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音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2:31: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满族音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满族音乐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对满族及其先世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文章通过对满族和女真族在生存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习俗、信仰、民族成分等方面的对比论证,认为满族有别于女真族,不能把满族音乐与满族先世各族音乐混同起来。
关键词:满族女真族满族音乐研究范围
满族音乐研究本是一个单一的课题,即关于满族的音乐研究,无需界定研究范围。然而,由于对满族与其先世——女真、韩福、勿吉、挹娄、肃慎等古代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就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满族应从肃慎算起,因为把“女真”改称“满洲”只是易名,并不是女真族质的变化。因此,以肃慎族系而贯穿的渤海靺鞨音乐、辽金元明的女真音乐、清代以来的满族传统音乐都属于满族音乐;另一种意见认为,满族音乐研究应以17世纪中叶满族共同体形成为起点,满族的先世——女真、靺鞨等诸族音乐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但也都失之偏颇。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就是说,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不会突然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民族又是相对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可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原来某一民族的基础上,与其他人群结合形成新的共同体,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任何历史阶段的民族,都要经历生成、发展、衰落、消亡的历史过程。
满族虽然与他的先世——女真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毕竟是在17世纪中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始称满洲,今称满族。满族是不是女真族的易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质的差别呢?我们可从以下构成民族要素的几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生存地域
满族音乐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对满族及其先世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文章通过对满族和女真族在生存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习俗、信仰、民族成分等方面的对比论证,认为满族有别于女真族,不能把满族音乐与满族先世各族音乐混同起来。
关键词:满族女真族满族音乐研究范围
满族音乐研究本是一个单一的课题,即关于满族的音乐研究,无需界定研究范围。然而,由于对满族与其先世——女真、韩福、勿吉、挹娄、肃慎等古代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就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满族应从肃慎算起,因为把“女真”改称“满洲”只是易名,并不是女真族质的变化。因此,以肃慎族系而贯穿的渤海靺鞨音乐、辽金元明的女真音乐、清代以来的满族传统音乐都属于满族音乐;另一种意见认为,满族音乐研究应以17世纪中叶满族共同体形成为起点,满族的先世——女真、靺鞨等诸族音乐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但也都失之偏颇。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就是说,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不会突然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民族又是相对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可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原来某一民族的基础上,与其他人群结合形成新的共同体,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任何历史阶段的民族,都要经历生成、发展、衰落、消亡的历史过程。
满族虽然与他的先世——女真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毕竟是在17世纪中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始称满洲,今称满族。满族是不是女真族的易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质的差别呢?我们可从以下构成民族要素的几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生存地域
满族音乐文化保护论文
一、以学校为平台传播、弘扬满族音乐文化
学校作为教育人的职能部门,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学习满族音乐文化的活动,激发其青少年对满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欣赏满族音乐文化,从而为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奠定下基础。确切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组建满族音乐文化爱好者社团,吸收满族音乐文化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的活动,想更多的展示满族音乐的纯朴美。
2、组建志愿者队伍对满族人民聚集地进行考研,从民间吸收编辑传统的满族音乐,同时更深入的从满族人的生活习惯上了解满族音乐形成的缘由。
二、利用新兴的媒体传播满族音乐文化
当今,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资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建立满族音乐文化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倾听满族音乐。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的宣传保护满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吸引公从的注意力,引起公从的关注,在社会上形式保护满族音乐文虎传承的意识。
满族音乐的研究范围思索
满族音乐研究本是一个单一的课题,即关于满族的音乐研究,无需界定研究范围。然而,由于对满族与其先世——女真、韩福、勿吉、挹娄、肃慎等古代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就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满族应从肃慎算起,因为把“女真”改称“满洲”只是易名,并不是女真族质的变化。因此,以肃慎族系而贯穿的渤海靺鞨音乐、辽金元明的女真音乐、清代以来的满族传统音乐都属于满族音乐;另一种意见认为,满族音乐研究应以17世纪中叶满族共同体形成为起点,满族的先世——女真、靺鞨等诸族音乐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但也都失之偏颇。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就是说,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不会突然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民族又是相对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可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原来某一民族的基础上,与其他人群结合形成新的共同体,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任何历史阶段的民族,都要经历生成、发展、衰落、消亡的历史过程。
