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7:05: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马踏飞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踏飞燕教学分析论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学教程
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
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
马踏飞燕教学管理论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教学教程
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
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
区长在旅游日宣传推介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今天是世界旅游日,为庆祝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喜迎中秋佳节,响应中国生态旅游年“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号召,展示六十年来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就”,进一步落实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的经济政策,刺激广大民众的旅游消费,拓展客源市场,鼓励人游,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旅游局联合主办、区第三医院承办的“庆祖国六十华诞·游生态家园·颂三院辉煌”宣传推介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值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莅临活动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多年来关心、支持旅游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工作在旅游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品牌效应,先后投入巨资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旅游产品包装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旅游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使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势头。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充实景区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相继打造了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雷台、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公园、西郊公园等品牌旅游景区和马踏飞燕复仿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七届“天马”节会的成功举办,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旅游整体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同志们,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急的今天,在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持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抢抓全国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超前创新的思维,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致力培育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攻难克艰,奋力开拓,努力保持全市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为我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祝身体大家健康!“双节快乐!
课文文化教学管理论文
大纲(试用修订版)对语文学科重新定性,开篇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课固有的传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恢复。因此,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底蕴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组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什么是文化?张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下的定义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这说明,反映人类个体与群体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成果更是文化。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映在课文中的有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颐和园、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等;有精神文化遗产,如风格各异的古诗,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课文;有已积淀为民族心理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2.当代先进文化。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是百余年来通过激活传统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开放意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多元文化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品的选用、反映中外交往的课文与反映外国的人和事的课文中体会到开放意识。二是科学意识。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智、重人伦轻自然、重直觉轻分析,以致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学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课文中的,有反映高科技发展成果的,如《电脑管家》;有体现富有挑战权威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有反映科学探究方法的,如《蝙蝠和雷达》等。