”是根基所在。无论世事如何变换,一个时代终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终有一代人的担当。“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永远的灯塔和制胜法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播真善美,揭露假恶丑;引导舆论方向,担当正义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这是新闻记者的根本,也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形式如何改变,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纸质传播还是小屏传播,记者应该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坚守责任与担当,坚守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接受央视《寻访初心》栏目记者专访时说,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就是“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所说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的笔、我们的镜头、我们的屏幕,我们的一切载体,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把我们的共和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忘记这个初心,就可以牢记使命,就可以扛起责任,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二、“融思维”是核心

什么是“融媒体”?融媒体就是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融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这种理念,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理念影响着思维,思维决定着导向和行为。所以,思维模式就是撬动能力建设的有力杠杆,同理,树立“融思维”则是新旧媒体融合的核心。传统媒体思维是线性的,呈现出单一、固化的路径与模式;“融思维”则是立体性的,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角度的融合性的系统思维模式。曾有人形象地比喻,传统媒体思维是“你是你、我是我”;而“融思维”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只有清楚地了解“融思维”,树立“融思维”意识,才能在价值理念层面达到充分融合。传统媒体记者应该在“融思维”的模式下,改革自身传播理念,在关注新闻信息内容及质量的基础上,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内容策划和介质分发,努力提升自身对多媒体信息的整合能力、策划能力以及传播能力。

查看全文

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转型

一、合理规划新旧受众

(一)针对新闻新受众,积极普及全新的媒介消费模式。1.扩大新闻阅读渠道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进入到人们生活中,微信、微博、知乎等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这些新媒体取代了原有的新闻商业门户,成为大众阅读新闻的第一入口[1],大众只需要在智能手机上下载APP,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但这些创新举措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充分认识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新闻传播渠道的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渠道。2.突破新闻传播时间的限制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真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传统新闻传播时代,人们需要购买报纸或者定时观看或收听新闻,随着智能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新闻传播时间越来越充裕,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新闻,突破了新闻传播时间的限制。3.受众在接受新闻的同时还会广泛传播新闻新时代,在微博、微信这种新媒介的帮助下,大众可以将接受到的新闻进行转发,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新闻消息。(二)针对新闻旧受众,创新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模式。1.积极感知未来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传统媒体在转型上需要创新观念,这就需要明确发展理念,积极感知新技术发展方向以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媒介理念进行创新。例如传统的纸质媒体在创新时,可以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创建数字化终端,从传统媒体竞争转移到新媒体竞争中来。2.制定多方位的生产流程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期间,需要重点考虑手机、网络等多种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就对新闻生产流程提出了新要求,要一改传统的单向流程模式,实现多维联动。以某新闻媒体为例,该媒体在从传统纸媒向新媒体过渡时,组织发行团队推销报纸及在线产品,其广告团队在点击率、电子商务等活动中获取了大量的广告投放,采编团队不间断的为用户提供新闻素材,从而全面实现了传统媒体的转型。

