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状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6:2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贸易状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产品贸易状况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农产品贸易状况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小议可可贸易的状况
本文作者:赵溪竹朱自慧王华赖剑雄工作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2001年世界可可出现减产现象,2002~2006年,产量稳定并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6.64%,2006年产量最高,为427.16万t,2007年产量下降了6.3%,至2010年整体呈波动性变化(见表2)。2010年为423.08万t,比1999年增加了42.26%。从产量上看,2010年科特迪瓦是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其次为印度尼西亚、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巴西、厄瓜多尔、多哥。1999~2010年,科特迪瓦保持最大的可可豆生产国地位,2002~2008年产量相对较稳定,2010年产量为124.23万t,比1999年增加了6.82%,占总产量的29.36%。近12年来,印度尼西亚可可产量稳步增长,2006年超过加纳成为第二生产国,2010年达到81.01万t,比1999年增加了120.45%。2010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始实施可可出口税措施后,已推动国内可可加工业的发展,对于原料来源可可产量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8]。2002~2004年喀麦隆可可产量变化较大,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148.44%,达到2003年尼日利亚产量水平,2004年又下降了56.69%,2004年后发展较稳定。1999~2010年,多哥可可产量增幅惊人,2010年达到10.15万t,比1999年增加了1350%,占总产量的2.4%。1.3单产1999~2010年,世界可可单产起伏较大。2006年最高,为0.50t/hm2(见表3)。2010年单产为0.47t/hm2,比1999年增加了4.45%。单产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危地马拉,2003~2007年单产近乎成倍增加,2007年达到2.55t/hm2,是1999年本国单产水平的4.88倍,2010年又提高到2.72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73倍,是1999年本国单产水平的5.19倍。1999~2010年,泰国可可单产水平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1年)为单产提高期,1999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5%,2001年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5倍;第二阶段(2002~2004年)为单产继续提高期,2004年达到本国历史最高单产水平,为2.49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倍;第三阶段(2005~2010年)为波动期,但仍呈增加趋势,2010年达到2.45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17倍,居世界第二,是1999年本国单产水平的6.32倍。近12年间,萨尔瓦多的可可单产呈波动变化,2009年为本国单产最低水平0.74t/hm2,是1999年的56.46%,2010年单产大幅提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2倍,居世界第三,但仍低于1999年本国单产水平。1999~2010年,马来西亚单产水平起伏较大。1999~2001年不断提高,2002和2003年有所下降,2004~2008年是另一个上升期,至2008年达到本国近12年来最高单产水平,为1.36t/hm2,是2008年世界平均水平的2.88倍,2009年大幅降低至1999年水平,2010年继续下降,收获面积不断减少,单产水平不稳定等制约了马来西亚可可产业的发展。印度尼西亚和多哥是产量和单产水平均较高的国家。1999~2005年,可可单产水平起伏较大,1999年为近12年来印度尼西亚单产水平最高值,为1.02t/hm2,2005年降至本国最低单产水平,为0.52t/hm2,仅为1999年的51%,2006年大幅提高,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9倍,至2010年单产水平较平稳。1999~2003年,多哥单产水平略有起伏,2004~2010年,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达到0.76t/hm2,是1999年本国单产水平的2.3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2世界可可生产贸易1999~2009年,世界可可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对于我国可可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洲科特迪瓦是世界最大的可可出口国,可可豆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由于该国政局动荡,严重影响全球可可贸易,可可供应量下降,令收购价格急升,这对我国可可加工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可可原料价格提升,使国内中小加工企业面对较大压力,许多企业因亏损而倒闭;另一方面,收购价格升高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户的生活条件,对于我国可可种植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可可豆出口1999~2009年,世界可可产品出口量整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全世界有75个国家出口可可产品,主要出口国多分布在非洲、美洲和亚洲。2009年,可可豆、可可脂、可可液块、可可壳和可可粉等贸易产品总出口量达494.89万t,总出口额达139亿美元,其中可可豆是主要贸易产品,占总出口量的63.05%(见表4)。2009年可可豆总出口量为312.02万t,总出口额达81.06亿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27.59%和175.77%(见表5)。出口国主要为科特迪瓦、加纳、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喀麦隆、荷兰、厄瓜多尔、多哥等。1999~2009年,科特迪瓦始终保持世界最大的可可豆出口国地位,也是主产国中唯一呈下降趋势的出口国,2009年出口量为91.77万t,比1999年下降了21.3%,占世界出口量的29.41%,出口额为25.96亿美元,增长了102.04%,占世界出口额的32.03%。近11年间可可豆出口贸易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是多哥,2009年出口量为11.95万t,出口额为2.82亿美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了1461.68%和3503.64%,分别占世界出口量的3.52%和3.83%。2.2可可豆进口1999~2009年,世界可可豆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全世界有92个国家进口可可豆,主要进口国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2009年,总进口量达309.55万t,总进口额为87.19亿美元(见表6)。主要进口国为荷兰、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英国等。1999~2009年,荷兰保持最大进口国地位,2009年进口量为73.18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23.64%,比1999年增加了35.7%,进口额为20.76亿美元。1999~2009年,马来西亚进口量增幅最大,2009年为29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9.37%,比1999年增加了391.04%,进口额为7.68亿美元。
中国可可种植历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由华侨将可可少量引入兴隆华侨农场试种,1956年保亭育种站和海南植物园也陆续引种试种,1960年兴隆试验站(现更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引种试种并开始系统观察,1960~1962年海南外贸基地局从国外大量引入可可植于乐东、三亚等地。80年展椰子间作可可模式,种植面积达到120hm2,单产达到1.5t/hm2[1]。后来由于收购政策不落实,就地加工问题没有解决等原因,以致可可园逐渐放弃管理而死亡。可可是我国目前唯一尚未投入规模化生产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9],现在成片种植可可的只剩下香料饮料研究所和陵水地区,海南仅种植可可30hm2左右。香料饮料研究所始终没有放弃可可的种植及改良育种工作,持续不断的投入使得可可在兴隆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和开花,其产量和品质也不逊于一些可可生产国。随着热带作物生产结构调整,目前,海南农垦局、香料饮料研究所和国内可可加工企业正在海南东南部和南部地区扩大可可种植面积。
