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9:39: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酶活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PCR-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37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P001),且呈正相关(P001),一致率为862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端粒酶;增殖细胞核抗原;多聚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是一种表达细胞增殖周期的36kd多肽,直接参与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复制,其表达程度能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过度表达增加了瘤细胞转移趋势的危险性,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1〕。为探索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1992~2002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标本病理检查存档资料80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距离肿瘤2cm以上)36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846岁;乳腺良性病变10例,平均年龄3850岁。全部资料经2位病理医师审核,患者术前未做过放、化疗。乳腺癌分类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4类。

12试剂与仪器端粒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TelomerasePCRELISA)试剂盒(德国BoehringerMannhein公司);阳性对照为肿瘤293细胞株(检测试剂盒提供);阴性对照为不含蛋白的裂解液;Ⅰ抗PCNApc10和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试剂盒及过氧化物酶底物作用液二氨基联苯氨(Diaminobenzidine,DAB)(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已知乳腺癌组织阳性切片(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代替Ⅰ抗做阴性对照。酶标仪(SPECTRAⅢ)(美国Dynex公司)PCR(T-1thermoblock)(德国Biometra公司)。

查看全文

胆碱乙酰酶活性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点燃模型幼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对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21、35日龄SD大鼠各40只,经初筛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点燃对照组及EGb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戊四氮(PTZ)诱导幼鼠点燃模型,以Y型电迷宫及生化检测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AChE、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EGb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显著抑制海马AChE活性、增强ChAT的活性。结论EGb可以通过抑制功能脑区AChE活性、增加ChAT的活性,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发育期癫疒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学习记忆;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点燃模型;大鼠

EffectofextractsofGinkgobilobaleafonthelearning-memoryabilityandtheactivity

ofAChEandChATinthehippocampusinratswithkindling-inducedepilepsy

DUANFangrong,YUANBaoqia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Xuzhou,Jiangsu221002,China)

查看全文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论文

摘要:采样了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毛竹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林间土,其R/S值平均为1.53;从不同年龄竹来看,Ⅰ、Ⅱ度竹根区细菌数量多于Ⅲ度竹。毛竹根区土壤真菌数量也明显多于林间土,R/S值平均为2.05;其中Ⅱ度竹根区真菌数量显著多于Ⅰ、Ⅱ度竹根区,差异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无论是毛竹根区与林间土之间还是不同年龄毛竹根区土之间均无明显不同。毛竹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林间土,R/S值分别平均为1.28、1.48、和1.94,但在Ⅰ、Ⅱ、Ⅲ度竹根区之间这3类酶的活性无明显差异。毛竹根区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高于林间土,其R/S值分别平均为2.00和1.82,并且蛋白酶活性Ⅱ度竹根区明显高于Ⅰ、Ⅲ度竹根区,磷酸酶活性Ⅱ度竹也显著高于Ⅲ度竹根区,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毛竹;根区土壤;微生物;酶。

根际区是植物体与土壤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一方面植物体通过呼吸、分泌有机物质根际土壤性质[1];另一方面,土壤又通过根际区以各种方式向植物体提供营养物质。农作物上有关根际的已十分深入[2、3、4],并都针对表根几个毫米的根面土(RhizoplaneSoil)和根际土(RhizosphereSoil),而林木上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林木立地条件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对林木而言,确定几个毫米的根际有很大难度。虽国内外有关林木根际土壤研究有零星报道[5、6、7、8],但研究都较农作物上粗放。由于林木根形态的特殊性,有些研究只对林木根际附近一个较大的区域即根区展开[9]。毛竹作为禾木科植物与农作物玉米(Zeamays)、小麦(Triticamaesticum)和水稻(Oryzasativa)一样,在根际区也具有联合固氮微生物[10、11],因而开展毛竹根际区土壤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但至今为止,未见毛竹根际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为此,作者采集了不同年龄毛竹根区土样,旨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1样地与