二、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创新

(一)主题化新闻与突发性新闻。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正在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尤其是媒介产品的数字化创新,需要通过分层储存的方式对其进行整合利用。[2]当前社会,对于主题化新闻报道的需求逐渐增加,媒体资产管理以及数字版权管理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针对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建立内容管理计划,使用现代化数据管理技术,建立一个自己的内容管理平台。新媒体时代,媒介想要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上获取先机,就需要重点关注日常素质内容管理系统。比如专业新闻人士怎样报道突发性事件、怎么体现报道水平等,并融合现代化技术,实现新闻机构突发性事件报道模式的转型。(二)内容生产人员。融媒体时代,媒体内容生产人员包含媒体专业人员和技术专业人员。媒体专业人员除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之外,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提高个人或者所在媒体的声望。[3]而技术专业人员,要将媒体专业人员视为能力来源渠道,.1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媒体融合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开辟一条新渠道,以此推动所在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者要接受来自用户的支持,一般是利用社交网络系统建立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例如某卫视举办了专门针对粉丝的“粉丝节”,将媒体平台的粉丝作为活动主体,了解粉丝需求,并建立一个密切的交流渠道,为平台发展增加人气,也为用户贡献更多有质量的内容。(三)用户。要达到媒体之间的融合,最为主要的便是区分观众、听众、网民、读者之间的概念。在实现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面对的是需求多样化的用户,而非传统角度的观众、听众,因为当前环境下的互联网竞争已经不只停留在观众层面,而是逐渐向技术方向靠近,而一些新技术的成本越来越低,这就加剧了互联网中各媒介间的竞争,各个媒体竞赛的核心逐渐回归于关系这一本质,即建立、维持、运营关系,并通过关系实现媒体价值最大化。媒体管理用户时,需要注重系统性以及回路的设计。其一,要让用户积极参与至媒介活动中。例如,在很多事件中,往往是事件周边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最先通过微信等渠道快速传播,其传播速度往往先于媒体。通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单一个体的新闻素材质量得到提高,怎样在保障技术、舆论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单一个体实现新闻的爆炸性和快速传播,是当前新闻报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其二,要能够通过回路设计体现用户体验,使听众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产品,而是融合全新的媒介内容,并以此和用户建立紧密的联系。(四)舆论引导。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还体现为舆论指导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媒介生态要体现出微特质,通过新媒体将碎片式信息做再次紧密结合,以此实现舆论导向的转型,传统媒体若想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就需要在微链中积极掌握新闻传播机会,为舆论制造热点。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媒体发展,一方面需要掌握正确的竞争信息解释权,另一方面要在繁杂的微链环境下梳理思路,将舆论信息充分发送至相关平台,使其作为关键节点的传播方,在这一时代,媒体把关突破了以前“一刀切”的模式,而是疏导众多中心节点。疏导转型与创新重点,体现为媒体依靠记者、用户建立的微链,以此对矩阵进行传播,并在关键节点中设置发展战略,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三、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转型

(一)拓展媒介渠道。在未来传统媒体的转型过程中,会大量应用媒体OTO思维,将线上和线下视为统一的整体去考虑,由此也为媒介线下渠道赋予了多元化的特点,媒介渠道不再只是停留在传统形式的广播、电视、网站几个小范围内,而是任何个体都可以作为媒介,正所谓“媒介为人体延伸”、媒介包罗万象,任何媒介都可以和人体的某一器官产生关系,任何一个可以使双方建立联系且可以承载文化以及信息的介质,均可以视为媒介,这种介质必将会成为今后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兴媒介,到那时即是传统媒介,也是满足时展需求的现下辅媒。(二)丰富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其实就是媒体在服务平台中、在产品的帮助下,以用户即消费者为核心创造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有形态的产品提供独特的体验。[4]例如,在一些综艺节目中,经常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装修、厨艺的比拼,这一类综艺节目便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使用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了解该产品是否含有一些有害物质,这种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媒介产品体验链延长,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体验。(三)拓展媒介衍生品的销售渠道。在融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体现价值的模式都可以被称为双赢模式,借助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媒体为用户提供丰富体验的同时,用户也会有所回报,成为媒体的忠实观众,还会自愿购买媒体相关产品。例如,可以推出一些以活动为主题的周边产品,在明信片上印上某次演唱会的盛况,在衣服或者帽子上绣上活动标志,让用户通过产品回忆那次活动,这些周边产品可以延伸到多个类型节目中。如旅游类、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中,媒介衍生产品将线上媒介内容在线下进行延伸,将传统衍生品销售渠道进行拓展,在现如今这个粉丝经济时代下,媒介衍生品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查看全文

融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综合素养研究

【摘要】计算机的出现,让信息的查找和存储效率得到提升,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爆炸性增长。借助不同的媒介,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信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不需要切换媒介就能获取不同类别的信息。融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不同的媒介整合到一起,消除了不同媒介间的隔阂,但这同时也给纸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报纸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融媒体时代的变化形势,然后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的特点,并提出报纸编辑提升综合素养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报纸编辑;综合素养

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发展都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丰富性还是灵活性,新媒体都远胜于传统媒体。但这并不能代表传统媒体毫无竞争力,例如纸质的阅读体验是现今电子技术仍无法取代的。融媒体的发展对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报业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现代技术实现转型。因此,要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提升政治素养,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增强创新能力。