满族虽然与他的先世——女真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毕竟是在17世纪中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始称满洲,今称满族。满族是不是女真族的易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质的差别呢?我们可从以下构成民族要素的几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生存地域
女真人原居住在今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及鄂霍茨克海岸、库页岛一带。元末明初,女真人大批南迁,建州部由北向南,最后定居在辽宁抚顺苏子河流域(今新宾一带);海西女真由北向西南,迁到开原附近的松花江沿岸;没有迁移、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女真人,当时被称为野人女真。总之,女真族居住在当时明代“辽东”以外的广大地区,以氏族村落方式集居;满族共同体形成之后,大批入关,后来居于全国各地,虽然现在的满族还相对集中地居住在东北地区,但实际上已经是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在一起杂居了。
二、语言文字
满族音乐传承文化保护论文
一、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众所周知,在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上,满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满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去,同时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和城乡规划中。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满族音乐的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满族音乐的发展才能真正步入正轨。目前,各地政府也正在逐步尝试这样的做法。北镇原是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7%。北镇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就在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作出了突破性的举措,首先他们将北镇二中更名,重新建立具有地域人口特色的满族中学,并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在满族中学建立了“满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请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制定教学计划,以第二课堂的形式有计划地开展满族音乐舞蹈和满语文等科目教学。在“满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开班典礼和满族中学新校址奠基仪式上,学生们充分地展示了满族音乐文化的神圣魅力,引起了国家民委、辽宁省及锦州市民委的极大关注,国家民委相关领导亲自参加了各类仪式,并在国家民委期刊上以整版篇幅对此作了报道。北镇市充分利用庆典、纪念、祈福等活动平台,积极地承担着传承满族音乐舞蹈文化的责任,加强了社会对满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了解,使满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在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满族发源地———辽宁新宾县,满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为79.8%。自治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自一宫三陵申遗以来,境内已普查登记299处(项)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大类、13个项目,其中新宾满族剪纸、满族故事、满族的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项目,新宾满族剪纸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满族的秧歌普及了满族音乐。
此外,他们还在永陵成立了具有92%的学生为满族子弟的满族小学,在挖掘、保护和传承满族音乐文化方面,县文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培训班,县政协以及民族宗教局、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教学经费,他们还编写了满族歌曲等教材。通过教学,学生们可以演唱三四首满汉双语歌曲,1200多名学生在这里充分感受了满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一个依靠政府力量从而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在20世纪50年代,长阳县政府就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搜集与整理工作,提出了“长阳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的文化概念,从而提高了群众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此外,长阳县历届政府都把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县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落实。长阳县在挖掘、保护和利用土家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做法提示我们,在满族音乐保护中,首先要明确保护满族音乐的重要性,为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快法制建设,使满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自治县要积极制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促进满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长阳县在2000年以后主要通过政策和立法手段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这就使得长阳的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走进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长阳还组织了“土家文化周”等活动,设立了“优秀文化传人奖”“重大贡献奖”等奖项。另外,历届政府都注重文化遗产保护的连续性。