三是生命意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怎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力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从《为人民服务》、《大森林的主人》、《挑山工》等课文可以体会到强悍的生命力的存在。四是环保意识。天人合一,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越来越被世界上有识人士所接受,融入全球性的环保意识。反映在课本中的,有《只有一个地球》、《我和企鹅》等课文。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底蕴呢?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因此,必须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熏陶中领会课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1.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文化意识。课文中的文化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汉语的意合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学习拼音文字那样条分缕析,而是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语言,领会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底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引导其或在朗读中感悟,或在想象中感悟,或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段品味,或在读读画画、读读演演中感悟。如反映我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长城》、《马踏飞燕》等课文,要在感悟中形成长城雄伟之意象,马踏飞燕巧夺天工之意象,感性认识什么是创造。又如《赤壁之战》、《晏子使楚》等课文,要通过对处理事情方式方法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人生智慧。《我的新朋友──电脑》、《电脑管家》等课文,要通过对高科技产品的了解,感性认识什么是科技。《倔强的小红军》、《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课文,则是通过对人物特点的感悟,感性认识什么是崇高的人格。总之,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对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感性认识就会像滚雪球似的。随着感性认识的丰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就能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2.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知识。语言中有文化底蕴,精彩的语言中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此,对课文中的精采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摘抄,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积累文化。孔子曾经说过,读诗,可以多识花草鸟虫之名(大意)。说的也是文化积累。如《卢沟桥的狮子》第二段描写了石雕狮子形态各异的造型,通过背诵,不但积累了有关描写狮子的佳词佳句,还积累了狮子文化(龙文化、狮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的民俗文化)。又如《落花生》一文的背诵,既积累了借物喻理的语言表达,又积累了人生格言。3.在情感熏陶中培养文化美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对课文的感知感悟中能使文化美感得到培养。如读《我的新朋友──电脑》,体会到科技美;读《挑山工》,体会到人格美;读《养花》,体会到生活美;……培养文化美感,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可以激发文化创新意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模拟训练_精典训练题20道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读后完成22~25题。(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
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
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研究型学习管理论文
当前,研究型学习已为广大教师所青睐,国务院也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持续发展,的确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则会大为逊色,甚至流于形式。究其因,大多数是教师在组织学生研究时,思想仍是封闭的,研究的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学生无自主选择的权利。研究中处处“启发”学生,甚至沦入问答式教学,严重挟制了学生的思维。研究表达机械单一、无创见、无个性。因此,开展研究型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由学生自主地进行选择,合作地进行研究,个性鲜明地进行表达。一、开放研究内容—注重延伸,尊重差异。确立研究内容应体现开放性,要以文为本,但又要高于文,注重延伸;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反对整齐划一,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研究内容。1、注重延伸。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引导学生选择研究内容时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应适当地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获取丰富的知识。如教学《草原》时,学生在预习、学习、作业中,都自主地选择了研究内容。预习时有:(1)、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及写作风格。(2)、草原有哪些特点?我国有哪些有名的草原?学习时有:(1)、作者写草原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草原有哪些民族风情?(4)、如何动静结合地描写事物?如何使用比喻句?作业时有:(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惯?(2)、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分裂。研究的内容有效地延伸至各科,把语文和自然、社会等融为一体。既有文学的感悟,又有思想的熏陶;既掌握了有关草原的知识,又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学生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审美情趣,增强了爱国热情。2、尊重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兴趣、思维、能力等各不相同。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发展。