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现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5:36: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贸易顺差现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贸易顺差现象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查看全文

贸易顺差现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亿和8.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累计逆差达到424.04亿美元。平均每年逆差为47.12亿美元。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现象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0.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查看全文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分析论文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经济运行原因

(一)内需不足

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市场启动困难,是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速度相比,居民消费市场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续的热点。个别商品如轿车、房地产市场虽然也曾出现快速的增长,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等影响内需的结构性矛盾也没有明显的缓解。受资源约束,中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整个内需不足的贸易结构导致了我国顺差产生。

(二)早期国内的高投资

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释放出来,导致了某些产品的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过于钢铁产品,出现了进口锐减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现象。2008年1-8月,我国出口钢材1444万吨,出口额9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2%和121.6%;进口钢材1750万吨,进口额170.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0%和增长17.9%;出口钢坯及粗锻件584万吨,出口额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7.0%和183.5%;进口钢坯及粗锻件97万吨,进口额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2.1%和60.6%。2008年1-9月,我国出口钢材1580万吨,增长83%;进口钢材2000万吨,下降16.4%。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2006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市场上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可想而知,这些商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

(三)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

查看全文

我国贸易顺差扩大分析论文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经济运行原因

(一)内需不足

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市场启动困难,是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速度相比,居民消费市场平淡,缺乏活力和持续的热点。个别商品如轿车、房地产市场虽然也曾出现快速的增长,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等影响内需的结构性矛盾也没有明显的缓解。受资源约束,中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整个内需不足的贸易结构导致了我国顺差产生。

(二)早期国内的高投资

前几年国内高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释放出来,导致了某些产品的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过于钢铁产品,出现了进口锐减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现象。2008年1-8月,我国出口钢材1444万吨,出口额9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7.2%和121.6%;进口钢材1750万吨,进口额170.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1.0%和增长17.9%;出口钢坯及粗锻件584万吨,出口额2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7.0%和183.5%;进口钢坯及粗锻件97万吨,进口额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2.1%和60.6%。2008年1-9月,我国出口钢材1580万吨,增长83%;进口钢材2000万吨,下降16.4%。从钢铁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2006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前中国市场上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可想而知,这些商品肯定会有一部分转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

(三)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

查看全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论文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关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一张一张进出口报关单累加、审核、统计出来的,其准确性、权威性国际公认。通过对海关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顺差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之后经过6年的发展,于1994年再迈一个千亿美元的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10大贸易国行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高达1.7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进一步缩小与第二大贸易国的差距;加入世贸组织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23年的总和;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部门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加速工业化进程,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查看全文

产品内对贸易顺差影响之议

[摘要]近些年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拉大,原因之一就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产品内贸易。在全球专业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中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产生影响。文章详细分析欧美、日韩、东盟等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影响机制,对中国贸易顺差从全球分工角度做出了全面的解释。在实证分析中,通过经验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得出结论,产品内贸易与顺差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该紧跟全球分工趋势,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加大进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良性循环,根据当前产品内贸易对顺差的重要影响针对性地实施平衡贸易顺差的政策举措。

[关键词]贸易顺差;产品内贸易;国际分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世界贸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使外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1995年至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年度贸易顺差皆在12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之间,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1.97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国外贸顺差增势放缓,但年度顺差仍达到29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净增328.3亿美元。巨额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象征,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有助于保持全球债务的偿债能力,降低金融高风险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以及动乱。但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代表了贸易伙伴国不断加大的贸易逆差,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因此向中国施加压力,引发了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日益加重的汇率调整压力。除此之外,高额的外汇储备还会成为少数反华势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借口,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鉴于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目前的贸易失衡状况,探求引起中国贸易顺差的本质原因和解决贸易顺差的政策方法是当务之急。