1.1采样地概况

采样地设在浙江省临安市郊青山镇。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座标为119042′N,30014′E,属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13.3℃,年降水量1424mm,无霜期236d。土壤成土以富铝化和生物集化同时进行,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的红壤。土壤pH在4.5~5.5,有机质含量在20.00g·kg-1左右,全氮含量在0.8~1.3g·kg-1之间,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平均为93.23、10.96和77.26mg·kg-1。采样地海拔高度为100~120m。竹林密度4100株·hm-2,Ⅰ、Ⅱ、Ⅲ度分别占35.5%、31.2%、和33.3%(Ⅰ、Ⅱ、Ⅲ度竹龄分别为1~2a、3~4a和5~6a),毛竹平均眉径为8.5cm。

查看全文

铅中毒大鼠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铅;血清酶;逆向变化

Primarystudyonreversechangesofenzymeactivitiesinserumofleadpoisonedrat

【Abstract】AIM:Tounderstandthemechanismunderlyingthereversechangesofenzymeactivityinserumofratpoisonedbylead.METHODS:FemaleWistar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controlgrouptreatedwithdistilledwater;leadgroupstreatedwith10,30and60mg/kgPbAc2,respectively,ip,onceevery2d,for7times.Subsequently,allanimalsweresacrificedformeasuringtheactivityofALT,AST,ALP,LDHandγGTinserum.Theserumofratstreat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PbAc2(0,30and300μmol/L)wasincubatedin37℃.Threehourslater,theactivitiesofALT,AST,LDH,ALPandγGTintheserumwereassayed.RESULTS:Invivo,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activitiesofAST,γGTinserumweresignificantlyhigher,andtheactivityofALP,LDHinserumweresignificantlylower(P<0.05),andtheactivitiesofALTinserumweresignificantlylowerin10mg/kgPbgroup(P<0.05).Inthehistopathologicalexamination,paredwiththatofthecontrolgroup,invitro,theactivityofALTinserumwassignificantlylower(P<0.05)andtheactivitiesofLDH,ALP,ASTandγGTinserumshowednosignificantinhibition.CONCLUSION:Themechanismofthereversechangesofenzymeactivityinserumisduetothedifferentdegreesofactivityinhibitionbylead.

【Keywords】lead;seroenzyme,reversedchanges

【摘要】目的:实验研究铅中毒以阐明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组10,30和60mg/kg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染毒1次,7次后处死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酶活性.另分别向大鼠血清中加入醋酸铅使其终浓度为0,30及300μmol/L,37℃孵育3h,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体内实验表明,随染铅剂量的增加,血清ALP与LDH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P<0.05);而γGT及AST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ALT活性变化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后随铅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体外实验表明,铅对ALT活性抑制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对LDH,ALP,AST及γGT活性未见有抑制作用.结论:铅中毒所引起的部分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其活性受到铅等因素不同程度的抑制所致.

【关键词】铅;血清酶;逆向变化

查看全文

乳腺癌端粒酶诊断技术论文

目前已公认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其早期即有转移,因此,探索提高乳腺癌术前确诊率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端粒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一定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是一种含有蛋白质和端粒。互补,的核糖核蛋白酶,也是一种逆转录酶。几乎在所有的人类原发恶性肿瘤中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恶性肿瘤起源的正常组织细胞中则大多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这使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我们对,例患者的乳腺肿块分别行穿刺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和光镜细胞学检查,对比了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研究了乳腺肿瘤生物学特性与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对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提高乳腺癌术前确诊率的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乳腺肿块患者,在我院普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女性患者,患者均在检查后,内手术。经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例,乳腺良性肿块例,乳腺肿块直径。

2,主要试剂及仪器

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山东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微量穿刺标本端粒酶检测试剂盒,主要成分包括,**。公司,引物,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合成,**酶公司。≤,扩增采用美国∞公司产的,型热循环仪。电泳采用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电泳仪及电泳装置。

查看全文

凝血酶原提取分析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柠檬酸钠抗凝的新鲜猪血浆。

1.2主要试剂

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标准品购自美国SIGMA公司,Bradford蛋白质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ioRad。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柠檬酸钡吸附法使用的四种溶液分别为,溶液A:1.0mol/LBaCl2溶液;溶液B:0.02mol/LTris,0.15mol/LBaCl2,0.10mol/LNaCl,pH7.4;溶液C:0.02mol/LTris,0.10mol/LNaCl,0.20mol/LNa2EDTA,pH7.4;溶液D:0.02mol/LTris,0.15mol/LNaCl,pH6.5.