教学《林海》时,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内容。(1)、大兴安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2)、作者写林海的目的是什么?(3)、作者为何三次写到亲切与舒服?各次的感受同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指的是什么?结合我们生活的环境谈体会。第(1)、(2)个内容较浅显,第(3)个内容较难。但都可以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研究。第(4)个内容难度更大,需要学生根据课文联系生活经历进行研究。只要学生能解决,不管他们选择的是哪个层次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决不能“齐步走”,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能力参与研究。当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挑战自己,不断向高目标迈进。二、开放研究过程——突破时空,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索。教师不要以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判断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上不要把什么都讲得明白无疑,不要老是一锤定音,要留有空白,存有疑点,激发学生研究。研究时,要突破时空的制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进行深入研究。1、突破时空。研究的时间不能仅限于课堂,应该向课外拓展。课前可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预习性研究。课后可针对内容挖掘深度、广度,进行拓展性研究。如教学《凡卡》时,学生课前搜集了契诃夫及1886年俄国的有关资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后研究了凡卡的梦、凡卡的最终命运及契诃夫的其他名著。研究的空间也超越课堂的范畴,可在家中、图书室等,根据需要灵活自如地、随时随地地进行研究。研究时资料的收集途径更要突破课文的狭小范围应拓展到其他学科、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网上等。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处处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自主合作。合作学习通于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它是研究型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开展研究型学习应力改过去仅限于师生交互的单一教学形式,应建立合作学习组,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相互激励、相互启发,赋予研究型学习难以抗拒的魅力。如教学《马踏飞燕》时,针对学生提出的“相对于现代,古代的知识已经落后了。而作者说看到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是否恰当?”我先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作了充分的准备后,参加小组学习,交流时,每一位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有序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下,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学生认为作者的说法是恰当的。(1)优美的形态设计赋予马矫健的外在美。(2)重心平稳的科学设计使马具有独特魅力的内在美。(3)踏燕奔驰的匠心独运更表现了马飞奔如电的神韵美。这些充分表现了设计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即使现代也是难以比拟的!学生在合作中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主题。在进行自主合作时,小组的组建要优势互补、灵活多样。既要建立固定组,又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讨论时机宁缺勿滥,在有必要时进行。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让学生感到骏马在草原奔驰得那么惬意。三、开放研究表达——形式多样,突现个性。研究型学习应允许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提倡学生个性化表达,可采用感情朗读、严密说话、绘画创作、激昂文字、即兴表演等多种形式。个性化的朗读呈现出对信息的理解感悟。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学习的结果,把语言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个性化的创作画体现了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个性化的写把书中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个性化的表演既训练了语感,又体验了情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如教学《草原》时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后,各组纷纷表达了学习的收获。有的小组用充沛的感情朗读出了草原迷人的景色;有的小组生动地阐述了草原及草原人民的风情;有的小组用多彩的画笔展现了草原难以形容的美;还有的小组用精练优美的文字写了奇丽的小诗。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草原情真意切的爱和无穷无尽的赞美。如《鸟的天堂》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鸟,向游人介绍了自己快乐的生活。用第一人称表现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又如《将相和》,学生则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展现了秦王、蔺相如、廉颇等人的鲜明个性。准确地把握了他们的本质。让我们解放思想,大胆的改革,把研究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选择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开放研究的时空,充分地、合理地发挥合作式学习的优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研究赖以顺利进行。坚持多样的表达形式,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研究型学习的优势,使语文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网络直播对博物馆营销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多家直播平台支持下,博物馆纷纷加入直播行列。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直播营销的具体情况,发现博物馆借助网络直播形式进行营销,发挥了扩大宣传推广、售卖门票和衍生品、扩大消费群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等积极作用。因此,为保障博物馆直播营销作用的顺利发挥,需要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关键词:网络直播;博物馆;营销
