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6:05: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贸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奶业贸易分析
1中国奶业贸易
1.1我国4月份奶业贸易概述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我国4月份的奶业进口贸易部分品种出现增速减缓迹象,尤其以种牛、奶粉和黄油较为明显,同时乳清制品也出现了下跌,而奶酪、苜蓿草和DDGS的进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奶粉和黄油的进口下滑和季节一定关系,也和我国对新西兰进口乳制品实施特保密切相关。我国规模牧场对国外高品质的饲料,包括苜蓿草和DDGS的进口依然高速增长,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4月份我国没有从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由此看来打破美国苜蓿草对中国进口市场的垄断还需要一段时间。出口方面,虽然某些乳制品出口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但远没有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且出口价格大幅高于国外产品,目前看来不具备和国外产品竞争的能力。
1.2饲草进口
由于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对单产的要求很高,因此对高品质的进口苜蓿草需求也很大,而美国由于去年苜蓿草播种面积扩大,今年市场供给增加,但美国国内奶牛养殖效益不断下滑,部分奶农减少对苜蓿草的采购,使得目前美国的苜蓿草价格出现下滑的迹象。据中国海关统计,4月份我国进口苜蓿草33…630.4t,同比增长130%;进口额1…402.1万美元,同比增长221%;4月份平均到岸价416.9美元/t,按汇率6.30计算折合人民币2…628元/t。需要注意的是4月份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苜蓿草数量为零,由此看来加拿大苜蓿草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我国4月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458.9t燕麦草,同比上涨12.5%;进口额52.8万美元,同比上涨33.5%。
1.3种牛进口
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短期,尤其是那些原来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调整成本)。因为关税的取消、贸易壁垒的消除总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然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些原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发展壮大,而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则终将被淘汰,从而导致一些产业的部分资本荒置和劳动力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在执行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决心和行动。但是,如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那么,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本就比较低(DixonandMenon,1995)。因为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导致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而是在同一个产业内流动,是产业内的专业化,其资本和劳动力的变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Krugman,1981)。因此,本人认为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是以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东盟的区内贸易
自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在区内关税减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截止到2001年5月,其CEPT(CommonEffectivePreferentialTariffScheme)(注:CEPT称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运行机制。CEPT产品包括四类,即列入清单产品、暂时例外产品、一般例外产品和敏感产品。)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993年的12.76%下降到2001年的3.21%,而且有98.3%的商品属于“CEPT列入清单”,其中92.7%商品的关税在5%以下。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总额为1595.91亿美元(注:2000年泰国区内贸易的进出口值只包括头9个月的数据。),比1993年增加了93.58%。同时,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比重为22.32%,比1993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19%。因此,从区内贸易比重来看,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内贸易上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当然,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对各成员国的影响是不同的。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居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位,但其区内贸易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却很低,只有0.74%,而且文莱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变化起伏较大。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区内贸易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67%、7.92%和4.79%,说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区域内原先贸易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加强了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其出口产品在区域内的竞争力。
二、产业内贸易指标
对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经验性和统计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对贸易专业化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米歇里(Michaely,1962)、巴拉萨(1966)、格鲁伯和劳艾德(GrubelandLloyd,1975)等,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测量指标。其中,格鲁伯-劳艾德指标(Grubel-LloydIndex)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简称GL,其表达式如下:
贸易专业优化课改思索
国际贸易专业是建设的整体基础,是实现培训人才的重要课程,也是教学核心的难点重点,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型人才,必须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整个,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的课程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出发,在分析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受到国际整体经济的动荡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主要存在以外贸为主的国际经济为突发转变,外贸企业在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上分为以下问题:出现了许多形式:许多外贸企业用人的需求比较慢,并不是很急,另外许多大型外贸企业则以高年薪招聘具有实践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所以在这种现象中反映了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外贸人才的不足性,但是现在我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缺乏实际经验,因此造成工作岗位的缺失。