查看全文

巴戟天寡糖对高血压大鼠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对肾性高血压(RH)大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改善RH大鼠长期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RH组、巴戟天寡糖高、中、低剂量组(60,40,20mg·kg-1·d-1)。给药4周后经腹主动脉采血并留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H2O2含量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结果巴戟天寡糖可以显著降低RH大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改善大鼠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结论巴戟天寡糖降低RH大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增强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可能是改善RH大鼠长期预后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肾性;过氧化氢;钠钾交换-ATP酶;巴戟天寡糖

《全球疾病、创伤和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造成的人类寿命损失年明显增加[1],高血压病是其中的第一大危险因素[2]。单体物质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oligosaccharides,MOOs)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应激所致抑郁样行为[3],临床研究证实MOOs在治疗轻中度抑郁时安全有效[4],并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3]。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OOs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大鼠的情绪与活动状态,提高高血压大鼠的抗病能力与生存数量,减少其死亡。推测MOOs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及预后中有一定应用价值。本课题拟通过观察MOOs对肾性高血压(RH)大鼠心肌组织中H2O2的含量及血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研究MOOs在高血压治疗及预后改善中可能的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药品、试剂与仪器:巴戟天寡糖(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H2O2测试盒与超微量Na+/K+-ATP酶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香港力康),恒温水浴锅(金怡)。1.2实验动物与分组: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200~220g,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RH组、MOO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其中假手术组和RH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MOOs剂量分别为60、40、20mg·kg-1·d-1。连续给药4周。1.3制备RH模型:大鼠以5%水合氯醛(7ml/kg)腹腔注射麻醉,左侧卧位固定,行右肾动脉缩窄术,4周后大鼠血压稳定于(180±10)/(100±5)mmHg(1mmHg=0.133kPa),成功制备稳定的RH模型。1.4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RH模型制备成功并给药第4周末,禁饮食12h,以5%水合氯醛(7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腹主动脉测量血压后取血,快速开胸取出心脏,存于-80℃冰箱备用。检测时取出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分别于405nm和636nm波长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H2O2含量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1.5数据处理及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生物科学与医学结合

1端粒缩短与衰老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TTAGGG)n和端粒蛋白质(如TRF1和TRF2等)组成,端粒的功能除保证DNA完整复制外,还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保护染色体不分解和染色体重排及末端不相互融合等),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定位(使之不随机分布)和引起细胞衰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的端粒DNA重复序列长约2-15kb。众所周知,真核DNA是线性DNA,复制时由于模板DNA起始端为RNA引物先占据,新生链随之延伸;引物RNA脱落后,其空缺处的模板DNA无法再度复制成双链。因此,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即丢失50~200bp[1],即出现真核细胞分裂中的“末端复制问题”。当末端缩短到达5~7kb时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染色体发生融合或丢失,与端粒DNA相邻的基因丢失,最后导致细胞衰老而死亡,故端粒又称“细胞分裂计时器”。即人正常体细胞在经过有限次的有丝分裂,分裂次数达到“Hayflick极限”,染色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后,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便不可逆地被阻断在细胞周期G1期和G2/M期之间的某个时期,这时细胞进入了老化期并随后死亡[3]。大多数正常体细胞在增殖60~70代会出现细胞衰老和死亡[4]。故有人称端粒缩短是触发细胞衰老的分子钟[5]。端粒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短,老年人要比青年人的端粒明显缩短,可见端粒的长度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6]。