1999~2009年,我国可可豆、可可脂、可可液块、可可壳和可可粉等贸易产品总进口量呈增加趋势,年均增加10.27%(见表7)。2008年,总进口量为近11年来2.2可可豆进口1999~2009年,世界可可豆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全世界有92个国家进口可可豆,主要进口国多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2009年,总进口量达309.55万t,总进口额为87.19亿美元(见表6)。主要进口国为荷兰、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英国等。1999~2009年,荷兰保持最大进口国地位,2009年进口量为73.18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23.64%,比1999年增加了35.7%,进口额为20.76亿美元。1999~2009年,马来西亚进口量增幅最大,2009年为29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9.37%,比1999年增加了391.04%,进口额为7.68亿美元。最高值,达10.13万t,占世界进口量的1.94%,是1999年的3.04倍,总进口额达2.39亿美元。我国可可出口产品主要是可可脂和可可粉,可可液块出口量极少(见表8)。由可可产品进、出口量可见,可可豆从国外进口,经加工后大部分可可脂出口国外,大部分可可粉用于国内生产和销售。可可脂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2006~2010年,我国巧克力总产量比2001~2005年增长了20%,巧克力人均消费量达到150g,但与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相差甚远,预计将以每年10%~15%的增长率发展,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根据可可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50多年对可可引种试种研究,经过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海南省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保亭、五指山、乐东、三亚等市县是适宜种植可可的区域,面积约占海南岛陆地总面积的1/3。近年来,海南省积极建设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10],可可产业有望成为海南省新的特色旅游经济产业,使海南省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可可岛”。由于完善了后续收购和加工等产业链,可可种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可可与椰子、橡胶、槟榔等热带地区主要经济作物间作的模式将成为广泛推广的立体高效农业措施,既可为国内可可制品加工企业提供可可原料,降低对可可原料的进口依赖度,节约外汇,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论文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国内农产品内贸易状况分析
1、G-L指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我国24章农产品的每章贸易指数均大于0小于1,说明2001~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均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其中,02、03、04、06、08、11、14、22、23、24章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品有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或者质量方面的优势,07、09、15、16、20章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历年均小于0.5,说明我国在这些产品上是以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的,具有比较优势。这五章产品基本上属于适合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产品劳动要素含量较高,资本和技术要素含量较低,从而形成比较优势。计算结果表明,从第一类农产品的GL指数来说,2006年达到最高峰0.75,2011年达到最底峰0.58,仍然是大于0.5,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产业内贸易表现出稳定性,且占据优势,说明第一类农产品以HS章为基础产品计算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第二类农产品历年GL指数均小于0.5,处于较低水平,体现出了一部分产业内贸易现象,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第三类农产品的GL指数在2001年达到0.26,为最高值,其他年份的数值几乎等于0,说明该类农产品基本属于产业间贸易;第四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在2006年以前保持着稳定,2006年以后有所上升,表明我国在第四类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的多样性或质量、档次方面优势在不断上升。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在0.5左右浮动,且历年均小于0.5,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还未占到优势,也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从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波动性下降,从2001年的0.48到2011年的0.39,说明我国农产品正在丧失产品多样性及质量方面的优势,而传统资源禀赋优势在扩大。2、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以HS章(二位编码)的产品为基础产品组合计算出HS各类农产品的B指数。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每章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B指数,每类农产品中各章B指数加权平均得到每类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每类农产品的进出口总值占整个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用每类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来衡量我国整体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计算结果如表1。
表1我国农产品B指数分别为0.26和0.39,这两个年度的贸易增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增量,其他年度的B指数在0.5左右,产业内贸易增量占了主要部分。该类农产品的B指数波动幅度比以HS类为基础产品计算的波动幅度要小很多。从第二类的结果来看,只有2005~2006年度的B指数为0.63,达到了0.5以上,其他年度的B指数均小于0.5,说明该类农产品在计算期内的贸易增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所带来的。从第三类的结果来看,该类农产品的B指数均小于0.5,且有部分年份的B指数等于或几乎等于0,表明第三类农产品的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从第四类的结果来看,该类农产品仅在2007~2008年度的B指数大于0.5,其他年份B指数在0.3附近波动,表明该类农产品的贸易增量仍然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我国农产品的整体B指数都比较小,最高为2005~2006年度的0.44,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然而我国农产品B指数从2001~2002年度的0.20,增长到2010~2011年度的0.32,说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首先计算出HS各章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各章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乘以各章在同一HS类中某章农产品进出口增量占闽台农产品进出口某类总增量的比重,后求和,得出某类农产品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HBk),然后按HS类计算出各类的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Ak),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VBk)为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之差。边际产业间贸易水平为1与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Ak)的差,因此,通过计算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可了解边际总产业间贸易水平。计算结果如表2。(表2)按照HS类和整体农产品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的状态空间,可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空间:纯粹水平产业内贸易、弱水平产业内贸易(强垂直产业内贸易)、强水平产业内贸易(弱垂直产业内贸易)和纯粹垂直产业内贸易。以2010~2011年度为例,从表2中可以观察到我国农产品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状况。