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形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20:39: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媒介形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媒介建设论文:医生的媒介形象建设探索
本文作者:常慧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为了减少抽取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可能性,同时运用构造周抽样的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数量很多,采取了以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在《陕西日报》和《三秦都市报》电子版搜索中,以“医生”为关键词进行新闻标题的检索,得到了可用来分析的新闻报道:《陕西日报》7条,《三秦都市报》25条。类目建构内容分析法的类目标准通常分为两大类,一为“说什么(Whatissaid)”类目:用以测量内容的实质部分,包括主题、方法、特性、主角、权威、来源、目标、标准、方向及价值等十类。二为“如何说(Howitissaid)”类目:包括传播形式、叙述形式、强度及策略等四类。[2]在说什么类目下以研究对象的特性为主,在如何说的类目下,则以其表现形式为主。本文所建构的类目包括:形象的呈现、报道主题、版面编排、报道对象形态、新闻来源。
新闻媒体对医生形象的建构出现了多元化与媒体的商业化不无关系,随着都市媒体的日益兴起,很多媒体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淡化了自身的“专业精神”和报道目标。因此,对医生的负面报道也不在少数。形象的呈现媒体对医生的形象呈现大致可以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受害者报道。1.正面报道媒体理当将医生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作为其报道主题,但是在当前的报道中,不同的媒体呈现的形象却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报道主题只在比较严肃的党报中比较多。例如《陕西日报》的《“万名医生下乡活动”结硕果》、《扎根边疆的“马背医生”———李梦桃》、《“草根医生”范榜成》等等。要远远的大于都市报的《三秦都市报》,笔者认为这与二者的风格定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党报要发挥引导积极舆论的功能,所以正面报道比例达到43%,而都市报是以商业化和利润化为前提来抓住受众眼球的,在正面报道上数量明显的少于《陕西日报》,在选取的样本中,正面报道比例只有28%。2.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就是医生的冷漠、贪婪、自私和不负责任从而给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的报道。不可否认,任何一个群体都会产生诸多问题,医生也包括在内,但是不同的媒体对其形象的构建容易对对象群体产生误导。此种现象在都市报中尤为明显,比如此次研究的样本《三秦都市报》负面报道达到56%。3.受害者报道在我们一般的认知中,在医患关系型中,受害者一般都是患者,但是《三秦都市报》中出现了医生变成了受害者,并且占到了8%,如《病人砍杀医生致1死重伤》、《中年男子提菜刀砍医生20余刀》,这样的报道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微妙。报道主题1.报道主题单一化通过对两份报纸的研究发现,对医生的报道只有两类:救死扶伤型和不负责任型。对于医生的生活的报道少之又少,《陕西日报》出于对模范人物的报道,对其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对医生的现实生活报道只有一篇《“医生”这个职业真是“苦”》。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三秦都市报》报道主题的单一化,在选取的样本中没有对医生的真实生活进行反映的报道。2.对乡村医生的报道太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村民变居民,再加上都市市民也想了解乡村的鲜活信息,而城乡结合的居民也渴望知道市民的生活,但是都市报的题材缺乏这方面的报道。《陕西日报》对乡村医生的报道比例是57%,而《三秦都市报》只有一篇《乡村医生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村民治病》,笔者认为,农村报道也是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报社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放弃农村报纸市场。版面编排通过版面编排可以看出报纸对医生形象的塑造是否重视。《陕西日报》在版面排版上多是以整个版或1/2版进行报道,而《三秦都市报》多是将报道放在A2版“速读”版面或者“时事新闻”版面,一般版面都很小,但是对于本地关于医生的报道会用较大篇幅,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都市报区域化的缘故。报道倾向新闻标题是对一条新闻的概括,也是记者报道倾向的一种表现。笔者在文本研究中发现,记者在报道中还有一个误区:对医生和患者的态度截然不同。如果受害者是患者,标题词汇直指医生,而如果医生是受害者,则只是轻描淡写。例如《三秦都市报》报道的《病人上吊值班医生视而不见》、《医院着火医生逃麻醉病人身亡》、《老人治眼疾术后丧生手术同意书遭医生篡改》、《医生拿药商回扣反贪人员抓现行》、《这医生资质不够居然还敢看病》、《医生“冷血微博”等我下班再死》,标题中的“视而不见”、“逃”、“篡改”、“现行”、“冷血”这些词语,直截了当地斥责医生的道德,而在报道医生受伤时,标题是《病人砍杀医生致1死重伤》、《中年男子提菜刀砍医生20余刀》,在字眼里看不出一点同情心。这样的报道容易导致另一种倾向性:让不知情者迁怒于医生和医院,无形中给医生施加压力。这样的报道越是煽情,越是给医生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新闻来源新闻报道的倾向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来源于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和措辞,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新闻的来源。比如,在一个医疗事故中,一般都是患者描述事件,记者为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证实事件的真实,去采访相关目击者或医护人员。