为了对县内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长阳县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长阳县这一做法提示我们,要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文化,就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为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才能推进满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再次,加强对满族音乐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政府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增强音乐传承人保护满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竭力为满族音乐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要想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必须尊重满族音乐文化传承人。因为文化传承人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内涵更为理解,只有通过他们才可以使满族音乐得以真正传承。要充分发挥满族音乐文化传承人的主体作用,对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鼓励。这可以通过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给予其经济补贴来实现。此外,还要鼓励他们带徒传艺等。如果满族音乐文化传人受到重视,他们就乐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从而有利于培养文化传人群体,使满族音乐文化得以代代传递。政府主导是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根本保证。没有政府的主导,满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对于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其成为满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强有力的后盾。
二、学校是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平台
要弘扬和推广满族音乐,需要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承的职能,把满族音乐纳入满族聚居地区学校的课程之中,使其教材内容融进满族音乐文化内容,从而有目地、有计划地弘扬与传承音乐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与学习,激发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将把学校打造成满族文化旅游区。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的作用,共同保护满族音乐文化遗产。辽宁省北镇市北镇满族高中、新宾满族小学和沈阳满族中学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在弘扬和推广满族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北镇市是满族聚居地区,满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3%以上。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以满族冠名的全日制一般高中。它是满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其前身是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2007年9月29日,经北镇市人民政府批准,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正式易名为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随着满族高中的建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满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本校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北镇满族简史》,学校将这一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体育课增加了珍珠球比赛等具有满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文艺演出增添了满族服饰舞蹈、萨满舞、民族剪纸和民族乐器演奏等内容,从而使满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沈阳师范大学也开设了《说唱音乐》课程,沈阳师范大学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工作基地在北镇建立了“满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满族音乐排演课程,以此传承与发展满族音乐。笔者认为,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传承满族音乐是切实可行的。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成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展示社团”。积极吸收满族音乐爱好者为团员,利用学生节假日的集聚庆祝活动,向大家展示满族音乐的古朴、纯美。二是以基地志愿者参与项目调研的方式深入挖掘研究,使祖先的文化得以传承。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小队,进驻满族聚居区与旅游区,与满族人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满族居民生活习俗,对满族音乐形成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深入学习满族音乐。三是利用校园文化宣传阵地,有目的地融进民族文化元素。四是依托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和活态再现满族音乐,例如我们的学术合作机构:新宾县、沈阳故宫、福陵昭陵、东陵区李相镇陨石山满族民俗村、北镇满族高中、凤凰城满族人口聚居地。通过以上措施,相信在满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可以取得明显的成绩。
满族音乐的研究范围透视论文
摘要:由于对满族及其先世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文章通过对满族和女真族在生存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习俗、信仰、民族成分等方面的对比论证,认为满族有别于女真族,不能把满族音乐与满族先世各族音乐混同起来。
关键词:满族女真族满族音乐研究范围
满族音乐研究本是一个单一的课题,即关于满族的音乐研究,无需界定研究范围。然而,由于对满族与其先世——女真、韩福、勿吉、挹娄、肃慎等古代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同,就产生了对满族音乐研究范围的不同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满族应从肃慎算起,因为把“女真”改称“满洲”只是易名,并不是女真族质的变化。因此,以肃慎族系而贯穿的渤海H音乐、辽金元明的女真音乐、清代以来的满族传统音乐都属于满族音乐;另一种意见认为,满族音乐研究应以17世纪中叶满族共同体形成为起点,满族的先世——女真、H等诸族音乐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但也都失之偏颇。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就是说,民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不会突然产生,也不会突然消失;民族又是相对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可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原来某一民族的基础上,与其他人群结合形成新的共同体,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任何历史阶段的民族,都要经历生成、发展、衰落、消亡的历史过程。
