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11:4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慢性萎缩性胃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叙述该病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西医对CAG常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CAG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中西医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其他胃炎失治误治等原因迁延日久而致,主要有痞、满、胀、痛和纳差等表现。患者长期为其所苦,生活质量下降,疾病发展往往虚实夹杂,因虚致实,因虚致瘀,病程迁延。
2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近10年核心期刊发表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整理及分析,从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个人经验心得及其他类四个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综述;且将近5年与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对比,认为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方面虽暂未能完全揭示其机理,但实验研究广泛且深入;在对该病的治疗方面虽缺乏统一的分型诊治标准,但疗效可靠、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疾病。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仍可归属于“胃痞”“胃脘痛”等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一般治疗效果欠佳,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经胃镜及病理检测证明可阻断和逆转其癌变。因此,如何发挥中医学在该病中的治疗优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于CNKI中检索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检索限定如下:检索项:篇名;检索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匹配:精确;范围:核心期刊;更新:全部数据;时间:1998~2007年),共检索出文献270篇,与中医药相关的文献为234篇。其中近5年的相关文献共142篇,与中医药相关的文献为124篇。现将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1.1数据统计在检索到的234篇与中医相关的文献中与动物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献为32篇,占文献总数的13.68%;其中近5年的动物实验研究相关文献为23篇,占近5年文献总数的18.55%,占近10年与动物实验类相关文献总数的71.88%。从数据中看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总体研究的比例上有所增加,在动物实验研究中近5年的研究数占很大的比例。这说明与中医药相关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动物实验研究在逐渐重视,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1.2治法方药在此分类的32篇相关文献中,对单味药的实验研究文献有6篇,其中近5年的文献占5篇,如有关蒙脱石[1]、云母[2]、三七[3]等;对经方及成方等组方的实验研究文献有19篇,其中近5年的文献占13篇,如黄芪建中汤[4]、丹白麦门冬汤[5]、三参滋胃饮[6]等;对经络俞穴的实验研究文献有4篇,如孙玉霞等[7]的研究,其中近5年的文献占2篇;对治法、机理、其它方法的实验研究各有1篇,均为近5年文献。从以上对动物实验的分类可以看出近5年的研究在数量上明显占优并在研究方法上呈多样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属多发病和常见病,对其研究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就慢性萎缩
性胃炎的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Keywords】Therecentyearsourcountrychronicitywitheringgastritisdiseaseincidenceratetoassumethetrendofescalation,thechronicwitheringgastritishasbeenthefrequently-occurringdiseaseandthecommondiseaseyearbyyear,arousestheinterestdaybydaytoitsresearch.Thisarticlemakesasummaryonthechronicwitheringgastritistreatment.
【Keywords】Chronicwitheringgastritis;Cooperation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Summary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状态)之一,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一般认为,胃黏膜发生癌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多步骤癌变过程,目前较为认可的人胃癌的发生模式是1988年Correa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而CAG伴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2.0%~13.8%,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因此,积极防治CAG对阻止慢性胃病进展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病人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来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标准按96悉尼系统评定。结果在62例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44例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病人应行Hp清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病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ucosalalterationsofpatientsof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associatedatrophicgastritisbeforeandafter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determinetheinfluenceofH.pyloriinfectionontheir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Methods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swerecarriedon106