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7:44: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麻醉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麻醉护理

围术期麻醉护理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查看全文

围术期麻醉护理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查看全文

麻醉护理对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护理的效果。方法简单随机2020年1—6月于该院开展骨科全麻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麻醉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麻醉静息期及麻醉苏醒期的心率及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分别为(74.20±9.35)次/min、(114.28±11.36)mmHg、(71.60±8.68)mmHg低于对照组(86.38±15.96)次/min、(128.65±14.36)mmHg、(82.65±9.85)mmHg,更趋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7、4.299、4.610,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低体温、低血压、呼吸抑制以及不同程度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予以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护理能改善其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苏醒期各类不良事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全身麻醉;骨科;麻醉护理;手术;护理满意度;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属于手术过程中一类常见麻醉方式[1-2]。全身麻醉即通过吸入与注射麻醉药,确保患者神经系统处在暂时性的抑制状态,痛觉和意识均消失,肌肉松弛且反射反应下降,最终保障患者可以配合手术。但有研究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处在苏醒期时,其血压和心率会出现大幅度波动,且躁动发生率较高,会给其健康和手术效果带来不利影响[3-4]。因此,做好全麻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意义重大。伴随护理研究日渐深入,多类护理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开展骨科手术主要结合患者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同时有关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的护理多种多样,然而具体效果仍未完全明确。为此,对2020年1—6月于该院开展骨科全麻手术的6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全身麻醉护理对该类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简单随机该院开展骨科全麻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9:11、20:10;年龄分别为45~70岁、45~72岁,平均(58.26±5.28)岁、(58.38±5.16)岁;手术类型:股骨内固定、全髋置换术、腰间盘突出术比例分别为12∶10∶8、11∶10∶9。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研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纳入标准[5]:①经详细术前评估能开展全麻手术;②年龄45~75岁;③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病者;②造血系统存在疾病者;③存在精神类疾病者;④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开展抢救者;⑤术后转进重症监护室者;⑥存在肿瘤、先天或者后天免疫缺陷者;⑦近期开展过其他临床试验者。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护士确保手术室中温湿度合理,保证患者病室采光、通风良好,同时达到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做好手术需用到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应反复检查,做好评估,保障手术可以顺利开展;护士应给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以减轻其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加以麻醉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于麻醉和手术前,护士应给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和其主动开展交流沟通,予以鼓励和安慰,提供出更多情感支持。尽可能尊重并理解患者,结合其性格特征开展个体化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经沟通、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进而减轻其不良心理。适当列举手术成功病例,使患者以正确积极态度面对手术。②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全麻手术的原理、操作方法、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告知其入室后流程和搬运时具体细节,在讲解过程中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图片,更易于被患者理解与接受。(2)术中护理:①建立静脉通路。给患者建立起1~2条静脉通路,通常采取桡静脉或者肘正中静脉等位置开展套管针留置。结合患者病情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妥善固定,维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②插管配合。协助麻醉医师开展诱导药物静脉推注,观察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通报医师。协助开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做好无创监测。③做好病情变化观察。麻醉药物会给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产生干扰。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做好及时分析以及判断,尽早观察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妥善处理,积极参加抢救工作。结合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评估呼吸功能,做好血氧饱和度监测。做好患者血压、尿量以及尿色观察,通过心电监测仪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开展监测。(3)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患者全麻术后进入到麻醉苏醒期,需要护士协助其采用去枕平卧位,同时将四肢摆放平整,合理对其四肢和身体进行约束,以防苏醒期躁动引发坠床。②呼吸道护理。手术结束至麻醉苏醒期后,需要护士充分清除患者呼吸道中分泌物,将其呼吸道维持在畅通状态,同时按医嘱予以吸氧,确保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③生命体征观察。麻醉药物以及手术创伤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的循环系统,麻醉后仍需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尿量、引流管和伤口渗液等情况,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顺利护送患者回到病室后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做好各类记录单填写,并于术后24h内对患者开展随访。④药物护理。手术结束至麻醉苏醒期后,机体中麻醉药效果逐渐消退,同时痛觉会逐渐恢复,这时护士应遵医嘱予以镇痛药和镇静药,但需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合理控制。1.3观察指标①生命体征:观察两组麻醉静息期及麻醉苏醒期的心率及血压水平。麻醉苏醒期心率的正常范围在60~100次/min,收缩压的正常范围在90~140mmHg,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在60~90mmHg。②不良事件:统计两组低体温、低血压、呼吸抑制以及不同程度躁动的发生人数占比。躁动结合临床标准[6]能分成无躁动(术后患者不存在不安、兴奋,能自行支配肢体动作,同时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轻度躁动(术后患者受刺激时能出现兴奋以及不安行为,医务人员开展交流与安慰时以上行为和躁动能停止)、中度躁动(患者没有受到明显刺激也能出现兴奋以及不安行为,需要专门的护士才能将其躁动制止)、重度躁动(患者没有受到明显刺激也能出现较激烈兴奋和不安行为,需要多名专门护士才能将其躁动制止)。③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选择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到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选项,对总满意度进行统计。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麻醉应用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麻醉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护理人员实践参与的30例全麻配合,47例腰麻配合,28例硬膜外麻醉配合的总结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耐心仔细的护理及专业技术的操作配合,使麻醉满意率上升15%,缩短了50%的麻醉操作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全年麻醉意外发生率为0,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实践证明,护理配合在麻醉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麻醉;护理配合;重要性