而在最后的报道过程中,由于信息大多来源于患者,因此在新闻中说话最多的就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有些记者为证实事件的真实和生动形象,会直接引用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语言来作为“卖点”。例如《三秦都市报》报道的《男子因手术费不够手指缝好后被医生拆线》,文中引用了:“要么交钱,要么拆线!”就这么一句话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医生。作为党报的《陕西日报》在几天后发出评论《该谴责的不仅是“拆线医生”》,认为这件事医生负有丧失医德的责任,但另一个重要的责任人是小曾所在的饭店老板,如果他能及时给患者交上工伤保险,那么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所以新闻来源对于媒介形象的呈现和建构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不同定位的媒体报道中所呈现的医生媒介形象定位与其核心受众密切相关。[3]党报的受众以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为主体,有着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一些省级、市级单位还有自己的机关医院,享受着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的医疗福利。在这样的保障下,民间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这一群体而言影响不大,他们对多年来医疗改革导致的变化并没有切身感受,因此,他们更认同医生精英化、权威化的形象定位。与党报所传达的官方声音相对应,都市报所打造的医生媒介形象则更接近于民间认同。都市报的核心受众是广大市民,是一个对医疗改革之痛有切身体会的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医疗费用买单,看病是难还是易,是贵还是贱,都与他们密切相关,他们对医生形象的认同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公众顺从于医生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对于“医嘱”总是不折不扣、小心翼翼地完成,完全将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交由医生掌控;另一方面,他们并不信任医生的道德素质,潜意识里总有会被欺骗的感觉,医患关系极度紧张。这种程式化的思想也影响着都市报在塑造医生媒介形象时的客观性,导致记者在报道中往往站在患者一边,倾向于选用对医生不利的线索或角度,[4]来验证受众的原有观点,给受众呈现出他们更乐于相信的结果。
在我国,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是一个上传下达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它对医生形象的呈现是代表官方的认同。但在当今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都市报异军崛起,对舆论的影响不容忽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舆论的监督者和文化的传播者,绝不只是党报的职责。所以,媒体对医生的平衡客观报道需要一个过程,媒介作为社会的纽带,应该整合和加强各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媒介品牌形象内涵及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积极探索媒介品牌形象传播的实践途径,可以让媒体借助富有战略性的品牌形象传播方式,扩大品牌形象的效益贡献从而提高现代媒介传播的整体效果,确保媒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最终实现大宣传、大产业的良性互动,促使媒介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媒介品牌形象传播
品牌形象传播是21世纪媒体竞争的利器。媒体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一种优势,这种优势没人可以复制它,抄袭它。中国媒体的品牌形象传播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当前的中国媒介市场已经显示了知名品牌坐天下的特征。
一、媒介品牌形象的内涵
所谓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brand)一词最初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企业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把品牌做好,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媒体也在传播各种品牌理念。但当前我们的品牌观念存在很多误区,很多人对品牌的认识并不清晰,造成其塑造品牌的行为模糊、随意,产生的品牌结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
媒介的品牌形象传播分析论文
一、媒介品牌形象的内涵
所谓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品牌(brand)一词最初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媒介品牌形象的内涵是多维立体的,有的能以相当独特的方式与媒介相结合,有的则可以看成是品牌的一部分。媒介品牌形象主要包括了下面几个部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标识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文化形象等。
产品形象最重要的仍然是产品的功能特性。优质的媒介产品是塑造媒介形象的根本。
服务形象是指通过媒介服务行为展现的形象,既包括营销部门提供的服务,也包括媒介产品内容上的服务。
标识形象是指媒介所属不同的品牌可能有不同的标识,媒介作为一个整体也需要有能帮助公众识别和记忆的组织形象和识别系统。例如:光线传媒的红色“e”标识,他不仅出现在节目的片头、片尾,还出现在压角标、话筒标上。同时,还开创性地把所有能用e替代的字眼如“衣”、“娱”、“意”等全部以e标出,例如公司宗旨“对电视,我们有e些不同的做法”,竭尽所能强化e的形象。
大学生媒介形象分析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研究把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概念是指作为群体的大学生,而非指具体某个或某一类大学生。研究样本涉及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的大学生,高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研究文本全部来自新浪网的爱问新闻搜索,搜集到的样本包括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大学生”为标题,对标题中含有“大学生”的新闻报道进行搜索。这种搜索既是出于对文本纯度的考虑,同时符合我国新闻媒体的普遍新闻价值观,即在新闻标题中凸显报道的相关主体。