第一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0.96,表明第一类农产品的增量96%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49,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0.47,表明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并存,但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类,因此第一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第二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系数为0.67,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27,小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0.40,说明此类农产品是强水平产业内贸易类;第三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0.12,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12,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说明第三类属于纯粹水平产业内贸易,但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小,产业间贸易在该类农产品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第四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0.79,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33,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46,表明该类农产品贸易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从整体上来看,2010~2011年度我国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0.71,表明该年度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32,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39,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在第一类农产品中,10个年度里有7个年度水平产业内贸易是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特征,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增量主要来自水平产业内贸易变动的结果;在第二类农产品中,2个年度中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他8个年度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且差异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增量主要来自垂直产业内贸易变动的结果;第三类农产品只包括第15章,全部体现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在第四类农产品中,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交替拉升,各占优势,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共存现象。在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在8个年度中大于水平产业内贸易,且差异较大。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自垂直产业内贸易,在总体上质量、档次有所提高,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图1)就第一类农产品而言,2001~2005年间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说明我国在活动物、动物产品这类农产品上具有多样性的优势,2005年之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说明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动物产品是以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第二、三、四类农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说明这三类农产品款式、规格的多样性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首先,从整体农产品角度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存在的,按章计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是较低的。从产品分类的角度看,我国四大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仍为波动运行态势。总之,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其次,从Bruelhart边际贸易指数看,不论是以HS类为基础产品分类还是以HS章为分类计算的我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在各个时期有一定波动。我国农产品B指数是波动上升的,说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从Thom&McDo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表现出比较强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都相对较低,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档次,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总的来说,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不高,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增强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能力。
本文作者:焦琳工作单位:福州大学
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分析论文
一、200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我国服务贸易延续了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规模持续增加。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达到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其中,服务贸易收入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服务贸易支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收支逆差39亿美元,同比减少33%,为近五年来的首次减少。我国服务贸易收支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项目仍然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项合计占收支总额的近五分之四。
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快,多数项目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了我国服务行业对外竞争力逐步增强,总体发展前景良好。运输、旅游和其它商业服务项目依旧是我国服务贸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分别为70.7亿美元、142.2亿美元和7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4%、33.6%和23.7%,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5%、41.2%和22.7%,合计占服务贸易收入的84.3%。电影音像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11.3%;其次是咨询和广告宣传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9.8%和37.9%。
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需求稳步增长,运输、旅游、其它商业服务和保险项目是我国服务贸易支出的主体,支出分别为130.7亿美元、99亿美元、41.3亿美元和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8%、17.8%、18.2%和14.6%,均低于平均增幅,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4%、25.7%、10.7%和8.6%,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79%。另外,除电影音像支出下降外,其余项目支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200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回落明显,结构变化不大
版权贸易的状况及对策
一、版权贸易总体情况
(一)1990~2000年间的图书版权贸易[1]
1992年10月,中国成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从此,中国具备了开展版权贸易的良好法律环境,图书版权贸易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海外版权贸易尤其是引进版权数量逐渐增多。我国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比的变化可以以1991年为线划分为两个阶段,1991年引进与输出数量基本持平;1991年之前,版权输出大于引进;从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开始,引进情况开始发生两个根本性变化。
一是引进数量开始超过输出,二是版权引进地从以我国的台港地区为主逐步转为以外国为主。1992年以后又可以1996年为线来划分比例情况,1996年之前,引进与输出比在4∶1之内,1996年以后,引进与输出比大体维持在10∶1的状态。1990~2000年十年间的总体情况是,我国通过出版社开展的图书版权贸易数量超过30900种,其中引进25700多种,输出5100多种。就引进与输出的比例看,十年间的总体比例大约是5∶1。
(二)2001~2004年间的图书版权贸易