满族虽然与他的先世——女真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毕竟是在17世纪中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始称满洲,今称满族。满族是不是女真族的易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质的差别呢?我们可从以下构成民族要素的几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生存地域
民歌发展论文:满族民歌继承与发展
本文作者:李鑫李世纲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小调满族民歌中以小调体裁数量为最多,这个题材不仅触及到历史题材,而且也反应当代的现实生活。满族人民英勇好战,这种崇尚武功的精神渗透于满族人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反映在满族民歌之中,小调《军歌》就及其具有代表性。满族自古就有尊老敬上、礼貌待客的传统美德。在一些群体性的大型活动之中,大都离不开民歌。在祭祀活动中演唱“祭祀歌”,在祝寿或结婚仪式上演唱“空齐歌”,在丧葬仪式中唱的“哭丧调”等等。满族的小调曲调活泼,情节生动,风趣幽默的诙谐歌曲也颇具特点。例如《拜年调》、《打花名》等,在人物神态的刻画和语言的表达上都较为准确细致。此外流传的现代民歌,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满族的生活。如《六月探妹》、《四季抗战歌》、《新五劝》、《黑龙江好地方》等等歌曲,都倾吐了满族人的理想和爱憎。儿歌与其他民歌一样,满族儿歌的内容除了反映社会生活外,大多与游戏及传播知识有关。至今流传的儿歌有《摇篮曲》、《对花》、《压板歌》、《庄稼十花名》等,其中人们最熟悉的是《摇篮曲》。由于《摇篮曲》流传的地域极为广泛,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在满族妇女中流传,因此唱调是多种多样的。《摇篮曲》的唱词一般都比较简练,而且大同小异,最初都是用满语演唱的,但随着满族人逐渐放弃民族语,现在流传下来的《摇篮曲》大都是用汉语演唱的,能够用满语演唱的人已经不多了。但不管语言如何变换,《摇篮曲》的曲调形式基本上没有改变,满族的《摇篮曲》,是最富满族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之一。也是千百年来,一代一代人口耳相传的结果,不仅为我们保留下了极好的满族音乐,也保留了极好的满族古歌,同时也构成了满族独特的育儿风俗。萨满神歌“萨满神歌”是满族萨满祭祀时所演唱的歌。由于神歌与萨满教同时产生,因此有了萨满教,就有了神歌。所以萨满神歌更能代表满族早期音乐形式。每逢丰收吉庆之日,满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演唱祭祀调,祭祀仪式的主司者便是萨满。祭祀活动多则三天至五天,少则也得两天,祭祖时主人家请“萨满”和“扎力”来家里举行各种祭祀仪式。“萨满”头戴神帽,身穿神裙,腰系神铃,手击神鼓。随着《祭祀调》的节奏且歌且舞。各地区和各姓氏的“萨满”在祭祀仪式和演唱程序上各有不同,因此也多种多样。与其他类型的满足民歌不同的是,满族萨满音乐有比较固定的曲调形式,神歌大多是用满语保存下来的。
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满族民歌中的调式、音阶构成的特色以五声音阶和五声性调式构成的歌曲最为常见。随着历史的发展,满族民歌在清朝时期虽然很繁荣兴盛,但到了清末,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民歌都发展成了说唱和戏曲,只保留下来很少一部分。除了萨满神歌以外的劳动号子、小唱以外,民歌还采用规整的五声音阶,音程的构成形式大多数都以大、小三度音程为主,音域多数在八度以内,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民歌都使用五声音列,很少出现七声音节。在萨满神歌中多数是多采用三、四声的调式音阶,有时也有二声调式音节的出现。满族民歌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其内容与人们现实生活情况紧密相连。既有反映满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的内容,也有表现独特民风民俗和民族性格的歌词。歌词有纯满语的,也有满汉兼用和纯汉语三种。满族民歌经常采用以三音组为基础的各种基本调式,如以宫调式、商调式较多,其中强调以三音向上级进组成的旋律较多。由于调式功能性不强,在调性的转移上简洁明了,不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因此宫商角三音小组是满族民歌曲调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演唱方面,满族民歌的唱法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演唱形式大致可分:真声唱法、轻声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等。以真假声结合唱法为例,在演唱时根据风格的不同,随时调整唱歌状态,大大提高了歌唱能力,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拓宽了演唱音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唱法一般运用在号子、山歌和小唱中。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演唱效果的运用,才使得我国各地的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民歌除了部分被汉族汉化以外,传承下来的很少。满族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我们当今不仅要很好的传承下去还要开发新的演唱方式以适应当代审美需求,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融合环境下的满族民歌新发展
汉、满及所有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兄弟姐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满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满族受到先进的汉民族的影响,两族人民的共同性愈来愈多,其中一部分满人逐渐与汉民族融合。从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上看,其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因此,满族民歌是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当人们的思想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民歌是最直接抒情的工具,在这种艺术审美交流中,人们的情感得到最大化的释放,也实现了民歌的自身艺术价值。这种自然的融合,乃是正常的、进步的现象,是人类向未来的共产主义世界各民族大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满族的文化虽然出现了与汉族融合的新局面,但是也不能否定满族民歌在新形势下的客观存在。首先从民族学角度看,既然民族存在,那么其文化就一定还存在。作为民族文化特征的基本要素之一的音乐文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音乐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上层建筑,常常起到维系一定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因此音乐文化在满族融合的特殊政治社会环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最后,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一个民族距离现代文明社会越远,生产力就越落后,其民族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就越为密切。