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andassesstheirhistopathologicalfeatureofgastritisbeforeandaftertreatmentforH.pylori.Histologicalsectionswereassessedusing96’SydneySystem.ResultsInthepatientgroupwithsuccessfuleradication(n=62),therewasamarkedreductionininflammationandactivity.Incontrast,therewerenochangesin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inthepatientgroupwitheradicationfailure(n=44),therewerenochangesininflammation,activity,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foreandaftertreatment.What’smore,thelongerwasthetimeofH.pyloriinfection,theworsemightglandatrophyandintestinalmetaplasiabe.ConclusionH.pylorieradicationtreatmentcanreducethedegreeofinflammationandactivity.Forthepatientsofatrophicgastritis,itshouldbecarriedout.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Hp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统计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病变者Hp的感染率高达90%左右,故认为Hp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十分重要的因素[1]。且活动性病变的加剧和好转和Hp的感染和清除密切相关。有关Hp感染的治疗,世界医学界曾进行过广泛的探索。1997年我国在全国慢性胃炎会议上参考96悉尼系统方案制定了以铋剂和阿莫西林为主的治疗方案。我院内镜室自1994年开始Hp的检测及其和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的探究,我们通过对Hp清除前后胃炎病理指标变化的比较,来确定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影响程度及其治疗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2000年有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其中男7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岁(44~70岁)。以上患者皆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不同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入院诊治顺序均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疗效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因为患者胃黏膜腺体和上皮出现萎缩,黏膜的基层增厚引起肠腺出现不典型增生[1]。如未能及时对该病症治疗和护理,则很可能发展成为胃癌。因此,临床对该类患者重视度极高。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案,结合综合性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4例开展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3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61.1±1.2)岁。将44例患者按入院诊治顺序均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2]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18岁,意识清醒,自主同意参与研究;(2)经胃镜和活检、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符合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胃痛、消化不良,尤其在进食后表现明显;(4)本次研究排除非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致敏反应患者、心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1.3方法: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同样的中西医治疗:医护人员采用三联疗法(西医治疗所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阿莫西林、奥美拉挫、阿霉素、维酶素、叶酸、枸橼酸泌钾)口服给药,如患者存在胃胀,则加用莫沙比利。在此基础上,再加治和胃汤:基本方有党参、黄芪、丹参、茯苓、白术、白芍、冬麦、当归、炙甘草、柴胡、三七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酌情加减,如患者重度胃痛,加延胡索;患者恶心呕吐,加陈皮;患者反酸,加瓦楞子;患者腹胀,加大黄;将所得方剂取水煎服至200ml,分三餐服用。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系统治疗,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措施。1.3护理措施:医护人员为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综合组患者接受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其主要护理办法如下。1.3.1情志管理:传统中医学认为,患者的情志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对中老年患者要提供一对一的情志护理,加强与患者的相互了解,并对其心理状态予以系统评估,分析患者负面情绪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正面情绪;1.3.2中医辨证饮食管理:肝胃不和型患者要多食用解郁气的食物,如胡萝卜、生姜;肝胃郁热型患者要多食用绿豆、梨、西瓜等疏肝食物;脾胃虚寒型患者多食用核桃、南瓜、牛肉等温补胃阳食物;胃阴不足型患者多食用白木耳、西瓜、百合等益胃食物;胃络瘀血型患者多食用党参、莲藕、茄子等行气活血食物。所有患者均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多温养胃部,宜少食多餐。1.3.3生活管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作息,让患者保持每天6~8小时有效睡眠,早餐后宜指导患者缓慢散步、打太极等有氧锻炼半小时。1.3.4用药管理:由于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及时、忘记服药等情况,医护人员要建立起专门的床头用药管理记录本,对患者每次服药时间、服药药量、服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记录,方便交接班护士对患者的持续管理。1.4疗效观察:[3]对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医护人员根据我国《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对患者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可见患者胃部萎缩恢复,肠上皮生化转为慢性浅表胃炎;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镜可见患者胃部萎缩好转,肠上皮生化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变甚至加深,胃镜见萎缩程度加重。