1.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性,比较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大型的外贸企业比较重视实践性用高额的年薪诚聘人才,但是对于理论性却从来不去考核,只重视实践性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性人才,这代表我国高等院校只重视在培养外贸人才时没有更好的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1.2课程设置分散,各自为政。我国高等院校在授课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强调自己的课程比较重要,并没有进行整体的整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这样学生在工作中就会很难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导致专业知识的不完善,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1.3重外贸,轻内贸。在学生刚入学的过程中所授课中国际贸易专业课多大于内贸的课程安排,长期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外贸的课程比较完整重要,而内贸比较不重视。
1.4重书面,轻口语。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的综合学生和企业所反馈的重要讯息中,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要求英语水平很高,要求学生有很高的阅读能有,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事实上,一些高等院校在外语授课中都是只重视语法等教学方式,却轻视了口语表述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在口语反面与客户洽谈就会很费力[3]。
当代美国的农业贸易影响
本文作者:刘志扬工作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反倾销力度持续增强美国政府于2011年1月宣布了《国家出口振兴计划》,并于3月份以行政命令方式正式颁布。该计划包括8项优先项目及5项核心内容,包括加强贸易宣传、增加出口融资、消除贸易壁垒、督促贸易伙伴履行责任,以及推动美国经济强劲、持续、平衡增长。为支持奥巴马政府的出口振兴计划,帮助美国企业获得公平竞争机会,并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自2011年以来,美国农业部对现行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细节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了与农产品进口有关的227项政策措施,以帮助强化美国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法的实施,这些都会对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形成不同程度的贸易障碍。例如,2012年美国农业部作出规定,对全部有机食品实行标签制度。凡是有机程度达到或超过95%的食品,才可以贴上一个印有英文“有机”和“美国农业部”字样的绿色圆形标记。而过去有机程度只要达到90%以上就可以贴上这一标记。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美国境内所有相关机构都有权认证,而现在则必须经过美国农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认证才有效。新标签制度受到美国农业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来说,将是一种贸易壁垒。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美国有机食品标准的升级,这样,农产品对美国出口有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不仅仅是现实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需要,更是推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为此,中国应当关注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的调整,并采取应对措施。重视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调整,既涉及中国当前的经济利益,也对今后一定时期的国际农业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当下,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基本占据了世界制高点,在全世界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很多国家都以美国的相关信息和标准作为决定进出口的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抓住了美国农产品市场,就等于抓住了很多国家的市场。因此,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大门无论关得多紧,都要设法推开推大。这就需要政府以至相关机构和企业,认真研究和了解美国农产品进口政策的调整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对策。发挥中国的不同区域优势中国幅员辽阔,有显著的多种地理优势,并且农业门类多,产品品种丰富。有条件抓好不同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以多样化优势占领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市场。中国可以生产美国很少生产或者根本不生产的农产品,这对突破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很大帮助。例如中药,美国国内根本不生产,但是在美国却需求旺盛,市场较大。不仅华人和大量亚裔人口情有独钟,而且许多其他族裔人士也把中药作为调理身体机能的保健品来使用。美国一般不会对这类农产品实施太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完全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加工。当然,需要在品种上安排得当,不能盲目生产。
调整中国的出口农产品结构多年来,在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油料、棉花、烟草等。而相对价值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鲜花、水果等,中国的出口数量有限。造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另一现象是,在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占到80%,深加工产品仅占到20%,按价值看,深加工产品的价值及其附加值比初加工产品高3倍以上。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美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特别容易与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碰撞,并因此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品质和收益。重要的是,在美国,水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贸易壁垒略少一些,中国应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增加园艺品、高级水果等农产品的输美国份额。不过,也需要注意,随着美国对绿色农产品要求的日益提高,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并改善检疫制度,从而增强输美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进出口农产品包装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农产品,目前仍然存在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的问题,容易对美国的环境产生污染。因此,中国的相关行业、企业应当加强出口商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方法的研究,密切注意美国市场商品包装的新要求和有关农产品包装方面的法律。应特别重视加快无公害、少污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适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高级包装材料,以适应美国市场对高级包装材料的要求。同时,出口加工企业应按照美国对包装标签标识的规定,对出口农产品进行更科学的设计,以减少因包装问题而在美国受阻的现象。