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20:25: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媒介融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媒介融合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媒体融合媒介

论文摘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一般指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新的传播方式、通过新的终端平台以及包括新的应用手段的媒介形态。这种媒介最主要特点是与网络的嫁接,无论是因特网本身的搜索、浏览、观看,还是IPTV、宽频、移动手机电视的视频观看,都与因特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得非常便捷的信息享受,非常自由的话语传递,非常个性化的媒介选择。

一、传播媒介发展历程概述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他自己对于媒介即是讯息的解释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的杂交或交汇是显示真理、给人启示的时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诞生的时刻。”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笔者曾读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苗炜在其博客上这么写道,美国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在做年终回顾的时候,“排版的灵感来自网页设计,看着就和看网页似的”,他感慨老的杂志媒体和新的网络媒体“真是全面互动起来了。”进而意识到“文字记者要担负更多的工作,这个趋势恐怕避免不了了,采访一个人,要为网站写一段,再来段视频……记者的任务更重了”。这样的感触,很真实,网络给当代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历史问题在于,媒介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终于进入了一个全能传播的状态。现实是历史的结果,要理解当今的媒介融合将会给媒体业带来怎样深刻的变化,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媒体的进化之途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与检索。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分析论文

-

【摘要】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发端于美国的《60分钟》,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体与电视的融合,第二次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获得了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深刻的改变着关注的看新闻、参与新闻的方式。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媒介融合网络

新闻杂志型节目的英文中全称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译可译作“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的解释: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①]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而比较不同时期此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则是各时期媒介融合的缩影。

创立与第一次融合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动力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媒介融合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合作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探究论文

【摘要】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发端于美国的《60分钟》,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体与电视的融合,第二次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获得了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深刻的改变着关注的看新闻、参与新闻的方式。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媒介融合网络

新闻杂志型节目的英文中全称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译可译作“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的解释: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①]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而比较不同时期此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则是各时期媒介融合的缩影。

创立与第一次融合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创立之初,就有着媒介融合的特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西方电视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的颇有影响的杂志节目《六十分钟》,美国观众把它称为杂志的电视翻。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创办《东方时空》,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世界各大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查看全文

媒介的融合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媒体融合媒介

论文摘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一般指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新的传播方式、通过新的终端平台以及包括新的应用手段的媒介形态。这种媒介最主要特点是与网络的嫁接,无论是因特网本身的搜索、浏览、观看,还是IPTV、宽频、移动手机电视的视频观看,都与因特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得非常便捷的信息享受,非常自由的话语传递,非常个性化的媒介选择。

一、传播媒介发展历程概述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他自己对于媒介即是讯息的解释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的杂交或交汇是显示真理、给人启示的时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诞生的时刻。”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总会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艺术形式等。笔者曾读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苗炜在其博客上这么写道,美国新闻杂志《时代》周刊在做年终回顾的时候,“排版的灵感来自网页设计,看着就和看网页似的”,他感慨老的杂志媒体和新的网络媒体“真是全面互动起来了。”进而意识到“文字记者要担负更多的工作,这个趋势恐怕避免不了了,采访一个人,要为网站写一段,再来段视频……记者的任务更重了”。这样的感触,很真实,网络给当代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历史问题在于,媒介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终于进入了一个全能传播的状态。现实是历史的结果,要理解当今的媒介融合将会给媒体业带来怎样深刻的变化,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媒体的进化之途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与检索。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动力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媒介融合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合作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研究

摘要:以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得媒介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业都在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媒介融合,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媒介融合的迅速发展为受众带来了多样而全面的服务,也使得广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广告业自然也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对广告设计进行多元化的创新,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基于媒介融合时代背景,结合广告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广告设计的创新观念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发展建议;同时联系实际,对广告设计不规范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此促进我国广告设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告设计;创新

当前,媒介融合正在以持续不断的速度向前发展,其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而全面的服务,也使得广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甚至通过电子政务延伸到政府的形象塑造与传播中。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传统广告的更新换代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广告设计师就必须进行创新。在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创新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内涵。