笔者将研究样本采集的时间跨度定为一年(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目的是为保证样本的覆盖面,避免因抽取到某一特殊时间段的新闻,而使得某一新闻主题过分突出。在具体日期选取上,搜索每月的5日、15日、25日的相关新闻,即每月的上、中、下旬各一天,既考虑到时间上的均衡,也避免了一些重大和特殊日期给研究带来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得到新闻样本1862个,因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在以“大学生”为主角的事件性新闻报道体裁上,故在统计之前,人为剔除了一些新闻评论类文章,非事件性报道以及大量重复和无效的新闻样本共计879个,最后得到研究样本883个,样本利用率47.42%。
二、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分析
通过对883个新闻样本的研究发现,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闻事件报道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方面:就业和创业,学习,消费,恋爱,自杀、犯罪,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和其他等方面(详见表一)。由于概念界定上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只对含义较清晰的以上六个类别:就业与创业、学习、消费、恋爱、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自杀与犯罪进行了统计,其他不易做归类的新闻标题统统归入了其他类,其他类包括:与大学生活无关的事件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事件。
在前六大类别中,就业与创业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研究样本的三分之一还多;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报道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与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的相关报道却寥寥无几。
养老护理员媒介形象呈现与建议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养老护理员缺口大、行业吸引力小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职业形象的媒介呈现往往影响着公众对某一行业的整体印象。本文对《人民日报》中养老护理员媒介形象的呈现进行研究,试图为媒介如何更好地塑造养老护理员的形象探索经验。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媒介形象;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0岁至15岁人口比重为17.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①。人口专家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0%。为解决养老问题,《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指出,2022年底前需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然而,我国养老护理员还不足100万人,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名称在2000年首次诞生于中国职场,虽历经二十多年,但公众对该职业依旧不太熟悉。被媒体塑造的行业媒介形象,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该行业的认知,间接影响着人们加入该行业的意愿。为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研究该职业的媒介形象呈现显得尤为重要。《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对养老护理员在权威媒体上已被建构的媒介形象进行研究,为后续如何更好地建构形象提供参考。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不少养老护理员话题的相关文章。其中,多数文章从养老行业视角切入,探讨如何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准;另有一些文章从教育视角切入,探讨高校如何进行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将媒介呈现和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形象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的文章还没有,故本文的探讨对公众认知养老护理员职业形象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样本选择和报道内容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21年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以探讨养老护理员在权威媒体上的形象呈现。在知网中国重要报纸的全文数据库中,以《人民日报》为报纸来源,以“养老护理员”为主题词,以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为时间范围,经过筛选,去除重复结果,一共得到有关养老护理员的报道25篇。根据需求对样本数据分析如下。
(一)报道数量
媒介公关误区管理论文
摘要:注意力稀缺时代,媒介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走上了公关之路,致力于打造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由于媒介公关理念的缺失或重视不足,许多媒介的公关实践走入了误区。媒介的公关活动并非在统一整合的战略规划下开展,往往不是一时兴起,虎头蛇尾,便是核心价值模糊,有时甚至可能公器私用,炒作过度。媒介公关一旦走入误区,非但无助于媒介形象的塑造,它可能带来的是媒介可怕的形象危机。本文正是以此为虑,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诊断媒介公关实践所存在的误区,并针对性的对媒介公关所必须把握的理念做宏观关照。
