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7 01:53: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美术鉴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课分析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查看全文

美术鉴赏分析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当前,全国新一轮课改呼之欲出,《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也制定出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首先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个误区。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而且摸索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却被我们所误解,形成在教学中的第一个误区。认为鉴赏教学应该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却走上了为“形式”而形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而对于这些形式做法是否达到真正理解美术语言并没有认真考虑,把时间花在听觉或表演上下功夫,结果学生学习美术语言反而被剥削,作品的鉴赏也就无从谈起,作品内涵的挖掘也就成无稽之谈。误区二,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讨论,有些甚至钻牛角尖,更谈不上集体智慧的挖掘,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热闹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对本学科的美术语言的学习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只是一句空话。误区三,认为教师讲的越少越好,让学生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高中美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并认为教师指出学生的感受有误,有灌输之嫌,如果对作品做出解释,就是“一言堂”。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还可能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性”的学习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而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要走出这些误区,第一必须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次的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在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又要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与学生“学”的如何。过去课堂上“你讲我听”式的教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现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逐步地转变,真正地完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第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通过个方面的学习形式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兴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学会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将美术课定性为人文学科,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虽然有些学生反映像语文课,但这又有何妨呢![1][2][][]第三、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甚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贯彻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景象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对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喜欢野性都没有,也就没有开设这门功课的必要。《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和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多年的美术教学经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能力偏低,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美术术语的运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用术语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在签订学科本位的同时,应该充分调查清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第四、注重课程拓宽,形成校本课程2004年8月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新课标时,许多同行都反映,中学美术教育(包括鉴赏)一直存在着一个尴尬,就是教学内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而不能让学舌功能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师生互动啊、评价啊等等活动,那一节课是根本没什么时间可以给你讲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蜻蜓点水“甚至空洞无物。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显然比较科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连贯性强,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会有整体的理解。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本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是非常明显,尤其地处山区的学校就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做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讲到建筑艺术欣赏时,我就以《客家民居建筑》进行延伸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做出补充,或者制订出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使用于个人自己学习本身,也适合于教育教学规律。[][][1][2]

查看全文

刍议美术鉴赏中联想的效果

1、意境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会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他需要通过一个委婉的抽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达而没表达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我们在鉴赏一见艺术作品时,往往看的不是他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东西,而是通过这些表面的东西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窥视创作者心中真正的想法,达到一种“景外意”,“意外妙”的境界。意境的表达最好的诠释可以说是中国画了,在鉴赏中国画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画想要表达的画外之意非常的含蓄,没有很高艺术造诣的人往往很难笃定其中蕴含的寓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多选自名诗。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如何能画出“香”字来呢,一应试画家画一奔马,有几只蝴蝶追随马蹄飞舞,使观者联想到蝶恋花,由花而联想到香,这就把“香”字暗示出来了。画面上的事物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嗅觉,但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视觉的蝴蝶追随马啼飞舞,唤起欣赏者的嗅觉感受,使欣赏者观花时闻到花的香味。这副作品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嗅觉彼此打通。文学语言艺术中也有不少运用通感技巧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意境氛围,堪称经典的有古代白居易《琵琶行》中那段对琵琶女演技的描写、现代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月色的描写等等。

2、共鸣

不同的人很多会有相同的经历,不同的人对事务的看法也会有所相同,这是因为他们对同一事务产生了一种感官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是通过看到的事务联想到自身曾经所经历的经历而产生的。在美术鉴赏中运用这种通感能够更好的展现作品的吸引力,同时还能够弥补作品本身存在的技术上的不足。我们在欣赏王式廓的绘画作品《血衣》时,我们从看到劳苦大众翻身斗争恶霸地主的场面,看到群众呐喊愤怒的情绪、看着画面前景那全身瘫痪的青年人、拿着卖身契的虚弱老人,看着画中高举血衣控诉的妇女及抱者母亲大腿哭泣的孩子、愤怒声讨的群众等等生动的形象,这些画面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冲进我们的脑海中,这时大脑有关类似情节的人就会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们仿佛看到了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凄惨遭遇;又仿佛听到了二胡曲《江河水》那痛苦、凄惨、悲愤的旋律中所表达的对万恶旧社会控诉等等。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欣赏者对作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从简单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种深刻的内部感悟,这也是通感现象的功能所在。

3、气韵

中国的艺术旨在于给人表现一种跳脱的生命力,美术作品中需要暗藏一种独特的气韵,会给人一种音乐的律动感,唐代诗人沈佺期《范山人画山水歌》有云:“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这首诗歌里就是称颂范山人画得山水画就像是一首乐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来一种十分清晰的韵动感,其中蕴含着一种音乐境界韵本身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能够产生张力效用,造成一种唤起和要求完结的作用,有规律的韵律才能达到力的平衡。“气韵生动”的真正含义是指一种“生命的律动”他不能目观,不能耳闻,不能鼻嗅,只是由视觉表象引起通感后,五官互动而感知出的一种“韵”的气味。绘画之外,中国的书法、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有一种天然的音乐感,都遵循着“韵”律。