一、融媒体时代的变化形势

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多元性,例如,人们可以在任意一台联网设备上完成信息的搜索与获取,同时也能上传信息分享给他人。信息传播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例如人们可以随时传播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信息。相应地,报纸编辑人员也能利用计算机等设备来完成信息搜索、整理、编辑及发布。现代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信息传播范围,同时也让报纸编辑人员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报纸编辑人员也面临着如何在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的困难。因此,报纸编辑人员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给报纸编辑人员提出的要求。此外,报纸编辑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编辑工作。例如设计版面等是报纸编辑人员的强项,同时也是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报纸编辑人员要在融媒体时代下,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创新,提升报纸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融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工作的特点分析

查看全文

新媒体时代课堂管理探讨

1引言

新媒体是一种是一种集数字化、互联网、信息集成于一身的信息传播新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新媒体逐渐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授课教师的课堂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与教师只有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来构建更加完善的课堂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课堂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2新媒体时代的课堂管理策略

2.1将新媒体引入到课堂中

新媒体并非洪水猛兽,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授课教师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诸多特点,并且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的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与传统环境相异的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特点,从而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课堂授课中纳入新媒体的元素,让课堂的师生互动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举例来讲,授课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方便的新媒体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更加多样化的资源作为教学材料,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一成不变的知识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同时,新媒体具有强大的音视频编辑功能,能够将传统授课手段中的一些不易描述的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形式有助于学生从事物的有趣表象探究到其所具有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能够使学生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充足的新媒体元素,以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作为基础,向学生及时推送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平台上积极讨论和争辩,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一举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局面,使教学质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效果上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新媒体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具有充分的开放性与足够的虚拟性,能够将师生之间的无形界限消弭掉,提升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授课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变小了。由此可知,新媒体的引入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2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查看全文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探索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审美相应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针对这个变化,播音主持需要作出相应改变,面对新媒体发展以及全媒体行业的融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针对当前播音主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艺术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媒体作为连接受众和信息的桥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众观看或者收听不同风格节目的需求,催生了不同的主持风格,其带来的信息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主持人来说,信息传播效果一方面反映的是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反映主持人的现场控场能力及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主持人的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主持人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

一、播音主持概述及语言艺术特征

播音员主持人借助媒介和自己的声音来传播信息,在广播电视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在工作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进行加工处理,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将之传递给受众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前,通过电视、广播的形式进行传递信息是主持人唯一的传播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给受众带来一定的距离感,给受众的感觉也是高高在上和过于正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播音员主持人不再局限于以这两种传播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而是可以通过一些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样一来能够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样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作为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积极地迎接挑战并不断完善自我。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加强播音语言的规范性。电视和广播是主要依靠声音传播的媒介,对主持人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主持人不仅需要加强对受众的视觉影响和听觉影响,还需要调动两者产生双向互动,帮助受众加深对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另外,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以新闻播报为主的主持人,必须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无误,这样才能让受众更加信服。在报道的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在报道风格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绝对不允许对于新闻稿件做盲目修改,不可做过度夸张处理。

二、新媒体时代主持人语言艺术的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透析新媒体时代之灾难谣传

摘要:本文分析灾难谣言产生缘由,论述了灾难谣言传播的几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的控制防范对策。

关键词:谣言灾难谣言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

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限的,但还是能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同样没有消灭谣言,反而使谣言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近年来谣言借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快速扩散。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会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显然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谣言比起前新媒体阶段的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

一、灾难谣言的定义以及产生缘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开始系统研究谣言,对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国内民众士气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G.W.Allport和L.Postman认为,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在某些区域的人们之间以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却缺乏相关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R.Knapp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W.Peterson和N,Gist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民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国内学者胡钰则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上诉四种定义较为接近,都涉及到谣言与现实的事或人有关联,都是为了竭力使人信服。

查看全文

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电视、广播、电子出版物等媒介载体、娱乐产品的出现,出版产业整体发展受到冲击,期刊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专业期刊编辑不仅应具备符合专业期刊编辑岗位要求的基本条件,还应兼具创新能力、出版营销能力、市场意识等,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出版产业发展新要求。