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研究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满族是其中的一员,它崛起于白山黑水,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7世纪中叶,满族的统治者依靠八旗劲旅,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满族人在从事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采用各种艺术手法来美化生活,形成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满族民间艺术,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目前,满族民间艺人师承断代严重,满族民间艺术处于失传的边缘,而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留存下来的很少,且面临丢失损毁的危险。为此,我馆成立了《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界定、搜集与管理》科研项目研究小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现状
一是对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保护意识不强,档案及相关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满族民间艺术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不健全,文化生态环境恶化,大批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正在遭到破坏;三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流失状况极为严重,甚至已经危胁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比如近年来,出现的私自收购、倒卖民族民间文化珍品现象;四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文化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形成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奇观。从内容上说,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说唱、游戏、美术、工艺、服饰、雕刻、器皿、习俗、礼仪、节庆等等。建立健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把根留住,把祖先的记忆留住,这是当代人责无旁贷的义务。工程实施的保护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类:1、濒危的古语言、古文字;2、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口述文学、音乐、美术、戏剧、曲艺、杂技等);3、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礼仪、节日庆典活动和游艺活动;5、与上述无形文化遗产相关的原始实物资料;6、其它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了保护工程的任务:其一建立全面反映民族民间文化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基本摸清历史家底;其二,建立比较完善的民间艺人传承保护机制;其三,建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各级各类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其四,建立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产品生产基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其五,建立专业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深厚,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保护工作者;其六,建立起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保护工程机制。
二、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界定
(一)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定义。满族民间艺术档案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既有满族特色,又吸收了其它民族艺术特点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历史记录。是经过整理集中保管起来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艺术文件材料。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满族民间艺术档案是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形成的。为了美化生活,在服饰上绣花,在用具上刻花,在窗上贴窗花等,如满族民间艺人滕腾,创造发明的满族民间艺术“滕氏布糊画”,被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誉为“中华百艳,华夏一绝”。滕腾本人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民间美术大师”。2.满族民间艺术档案是满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满族人民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化生活,反映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抒发情感。如,丰宁剪纸艺人张冬阁创作的剪纸《满乡风情•正月初一出行》《满乡婚俗》《满乡情思》《满乡育婴图》等。3.吸取了其它民族的艺术特点。满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传承本民族艺术的同时,还注重借鉴吸取其它民族艺术上的精华,为己所用。通过吸收、创新,形成本民族的特殊风格。如丰宁剪纸除继承东北地区满族剪纸特色之外,还吸收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汉族人民剪纸的艺术特色,使丰宁剪纸取得辉煌的成就。如张冬阁的满族剪纸、王秀莲的立体剪纸誉满中外。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授予“民间剪纸之乡”。剪纸艺人王秀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剪纸艺人张冬阁、石俊凤、王秀莲被省文联等命名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4.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满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文件材料,不能都作为满族民间艺术档案保存,只有部分对以后艺术创作、研究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经过鉴别挑选,作为艺术档案而保存下来。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不必作为艺术档案保存。5.必须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也就是说满族民间艺术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唯一性。必须是原创作品,不能仿造、伪造。6.满族民间艺术档案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满族艺术文件材料是逐日逐件形成的,是比较分散和凌乱的。零散的文件材料、艺术品不是档案,只有将收集到的艺术文件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集中保管起来,才能成为艺术档案。7.