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1:4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慢性胃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慢性胃炎药物治疗的选择重要性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此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症状、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果通过药物治疗,症状基本缓解。结论学习、正确选择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是胃窦为主的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
慢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为常见的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可能还有相加或协同损害作用。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以进餐后为重的上腹不适、饱胀、无规律的腹痛、反酸、嗳气、烧灼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少数伴有胃黏膜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一般为少量出血。慢性胃体炎消化道症状较少,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资料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发炎、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一般要借助胃镜检查,虽从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肯定性诊断。
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部分病员毫无症状或只诉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上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多在上腹,以隐痛、钻痛、胀痛、刺痛较为多见,上腹部压痛范围较广泛,无节律性疼痛,无饥饱加重或减轻的特征;②腹胀:上腹饱胀或全腹胀,进食后更明显,伴有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④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以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较为突出;⑤巨大皱襞型肥厚性胃炎,除上腹痛等症状外,由于血清蛋白经病变的胃黏膜中丢失,因此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肿。胃腺增生性肥厚性胃炎由于大量胃酸的分泌,临床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2中医辩证施治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5~67岁,病程1.5~18年,平均8年。其中浅表性胃炎36例,萎缩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3例。
1.2辨证分型与治疗
1.2.1脾胃虚弱型共26例。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芪20g,炙甘草9g,当归10g。
1.2.2肝胃不和型共14例。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气频频、得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逆散。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延胡索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
1.2.3脾胃湿热型共10例。症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芩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薏苡仁20g,蒲公英30g。
慢性胃炎实因求治分析论文
【摘要】慢性胃炎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病而受到重视,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治疗方案亦不成熟,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临床采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辨证;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起病缓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临床可见有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等症状,而胃窦部是最易发生胃炎的部位。目前在临床较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而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而治疗方案亦不成熟,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成为一种趋势和研究方向。
中医无慢性胃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可分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呃逆”、“嗳气”等范畴[1]。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从中医学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
1外感六淫
慢性胃炎中西医治疗法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6型,以中药治疗为主,配合西药治疗,观察各证型间的疗效结果。结果180例中,以肝胃不和型、脾胃郁热型及脾胃虚寒型多见,且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肝胃不和型、脾胃郁热型及脾胃虚寒型之疗效优于胃阴两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药为主配合西医辨治慢性胃炎疗效肯定。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有少量存在。病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也包括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病位可累及胃大弯,胃小弯,胃窦甚至全胃。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380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对照组200例。现将两组疗效比较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380病例均来自2002年至2008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男178例,女20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平均47.5岁。病程2~31年,平均9.8年;浅表性胃炎186例,萎缩性胃炎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糜烂性胃炎68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132例,不典型增生16例。
1.2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经验而制定。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此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症状、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果通过药物治疗,症状基本缓解。结论学习、正确选择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数是胃窦为主的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
慢性胃炎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为常见的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而且某些因素之间可能还有相加或协同损害作用。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以进餐后为重的上腹不适、饱胀、无规律的腹痛、反酸、嗳气、烧灼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少数伴有胃黏膜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一般为少量出血。慢性胃体炎消化道症状较少,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资料
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病人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来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标准按96悉尼系统评定。