1媒介融合的概念内涵

1.1媒介融合界定。媒介融合,是指信息化时代多种媒介不断融合发展的一种理念,是通过数字技术传播,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以帮助人们获得常用信息的一种方式。媒介融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3个层面:一是工具层面的融合。媒介作为传达信息和观点的工具,与新媒体技术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达到一种“共生”的效果。电子报纸、电子书籍、互联网电视、互联网广播都是如此。工具层面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实质性内容。二是操作层面的融合。媒介融合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性,使其不单具有一项操作功能,而是可以将录像、编辑、音频等多种操作功能结合起来。媒介融合还要求各机构在具体操作、运营资本等方面,各种媒介都要实现有机融合。三是理念层面的融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替代关系。各媒体应当遵循媒介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并加快媒介融合,通过不断实践来加深对媒介融合的认识。1.2媒介融合发展原因。其一,政治因素。政治力量在媒介融合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期间,提出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学习口号。时至今日,我国的媒介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依据当前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各媒体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其二,经济因素。推动媒介融合的经济因素体现在3个方面:市场利益对媒介融合的驱动、市场竞争对媒介融合的逼迫、消费者对媒介融合的刺激。媒介融合促使各媒体之间相互合作,以此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若各媒体之间不采取相互融合的方式,必会被市场淘汰。同时,为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各媒体必须积极参与媒介融合,以此来满足商业利益的需求。其三,文化因素。中国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媒介融合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各种与媒介相关的理论,这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其四,技术因素。技术的发展在媒介融合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革新出现了许多新型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发展驱动着媒介融合的前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革新的成就,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

2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的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对策

科技期刊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体平台,也是科研成果输出和认证的权威平台。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传播已经深入融合到多元化的媒体之中,并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输出上扮演着重要的枢纽性角色。早在2019年,中国科协、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广网络首发、数字出版、全媒体传播等新型的传播形式,不断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传播生态[1]。在媒介融合时代,科研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用户的消费习惯也与纸媒时代有很大不同,科技期刊只有深入把握这一时代特征,积极开展传播领域的变革,才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传播竞争力,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1科技期刊传播的历史变革

在漫长的科技发展史上,纸质印刷出版物曾经是人类获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从17世纪60年代开始,纸质科技期刊就承担起了传播科技知识的重任,直到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传播的兴起,纸媒传播逐渐式微。从纸媒传播路径来看,期刊编辑部通过作者获取信息,再进行编辑、加工输出科技期刊,经过印刷、发行等程序后,读者可以直接订购获得期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期刊。从这一传播特征看,纸质化的科技期刊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作者、编辑、读者的诉求均通过纸质刊物实现。在纸媒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路径较为单一,以纸质刊物的发行和流转为主。在这一模式下,科技期刊的管理者重点关注读者订阅量、广告投放量等数据,由于目标用户较为集中,期刊传播的收益与效率也较为稳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线上传播逐渐成为大众便捷获取信息的主流模式。在国家知识网络传播基础工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加入网络出版数据库,线上检索、线上阅读、网络下载等互联网传播模式日趋普及。在网络化传播初期,科技期刊在内容定稿出版后,会与期刊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接,将期刊内的电子化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在这一阶段,网络作为期刊线上传播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大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传播力。从内容看,网络化的期刊内容与纸质期刊并无差别,两者所针对的用户群体也较为一致。但是,用户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即其已经从传统的内容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信息检索者,在科技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在知识数据库商业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业出版机构企图对期刊资源进行垄断,但是更为开放的网络环境催生了OA(openaccess,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通过公开免费的渠道,享受论文评审、发表、下载、交流等相关服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提升了科技创新效率。由于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用户习惯的个性化,科技期刊在数字时代的传播持续发生深刻变革。虽然以学术为主的内容评审、编辑、出版等流程大体未变,但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控和融媒体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正成为科技期刊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2]。