满族民间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任何档案都是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和运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满族民间在各个社会时期都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档案材料。从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载体上看有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从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有手写、刀刻、捏制、裱糊、印刷、晒制、摄像、录像等;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归纳为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有些艺术品如绘画、剪纸等,为保持其作品的真实性,应将实物作为档案保存,但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必须保存实物,如高大的塑像等就无法将其实物作为档案保存。因此,能保存实物的应尽可能将实物作为档案保存。不能保存实物的,应保存其照片或录音、录像带。(二)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外延。满族民间艺术档案是指满族人民创造的,在民间流传的,既能反映满族人民生产、生活,又吸收了其它民族艺术特色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满族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说唱、戏曲等。1.满族民间文学。又称作满族民间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主要有:口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谚语、谜语等九种。如:《尼山萨满》《珍珠门》《苏武牧羊》《摇篮曲》等。2.满族民间美术。又称作满族民间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是指以可视的色彩、线条和形体为载体传达审美意象。主要有:民间绘画、书法、剪纸、镌刻、皮影、刺绣挑花等二十余种,如:丰宁滕腾的布糊画;王德、王秀莲的剪纸;王朝英的石刻、木雕;民间陶瓷、木偶戏、亭台楼榭等等。3.满族民间音乐。又称作满族民间听觉艺术,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是指以人声歌唱为主的音乐,它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三类,它有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器乐是指用乐器发声来演奏的音乐。按种类和演奏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四类;按载体的不同,乐器可分为独奏、齐奏、重奏、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组曲;满族民间音乐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斗争中集体创造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加工,不断的丰富完善,在民间广为流传。流传在满族民间的音乐有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和寺庙音乐。4.满族民间舞蹈、花会、说唱、戏曲,又称作满族民间表演艺术,指在剧场空间演出的艺术形式。
三、满族民间艺术档案的搜集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他们用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感情,如酒歌、情歌和狩猎歌等,这些歌曲为群众喜闻乐见,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歌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也随着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
我国北方的黑龙江,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蜚声中外,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产生了丰富的说唱音乐,如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达斡尔族的“乌春”等,说唱音乐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的功能以叙述为主,兼有抒情。
一、鄂伦春族的“摩苏昆”
鄂伦春族是中国北方古老民族的后裔之一,是经过迁徙、分化、融合之后逐渐形成的民族。鄂伦春族的民间说唱音乐丰富,其内容包括长篇故事及神话传说等,这些说唱音乐中,基本以反映人、神与自然的矛盾为主,其中有许多是对古代祭礼的描写。鄂伦春族民间存在着特定的长篇叙事歌曲,称为“摩苏昆”,一些人将“摩苏昆”这种长篇叙事歌曲划分为鄂伦春族的民间说唱音乐。(一)“摩苏昆”的音乐特征。摩苏昆使用的曲调包括两种,一种是通用调,运用于很多不同内容的歌曲中。另外一种则是专用调,这种曲调只运用在一个段落中,其他段落则不运用。在这两种曲调的演唱过程中,都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唱词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变化。有时还要用同一曲调演唱数十段甚至上百段的歌词,这时说唱中的唱词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上的意义,此时音乐会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压缩或者拉长,进行不同的变化。在“摩苏昆”夹叙夹议的对白中出现的音乐则使人感到有变化的新鲜感。在鄂伦春族民间,很少将“摩苏昆”的曲调运用到其他一些民歌体裁中。(二)“摩苏昆”代表作品。“摩苏昆”代表作品有《英雄格帕欠》《森木特涅莫日根》《双飞鸟的传说》等。《英雄格帕欠》说的是格帕欠的父母在他刚出世时就被鹰王抓走,他在大自然的抚育下成长,并在神的帮助下将鹰王除掉。《森木特涅莫日根》说的是森木特涅用山鹿的脑浆涂抹神树,使神树伸直了腰且枝叶更加茂盛。这都是对原始祭礼的一种描述。在多神崇拜的祭祀礼仪中,产生了主持这些祭礼的萨满。
二、满族民间音乐
原生态音乐对师院音乐教学的影响
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各族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物,是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有的感染力,原生态音乐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内涵,历史文化的另一种展现,能够让人们提高审美,并且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是一种稀有的文化财富,我们是文化资源的大国,音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我们56个民族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原生态音乐今,原生音乐文化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积累。原生态音乐与我们民族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灵魂的体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原生态音乐从形成到渐变,再到发展,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也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也越为重要,在社会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从逐渐消失到重新地回归,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如今的潮流就是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国璀璨的原生音乐文化中,萨满音乐文化则是我们当之无愧的代表。萨满教是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崇拜的产物,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万物有灵的理念,因此萨满教也可以说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蕴含的哲理极为深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萨满文化是维系氏族家族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支柱。