结果在62例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44例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病人应行Hp清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病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ucosalalterationsofpatientsof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associatedatrophicgastritisbeforeandafter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determinetheinfluenceofH.pyloriinfectionontheir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Methods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swerecarriedon106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andassesstheirhistopathologicalfeatureofgastritisbeforeandaftertreatmentforH.pylori.Histologicalsectionswereassessedusing96’SydneySystem.ResultsInthepatientgroupwithsuccessfuleradication(n=62),therewasamarkedreductionininflammationandactivity.Incontrast,therewerenochangesin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inthepatientgroupwitheradicationfailure(n=44),therewerenochangesin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foreandaftertreatment.What’smore,thelongerwasthetimeofH.pyloriinfection,theworsemightgland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Conclusion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canreducethedegreeofinflammationandactivity.Forthe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itshouldbecarriedout.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Hp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统计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病变者Hp的感染率高达90%左右,故认为Hp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十分重要的因素[1]。且活动性病变的加剧和好转和Hp的感染和清除密切相关。有关Hp感染的治疗,世界医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探索。1997年我国在全国慢性胃炎会议上参考96悉尼系统方案制定了以铋剂和阿莫西林为主的治疗方案。我院内镜室自1994年开始Hp的检测及其和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的探究,我们通过对Hp清除前后胃炎病理指标变化的比较,来确定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影响程度及其治疗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2000年有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其中男7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岁(44~70岁)。以上患者皆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青年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30岁以下青年幽门螺旋杆菌(H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根除H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565例,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四联根除疗法,根据患者治疗后Hp转阴情况分为预后较好组(Hp转阴,n=374)和预后不佳组(Hp未转阴,n=191)。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长期吸烟、是否嗜酒)、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DOB基线值、治疗依从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5例Hp阳性患者男性347例,女性218例,平均年龄为(23.49±4.29)岁,年龄18~24岁393例(69.56%)、25~29岁172例(30.44%);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结果分别为胃癌5例(0.88%)、消化性溃疡174例(30.80%)、慢性胃炎318例(56.28%)、反流性食管炎68例(12.0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是否酗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喜食刺激性食物、治疗依从性、DOB基线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治疗依从性差、DOB值高是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疾病主要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为主,长期吸烟、治疗依从性差、DOB值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Hp感染时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对高DOB值和吸烟患者的干预。
关键词:青年;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特征;临床预后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联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1]。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Hp感染人数约为44亿,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0%左右,特别是30岁以下青年Hp率也高达40%左右,所以Hp的根除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由于Hp的耐药性增强,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物)的根除疗效明显降低,增加铋剂的四联疗法Hp根除率在80%以上[3]。Hp的根除效果还受到治疗依从性、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然而关于影响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少,更缺乏大样本研究报道[4]。故研究分析30岁以下青年H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30岁以下青年Hp阳性患者根除Hp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症状患者565例,上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腹胀、反酸、食欲减退、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呕吐、胃灼热等,所有患者Hp均为阳性,纳入标准:患者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疾病类型,Hp均为阳性;患者年龄<30岁;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伴有消化道肿瘤、免疫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等疾病者;存在胃镜检查禁忌证;患者近期内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伴有认知功能异常和精神疾病等疾病患者。1.2研究方法(1)Hp检测:在检检前需禁食2~4h,静坐时收集第1袋呼出气体(0分钟呼气),服用尿素13C颗粒1瓶(厂家:北京博然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169),静坐30min后,然后再收集第两袋呼出气体(30分钟呼气),采用呼气质谱仪测定。以30min时呼气检测值与0min时呼气检测值差值为基线超基准(DOB)值,≥4即可诊断为Hp阳性。根据四分位数划分为Q1(P0-P25)、Q2(P25-P50)、Q3(P50-P75)、Q4(P75-P100)。(2)所有患者均行幽门螺杆菌四联根除疗法,根据患者治疗后Hp转阴情况分为预后较好组(Hp转阴,n=374)和预后不佳组(Hp未转阴,n=191)。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长期吸烟、是否嗜酒)、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DOB基线值、治疗依从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p阳性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整理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胃黏膜脱垂症的诊治对策
胃黏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本病多见于30~60岁男性,男女比例为(2.5~3):1。我院胃镜室2006年7月~2009年7月诊断的资料完整的胃黏膜脱垂症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表现腹胀22例,腹痛18例,反酸28例,烧心46例,嗳气45例,恶心33例。经过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2临床表现
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5ml,用同一批胃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测定抗HpIgG。结果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为6655%。Hp感染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分别为7570%。Hp感染阳性者其配偶抗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结论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较高,并有家族聚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探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原,即肯定致癌原〔1〕。为了解贵阳城区老年人口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其和相关疾病谱的关系,本探究对贵阳城区1172名60岁以上居民Hp感染状况及107例Hp感染阳性者配偶进行血清Hp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2005年4月~6月,从贵阳市的3个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3年)中随机选取60岁以上者共1172人。其中,云岩区428人,南明区370人,小河区374人;男性516人,女性656人;60岁~524人,70岁~462人,80岁~186人,最大年龄87岁;饮用水均为自来水。(2)在上述调查对象中选取居住、生活条件基本相近的107例Hp感染阳性者的配偶,同时选取63名Hp感染阴性者的配偶作为对照,比较2组人群血清Hp抗体的流行病学状况。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