1新媒体时代专业期刊的转型需求

只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和深入探究,才能为专业期刊的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规划出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经营发展道路。相反,倘若市场模糊不清,产品发展、品牌建设自然也将陷入混沌之境。所以,在专业期刊品牌的建设道路中,首先要对期刊产品面对的市场进行系统且深入地剖析,对竞争品牌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总结和认识自身优点和缺点,基于此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为专业期刊谋取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专业期刊产品缺乏对市场的精准分析,未能认清市场形势,导致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路愈来愈艰辛。品牌定位不仅是市场营销管理学的重点环节,同样也是专业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突破瓶颈、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良好的品牌定位是有效保证产品持续发展内力,也是维持产品长期畅销的有力支撑。对于专业期刊而言,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品牌定位不仅包括对期刊品牌的认同和价值主张,还包括期刊能够保障自身与其他产品有效区分,具有显著性,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新媒体时代专业期刊转型路径应充分考虑精确的品牌定位策略,通过对市场的深度、综合分析,打造精准化、特色化的期刊品牌,进而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秀的专业期刊。

2新媒体时代专业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专业期刊肩负着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能够引导社会群体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丰富其精神世界,是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之一。新媒体时代编辑门类迅速扩张,不仅是传统媒介,比如图书编辑、报纸编辑、刊物编辑等,还包括互联网编辑、论坛版面编辑、影视作品编辑等多种类型,在不同领域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传承华夏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为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展要求,专业期刊编辑应与时俱进,进一步坚定文化使命感,积极践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备与专业期刊业务相匹配的信息技术能力。职业荣誉感是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专业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感之一。新媒体时代对专业期刊编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积极的职业情感,对出版行业怀抱着强烈的热情和自豪感,能够从内心深处全身心投入工作实践,还要求专业期刊编辑能够正视、重视职业光荣感的重要性,借助由职业光荣感焕发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进一步强化工作自律性,在工作中倾注情感,不断优化自我。编辑是决定专业期刊发展方向的引路人,因而素质要求中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专业期刊要想突破重围,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突破有悖于时展要求和市场规律的思维局限。因此,专业期刊编辑要善于将现有的丰富经验与时展要求相结合,要深度分析文化市场、科研学术方向,要提高洞悉信息的敏感性、认知鉴赏的敏锐性,通过反复的论证和思考,摸索适合专业期刊发展且能够提高专业期刊品牌知名度的系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专业期刊质量,凸显专业期刊优势,使专业期刊能够适应不断创新和变化的新媒体时代。

3对新媒体时代专业期刊编辑的建议

查看全文

新媒体时代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

摘要:随着消费升级、体验升级的不断深化,新兴企业品牌日益增多,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面向时代创设的新环境、新要求以及急速扩大的新生代消费人群,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从原来的单一性转向多样化,品牌若不进行转型升级已然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本文着重探讨品牌如何创新升级品牌形象、重新制定品牌推广方案以及拓宽营销渠道,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使品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多样化

1新媒体为品牌带来新机遇

1.1为品牌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品牌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任何品牌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借助新媒体自下而上的营销方式,企业在与用户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重新制定改进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改进策略。新媒体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为品牌提供更加均等化的竞争模式。1.2有利于品牌信息的传播。“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和现代通信技术,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播,同时使信息者、传播者、接收者这三种角色不能再被严格区分的信息传播方式[1]。新媒体时代下,企业的宣传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融合,传播内容丰富多样,如图片、视频、音频、动效等,全方位地展示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性能、品质,甚至产品的生产流程、制作工艺。1.3有利于降低品牌营销成本。新媒体拓宽了品牌营销渠道。以往传统媒体需要大量的广告投放来吸引用户眼球,还要雇用专业人员建立与维护网站,成本花费较高,而新媒体的产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零成本媒介,如微信、微博、豆瓣、知乎、今日头条等等,为企业的网络营销提供了便利。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兴起,品牌传播内容能够激发消费者自主传播将会大大提高品牌的影响力。1.4促进品牌全球化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企业品牌在同一个平台进行竞争,互联网形成的虚拟市场,促进了企业进行全球化营销,各种产品和相关服务输送到世界各地市场。新媒体的无边界性,使得传统媒体的边界(信息发送与接收者、产业之间、社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被消解了。这对于中国企业建立全球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媒体时代下的品牌形象塑造