随着医学发展,麻醉在现代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极大关注,麻醉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也不再是独立的,它与手术、护理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尤其是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护理在麻醉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以来实践参与护理的全麻患者30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14例),腰麻患者4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28例,年龄10个月~80岁,其中具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17例。

2手术前配合

查看全文

手术室麻醉护理论文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笔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及护理配合4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例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24~56岁,平均40岁。

2麻醉前护理

(1)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2)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3)麻醉前用药:常用鲁米那、阿托品、度冷丁、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5)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3术中护理

查看全文

麻醉患者血压变化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胆囊切除术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47岁。其中硬膜外麻醉39例,血压降低的占95.4%,血压升高的占4.6%。全身麻醉21例,血压降低的占63.2%,血压升高的占36.8%。

1.2方法:患者的手术体位均为卧位,测量部位为右上肢肱动脉,分别记录麻醉用药前、用药后及用药中各步骤实时的收缩压数值。

2护理

2.1基础护理:术前1日访视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顾虑,避免因精神过度紧张而成为影响血压值的因素。术中严密检测血压的变化,根据手术的各步骤分别给予正确的护理。

2.2麻醉状态下低血压患者的护理

查看全文

小儿麻醉观察及护理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人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_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人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9/6~839/6l_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356例,其中男236例,女120例;年龄2~10岁;体重12~32kg;手术时间30~220min。手术包括:腹部手术185例,耳鼻咽喉、口腔手术59例,骨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59例。

1.2方法

入室后监测意识、ECG、BP、SpOz,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min;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人8七氟醚诱导麻醉。意识消失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并给予芬太尼4/~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术中用2~3七氟醚吸人麻醉维持,氧流量改2L/rain;术毕停吸七氟醚,氧流量调至5L/min,排尽七氟醚,待患儿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即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经面罩吸氧;术中严密观察监测患儿BP、HR、RR、SpO的变化及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