2媒介融合时代科技期刊传播问题

2.1媒介融合不深入

在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和技术工具为科技期刊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媒介融合不深入,传播模式过于僵化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科技期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大多科技期刊通过网络传播的模式还停留在“线上+线下”同质化内容分发的阶段。由于纸质刊物出版需要经历论文的评审、编辑、排版、发行等诸多程序,为了保障内容的准确性和网络传播的内部合规性,众多期刊会在纸质刊物完全出版后再将数据上传至网络平台。以笔者所属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工程爆破》为例,亦是在纸质清样传至印刷厂之后,才会将数据发送至网络平台。在这种模式下,网络平台仅作为一个线上获取内容的工具性平台,尚未发挥其高效传播、多元互动的优势[3]。也有部分期刊上线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但相关平台的传播内容仍然与正式出版物没有差别。可以看出,目前科技期刊的媒介融合实践,还停留在“纸媒+网络平台+新媒体”的同质化内容传播阶段,即信息传播仅仅为多种渠道的简单组合,尚未考虑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未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平台的优势,形成融合性的传播合力。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经营管理论文

1媒介融合的优势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主要的支撑技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实现跨媒体的人才培养,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人的专业化水平、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受众。媒介融合后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规模扩大,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即时报道、传播等功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新闻的传播,实现人媒结合。媒介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当前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产生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着转变,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新闻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

2融合时代媒体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

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念上,还体现在新闻的经营、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媒体的新闻经营方式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新闻经营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信息的产生、搜索、整理、储存、转化、传播等进行信息的重新开发。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经营分为不同的形态:

第一,品牌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随着网络技术、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下的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增强品牌新闻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纽约时报公司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进行开发,形成数据库,结合新媒体技术向网络上延伸。

第二,人力资源下的新闻资源开发经营。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闻资源的开发经营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资源和网络终端,针对新闻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交易系统等,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提供帮助。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发展

民族音乐是特定民族人群理解世界和表达情感的音乐文化形式,它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礼教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蕴含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个性特点,由各族人民自觉地传承和弘扬。面对面的口授心传是传统的民族音乐传承形式,各族人民在与朋友、同伴和长辈的音乐交流中,受到感染,进而通过亲自实践,掌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进行传承和传播。但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音乐传承不再以人为载体,而是通过手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媒介设备进行传播,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的口授心传,而是使用电脑、手机、U盘、DVD、VCD等设备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使得民族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广阔,打破了传统传承模式的局限性。此外,由于民族音乐多为各族人民在劳作和生活中即兴创作和演唱,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灵感过后人们便容易忘记所唱的内容和旋律,因此,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的传承,现代媒体设备则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在歌唱时可以用手机、移动存储设备等便携式媒介设备,及时记录下来,这使民族音乐的创作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取得了更大的自由性和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必将朝着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风格更多变的方向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

由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对音乐的审美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逐渐接触到外界信息和音乐艺术形式,音乐审美观念逐渐产生了改变。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到来自全世界的音乐知识和理念,艺术审美观逐渐改变,开始逐渐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并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加工和改编,形成了新的民乐形式,这种新民乐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民族音乐的意蕴内涵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民族声乐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民族声乐的包容性和感染性。例如,无线网络普及环境下,各族人民可以将本民族的音乐录制成音频或视频,进而进行flash动画加工,搭配图片和动画,使之更加生动可感,然后上传到相关的视频网站,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就可以共同欣赏和分享,这不仅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而且也会使欣赏视频的人产生音乐审美上的变化。调查显示,目前许多非本民族音乐逐渐进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少数民族歌手认为这些新的音乐形式更易于表演,且更受欢迎,例如,哈尼族人民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搭配本民族舞蹈,显得更加生动感人;楚雄黎族的左脚调也在新媒体背景下逐渐引入流行元素,用新的曲调进行翻唱,受到大家的喜爱和传唱。可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受到各种音乐元素的影响,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向往古朴、自然、原始的传统音乐审美元素,而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的审美理念。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价值观念的发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脑、电视机、网络逐渐出现在各族人民生活中,这一方面使各族人民对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外界的关注。例如,当前,许多旅游节目都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并介绍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人们在观看节目时,就会对当地的民族音乐进行了解和关注。此外,一些电视音乐节目选拔赛,也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中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唱者,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提高了民族音乐的价值。增强了少数民族人民在音乐艺术上的自豪感,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自觉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