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应用SPSS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胃癌癌前期病变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滞胃宁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期病变(PLGC)动物模型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其病变逆转治疗作用。观察消滞胃宁的镇痛、抗炎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大鼠CAG及PLGC动物模型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大鼠CAG和PLGC的GMBF,同时对各组CAG和PLGC的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镇痛实验采用小鼠冰醋酸扭体法、热板法、恒温水浴甩尾法;抗炎实验使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小鼠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免疫实验采用小白鼠碳粒廓清实验和小鼠血清溶血素实验。结果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动物模型实验中,经消滞胃宁50天的治疗,高剂量组大鼠便溏消失,动物体重较模型对照组增加明显,模型组较正常组GMBF明显减少,各治疗组均可降低GMBF,消滞胃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胃组织病变得到了明显改善。镇痛实验表明:消滞胃宁能减少小鼠冰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能延长小鼠恒温水浴甩尾时间。抗炎实验表明:消滞胃宁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抑制小鼠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增加。免疫实验表明:消滞胃宁能明显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消滞胃宁能提高GAC和PLGC胃黏膜血流量,改善组织病理;消滞胃宁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消滞胃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胃黏膜血流量;镇痛;抗炎;免疫
ExperimentalresearchofeffectofXiaozhiweiningonchronicatrophicgastritisand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XiaozhiweiningonGMBFinratswithatrophicgastritisand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andtostudyitstherapeuticeffects,toexploreXiaozhiweiningonpharmacodynamicactionofanti-inflammationandalleviatingpain,andimpactonimmunefunction.MethodsAcomplexmethodwasusedtoestablishthemodelthatwasstimulatingthevariousfactorstocauseflowmeter.Thedateofdifferentgroupswereanalyzedandcompared.Themixture’spharmacodynamicactionwasmeasuredbyobservingitseffectontorsiversionmalpositionmicewithpaininducedbyiceacetic.Onthosewithpaininducedbyhotboard,thermostaticalwaterbathtogetridofthetaillawexperimentally;Resistinflammationexperimentuseratsearswelling,ratscapillarypermeabilityexperimentinducedbyinjectingiceaceticintomiceabdominal;Theimmuneexperimentusesratsclearexp-erimentofcarbon.ResultsTheexperimentalPLGChavelower,XiaozhiweiningincreasedtheGMBF.XiaozhiweiningcanmodulatethisstateandimprovethevariouspathologicalmanifestationsofCAGandPLGC.ConclusionXiaozhiweininghadeffectofanti-inflammationandalleviatingpain,andcanimprovetheorganism’simmunefunction.
【Keywords】Xiaozhiweining;chronicatrophicgastritis;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ncer;gastricmucosiabloodflows;alleviatingpain;anti-inflammation;immune
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我国医药的优势所在[1]。消滞胃宁是在临床应用几十年后总结出的的临床验方,由黄芪、丹参、枳壳、石菖蒲等多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合胃,化瘀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伴发胃癌癌前期病变。为进一步研究该方的疗效及机制,本文重点观察消滞胃宁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动物模型的影响,同时对其镇痛、抗炎、免疫作用进行探讨。
中医药防治胃癌病变分析论文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摘要】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表现的优势及其对异型增生和肠化生的逆转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在研究工作中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InfrontoftheChinesemedicinepreventingandcontrollingstomachcancerthepathologicalchangeresearchprogresses
XuPingliLeiZhengrong
【Abstract】TheChinesemedicinetotreatinfrontofthestomachcancerthepathologicalchangetopassthroughmanyyearsclinicalexploration,hasobtainedmanypreciousexperiences,displaysthesuperiorityanditstotheheterogeneoustypeproliferationandtheintestinesmetaplasiareversalfunction,obtainedtheuniversalapproval.Butstillexistedintheresearchworkmanywaitsforthesolutionquestion.