2端粒假说

1973年Olovfnikov博士首次提出了端粒去失与衰老关系的理论[7]。后人对此进行不断完善,1990年Harley指出在端粒酶处十抑制状态的细胞分裂时,DNA不完全复制会引起端粒DNA的少量丢失。端粒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停止复制而衰老死亡,这就是端粒假说。此外,他们还发现端粒酶可催化端粒复制,从而延长细胞生命,所以胚胎细胞、永生化细胞和其它一些表达端粒酶活性的干细胞寿命均比无端粒酶活性的细胞长。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类组织的实体细胞中的端粒酶序一般不具有活性,而在胚胎组织、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干细胞及癌细胞等永生化细胞中端粒酶则具有稳定的活性。Kim等[8]用TRAP法对18种人体组织培养细胞做端粒酶测试,发现100个永生化细胞株中有98个有端粒酶活性,22个非永生化细胞则无一例表达。而进过诱导,可使已发生老化的人正常双倍体成纤维细胞呈现出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在这些细胞中的重建导致了端粒长度增加,细胞寿命延长[9,10]。Harley等人在研究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时,得到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损失的直接证据。他们分别取新生儿、24岁、71岁和91岁的供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使之衰老。结果发现,随着成纤维细胞的不断分裂,染色体末端限制性片段(TRF)的长度都逐渐减少,而染色体内部的重复序列并不减少。进一步实验证明,如果细胞不分裂,则TRF的长度不减少。说明染色体末端重复序列TITFAGGG(端粒)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特异地依赖DNA复制而丢失。相反,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中有端粒酶的表达,使端粒保持恒定长度的缘故。所以,端粒的长度被认为是人体细胞寿命的标志[11]。

3端粒酶与衰老

端粒的长度主要由端粒酶决定,端粒酶的活性高,端粒DN段就长。端粒酶自身携带有RNA组份作为复制时的模板,这是端粒酶区别于一般DNA聚合酶的主要特征。

查看全文

生态有机肥对玉米种植田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决饲用玉米种植田质量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有机肥还田对饲用玉米种植田有机质及酶活性和重金属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明,施用生态有机肥与农户习惯施用化肥相比,饲用玉米种植田有机质、有机碳和供碳量分别增加了14.44%、13.48%和13.49%,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了17.61%和20.69%,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58%、2.14%、1.12%和21.43%;真菌、Hg、Cr、Pb、Cu、Cd和Zn含量分别降低了9.98%、10.20%、10.98%、13.10%、12.50%、9.09%和8.33%。施用生态有机肥,提高了饲用玉米种植田有机质、细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降低了真菌和重金属含量。

关键词:生态有机肥;饲用玉米;有机质;酶活性;重金属

酒泉市肃州区种植的饲用玉米长期施用化肥,种植地有机质含量较低,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土壤养分比例失调,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了饲用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功能性肥料对土壤性质和玉米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1-13],生态有机肥还田对饲用玉米种植田有机质、有机碳、供碳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和重金属影响的研究少见文献报道。为了解决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的问题,进行了生态有机肥还田对饲用玉米种植田有机质及酶活性和重金属影响的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地概况

查看全文

西兰花保鲜技术分析

采收后西兰花常温条件下极易变色,衰老,采后在20-25℃室温下1-2天,花蕾花茎就会失绿转黄,失去其商品价值[4]。此外如西兰花品种,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等都会影响到西兰花的贮藏期。一般花球茎部的花枝松散前采收,以色泽翠绿、组织紧密、大小适中的晚熟品种耐贮性最好。采收品种、采收季节及采收时的温度都会影响西兰花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研究发现夏末采收的西兰花花球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要低于夏初采收花球的呼吸强度。品种与采收时间对花球呼吸强度的影响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生长期长短不同)和采收期(生长季的温度等条件不同)花球的质量不同,如干物质积累等差异,从而决定了贮藏特性的差异。其次采后处理与采收时间的间隔长短,采后处理等环节都会对西兰花花球贮藏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5]

西兰花采后保鲜技术

西兰花采后保鲜技术根据其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两大类。其中物理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措施处理和贮藏环境条件调控等为主要手段的贮藏保鲜方法,如冷藏,气调贮藏,紫外线处理和热激处理等方式;化学贮藏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处理,抑制和(或)延缓西兰花采后生理代谢速率,如保鲜剂处理(1-MCP,1-甲基环丙烯),乙醇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基腺嘌呤)处理,涂膜处理等方式。