关键字:媒介公关误区;注意力经济;媒介形象;媒介公关理念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数字电视频道的大量扩充以及相应内容资源的开发生产,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乐观预言的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在比特流包围下享受着丰富而个性化的“媒体飨宴”。但是个人选择的丰富化伴随着的是信息爆炸、信息洪流,相对于以往信息资源的不足,如今的信息环境出现了另一种资源短缺——注意力。与其把1000个电视节目传送给每个人,还不如在1‰的实时瞬间,把某个节目传送给某个人。传播比特的速度与人类消费比特的速度并不正相关。注意我,才会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如何在一个喧闹的空间里引起众人的注意成为这个注意力稀缺时代的关键,一切个体和企业,当然也包括媒介都跨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纷纷被迫“断奶”。有着舆论引导者和经济创收者双重角色的中国媒介在产业化运营要求下,为了确保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经济创收,采取了种种措施。媒介曾经打响产品战略,开创厚报时代;也一度实行产品推销,发起“洗楼行动”;还借鉴了市场营销从受众出发的科学理念,一改以往居高临下的自说自话以迎合市场需求。然而媒介的经济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媒介是典型的二元产品市场,受众为内容产品市场买单,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资源,而广告商为受众的注意力购买媒介广告位,媒介经济说到底就是一种眼球经济。后信息时代,人们面对着太多选择而无从选择或逃避选择,学者疾呼电信带宽不是一个问题,但人的注意力的宽度却是个问题。2在这样的信息消费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媒介已经意识到自身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媒介自身也需要公关以塑造良好形象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凤凰卫视、央视这两家国内最著名的媒介品牌成为媒介公关案例的典型。但是,媒介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认知远没有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程度,更多的是零碎松散的通过一些活动和事件来发出一时的声音。由于对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理念和理论上的尚不明确,导致媒介公关的策划和实施中存在着诸多误区。针对目前的信息环境和受众环境,本文通过对媒介公关所存在误区的分析,探讨科学媒介公关首先需要把握的基本理念,希望能对媒介的品牌打造和形象塑造有所裨益。
二、媒介的公关误区
媒介公关误区分析论文
摘要:注意力稀缺时代,媒介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走上了公关之路,致力于打造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由于媒介公关理念的缺失或重视不足,许多媒介的公关实践走入了误区。媒介的公关活动并非在统一整合的战略规划下开展,往往不是一时兴起,虎头蛇尾,便是核心价值模糊,有时甚至可能公器私用,炒作过度。媒介公关一旦走入误区,非但无助于媒介形象的塑造,它可能带来的是媒介可怕的形象危机。本文正是以此为虑,根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诊断媒介公关实践所存在的误区,并针对性的对媒介公关所必须把握的理念做宏观关照。
关键字:媒介公关误区;注意力经济;媒介形象;媒介公关理念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数字电视频道的大量扩充以及相应内容资源的开发生产,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所乐观预言的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在比特流包围下享受着丰富而个性化的“媒体飨宴”。但是个人选择的丰富化伴随着的是信息爆炸、信息洪流,相对于以往信息资源的不足,如今的信息环境出现了另一种资源短缺——注意力。与其把1000个电视节目传送给每个人,还不如在1‰的实时瞬间,把某个节目传送给某个人。传播比特的速度与人类消费比特的速度并不正相关。注意我,才会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如何在一个喧闹的空间里引起众人的注意成为这个注意力稀缺时代的关键,一切个体和企业,当然也包括媒介都跨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介纷纷被迫“断奶”。有着舆论引导者和经济创收者双重角色的中国媒介在产业化运营要求下,为了确保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经济创收,采取了种种措施。媒介曾经打响产品战略,开创厚报时代;也一度实行产品推销,发起“洗楼行动”;还借鉴了市场营销从受众出发的科学理念,一改以往居高临下的自说自话以迎合市场需求。然而媒介的经济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媒介是典型的二元产品市场,受众为内容产品市场买单,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资源,而广告商为受众的注意力购买媒介广告位,媒介经济说到底就是一种眼球经济。后信息时代,人们面对着太多选择而无从选择或逃避选择,学者疾呼电信带宽不是一个问题,但人的注意力的宽度却是个问题。2在这样的信息消费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媒介已经意识到自身品牌打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媒介自身也需要公关以塑造良好形象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凤凰卫视、央视这两家国内最著名的媒介品牌成为媒介公关案例的典型。但是,媒介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认知远没有达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程度,更多的是零碎松散的通过一些活动和事件来发出一时的声音。由于对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理念和理论上的尚不明确,导致媒介公关的策划和实施中存在着诸多误区。针对目前的信息环境和受众环境,本文通过对媒介公关所存在误区的分析,探讨科学媒介公关首先需要把握的基本理念,希望能对媒介的品牌打造和形象塑造有所裨益。
二、媒介的公关误区
大众传播媒介分析论文