从2001年开始,国家版权局对版权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工作,为定量研究我国图书的版权贸易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在2001年图书版权贸易为8861种,到2004年达到11354种,具体引进、输出情况如表1。表1图书引进、输出情况引进输出比13∶18∶115∶18∶1年度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引进数量(种)8226102351251610040输出数量(种)63512978111314合计8861115321332711354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4年间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平均约为10∶1,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特别是在2003年,引进与输出比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15∶1,一度引起出版界的极大关注。到2004年,版权贸易逆差有较大回落。为更好地研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现列出2001年和2004年版权引进地和输出地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我国农产品贸易状况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短期内来看,由于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将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这对于我国的弱势农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目前在我国农业出口商品中,初级农产品占80%,传统农产品和大宗农副产品占40%以上,而这都是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农产品贸易状况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和我国自农业自身的不足,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着严竣挑战,同时一些国家的严格标准,更让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雪上加霜。因此,我国应逐步采取措施,更好地在农产品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
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增多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多,已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截止目前,我国所遭遇的各种反倾销已经达到了500多起,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些甚至已经被迫退出市场,构成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农产品贸易流通状况研究
[摘要]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现状,分析对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发现存在流通环节浪费现象严重,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不到位,流通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流通环节缺乏完整的供应链等问题。因此,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等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流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流通模式;农产品
“互联网+”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为了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动生产效率、技术进步、组织变革,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创新要素为条件,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创新成果充分运用到社会经济行业中的新型方式。1994年中国真正进入信息化时代,成为世界第77个与互联网对接的国家[1]。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由此开始衍生了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房地产、互联网+旅游业等新兴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开始推动着传统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科技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CNNIC的调查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31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人次,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5.1%。互联网可以突破地域和组织的限制,整合区域优势与资源,构建网络化、跨领域的创新平台体系。从2002年到2016年,中俄农产品贸易不断提升。据资料显示,2016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超过18亿美元,增幅达到18%,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流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带一路”平台有助于打破黑龙江省传统农产品的生产模式和销售格局,促使黑龙江省农产品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中俄农产品贸易进程,推动黑龙江省更加全面的融入经济化浪潮[2]。
一、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和流通现状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发展现状。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具有辽阔的黑土地、多种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林业、畜牧业等,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部分特色农产品出口状况较好,是黑龙江省出口优势产品。1.农林牧渔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16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增加2731.7亿元,增长率5.3%。其中,种植业增长1823.6亿元,林业增长100.8亿元,畜牧业增长697.6亿元,渔业增长48.4亿元。2.粮食蔬菜发展现状。2016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6058.5万吨,其中,水稻产量达到2255.3万吨、小麦产量达到29万吨、玉米产量达到3127.4万吨、大豆产量达到503.6万吨。蔬菜产量为936.8万吨,瓜果类为206.7万吨,甜菜为11.4万吨,油料为23.2万吨,烤烟为5万吨,亚麻为0.8万吨。(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贸易现状。黑龙江省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俄罗斯是黑龙江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比重达到50%,是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最大的国家。2016年,黑龙江省实现出口额为165.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50.4亿美元,进口额为114.9亿美元。从贸易方面看,贸易进出口额为112.3亿美元,边境进出口额为31.7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1.9亿美元。对俄进出口额为91.9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额为17亿美元,对俄进口额为74.9亿美元。(三)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五个阶段,通过农户与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市场、消费者来实现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功能[3]。具体模式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包括四种,第一种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各种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第二种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各种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第三种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大型批发市场→各种农产品市场→消费者;最后一种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消费者。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对俄贸易和流通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