在东北诸族中,满族对萨满文化形成继承是最为突出萨满音乐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社会价值。在历史的发展时期,萨满能够在中国北方各部族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因为萨满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坚实根基。生存于各部族社会中的萨满,既是创造者,又是负载者,它创造者本民族的文化,特有的文化,对于音乐也是如此。经调查研究,在原始的部落里都有着较高的审美艺术,影响这一部人,并带动部落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萨满文化构成的社会价值中,大部分就是音乐文化来体现的。一个民族音乐的灵魂和思想正是这个民族的音乐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发源之根,通过文化我们才能深层次的了解音乐,对于满族萨满音乐可追溯到禹舜时代,满族祭祀音乐满足了古代的音乐文化,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经过了满族人民的不断发展很世代创造,使音乐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载史册记载中:官民岁时聚会做乐,先命善歌者数背前行,士女相随,更相随和。只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萨满音乐文化多赛用一唱众和形式,以萨满器乐伴奏,并构成相呼应的形式,并且多为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进行,因为受满语语音协和规律所制约;调式为两种:一种是能明显区分调式特征的,另一种调式不明显,旋律由三个音组成,萨满音乐文化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歌舞表演贯穿于整个歌舞祭祀。萨满音乐文化中,神鼓、腰铃、抬鼓、晃铃、拍板诶主要打击乐器神鼓是萨满音乐中震撼心灵的乐器,是萨满跳神用的,在萨满文化中都:鼓是可以让人与神之间进行沟通、神可以听清的音乐语言,萨满全部活动都是神鼓,在中国鼓文化研究中写出在萨满鼓中保存最多的就是鼓的神秘,并且也是驱魔的重要法器。腰铃与神鼓配合演奏:抬鼓、晃铃、拍板等乐器也是在萨满宗教仪式中出现及使用,并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和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了解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后,才能对祖国对民族有着无限的自豪和热爱,只有重视原生态音乐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快速发展。西方教育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继承,我们的文化才不会消失。萨满音乐文化在高师教育中有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受到语言的教学困扰和影响,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如何更好的将原生态音乐在高师教育中进行发展,需要大力推广原生态音乐,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原生态音乐教育中去,要树立原生态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要以继承和传播为基础,我们要知道原生态音乐是发展民族的,最淳朴的音乐形式,坚持原生态的音乐教育,实践与发展一同并进。但是要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相适应,要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学习,要牢固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坚持原生态音乐的观念,进一步加强高校音乐的创新和实践。我们还要大力进行原生态音乐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原生态音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体会原生态音乐蕴含的意义和独特魅力。并要提高原生态音乐的科技含量,将原生态音乐与现在相结合,必须要加大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研究与教学。其次,实践原生态音乐教育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感受原生态音乐的机会,营造唱民歌的环境,加强民族音乐母语教育,要学习原生态音乐的各个方面,体会文化生态环境,加强原生民歌的演唱,对于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强了解和学习,为了增强原生态音乐文化得培养,高校要进行文化讲座,举办原生态音乐文化活动,加强对文化的考察,培养优秀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人才,提高学生们去理解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意识。
现在,我们的民族在竞争中发展民族文化的坚守发扬传承是最重要的,民族音乐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原生态音乐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深刻内涵,原生态文化在高师中不断地实践探索,促进的是我国文化的繁荣,也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不能忽视着来自底层的原生态文化,原生态音乐文化将为我们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开阔新视野忽然和只是能源,传承人类文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谐文明的构建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最民族最原生态的文化,就像萨满音乐文化,给世界带来了多少的研究价值,萨满音乐文化是无价之宝,这是原生态音乐文化,带给我们的财富也是无价的。现在,在多元化趋势下,我们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继承发展研究创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脱离了本土文化的根,那就发展下去,原生态音乐是我们的本土文化,是最原生态活动,也是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宝贵财富的展现,展现了我们中或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原生态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探究和实践能增加学生们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发扬,继承。原生态音乐的培养对我们高校教育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林代鑫陈特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