【Keywords】Chinesemedicine;Preventingandcontrolling;Infrontofstomachcancerpathologicalchange;Researchprogress
慢性胃炎实因求治分析论文
【摘要】慢性胃炎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病而受到重视,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治疗方案亦不成熟,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临床采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辨证;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起病缓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临床可见有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等症状,而胃窦部是最易发生胃炎的部位。目前在临床较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而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尚不明确,而治疗方案亦不成熟,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成为一种趋势和研究方向。
中医无慢性胃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慢性胃炎可分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呃逆”、“嗳气”等范畴[1]。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从中医学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
1外感六淫
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门诊慢性胃炎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具有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在我院作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上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1],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5~67岁,病程1.5~18年,平均8年。其中浅表性胃炎36例,萎缩性胃炎17例,糜烂性胃炎3例。
1.2辨证分型与治疗
1.2.1脾胃虚弱型共26例。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6g,黄芪20g,炙甘草9g,当归10g。
1.2.2肝胃不和型共14例。症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暖气频频、得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加味四逆散。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延胡索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覆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
1.2.3脾胃湿热型共10例。症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苦口腻、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方选芩连平胃散加味:厚朴15g,苍术15g,陈皮12g,黄芩12g,黄连10g,半夏10g,霍香12g,茯苓15g,石菖蒲10g,薏苡仁20g,蒲公英30g。
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论文
摘要:探究表明,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的变化,随着病变进展基因的异常和积累也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型和基因变化的关系,以有助于加深对胃癌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变化的熟悉。
正常胃粘膜细胞癌变时存在表型的逐步变化,同时伴随基因的改变,且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细胞的胃粘膜细胞癌变时机制亦不同。本文就近年来胃粘膜细胞癌过程中基因的变化作一综述。
1原癌基因
c-met原癌基因位于染色体7q31,编码分子量190kD的跨膜糖蛋白,属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c-met蛋白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Tsuji等[1用盐酸造成鼠胃粘膜炎症、溃疡等损伤后,发现伴随胃粘膜的修复过程有c-met蛋白表达升高,结合体外培养时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形成腺管和分支结构,提示c-met表达的增高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移行、聚集及腺管形成有关,参和胃粘膜受损后的修复过程,反映了细胞旺盛的增殖养大状态。Soman等[2利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各期胃粘膜细胞,发现浅表性胃炎(2/4)、萎缩性胃炎(5/7)、肠化生(2/5)、胃癌(1/2)各期均有tpr-metmRNA的高表达。tpr-met重排基因是c-met原癌基因活化的一种形式。c-met常在慢性胃炎胃粘膜的腺颈部有强阳性表达,腺颈部干细胞的分裂,所以认为,c-met的激活及表达增高出现于胃粘膜病变的早期——在胃粘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时即有过表达。在此情况下,胃粘膜处于旺盛的增殖状态,DNA的合成和分裂活跃,易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损伤,发生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条件。
人类的ras原癌基因家庭包括同源的Hras、ki-ras和N-ras,它们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片断上,但均为编码分子量为21kD的十分相似的P21蛋白,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增殖、分化有关。ras原癌基因可因突变、扩增等而激活,过多的向细胞内传增殖信号,促进细胞分裂、增殖。Czerniak等[3发现,在胃粘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中均有P21蛋白的明显增多,肠型胃癌P2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弥慢型胃癌。同时,Teh等[14发现,正常十二指肠粘膜中存在P21蛋白的过表达,而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等胃粘膜组织学上或多或少具有肠型上皮的特征。由此认为P21蛋白的过表达反映了具有肠型上皮分化特征的细胞和组织的存在,是胃粘膜柱状上皮向肠上皮分化的结果,可以作为监测胃粘膜病变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原癌基因c-myc位于3号染色体,编码产生分子量为60kD的核内磷蛋白,c-myc基因可因突变、扩增、重排而激活,表达增加。c-myc蛋白对肿瘤的生长具有双重调节功能,当有生长因子参和时,c-myc蛋白可促进癌细胞增殖,生长因子缺乏时,c-myc蛋白可诱发细胞凋亡。Ciclitira等[5发现,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粘膜组织中也有c-myc的过表达,在伴有炎症的胃粘膜组织中也有c-myc的异常表达、认为c-myc的过表达参和胃粘膜细胞的增殖,提示c-myc表达增高发生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究。