品牌形象是受众接触品牌最直观的印象。品牌升级最首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进行品牌形象的升级塑造。美国网络对话(Cyberdia-logue)机构的研究发现,在网络使用者中,有1/3的使用者会因为网络上的品牌形象而改变其对原有品牌的印象,有50%的网上购物者会受在网络购买的品牌影响,进而在离线后也购买该品牌的产品[2]。可见,网络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品牌的购买力及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品牌要想凸显品牌特征,品牌形象的设计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设计语言在媒介上能够被广泛应用。品牌形象的提升还要从品牌形象设计的核心要素入手,即标志、字体、图形、色彩的改进提升。2.1标志动态化,凸显品牌内涵。受传统媒体技术的限制,以往的品牌推广形式不利于品牌进行个性化、动态化表达,无法对于个体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与推广[3]。而数媒背景下,通过动态标志的表现形式与受众交流沟通,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更容易让受众识别和了解品牌,使品牌更具吸引力。标志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多变的视觉呈现方式融合音效的多感官体验,不仅能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品牌艺术表现力。如深圳时装周的LOGO,以走秀的Model动态展现,打破了常规的固定的样式,用深圳时装周的英文缩写“SZFW”组成。LOGO的动态样式被全面应用到各种互动媒体,整套形象由此标志展开,衍生出一系列的视觉意象———旋转的T台以及不同时空的模特,成为了独特的国际化视觉语言。2.2品牌字体专有化,提升品牌印记效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到的信息愈来愈广,品牌使用现有字库中的字体容易被用户所忽视,无法使受众对品牌的长久记忆[4],因此品牌字体应注重原创性设计,使品牌字体专有化。字体的规范和统一是所有新媒体产品都应该达到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字体的设计能明晰地传递出产品形象特点及品牌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具有高度的识别性和趣味性,让品牌个性得以凸显,提高用户对品牌信息的长久记忆。2.3图形动态化,实现品牌个性表达。“动态图形”是MotionGraphics的直接翻译,动态图形可理解为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在信息化、动效化基础上,结合时间线、声音音效及信息交互等具备新媒体特征的动画播放[5]。有效利用动态化图形的简洁迅速、交互体验以及用户的碎片化时间的关注等特点来凸显品牌个性,能有效弥补品牌在内容传播方式上存在着的信息缺失、表现缺失的问题。2.4色彩鲜明化,增强视觉冲击力。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设计中的色彩就会与人们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我们接触的东西逐渐增多,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就更容易从众多信息中跳出来吸引受众。通过对主流品牌的深入专研,越来越多的品牌擅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渐变色和对比色。这种色彩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凸显品牌个性,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调性。作为潮流象征的“iPhone”其最新款iPhoneX的壁纸采用绚丽多变的配色,大胆撞色的使用着实让人感到惊艳。

查看全文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事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一些事物,才能让国民有更好的生活空间。下文首先对全媒体的现状进行陈述,其次对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仅供有此方面研究的学者参考。

关键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途径;研究

传统的媒体时代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其无法彰显自己的个性化,所以慢慢的会失去很多受众。新全媒体的出现,让用户对其更加依赖,并且更加感兴趣,用户可以在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从而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下文就对全媒体时代进行详细说明。

1全媒时代新闻传播的现状

在二十一世纪,我国相关学者对全媒新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2000年时,在浙江学报上登出了第一篇全媒体科技新闻,这是该概念在大陆上第一次出现。在2001年浙江大学的相关学者发表一则关于全媒体的论文,并对全媒体进行全面的研究。此论文对全媒体的理解仅存在于互联网的基本发展,不同媒体的进入,提供相关的一体服务等。虽然此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并不是传媒类和新闻,可是这种思路给后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参考意见。现如今,我国相关学者对全媒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针对全媒体的概念,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罗教授在相关书籍中曾经提过全媒体,其认为,对比国外的全媒体和我国的现状分析,对其概念进行分析,教授认为全媒体是多样化所结合的结果,其是全新的传播形式。全媒体建立在图形、文字的平面上,传达声音上的听觉和展现动画图像的表现。全媒体和移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等不同媒体的结合所出现的传播形式。

2全媒时代新闻传播的变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