通过“走出去”战略而绕过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美国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中国的大型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更多地在美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或者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利用美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间接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美国就地生产和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这样就能够在较大的范围绕开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下工夫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从美国在进口农产品过程中十分看重“国际化品牌”的政策和行为来看,中国要实现对美国农产品大量、持续的出口,必须要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因为这样做,才有条件建立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产品种养基地,才能实施严格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和控制制度,才能引进并留住高端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对美国出口营销渠道。目前,中国能够做到这几方面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还不多,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组织力度,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使出口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专项基金的规模和扶持范围,并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广范围。
贸易企业见习小结
以及在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对于我国贸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或对于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来说,掌握有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次学校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拟实习锻炼机会,就是让我进行两周的国际贸易模拟上机操作。短短的两周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即将结束,静下心来回想这次实习真是感受颇深。知道实习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解和感触,经过这两个星期的上机模拟实习。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我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使得现在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当初的理论层面。起初,写一封商务建交函都觉得很生疏,不知该从何入手,算一笔进出口报价核算都要算上一两个小时,而且还未必正确,总是丢三落四。经过第一个星期的不断练习,使得我后来的操作练习中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熟练地多了。
让我解到做贸易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同时通过这两周的国际贸易上机模拟操作。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仔细。这次上机模拟操作中,共有十五个主要业务操作,包括写一些信函(如建交函、发盘函、还盘函、签约函及改证函等)进行出口成本核算、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租船订舱、报关、保险及各类单据的编制等,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的给我感觉就像自己在做业务。通过这些操作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还会发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是受益非浅,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英语写作方面,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学会用英语写商务信函,这是将来工作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关外贸的英语知识掌握不好,或写不出一封教规范的商务信函,将来会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使我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可以写一些比较规范的商务往来信函。其次,知道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很多,并且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运输、保险、港口和海关等部门,因此,通过这次的上机实习,使我将之前学过的知识都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涯,已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再到这学期刚学过的外贸函电及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等课程,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出来。通过这次的上机进行贸易模拟训练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再者,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上个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下个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否则将会给个人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还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通过本次的模拟实习。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之前,每次填单总是填不完整,而且会出现很多的小错误,经过这次的训练,已经可以比较正确的填制一些必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装箱单等。同时我充分认识到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环节的磋商过程中,灵活运用价格术语和结算方式,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以争取较好的成交价格,未来的贸易实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贸易实习系统,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中,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业务操作,这是未来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通过该模拟系统我可以掌握往来函电的书写技巧及填制单据的技巧,不足之处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查阅相关资料又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看来,该贸易模拟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那就是可以在做完每一步骤后会对我操作过程给出正确的答案,让我明白之所以这样操作的原因,这样可以减少我类似的业务中的错误。
但模拟系统为我提供了一个演练的平台,虽然我知道实际业务的开展远没有这次模拟系统来得顺利或简单。使我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通过这次的模拟操作,可以熟练掌握实物的基本流程,为今后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英语基础的薄弱、基本知识的不熟练等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让我懂得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现实的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当然在这期间,还要谢谢我指导老师,正是因为他对我大家热情耐心的指导,才使得我更好地掌握该操作系统。
贸易企业存货管理思考
摘要:大部分贸易企业自身缺少仓储条件,基本将存货的仓储业务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因此产生的存货管理风险节点增多。如何加强存货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成为企业不断探讨的话题。文章针对大中型贸易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加强存货日常管理,完善存货保险机制等有效建议。
关键词:贸易企业;仓储单位;存货管理
一、存货管理的概述