一、信息传播对社会危机的引导和控制
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方式及性质对社会危机产生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信息环境的建构、媒介形象认知、媒介信息传播与认知惯势。
1、信息环境的建构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信息供给建构了公众认识社会的信息环境。但大众传播媒介性质决定了其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时而不隐蔽、注重事件而非知识、强调客观而非主观解释。因此大众媒介提供的零碎化、事件化、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往往不能给公众建构起一个完整、清晰的信息环境。
现代社会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当社会危机涉及到公众基本的价值观、信仰、生存及生命安全时,社会危机的强度就增大,对公众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就强烈。当社会危机强度超过公众心理承受有极限,而大众媒介无法给公众提供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社会危机图景时。公众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就处于混乱和混沌状态,无法建立清晰的信息环境,使得决策缺少足够的信息依据,公众在行为上就会处于被动和混乱状态,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就极有可能爆发。
显然,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作为公众信息环境的主要建构者,大众传播媒介应,在恪守及时、客观、真实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尽可能提供相关的知识性、解释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帮助公众建立完整、清晰的社会危机信息环境,为公众行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媒介经营管理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产品、服务体验,还是品牌营销战略。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则更多依赖其品牌营销战略的优劣。互联网时代除了经营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之外,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大画海尔兄弟”这一文化产业营销案例来重点分析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媒介经营管理;品牌文化建设;大画
海尔兄弟所谓媒介经营管理即为媒介管理,是研究媒介管理者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媒介员工的工作,及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达到媒介发展目标过程的一门独立学科。在互联网时代下,伴随着媒介组织的不断发展、传媒业的不断壮大、媒体商业运作的不断成熟,媒介经营管理作为大众媒介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在全球化扩张的背景下,我国的媒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影响着其经营管理。从企业角度上来说,品牌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战略环节之一,但是品牌建设是一个完整的动态活动系统,“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战略,对外企业必须在品牌调研、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创意、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和品牌评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规划和实施。”品牌建设对内必须要在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上投入相当的精力;对外,第一是要基于外围环境下考虑界定目标受众,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因为在这个用户至上的时代,用户口碑直接决定企业生死;第二是媒介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当下各种传播媒介层出不穷,愈来愈网络化、科技化、全民化,对企业而言,媒介经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曾有学者指出,在21世纪,离开媒体谈文化只能是空谈。媒介联系着文化,文化依附于媒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媒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种大众媒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媒介文化以其全新的理念和表现形式,受到人们高度关注和格外重视。媒介文化的形成是媒介资源和文化互动的结果,它将媒介与文化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和传播方式。媒介文化让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构建人们日常生活场景和思想意念,可以为整个社会塑造价值理念。于企业而言,将企业品牌文化内容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管理和运作,使其向企业受众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誉度。目前各个企业都在进行各种品牌营销活动,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占位捕捉用户焦点,前不久国内知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通过对媒介经营管理,策划了一起较成功的文化品牌营销案例———大画海尔兄弟,输出其企业文化品牌,获取新老用户关注,品牌声量剧增。以下将详细分析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模式、营销成效,梳理总结同类活动的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影响的共性知识。