疫情之下,文化产业行业企业的营销纷纷转向线上,博物馆也加入直播营销行列。博物馆进行直播的消息被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网络直播对博物馆营销有积极作用。
1博物馆直播营销的现状
1.1多平台发力助推博物馆直播
近年来,直播产业发展迅猛,直播平台的发展为博物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多个平台为博物馆直播开辟通道。通过直播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带领观众游览、欣赏、购买博物馆相关产品和服务,并把博物馆的对外形象运营出去。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凉州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
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节点,一直是中原与西北地区沟通与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这里积淀了丰厚的西域文明、丝路文化和凉州文化。凉州传统文化集中了佛教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西凉乐舞、简牍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体现了延续性较强的文化历史变迁过程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凉州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孕育了“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新时代武威城市精神。
二、将凉州传统文化渗透到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原因
1.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当代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却略显缺失。如何有效传承特色鲜明而丰富的凉州文化,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外,对区域内的高中生进行凉州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置上,将凉州“旅游文化专题”、“民俗文化专题”、“凉州诗词专题”等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是对凉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高中新课标中“大语文”理念的充分体现。2.凉州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凉州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凉州贤孝、汉简鸠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处世为贤,居家尽孝;参观文庙、雷台、白塔寺、海藏寺等名胜古迹,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瞻仰古今历史文化名人,学习先进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凉州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经济、政治、宗教、民族等因素有关,涉及民族学、民俗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分支,这种人文性内涵极大地丰富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凉州历史古迹和出土文物较多,马踏飞燕、汉代竹简、西夏碑、文庙匾额等,蕴含着大量的传统艺术、语言文字知识,巧妙利用则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增强文化素养。
三、凉州传统文化在当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思想上重视凉州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凉州文化中的丝路文化、《凉州词》文化和西凉歌舞伎文化是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的重要载体。利用白塔寺会盟、鸠摩罗什传法、弘化公主和亲等素材,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玄奘西行、霍去病的传说、西路红军的故事能培养坚忍顽强意志力;书城不夜、马家窑文化遗址等可以强化学生的智育教育;天梯山石窟、海藏禅林、凉州贤孝、攻鼓子等可以强化学生的美育教育。2.课堂上强化地域文化的细节渗透。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合凉州传统文化,以凉州传统文化为导入新课的突破口,在背景资料补充、举例讲解、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有意渗透凉州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将《大漠祭》《西凉马超》等反映凉州传统文化的文章或书籍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凉州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作文训练课中,可以紧扣时令节日,探究凉州的传统节日风俗来历和文化内涵。3.构建凉州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为有效挖掘和传承凉州传统文化,武威市成立了凉州文化研究院,凉州当地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会同凉州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开发高中阶段凉州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教材和读本,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悟体验凉州传统文化的灿烂悠久和博大精深。4.在实践中拓展凉州传统文化育人阵地。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学习调研,了解凉州文化历史变迁,体味民俗风情,参观名胜古迹,寻访名人足迹,重走红色之旅,参加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相关凉州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开展有意义的专题辩论。这样,既能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在很大层面上做到了凉州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继承和发扬。