1物理保鲜技术

1.1低温贮藏贮藏温度是影响西兰花品质和货架期的重要因素。郭香风等[6]研究发现,与室温下相比较,低温(4℃)冷藏能显著抑制西兰花净菜组织的褪绿、黄化和褐变,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速度,保持细胞膜完整性,从而较好地保持西兰花净菜的品质,延长货架期6d;张怡等[7]对不同温度下西兰花组织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条件下能有效延长西兰花中Vc、类黄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保持时间,贮藏第28天时品质良好。XuCJ等[8]研究还发现西兰花花球采收时间与冷藏时间间隔对花球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采收后直接在0℃或5℃冷藏有利于保持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醌还原酶活性,能较好地保持西兰花感官品质,其贮藏期分别达到了34.7d和17.4d。而在20℃存放时间超过24h,再在低温下进行贮藏时,会导致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醌还原酶活性的显著下降,降低花球的营养价值和感官质量。。此外不同温度结合MA贮藏[9]和CA贮藏[10]也证实了低温可有效地抑制西兰花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低温(2℃)结合气调贮藏能较好地保持西兰花的品质,抑制微生物生长,延缓了感官品质(黄化,变味,茎腐)的劣变。低温贮藏有利于抑制花球生理代谢水平,减少了乙烯释放量,延缓花球衰老进程,从而抑制了花球开花,此外低温还有利于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减少了采后贮藏过程中花球的黄化发生。低温条件下,较低的呼吸消耗有利于保持花球中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再加上西兰花花球低温适应性好(0-5℃),不易发生冷害,因此西兰花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温度越低(0-20℃),品质保持越好,贮藏时间越长,采收后迅速降温是保证冷藏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低温贮运是一种有效的西兰花贮藏运输方式。

1.2紫外线和光照处理研究发现适宜剂量的UV–C预处理(4.5kJm-2)有利于抑制花球呼吸强度,抑制或延缓花球中叶绿素的降解,从而能显著延缓花球的黄化和褪绿进程[11,12]。UV-C结合热空气处理贮藏效果更佳。UV-C主要是通过诱导花球抗氧化活性[12],抑制花球中叶绿素氧化酶和叶绿素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的。研究发现UV–C处理随剂量(4-14kJm-2)的增加,西兰花花球中总抗氧化活性越高;此外UV-C处理能有效减少花球中微生物的数量,延长货架期4-6d[11]。而复合处理主要是通过保持花球中的蛋白质含量[13],诱导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提高组织的中活性氧清除相关酶活性[1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复合处理主要是通过抑制脱镁叶绿素酶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叶绿色的降解[15]。UV–B处理也具有延缓西兰花贮藏中花球的黄化的效果[16-18]。UV–B处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叶绿素降解中的过氧化物酶、叶绿素酶和脱镁叶绿素酶活性而抑制其褪绿过程的。还可能是通过抑制叶绿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了叶绿素酶活性,并最终延缓了西兰花花球贮藏过程中的褪绿和黄化进程[16]。紫外线(UV)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处理方式,对于减少西兰花贮藏病害,保持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延长西兰花贮藏期的主要作用机理在于诱导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抑制叶绿素降解相关酶活性或基因表达,从而增强组织的抗氧化系统能力,提高组织抗病性,保持叶绿素和活性物质含量,减少组织表面微生物数量,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由于紫外线是一种无化学污染的物流处理方法,适宜剂量和合理的时间组合处理,能较好地诱导其相关酶如等的产生,提高西兰花组织的抗病性,减少采后腐烂,延缓叶绿素降解。[11,12,16-18]照光处理能保持鲜切西兰花感官质量,延长货架期3d以上,则主要依赖于光照对光合作用和组织抗氧化能力的诱导,从而保持叶绿素含量[19]。照光处理同时促进了花球组织的失水和呼吸速率。因此应防止照光处理促进开花衰老的进程,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