查看全文

分级分组管理对麻醉护理管理的影响

手术室是进行有创治疗的核心部门,除对手术操作医生有极高的要求外,手术室护理作为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对于手术质量及术后患者恢复都有直接影响[1]。麻醉专科护理是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与病区护理不同,麻醉护理通常需要面对更大的患者流量,且多为危重症,病情变化较快,对综合护理能力的要求更高[2]。因此鉴于其特殊的护理要求,如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成为护理管理的核心。为响应国家卫计委对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号召,以及进一步提高麻醉护理管理水平,我院自2017年开始对麻醉专科护理进行管理改革,制定了分组分级管理措施,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麻醉科2017~2018年的麻醉护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10月的8956例麻醉护理记录为改良前评估资料,2017年11~12月为护理管理改进和护理人员培训阶段,2018年1~10月的9013例麻醉护理记录为改良后评估资料。研究期间麻醉护理专科15名护理人员均为全职工作,连续休假时间≤15d,排除进修、外出培训等人员。护理人员年龄23~38岁,平均(29.01±3.13)岁,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5名,护士5名;学历:本科及以上10名,大专5名,麻醉专科工作年限1~15年,平均(5.17±1.12)年。1.2护理管理方法。改良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相关护理质量管理人员按照院内规定对麻醉相关护理操作、设施设备维护、护理记录以及感染控制等进行不定期抽查,整理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每月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等。在进行护理管理改进时发现,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多以人员管理为主,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虽然院内对相关护理内容有相应的规定,但缺乏管理和评估标准,质量改进并不明显,因此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我院在麻醉护理专科建立了由品管组、感染控制组、护理安全组、供应组和教学评估组五个分组和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人员四个分级组成的分级分组管理体系。每个管理小组各3名成员,其中质控总组长由麻醉护理工作>6年且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护师担任,每小组1名。质控人员由麻醉护理工作>3年且无不良记录的护理人员担任,每小组2名。质控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和1名护士组成。分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①品管组:制定麻醉护理记录单书写标准和评估标准,不定期评估麻醉护理记录单的完整性,对于记录有缺漏者及时告知,探究发生原因,对于护理记录过程中普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持续观察。根据麻醉护理记录信息是否完善,是否存在2处以上错误修改、生命体征是否完整记录以及医护人员责任签字是否完整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出现上述任意一项即为不合格。质控人员每月不定时抽査15例。②感染控制组:制定麻醉感染管理制度,对人员和麻醉相关物品药品的消毒合格率进行评估,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组织人员培训。由质控组员每月不定期对护理人员手卫生和麻醉相关物品消毒情况进行评估,以院内规定菌落数标准为合格依据。③护理安全组:建立麻醉护理质量信息表,对麻醉护理过程中患者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生原因,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拟定应对方案,并进行持续观察。记录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④供应组:将麻醉护理相关设备仪器和急救药品的维护准备工作分配到个人,个人与医院设备科、厂家建立三级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测。质控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设备仪器的维护情况及急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有效情况进行检查,每月抽查15次。⑤教学组:针对其他各组提供的评估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进行整理,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再教育,两次不合格者酌情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根据每月的评估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满分均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分级管理方法:质控人员负责各组质量监管和评估,由质控组长负责监督质控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组织护理人员对质控评估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和措施整改,并将每月质控总结上交护士长,护士长对各质控小组的监管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并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依据。科主任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指导,针对改进措施有限、效果不佳的问题与医务处、感染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麻醉护理质量。1.3观察指标。对麻醉护理质量改良前后手术患者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研究期间麻醉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改良前后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改良后低体温、寒颤、恶心、呕吐及压疮等麻醉护理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改良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2.2改良前后麻醉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比较。改良后麻醉记录、麻醉物品消毒、知识技能考核、设施设备维护以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检查合格率均较改良前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麻醉科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麻醉科的护理属于专科护理,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并取得全国统一的执业资格考试,在实际工作中,所有护理人员都需要依据自身的职责来开展相关的工作,通过全身心投入到患者在麻醉期的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安全,利于医生更好的开展治疗。

1.2方法

1.2.1麻醉岗位的设置

当前情况下,我国麻醉护理还没有明确的制度,因此暂处于早期阶段。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开始看到了麻醉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护理人员也提高了麻醉护理工作的认识,但医院对于麻醉护理的定位、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还缺乏有效、统一、完善的规定,依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对麻醉护理人员的岗位实施合理的安排,如:麻醉后治疗室的监测人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疼痛门诊、手术随访人员、药品管理人员、仪器耗材管理人员、临床麻醉及自体血回收技术人员等,这些岗位不仅需要比较稳定的麻醉护理人员,还需要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实施轮岗制度,即除了麻醉护理人员之外,其他工作人员要定期轮岗,同时还要具体规定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将具体责任规定并落实在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开展责任问责制,从而更好的激发的激发各个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便于有效的降低麻醉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查看全文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5-78岁,年龄平均(38.99±2.30)岁;按照手术疾病分析,妇科35例,40例普外科,其他21例。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实施麻醉后恢复室的麻醉护理一体化之前的对照阶段,研究对象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26-79岁,年龄平均(40.20±2.19)岁;按照手术疾病类型分析,妇科38例,普外科44例,其他14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一体化进行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成立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小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