义务教材教育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供实施义务教育的五年制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使用。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十册教材既按照整套教材的总体设计继续安排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又注意对前几年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力求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本册安排的新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1.本册有22篇课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5篇,阅读课文5篇。有17篇是现行教材中的保留篇目,新选的5篇课文是《马踏飞燕》、《菩萨蛮·大柏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梅花魂》和《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些新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体裁也多样。《马踏飞燕》介绍了东汉时期的一匹铜制骏马,配有这一珍贵出土文物的照片;《梅花魂》通过梅花的秉性,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的心情;《菩萨蛮·大柏地》是主席写的一首古体诗词,“菩萨蛮”是词牌的名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七言律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赞颂延安精神的新诗。
2.本册课文编排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兼顾内容上的联系,分成6组,每组有3—4篇课文和1个“基础训练”。新安排的读写训练项目有4个:“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分辨事物和联想”、“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侧重于读的训练,“展开合理的想象”、“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侧重于写的训练,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互相对应、穿插安排。这些训练项目都是在前几年读写训练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
上述4个重点训练项目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组。这几组的课文都按照训练项目的要求编排,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注意落实训练项目的训练,每组课文后面有一篇“读写例话”,对该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作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然后再通过“基础训练”中的阅读和作文练习对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复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能力。
3.本册教材继续重视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预习要求比前几册略有提高,重点要求是通过预习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练习圈圈画画、作简单的批注。全册要求圈画、批注的有16篇,其中要求画出重点内容的7篇、要求简单写写预习后的初步感受的2篇。这样的安排,旨在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谈论当代画家画马艺术
一、画马源流
马与人类的关系自古就极为密切,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后,就成了古代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被人们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题材加以描绘。据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岩画看,符号性质的马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有了描绘,中国的画马艺术发展到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时代的审美风气。从秦汉时期马的雕塑、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看,这时期马的动态已被塑造的比较准确,造型写实中有对神态的适度夸张,写意性较强,多表现奔马的飞扬跋扈、气势雄伟、充满朝气,包含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使观者震慑。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老幼皆知的以马为表现题材的艺术作品,如秦始皇陵墓中的战马,汉代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以及无数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的骏马。魏晋南北朝马的造型方式基本延续秦汉,这从传为顾恺之《洛神赋》摹本中马的造型可以看出,只是马的神态比起秦汉的奔放与粗狂来显得有些含蓄和内敛。唐代在艺术和文学上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绘画在延续前人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绘画的笔法已较为全面,特别是在造型方面积累了更多的写实经验,画家“应物象形”的水准有了更大的提高,加上唐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崇文耀武的时代特征,绘画的审美形成一种气宇轩昂的华美与规矩精细时雄浑。反映在画马艺术上,因为其在交通和国防力量中的特殊作用,更加受到统治者的喜爱和广大画家群体的描绘并形成一种表现模式。虽铁线勾勒的方法没变,但画家对马的形体特征、奔驰的动态,有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升了表现的技巧。还有马的形体也不似秦汉艺术样式中的奔马那样写意,而是逼真神骏,画马已能形神兼备,在附上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与重规矩守法度的人生信言,画马艺术总体呈现华贵精美,雄健写实的画风。如杜甫《丹青引》诗赞曹霸画马是“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韩斡为曹霸的入室弟子,传他的《照夜白图》《牧马图》和《神骏图》等马的造型显得骠悍勇武、健壮肥硕。杜甫也有《画马赞》诗赞:“韩斡画马,毫端有神逸态萧疏,高骧纵态,四蹄雪雹,一日天地。”此外宋代袁义《论形神》也评价韩斡画马“形胜神”,可足见韩斡画马之功力。此外陈宏、韦偃、张萱等也长于画马,特别是韦偃,从宋代李公麟临摹他的马画作品我们知道,他能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气势宏伟的上千匹姿态各异的马。这些都说明唐人绘画的写实能力已很高处。总的说来,秦汉和唐虽然画马各有偏重,但也有其共同特征,就是浑穆雄强,精气内敛,富有时代气息。宋代唯李公麟兼工画马,他在绘画方面是一位全才,人物、山水、花鸟兼善,尤工人物和鞍马,被时人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他完善了唐代吴道子确立起来的白描画,运笔行云流水、有笔有墨,造型准确洗练、形神兼备。他画的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止以肥红瘦黑分之。”[1]这说明李公麟的写实能力极高。他画马,运用高度简洁的细笔勾描,却把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和空间表现得真实自然。