二、文献综述

查看全文

中美经贸失衡成因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美贸易之间失去了惯有的平衡性,这种贸易顺差和贸易失衡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时至今日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不断扩大,依次为1442.37亿美元、1633.86亿美元、1710.24亿美元。2009年,即使在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额仍高达1433.41亿美元。美方对2009年的统计数据更是让人惊悚,该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为2268亿美元,占美国当年贸易逆差总额比重的43.9%。这些采用不同统计方法得到的数据都显示出了一个这样的事实:中美贸易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扩大。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表面原因与根本原因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表面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所致。在对相关数据的考察中,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的确对贸易平衡有影响,存在着相关性,2003年姚枝仲、2004年沈国兵、2006年李稻葵等人的相关文章都论述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但这并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麦金农在汇率与贸易失衡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国际货币的支出与收入效应强烈,贸易情况与汇率情况都具有可变性,难以确定。因此,想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显然是无稽之谈。这从科学的角度瓦解了2010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商业周刊》时所做出的劝说中国人民币升值以缓解中美贸易顺差问题,以及相关媒体报道文章中指控中国“操纵汇率”的不可信性。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来自于美国的财政赤字、过度消费以及美国储蓄投资的失衡,简而言之就是美国经济的内部失衡。首先,在经济学领域,正如国民经济恒等式所说,一个国家经常性的账户差额就是这个国家每个人净储蓄与财政的余额。当一个国家储蓄投资的缺口不断增大,一个国家经常性的账户差额其实也在不断的增大。这从近几年来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就可以看出来。自从2001年至今,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就下调了美国的存款利率,这样美国的储蓄率就明显下降。从2005年1月到2008年8月,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美国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2011年年初,美联储宣布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极低的利率大大地促进了个人投资的扩张,使个人资产价值以及个人收入明显快速增长,大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其次,从财政赤字的角度来说,增加开支以及减税都会增加账户逆差可能性。美国2011财政年度的赤字将达到1.48万亿美元,超过2010年的1.294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2011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达到9.8%,超过2010年的8.9%,接近2009年时达到的二战后最高水平10%。而且奥巴马在该年推出的新减税方案使美国财政赤字增加了8580亿美元。这个减税方案对美国政府赤字和债务水平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经济的正面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增加了账户逆差的可能性。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累计数额就出现不断的攀升趋势,美国其他项目的逆差也呈现上升趋势,高额的财政赤字与较低水平的储蓄造成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居民的总消费与GDP之间的比重是65%,2004年和2005年都出现了攀升趋势,一度达到72%。由于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过度消费以及政策导向所致的储蓄不足使美国经济的发展必须靠对国外储蓄的吸收来维持,因而也就造成了美国的财政赤字。从本质上来说,财政赤字是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真实的实际原因是美国的储蓄能力不足,美国在国外寻找出路,即使中美贸易顺差结束,也依旧需要美国政府为其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补充国内的储蓄资金不足。从本质上来说,中美贸易失衡只是一种偶然性的选择,不是中国也会是其他国家,因为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形是无法解决其国内存在的资金问题。

查看全文

剖析去顺差贸易平衡再造研究论文

关键词:外贸发展,国际分工,贸易顺差,贸易摩擦

论文摘要:“去顺差”无法从根本上平衡中国贸易收支。不应提倡为平衡而平衡的政策思路,而要从互利双赢的思路来看待贸易平衡问题,以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来化解贸易摩擦,以促进全球经济在合作、竞争、创新中和谐发展。2002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在既定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外汇管理体制下,这既给我国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同时导致以外汇占款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2010年3月份中国出现贸易逆差及4月份贸易顺差大幅收窄,可能是一定形势下中国“去顺差”的结果。

一、问题的提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逐步融入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出口的政策体系,包括汇率、税收、融资、保险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得中国自1994年以来进入持续顺差阶段,2007和2008年顺差额分别达到了2622亿美元和2955亿美元。

这次危机虽然对中国外贸造成冲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外贸不平衡发展的基本趋势。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下的中国仍然存在1960.61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所谓全球经济失衡中的中国贸易不平衡发展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来自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IMF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美国甚至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是频频升级。

二、从“压顺差”到“去顺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