(一)存货管理的含义。存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日常货物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而实施的一些必要的管理程序、措施和手段,是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过程。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存货业务的内部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存货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准确性、信息真实性、存货安全性以及存货周转效率性。贸易企业存货主要以商品为主,是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特点为占用资金大,种类繁多,规格复杂,存放地点分散,异地监管难度大等。(二)加强贸易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贸易企业的核心管理环节是存货管理。加强存货管理对贸易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前提。健全的存货管理可以降低企业从采购、存储到销售各阶段的风险。因此,加强贸易企业存货管理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加强存货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控制管理过程中各环节风险,提高商品竞争能力,有效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2.加强存货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降低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流转速度和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贸易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贸易企业自身没有仓储条件,基本将货物的仓储业务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大部分民营物流公司没有自有仓库,靠租用他人场地进行仓储出租和物流管理,且存在管理不规范现象。若贸易企业将存货委托该类物流公司管理,事先未对其进行资质调查,很难把控货物存储期间的安全和完整。当发生风险时,货物一旦损失,该类仓储单位偿债能力有限,企业将无法获得赔偿。(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企业在新增业务类型时未及时制定相关存货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未针对新增业务的特点制定规范的货物进、销、存、查仓、盘点、品质管理等制度。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存货管理处在灰暗地带。2.部分企业制度修订不及时。有些企业虽制定了货物管理流程及管理制度,但未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及业务特点进行适时修订,原有的管理制度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业务发展管理需求,使存货管理政策无法全面落实,上游环节的错误信息将给下游环节的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二)存货管理过程不完善。1.部分企业对第三方仓储单位资质调视不够。贸易企业未对第三方仓储单位进行资质调查,轻易将大批货物寄存他处,仅为了方便、仓储费用合理能接受,却忽视了其仓储条件、管理能力以及仓储单位的股东兼营业务、投资喜好等做出充分评估。2.大批货物入库环节管控不到位。2018年35期(12月)企业在办理大批量货物进仓时缺少必要的现场监管,依据仓储单位出具的货权证明支付货款,未实地根据合同要求进行货物相关信息的核实确认,难以确保仓储单位出具的货权证明的真实性。3.货物存储期间管理不到位。贸易企业经营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选择不同的仓库,存放地点较为分散,异地查仓成本高,查仓时间间隔长。月末或季度通过电话或书面对账,未对实物进行实地盘点;对于市场行情下滑且短期内价格无法回升和流动性缓慢的商品,存在存储期较长的现象,企业对异地存货监管弱化,可能存在资源被挪用的风险。4.食品类存货品质监管不到位。贸易企业对冷冻食品入库时的品质验收手段比较有限,商品均有一定的保质期,日常经营管理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当商品出现滞销时,企业往往忽略了该商品的保质期,导致货物临保或过期存在折价风险,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5.实物信息与财务账面库存信息脱节。货物已办理进出仓手续,相关单据等信息未能及时传递到位,严重影响财务入账效率,造成实物信息与财务账面存货信息存在偏差,导致账实不符,报表数据不准确,难以为管理层及业务相关人员提供动态准确的库存信息。(三)部分贸易企业对存货保险不够重视。1.存货管理需要增加企业成本。大中型贸易企业的存货存量大,投保费用将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出险的概率具有不确定性,部分企业管理层觉得出险概率不高,故不重视对存货的保险投入。2.仓储单位不承担不可抗力发生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仓储协议会约定:在货物存储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损失,仓储单位不承担责任。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企业将由此承担巨大的损失。
谈谈企业国际贸易影响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健康发展的措施。
;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存在问题
国际贸易开展的起因在于互通有无和提高消费者剩余。中小企业在企业的缝隙中生存,以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起着拾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因为地区间的成本差异产生的价格竞争力,都使得中小企业成为国际间活跃的贸易主体。
1、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性
(1)从自身角度来看
贸易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盈利能力分析尤其是对业务本身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质量,提高收益水平。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价业务的盈利能力,忽视了资金周转效率对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文章提出综合性更强的财务指标———营运资金年化收益率来改进业务盈利能力的分析方法,指导企业优化日常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关键词:贸易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非公益性企业而言,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不仅有助于对企业经营者工作业绩的评估,也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经营者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企业常用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业务(产品)层面的,如销售毛利率;有公司整体经营层面的,如销售净利率;有基于投资报酬评估的,如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等。由于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来源,因此围绕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贸易企业在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二、贸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
对贸易企业而言,其基本的盈利模式是将资金投放于供应链中,完成从上游投放到下游回收的一个循环,从中获得价差收益。价差即单位毛利,为了使不同售价下的价差具有可比性,贸易企业常用销售毛利率指标来分析评估业务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采购单价)/销售单价。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贸易企业总是倾向于经营毛利率更高的产品。对同一产品不同时期销售毛利率变动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分析上下游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优化供货渠道和仓储物流成本,调整营销策略,拓展盈利空间。企业也可通过销售毛利率的比较来评估不同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促进毛利率低的部门学习先进,补齐短板,改善盈利能力。企业还可利用销售毛利率的对比进行合同或客户的排序,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毛利率高的合同或客户。