一、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模式
奥美集团创始人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企业为保持核心力竞争,赋予标签,构建特定品牌形象,并通过营销等手段不断输出其品牌文化,最终获得用户深刻认知及认可。199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海尔兄弟》的212集系列动画片,该动画片讲述海尔兄弟环球的神奇历险,过程中海尔兄弟用其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动画片。该动画片由海尔集团投资制作,2014年海尔集团又策划主办了“大画海尔兄弟”活动。该活动是线上面向全网受众,通过交互的方式征集;线下面向中小学生群体,通过绘画比赛形式征集,旨在全民共创海尔兄弟新形象。海尔兄弟这一形象不仅是海尔的品牌象征,更是70、80、90后三代人童年的记忆,也是对海尔品牌认知的主要方式之一。“大画海尔兄弟”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题鲜明,媒介精准,口碑传播;2.精准用户,交互营销,全民参与;3、自发传播加引导性传播,推进品牌的有效传播。以下将对这三大特点进行详细阐述:(一)主题鲜明,媒介精准,口碑传播。为了契合所有受众情况,海尔集团此次的营销活动通过确立简单明晰的主题———大画海尔兄弟,让所有人都能一眼读懂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想法、有创意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形象的设计过程,该活动由站酷网承办,征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赛区站酷赛区、arting365赛区、淘米网赛区。这些赛区网站本身拥有一定的用户设计粉丝关注,可以保证让所有想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参与,且网站的主要使用者和定位与海尔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受众契合度均较高。另外为了营销造势,海尔还借助了自媒体,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等,进行社会化营销,依托用户的参与和评论,进行了病毒式传播。所谓交流即为传播,通过自媒体制造热点话题,吸引更多人参与。“大画海尔兄弟活动”在第2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2014“中国广告长城奖”在数百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媒介营销奖金奖。“大画海尔兄弟”品牌营销活动能够获此殊荣,主要源于其在营销中媒介方面精准选择,一方面针对该活动诉求收集新海尔兄弟形象,则精选了设计师高手云集的站酷、arting365两大网站分别设置赛区,另一方面针对未来用户群体-儿童,则选择在中国儿童黏性最高的综合互动娱乐平台淘米网。在口碑传播方面,则是进行全网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进行全覆盖。该活动制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通过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聚焦新老用户关注,达到品牌广泛传播左右,在精英群集的设计平台精准触达,又连连收获优秀新形象设计作品。(二)精准用户,交互营销,全民参与。海尔兄弟这一卡通形象作为海尔集团的品牌文化资产,最初作为动画品伴随着七零八零后一代人的成长,如今随着七零八零后人成为时代消费主导者,对这一形象的激活不仅助益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提升,而且也能培养七零八零下一代人的品牌印象。本次的参赛人群也青年才俊(成人组)、初出茅庐(少儿组),既能吸引对海尔兄弟有印象的70后、80后群体的参与,也能吸引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一代,培养他们对海尔品牌形象的熟知度。通过在全网范围让所有人都能参与,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可以直接参与设计,其他参与的人可以评价点赞分享等,评选方式也是根据用户票选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评比。大画海尔兄弟案例中,企业品牌放低架子,与用户零距离交流,倾听用户声音,采纳用户建议,也是能吸引全民参与的关键。其实对企业而言,正确的营销手段和方式才会帮助企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自发传播加引导性传播,推进品牌的有效传播。纵观海尔的这次营销活动,主要是在线上线下征集及口碑传播,最终线上新形象。整个传播过程围绕其核心诉求,抛出主要的舆论内容,让用户自动参与并衍生新的话题交互。同时定期对活动进行总结式报道,其实是对舆论话题的适时引导。利用一些权威媒体,如中央级网络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通过权威媒体的定性,省级、地方级网络媒体进行转发报道。自媒体上“大画海尔兄弟”也通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人进行话题引导设计报道,让整个活动的传播成为一个有主题有组织有设计的品牌营销活动。
二、大画海尔兄弟的营销成效
卡通形象特征传播途径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卡通形象具有视听呈现具体可感、文化构成预先设定等特征。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整合卡通形象传播模式,综合运用各种传播策略,有利于打造并维护有持久生命力的卡通形象。
关键词卡通形象特征传播模式策略
作为文化产业中的热点,国产动漫产业充满生机也面临困境:国产卡通形象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成为明星,难以带动诱人的产业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卡通形象的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卡通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及应对之策。
一、卡通形象的概念与特征
作为一种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相关要素的艺术形式,卡通(漫画、动画)自诞生以来,不断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推出了众多对人们有持久影响力的卡通形象。
1.卡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