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高中生往往具有活跃的思维,其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也很强,这些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高效鉴赏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升艺术修养。对此,教师要从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鉴赏中既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又提升美术鉴赏能力,确保高中美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该文阐述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与文学知识。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渗透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需要利用视觉进行观察与感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对于艺术作品作出分析、体验、判断等欣赏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美术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加强鉴赏,除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能力,具体包括艺术成就、美术价值和内在涵义等。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效果,学生应该掌握各方面知识,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只有具备多学科知识,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等,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此外,学生也要在艺术和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熟悉社会背景与人文风俗等。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为学生传授各种有效的鉴赏方法,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衡量学生素养与修养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美育。美术是一门艺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很少指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等方面。这样,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生命力理解不到位,教师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对此,高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鉴赏活动,促使学生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增强学生对美的体会与感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思考

摘要: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美、感知美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鉴赏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鉴赏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性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提升小学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优质的美术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鉴赏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鉴于鉴赏教学对于学生内在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落实更多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成长的鉴赏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与想象力等多项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很难抓住鉴赏的要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可以依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明确学生的鉴赏方向,达到保证学生鉴赏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寓言和神话”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展现方法,让学生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如《盲人摸象》《守株待兔》《嫦娥奔月》等。为了保证学生的鉴赏质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进行解决。如从这些插图中自己都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些插图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否知道这些插图都出自哪个故事?这些插图都有哪些异同?等等。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运转学生在鉴赏学习中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绘画表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方法,以方便学生接下来更高质量的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与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以此,更高质量地完成鉴赏教学任务。[1]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查看全文

高职美术鉴赏课专题式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丰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许多院校都成立了相关的美术鉴赏课程,以使学生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文化层次提高,高职院校已经提供了学生喜欢的很多艺术欣赏类课程。这些课程面临的既有发展机遇也有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福建省高职美术鉴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迅速,其中,职业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美术鉴赏课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基于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2020年,中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系列课程,并把美术鉴赏作为其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不仅让在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达到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现象并且看懂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还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战略的客观需要。同时,美术鉴赏课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能否取得既定的目标———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线人才。因此,在当今了解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查看全文

高中核心素养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影响了当前阶段美术教学的导向,不仅有助于推进美术教学改革,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从多角度出发提升美术素质和鉴赏能力。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和品味美术作品,掌握其中涉及的美术创作技巧与方法,而不能够进行深度的理解,制约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促进核心素养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该文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提出改革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之下,美术学科凭借其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以及本身的特征显现出较大的优势。如果美术教育一味局限于书本,把学生限制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上,就难以体现美术教育的功能,反而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因此,美术教学要超越教材,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价值,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调整和改进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从多角度出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是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立德树人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实践,它特别指出要积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面向不同学段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使广大学生真正拥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他们终身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具体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这门学科,美术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重要元素,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进行解读时,需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美术核心素养并非面向专业美术人才培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教育面向所有的高中生,并非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和狭窄的范围。第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绘画能力方面,而是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第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五个要素并不是分割开的单独个体,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综合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查看全文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论文

摘要: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新课改越来越重视美术鉴赏教学。所谓美术鉴赏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随着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初中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分析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以及进行初中美术鉴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研究

初中美术课程以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为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看到一幅作品时既能欣赏又能给出独到的评价和赞扬。美术鉴赏成为初中课业的重要形式,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美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1]

一、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要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包含的要义。因而,这是非常缓慢的接受过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待事情往往缺乏耐心。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只会让学生丧失欣赏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作用。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播放,用不同形式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初中是学生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美术教学既包含了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因素,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特点。这些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厌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时,美术鉴赏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带来的愉悦。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因而,美术鉴赏能让学生放平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确保身心健康发展。[2](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艺术赏析能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在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神态还是周围环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网,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美术鉴赏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美术鉴赏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之前的应试教育调整为现代的素质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鉴赏课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世界著名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深刻领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教学;人文素养;实践

在高中教育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通过众多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和内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课程,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将每名学生都培养成画家或者美术从业者,而是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形成全新的认知。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1]。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重点发掘人文资源,开展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长远的意义和价值。2.当前高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安排较少,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美术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以致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有的学生知道绘画的种类,但不知道不同种类的绘画形式间的差别是什么;有的学生只对国内知名美术作品有所了解,而对世界知名画作认知不足;等等。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升人文素养探讨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在面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以及人文素养。这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策略,力争早日构建起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本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进行专项研究,提出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发学生展开多维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注重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等建议,以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挥动手中的画笔、运用各种绘画技巧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还要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手,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能够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图,从而形成愈加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和内心世界,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由于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紧张、焦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生命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美术教育要肩负起强化人文教育这一重要职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并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建立起崇高伟大的人生信念和人生追求。只用这样,学生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今后的学业发展、前途未来和人生道路。

二、引发学生展开多维思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