《画继》卷三东坡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对他的画马艺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传世作品《五马图》,极其细致而又生动地画了毛色形状各不相同的五匹马,体格健壮,姿态各一,既温顺又矫健。但他的文人属性,确定了他的绘画审美不与“世俗画工,混为一律”,仅仅是“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己。”式的追求与士大夫生活密切联系的优雅细腻的趣味,使得塑造的形体显得有些恭谨,那马也没有了骏马骁腾奔放的精神。后有人劝他“‘不可画马,他日恐坠其趣,’于是幡然以悟,绝笔不为,独专意于诸佛矣。”[2]优雅细腻的文人追求造就了宋以后文人画的辉煌,但同时失去雄强壮阔的阳刚壮美也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元人赵孟頫,绘画技巧全面,虽然高举复古晋唐的大旗,但他的马画基本上延续李公麟的文人意趣,也是工谨精巧,没有雄浑古朴沉郁静穆的汉唐雄风。龚开所画瘦马,骨显锋棱,但神气凋丧。清代朗士宁画马的影响深远,迄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画家的追随,如近代画马名家马晋,细究其原因是西画与传统绘画做到了有机的融合,站在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心理的立场上审视,笔者认为他没有切入传统中国画审美的核心。如他的《百马图》《马图》等一系列以马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因为西画观念强烈,过分强调空间与体积,过分强调光影,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特有的以虚带实优雅含蓄的审美意趣及笔墨韵味,从而产生不中不洋的“混血”胎记,最主要的更在于他的马画有马之形而无马之“骨力追风”“飞龙状质”的神气,过多如影取形的直白描绘也湮没了马雄奇奔放的内在精神气质而只能供人怡情玩赏。近代徐悲鸿泼墨写奔马,注重结构体面,融会中西,成为写意画马第一人,其实从马俊伟豪迈的精神品质和富有阳刚之气的外形看,似乎不太适于用工谨细琐的画法去表现。虽说唐代工笔写实,但也抓住了马的精神意态,简练地描绘使得骏马气宇轩昂,宋元以来,文人悠闲雅致精神的介入,纵使写意也难得马劲健豪放的精神品质,也许这个原因使然,宋元以来画马者甚少,有名的画马大师,又都沿用工笔画法,使得在汉唐就有极高艺术成就的画马艺术在宋元以来没有长足的进展,反而丧失了曾经的辉煌。近现代的徐悲鸿,创造了写意画马的新风气,其功绩是不朽的。
二、李际科的画马艺术
从上文我们得知,画马艺术历经唐朝的曹霸、韩斡,陈宏和韦堰等画马名家的确立,再经宋朝李公麟,元朝赵孟頫等继承性的发展,又有清代宫廷西洋画家郎世林对马写生似的中西合璧的探索,近现代徐悲鸿“尽微致广”描绘的“奔马”,气势如虹奏响一个时代的浩歌,画马的艺术语言已是十分完善。每一个大师都如一座高峰,任何一个画马者都会有一种难以逾越之感,可崇尚壮伟之举、浩然之气的李际科先生面对这些大师名家的画马艺术,在继承这些大师的遗风流韵后又勇于攀登,在画马艺术中闯出了一条新路。李际科先生深入地研究了这些前辈大师的画马艺术并选择性地继承了这些大师的成就,加上自己对马的研究与理解、综合的学识修养和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怀,形成他强健写实,寄寓深刻的绘画风格。李际科先生工笔画马的艺术有较多郎世宁写实的画风,如《九骏图》中的马也运用光影,但却大大减弱了光影的表现,仅使光影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但并没有掩没中国画的以线造型的特点,即使不同色彩间相互产生的分割线,亦十分鲜明。马的形体用了几种类似色,以色彩明度递增与递减的方式渐次推移排列,层次柔和,这种设色方法和古代的大相径庭,十分具有现代感。另外,马的造型方式也与唐、宋、元以来的有很大区别,以《骊驹》为例,乍眼一看,还以为是唐代韩斡《照夜白》的翻版,但仔细品味,我们发现两幅马画从造型、笔墨、设色乃至精神都有很大的区别。《照夜白》中马的造型丰厚圆肥、四肢细短、结构显得比较简略。《骊驹》中马的造型却清瘦匀婷,四肢修长,结构交代比较充分。李际科先生画马,不是仅凭眼睛观察,为了画准马的形体,他多次解剖过马,虽然没有庖丁对牛那般的神会,但对马的骨骼肌肉和结构的关系却是十分熟悉的,所以他画的马结构准确,形体坚实,并且能通过准确变化的线条表现出马的骨骼肌肉不同的质感,我们观其马,能强烈感觉到马那壮实坚韧的骨骼,强健有力的肌肉;在用笔方面,《照夜白》基本上是用力均匀的铁线描,《骊驹》用笔却变化丰富,除铁线描外还有马鬃、马尾的兰叶描,骨骼转接处有少部分线条较粗壮的钉头鼠尾描,马蹄、马身上的披巾则是折笔;施色上,《照夜白》略用水墨渲染马首和马的颈部、胸部和四肢,尚属白描作品。《骊驹》施色浓重,色彩华美艳丽,而且这幅作品,李际科先生画过多幅,虽幅幅设色不同,但每幅设色都浓艳厚重;在作品最主要的精神意态方面,差别更大。《照夜白》画的是皇帝的御马,虽然有些桀骜但很驯服,主要体现马的奔放神勇,《骊驹》是由于李先生对马情有独钟,有苏轼“前身作马通马语”的神会和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情意,又融汇进自己的审美意趣和崇高的人格理想,虽是画马,实际表现的却是做人的君子情怀般男人气概的人格写照。这些差异,也是他与宋元马画艺术的差异,这也正是李际科先生高明的地方。古人云:“不善师者师其迹,善师者师其意。迹象易变,而神意难忘。”他正是这样一个善师其意的学者,充分理解了艺术创作规律的真谛并和自己人格理想中对艺术品质的追求融会贯通,没有把绘画当作士大夫玩赏收藏、怡情养性的工具,而是以一个学者的方式把绘画作为诗文一般抒怀言志的载体,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绘画中,试图使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他的作品给人气势犹如史诗一般充满恢宏壮观的阳刚之美。这感染力除了画面本身具有的艺术感外,还有画外所蕴含的无穷韵味,就是他思想中雄心壮志的抒发和民族感情的寄托。当然,他也不总是一味豪情不止,就如豪情万丈的浪漫诗人李白亦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缠绵之情,李际科先生也有一些情感细腻的柔情之作,有着另样感人的力量。他的意笔画马的作品同样吸取了汉唐恢宏雄阔、气势宏伟的精神,更注重于马热烈刚强的性格、坚韧不屈的品质、勇往直前的动力、百折不饶的气魄。他意笔画马的造型方式,和徐悲鸿的有着很大的区别,徐悲鸿由于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西方艺术,在素描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并致力于用西画的方式改良中国画,所以他笔下的马自觉不自觉地加进西方艺术造型观念,更注重于体面关系的表达而有几分水墨素描的味道。而李际科的意笔画马则更多地吸取了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平面的造型方式,意在马的精神气质的表达和水墨痛快淋漓的宣泄,他的意笔马画更在于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如1940年所作的《花骢》,画面不足A4纸大,金字塔形的构图给人恢宏大气的感觉。回首凝望的骏马矗立在画幅中央,却一点也不呆板。因为向左的马首大笔浓墨,肩部、腰部、腹部以及臀部的重墨点与向右摆动的马尾梢部的浓墨长线,形成动感极强的S形。马的造型写实,比例与结构都接近于现实中的马,身体健壮,四肢修长,不似汉唐中马身的丰肥与四肢的短小,马的精神意态也不像宋元的内敛,笔墨也不似徐悲鸿坚实。李际科先生的马有其独到的造型与笔墨,只在马首和四肢骨骼转接的结构部位作深入微具的刻画和强调,其它部位则是寥寥几笔潇洒飘逸的淡墨线条,总之他的马画给人以“线条飘逸流畅,墨色鲜活,重结构而不失用笔奔放,虽潦潦几笔,然已神究气足,古意绵长”[3]之感。
总的来说,李际科画马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造型准确严谨,二是用线富于变化,三是适当合理的艺术变形,四是古意盎然而不失现代气息,五是意趣充满蓬勃向上的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