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5:04: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贸易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贸易模式

浅析欧美贸易救济模式

内容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

浅析欧美贸易救济模式及启示

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

浅论欧美贸易救济模式

内容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

浅探欧美贸易救济模式

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流通模式分析

一、引言

农产品的贸易流通连接着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进而实现产销对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只有通过流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实现其价值。因此,农产品的流通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在2014年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有超过8%的粮食、20%的蔬菜被损耗,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低效率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还间接造成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当前,国内很多学者围绕农产品贸易流通模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陈薇等(2012)指出现行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里,生产者的利润仅占两成,而经销商的利润高达80%。作为农业生产者,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后,获得的效益极低,这也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孙侠等(2008)在研究中对农户、批发商、零售商三者所获得的单位农产品利润进行了排序,认为零售商>批发商>农户。而前几年所出现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多为批发商的炒作行为所导致,农户真正获得的利润极为有限。由此可见,升级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李圣军,2010)。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流通成本展开分析,随后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农产品贸易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升级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途径。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及成本分析

农产品贸易流通市场十分复杂,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节点、多个主体,通常包括生产者(农户)、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杨伶俐,2014)。以下就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通模式及流通成本进行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通模式分析

农产品的贸易流通过程涉及多个流通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关系便构成了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生产者→消费者。即农产品从生产者(农户)直接转移到消费者处,未经中间任何主体,这也是最直接、最原始的流通模式(汪旭晖等,2014)。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环节短、涉及流通主体简单。然而生产者(农户)多生活于偏远村镇,交通不便且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渠道;同时,单个消费者需求量小且居住分散。这些都导致农产品的供求矛盾,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即农产品由生产者(农户)经中间商到零售商再转移到消费者处。这一流通模式下,作为零售商往往需要与多个分散的生产者(农户)交易,不仅进货效率低,还增加了交易成本与采购成本,不利于经营。生产者(农户)→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即生产者(农户)将农产品统一出售到批发市场,零售商根据需求采购物资,最终出售给消费者。这一模式中批发市场处于农产品的核心环节,解决了上一模式中零售商交易次数多、成本大的问题,是目前大多零售商所采用的模式。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决定了这一流通模式的重要性(周峻岗等,2015)。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2012)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所占比重达到七成以上,且未来还将持续升高。除此之外,还有经由制造商环节的流通模式,即农产品经加工后到达零售商处,再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实务翻转课堂模式分析

摘要:“翻转课堂”概念自2011年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教育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的探索、研究和实践。随着我们对翻转课堂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了教学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翻转课堂”的模式设计。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重视,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使这种线上学习,线下知识内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不断发展,很多学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概念、特点等进行大量的研究,而对高校具体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较少。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即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

1“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1.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2011年兴起于美国。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初步吸收,课上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

查看全文

出口贸易模式研究论文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加工为主体的出口贸易模式,这是一种以数量扩张、低价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加工贸易出口已取代一般贸易出口成为主要的出口方式。出口商品结构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出口创汇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由于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且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同民族工业的发展,同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国营工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两者日益分离。据海关统计,1997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7%,国营企业的这一比重只有32.8%。现有出口模式是在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前几年相对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但目前这一模式已很难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们对出口正在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由于现有出口贸易模式与外资利用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主要考察近年来我国引资格局的变化。

1.投资主体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期,来华投资主体以东南亚等地区小规模的华人企业居多。这是第一代来华投资者。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数量还是投资地位,他们都占绝对优势。但在1992年以后,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急剧增加。尽管项目数量和累计投资规模还不如前一类投资企业,但其增长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来华投资主体。他们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较高,是第二代来华投资者。

2.投资动机的变化。第一资者的主要动机是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以降低其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第二资者的动机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自身的特定优势,如先进技术、资金实力等,抢占中国国内市场;二是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服务。

3.投资方式的变化。因动机不同,第一资者大多倾向于同中方合营,不特别看重所投资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这有利于他们在经营活动中获得中方有关方面的更多优惠和支持。第二资者却多半倾向于独资方式,不大愿意合营。即使合营,往往也要求对企业有绝对控制权。这是为了使在华投资服从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的需要。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分析

摘要:在经济贸易及电子商务发展形势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的运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与策略,全面优化提升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效果,备受业内关注。基于此,本文以经贸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介绍了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的重要性,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严格规范实习基地管理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路径

实践教学是农产品贸易电商实施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学生贸易专业技能,灵活运用多类型电商工具与手段等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相关职业院校有必要立足实际,把握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的核心方法,促进本专业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一、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及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农产品贸易电商专业教学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对于提高学生贸易电商实操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深远影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专业实习基地这一重要载体。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说教式”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凸显出诸多弊端与不足,实践与实习教学的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而通过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可为学生搭建充分感受农产品贸易电商真实环境的实操平台,既是完善职业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素质师资团队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经济社会降低贸易电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成本、彰显职业教育本质与内涵的需要。

二、农产品贸易电商实践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反规避贸易救济模式论文

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

欧美反规避贸易救济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通常认为反规避是反倾销的重要延伸和发展,然而反规避在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也被运用于防止规避反补贴税。美国采取了淡化防止反倾销规避和防止反补贴规避差异的立法模式,固然有其合理和方便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必须结合SCM和ADA的要求,汲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

一、反规避问题的由来

反规避(anti-circumvention)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中后期欧共体针对“改锥案”(screwdriver)的立法。为了给制止规避行为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欧共体1761/87号条例中首次直接规定了反规避条款,开创了对反倾销的规避行为直接以原反倾销令征收反倾销税的先河。随着出口商规避行为方式的翻新,欧共体反规避立法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完善,不仅在2423/88号条例中制定了专门的、较为全面的反规避条款,其后的2193/92号条例、3283/94、384/96号条例还对此做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欧盟反规避立法的最新发展反映在461/2004号条例之中,新条例对384/96号条例作了很多实质性的修改,使现行欧共体的反倾销法具有更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欧盟461/2004号条例的规定,原来规定的简单组装等规避方式扩大到了以下几种具体的规避方式:在不改变涉案产品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使产品归入不同的海关税号,从而避免适用反倾销措施;通过第三国转运至欧共体;涉案出口商之间或生产商之间改变销售渠道或销售模式,从而通过低税率的出口商来出口高税率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产品。总之,新条例不仅强调了规避行为发生时,无论相关进口产品是被统一征收反倾销税,还是享受个别关税待遇,都必须受反规避条款的约束,而且对发生于共同体之外的规避行为的处理,以及授予豁免的程序规则都进行了发展完善。

美国对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也是早有戒意,其反规避立法的前期实践源自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扩大反倾销税令适用范围的空前举措。此后,随着出口商规避反倾销税令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反规避立法也日趋完善。目前,美国反规避立法的有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TradeandCompetitivenessActof1988,以下简称OTCA)第1319节、1320节、1321节、1323节、1326节和1327节,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UruguayRoundAgreementsAct,以下简称URAA)230(a)、以及按照OTCA和URAA修订的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780节、第781节等相关条款之中。上述内容集中反映在统一编纂的《美国法典》(UnitedStatesCodeu.s.c)第19章第1677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