高校贸易专业职业能力培育
商务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这要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既要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外贸商务谈判等综合能力。但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学生商务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商务职业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缺乏可行性。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商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1)就目前高职院校现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商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大体相同,在人才定位和就业方向方面大同小异,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2)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调整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课程交叉重复、综合不足的问题,专业课程体系缺乏依据,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2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虽开设一些如《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等实践课程,但仍开设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由于高职教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仍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内基地的使用力度不够大,专业技能课程并没有充分的进行实训操作。
1.3学生缺乏专业认识、职业岗位认知不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不够均衡,外语水平不高,商务职业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另外,高职学生缺乏职业引导,对外贸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缺乏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1.4校企合作的程度不高、学生缺乏顶岗实习锻炼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力度还不够大,缺乏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密切的外贸实习单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较低,并没有真正得到商务职业技能的锻炼。因此,学生缺乏在具体岗位上的外贸业务实践。
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产业论文
东盟自由贸易区从1967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虽然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盟经济合作的评价不一,但东盟各国的经济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出台使东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快了。
众所周知,自由贸易在长期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中短期,尤其是那些原来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调整成本)。因为关税的取消、贸易壁垒的消除总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然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那些原来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会发展壮大,而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则终将被淘汰,从而导致一些产业的部分资本荒置和劳动力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在执行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决心和行动。但是,如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那么,各国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成本就比较低(DixonandMenon,1995)。因为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导致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而是在同一个产业内流动,是产业内的专业化,其资本和劳动力的变动更容易适应新环境(Krugman,1981)。因此,本人认为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是以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东盟的区内贸易
自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在区内关税减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截止到2001年5月,其CEPT(CommonEffectivePreferentialTariffScheme)(注:CEPT称为《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运行机制。CEPT产品包括四类,即列入清单产品、暂时例外产品、一般例外产品和敏感产品。)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由1993年的12.76%下降到2001年的3.21%,而且有98.3%的商品属于“CEPT列入清单”,其中92.7%商品的关税在5%以下。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总额为1595.91亿美元(注:2000年泰国区内贸易的进出口值只包括头9个月的数据。),比1993年增加了93.58%。同时,2000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比重为22.32%,比1993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19%。因此,从区内贸易比重来看,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在扩大区内贸易上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当然,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对各成员国的影响是不同的。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虽然文莱的区内贸易比重居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位,但其区内贸易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却很低,只有0.74%,而且文莱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变化起伏较大。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区内贸易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67%、7.92%和4.79%,说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区域内原先贸易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加强了同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其出口产品在区域内的竞争力。
二、产业内贸易指标
对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经验性和统计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涉及经济一体化对贸易专业化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米歇里(Michaely,1962)、巴拉萨(1966)、格鲁伯和劳艾德(GrubelandLloyd,1975)等,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测量指标。其中,格鲁伯-劳艾德指标(Grubel-LloydIndex)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简称GL,其表达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